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汇总
第二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2022年学习资料

三、《手稿》中的话语及架构-一《手稿》中的语境复杂,有三种不同的话语-1、处在被告席上的资产阶 社会制度及其国民经济学-2、对蒲鲁东一青年恩格斯的审判;-3、超越国民经济学范围的哲学人本主义 判;-二架构-1、用社会主义观点在国民经济学范围内批判经济现象-2、从哲学人本主义的异化史观出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即教材的异化理论部分-。
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的异化观和国民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方面,马克思用物质生产劳动取代了黑格尔的精 劳动,指出-了黑格尔对劳动的唯心主义理解的实质在于把它仅仅看作“自我意识-的外化”,即设定物性 视之为精神的一个环节。在黑格尔那里,-66-物性因此对自我意识来说决不是什么独立的、实质的东西 而只是纯-粹的创造物,是自我意识所设定的东西”。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马-克思通过把“自由自觉的 动”置于感性的基础上,使劳动的主体由-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变成“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的 -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另一方面,马克思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创造商品、资本和-私有财 的劳动并不是抽象的“一般劳动”,而是异化劳动,从而开-始超越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看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就是有悖于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异化劳动。-9
四、《手稿》的主要思想-一异化劳动思想-1、异化的概念和近代启蒙思想家的异化思想-霍布斯、卢梭 费希特、黑格尔、乐巴哈和赫斯等人的异化思想。-2、创作《手稿》-前马克思前对异化的阐述-《黑格 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7
3、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性研究-西方近代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重商主义、重农主义与 由主义国民经济学-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性考察Q-首先,肯定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合理意义 同时洞察到它-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深刻矛盾;其次,马克思通过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根本矛盾 批判,从中剥离出了劳动范畴,说明了要解决-这一矛盾,关键在于对劳动范畴的正确理解。-8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1.“工资决定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敌对的斗争……资本、地产和劳动的分离,只有对工人来说才是必然的、本质的和有害的分离。
资本和地产无需停留于这种分离。
可是,工人的劳动则必须如此。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第3版,第7页)评述:结论性陈述。
实际上,该书后半部分关于“利润”和“人的异化”部分均以这里为逻辑基础展开。
资本家与工人的斗争,表象上是人与人或说主体与主体的斗争,但导致斗争的历史性原因,是由客体的结构所体现出来的,即资本、地产与劳动的分离。
我认为此种分离实现的机制,主要在于“收益”或“利润”与劳动分离,却与资本相联结。
2.“如果供给的量超过需求,那么价格构成部分——利润、地租、工资——之一就低于价格而支付,结果,这些价格构成的一部分就脱离这种使用,从而市场价格也就倾向于作为中心点的自然价格。
但是,第一,在分工有很大发展的情况下,工人要把自己的劳动转用于其他方面是极为困难的;第二,在工人对资本家处于从属关系的情况下,吃亏的首先是工人。
因此,当市场价格倾向于自然价格时,工人遭到的损失是最大的而且是绝对的。
”(第8页)评述:这是一段对供需原理——后世成为价格理论——解释劳动现象的经典批评。
指望工人调整供给达到劳动市场的自然价格是不现实的。
原因有二。
其一,专业化劳动及其培训使工人不能像资本家那样,灵活的调整牟取利润的领域。
资本家的特征就是资本的特征,哪里有利润空间就流向哪里。
而工人的能力和“功能”相对固定,他们只能选择提供工资的雇主,而不是提供雇主的利润。
其二,调整劳动的供给,实际上决定一部分人失去工作。
在某些时代,这意味着福利水平的降低;在另一些时代,则可能剥夺劳动者的生存权利。
3.“不同行业的工人的劳动价格的差别,比不同投资部门的利润的差别要大得多。
”评述:是2的合乎逻辑的推论。
这里有一个反向推论。
即根据古典经济学原理,不同投资部门的利润差别将逐渐减小,最终实现资本平面化。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序 言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本 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困难。
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样,只有采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 本着作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表。
因此,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着来说明整体的 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
由于这个理由,在本着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关系,只限于国民经济 学本身所专门涉及的范围。
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
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
但是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创作,除去魏特林德 著作外,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赫斯的几篇论文和《德法年鉴》上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在《德法年鉴》上,我也十分概括地提到本着作的要点。
只是从费尔巴哈才开始实证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批判。
费尔巴哈的著作越不被宣扬,这些著作的影响就越扎实,深刻,广泛而持久:费尔巴哈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逻辑学》以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
