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之宾阳炮龙节
宾阳炮龙节

每年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参加的狂欢节,狂而不乱, 欢乐不断,多年来鲜有安全事故发生。原因一是炮龙节 鞭炮是当地生产的危险性极低的“炮龙炮”;再者是宾 阳良好的传统,燃放鞭炮都自觉抛向安全地带。正是这 些因素使得这一传统节日能历久弥新、长盛不衰,并成 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助阵炮龙节的歌星们!
农历正月十一,宾阳人举行“百家宴”灯酒会,沿 街摆满酒宴,万众云集,庆祝当晚举行的最盛大的传统 节日“炮示庆贺,献出阉 鸡等好菜好酒宴请邻居街坊共同庆祝,同时希望各家各 户也人丁兴旺,来年喜得贵子,事业兴旺发达。
舞炮龙是整个炮龙节的高潮所在,主要包括开光、 舞龙、舞炮龙、送龙等活动。
12行管
黄海萍
“宾阳炮龙节”于2008年6月获国务院国发(2008) 19 号文批复,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名目,列入民俗类遗产名目。宾阳炮龙节是广西南宁 市宾阳县一带汉族、壮族文化融合共生的民间节庆, 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色彩。每年农历正月十一的炮 龙节都吸引国内外众多游人参与,被游客称为“东方 狂欢节”。
炮龙节中可爱的外国友人!
宾阳炮龙节包括游彩架、灯酒会、舞炮龙三项大 型活动。相传彩架是从广东传到广西宾阳县的,到现 在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了,它以几个5—7岁的孩童在 彩架上的活动内容进行精巧造型,奇美的装饰和惊险 的表演引人注目。
宾阳游彩架近年来多次应邀参加全国各地的狂 欢活动,2010年8月在上海世博园的精彩表演让老 外赞叹不已,宾阳彩架又应邀赴韩国展演。
宾阳炮龙节的传说和来历作文

宾阳炮龙节的传说和来历作文
《宾阳炮龙节的传说和来历》
嘿,你们知道宾阳炮龙节不?那可老有意思啦!
听说啊,以前宾阳有条恶龙,那家伙可凶啦,老是出来捣乱,搞得人们的生活都不安宁。
这时候呢,出现了一位勇士,他决定要干掉这条恶龙,还大家一个太平日子。
嘿嘿,这勇士可厉害了,经过一番激烈战斗,终于把恶龙给打败啦!后来啊,人们为了庆祝,就开始有了炮龙节。
说到这炮龙节啊,我可是亲自体验过一次呢!那场景,简直了!记得那次我怀着好奇心来到宾阳,刚到那儿就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氛围。
街道上到处都是人,大家都特别兴奋。
随着夜幕降临,一条条炮龙出现啦!那龙做得可真精致,龙身闪闪发光的。
然后,鞭炮声就噼里啪啦地响起来了,就跟打仗似的。
我当时站在旁边,看着那鞭炮在龙身上炸开,火花四溅,那感觉,老刺激了!我都感觉自己的心在跟着鞭炮声一块儿跳动呢。
我还试着去靠近龙,感受那热烈的气氛,哎呀呀,那鞭炮炸得我耳朵都嗡嗡响呢,但就是觉得特好玩儿。
周围的人们也都满脸笑容,尽情享受着这个欢乐的时刻。
这就是宾阳炮龙节啦,它有着有趣的传说,还有着让人难以忘怀的热闹场景。
我呀,以后有机会肯定还会再去体验体验,感受那份独特的欢乐和激情呢!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想去感受感受啦?。
传承宾阳炮龙节作文

传承宾阳炮龙节作文宾阳炮龙节,那可是一场震撼人心、热闹非凡的狂欢!对于从小在宾阳长大的我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深深嵌入心底的情怀。
炮龙节通常在正月十一举行,每到这个时候,整个宾阳都沉浸在一片欢腾的海洋中。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的脸上洋溢着期待和喜悦。
记得有一年炮龙节,我早早地就被外面的喧闹声给吵醒了。
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胡乱套上衣服就往街上跑。
刚出门,就被那浓浓的节日氛围给包裹住了。
