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猪混合感染高热综合症的防控措施

猪混合感染高热综合症的防控措施作者:崔秀敏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7期崔秀敏(河北省遵化市畜牧水产局 064200)猪混合感染高热综合症是由多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混合感染引发的一种以高热、呼吸道症状和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高致死性传染病。
1 流行特点前几年“猪高热病”流行的季节明显,主要发生于高热,高湿季节,现在流行的季节不明显,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本病可感染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主要侵害仔猪和母猪。
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也可垂直传播和接触性传播。
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的感染情况下差异较大。
发病猪场主要为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较差的散养户以及中、小型养猪场;免疫不到位,免疫程序和用药不合理的猪场发病更为严重。
2 临床症状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0.0~42.5℃,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病猪皮肤发红,耳发绀;腹下,臀部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呈紫红色斑块状;呼吸困难,喜伏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和呕吐;病猪流鼻涕,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眼发红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症状;少部分猪群便秘,粪便于结呈球状,尿黄而少,浑浊,颜色加深。
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病猪后肢无力,频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张口尖叫。
有的病猪口吐白沫、全身抽搐而死。
发病猪群死亡率很高。
有的猪场高达50%~90%,母猪在怀孕早期出现流产,产死胎,怀孕后期死亡率高。
3 剖检症状所有病死猪均出现全身淋巴肿大,心脏胀大变软。
肺病变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出血斑;肝脏柔软,能捏成团,肺部呈现大理石样。
病猪脾脏重大,质胞。
病死猪肝脏肿胀,肾肿大,颜色变深,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
4 预防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隔离、消毒。
防止此病传人。
必须加强非典型猪瘟的预防,由于在猪瘟高热病病例中,猪瘟是引起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古必须确保猪瘟免疫效果到位。
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抗生素可通过药敏实验来选择。
猪高热混感疾病的防控策略

猪高热混感疾病的防控策略杨延俊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畜牧兽医站,吉林榆树 130400高热混感类疾病在养猪生产中经常发生,很多养猪户凭老经验用发烧消炎类药物治疗,经常事倍功半,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造成猪只大量死亡,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就此病的发病机理、症状以及防控措施做简要总结,希望给养殖户以帮助。
