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综合征的防治

合集下载

简析猪高热病综合防治的几点措施

简析猪高热病综合防治的几点措施

简析猪高热病综合防治的几点措施猪高热病是一种由高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发生在猪群中,给养猪业带来严重损失。

为了有效地防治猪高热病,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疫苗接种、环境卫生管理、营养平衡饲养等方面的工作。

本文将简要介绍几点猪高热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加强免疫接种猪高热病是一种可预防的病源,因此加强免疫接种是预防猪高热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合理的猪高热病疫苗接种能够有效地提高猪群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养猪场应该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及时给猪群接种高热病疫苗,确保所有的猪都得到充分的保护。

要定期对猪群进行免疫抗体检测,及时发现并解决免疫效果不良的问题。

二、严格的环境卫生管理猪高热病病毒是通过粪口传播的,因此加强养猪场的环境卫生管理是预防猪高热病的基础。

养猪场应该定期对猪舍、饮水设施、饲料槽等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要加强对饲料、饮水的卫生管理,确保猪群吃的饲料和喝的水都是清洁卫生的。

要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的进出,减少外部病原菌对猪群的传播。

三、营养平衡饲养提高猪群的免疫力也需要从饲养方面进行调整,在猪的饲养管理方面要注意养殖的合理。

给猪提供新鲜的清洁水和优质的饲料,避免野外饲料,并及时清理猪圈,保持它们干净卫生。

合理的饲养管理和优质的饲料能够提高猪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要做好饲料的营养平衡,增加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感染。

适当添加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提高猪的抗病能力,减少猪高热病的发生。

四、定期的疫病监测定期的疫病监测是预防猪高热病的一个重要措施。

养猪场应该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体系,定期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疫病问题。

如果发现猪群中出现疫情,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隔离病猪、加强消毒、调整饲料等,防止疫情的扩散。

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请求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指导疫情的防控工作。

五、加强疾病知识的宣传在预防和控制猪高热病的过程中,要加强养殖户的疾病知识宣传,增强他们的防病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猪高热病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

猪高热病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

21年4 hanaH l中 动 保 7 0 0 月CnAileh 罾 物 健 1 i m a t ●
猪出血性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技术
吴军
( 江苏 省泰 兴市农 业局 江苏泰 兴 250 ) 24 0
近年 来 ,生 猪 多 发 以 严 重 拉 稀 为 症 状 的疾
1对 发病 猪 及 同 窝猪 停 止 喂食 2~3顿 , 停 、 在 食期 间饮 5 %8糖 生理 盐水 ( 大半 脸 盆水 加三 两 白 糖少 许食 盐 )不 限量 。 , 开食 时喂 1 ~2天米粥 ( 不喂
斑状, 呈紫红色。病猪呼吸困难 , 喜俯卧 , 的流鼻 有
涕、 打喷 嚏 、 咳嗽 、 眼分 泌物增 多 , 结膜炎 。 的病 猪 有 粪便 干燥 , 呈球状 , 别 的病猪 腹泻 , 少 、 黄 、 个 尿 色 混 浊 。病 猪迅 速 消瘦 , 毛粗 乱 , 程稍 长 的全 身苍 被 病 白, 出现贫血 现象 , 的则全 身黄染 。 病猪 群死 亡 有 发 率很 高 , 的可达 5 %以上 。部分母 猪 在妊 娠后期 有 0
斤 猪 4~ 5毫 升 ;0公 斤猪 7~8毫升 。同时肌 肉注 2 射 V 11 升, B2 毫 每天 一次 , 连用 三天 。

病 原 : 病是 由 出血 性大肠 杆菌 引起 的 。 本
= 、 行情况 : 重 1 流 体 0~2 斤 的仔 猪 多发 , 0公 最 小 1 为 1 的断 乳仔 猪 ,最 大 日龄 为 4 3龄 4天 5日
猪高热病综合症的发病 原因及防治对策
邢 兰君
( 河北 省邢 台市兽 医 院 , 河北 邢 台 0 40 ) 50 1 “ 高热 病 ” 猪 是一 种 以高热 、 食 、 尿为 特 征 厌 黄 的疫 病 。该 病具 有发 病急 、 传播 快 、 发病 率 、 亡率 死 高等 特点 。 多为病毒 、 菌 、 生虫等 多种 病原混 其 细 寄