街头巷尾,到处都是人,大家有说有笑,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大人们则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论着今年的炮龙节会有怎样的精彩。
我顺着人流往前走,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摊。
有卖炮竹的,那一串串红通通的炮竹,看着就喜庆;有卖特色小吃的,香气扑鼻,让人忍不住流口水;还有卖手工艺品的,精美的木雕、竹编,让人爱不释手。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卖糖人的小摊前。
摊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只见他熟练地舀起一勺糖浆,在石板上飞快地舞动着,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就出现了。
我看得目瞪口呆,忍不住买了一个,拿在手里,都舍不得吃。
继续往前走,就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锣鼓声。
我知道,这是炮龙要来了!我赶紧加快脚步,朝着声音的方向跑去。
终于,在一个广场上,我看到了炮龙。
那龙可真长啊,足有几十米,全身金光闪闪的,龙鳞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龙头更是威武,大大的眼睛,长长的胡须,嘴里还含着一颗龙珠。
舞龙的师傅们个个精神抖擞,穿着特制的服装,随着锣鼓声的节奏,卖力地舞动着巨龙。
炮龙所到之处,鞭炮声震耳欲聋。
人们纷纷点燃鞭炮,朝着炮龙扔去。
一时间,火光冲天,烟雾弥漫。
我也兴奋地加入了放炮的队伍,拿着一挂鞭炮,点燃后就扔向了炮龙。
那瞬间的爆炸,那噼里啪啦的声响,让我的心也跟着激动起来。
可别以为这就是炮龙节的全部,还有更精彩的呢!到了晚上,舞龙的队伍会挨家挨户地去拜年。
每到一家,主人都会拿出准备好的红包和鞭炮,迎接炮龙的到来。
炮龙在院子里舞动一番,为主人带来好运和福气。
宾阳炮龙节2

谢谢
观赏
火篮高举,火把相随, 火篮高举,火把相随,按事先安排 好的线路起舞, 好的线路起舞,几十甚至上百条巨 龙时而高昂起头,时而摇摆奔腾, 龙时而高昂起头,时而摇摆奔腾, 向天空喷射出一团团火焰。 向天空喷射出一团团火焰。 炮龙 所到之处,各家各户都夹道相迎, 所到之处,各家各户都夹道相迎, 将事先准备好的鞭炮拿出来燃放, 将事先准备好的鞭炮拿出来燃放, 有的家庭备了几十万头的鞭炮, 有的家庭备了几十万头的鞭炮,从 自家阳台悬挂而下,据说要燃放完 自家阳台悬挂而下, 所备鞭炮,有的需要整个晚上。 所备鞭炮,有的需要整个晚上。狭 小的街面,两旁高立的房屋, 小的街面,两旁高立的房屋,架起 燃放爆竹的竹竿, 燃放爆竹的竹竿,龙在这些爆竹铺 天盖地的小巷中翻腾起舞, 天盖地的小巷中翻腾起舞,给每户 人家叩头送福, 人家叩头送福,传说炸龙能带来一 年的兴旺, 年的兴旺,特别是炸龙头能带来头 运。舞炮龙有个约定俗成的传统习 就是当这一家的鞭炮未放完时, 惯,就是当这一家的鞭炮未放完时, 龙是不能到另一家去舞的,因此, 龙是不能到另一家去舞的,因此, 往往要花费半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 间炮龙才舞过一户人家, 间炮龙才舞过一户人家,炮龙每舞 到一家,鞭炮齐鸣,焰火缤纷, 到一家,鞭炮齐鸣,焰火缤纷,万 头攒动,鼓乐助兴, 头攒动,鼓乐助兴,热闹非凡。
宾阳炮龙节
介简节龙炮
• 按照惯例,炮龙节举行前,都 要举行一个开光仪式,意取将 天龙请下来,晚7时整,只见一 位长者手刃公鸡鸡冠,让鸡血 喷洒到龙的眼睛,随后,活动 总指挥准时发出了信号弹,多 处开光点的几十条龙同时向天 地礼拜,瞬间,整个街市万炮 齐鸣,火光冲天,巨龙狂舞, 欢声雷动
•
• 当龙在炮光中游舞时,人们纷纷挤到回廊下,伺 机钻龙肚,即从龙肚皮下穿行,传说钻了龙肚能 带来一年的吉祥如意,大人们事业有成,家庭美 满,若是年轻的情侣携手钻龙肚,今生定能喜结 良缘,白头偕老。
宾阳炮龙节分析课件

年轻一代的兴趣缺失
缺乏创新和改进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娱乐方式的 多样化,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逐渐减少,导致炮龙节传承面临后继 乏人的问题。
