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

合集下载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认识水的三态变化课程目标:通过本次科学活动,让孩子们能够认识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准备:1.活动材料:水、水杯、火柴、搅拌棒、小自来水管。

2.实验器材:锅、火炉、温度计。

3.实验环境:室内教室。

4.辅助教具:PPT课件。

5.师生互动环节:小组活动。

课程流程:STEP 1:引入环节教师出示PPT课件,引导孩子们讨论关于水的问题,例如:水是什么?水有什么用途?水凉了和水热了有什么区别?STEP 2:实验环节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行实验,如下:实验1:观察水的三态变化(1)将水倒入锅中,点燃火炉,等到水温升高,孩子们观察水从液体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2)将锅中的水倒入冰盘中,等到水温下降,孩子们观察水从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实验2:冰块的融化(1)将冰块放在容器中,孩子们轮流拿着温度计检测冰块的温度。

(2)慢慢将冰块移到室温环境下,孩子们观察冰块从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

STEP 3:小组活动将孩子们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拥有自己的小自来水管和搅拌棒。

教师放置不同温度的水,让孩子们用小自来水管和搅拌棒测试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STEP 4:总结环节教师带领孩子们总结本次活动的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水的三态是什么?答案:水的三态是固体、液体和气态。

2.在不同温度下,水会发生什么变化?答案:在低温下,水会从液体变成固体;在高温下,水会从液体变成气态。

STEP 5:延伸拓展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水的三态变化,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延伸探究,例如:1.用不同温度的水制作冰淇淋。

2.使用不同温度的水制作茶叶。

这些延伸探究的活动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实践兴趣,巩固并加深他们对水的三态变化的理解。

结语:通过本次科学活动,让孩子们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未来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探寻科学奥秘。

年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案《水》

年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案《水》

年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案《水》
一、教案目标
1.让幼儿了解水的来源和作用。

2.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形态和状态变化。

3.培养幼儿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1.水的样本
2.容器
3.图片或卡片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1.讲解水的来源,如雨水、水井、河流等。

2.引导幼儿讨论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步:实验探究
1.展示不同形态的水样本,如冰块、液体水、水蒸气。

2.让幼儿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并讨论液体水的形态。

第三步:活动互动
1.使用图片或卡片展示水的循环过程,让幼儿按顺序排列。

2.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模拟雨水循环过程,加强理解。

第四步:总结反思
1.引导幼儿总结水的来源、作用以及循环过程。

2.提倡幼儿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

四、延伸活动
1.观察水在不同环境中的状态变化。

2.课外让幼儿继续探究水资源,并分享所得收获。

五、教学评估
1.观察幼儿对水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幼儿展示、口头回答等方式进行评估。

六、教学反思
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下节课如何引入更多趣味性元素。

2.定期跟进幼儿对水资源的态度和行为变化。

以上为年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案《水》的基本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引言: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班阶段,培养幼儿对水的认识和理解是很有必要的。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水的属性、运动方式以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 活动一:观察水的形态变化材料:小型透明玻璃器皿、冰块、水、热水步骤:1) 让幼儿观察冰块的外形和颜色。

2) 按照幼儿观察的结果,将冰块放入透明玻璃器皿中。

3) 让幼儿观察冰块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的变化。

4) 在幼儿观察的同时,慢慢将透明玻璃器皿放入热水中。

5) 让幼儿观察冰块融化的变化。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可以亲自观察和体验冰的融化过程,形成对物质状态变化的直观理解。

2. 活动二:水的密度差异材料:大型玻璃容器、细盐、食用油、水、食用酱油步骤:1) 将大型玻璃容器分成四个等分的部分。

2) 将细盐均匀地撒在第一个等分中。

3) 将食用油倒入第二个等分中,水倒入第三个等分中,食用酱油倒入第四个等分中。

4) 让幼儿观察四个等分中的液体是否发生混合。

5) 通过观察结果,引导幼儿认识到水、食用油、食用酱油的密度是不同的。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物质密度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活动三:水的运动方式材料:小型容器、喷壶、水、纸张、一枚硬币步骤:1) 在小型容器中注入一些水,并让幼儿观察水的静止状态。

