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综合征的防控及治疗措施

合集下载

猪高热病防治措施

猪高热病防治措施

国畜禽种业中2018.10作者简介:吕志生(1975.10-),男,重庆市长寿区人,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防治。

猪高热病防治措施吕志生(重庆市长寿区邻封镇畜牧兽医站401249)摘要:深入分析总结当前猪高热病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优化综合防控措施方案,总体防治效果显著提升。

关键词:猪高热病;混合感染;综合防治;重点措施1猪高热病特点(1)致病原猪高热病的致病原较为复杂,某一原发病可能囊括“病毒、病原菌、类细菌、寄生虫。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是“猪瘟病毒+X 混感”、“猪蓝耳病毒+X 混感”,病毒性疾病普遍继发或并发细菌感染,病原体多元化、混合感染、多重感染是猪高热病的基本特点。

(2)四诊检查本病病初普遍呈稽留高热,体温突然升高至40.5~42℃,之后随病情发展、恶化,可能会降至正常值或略微偏低;病畜躯干部、肢端皮肤、可视黏膜常发生色变,色变疹块包括局部至连片不等,常见潮红、紫红、紫黑、发绀(多见于蓝耳病)等;病程中后期随继发(并发)感染加剧,会出现全身症状,可引起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

(3)给病猪剖解后可以看到具体病症是肺肿胀、局部还有变硬萎缩的病症;病猪周身淋巴全部都可视有肿大现象;病猪肝脏和肾脏都发生病变,肝脏颜色变为灰白色,脆性增大;病猪脾脏也肿胀,部分病猪可以在脾脏内有溃疡;病猪腹腔病症特点是有大量积液。

(4)致病诱因最直接原因是感染几种高危害性病原体,包括“猪瘟病毒、蓝耳病毒、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等原发病+继发(并发)感染;环境恶化是最主要原因,秋冬季温差大幅波动、高温高湿、低温高湿、猪群采光及运动不足、猪舍污染严重、猪舍空气质量不达标、猪舍通风排湿不良等,均会诱发病;饲料营养供应失衡、饮水不足等导致动物体质及免疫力下降,这是导致动物高发病的常见因素;滥用生物制品、饲料添加物、兽药(抗菌素)等中伤动物免疫脏器(肝、肾、脾、淋巴)。

(5)危害程度猪高热病一旦疫情发生流行,防治费用投入无限增大,且长时间难以净化,极不利于规模猪场长远发展;本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死率、淘汰率,可致猪常经济效益严重受损。

猪高热症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猪高热症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 责任 编辑 : 魏利 平 )


至 Q生 笠 垒
() 5免疫 因素 。不 重视平 时疫 ( ) 的程 序化 、 犬病 毒 、 球 菌 、 菌 苗 链 巴氏杆 菌 、 副猪 嗜血 杆菌 、 附红 细胞 科 学化 免疫 , 成 免 疫 之 后 猪 体 免 疫 力 差 ; 苗 保 体 、 造 疫 弓形 体引 起 的高热症 的治疗 : 紧急免疫 。对猪 瘟
述, 为养殖 户提 供一 点 防治方 法 。
() 3 营养 因 素 。饲 料 中 维生 素 和 微 量 元 素 缺乏 及不 平衡 或加 大促 长损 肝元 素 的含 量 ; 饲料 发 霉 , 霉
1 发 病原 因
病毒 、 细菌 、 原虫 混合 感染 的猪 病 。
菌毒 素损 害肌 体 ; 料 中 添加 了抗 生 素 以 及其 他 免 饲
杆 菌等病 原混 合感 染 。病原 可达 1 种 以上 , 中以 二 是治 疗 中用药 不 当 。大量使 用解 热镇 痛药 及地 塞 5 其 猪瘟 病毒 感染 率最 高且 最为典 型 , 以弓形体 、 红细 米松 之类 免疫 抑 制 性 药 物 , 标 不 治本 , 重病 情 , 附 治 加 胞体 、 蓝耳 病毒 、 圆环 病 毒 、 瘟 病 毒 混合 感 染 为 常 加 速 死 亡 。 猪
五肽 首 次 按 0 4mL k . / g体 重 , 以后 0 2mL k . / g体
收稿 日期 ;0 00 —3 2 1—20
* 执笔人 张得芬 , ,9 7年生 , 女 17 本科 , 助理兽医师 。
高 效 的养猪业 常 为疾 病 所 困 扰 , 广 大养 殖 户 利 用侯 选基 因法和分 子标 记辅 助 选择 实施抗 病 育种 给

