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第2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语文)合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濯清涟/而不妖B.可爱者/甚蕃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同予者/何人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无案牍..之劳形(指官府文书) 有仙则名.(出名,有名)B.有龙则灵.(灵气) 往来无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C.孔子云.(说) 惟吾德馨.(香气)D.斯.是陋室(这) 阅金经..(金色的书)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陋室铭》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陋室铭》《爱莲说》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陋室铭》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爱莲说》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4.根据《爱莲说》课文理解填空。
(1)作者从、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2)作者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分别说它们是、、的化身,并借此再次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3)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和,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5.课文理解填空。
(1)《陋室铭》紧紧扣住“”立意,以“”一句统领全篇,表达出陋室主人的节操和的情怀。
(2)《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一句为全文之“睛”。
(3)《陋室铭》作者紧扣“惟吾德馨”对居室从、、三方面来描写,突出作者的美德。
6.吟诵古典诗歌,脑海中会呈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即“诗中有画”。
请从下面描写荷花的诗句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5.《短文两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训练1.加点字词注音。
夸父.()颛顼..()水潦.()2.解释加点的字词。
(1)与日逐走.走: (2) 河.渭不足河:(3)北.饮大泽北: (4)弃其.杖,化为邓林其:(5)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昔者:为:(6)天柱折.,地维绝..折:维:绝:3.翻译句子。
(1)夸父与日逐走:(2)未至,道渴而死:(3)弃其杖,化为邓林:(4)天柱折,地维绝:(5)故日月星辰移焉:4.《淮南子》又名《__________》,是西汉淮南王________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5.从《夸父逐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两篇文言文里面找与下列词语意义相同的文言文词语,并各写两个含有这个意义的成语或俗语.奔跑( )__________ __________从前( )__________ 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一)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即日光),逮之于禺谷”,那么夸父逐日的行为是自不量力吗?说出你的看法。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5短文两篇同步诊断试题新人教版

25 短文两篇一、累积与运用1.解说以下加点的词语①逐走()②饮于河()()...③化为邓林()④地维绝()()....⑤故日月星斗移焉()⑥故水潦灰尘归焉()..2.翻译以下句子①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未至,道渴而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地不满东南,故水潦灰尘归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夸父每日》选自________,这是一部 ________的书。
4.《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________,其书别名________,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人名)及其食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二、课内阅读文段(一)夸父每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________;________,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5.在段中横线上,补写出原词句。
6.这一神话故事反应了太古期间人们如何的精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章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夸父这一人物形象?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关于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你是如何理解的?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你以为夸父每日以致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原由。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25短文两篇一、加点字词注音。
一、夸父()二、颛顼()()3、水潦()二、说明加点字词一、逐走()二、入日()3、欲得饮()4、河、渭不足()五、北饮大泽()六、弃其杖()7、昔者()八、怒而触不周山()九、地维绝()()10、故日月星辰移焉()()1一、地不满东南()1二、故水潦尘埃归焉()()( )三、翻译重点语句一、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二、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四、课文明白得一、《夸父逐日》选自:,《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它们都是(文体)。
二、《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3、如何明白得“弃其杖,化为邓林。
”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如何的愿望与精神?五、夸父是如何一个人物?六、“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如何的性格特点?7、如何明白得《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八、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缘故是什么?他什么缘故要这么做?九、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10、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观点?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25短文两篇一、加点字词注音。
一、夸父()二、颛顼()()3、水潦()二、说明加点字词一、逐走()二、入日()3、欲得饮()4、河、渭不足()五、北饮大泽()六、弃其杖()7、昔者()八、怒而触不周山()九、地维绝()()10、故日月星辰移焉()()1一、地不满东南()1二、故水潦尘埃归焉()()( )三、翻译重点语句一、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二、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四、课文明白得一、《夸父逐日》选自:,《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它们都是(文体)。
推荐-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5《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25短文两篇名校讲坛1.走近作品《山海经》的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其中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此外,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集释》。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2.文言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①夸父与日逐走.(古义:跑;今义:行走)②欲得饮,饮于河.、渭(古义:专指黄河;今义:天然或人工的大水道)③地维.绝(古义:绳子;今义:连接,保持)④故水潦尘埃归.焉(古义:聚集;今义:回归)(2)词类活用①道.渴而死(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半路上)②北.饮大泽(方位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3)文言句式省略句①渴,欲得饮[即“(夸父)渴,欲得饮”]②怒而触不周之山[即“(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3.主题解说《夸父逐日》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共工怒触不周山》反映了远古部落间的斗争,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颇具挑战精神的共工形象,从神话角度向人们解释了天倾西北、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的原因。