猪高热综合征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猪高热综合征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9 ・ 8
《 海 畜牧 兽 医通讯》 2 1 上 0 0年第 3期
猪 高 热 综 合 征 病 因分 析及 防 治 措 施
陶 海 静 王 老 七 张 向 阳 刘丽娟 。
(1郑州 牧业 高等专科 学校 畜牧局 河南 舞阳
河南 郑州
4 0 0 2河南 舞 阳县 500 40 0 5 0 0)
感性增强。
铁锈 色渗血点 。病 程稍 长的病猪 全身苍 白, 出现贫血 现象 ,
被 毛粗 乱 。
1 3 呼 吸 道症 状 明显 , 分 猪 打 喷 嚏 和 流 鼻 涕 。随 着 病 程 难 , 部 快 速 起伏 现象 。 病 腹
引 起 免疫 抑 制 , 成 疫 苗 接 种 效 果 不 理 想 , 群 抗 体 偏低 , 造 猪 一 些 猪 场 虽 然 已经 使 用 了脱 霉 剂 , 因 质 量 不 好 没 有 起 到 应 有 但
的作用。
1 1 猪群突然发病 , . 体温 升高至 4 -4 " 精 神沉郁 , 0 25 C, 采
1 临床 症 状
猪高 热综 合 征 传 播 快 , 明 显 的 季 节 性 , 床 症 状 呈 多 无 临
样性 , 不 同 地 区 和 猪 群 中 的 表 现 不 完 全 一 致 , 据 以往 的 在 根 现场 调 查 和诊 治 , 主要 的症 状 可 以归 纳 为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3. 滥 用 抗 生 素 , 制 免 疫 正 常 功 能 。 滥 用 抗 生 素 破 坏 肠 2 抑 道菌群生 态, 伤肠粘膜 , 粘 膜免疫 功能下降 , 成 病毒、 损 使 造 致 病 细 菌 不能 被 及 时清 除 , 起 感 染 发 病 。 引
3 3 饲料 霉 菌 中 毒 , 变 的 饲 料 不 仅 营 养 成 分 被 破 坏 , . 霉 猪 摄 人 霉 菌 毒 素 后 , 会 损 伤 肝 、 、 等 器 官 功 能 , 时 也 会 还 肾 肺 同

猪高热综合征的综合防控措施

猪高热综合征的综合防控措施

难, 濒死前不能站立 , 最后 卧地不起全身抽搐而死 。发病 猪群
死亡率 很高 ,一般在 1%~ 0 ,有 的猪 场甚 至高达 5 %~ 0 5% 0
10 0 %。妊娠母猪感染 的流产率可达 4%, 0 流产胎儿全是死胎 ,
母猪死亡率一般在 1%以上身抗体增强 , 最终战胜病源 。在
4 综合 防控措 施
主要侵害育成猪和部分母 猪。由于该病病 因复杂 , 传播 迅速 , 临床上较难控制 , 感染猪群 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 较高 , 给养 猪业
带来 巨大的损失 。笔者通过中西医结合 的综合 防制措施进行 施治 , 收到较好效果 , 现报道如下 , 供参考 。
41加 强饲养 管理 , 强抵 抗 力 . 增
43合理 用 药 , 少损 失 - 减
对 疑似病毒性感染 的疾病 , 因迄今未有特效的治疗药物 ,
可采取 早期 发病猪群康 复猪 只 ( 一般 2 0天 以后 ) 的血清 , 用 于新发病猪 只的紧急治疗 。为 防止细菌性继发感染 , 可适量使
用广谱抗生素辅以对症治疗 。不必要大剂量 或反复多次使用 退热和激素类药物 , 重在应用扶持营养类药物 , 可能地保证 尽
合并使 用 , 必要时可考虑 适量应 用激 素类药物 , 以提高 疗效 、
减少死亡 。
增宽。淋 巴结广泛肿大 , 特别是腹股 沟淋 巴结和肺门淋巴结 明
显 。 的病死猪肝脏肿胀 , 有 颜色变淡 , 的肝则呈黄土色 , 有 质脆
: J / , I ’ I / r l 口 H , r 1 “u一 、H , U 、
眄 卫 生 防 疫
猪 同 执 合 征 的 综 合 防 控 措 施 寓 7 综
王俊 文 ( 山东省费县畜牧局 230 740)