尽管炮龙节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但仍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以适应 时代的需求和变化,而这需要更多的 投入和努力。
技艺传承的难度
炮龙节制作技艺和表演技巧需要长期 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而一些技艺 精湛的老艺人逐渐离世,导致技艺传 承出现断层。
炮龙节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文化传承价值
炮龙节作为宾阳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 弘扬炮龙节文化,有助于增强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社会凝聚价值
炮龙节是当地社区的集体庆祝活动,有助于促进社会团结和增强社区凝聚力。通过参与炮龙节活动,人们可以增进相 互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炮龙节的传统习俗与文化内涵
传统习俗
炮龙节期间,人们会进行舞龙、 燃放烟花炮竹、敲锣打鼓等传统 活动,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 谷丰登。
文化内涵
炮龙节不仅是一种传统民俗活动 ,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体现了当 地人民对勇敢、团结和尊重传统 的价值观的追求。
宾阳炮龙节的历史与现状
历史
宾阳炮龙节已有千年历史,但在近代由于种种原因一度陷入困境。近年来,随 着当地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旅游业的兴起,炮龙节得以重焕生 机。
需求。
旅游设施不完善
炮龙节期间游客数量众多,但当 地的旅游设施相对不完善,如住 宿、餐饮、交通等方面的服务水
平有待提高。
缺乏专业导游
由于炮龙节是当地的传统文化活 动,目前缺乏专业的导游和解说 人员,难以向游客全面介绍炮龙
家乡的风俗宾阳炮龙节六年级作文

家乡的风俗宾阳炮龙节六年级作文作文一
《家乡的风俗宾阳炮龙节》
在我的家乡宾阳,有一个特别热闹、特别让人兴奋的节日,那就是炮龙节。
炮龙节一般在正月十一举行。
到了那天,大街小巷都挤满了人,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充满了期待。
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地就来到了街上。
只见一条条巨龙已经准备就绪,它们张牙舞爪,威风凛凛。
龙身上插满了香火,在夜晚中闪烁着,就像天上的星星落了下来。
突然,一阵鞭炮声响起,炮龙开始舞动起来啦!舞龙的叔叔们可厉害了,他们举着巨龙,一会儿跳跃,一会儿盘旋,一会儿又俯冲。
我在人群中跟着炮龙跑,耳边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眼前是飞舞的巨龙,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
我还看到一个小朋友因为太兴奋,不小心摔倒了,但是他马上爬起来,继续跟着炮龙跑,脸上还挂着大大的笑容。
炮龙节真的太好玩啦!我喜欢我的家乡,更喜欢家乡的炮龙节!
作文二
《家乡的风俗宾阳炮龙节》
我的家乡宾阳,有一个超级热闹的节日叫炮龙节。
每到炮龙节的时候,那场面,可真是人山人海。
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就是为了看那精彩的炮龙表演。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看炮龙。
炮龙长长的,身上的颜色特别鲜艳,龙头大大的,眼睛还会发光呢!
舞龙的叔叔们个个都很厉害,他们举着炮龙跑得飞快。
鞭炮在旁边不停地响着,声音震耳欲聋。
我们一边捂着耳朵,一边大声地喊着:“加油!加油!”
