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开发步骤的介绍【精选】
农药制剂加工工艺流程示范

农药制剂加工工艺流程示范
农药制剂加工工艺一般包括原料筛选、配方设计、制剂加工和质量检验等环节。
下面是一个农药制剂加工工艺流程的示范。
首先是原料筛选。
在农药制剂加工过程中,选择高质量的原料对于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在原料筛选过程中,通常需要考虑原料的纯度、活性以及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根据农药制剂的配方要求,选择适合的原料。
第二步是配方设计。
根据农药制剂的种类和用途,设计适合的配方。
配方设计需要考虑到农药的稳定性、吸附性、覆盖性、散布性等因素。
通过调整原料比例和使用辅助成分来实现理想的配方效果。
第三步是制剂加工。
制剂加工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步骤:混合和制粒。
在混合阶段,将原料按照配方要求进行精确称量,并使用搅拌设备进行均匀混合。
在制粒阶段,通过添加粘合剂和湿法造粒技术将混合物制成颗粒状。
最后一步是质量检验。
在农药制剂加工过程中,质量检验是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和规定的关键环节。
常见的质量检验项目包括外观检查、含量测定、溶解性测试、湿散性试验等。
通过质量检验,可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加工工艺以达到最终产品的质量标准。
综上所述,农药制剂加工工艺流程包括原料筛选、配方设计、制剂加工和质量检验等环节。
在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精确操作,
严格按照规定和标准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安全、高效的农药制剂产品,为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农药制剂制备工艺流程示范

农药制剂制备工艺流程示范1. 引言农药制剂是指将活性农药与辅助成分混合并制备成稳定、易使用、易保存的制剂形式,用于农业上的病虫害防治和作物生长调节。
制备工艺的合理设计对保证制剂质量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农药制剂制备工艺流程示范,旨在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材料和设备制备农药制剂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如下:2.1 材料- 活性农药(制剂中的主要成分)- 辅助成分(如稀释剂、乳化剂、湿化剂、增溶剂等)2.2 设备- 混合设备(如搅拌器、搅拌罐、混合机等)- 过滤设备(如滤网、滤纸等)- 储存(如塑料桶、玻璃瓶等)3. 制剂制备流程制备农药制剂的流程示范如下:3.1 准备活性农药根据配方,准确称量活性农药,并存放于一个干燥、阴凉的中。
3.2 准备辅助成分根据配方,准确称量所需的辅助成分,并放置于不同中。
3.3 混合活性农药和辅助成分将准备好的活性农药和辅助成分逐渐加入混合设备中,并使用适当的搅拌器进行均匀混合,直至制剂成分达到预期的均匀程度和一致性。
3.4 过滤制剂将混合好的制剂通过过滤设备进行过滤,以去除颗粒物和杂质,确保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3.5 储存制剂将过滤好的制剂倒入储存中,并密封好储存,以防止空气和水分的进入,保持制剂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4. 注意事项在制备农药制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严格按照配方中所规定的比例和顺序进行操作,避免误差。
- 混合设备和过滤设备应保持清洁,以防止杂质的污染。
- 使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和设备,以确保制剂的质量。
- 在制备过程中,应注意自身安全和环境保护。
5. 结论本文介绍了一种常用的农药制剂制备工艺流程示范,通过合理的材料和设备选择,并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可以得到稳定、有效的农药制剂。
希望此文档可以为农药制剂制备过程提供参考和指导,确保制剂质量和安全性。
一种新型农药的研发程序

一种新型农药的研发程序新型农药的研发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基础研究、合成化学研究、药效筛选、环境安全评估、农田试验和上市销售。
首先是基础研究阶段。
在这个阶段,研究人员对目标害虫或病害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其生活习性、生命周期、特征等。
通过对这些目标进行彻底的了解,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设计和筛选出有效的化合物。
接下来是合成化学研究阶段。
在这个阶段,研究人员根据基础研究的结果,设计和合成新型农药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通常是由多个有机合成步骤组成,需要经过精确的合成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然后是药效筛选阶段。
在这个阶段,研究人员将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活性测试,通过评估其对目标害虫或病害的致死或抑制能力,筛选出具有较高活性的化合物。
这个阶段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以确定最具潜力的化合物。
接着是环境安全评估阶段。
在这个阶段,研究人员对新型农药进行环境安全评估。
他们评估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残留性和传递性等,以确保农药的使用对环境没有不良影响。
这个阶段通常需要进行室内和室外实验,并且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如气候、土壤、水体等。
然后是农田试验阶段。
在这个阶段,研究人员将选取得到药效筛选和环境安全评估认可的农药,进行实际的农田试验。
这些试验可以验证农药在不同地理区域和农作物上的效果和安全性。