猪无名高热综合症的防控措施

猪无名高热综合症的防控措施

其发 病 特 征 都 有 高 热 症 状 、 肤 发 红 结 、 气 管 淋 巴结 、 门 淋 巴 结 肿 胀 ; 的 皮 支 肺 有 2. 治疗 效 果 4
和 呼 吸道 症 状 , 由 多 种 病 原 共 同 作 病 死猪 气 管 内充 满 大 量 的 粘 液 或 泡 沫 : 是 喉
经 过 2 多 天 的治 疗 .除 早 期 发病 0
对 于 这 种 “ 无 名 高 热 病 综 合 猪 症 ”除 一 单 一感 染 细 菌 或病 毒 的病 , 有 特 效药 治 疗 外 。其 他如 猪 瘟 、蓝 耳 病 、 狂犬 、 环病 毒病 等 都 没 有 特效 伪 圆
年7 下 旬 ,我 街 道 镇 西 村 某 养 猪 场 不 规则 的坏 死灶 。 月 也 发 生 一 起 病 因 不 名 的高 热 病 综 合
维普资讯
LvE T | s ocKAN oU T D P L RY| NoU T Y N 2 5 S R O 2
的混合 物 , 连用 23d 菌止 喘 ; ~ 抗 三是 对
既 拉稀 又 喘 气 的用 抗 病 毒2 5 2 号 ~ 0mL
在 疫 情流 行 期 间 ,尽 量 停 止从 其 他猪 场 引 猪 , 应做 到 全 进全 出 ; 量 避 尽 免 其 他 养猪 人 员 随意 进 入 猪场 ; 已发
生疫 情 的猪 场 应采 取 加 强 消 毒 、封 闭
猪存 栏 2 8 ,其 中 优 质 种 公 猪 3 , 2 1 隔离 、 毒 0头 头 . 消
肠 道病 毒 衰 竭 而死 。Fra bibliotek 2 防 治 措 施
保猪 群 的 健康 。 31 加 强 饲 养管 理 .
我街 道镇西村 某养 猪户养 猪 已 有 多 年历 史 , 有 猪 圈 约4 0I , 拥 0 I 实行 T 自繁 自养 的 饲 养方 式 。 至2 0 年 7q 07 )

