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合集下载

初三物理内能试题

初三物理内能试题

初三物理内能试题1.以下所述情景中,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夏天太阳暴晒路面,路面温度升高B.反复弯折铁丝,铁丝发热C.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D.用一杯热水焐手,手逐渐变暖和【答案】B【解析】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A.夏天太阳暴晒路面,路面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B.反复弯折铁丝,铁丝发热,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C.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D.用一杯热水焐手,手逐渐变暖和,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故选B【考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2.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B.温度相同的物体,其内能一定相等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D.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增加【答案】D【解析】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内能跟温度、物质的状态即质量有关。

物体的内能越多放热不一定多,A.物体的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不合题意;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等,内能还跟物质的状态和质量有关,B.温度相同的物体,其内能一定相等,不合题意;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可能是对它做功了,也可能是吸收了热量,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不合题意;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D.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增加,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温度、内能和热量3.冬天,双手捧着热水袋会感到暖和,双手反复摩擦也会感到暖和.前者是利用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答案】热传递;做功【解析】改变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用热水袋取暖是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内能的,双手互相搓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内能的。

【考点】改变内能的方式4.下列实例中,利用做功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捂热水袋的手变暖B.放进热汤中的金属汤勺变得烫手C.用锯子锯木头,锯条的温度升高D.炽热的金属片插入水中后,水温升高【答案】C【解析】A、B、D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C是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 找一条橡皮筋,两手捏住其两端用 力拉长并迅速贴在脑门上气 的混合物,有可能使气缸中柴油达 到燃点的过程是: [ ] A.迅速向里推活塞 B.迅速向外拉活塞 C.缓慢向里推活塞 D.缓慢向外拉活塞
•用酒精灯给用活塞封住少量 水的试管加热,过一会试管 塞被冲出,水蒸汽的温度降 低了,为什么?
实验结论:只要所做的电功相等,则 系统温度上升的数值是相同的,即系统的 状态变化是相同的。
从焦耳的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在各种不同的绝热过程中,系统 状态的改变与做功方式无关,仅与 做功数量有关。
2.测出了热功当量(热与机械功之 间的当量关系),为热力学第一定 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实 验基础。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功和内能 2.热和内能
物理选修3-3 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
第一节
功和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和体积的关系 温度变时分子动能变,体积变时分 子势能变,因此物体的内能决定于它的 温度和体积,但是这句话却不能作为判 断两物体内能大小的依据。如两物体温 度和体积均相同,而内能却没有确定的 O O 关系。再如,0 C的冰熔化成0 C的水体 积减小,不能就此认为其势能也减小, 而应该从改变内能的方式上分析,冰熔化 过程吸收热量,内能增加,而温度不变, 所增加的只是分子的势能。
系统只由于外界对它做功而与外界交换能量它不从 外界吸热,也不向外界放热,这样的过程叫绝热过程
焦耳实验是一个需要在绝热过程中完成的实验
焦耳二个代表性实验:焦耳热功当量实验装置—机械功
实验结论:只要重力所做的功相同,容 器内水温上升的数值都是相同的,即系统状 态的变化是相同的。
焦耳二个代表性实验:焦耳热功当量实验装置—电功
为什么会呈现雾状? 当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时,外 界对系统做功,使得系统的内能增 加,温度升高,压强增大,使瓶塞 从瓶口中喷出。看到雾状物的原因 在于,在塞子突然跳起时,气体绝 热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 下降,水蒸汽(或酒精蒸气)有一 部分被液化成小液滴