它们还可以确定最佳施用剂量和时机,并评估产品的耐储性和长期效果。
最后是上市销售阶段。
在这个阶段,研发团队根据农田试验的结果,准备所有必要的注册文件,提交给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审核和批准。
一旦获得批准,新型农药就可以正式上市销售,并供农民使用。
总结起来,新型农药的研发程序包括基础研究、合成化学研究、药效筛选、环境安全评估、农田试验和上市销售等多个阶段。
这些阶段之间相互依赖,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
通过这个研发过程,可以研发出更安全、效果更好的农药,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植物保护措施。
农药生产工艺

农药生产工艺农药生产工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技术操作,将原料加工转化成农药的过程。
它包括原料的选择、配方设计、合成反应、中间体的提取和纯化、配方的调整和生产工艺参数的控制等环节。
首先,农药生产的第一步是选择原料。
原料的选择对农药的质量和功效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农药的原料主要包括活性成分、惰性成分、助剂等。
活性成分是农药的主要成分,决定了农药的杀虫、除草、杀菌等功效。
惰性成分主要是作为载体和稀释剂使用,使得活性成分能够更好地溶解和扩散。
助剂则起到调节农药液体性质和增加农药的附着力等作用。
接下来,配方设计是农药生产的关键环节。
根据农药的种类和用途,通过确定活性成分和惰性成分的比例来确定配方。
合理的配方可以保证农药的稳定性和作用时间。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农药在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以便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发挥最佳的效果。
配方设计完成后,就需要进行合成反应。
合成反应是将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转化为农药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物的添加顺序等参数,以保证反应的效率和产物的纯度。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反应产物的环境友好性和安全性,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合成反应完成后,还需要进行中间体的提取和纯化。
中间体是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不完全反应产物,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处理和纯化才能得到最终的农药。
中间体的提取工艺一般包括溶剂提取、冷凝分离、晶体分离等。
纯化工艺则包括蒸馏、结晶、过滤等步骤。
这个过程需要认真把控操作细节,保证中间体的纯度和活性。
最后,配方的调整和生产工艺参数的控制是农药生产的最后一步。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配方进行微调,以保证农药在不同地区和环境下的适应性。
同时,还需要严格控制生产工艺参数,如搅拌速度、温度、pH值等,以保证农药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总之,农药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原料选择、配方设计、合成反应、中间体的提取和纯化、配方的调整和生产工艺参数的控制等环节。
农药生产工艺方案

农药生产工艺方案背景随着全球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然而,在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成为必要的手段之一。
农药的标准化生产是保障农业生产和保护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标本文旨在提供一种农药的标准化生产工艺方案。
通过工艺方案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药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减少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污染,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工艺步骤原料准备1.纯化水:将自来水或井水经过过滤、活性炭吸附和反渗透等处理,制成纯化水。
2.原料药:根据生产需要,采购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料药,并进行抽样检验。
3.辅料:根据生产工艺设计,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辅料,如染料、吸附剂等。
4.溶剂:根据产品配方,选择适当的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醛等。
反应制剂5.粉碎原料药:将原料药加入球磨机中,进行粉碎处理,保证原料的细度和均匀性。
6.称量原料药和辅料:根据工艺方案和产品配方,将经过粉碎的原料药和辅料按照一定比例称量。
7.加料提取:将称量好的原料药和辅料,加入提取罐中,并使用适当的溶剂进行提取。
8.分离:使用离心机、蒸馏器等设备,对提取液进行分离。
9.蒸馏:将分离后的溶液进行蒸馏处理,得到纯净的反应物质。
过程控制10.质量检验:对反应制剂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检验,确保生产的每一批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11.环境监测:监测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因素,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的质量。
12.过程监控: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确保生产的每一个步骤都按照工艺方案严格执行。
成品制备13.精制:对反应制剂进行进一步的精制处理,确保制剂的纯度和质量。