同当代批判的神学家相反,我认为,本着作的最后一章,即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剖析,是完全必要的,因为〔XL〕这样的工作还没完成-不彻底性 是必然的,因为批判的神学家毕竟还是神学家,就是说,他或者不得不从作为权威的哲学的一定前提出发,或者在批判的过程中以及由于别人的发现而对这些哲学前 提发生怀疑,于是就怯懦地,不适当地抛弃,撇开这些前提,而且仅仅以一种消极的,无意识的,诡辩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这些前提的屈从的恼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原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序言第一手稿工资资本的利润资本资本的利润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资本家的动机资本的累积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地租异化劳动第二手稿(此手稿大部分已亡佚)私有财产的关系第三手稿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的私有财产的本质共产主义需要,生产和分工货币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本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中共中央马列恩斯著作编译局编译第一次全文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32年国际版原文是德文写于1844年5月底6月初至8月序言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困难。
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样,只有采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本着作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表。
因此,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着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
由于这个理由,在本着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关系,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所专门涉及的范围。
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
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
但是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创作,除去魏特林德著作外,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赫斯的几篇论文和《德法年鉴》上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在《德法年鉴》上,我也十分概括地提到本着作的要点。
只是从费尔巴哈才开始实证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批判。
费尔巴哈的著作越不被宣扬,这些著作的影响就越扎实,深刻,广泛而持久:费尔巴哈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逻辑学》以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010-122010-是经济领域的异化, 马克思所说的异化主要是经济领域的异化, 但内容绝不限于经济。自由与必然、 但内容绝不限于经济。自由与必然、理想 与现实、价值与现象、主体与客体、 与现实、价值与现象、主体与客体、个人 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都与异化相联系。 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都与异化相联系。马 克思把异化同私有制以及同建立在私有制 基础之上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 基础之上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分析劳动与 资本的关系,提出了异化劳动的理论。 资本的关系,提出了异化劳动的理论。
2010-122010-12-14 3
手稿写作的动因和背景
直接影响“手稿”思想的因素有三个: 直接影响“手稿”思想的因素有三个: 一是马克思关于物质利益研究的需要, 一是马克思关于物质利益研究的需要, 二是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研究; 二是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研究; 三是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三是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发表于《德法年鉴》 (发表于《德法年鉴》)
2010-122010-12-14
14
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唯 物史观,因此, 物史观,因此,他的理论就主要是用异化理论 来批判资本奴役劳动的种种现象, 来批判资本奴役劳动的种种现象,进而分析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发展乃至衰亡的规律。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发展乃至衰亡的规律。 当然,随着马克思后期思想的成熟, 当然,随着马克思后期思想的成熟,我们就很 少在他的著作中看到异化概念。 少在他的著作中看到异化概念。
2010-122010-12-14 2
19世纪,异化概念转变为哲学范畴,费希特从“自 19世纪 异化概念转变为哲学范畴,费希特从“ 世纪, 我论”出发,认为异化即“非自我” 自我” 我论”出发,认为异化即“非自我”,是“自我”的 异化, 异化, 黑格尔则从“绝对理念”出发, 黑格尔则从“绝对理念”出发,认为异化就是绝对 理念外化为自然界和客观对象, 理念外化为自然界和客观对象, 费尔巴哈则从人本主义出发, 费尔巴哈则从人本主义出发,认为异化即抽象的人 的本质的异化,他认为宗教中的神乃人所造, 的本质的异化,他认为宗教中的神乃人所造,人把自 己的一切长处都集中到一个偶像上,使人达到真、 己的一切长处都集中到一个偶像上,使人达到真、 美的幻境,并对它顶礼膜拜。其实, 善、美的幻境,并对它顶礼膜拜。其实,这个偶像就 是人自己本质的异化。 是人自己本质的异化。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
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
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劳动生产的不仅是商品,它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般生产商品的比例生产的。
2672、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
2683、工人在这两方面成为自己的对象的奴隶:首先,他得到劳动的对象,也就是得到工作;其次,他得到生存资料。
因此,他首先是作为工人,其次是作为肉体的主体,才能够生存。
这种奴隶状态的顶点就是:他只有作为工人才能维持自己作为肉体的主体,并且只有作为肉体的主体才能是工人。
2694、按照国民经济学的规律,工人在他的对象中的异化表现在: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笨,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
2695、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
因此,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
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劳动的异己性完全表现在:只有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会象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外在的劳动,人在其中使自己外化的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劳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手稿》的发表,成为20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史上的一件大事。”
——马尔库塞
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 另一方面,《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的著作,是 马克思构建自己新世界观的酝酿和准备,既有各种观点发展的 萌芽,也有费尔巴哈旧哲学的痕迹。
感 谢 倾 听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32页.