第30讲物体的内能

第30讲物体的内能

能, 内能减少, 所以 A 错误; 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使软木塞由静止变为运动, 水蒸气内能减少,而软木塞机械能增加,所以 B 正确;气筒打气时物体对气 体做功,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大,所以 C 错误;“白气”是液体的 小水滴,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所以 D 错误。
【例 2】 (2011· 广东湛江)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 0 ℃的冰没有内能 B. 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 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 D.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解析 本题难度中等。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 传递内能的多少叫作热量, 只有发生热传递才有热量, 跟热量搭配的词语只 有: “放出热量” 、 “吸收热量” 、 “传递热量” ,而不能说“某物体具有热量” 、 “某物体的热量” 、 “所含的热量” ,故 C 错;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 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物 体的内能跟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状态有关,故 A 错;晶体熔化或者 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但要吸收热量或者放出热量, 所以物体的内能是 变化的,故 D 错。水沸腾的条件是:①温度要达到沸点;②继续加热,但 温度保持不变,所以 B 正确。
(2)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比热容 跟物质的质量、温度以及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无关。 (3)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等于物质的比热容、 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 温度的乘积。 计算热量的公式为:Q 吸=cm(t-t0)或 Q 放=cm(t0-t),或理解为:Q= cmΔt。 4.燃料的热值 (1)燃料燃烧释放热量的过程, 实质是将贮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内 能的过程。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也不相同。 (2)1 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作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 的单位为:焦/千克。 5.本讲要求学生会描述克服摩擦做功等实例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 会举例说明化学能与内能的转化。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功和内能 1.功和内能 2.热和内能 2.热和内能
一、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焦耳的实验 1.绝热过程: 绝热过程: 绝热过程 系统既不从外界吸热,也不向外界 系统既不从外界吸热, 放热的过程
2.在各种绝热过程中,如果使系统从状态1变化 在各种绝热过程中,如果使系统从状态 变化 在各种绝热过程中 到状态2,所需外界做功的数量是相同的。 到状态 ,所需外界做功的数量是相同的。
对外
(物体对外 界做功)
(物体从外 界吸热)
吸热
放热
(物体对外 界放热)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
做功和热传递的区别和联系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与其它形 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热传递改变物体 内能的实质是热能的转移过程. 内能的实质是热能的转移过程.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内能 U=w
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 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热传递: 发生条件: 发生条件: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 温度差。 温度差。 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 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热和内能 U=Q
内能与热量的区别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状态量,一个物体在不同的状态下 内能 状态量 有不同的内能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过程量,它表示由于热传递而引起 热量 过程量 的变化过程中转移的能量,即内能的改变量。 如果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可言,但此时仍有内能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 热传递

初三物理内能——比热容 (1)

初三物理内能——比热容 (1)

水的比热容大,水的吸热本领强,一定 质量的水升高(降低)一定的温度,吸 收(放出)的热量多。
不考虑经济成本,谈一谈暖气用水好,还是用 油好?
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吐鲁番夏天最高温度大多在 吐鲁番盆地地表以沙石和干泥土为主 四十多摄氏度,居中国之首,而 火焰山又是吐鲁番最热的地方, ,比热容小,白天温度升高较多,而 其表面温度最高曾达到八十多摄 晚上温度又降低较多,因此吐鲁番盆 氏度。但一到晚上气温一下子就 地昼夜温差较大。 降到二十多摄氏度,空调都不用 开。
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钢筋水泥都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比如,炎炎夏季,都市气 温往往比郊外要高3 ℃ ~ 5 ℃,这就是热岛效应, 应该如何应对呢?
种草种树,增加水蒸气蒸腾
修建人工湖,利用水的吸热本领 强,来调节气温。
二、热量的计算
知道了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 ·℃),你能 根据它的物理意义计算出0.4 kg的水,温度从20 ℃ 升高到70 ℃,需要吸收的热量吗? 吸收的热量 =4.2×103 J/(kg· ℃)×0.4 kg×(70 ℃-20 ℃) =8.4×104 J 提炼公式 吸收的热量=比热容×质量×升高的温度 Q吸= cm(t1-t0) Q放= cm(t0-t1)
一壶水吸热多,同一物质,升高相同温度, 质量大的吸热多。
2. 把一壶20 ℃水加热到50℃和加热 到100℃,哪次吸热多?
加热到100℃吸热多,同一物质,质量相 同,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结论:
同一种物质,吸收的热 量跟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 度都有关系。
同一种物质,质量越大,温 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 量越多。
练一练