14.成品包装:将产生的农药制剂放入适当的包装袋中,按照规定装箱,并审核和签字。
15.成品检验:对成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企业的要求。
结论农药生产工艺方案是农药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介绍了一种较为标准化的农药生产工艺方案,其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等优点,同时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保护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农药新产品的制剂开发

农药新产品的制剂开发在当今农药企业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大多数企业面临着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压力。
企业要在同行业中保持竞争力并能够占有市场份额,就必须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并快速推向市场,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
那么,一个质量稳定,性价比合理,具有强烈竞争力的农药新产品是怎么开发出来的呢,以下就结合本人的认识浅谈一下,重点介绍制剂开发这一环节。
一、农药新产品有效成分及含量配比的确定首先,项目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听听客户的想法,了解客户的需求,农户的需求,用药成本,用药习惯等等,参考生测实验报告或一些相关文献,拟策划农药新产品的有效成分及含量配比,并提出需要的剂型。
二、农药新产品制剂开发的可行性根据策划的新产品,进行制剂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并非所有有效成分及含量配比都能开发出所需的剂型。
一个新产品能否开发成一定的剂型,从制剂的角度看,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
原药的物理特性(例如形态、熔点、溶解度、挥发度)和化学特性(例如水解稳定性、热稳定性)。
如果原药易溶于水,在水中的稳定性好,可制成水溶液剂,当然如果原药在水中稳定性差但能通过加入适当经济的稳定剂也有可能制成水溶液剂,如果原药易溶于有机溶剂,可制成乳油,如果原药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小,则可制成固体制剂。
三、制剂的配方调试过程进行制剂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后,就开始进行产品配方的开发,主要按固体制剂、乳油、水乳剂、微乳剂等来分别介绍制剂的配方调试过程。
一般来说,固体制剂的调试工艺是将原药、载体或填料、分散剂、润湿剂按照一定的比例称量,预混合,粉碎,再混合至均匀,测试其质量控制指标,主要包括润湿性、悬浮率、细度、水分、PH值、流动性等,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润湿性和悬浮率,要求5g样品从倒入水面到全部润湿入水中所需的润湿时间≤120秒,在30℃的342mg/L标准硬水中稀释250倍放置30分钟悬浮率≥70%。
乳油的调试工艺是将原药溶解于一定的有机溶剂体系中,再按一定比例加入乳化剂(例如500#,700#等)等其他助剂,搅拌混合均匀制成单相透明的液体,测试其质量控制指标,主要包括乳化分散性、乳化稳定性,要求在30℃的342mg/L标准硬水中稀释200倍放置60分钟,乳液上层没有浮油,下层没有沉淀。
农药制剂加工工艺流程示范

农药制剂加工工艺流程示范农药制剂加工工艺流程示范1、乳油配制: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溶剂、乳化剂、其它助剂(如渗透剂等)→搅拌混合→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配置)→静置或过滤→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配制或包装)→入库2、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填料、助剂→混合→初粉碎→气流粉碎或超微粉碎→再混合→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3、悬浮剂(包括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填料、助剂、水(水溶性助剂和水应预混合)→混合→砂磨(球磨)→再混合→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4、颗粒剂:(1)包衣法: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水或溶剂、助剂→混合→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喷入装有河沙或其它载体的包衣机内→包衣→干燥→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2)捏合法: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助剂、高岭土或粘土等→混合→粉碎(有效成分和高岭土也可分别粉碎)→+水混合→造粒→干燥→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3)吸附法: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溶剂、助剂→混合→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喷入装有吸附性的颗粒(如陶土颗粒等)的混合机内→干燥→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5、水分散粒剂(片剂):(1)干法: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填料、助剂→混合→初粉碎→气流粉碎或超微粉碎→加水再混合造粒(挤出、沸腾床或盘式造粒)→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2)湿法: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填料、助剂→混合→初粉碎→加