猪高热综合征的防制措施

猪高热综合征的防制措施
杀死 。
2 . 2 发病初 期患猪 皮肤发 红 , 随着病情发展耳部 、 臀部腹下多处皮肤出现明显紫红色斑块 和出血点 。有些猪毛孔有铁锈色渗血点。病程稍长 的病猪全 身苍 白, 出现贫血 现象 , 被毛粗乱 。 2 . 3 呼吸道症状 明显 , 部分猪打喷嚏和流鼻涕 。随着病程的 发展 , 病猪出现咳嗽和 呼吸 困难腹部快速起伏现象 。 2 . 4 病猪粪便恶臭 , 部分猪只可见粪便 干结 呈球 状 , 也 有部 分猪腹 泻 , 或便秘 与腹泻交 替发生 , 病猪尿 少而 黄 , 颜 色加 深, 小母猪阴户红肿 , 有的猪有 呕吐现象 。
一 黑龙 江省 产 和不 二龙 孕。 山农 场, 五大连池 1 6 1 病变呈纤维紊 3 1 】 I 生, 坏死 性肠 炎。个别 病死猪肠粘膜淋 巴滤泡
粘膜有许多出血斑点 , 膀胱 内有暗红 色尿液 。 “ 猪高热综合 征” 在防制上应坚持预防为主 , 通过实施切 实有效 的生物安全措施 , 从封 闭猪场 、 加强饲养管理 , 强化消
疗, 如果 疫 情 传 播 , 这类 猪 只是 最 容 易 感 染 者 。
1 0 ~ 2 1 d甚至更长 , 部分病猪后肢麻痹不 能站立 , 临死前 的病 猪 出现 昏迷症状 , 角 弓反 张和划水样神 经症状 , 最后全 身抽
搐而死。
Hale Waihona Puke 4 . 5 重构动物非特异性 主动免疫 ( 1 )最大 限度地消除应 激, 各种应激 反应使机体处 于一 种亚健康 状态 , 如任其发展 ,
显 。淋 巴结 明显肿大 。部分病死猪 肾脏肿大 , 呈褐色或土黄
色, 皮 质 有 出 血斑 点 , 质地 较 脆 。 肝脏 、 脾脏肿大质脆。 消 化 道
口o= 0_ 3 ∞ ① 9 / J l _ l s ∽Z. . I . 1 ● 0 - 2 0 . 1 ∞- 0 ∞ - 0 0 1 流 行特 点 肿大 隆起 , 肠后部及 回盲 口部可见到轮层状溃疡 。 膀胱、 喉头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防治措施摘要:该病传染快,呈地方流行,各年龄的猪都可以感染,但以20公斤以上的多发,各年龄段猪群都有发生,特别是饲养密度大、管理不很规范的中小猪场以及散养户,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流行较快,很多治疗方法难以见效。

关键词:猪高热病防治中图分类号: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419-01一、流行病情况该病传染快,呈地方流行,各年龄的猪都可以感染,但以20公斤以上的多发,各年龄段猪群都有发生,特别是饲养密度大、管理不很规范的中小猪场以及散养户,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流行较快,很多治疗方法难以见效。

二、主要临床症状1、体温升高达40.5--42℃,食欲减退,精神沉郁。

2、有的便秘,有的拉稀,很少出现便秘和拉稀交互出现的情况。

3、呼吸困难,腹式呼吸明显,也有咳喘症状,有的鼻孔流混浊的鼻液。

4、皮肤有出血点,股内侧毛少皮薄的地方明显,有的出现毛孔渗血。

5、中后期少数病猪耳尖,四肢末端、腹下呈红紫色;有的头部和臀部发紫。

6、部分猪后期出现神经症状,步态不稳,卧地后四肢滑动。

7、怀孕母猪发生流产。

8、一般解热镇痛药物作用不明显。

三、剖检变化1、肺脏肿胀,质地变硬,肺间质增宽明显,有出血点或斑。

2、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切面外翻、多汁,部分有出血点,也有的出现大理石样变。

3、肾脏表面有出血点;脾脏肿大,质地变脆,部分边缘有梗死灶;肝脏肿大,色淡,质脆,有的有白色坏死斑点。

4、胸腔有纤维素性渗出,肺与胸膜粘联;细胞核心脏粘联,分离后心脏呈典型的绒毛心。

5、胃粘膜有出血点,有的胃大弯粘膜弥漫性出血;肠粘膜出血,部分猪回盲口附近有溃疡灶。

6、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很难做出诊断。

根据很多资料显示,不同地区、不同猪场原发病源不同,主要有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等。