诞生背景
2.受恩格斯和赫斯影响。 恩格斯 1842年 《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 马克思按照恩格斯在这篇文章中所提供的线索研究了诸多经济 学著作,并做了摘要和札记,在此基础上,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其研究成果就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赫 斯 《金钱的本质》 德国早期社会主义者、青年黑格尔派中由政治批判转入经济社 会批判的第一人,也是提出德国哲学必须同英国政治经济学、 法国社会主义结盟的倡导者。在《金钱的本质》一书中,认为: 生产和交往规定了人的本质,而金钱不外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1845-1846 《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态》 《宣 言》 后到伦敦 此后主要写作《资本论》
诞生背景 Today’s Schedule
“1843年秋,这一对年轻的夫妇来到巴黎。在这里马克思开始 同卢格一起出版《德法年鉴》,但是该杂志仅出版了一期;杂 志之所以停刊,部分是由于它在德国的秘密传播遇到困难,部 分是由于在两位编辑之间很快就暴露出原则性的分歧。卢格仍 然保持黑格尔哲学和政治上的激进主义路线,马克思则热心的 研究政治经济学、法国社会主义者及法国历史。结果马克思转 向了社会主义。” ——恩格斯
诞生背景
3.社会环境因素。 当时的法国(马克思在巴黎)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 在经济水平上是当时世界上很发达的国家、“新世界的首府”、 工人运动的中心,思想活跃,这些都为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 和共产主义学说提供了有利社会环境条件。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料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第一手稿〔XXIII〕現在讓我們來更詳細地考察一下對象化,即工人的生產,以及對象中的異化,喪失。
沒有自然界,沒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麼也不能創造.它是工人用來實現自己的勞動,在其中展開勞動活動,由其中生產出和借以生產出自己的產品的材料.但是,自然界一方面這樣在意義上給勞動提供生活資料,即沒有勞動加工的對象,勞動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自然界也在更狹隘的意義上提供生活資料,即提供工人本身的肉體生存所需的資料。
因此,工人越是通過自己的勞動佔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他就越是在兩個方面失去生活資料;第一,感性的外部世界越來越不成為屬於他的勞動的對象,不成為他的勞動的生活資料;第二,這個外部世界越來越不給他提供直接意義的生活資料,即勞動者的肉體生存所需的資料.因此,工人在這兩方面成為自己的對象的奴隸:首先,他得到勞動的對象,也就是得到工作:其此,他得到生存資料。
因而,他首先是作為工人,其次作為肉體的主體,才能夠生存。
這種奴隸狀態的頂點就是:他只有作為工人才能維持作為肉體的主體的生存,並且只有作為肉體的主體才能是工人。
(按照國民經濟學的規律,工人在他的對象中的異化表現在:工人生產得越多,他能夠消費的越少:他創造價值越多,他自己越沒有價值,越低賤:工人的產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創造的對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蠻:勞動越有力量,工人越無力:勞動越機巧,工人越愚鈍,越成為自然界的奴隸。
)國民經濟學以不考察工人(即勞動)同產品的直接關係來掩蓋勞動本質的異化。
當然,勞動為富人生產了奇蹟般的東西,但是為工人生產了赤貧。
勞動創造了宮殿,但是給工人創造了貧民窟。
勞動創造了美,但是使工人變成畸形。
勞動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但是使一部分人回到野蠻的勞動,並使一部分工人變成機器。
勞動生產了智慧,但是給工人生產了愚鈍和癡呆。
勞動同它的產品的直接關係,是工人同他的生產對象的關係。
有產者同生產對象和生產本身的關係,不過是前一種關係的結果的証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历史前提
异化概念的历史演变
手稿写作的动因和背景
▪ 在写作《1843年手稿》的过程中,马克思 的意愿逐渐坚定,打算认真研究“市民社 会”,即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领域。 现在,在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发表以后,他特别明显地感觉到,正是政 治经济学领域隐藏着人和人的关系的根本 问题,从他所制定的唯物主义立场和无产 阶级政治立场出发,对这些问题作系统的 研究是大有作为的。因此,他潜心研究政 治经济学,这种研究及由此而起的主要结 果就是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异化劳动和私有制的关系
异化的根源在于
▪ 人只能客观的表现自己。由于人生活在社会中,最 终是由人创造的物来确定人和其他人的关系。这些 社会关系又转过来对人的活动起支配作用,这是历 史的必然的辩证发展。马克思以历史的观点看待具 体的异化,这样他就超过了费尔巴哈;同时,由于 他认为具体的异化的根源有时间性,他的具体异化 观点便抛弃了黑格尔异化观点的绝对方面。
▪ 异化阶段是人类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它是人 与人自身分离的阶段,是人的创造性、社会性本身 固有的矛盾的发展阶段。异化的阶段,是主体、客 体对立的阶段,也是一个过渡阶段。它是人的“自 然史”的一部分。它创造了使真正的人充分发展的 条件。只有在私有财产被积极地扬弃之后,异化才 能被扬弃,劳动才会成为人的本质的自我确证活动, 才会成为人自由自觉的活动。