1 高热混感类疾病概述一般高热混感类疾病分为细菌、病毒和原虫感染三类。
由一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引起,猪表现体温升高,超过正常体温1~2 ℃以上,持续高温不退,且有呼吸症状、败血症症状、便秘、腹泻等症状的一类传染病。
季节交替时多发,猪只免疫力低下的最易感染,不分大小与性别。
2 发病原因2.1 病原性因素包括圆环病毒、猪瘟病毒、猪蓝耳病毒、伪狂犬病毒以及流感病毒等感染;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猪丹毒、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感染;支原体、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的感染。
这些类疾病都属于病原性因素感染。
2.2 非病原性因素包括营养不均衡和霉菌毒素中毒。
气温变化、运输、断奶、免疫接种等应激因素引发的属于非病原性因素感染。
3 临床主要症状持续高温41~42 ℃,皮肤发红、蓝紫色、紫红色斑块,呈败血症变化;气喘咳嗽、眼睑肿胀、流泪、有泪斑及分泌物;大便干燥呈球状或拉稀;后躯瘫软;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间质性肺炎;肾点状出血;肝肿大、坏死;淋巴结肿大出血。
4 猪高热混感疾病防控策略4.1 由细菌引起的高热混感4.1.1 平时预防用药。
群猪用三紫散、清瘟败毒散、阿莫西林粉、氧氟沙星粉拌料,一般用7~10 d 一个疗程,剂量按药品说明书执行即可。
4.1.2 群猪发病时用药。
用三紫散+清瘟败毒散+阿莫西林+氧氟沙星+卡巴西林钙,剂量按药物说明书,连用7~10 d。
无论平时还是发病时,群猪饮水中都要加肝胆颗粒、葡萄糖粉、电解多维和氨基维他命,一直用到病情结束,剂量按药物说明书即可。
4.1.3 个体治疗。
猪高热病防治措施

国畜禽种业中2018.10作者简介:吕志生(1975.10-),男,重庆市长寿区人,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防治。
猪高热病防治措施吕志生(重庆市长寿区邻封镇畜牧兽医站401249)摘要:深入分析总结当前猪高热病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优化综合防控措施方案,总体防治效果显著提升。
关键词:猪高热病;混合感染;综合防治;重点措施1猪高热病特点(1)致病原猪高热病的致病原较为复杂,某一原发病可能囊括“病毒、病原菌、类细菌、寄生虫。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是“猪瘟病毒+X 混感”、“猪蓝耳病毒+X 混感”,病毒性疾病普遍继发或并发细菌感染,病原体多元化、混合感染、多重感染是猪高热病的基本特点。
(2)四诊检查本病病初普遍呈稽留高热,体温突然升高至40.5~42℃,之后随病情发展、恶化,可能会降至正常值或略微偏低;病畜躯干部、肢端皮肤、可视黏膜常发生色变,色变疹块包括局部至连片不等,常见潮红、紫红、紫黑、发绀(多见于蓝耳病)等;病程中后期随继发(并发)感染加剧,会出现全身症状,可引起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
(3)给病猪剖解后可以看到具体病症是肺肿胀、局部还有变硬萎缩的病症;病猪周身淋巴全部都可视有肿大现象;病猪肝脏和肾脏都发生病变,肝脏颜色变为灰白色,脆性增大;病猪脾脏也肿胀,部分病猪可以在脾脏内有溃疡;病猪腹腔病症特点是有大量积液。
(4)致病诱因最直接原因是感染几种高危害性病原体,包括“猪瘟病毒、蓝耳病毒、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等原发病+继发(并发)感染;环境恶化是最主要原因,秋冬季温差大幅波动、高温高湿、低温高湿、猪群采光及运动不足、猪舍污染严重、猪舍空气质量不达标、猪舍通风排湿不良等,均会诱发病;饲料营养供应失衡、饮水不足等导致动物体质及免疫力下降,这是导致动物高发病的常见因素;滥用生物制品、饲料添加物、兽药(抗菌素)等中伤动物免疫脏器(肝、肾、脾、淋巴)。