2) 使用喷壶向水面喷射水雾,并让幼儿观察水雾的扩散过程。

3) 将纸张在水面上水平摊开,并在纸张上轻轻放上一枚硬币。

4) 让幼儿观察硬币所受到的水的浮力。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水的扩散、浮力等运动方式,培养他们对水的观察和实验的兴趣。

4. 活动四:水的利用材料:洗手盆、盘子、水杯、毛巾、小木棍、小塑料球步骤:1) 让幼儿在洗手盆中注入适量的水。

2) 放入盘子、水杯、毛巾、小木棍和小塑料球等物品。

3) 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物品在水中的行为以及水的作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详案教案《水》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详案教案《水》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详案教案《水》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明白水的重要性;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体验水的特性,如:流动、透明、能溶解等;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如:倒水、倒杯子、洗手等。

三、教学准备:1. 水杯、水池、水盆、水果、玩具等;2. PPT或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杯水,问幼儿知不知道这是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水的名称。

教师简要介绍水的基本特性,如:透明、能溶解等。

步骤二:观察(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的特性,让幼儿看一看水是什么颜色的,水有多大能力。

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观察水杯中的水,让幼儿用手摸一摸水的温度。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水的性质。

步骤三:实验(1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将一杯水倒入另一个杯子中,观察水的流动性。

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倒水,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步骤四:游戏(15分钟)教师组织游戏环节,如:水果浸泡游戏。

教师准备水盆和水果,让每个幼儿选择一个水果放入水盆中,观察水果在水中的变化。

教师引导幼儿描述水果浸泡后的变化。

步骤五:艺术创作(2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水彩画创作,让幼儿用水彩画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水的形象。

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水的理解。

步骤六: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自己总结、归纳水的特性和重要性。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反思:本次的科学活动以“水”为主题,旨在引导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和重要性,通过观察、实验、游戏、艺术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对水的特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有些幼儿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他们在观察、实验环节表现出较少的参与度。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水的生命之源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水的生命之源

水教案:水的生命之源在中班科学课上,唤醒幼儿的自然爱好和好奇心,培养幼儿对水的重视和保护意识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份探究水的生命之源的课程教案,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水的重要性和它在生命中的作用。

一、活动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水的来源和重要性,意识到水的保护和利用问题。

2.能够理解水在人类和动物中的重要性,了解水在生命中的作用。

3.了解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4.引导幼儿积极保护环境,节约用水。

二、活动准备平衡车、扑克牌、瓶子、篮子、纸巾、水盆、水壶。

三、活动过程1.游戏:通过平衡车平衡扑克牌,类比水贮存与使用通过简单游戏,引导幼儿们认识水这种宝贵的资源及其重要性,加强环保意识。

游戏规则:将扑克牌摆在平衡车上,小朋友轮流上车,保持平衡,使扑克牌不掉下。

类比水容器的使用,当我们要使用水时,也要善于保持平衡和使用恰当。

2.实验:观察植物生长需要水的过程为了让幼儿们更好地了解水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利用观察实验帮助幼儿们深入地了解水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实验过程:先用一瓶子盛一定的土壤,然后栽上一小棵植物。

在一个水盆里加入足够的水,放置在瓶子下面,注意不要让水全都灌进去。

观察植物的生长。

过程结果:通过实验,幼儿们了解了水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看到植物在水中不断生长,萌芽开花,小朋友们发现植物离不开水的滋润和养分。

3.剧场:保护水,我们来行动只有在深入学习水的重要性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进一步了解水的保护和利用问题。