生猪“高热病”的防控措施

生猪“高热病”的防控措施

1 . 1 发烧不一定是坏事
性率6 4 %( 2 7 次 ),猪附红细胞体 阳性率6 4 %( 2 7 次 ),猪流感
引起 生猪 发烧 的 原 因 有 很 多 ,细 菌 、病 毒 、 寄生 虫 、 物 理 阳性 率5 2 %( 2 2 次 ),弓形 体 阳性 率 2 9 %( 1 2 次 ),伪狂 犬 阳性 的 等 等 。最 常见 的 是细 菌 或 ( 和) 病 毒 引起 的免疫 反 应 。生 猪通 率 1 9 %( 8 次 ),猪 圆环 病 毒 阳性 率 1 4 %( 6 次 ),链 球菌 阳性 率 过 发烧 来 促进 新 陈 代谢 ,获取 更 多 的能 量来 抑 制 和杀 死 细菌 、病 1 2 %( 5 次 ),副 猪 嗜血 杆菌 阳性率 9 . 5 %( 4 次 ),巴氏杆 菌 病 阳 毒 ,因为 很 多细 菌 、病 毒 在超 过4 0 ℃ 的环境 中就会 死 去 ,另 外 , 性 率4 . 7 %( 2 次 ),葡 萄球 菌 阳性率 2 . 4 %( 1 次 )。有 3 7 份病 料检 发 烧还 会 加速 特 异 性淋 巴 细胞 的 活化 ,增 强 特 异性 免疫 功 能 ,发 出2 中 以上 病 原 ,占8 8 %,这 说 明 “ 高 热 病 ”是 由多 种 病 原 混合 烧 对 于免 疫 系统 是一 种 被 鼓励 、被 欢 迎 的现 象 。如 果 生猪 一 发烧 感 染 引起 的 。也 说 明 了全 封 闭 白繁 自养在 防 “ 高热 病 ” 中 的重要
“ 代 谢 ”就 是解 毒 ,细胞 合成 时所 产生 的毒 素应 尽 量 的将之 代 谢 难度。做好猪瘟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疾病免疫工作。 掉 、解毒 掉 。 当细 胞 因积 聚 过 多 的毒素 而 疲 惫 的时候 ,给再 多 的 4 减 小活猪 的流动范 围是控 制 “ 高热病 ”大范围 发生 营养 只能 起 副作 用 ,唯有 把毒 素 排 出去 才 能提 升 细胞 的新 陈代 谢 的最有效办法 能力 ,加 速 细胞 的 繁衍 能 力 。毒 素 主要 是 指 自由基 ,所 以就 要 用 到抗 氧化 剂 ,如 维生 素E 和C、胡 萝 卜 素 ,亚 硒 酸钠 、番 茄 红素 等 “ 高 热 病 ”最 主 要 的 是 病 毒 病 ,而 病 毒 主 要 是 通 过 活 体 ( 猪) 传 播 ,病 毒 离开 活体 ( 猪 )就 不可 能 长期 生存 。因 此我 们

猪高热综合征的防控措施

猪高热综合征的防控措施
2 0 1 3 年第3 期( 下半月)
科研 ◎畜 牧莩 臣
猪高 热综 合 征 的防控 措施
朱焕芬 ( 泸西县 金马镇 畜牧兽 医站 。云南泸西 6 5 2 4 0 2 )
[ 摘 要】 自1 9 9 6 年全 国爆发猪 高热综合征 以来 ,在养猪业 生产中 ,加强 防治传 染病5 - g . 节 ( 传 染源、传播 途径、 易感动物) 中的关键 点,是控制和减 少猪 高热综合征 发生的有效措施 。 [ 关键词】 猪 高热综合征 防控技术
五、 药 物 治疗 1 . 生物制品类治疗药物。 发生猪高热综 合征 的早期应用干扰 素治疗能显著降低病猪死亡率。 2 . 抗微生物西药。本 病发生 时 , 往 往继发 细菌感 染如猪 链球 菌和 副猪 嗜血杆 菌等 , 因此 , 在猪患病的 中、 后期 , 为 了增加 成活 率 我们 需要选择适 当的抗生 素 , 例如罗 红霉素 、 环 丙沙星等 等 , 这些药物 都是 以抵抗 肺部细菌感染为主 ,与此同时 因为 患病 的 猪食欲不振 , 所以注射是我们的第一选择 。 3 冲 药治疗。猪高热综 合征 当属 中兽 医学 “ 疫 痨” 范畴 , 我们 可 以从八 纲辩证 以及 患猪 征候 来详 细分析 和研 究它 的治疗方 案, 例 如在用药方面 , 主房应该是 桂枝汤 、 麻黄汤 、 三 黄汤等 ; 而 在炎热 的夏季 ,主方应 该是 银翘散 或黄连 解毒汤等 。我们 都知 道, 组方 的构 成需要 以猪 的患病 过程和症状的表现情况为基础 , 例如在冬天猪 的患病过程 中 , 猪 群的皮肤发红以及成堆 的现象 , 正是 向我 们说明这时 的“ 合病 ” 或“ 并病” 需要 同时使 用 , 而且温 热的药味也是需要 尽量避免的 。
一 一
的正常生长需要 的环境是相对恒定 的; 第二 , 猪群 所需的密度应 该是适 当的 ; 第三 , 有 关微生物需 要达标 , 饲料营养性也 需要有 力 的保证 ; 第四 , 降低 贼风和有 害气体的危 害 , 可 以通过 保湿与 通风相结合的方式来取得 ; 第五 , 冬 暖夏凉是 每一个 猪舍所要达 到的结果 ; 第六 , 在有关寄生 虫方面 , 我 们要做到及 时的控制 ; 第 七, 有关 的免疫需要合 理而及 时 ; 第八 , 对 于一些条件 完善的猪 场, 我们要 尽量建立 “ 次级病猪 场” ; 第九 , 饲养最好可 以做到单 元式或者 是进 全出式 ; 第十 , 在育 种方面 , 尽可能是 以闭锁式或 者是半 闭锁式 的进行 ; 第十一 , 对 于相关技术 人员来说 , 素质和 责任心也是很 重要 。 2 . 免疫 接种 。主要 以常规疫苗对猪群进行免疫 , 包括灭活疫 苗及弱毒疫苗 。灭活疫苗安全性高 , 但免疫效果差 , 激发 的免疫 反应不完全 , 因为它会在配种 以及常规免疫 中效果很 好 , 所以我 们经常采用 ; 而对于弱毒疫苗来讲 , 它 的优点是在仔 猪和保育猪 方面 , 能起到很好的免疫接种的作用 , 但 与此 同时也 存在一些缺 陷, 例如反强 的散毒和毒力等情况的发生。 3 . 积极防控共感染疫病 。高热综合征也会因协同作用而加