水再混合→砂磨→喷雾造粒→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6、微乳剂: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溶剂、水、助剂等→混合搅拌或高速剪切搅拌→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7、水乳剂: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溶剂、助剂等→混合→加入水→高速剪切搅拌→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8、微胶囊剂: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溶剂、助剂等→混合→加入成囊剂→加水→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9、可溶性粉剂: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助剂、填料(以上成分应具有水溶性)→混合→粉碎→造粒→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10、盘式蚊香: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溶剂、助剂等→混合配制蚊香液(也可直接购买蚊香液)→检测(不合格返回配置)→喷药→干燥→包装→检测(不合格去无害化处理)→入库蚊香坯制造:木粉或碳粉、水、粘合剂、助剂等混合→压制成型→干燥→检测(不合格返回粉碎、混合)→包装→入库(自用或外售)11、电热蚊香片: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溶剂、助剂(也可购买配制好的滴加液)→混合配制→检测(不合格返回配置)→滴加→入库12、气雾剂: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溶剂、助剂等→混合配制→检测(不合格返回配置)→灌装→封盖→加气→检漏→包装→检测(不合格去无害化处理)→入库以上是一般的加工流程,各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加工过程,以方块图的形式表示,特别提请注意的是:一定要写明有效成分名称,特殊的助剂如烟剂中的助燃剂、阻燃剂;泡腾片(颗粒)的崩解剂;微胶囊剂的成囊剂等应单独表示。
农药生产工艺方案

农药生产工艺方案一、前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农药行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类化学农药,对农作物的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但同时,由于农药生产涉及到的化学物质种类较多,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没有采取正确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很容易会对环境和人身健康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因此,在制定农药生产工艺方案时,必须要格外谨慎和周密。
二、农药生产工艺方案2.1. 原料确定农药生产的原料包括母体、中间体和活性成分等。
需要在实验室中对该种农药进行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得到符合生产要求的最佳原料配比。
2.2.合成工艺合成工艺是农药生产的关键一环,其中涉及到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序和温度、压力等条件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农药合成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2.2.1. 活性成分合成活性成分是农药中起到杀虫、杀菌等作用的物质。
按照合成方案,将各种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并倒入反应釜中,通过各种反应,合成出符合要求的活性成分。
2.2.2. 中间体合成中间体合成是将活性成分加工成农药所需的中间体,这是制备农药的重要步骤。
经过蒸馏、结晶、烘干等多个环节,得到符合要求的中间体产品。
2.2.3. 成品合成通过将中间体与其他成分混合在一起,得到最终的农药成品。
这个步骤需要进行多次反复的试验,以得到最终满足产品性能和安全性的方案。
2.3. 生产过程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进行准确控制,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4. 质量检测标准在生产过程结束后,对成品进行全面的检测,保证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需要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三、总结农药生产工艺方案的制定需要进行全球化思考,采取高科技手段,切实把生态和人身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并落实全面质量控制制度,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生产要求的最佳方案,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生物活性筛选和评价; ——安全性、生态性评价; ——应用技术开发; ——清洁生产工艺开发; ——“三废”治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 ——工程技术和装备技术开发; ——知识产权保护 ——风险评估; ——市场开发、推广、维护; ——农药产品的全周期管理。
1.第一阶段——先导发现和优化 2.第二阶段——高活性化合物筛选 3.第三阶段——候选创制品种的研究开发 4.第四阶段——创制品种的产业化开发
第四阶段——农药新品种的产业化开发