继发性细菌病原有巴氏杆菌、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沙门氏菌等。

猪高热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猪高热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种使 猪体 产生抗 体提高 免疫力 , 免感染 。 避
3 药物控制
本病若 大规模 发生 , 治疗效 果不 理想 。应 在未发 生 之前在 饲料 或饮 水 中添 加 抗生 素进 行 预 防 ,在 猪
色 出血 小点 、 股 沟淋 巴结 肿大 等 。因病 原 复杂 , 腹 所 以临床上称 为无 名高 热 , 用药 后效果 不显 著 。经过几 年 的摸 索 , 对该 病 逐渐有 了清晰 的认识 , 并通 过各 种
足的 饮水 。 同时尽 量减 少 各种 应激 因素 ,提高 抵抗
力。
克, 或用泰妙 菌素 15 , 2 克 金霉素 30克 , 0 阿莫西林
2 0克 。 0
定期 驱虫 , 提高机 体抵 抗力 。寄生虫 寄生 于机 体 , 对机 体 免疫 系 吸 并
场 要制 定本 场 的预 防保健 用 药计 划 ,从母 猪 用 药保
健开 始是 控制细 菌性疾 病 的源头 。
全 价饲 料 喂养 , 喂发霉 变质饲 料 , 不 防止 霉菌 毒 素 的
侵袭 。
首先对发病的猪要隔离饲养 , 精心护理 。用药物
治 疗 , 吨饲料 添加 氟苯 尼 考 , 每 添加 量按 药 物 的不 同
养殖技术顾 问 2 1. 2 001
米 以上 的生活 空 间 , 成舍 的密度 为最 好 为 1 育 . 2平方 米/ , 头 每栏 猪 的数量最 好在 1 ~ 2头 。 01
饲料添加 3 千克。由于患病猪群减少采饲量 , 不能摄 取 足够治疗 量 的药物 , 同 时在饮 水 中加 药 。可使 用 应
对 细 菌 和病 毒 有 效 的抗 菌素 和 中药 提 取物 复 合 剂 ,
浓 度 添加 不 同的药 量 , 5 如 %的氟 苯 尼 考 为例 , 吨 每

猪高热综合征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猪高热综合征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5瞒 制 峻 防
猪 高热综 合 征 的 流 行特 点 、 临床 症 状 及 综 合 防 治措 施
饶 刚 ’ 高 贤 ,徐 ,徐 泽 民 ,廖 丹丹 ’
46 0; 7 00 ( . 南省 商丘 市康 森动 物 药品研 究所 ,河 南 商丘 1河
2河 南省康 莱特 生物 科技有 限公 司,河 南 商丘 .
猪场和养殖户遭受严重 的经济损失 。 深 ,质 地 较脆 ;有 的脾 脏肿 大 、质脆 ,有锯 齿 状 。淋 巴结肿大 ,特 别是腹股沟淋 巴结和肺 门淋
巴结 明显 。有 的病 死 猪 可 见 胃溃 疡 ,肠 道 出血 。
1 流 行 特点
该 病 夏 秋 季 节 高 发 ,具 有 发 病 急 、 传 播 快 、 等特点 。
猪 高热 病 是 由多种 病 原 引起
发 绀 ,腹下 和 四肢末 梢 等 多处 皮肤 有 紫红 色斑 的,且 多为免疫抑制 性疾病 ,在我国猪群 中较为 块 ;呼吸 困难,喜伏卧 ,部分猪 出现严重 的腹式 普遍 ,多处于持续性 感染 ,严重损害猪的免疫功
呼 吸 , 气 喘 急 促 ,有 的 表 现 喘 气 或 呈 不 规 则 呼 能,导致 免疫 耐受或免疫麻痹,致 使机体免疫 力
收病猪 、死猪 ,大部分猪 处于亚健康状态 ,很容 殖密度过大、空气质量差 、无遮荫棚 、蚊虫叮咬
易引起 疫病暴发。 等环境应激 ,有害气体 、霉菌毒素、重金属超标
55 保健意 识不强 .
许 多猪 场猪舍饲养 密度过 等有害物应激和疫苗频繁注射、抗 生素长期添加
猪无 名高热病重
9% 。 部 分 患 病 母 猪 怀 孕 后 期 出 现 流 产 、 产 死 种外 ,不接种细 小病 毒、伪狂犬等 疫苗,这也是 0 胎 、 弱仔 和 木 乃 伊 。 发 病 的主 要 原 因之 一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高热综合征的防治
摘要阐述了猪高热综合征的常见混合病因症状及病变特点,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高热综合征;感染类型;预防与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204-01
近年来,我国不同地区发生了猪高热综合征,该病多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猪瘟、猪圆环病毒、猪链球菌、猪附红细胞体病等,增加了诊断和防控的难度。