夏季猪高热病临床症状与预防治疗措施

夏季猪高热病临床症状与预防治疗措施

试论夏季猪高热病临床症状与预防治疗措施【关键词】猪高热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防制0.序言“猪高热病”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等多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

该病危害严重,具传播区域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

该病临床上较难控制,猪群发病后,大部分病猪治疗效果不理想,给猪场和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有些猪场因此倒闭。

1.临床症状发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1~42.5℃,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喜伏卧,嗜睡,食欲不振或废绝,部分猪只甚至不饮水;患猪皮肤发红,耳后耳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有斑块状,呈紫红色,少数患猪背部皮肤毛孔有铁锈色出血点;部分发病严重的患猪全身呈现紫色;部分患猪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甚至呼吸困难,出现严重的腹式或犬坐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大部分患猪眼分泌物增多、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眼睑水肿等症状;部分患猪流清鼻涕、少数流浓性鼻涕,打喷嚏、咳嗽;部分猪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部分患猪下痢或呕吐;尿黄而少、混浊,颜色加深;病程稍长的病猪被毛粗乱、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症状;部分患猪出现甩头、震颤、四肢划水样等神经症状,最后全身抽搐而死;部分病猪后肢无力,濒死前不能站立。

发病猪死亡率高,死亡过程快,病程多为4~10天,长者可达20日,死亡后多呈败血症变化。

部分患猪经治疗或耐过而逐渐康复。

相当一部分高热病母猪出现繁殖障碍,体温升高、便秘、厌食,产出较高比例的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新生仔猪死亡严重;产后母猪子宫炎、阴道炎发病率明显升高;部分哺乳母猪乳房萎缩,泌乳性能下降;断奶后母猪不发情或发情期延长,配种受胎率明显下降;公猪包皮积有乳白色混浊液。

2.预防措施“猪高热病”病因复杂,发病猪只一般治疗难度较大,防制上应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实施切实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从封闭猪场、加强饲养管理,强化消毒工作,提前保健预防,疫苗免疫等方面预防“猪高热病”的发生。