我看到有个叔叔不小心被鞭炮炸到了手,但他一点儿也不在乎,还是继续舞着龙。
这就是我们宾阳的炮龙节,一个让人难忘的节日!。
广西宾阳县的炮龙节作文

广西宾阳县的炮龙节作文在广西这片充满风情的土地上,宾阳县的炮龙节那可真是一场令人热血沸腾、终身难忘的盛大狂欢!炮龙节一般在正月十一举行,每当这个时候,整个宾阳县都沉浸在一片欢腾的海洋之中。
我有幸亲身感受过一次,那场景,至今回想起来都让我心潮澎湃。
为了能占到好位置,真切地感受炮龙节的魅力,我提前好几天就来到了宾阳,住在当地的一家小旅馆里。
那几天,整个县城就已经有了节日将至的氛围,街头巷尾都在讨论着炮龙节的种种,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和兴奋。
终于,炮龙节这一天到了。
天还没黑,街上就已经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小商小贩们早早地就支起了摊位,各种特色小吃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吃,什么宾阳酸粉啦、白切狗肉啦,每一样都让人回味无穷。
随着夜幕的降临,炮龙节的重头戏——舞炮龙,即将开场。
我跟着人群来到了老街上,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好不容易挤到了前面。
只听见一阵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响起,几条威风凛凛的炮龙在舞龙者的手中活灵活现地舞动起来。
那龙身足有几十米长,金光闪闪的,上面还装饰着五颜六色的彩灯,别提有多漂亮了!舞龙者们身着特制的服装,头戴安全帽,个个精神抖擞,身手矫健。
他们随着锣鼓的节奏,时而高高跃起,时而盘旋翻滚,那精湛的技艺引得观众们阵阵喝彩。
接下来就是放鞭炮了,这可是炮龙节最刺激的环节。
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火光四溅,烟雾弥漫。
那鞭炮就像是雨点一样,不停地落在炮龙和舞龙者的身上。
我刚开始还有些害怕,生怕被鞭炮炸到,但是看着周围的人们都那么兴奋,我也渐渐地被这种氛围感染了,不再害怕,反而跟着大家一起欢呼起来。
在鞭炮的轰鸣声中,炮龙所到之处,人们纷纷点燃鞭炮扔向炮龙。
据说,鞭炮炸得越多,新的一年就会越红火。
我看到有的商家搬出了一大箱一大箱的鞭炮,毫不吝啬地往炮龙身上扔,那场面简直太壮观了!而舞龙者们则是毫不畏惧,他们在鞭炮的“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手中的炮龙依然舞动得威风凛凛。
宾阳炮龙节作文

宾阳炮龙节作文500字标题:宾阳炮龙节:传承千年的民俗盛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至十五,都会举行盛大的炮龙节。
这是一个充满欢乐与祝福的节日,也是宾阳人民传承千年的民俗盛宴。
炮龙节不仅是宾阳人民的共同记忆,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炮龙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相传,炮龙节起源于宾阳一位英勇的将领,他在一次战斗中英勇杀敌,保卫了家乡和百姓的安全。
为了纪念这位将领,宾阳人民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炮龙节,以示敬意和感激。
炮龙节的主要活动包括舞龙、舞狮、放炮等。
舞龙是炮龙节的重头戏,宾阳的炮龙有着独特的造型和技艺。
炮龙由龙头、龙身和龙尾组成,通体用竹篾、纸张、丝绸等材料制作而成。
舞龙队伍由数十人组成,他们身着盛装,手持炮仗,载歌载舞,沿街巷游行。
舞龙的队伍所到之处,家家户户都会燃放鞭炮,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舞狮是炮龙节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狮子是祥瑞的象征,舞狮寓意着驱邪避害、带来吉祥。
宾阳的舞狮队伍同样由数十人组成,他们头戴狮头面具,身穿狮皮,手持狮尾,跳跃腾挪,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
舞狮队伍在游行过程中,还会与观众互动,为人们带来欢乐与祝福。
除了舞龙、舞狮之外,炮龙节还有许多其他的民间活动,如唱山歌、赛龙舟、抢花炮等。
这些活动丰富了炮龙节的内容,也展示了宾阳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炮龙节不仅是宾阳人民的信仰与寄托,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如今,炮龙节已经成为南宁市乃至广西地区的一张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赏。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个千年的民俗盛宴能够继续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俗文化之宾阳炮龙节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炮龙节是我们宾阳最具地方特色的节日。
很多人不禁问道,宾阳到底是什么地方呢,这里先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宾阳县。
宾阳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所辖的一个县。
已有2100多年的发展历史。
宾阳县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程思远先生的家乡,是广西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
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以“百年商埠”闻名于桂中南。
可谓是人杰地灵的一个地方。
那么什么是炮龙节呢?每年的大年初十一,是广西宾阳县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炮龙节".炮震千山醒,龙腾百业兴。
有外国人说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为了吃喝找借口,缺少文化和狂欢的气息.细细数来,好象也是如此,冲着这个,传说中的炮龙节应该值得去看看。
下面我作为一个导游,带大家去看看炮龙节的点点滴滴。
记得年的那一天很早,早早就来到了芦圩镇商贸城,由于我家就位于县城,真可谓占具天时地利人和。
不用很早的时候就忙着去订房间什么的。
尽管早上下了场雨,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宾阳人的热情!上午11点正式开始宾阳民间文艺游行(包括龙狮队、游彩架、高跷队、彩凤队、马娘队、少先队仪仗队、少年腰鼓队、老年秧歌队、军乐队等游行),现场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这种场合,这个时候,只有在宾阳这块热土上才会出现!正月11,属于我们宾阳人的节日!炮龙,我们宾阳的骄傲!宾阳炮龙节今天起即将进入高潮!让我们一起欢腾!!!