(5)危害程度猪高热病一旦疫情发生流行,防治费用投入无限增大,且长时间难以净化,极不利于规模猪场长远发展;本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死率、淘汰率,可致猪常经济效益严重受损。
夏季生猪发生高热病的原因浅析及防治方法

・ 19 ・ 0
夏季 生猪 发 生高热 病 的原 因浅析 及 防 治方 法
郭永 军 (江 苏省 金湖 县畜 牧兽 医站 2 10 1 6 0)
郭 永 久 韩 俊 杰 (江 苏 省 金 湖 县 吕 良兽 医 站 )
处 理 , 胡 乱 解 剖 , 乱 扔 乱 抛 , 宰 杀 销 售 , 成 养 殖 环 境 或 或 或 造 的 深 度污 染 ; 发病 的 猪 场 未 能 彻 底 消 毒 , 原 体 在 养 殖 环 境 病
4 防 治 方 案
4 1 预 防 措 施 : 低 饲 养 密 度 。 实 行 全 进 全 出 的 饲 养 制 . 降
外 , 偶 尔 出 现母 猪 猝 死 、 烧 等 症 状 。 新 生 仔 猪 出 现 高烧 、 还 高
喘 、 式 呼 吸 、 睑 水 肿 、 亡 等 ; 生 仔 猪 表现 正 常 时 , 往 腹 眼 死 新 往
在保 育 阶 段仔 猪 出 现 各 种 继 发 感 染 , 奶 后 死 亡率 增 加 。 断
重 症病 例 , 应 注 意 补 充 能 量 和 调节 电解 质平 衡 , 注 5 还 静 %葡
萄 糖 +生 理 盐 水 +碳 酸 氢 钠 等 , 饮 水 中 添加 电解 多 维对 治 在 疗 本 病 有 积 极 作 用 。 ⑤ 退 热 药 物 尽 量 使 用 柴 胡 等 中药 制 剂 , 确实 要 用 氨 基 比林 等 西 药 退热 时 , 严格 控 制 剂量 ( ~ 要 2 6mJ次 ・ )体 温 降 至 4 ℃ 以 下 即 停 用 。 ( ) 医 治 疗 : / 头 , O 2中 中 草 药 及 其 制 剂 对 本 病 有 很 好 的 治 疗 作 用 。 中 草 药 的投 药 方 式 一般 有 两 种 : 汁 饮 水 和 熬 粥 喂 服 , 症 病 例 直 接 灌 服 。 煎 重 常用 金 银 花 、 里 光 、 舌 草 、 黄 、 青 叶 ( 蓝 根 ) 鱼 腥 千 蛇 大 大 板 、 草 、 连 、 柏 、 公 英 、 灯 芯 等 , 清 热 解 毒 类 中 草 药 对 治 黄 黄 蒲 水 凡 疗 和稳 定本 病病 情 都 有 较 好 的 作 用 。也 可 应 用 中 草 药 制 剂
猪无名高热综合症的防控措施

其发 病 特 征 都 有 高 热 症 状 、 肤 发 红 结 、 气 管 淋 巴结 、 门 淋 巴 结 肿 胀 ; 的 皮 支 肺 有 2. 治疗 效 果 4
和 呼 吸道 症 状 , 由 多 种 病 原 共 同 作 病 死猪 气 管 内充 满 大 量 的 粘 液 或 泡 沫 : 是 喉
经 过 2 多 天 的治 疗 .除 早 期 发病 0
对 于 这 种 “ 无 名 高 热 病 综 合 猪 症 ”除 一 单 一感 染 细 菌 或病 毒 的病 , 有 特 效药 治 疗 外 。其 他如 猪 瘟 、蓝 耳 病 、 狂犬 、 环病 毒病 等 都 没 有 特效 伪 圆
年7 下 旬 ,我 街 道 镇 西 村 某 养 猪 场 不 规则 的坏 死灶 。 月 也 发 生 一 起 病 因 不 名 的高 热 病 综 合
维普资讯
LvE T | s ocKAN oU T D P L RY| NoU T Y N 2 5 S R O 2
的混合 物 , 连用 23d 菌止 喘 ; ~ 抗 三是 对
既 拉稀 又 喘 气 的用 抗 病 毒2 5 2 号 ~ 0mL
在 疫 情流 行 期 间 ,尽 量 停 止从 其 他猪 场 引 猪 , 应做 到 全 进全 出 ; 量 避 尽 免 其 他 养猪 人 员 随意 进 入 猪场 ; 已发
生疫 情 的猪 场 应采 取 加 强 消 毒 、封 闭
猪存 栏 2 8 ,其 中 优 质 种 公 猪 3 , 2 1 隔离 、 毒 0头 头 . 消
肠 道病 毒 衰 竭 而死 。Fra bibliotek 2 防 治 措 施
保猪 群 的 健康 。 31 加 强 饲 养管 理 .