主要以高热持续不退为特点,流行范围广,发病地区多,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不理想,给养猪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为了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降低发病和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现将猪高热综合征的防治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1常见混合病因症状及病变特点
1.1混合感染猪瘟型
体温达41℃以上,精神沉郁,耳根、腹下皮肤发红有出血点,粪干,尿黄,鼻盘干燥。

剖检:喉头气管有出血点,肾脏出血或点状出血,呈沟回状结构,淋巴结出血,脾脏出血性梗死,肠道坏死性炎症,有的形成溃疡,膀胱黏膜有出血点。

1.2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型
体温达41℃以上,皮肤苍白,渐进性消瘦,呼吸困难,咳嗽,体表浅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例可见皮肤、可视黏膜黄症,下痢和嗑睡。

剖检:体况较差,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淋巴结异常肿大,切面坚硬呈均匀的苍白色,肺脏肿胀,坚硬似橡皮,肝脏发暗,萎缩;肾脏水肿苍白。

1.3混合感染猪链球菌型
表现为共济失调、震颤。

最急型往往不表现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

急性型常表现为败血症或脑炎,颈部皮肤广泛出血,眼结膜充血、出血、流泪,有的表现为四肢运动不协调呈游泳状滑动,或表现有关节炎,跛行或不能站立,转圈、磨牙;有的猪死前口、鼻等有暗红色血液流出。

慢性型常表现为关节炎或淋巴结脓肿,充血或出血,肾脏肿大、充血,脾脏明显肿大,心包和胸、腹腔常见纤维素性渗出物,脑膜充血、出血。

1.4混合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型
体温高达41℃以上,腹下、四肢末稍等处皮肤呈紫红色斑状块或丘疹样,皮肤或毛孔上有出血点,有的病猪血液稀薄、凝固不良。

2预防
预防猪高热综合征应以控制高治病性猪蓝耳病发生为主,从科学养殖入手,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综合管理,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

2.1科学免疫
免疫是预防各种疫病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目前需要免疫的疫病种类很多,一定要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适时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疫病的免疫。

一般情况下,仔猪在23~25日龄时免疫1次高致病猪蓝耳病疫苗。

此外,母猪在配种前应加强
免疫1次,种公猪每隔6个月还应免1次。

发病地区在首次免疫后或紧急免疫后21~28d,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

同时,还必须做好猪瘟、猪链球菌病、口蹄疫等病的免疫接种。

2.2加强饲养管理
采用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在高热季节,做好猪舍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激因素;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

应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时,要从没有疫情的地方购进,同时必须隔离饲养14d以上,经确认为健康猪群时方可混群进舍饲养。

2.3严格卫生消毒制度
保持场内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及排泄物;消毒池要经常更换消毒液,并保持其有效浓度;定期用高效消毒剂对饲养场、猪舍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每周2次,发病时,每天消毒2次,连续1周。

3治疗
3.1退热、消炎、抗病毒,防止继发感染
用热炎消合剂肌注,每天1次,连用5~7d。

推荐使用的抗菌药有泰乐菌素、替米可星、氟苯尼考、强力霉素、阿莫西林或磺胺类药物;抗病毒药物有黄芪多糖等。

重症病猪结合使用猪干扰素、排疫肽等抗病毒生物制剂肌注,连用3d,效果较好。

被感染母猪可在分娩前2周连用5~7d水杨酸钠、阿司匹林等抗炎性药物,以减少流产。

3.2补充营养,促进病猪康复
初生仔猪补充电解质、葡萄糖和充足的初乳可降低死亡率。

大群猪用土霉素预混剂或黄芪多糖预混剂等拌料连用2~5d,可用于预防或防止并发或继发感染。

3.3对症用药
对皮肤毛孔有出血的病猪,怀疑感染猪附红细胞时,除采用退热、消炎、抗病毒、补充营养外,配合血虫净或磺胺六甲氧嘧啶或强力霉素进行肌注治疗,有猪瘟感染的病例,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大猪用10头份、仔猪用5头份的猪瘟单苗进行紧急预防注射。

有链球菌感染的病例,可选用高敏抗菌药物进行紧急给药。

4参考文献
[1] 杨素娟,高卫东,杨建春.猪无名高热的综合防治[j].农家参谋,2007(8):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