叹为观止游彩架。
根据记载,游彩架是1874年由广东人李若珠从佛山传入,目前已由最初的两层发展到3层,并配以文武场(乐队),人物造型更为优美了。
在一张长、宽各1米的小方桌上,用钢枝盘成一个支架,儿童或站或坐,手持长矛、花篮、大刀等服装和道具,而奥妙就隐藏其中。
一眼望去,只见第一层儿童仅用长矛、花篮、大刀,便能毫不费力地撑起两人,犹如“武林高手”,惊险刺激,造型奇特而自然,我看了半天才看出,原来人物都有钢铁支架巧妙地托住。
以前小时候去看,只是感觉好看新奇,并没有那么仔细的观察,现在看来民间奇人真的是无所不在。
下午五点钟的时侯,街上还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几乎听不到鞭炮声,为了傍晚早点去看,所以早点填饱肚子为好。
我们一帮人就找了个狗肉店坐了下来,宾阳白切狗和宾阳酸粉就摆上桌来。
兴趣高涨的向畅谈着往年炮龙节的趣事,谈笑间,身边不知不觉出现了三三两两的来参加炮龙节的游客。
接着是大批各种口音的旅客涌进店里找桌子吃饭,人人脸上隐约带着紧张兴奋的表情。
街上警察也渐渐多了起来。
由于政府的介入及引导,整个县城有一百零一条炮龙,曰:“百龙舞宾州”,预计将超过二十万名游客不请自来.
吃完饭出来才发现,饭馆旁边就静静的停着一条彩龙,四周无人。
龙长约十五米,龙头威武的作向天长啸状,龙身由竹蔑编成的笼子用麻绳串联而成,上面再盖上划有鳞片的黄布,龙的眼睛用白砂纸蒙着。
不一会儿,两个老伯和一个年青人用三轮自行车推来了大锣大鼓大钹。
一阵猛敲,吸引了路上的行人,我们
也兴致勃勃的跟他们接过手来,狠狠的当街敲打起来,并且拍了照片。
每条街都有自己的炮龙,走在街上,可以看到当街摆放的炮龙,还有贴在墙上的大红榜,上面记着这条街炮龙的组织者,舞龙者等人名单,还有各家各户捐款的数目。
我的朋友就有住在靖安街,他是这条街上的历届组织者之一。
他家门前摆放着两条龙,我们向他索要了只有参与炮龙组织活动者才有的,写有炮龙狂欢节字样的胸牌,挂着胸牌逛街,自然就不一样,走到哪里都吸引来游客羡慕的眼光。
朋友指引我们准备好东西之后,就去炮龙节第一个看点,到炮龙开光老庙去看炮龙开光.。
开光大家都知道吧,就是类似于大师开光之类的,呵呵,其实我也不大懂,只知道这是一个必须的形式。
晚上六点多,炮龙开光的老庙那里已经是人声鼎沸,大批警察手执警棍,严阵以待。
七八个武警官兵也手提灭火器赶来汇合,庙里烟雾缭绕,人人挤着进去烧香敬神。
偶尔有人点燃一两串鞭炮,还有调皮小孩往地上摔砸炮。
阵阵呛人的烟雾提醒了没有经验的游客,赶快去买口罩。
人群中竟然混有小偷,有一人大叫:我被偷了两千块钱.。
汗呀,也不怨谁,谁叫你来看炮龙就看炮龙,没事带那么多钱在身干什么?