我街 道镇西村 某养 猪户养 猪 已 有 多 年历 史 , 有 猪 圈 约4 0I , 拥 0 I 实行 T 自繁 自养 的 饲 养方 式 。 至2 0 年 7q 07 )
猪高热综合征的综合防控措施

难, 濒死前不能站立 , 最后 卧地不起全身抽搐而死 。发病 猪群
死亡率 很高 ,一般在 1%~ 0 ,有 的猪 场甚 至高达 5 %~ 0 5% 0
10 0 %。妊娠母猪感染 的流产率可达 4%, 0 流产胎儿全是死胎 ,
母猪死亡率一般在 1%以上身抗体增强 , 最终战胜病源 。在
4 综合 防控措 施
主要侵害育成猪和部分母 猪。由于该病病 因复杂 , 传播 迅速 , 临床上较难控制 , 感染猪群 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 较高 , 给养 猪业
带来 巨大的损失 。笔者通过中西医结合 的综合 防制措施进行 施治 , 收到较好效果 , 现报道如下 , 供参考 。
41加 强饲养 管理 , 强抵 抗 力 . 增
43合理 用 药 , 少损 失 - 减
对 疑似病毒性感染 的疾病 , 因迄今未有特效的治疗药物 ,
可采取 早期 发病猪群康 复猪 只 ( 一般 2 0天 以后 ) 的血清 , 用 于新发病猪 只的紧急治疗 。为 防止细菌性继发感染 , 可适量使
用广谱抗生素辅以对症治疗 。不必要大剂量 或反复多次使用 退热和激素类药物 , 重在应用扶持营养类药物 , 可能地保证 尽
合并使 用 , 必要时可考虑 适量应 用激 素类药物 , 以提高 疗效 、
减少死亡 。
增宽。淋 巴结广泛肿大 , 特别是腹股 沟淋 巴结和肺门淋巴结 明
显 。 的病死猪肝脏肿胀 , 有 颜色变淡 , 的肝则呈黄土色 , 有 质脆
: J / , I ’ I / r l 口 H , r 1 “u一 、H , U 、
眄 卫 生 防 疫
猪 同 执 合 征 的 综 合 防 控 措 施 寓 7 综
王俊 文 ( 山东省费县畜牧局 230 740)
猪高热病的病因 猪高热病怎么治疗

猪高热病的病因猪高热病怎么治疗
近几年各地养猪场相继暴发如“猪复合性高热性疾病”、“猪呼吸道综合征”等形式的猪高热病,给养殖户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猪高热的发病原因,了解一下猪高热病怎么治疗,以便理好地对病猪进行处理。
猪高热病的发病原因
猪高热病的病因比较复杂,为多种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所致,但也有主次之分。
l.免疫抑制性疾病是“主因”,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流感、猪瘟(csf)、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等。
2.细菌性疾病、血液原虫病、应激综合症以及饲料霉变等是“帮凶”,如副嗜血杆菌病、巴氏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地方性肺炎、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感冒、中暑、饲料霉变等。
猪高热病治疗方法
①发病猪:清开灵十恒丰强阿莫西林,混合肌肉注射,必要时也可配合使用核糖核酸、干扰素、转移因子等生物制剂,每天一次,连用5天~7天。
②大群猪:每l吨饲料添加丰强蓝芪(l千克)、恒福特(l千克)、强力霉素(300克),混合拌料,连续使用l周~2周。
饮水:每l吨水中添加猪用维多利(500ml)、维生素c(250克),以减轻病症、减少死亡、增加采食量。
猪高热病的预防措施
①做好疫苗免疫: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疫苗免疫制度是控制当前猪高热的有效方法。
②严格消毒:消毒液在空气喷雾、饮水、腔道消毒时,刺激性不要太强,以免损伤粘膜。
③强化饲养管理制度,把握好饲料质量关:改变饲料配方,使其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降低,增加麸皮用量,多加喂青绿多汁饲料。
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加通风和减暑措施,多增加一些抗热应激药物。
猪高热病怎样治?四种治疗方案.doc

猪高热病怎样治?四种治疗方案概述:温度逐渐升高,困扰猪场的另一高死亡率疾病来袭,是每个养殖户都应改注意的,它就是“猪高热病”。
猪高热病即为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
该病不分年龄、不分品种、不分季节,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等特点。