从侧面反映了远古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4.重点突破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提示:①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②夸父和共工都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5.难点攻克“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如何理解结尾的含义?提示:“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5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25 短文两篇随堂十分钟课时1基础达标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逐.走()手杖.()颛顼..()()潦.()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夸父与日逐走..()(2)入日..()(3)饮于河.、渭()(4)北.饮大泽()(5)弃.其杖()(6)化为邓林..()(7)怒而触.不周之山()(8)地维绝.()(9)故日月星辰移焉.()3.请将下列句子的省略部分补充完整。
(1)()未至,道渴而死。
(2)()弃其杖,()化为邓林。
(3)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未至,道渴而死。
(3)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4)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5.文学常识填空。
(1)《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本书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
(2)《共工触怒不周山》选自又名,是西汉淮南王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趣味语文6.结合语句,完成下面的填空。
执著的故事不老——补天,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
执著的人物不死——的勾践,的祖逖,面壁静修的达摩,程门立雪的杨时。
执著的佳句不朽——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还坚劲,衣带渐宽终不悔,不到长城非好汉。
执著是坚持不懈,是锲而不舍,是一支永无休止符的进行曲。
课时2课内精读阅读《夸父逐日》,完成后面的问题。
1.故事中的夸父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你怎样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这件事?3.对“弃其杖,化为邓林”的结尾,你是如何理解的?阅读《共工怒触不周山》,完成后面的问题。
4.“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5.这则神话是古人对哪种自然现象的解释?6.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拓展阅读精卫填海发鸠之山,其上多枳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叫。
是炎帝之.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同步练习(含解析)

25课《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训练1.《夸父逐日》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山海经》解析:“夸父逐日”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与《山海经·大荒北经》,夸父逐日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故事,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其中一个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们的心里面,于是就开始逐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把握诗歌内容的认知能力。
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2.《山海经》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
答案:最早的地理书,主要记载传说中的地理。
解析:《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把握诗歌内容的认知能力。
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3.《夸父逐日》和《两小儿辩日》两篇短文的内容都与___________有关,都体现了古人的_________精神。
答案:太阳 | 探索解析:“逐日”“辩日”都是关于“太阳”的内容,都是关于“太阳”知识的探索。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把握诗歌内容的认知能力。
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短文两篇共工怒触不周山同步练习含解析(优秀范文5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短文两篇共工怒触不周山同步练习含解析(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短文两篇共工怒触不周山同步练习含解析25课《短文两篇共工怒触不周山》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训练1.选出下列句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伤仲永》选取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的《临川先生文集》。
B.《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法国作家都德所写,主要通过肖像、语言、行动等描写,刻画了莫泊桑、屠格涅夫、福楼拜和左拉的性格特点。
C.《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D.《社戏》选自鲁迅的《呐喊》,描写“我”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生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答案:A 解析:这里A中《伤仲永》选取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临川先生文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应用公文类(含奏议、赠序、铭文、祭文等)的认知能力。
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2.下面的古代应用公文类(含奏议、赠序、铭文、祭文等)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B.《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都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
D.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伟大的悲剧》一文中,记述了挪威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的悲壮覆没。
答案:C 解析:《社戏》是小说。
点评:在鲁迅作品集中,《朝花夕拾》是散文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是小说集,《野草》是散文诗集。
3.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横线上应填的选项是()葱岭脚下则是五颜六色的石头,紫红、黛青、黧黑、奶白、豆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加点字词注音。
1、夸父()
2、颛顼()()
3、水潦()
二、解释加点字词
1、逐走()
2、入日()
3、欲得饮()
4、河、渭不足()
5、北饮大泽()
6、弃其杖()
7、昔者()8、怒而触不周山()9、地维绝()()
10、故日月星辰移焉()()11、地不满东南()
12、故水潦尘埃归焉()()( )
三、翻译重点语句
1、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四、课文理解
1、《夸父逐日》选自:,《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它们都是(体裁)。
2、《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
3、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
”
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5、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6、“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7、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8、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9、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
10、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短文两篇》
6、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7、《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
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
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
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8、传说中的共工氏当然并不一定实有其事,然而他那种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9、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
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
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10、解析:表面看来,夸父追日的行为是以失败告终,但上古时代的神话是人类用来表达征服自然愿望的一种手段,此类神话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最终的成败,而是以此来表现那种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解答时可从此入手分析。
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