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法

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法

1.做功2.热传递
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物体对外做功,物体自身的内能会减少。如为药爆炸后产生的燃气将子弹推出后,燃气的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二是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自身的内能会增加,如压缩空气后,空气的温度会升高,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有热辐射、热传导、热对流三种方式,如是初中可不必分得很仔细。如将手放在暖气片上,手会觉得暖和就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热传导的方式)晒太阳觉得暖和也是(热辐射方式)将水烧热(热对流方)

分子动理论、内能、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人教四年制

分子动理论、内能、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人教四年制

分子动理论、内能、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一. 本周教学内容:分子动理论、内能、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二. 重、难点: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能识别扩散现象,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一些说明分子相互作用力的事例,知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表现为引力或斥力,什么情况下几乎不存在作用力,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系,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要随之改变。

能区分内能与机械能。

能举例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能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物理现象,知道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时,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发生改变,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知道做功和热传递的等效性和本质上的区别。

三. 知识点分析: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注: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有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说明:①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②不同物质一定要在互相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如果两种不同物质彼此不接触,是不能发生扩散的。

③扩散不是单向的一种物质的分子进入另一种物质中去而是彼此同时....进入对方的。

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注:①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②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③不同物质的分子大小不同,相互作用力也不同。

2. 内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

①物体的内能和温度有关。

②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③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④物体的内能与物体内部的分子个数的多少有关。

(3)内能是能量的又一种形式,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3.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注: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