猪高热混感疾病的防控策略

猪高热混感疾病的防控策略
畜牧兽医
Xumushouyi
猪高热混感疾病的防控策略热混感类疾病是经常发生的,很多养 殖户仅凭自己的养猪经验对猪进行治疗。而在治疗中,也是常用 退烧以及消炎类药物, 而通过这些方式的治疗不但没有作用还 会耽误猪的治疗时间,从而造成猪的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 大的经济损失。“猪高热混感疾病”是以猪群发热以及数种病原 体结合为主的疾病,其特征主要为猪群发病快以及死亡率高。因 此在针对猪群发现高热症状后,养殖户应当尽快进行治疗,以免 病情的快速发展,而导致的经济损失。
一、猪高热混感疾病的概述 在猪高热混感疾病中一般将原因大概分为三类, 分别是病 毒,细菌以及原虫感染。而猪的高热混感一般是由一种或者两种 以上的病原体引起的, 且这一类的传染疾病多在季节交替更换 时发生,猪在免疫力低下时最容易感染,不论猪的体型大小以及 性别。 依据目前多年的猪病治疗中,可以发现,要对猪高热混感 疾病进行合理判断并采用相应的解决措施, 猪高热混感疾病还 是可防可控的。 二、临床症状 对于猪的表现为体温比正常高一至两度且一直高烧不退, 并伴随有猪的呼吸不畅,精神萎靡,采食量下降,皮肤发红,皮肤 部分地方有紫红色斑块,喜欢卧下,败血症症状以及便秘(或者 部分猪群有大便干燥以及呈球状)或者腹泻不止,口鼻处存在带 血泡沫、四肢、耳朵臀腹部表现为蓝紫色等具体表现现象。 在刚 开始还只是个别猪有发热症状,很快就会大面积传染,使至于有 猪突然死亡。 还有部分母猪在妊娠时的后期,出现流产,死胎以 及木乃伊胎等,其猪群在感染后的死亡率达到 30%及以上。 三、病理变化 猪的高热混感疾病一般表现在肺部,呈现出弥漫性肺炎,且 伴随有肺肿大以及肺部有淤血点以及出血症状, 部分猪的肺部 还伴随有肺尖叶以及心叶有肉样实变, 还有部分猪的肺部呈现 大理石样病变,以及气管内部有较多的分泌物并呈泡沫状。个别 猪出现肝部肿大和颜色变浅,还有部分猪的肝部呈现土黄色。胆 囊部位在有胆汁的同时还有肿大现象,脾部有出血点伴随肿大, 肾脏部位颜色变浅发白的同时还有肿大的现象, 并伴随出血点 的产生,胃底黏膜有出血症状和溃烂现象发生,猪的全身淋巴结 肿大和出血。 四、发病原因 1、支原体肺炎以及伪狂犬等多种疾病在猪群的养育中是较 为常见的, 在猪群中属于持续性感染, 对猪的免疫水平进行损 害, 而使得猪的免疫系统能力有所下降, 而猪在受到不良刺激 下,就会产生猪群的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 2、养殖环境较差,散养户对养殖环境没有做到重视。很多养 殖环境没有达到标准化,使得猪的排泄物没有达到无害处理,对 猪的养殖环境没有做到消毒,并且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下,饲 料的品质也没有达标。 这些因素下,使得猪的营养不良,体质较 差,以至于免疫力低下,易收到传染疾病的侵害。 3、养猪环境温度的变化以及外界气温的转变。 猪高热混感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防治措施摘要:该病传染快,呈地方流行,各年龄的猪都可以感染,但以20公斤以上的多发,各年龄段猪群都有发生,特别是饲养密度大、管理不很规范的中小猪场以及散养户,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流行较快,很多治疗方法难以见效。

关键词:猪高热病防治中图分类号: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419-01一、流行病情况该病传染快,呈地方流行,各年龄的猪都可以感染,但以20公斤以上的多发,各年龄段猪群都有发生,特别是饲养密度大、管理不很规范的中小猪场以及散养户,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流行较快,很多治疗方法难以见效。

二、主要临床症状1、体温升高达40.5--42℃,食欲减退,精神沉郁。

2、有的便秘,有的拉稀,很少出现便秘和拉稀交互出现的情况。

3、呼吸困难,腹式呼吸明显,也有咳喘症状,有的鼻孔流混浊的鼻液。

4、皮肤有出血点,股内侧毛少皮薄的地方明显,有的出现毛孔渗血。

5、中后期少数病猪耳尖,四肢末端、腹下呈红紫色;有的头部和臀部发紫。

6、部分猪后期出现神经症状,步态不稳,卧地后四肢滑动。

7、怀孕母猪发生流产。

8、一般解热镇痛药物作用不明显。

三、剖检变化1、肺脏肿胀,质地变硬,肺间质增宽明显,有出血点或斑。

2、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切面外翻、多汁,部分有出血点,也有的出现大理石样变。