利用剧场,教育幼儿们保护水的重要性,并呼吁他们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水资源。

剧目:保护水,我们来行动。

在这个剧目中,有花儿想喝水,可是水被用完了,它们闹出了一大堆矛盾,最后得出了,保护水资源,共创美好明天的结论。

通过小朋友们的表演引起关注。

4.手工:制作环保水壶通过手工制作,让小朋友们亲手制作环保水壶,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并体验到小小行动的意义。

制作过程:首先准备好纸巾、水盆、小水壶和画笔,让小朋友显摆自己的才华,自己创作,漂亮的固体在手中。

中班科学《水》教案

中班科学《水》教案

中班科学《水》教案中班科学《水》教案(通用5篇)中班科学《水》教案1教学意图: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特殊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12个缺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全世界排名第110位。

根据孩子们对水的兴趣,把握教育时机,提供适当引导,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水》。

让孩子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积极参与探索。

教学目标:1、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

2、体验探索水秘密的乐趣,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能仔细观察、乐于尝试。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准备:玩偶、卡纸、玩水工具(玉米核、乒乓、积木、纸船。

小鹅卵石、汤勺、插具、易拉罐、玻璃球)、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分别放着一勺(白糖、盐、芒果粉)干毛巾若干。

教学重难点:认识水是透明,可溶解,会流动的特性。

教学过程:一、引出主题,激发兴趣1、宝贝们好!今天熊妈妈邀请我们到她家去做客。

走过这条小河就是熊妈妈的家。

熊妈妈请宝贝们帮她看看小河里有什么。

我们经过小河的时候仔细观察,待会儿告诉她。

二、观察水,发现水的特性1、经过小河时看见了水里有什么?(石头,汤勺,杯子,蜡笔,叶子)2、有个问题要考考我们,猜猜,泥沙里有什么?(石头,汤勺,杯子,蜡笔,叶子,或者还有其他的东西)3、到底藏了什么?水里的东西我们一眼就能看见,泥土里的东西不能看见,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小结:呀,你们真聪明,你们发现水的第一个秘密,水是透明的。

4、我送你们几个礼物,你们放到水里,再告诉我发现了什么?宝贝们,白糖放进去你发现了什么?盐放进去你发现了什么?芒果粉放进去你发现了什么?小结:这些东西在水里不见了,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我来告诉你们,溶解。

我们又发现了水的一个秘密,水具有溶解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含反思
实验结果的讲解对于实验后的幼儿都能容易接受,因为大多数幼儿都从自己的实验中得到结论:红糖和食盐在水里可以溶解,沙子、黄豆、玉米粒在水里是不能溶解的。但是在实验过程和记录结果中,教师发现个别幼儿对于食盐是否能够溶解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分歧:有个别幼儿认为食盐放入水中还存在的,不能溶解在水中,也有幼儿发现刚开始时食盐是一日存在的,但是后来发现食盐消失了。在分析结果的时候教师提出介意:请这位小朋友等会再去观察一下放食盐的杯子里有没有什么变化,食盐是否依然存在或者食盐是否比刚才变少了。(遗憾:课后没有请这位幼儿观察,在整理时发现这杯放了食盐的杯子和不能溶解的物质放在一起。在班级区域活动中,后来也有幼儿发现食盐是可以溶解的,但是如果放得很多的话它就会溶解得很慢。所以,更多的秘密还要孩子在课外更多的探索中得到。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含反思
教学意图: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特殊资源。我国是世界上12个缺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全世界排名第110位。根据孩子们对水的兴趣,把握教育时机,提供适当引导,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水》。让孩子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积极参与探索。
相关信息: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中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径流资源总量的6%;又是用水量最多的国家,1993年全国取水量(淡水)为5255亿立方米,占世界年取水量12%,比美国1995年淡水取水量4700亿立方米还高。由于人口众多,当前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名百位之后,被列为世界几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
但是,在幼儿了解了水的溶解的这个特性之后,知道物质消失表示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果物质还存在表示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在我们班区域活动中我继续投放了这个实验,幼儿在记录时就发生了跟课堂上截然不同的结果,幼儿习惯在物质放入水中消失的后面画“√”,而在物质放入水中依然存在的物质后面画“×”,其实看到这样的记录方式时我感到很开心,这表明幼儿已经很清楚物质是否能够溶解的秘密。