(2)一批省部级农药科技创新平台相继建立 农业部农药化学及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996) 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003) 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2003) 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2003) 植物生长调节剂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2008) 农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2010年4月,北京)
第四阶段——农药新品种的产业化开发
完成第三阶段,得到取得农药临时登记的创制品种 后,接下来就要进行慢性毒性试验、环境生态和环境 行为研究,这两项不能通过的品种仍然需要被淘汰, 余下的品种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试验、产业化工艺、 三废工程技术等研究。 这之后进行应用技术研究和市 场开发。这一系列工作完成之后,可为创制品种取得 正式登记,从而进入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流程。 取得 正式登记的品种,必须进行配方和中间体(工艺)的 专利群保护,这样才可以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专利保护 周期。
继先导化合物发现之后需要进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将先导化 合物进行结构改造或者衍生花,再进行第二轮的室内生物活性筛选 研究,结果也是淘汰大部分化合物而得到部分有活性的化合物。
在第一阶段工作进行过程中,需要随时注意化合物或菌种的专 利保护工作。
1 先导化合物合成
第一阶段获得的活性化合物,首先要经过深入的室内生物 活性筛选研究,包括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和卫生毒理学试验两方 面。 卫生毒理学试验内容涵盖急性经口、经皮试验、眼刺激、皮肤 刺激、吸入、致突变等内容。经过这些试验,有大部分化合物 会被淘汰,留下来的化合物进行小试合成工艺研究和配方研究。 小试或者配方研究又会淘汰部分化合物,最后得到小试合格之 后的高活性的化合物。 在第二阶段中,小试和配方研究需要注意同时进行配方的专利 保护和工艺的专利保护工作。
内容填写 •1 •2 •3
第一阶段——农药先导化合物合成
第一阶段又分为新化合物设计、大量化合物合成、室内生物活 性筛选、发现和优化先导化合物、得到活性化合物几个步骤。 在新化合物设计时,主要涉及到计算科学、生命科学,需要根据经 验或者随机或者仿制,来完成该项工作。 设计好新化合物之后,要进行大量化合物的合成并完成室内生物活 性筛选研究,也就是进行普筛、初筛、复筛、高通量筛选以及定向 筛选等工作。筛选的结果会淘汰掉大部分化合物,之后会有部分化 合物作为先导化合物留下来。
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2007) 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2011) 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2012)
等
农药科技创新平台初具规模
国家农药科技攻关(支撑)计划: “九.五”:南北两个农药创制中心的建设,标志着 我国农药创制研究的正式起步 。 “十五”: 新农药创制研究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 “十一五”:农药创制工程 。 “十二五”:绿色生态农药的研发与产业化 。
作品名称:培训讲义 作者姓名:gao feog chao
主办方 技开部 协办方化工研究院
农药开发步骤介绍
主讲人:郭奉超 2013-03-00
农药开发步骤介绍
• 农药开发的特点 • 农药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 • 农药开发分四个阶段 • 目前我国新农药的开发现状
1.需要考虑作用对象的生物多样性; 2.需要考虑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3.需要考虑产品的高效性、安全性、经济性; 4.需要考虑产品抗性问题; 5.创制过程三高一长: (1)高投入:创制一个新品种,需要投入约2亿美元左右; (2)高风险:化合物/商品化品种=50000/1; (3)高回报:创制成功的产品,可享有20年以上的独家专利保护 ,以及巨大的经济回报; (4)长周期:创制一个新品种,需要花费8至10年时间。
农药科技创新平台初具规模
1、农药科技创新平台初具规模 。 2、农药创制体系形成并稳步发展。 3、科技创新基础理论体系和方法初步形成。 4、农药科技创新成果初步显现 。
(1)一批国家级农药科技创新平台先后成立: 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浙江、上海、江苏、湖
南四个基地,1995) 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沈阳、天津,1995) 新农
第二阶段——农药先导化合物的合成
第二阶段——农药先导化合物的合成
第三阶段——农药候选品种的研究开发
第四阶段——农药新品种的产业化开发
在农药创制的四个阶段中,农药企业介入的时间 选择: 第一和第二阶段风险比较大,但是资金投入相 对较少,所以一般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第三和第 四阶段风险比第一阶段小,但资阶段和第二阶段资金 投入大幅度增加,采取的形式一般是高校/科研院所与 农药企业合作,以企业名义进行农药临时登记申请。 农药企业一般是在第三阶段开始介入农药创制。 另外 需要注意的是,农药登记试验数据都有时效性,需要 在时效范围内完成登记过程,否则过了时效需要重新 进行登记试验。
丁吡吗啉、毒氟磷等
丙酯草醚、异丙酯草醚、单嘧磺隆、单嘧磺酯、双甲胺草磷 、喹草烯、氯酰草膦、甲硫嘧磺隆等
硝虫硫磷、呋喃虫酰肼、硫肟醚、倍速菊酯、氯胺磷、丁烯 氟虫腈、哌虫啶、环氧虫啶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973计划及863计划等
项目资助下,Biblioteka 步形成了农药科技创新基础理论体系和方法 。
新化合物合成能力已达到3 万个/年 筛选能力达到6 万个/年 30余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制农药完成临 时登记,部分取得正式登记 。
杀菌剂 除草剂 杀虫剂
氟吗啉、烯肟菌酯、啶菌恶唑、烯肟菌胺、中科3号、中科6 号、金核霉素、申嗪霉素、长川霉素、噻菌铜、氰烯菌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