3、肾脏表面有出血点;脾脏肿大,质地变脆,部分边缘有梗死灶;肝脏肿大,色淡,质脆,有的有白色坏死斑点。

4、胸腔有纤维素性渗出,肺与胸膜粘联;细胞核心脏粘联,分离后心脏呈典型的绒毛心。

5、胃粘膜有出血点,有的胃大弯粘膜弥漫性出血;肠粘膜出血,部分猪回盲口附近有溃疡灶。

6、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很难做出诊断。

根据很多资料显示,不同地区、不同猪场原发病源不同,主要有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等。

继发性细菌病原有巴氏杆菌、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沙门氏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 和 微量 元素 , 以保 证 猪 只各 阶段 生长 发 育 的需 要 ,
术 、 三仙 、 草 。本次 猪 高热综 合 征 多为猪 瘟 、 焦 甘 蓝耳
使猪只有较强 的抗病能力 。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含 有真菌毒素的饲料。最后 , 要推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
式。
病、 圆环病毒 、 伪狂犬等 1 种或多种病毒与猪流感病 毒混合感染 ,继发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副嗜血杆 菌 病、 链球菌病等细菌性疾病或 弓形体 、 附红细胞体病 等 。方 中金 银花 、 大青 叶 、 膏 、 石 生地 、 丹参 , 有 清热 具 解毒 、 凉血 , 为主药 ; 苇茎 、 黄芩 、 知母 、 麦冬 , 有清肺 热、 消肺 痈 、 养肺 阴之功 , 为辅 ; 黄连 、 苍术 、 白术 , 具 有燥 湿 健 脾 止 泻 功 能为 辅 ;佐 以黄 芪 、陈 皮 补气 理
地方 明显 ,有 的毛孔 出现 渗 血 。 中后 期 少 数 病 猪耳 尖、 四肢末 端 、 下 呈红 紫 色 ; 的 头部 和 臀部 发 紫 。 腹 有 部分 猪 后期 出现 神经 症 状 , 态不 稳 , 步 卧地 后 四肢 滑 动 。怀孕母 猪 发生 流产 。
根据临床的初步诊断 ,选择相应的抗生素和抗 菌素配合治疗 , 治愈率会更高。 对 同群 未 发 病 猪用 干 扰 素 普 遍 进 行 预 防 注 射 ,
的 血液 , 离 血 清 送 检 , 测 血 清 抗 体 消 长 情 况 , 分 检 及 时掌 握群 体免 疫 效果 , 时补 注疫 苗 。合理 使 用疫 必要 苗和 免疫 佐 剂 , 好 免疫接 种 。慎重 引种 、 格检 疫 。 做 严 实施 科 学 的 、 理 的药 物 预 防方 案 。 消 毒 、 虫 、 合 杀 灭
考 复方 制剂 )连用 3 5天 。饮水 中添 加 电解 多 维 、 , 碳 酸氢钠 。必要 时 , 脉注射葡萄 糖与维 生素 C注射液 。 静
2 临床 特征
体 温升高达 4 . 4 .℃, 欲减退 , 05 2 ~ 0 食 精神沉郁 。 有 的便 秘 , 的腹泻 , 少 有 便 秘与 腹 泻交 互 出现 的 有 很 情 况 。呼 吸 困难 , 式呼 吸 明显 , 腹 也有 咳 喘症状 , 的 有 鼻流混浊的鼻液。皮肤有 出血点 , 股内侧毛少皮薄的
理。