由于病因比较复杂,一旦发病难以控制。
一、猪高热病怎样治?对猪高热病要及时正确诊断,确诊是哪几种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后,才能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特别是对细菌与病毒混合感染的病猪,应采用对细菌和病毒均有效的抗菌和中药提取物复合制剂,同时在饮水或饲料中应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效果更佳。
猪高热病的病因复杂,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的效果不够理想,切忌病急乱投医,用药不当会增加病死率。
猪发热时,切忌盲目用退热药,病猪体温升高可抑制某些细菌病毒的繁殖。
通常体温超过41℃时再考虑用退热药。
用药时应最大限度减少猪的应激反应,尽量口服用药,减少药物注射次数。
注射时注意针头长度合适,且需要更换注射部位。
当发现猪群发病后,应针对病猪的发病原因,合理用药,及时治疗。
方法一: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首先做好全面消毒工作,一方面,采用大青叶、金银花、生地、石膏、苇茎、丹参、知母、黄芩、黄连、麦冬、白术、苍术、陈皮、黄芪、甘草、焦三仙。
根据实际病情适当调整剂量和味数。
另外,静脉注射10%长效治菌磺,1天1次,连用3-5天。
另一方面,饮水中添加葡萄糖粉和电解多维等。
治疗期间切忌注射疫苗。
正常2-3天可明显见效,治愈率为95.65%(44/46),治疗效果显著。
方法二:以中草药为配方治疗猪高热病的口服液,采用知母100g、石膏150g、黄连100g、甘草100g、栀子100g、黄芩100g、黄柏100g、蒲公英100g、板蓝根100g加水煮成水剂配制。
经验证该口服液对育肥猪和母猪均有显著疗效,治愈率可达85%以上。
二、猪高热病不同时期的治疗1、发病早期:每吨饲料中添加超强瘟可康散II代+20%氟苯尼考粉+阿莫西林可溶性粉,连用7天;2、发病中期:A打针治疗(视情况任选一种方案)上午:瘟可康注射液+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天一次;下午:(1)当猪群表现呼吸系统疾病时,使用百炎净或咳喘金针,每天一次(2)当猪群的表现链球菌等症状时,使用百炎净每天一次;(3)当猪群有血虫病混合感染症状时,使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每天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 入猪 舍 ,猪 舍 、用 具 及 环 境 要 定 期 消 毒 。
42 加 强 免 疫 预 防 与 抗 体 监 测 相 结 合 .
中小 规 模 猪 场 及 散 养 户 没 有 专 业 兽 医 技 术 人 员 ,对 防 疫 认 识 不 到 位 ,特 别 是 散 养 户
潮
鞴 雕 圈鞴 麟 蒸麟瓣 瓣 辩鞠 瀚黼 隳 嘲
疫 病 防治
进入 20 0 9年 1 0月 份 以 来 河 南 省 自北 向 南 部 分 地 区 散 养 户 、 中小 规 模 猪 场 以 不 明 原 往 经 验 .看 外 在 症 状 后 到 当 地 兽 药 门市 部 拿
因 高 热 引发 猪 病 .发 病 率 高 、 肾呈 灰 黄色 ,肠道 大 面积 溃疡 。
4 防控 措 施
目听从 兽 药 经 销 商 推 荐 ,在 饲 料 中滥 加 抗 生 素 、抗 病 毒 药 物 .长 期 以 来 使 机 体 产 生 耐 药 性 .一 旦 发 病 找 不 到 敏 感 药 物 治 疗 ,造 成 治
愈 率 低 下 ;再 者 影 响 疫 苗 免 疫 效 果 ,阻 碍 机 体 产 生 抗 体 造 成 免 疫 抑 制 ,更 严 重 的 是 长 期 用 药 对 机 体 内 脏 造 成 危 害 .使 机 体 免 疫 力 下
不 接 受 村 防 疫 员 防 疫 ,一 些 小 规 模 猪 场 即 便 防 疫 了 , 由 于 缺 乏 防 疫 知 识 ,对 疫 苗 保 存 、
运 输 使 用 操 作 不 规 范 、 防疫 过 程 中 消 毒 不 严
猪 场 和 养 猪 户 养 猪 首 要 做 的 T作 应 该 是
防疫 ,防疫 的关键 要杜绝 猪病 “ 治轻 防” 重 的 消 极 思 想 。特 别 是 要 做 好 猪 瘟 、蓝 耳 、 口
行 了走 访 、调 查 总 结 ,取 得 大 量 相 关 资 料 ,
现 整 理 如 下 ,仅 供 养 殖 户 和 畜 牧 兽 医业 内 人
士参 考 。
1 发 病 原 因 11 饲 养 粗 放 管 理 不 规 范 .