《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精选)(2024)

《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精选)(2024)

引言概述: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是生命之源,也是科学教育中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学中,引导幼儿探索和认识水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五个大点的阐述,引导幼儿认识水的状态、性质、变化、分布和用途,进而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索能力。

正文内容:一、水的状态:1.液体状态: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水的液体状态,包括水流动的特点和液体态下水的形状。

2.固体状态:通过实例引导幼儿认识冰是水的一种固体状态,让他们观察并描述冰的形状、硬度等特点。

3.气体状态:通过加热水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到水被加热后产生的蒸汽,并引导他们描述和比较水的气体态和液体态的差异。

二、水的性质:1.透明性:通过幼儿团体游戏,让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颜色的水的透明性,引导他们认识到水是透明的。

2.溶解性: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食盐、糖等溶解在水中的变化,帮助他们认识到水具有很强的溶解性。

3.流动性:通过倾倒水的实验,引导幼儿感受到水的流动性,并从中认识到水是可以流动的。

三、水的变化:1.水的蒸发: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到容器中的水在加热后逐渐消失,并引导他们理解这是由于水发生了蒸发。

2.水的凝固: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到水在冷冻后形成冰,并引导他们认识到这是水发生了凝固。

3.水的沸腾: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到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会出现气泡并冒出汽,引导他们了解到这是水发生了沸腾。

四、水的分布:1.地表水:通过图片等教具引导幼儿认识到地表水的存在形式,如江河、湖泊、海洋等,并引导他们了解到地表水的重要性。

2.地下水:通过示意图引导幼儿认识到地下水的概念并了解其存在的地点和重要性。

3.天然水资源:通过图片等教具引导幼儿了解到自然界中的天然水资源,如雨水、河水等,并引导他们关注天然水资源的保护问题。

五、水的用途:1.生活用水: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幼儿认识到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饮水、洗衣服等,并引导他们学习合理节水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水是流动的、透明的的特性,感知水是无色无味的。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尝试水是会变化的。

重点:感受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会流动的特性。

难点:感受水是透明的。

二、活动准备
牛奶、水各一杯、每张桌子上放一盆水、一盆玩的小物品、各种调料、颜料、肥皂水、开水、冰块等。

三、活动过程
1、通过玩水,感受水的特性。

(1)、教师讲述: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一瓶水、一瓶牛奶),请小朋友说说。

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感知水的特点(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牛奶是白色的、有味的)。

(2)、教师:小朋友,你们想玩水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盆有趣的东西,请你们放几样东西到水里,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小东西在水里能看得清吗?我们再放几样小东西到牛奶里看看,是否能看得清,
教师小结:水是透明的。

(牛奶是有色、不透明的)
2、通过实验感知水是会流动的
教师:刚才我们发现了水的秘密,原来它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现在我们再来玩一玩水,你还会发现什么?
(1)、灌水游戏:给每组准备了一个雪碧瓶、杯子,请小组长来比赛,老师提出要求:用一只杯子把水灌到瓶里,看谁先把水灌满?
(2)、抓水比赛: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抓水比赛,用手抓水,看能否抓到水?为什么抓不到水?(揭示水是会流动的)
3、通过讨论了解水的用途。

师生共同讨论水的用途,教师小结: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就会怎样?(人类和动物就不能生存、植物就会枯死)现在地球上的水越来越少了,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

4、迁移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了解水的特点,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是会流动的。

老师带来了二杯水,现在请小朋友来尝一尝。


教师出示二杯水让幼儿品尝(一杯糖水、一杯盐水),请幼儿说出水有了什么变化(变甜了、变咸了),教师提供给幼儿一些物品,让他们尝试使水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