散养户 。本病发病率高 、 死亡率高 , 流行较快 , 很多治 疗 方法 难 以见效 。
4 治 疗措施
首 先给 病猪和怀疑感 染猪肌 肉注射 “ 得珠 信 康 ”( 基 因 程 干 扰 素 ) “ 得 新 必 妥 ”( 转 猪 与 信 猪 移因子 ) 同时 , 。 大群 猪饲料 中添加 “ 喘康 ”( 猪 氟苯尼
后 将 仔猪 转 移 到远 离母 猪 的保 育舍 。母 猪 对许 多疫
养殖技术 顾 问 2 1. 0 05
哼 兽 医 临 床
猪 高 热 综 合 征 的 防 控 及 治 疗 措 施
涂 文 丽 张 宇生 2
( . 南省 沈丘县 动 物卫 生监督 所 4 6 0 ,. 南省 沈 丘县 动 物疾控 中心 4 6 0 1河 6 3 0 2河 6 3 0)
当前 , 我县 各 养猪 场 高 热综 合 征频 发 , 由于治 愈
病有 免 疫 力 ,但 这 些疫 病 可 以在 仔 猪 通 过 哺 乳获 得
率低 、 死亡率高 , 严重挫伤 了群众养猪 的积极性 , 为
了使 养 殖 户正 确认 识 猪 高热 综 合征 , 快 控 制 疫情 , 尽
的免疫力下降时传染给仔猪 。 猪 群 免 疫 后 1 1 ,应 抽 猪群 数 量 1%猪 只 0 4天 0
现对我县猪高热病的防控及治疗介绍如下。
1 流 行 特 点
该病 传 染快 ,呈地 方 流 行 ,各 年 龄 的 猪都 可 感 染 , 以 2 克 以上 的 多发 。各 年龄 段 猪 群都 有 发 但 0千 生, 特别 是 饲 养密 度 大 、 管理 不 规 范 的 中小 猪场 以及
鼠, 建立无 害化处理制度 , 严格做好病死猪尸体的处
丹参 、 茎 、 冬 、 芩 、 连 、 芪 、 皮 、 术 、 苇 麦 黄 黄 黄 陈 苍 白
环境要定期消毒 ; 做好猪舍 的通风 、 换气工作 , 降低 氨气 浓度 , 以保 证并 改 善 猪 舍 的空 气质 量 ; 照不 同 按 日龄猪只的要求 , 减少猪群的饲养密度 ; 注意冬季保 暖、 夏季 降温 。其次 , 给各 龄猪 只 营养齐 全 、 供 均衡 的 饲 料 , 其提 供 充足 的蛋 白质 、 为 氨基 酸 、 生 素 、 物 维 矿
可基 本 控制 猪 只 的感 染 。
3 防控对 策
首先 , 持 猪 舍 干 燥 、 洁 、 生 ; 舍 、 具 及 保 清 卫 猪 用
猪高热综合征是非常复杂的疾病 ,单凭 临床症 状很难 作出确切的诊断。应加强饲养管理 , 不要进行
紧 急预 防接 种 。在疫 病平 稳 、 群 恢 复正 常后 再进 行 猪 疫苗 补 种 ( 猪瘟 、 耳病 等 ) 如 蓝 。 中药 治 疗 用 金 银 花 、 青 叶 、 膏 、 母 、 地 、 大 石 知 生
气, 焦三仙和 胃健 胃, 甘草补 中、 调和药性。本方具有
清热解 毒 、 凉血清肺 、 燥湿健脾之功效 。0 ~ .克 , .1 5 0 千 克体 重 , 水煎 拌 料或研 粉 拌料 均 可 。同时对 猪 群补
充 电解 质 、 降低 饲 养密度 , 隔离并 加 强 消毒 。
仔猪在母源抗体还起作用时即断奶 ,并在断奶
猪场按繁育 、 保育 、 肥育三 区隔离布局 , 区之 各 间的空间距离可根据各场 实际情况 , 5 从 O米至几 千 米 , 以技术性隔离来 弥补。各 区之间距离也能有效 并
地 阻 止 车辆 、 员 、 具 、 备 的交 换 , 而 最 大 限度 人 工 设 从 地避 免交叉 感染 , 地 保证 猪群 的健康 生 长 。 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