红 ,体 温 升 高 到 4 .~ 1 ℃ ,用 解 热 镇 痛 及 0 4. 5 5 抗 生 素 药 物 后 可 退 至 3 .℃左 右 。但 1 2天 95 ~
后 返 热 ,之 后 ,厌 食 、便 干 后 臀 部 、 四肢 内 侧 、腹 部 皮 肤 及 耳 发 紫 。跛 行 、 嗜 睡 死 前 口 吐 白沫 ,向后 抽 搐 ,有 严 重 神 经 症 状 。
3 剖 检 变 化
经 走 访 首 先 发 现 中小 规 模 养 殖 场 及 农 村
散 养 户 饲 养 条 件 落 后 ,猪 舍 内没 有 取 暖 及 降
温 通 风 换 气 设 施 .污 水 污 粪 排 放 不 畅 通 、不
气管 粘 液增 多 .肺 肉样 变 化 ,肝脏 表 面有
淤血 点 ,切 面 有灰 白色坏 死灶 .个别 猪 淋 巴结
肿大 ,脾有 血性 梗 死灶 ,肾 、膀胱 有 明 显
及 时 ,猪 舍 内 空 气 污 浊 不 清 新 , 氨 气 气 味 浓 。饲 喂 不 科 学 、 饲 料 配 方 营 养 搭 配 不 均 衡 .甚 至 饲 喂 霉 败 变 质 饲 料 。 有 些 养 殖 户 盲
养 殖 户 养 猪 积极 性 .使 许 多 养 殖 户 对 养 猪 产 省汝南 县动物点及 症监督所 2 发 病特 卫生 状 刘付芬 一 河南
0一 0
李 爱
荣
生 了畏 惧 心 理 ,从 此 一 蹶 不 振 退 出 生 猪 养 殖
经 调 查 分 析 :本 病 多 发 生在 饲 养 管 理 条
降 ,长 期 处 于 亚 健 康 状 态 ,任 何 致 病 因 子 启
动 都 可 导 致 猪 发 病 。 其 次 是 养 殖 户 特 别 是 散 养 户 管 理 不 规 范 . 非 饲 养 人 员 进 猪 舍 随
便 ,没 有 形 成 严 格 的 m人 消 毒 制 度 。
1 防 疫 意 识 淡 薄 和 防 疫 不 规 范 、 不 注 . 2
41 加 强 管理 、科 学 饲 养 . 坚 持 科 学 饲 养 、实 行 标 准 化 健 康 养 殖 , 饲 喂优质 全价 饲料 。严格 按照猪 生长 阶段 、
生 长 环 境 对 各 种 维 生 素 、矿 物 质 、微 量 元 素
的需 要 进 行 科 学 添 加 配 比 ,以 缓 解 冷 热 应 激
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
药 ,盲 目用 药 ,延 误 最 佳 诊 疗 时 机 ,引 发 继 发 、合 并 感 染 ,大 大 降 低 治 愈 率 ,为 降 低 经
养 猪 户一 来 毁 灭 性 打 县动物疫病 预防控制中 带 河南省汝南 击 ,很 大 程 度 上 挫 伤 了
甚 一路方 一 _ } : 心 济 损 失0 至 将 病 猪 }售 ,造 成 病 原 扩 散 。 0 河南省 驻马 店市动物疫 病预 防控
这 一 行 业 。 夏 季来 临 ,为 预 防猪 高 热 病 再 次 在 汝 南 县 发 生 ,汝 南 县 动 物 疫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对 规 模 场 、农 村 养 猪 大 户 、农 村 散 养 户 进
件 差 的 中 小 规 模 场 和 农 村 散 养 户 .同 群 猪 以 成 年 猪 、经 产 母 猪 、膘 状 育 肥 猪 多 发 ,小 猪 继 发 感 染 。 临 床 症 状 表 现 为 病 初 全 身 皮 肤 发
反 应 引 发 疾 病 。严 禁 饲 喂 霉 变 有 毒 饲 料 。 另 外 ,要 根 据 猪 舍 内温 度 高 低 适 时 调 整 饲 养 密 度 ,保 持 猪 舍 干 燥 、清 洁 、卫 生 。 做 好 猪 舍 的 通 风 换 气 ,降 低 舍 内氨 气 浓 度 ,保 证 和 改 善 舍 内 空 气 质 量 。 制 定 严 格 的 消 毒 管 理 制 度 ,猪 舍 实行 封 闭 管 理 ,禁 止 闲 杂 人 员 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