庙外有两条龙,两组年轻人举着等候在那里。
记者游客纷纷长枪短炮上阵,拍摄采访。
各色人等前呼后拥,抢着争上前去摸龙头(一直听说摸到龙头或者扯到龙须一年都会有好运哦)。
举龙头者赤裸上身,身材健美,青黑的文身极其抢眼。
威风凛凛的面对眼前涌动的人潮.还没看到开光,朋友们就催促,快回去,靖安街那边打来电话,那边的龙要拜土地爷了。
回到靖安街,只见那里早已聚集本街的男女老幼,一阵锣鼓声响起,两条龙由腰扎红布,头戴尖顶竹帽的男子们并排列在了土地老爷面前。
每条龙大概有七到八个大多光着上身的男子举动,另有一些男子燃起了手中用竹片扎成的火把,一个十分豪气的大哥解开包装的鞭炮,一串一串的往赤裸的身上挂。
我们看着有趣,也走上前去讨要鞭炮挂在身上拍照留念,他竟然嫌我们几个手脚笨拙,几下就把七八串两米长的鞭炮往我身上,头上,脖子上缠了个严严实实。
男女老少看着我们哈哈大笑起来!
天色已暗,仪式大概进行了半个小时,突然锣鼓声骤然变大,炮龙和火把高高举起,人们纷纷散开,两条龙并排向街口方向站立,手拿火把的人走向拿有鞭炮的人,帮着点燃了炮竹。
当炮龙向街口出发时,鞭炮声大作,一时间震耳欲聋,火把摇曳,炮光如闪电。
那情景真是极度疯狂,有小孩有大人,有男人有女人,拖着啪啪作响的鞭炮向炮龙冲去。
往龙头上抛挂。
到处是烟雾,火光。
整个世界好象已经停顿,除了炮声,什么都听不见。
除了火光,什么都看不清,连呼吸都十分困难。
这时才想起了赶快戴上口罩,用棉花塞住耳朵。
好不容易适应了下来,这才听见了锣鼓声,维护秩序的人员的呼喝声。
然而这还不是开始,炮龙走到街口,突然两边楼房的楼上楼下一起扔出大串大串的鞭炮,围观的人群中也有人纷纷点燃了手中的鞭炮抢着向龙头龙身挂去。
这时有一条龙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撤下还是到别的地方去了。
炮龙在十几间房屋门前来回的翻腾,两边楼上楼下每当龙头经过自己门口时,尽快把最多的鞭炮往龙头上炸,好象一切都已约定俗成。
没有人点大炮,只有成串的排炮。
只见舞龙的人在满地,满头,满身的闪光中穿行。
聪明的宾阳人竟然用手电筒做龙的眼,两道光柱随龙头的摆动变换莫测,平添了许多诡异的气氛。
舞龙者头戴滕帽,身系腰带,个个赤膞上阵轮流举舞,任由鞭炮爆灼。
有经验的中年人赤裸上身,举着火把围在旁边忙碌,指挥那些舞龙的小伙子怎样跑动,
大街上依然兴奋不已。
一些夜市摊点纷纷打扫街道摆出家当。
美酒佳肴又将伴随宾阳人和各地游客砌夜狂欢。
然而还有很多象靖安街一样的,偏一点的街道依然传来阵阵爆竹声。
这是一个疯狂的夜晚。
惊心动魄,痛快淋漓,经历过的人大概终身难忘。
不能失传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炮龙为宾阳民间传统的特有,它在一方面上表现了我们宾阳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一方面又体现出了我们宾阳人的勇猛和魄力。
这就是一年一度的令我引以为傲的广西宾阳炮龙节。
欢迎大家到宾阳来。
各地都有卧铺直达南宁市宾阳县,节日期间旅馆爆满,记得先预定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