第十三章
《内能》复习
(3)扩散现象 ①定义:由于分子运动,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 一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扩散。 间隙 ;b.分子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存在______ 在不停地做________ 无规则 运动。 [注意] 固、液、气三态间都可发生扩散,扩散速 度与温度有关。
第十三章
《内能》复习
类型五 物质的比热容
例 1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质的比热容与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D.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温度、质量都没 有关系
[解析]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 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 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 少、温度的高低、质量的大小都没有关系,与物质的种 类、状态有关。
《内能》复习
类型二 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例 2 下列选项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 A.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 B.炒菜时放盐使菜变咸 C.酒香不怕巷子深 D.教室里喷清新剂,香气四溢
[解析] 飘在空中的尘埃是固体小颗粒,比分子 要大得多,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尘土满天飞是固体 小颗粒做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A符合题意。
第十三章
《内能》复习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温度 质量 材料 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 高 ,物体内能越大 温度越______
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 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 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 存在状态 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 能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生活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分析、对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教学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热量的概念,做功和热传递的比较.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压缩空气引火仪、塑料瓶(带塞子)、打气筒、乙醚、脱脂棉等.
学生:铁丝、铁锤、砂纸、火柴、保温水瓶(盛有热水)等.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上一节课时我们认识了内能,知道了内能与温度的变化关系,知道了内能的影响因素,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两个实验,想想老师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实验1:把一根粗铁丝,在酒精灯上加热,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实验2:教师引导两名同学上讲台,演示两手互搓实验,发现手互搓后变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学生观看实验后,对改变内能的方法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趁机引入课题.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热量和热传递
1.热传递
师:改变物体的温度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那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哪些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使一根粗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大家可以通过交流、讨论、动手做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然后看看谁想出的办法多.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各种猜想,并思考、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学生发表各自探究后的意见.
教师收集、整理并点评使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的办法:
①可以用锤子敲打铁丝;
②用砂纸摩擦铁丝;
③用开水烫;
④点燃火柴加热;
⑤弯曲铁丝;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方法进行分类归纳,并说出分类依据.
生:①②⑤外力做功;③④给它加热.
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①②⑤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而③④的“加热”其实是使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如何变化呢?
生: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板书: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两个物体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
2.热量的概念
师请同学们再想想,如何能使一杯开水的内能减少呢?
生1:把开水杯放入冷水中浸泡一会儿.
生2:在开水杯中放入冰块.
生3:把开水杯放进冰箱中一会儿……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热量.
板书: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热量来解释开水温度降低过程中内能的变化.
生:开水温度降低,放出热量,内能减少;而冷水、冰块周围的气体、冰箱中的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越大.
知识点2 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师:再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冬天,我们感觉手很冷时,为了让手变得温暖,你通常有哪些做法?
生:双手来回搓;往手上哈气,握着热水袋、暖炉;晒太阳;烤火;劳动;跑步……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并予以肯定.
师: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在我们用气筒不断给自行车车胎打气的过程中,你能感觉气筒壁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生:气筒壁温度升高了.
师:好,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教师演示压缩空气引火仪的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实验分两步进行,为便于比较,第一步中厚玻璃筒内先不放易燃物,直接压缩筒内空气.
师提问:筒内空气的温度、内能有无变化.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空气内能增加与否怎么能看得见?
教师接着演示第二步:将易燃物棉花放入厚玻璃筒内,并压缩筒内空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棉花燃烧起来)
师接着提问:(1)研究对象是什么?(2)为什么放入棉花?
生:(1)研究对象是空气,而不是棉花.(2)放入棉花的目的是利用转换法显示空气温度升高.
教师总结:这个实验说明空气的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加了.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内能增大.
师: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内能增大,那反之,如果物体对外做功,内能有何变化?好,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实验.(师演示:教材P9页《演示》中的实验2.)
提示:用饮料瓶代替大口玻璃瓶进行实验(更安全,现象更明显).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瓶盖跳起说明了什么?出现水雾是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水雾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发表各自看法.
教师点评:压缩气体时,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空气将热量传递给水,使水的温度升高.瓶内气体推动塞子做功时,内能减少,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白气”(小水滴).这个实验说明了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
板书: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师:同学们,内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与内能打交道,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利用内能.内能利用得好时能给我们人类带来好处,利用得不好时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请大家阅读教材P9页《科学世界》——“地球的温室效应”短文.并请大家思考“地球的温室效应”是怎么回事?我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积极思考并发言.
【课堂交流、小结与延展】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知道内能的概念,了解了内能的特点,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还明白了内能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呢?请相互交流、讨论.
生1: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内能不同于机械能,是微观分子具有的能量的体现.
生2: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任何物体,任何状态下都有内能.
生3:内能和机械能等其他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吗?
生4:热传递过程中有内能的转移,那么,进行热传递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师:从上面实验中,把开水倒入冷水中,开水放出热量,冷水吸收热量,开水温度降低,冷水温度升高,最后,两者温度相同时,不再进行热量传递.可知,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生5:我们说物体温度高,温度低,那也可以说物体含有热量多或含有热量少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热量不能含有,温度不能传递”.因为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体现出来的,没有温度变化,就没有热量变化,所以,热量是动态量;而温度则不一样,是状态量. 生6:发生热传递的两个物体的内能是如何变化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课后你们可以根据刚才自己提出的问题去探究,找到正确的答案. 【教师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不仅收获了不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两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类比法”和“转换法”.我们通过把内能与机械能进行类比,大家知道了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而且还知道了影响内能的因素.我们通过转换法,知道了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内能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不知不觉地利用它.大家深深体会到,物理是一门有趣有用的科学.只要大家平时多关注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现象,勤于思考,就会轻松地学好物理。

1.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及合作精神,本节课力图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及小组讨论来完成本节重要教学内容,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加深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的感情,师生共同走进这一神奇的物理殿堂.
2.构建宽容和谐的教学氛围.在理解改变内能的方法时,教师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利用取暖的做法,体会改变内能的方法.这种事例贴近学生生活,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师生互动参与教与学.
3.在帮助学生理解热量的概念时,可以把热量、温度、内能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使学生达到较深入的理解热量概念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