▪ 马克思在《手稿》 肯定人不仅是“自然存在 物”,更重要的是“对象性的存在物”,“社 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 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 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 马克思看到了人的存在及其实践活动的现实环 节,“在现实中,私法、道德、家庭、市民社 会、国家等等依然存在着,它们只是变成环节, 变成人的存在和存在方式”
▪ 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使人的这 种生命的表现畸形变为仅仅维持自己生 存的手段。
人与人相异化
▪ “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 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 相异化。”
▪ “如果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并作为一种异 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 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他人。如果工人的活动 对他本身来说是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 必然给他人带来享受和生活乐趣。不是神也 不是自然界,只有人自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 异己力量。”
工人同类本质相异化
▪ 马克思将人界定为类存在物,他指出,人在实践上和 理论上都把类当作自己的对象。无论是在人那里还是 在动物那里,类生活从肉体方面来说就在于人(和动 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和动物相比越有普遍性, 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
▪ 自由自觉的劳动活动是人的生命之显现,这也就是人 的类本质。人与动物之不同就在于,动物与它的生命 活动是直接同一的,而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 成自己的意志的对象,人创造的对象世界是人的对象 化的类本质即人化的自然界,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 人才真正地证明了自己是类存在物,因此,劳动的对象 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 地复制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实现自己,从而在他 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 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 生命力,另一方面,他必须把“天赋”、“才 能”等自然力、生命力,即本质力量对象化, 化为在他之外的对象,来表现和确证自己是现 实的人,真正的人。实践活动成为人自我确定、 自我完善、自我否定的对象性活动。
▪ 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 力、生命力,另一方面,他必须把“天 赋”、“才能”等自然力、生命力,即本 质力量对象化,化为在他之外的对象,来 表现和确证自己是现实的人,真正的人。 实践活动成为人自我确定、自我完善、自 我否定的对象性活动。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异化劳动理论的意义
在考察这些范畴的形成以前, 我们还打算解决两个任务:
一点启示
实践观 (第244-329自然段)
▪ 笔记本Ⅲ的 部分“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 个哲学的批判”作为文稿的结尾篇章,包 含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社会哲学的概括。 在马克思看来,“我们如何对待黑格尔的 辩证法?”这个问题不仅仅涉及对社会规 律的一般哲学认识方式这样一个单纯形式 的问题,这实际上是“本质的问题”,因 为它关系到“旧世界的内容”本身。
▪ 在马克思的眼里,这并不生产的人即资本家 恰恰不是“人”(主体),而是物———资本的 人格化,资本家也异化了。因此,马克思才说, 在异化劳动中,一个人同其他人相异化,以及 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
▪ 总之,人类主体通过劳动创造了一个新的现 实物质世界,他也在这个世界中丧失了自己 本来就应该具有的一切,人类主体应该具有 的权利颠倒地表现为资本(物)的一种支配权 利,人失去了自己却让自己的创造物——资 本获得了生命,这就是人的劳动本质的异化。
《手稿》由3个未完成的手稿和序言组成
经济历史观 (第5-193自然段,动概念的提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手 稿)
资本主义社会三种主要的分配形 式
马克思研究的异化
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工人同自己劳动产品相异化
工人同自己本质相异化
▪ 当工人与自己的产品、活动相对立的时候,这 些东西必然属于一个他人(这当然是资本家), 这就必然表现为人与他人的对立和异化。
▪ “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对其他人 的关系才得到实现和表现。 ”
▪ “通过异化劳动,人不仅生产出他同作为异化 的、敌对的力量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的关系, 而且生产出其他人对他的生产和他的产品的关 系,以及他对这些他人的关系。正像他自己的 生产变成自己的非现实化,变成对自己的惩罚 一样,正像他丧失掉自己的产品并使它变成不 属于他的产品一样,他也生产出不生产的人对 生产和产品的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