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类表部门信息系统分类表

信息系统分类表部门信息系统分类表
信息系统分类表部门信息系统分类表

信息系统分类表

表1:部门信息系统分类表

表 2:学校信息系统分类表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建议表

表1:部门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建议

说明: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及直属事业单位的系统建议一般定为第一级,区县级统一运行系统根据业务重要性建议可定为第二级。本表中未单独列出。

表2:学校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建议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报告

一、XXX信息系统描述

简述确定该系统为定级对象的理由。从三方面进行说明:一是描述承担信息系统安全责任的相关单位或部门,说明本单位或部门对信息系统具有信息安全保护责任,该信息系统为本单位或部门的定级对象;二是该定级对象是否具有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描述基本要素、系统网络结构、系统边界和边界设备;三是该定级对象是否承载着单一或相对独立的业务,业务情况描述。

二、XXX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确定

(一)业务信息安全保护等级的确定

1.业务信息描述

描述信息系统处理的主要业务信息等。

2.业务信息受到破坏时所侵害客体的确定

说明信息受到破坏时侵害的客体是什么,即对三个客体(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众利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中的哪些客体造成侵害。

3.信息受到破坏后对侵害客体的侵害程度的确定

说明信息受到破坏后,会对侵害客体造成什么程度的侵害,即说明是一般损害、严重损害还是特别严重损害。

4.业务信息安全等级的确定

依据信息受到破坏时所侵害的客体以及侵害程度,确定业务信息安全等级。

(二)系统服务安全保护等级的确定

1.系统服务描述

描述信息系统的服务范围、服务对象等。

2.系统服务受到破坏时所侵害客体的确定

说明系统服务受到破坏时侵害的客体是什么,即对三个客体(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众利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中的哪些客体造成侵害。

3.系统服务受到破坏后对侵害客体的侵害程度的确定

说明系统服务受到破坏后,会对侵害客体造成什么程度的侵害,即说明是一般损害、严重损害还是特别严重损害。

4.系统服务安全等级的确定

依据系统服务受到破坏时所侵害的客体以及侵害程度确定系统服务安全等级。

(三)安全保护等级的确定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由业务信息安全等级和系统服务安全等级较高者决定,最终确定XXX系统安全保护等级为第几级。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

备案表

备 案 单 位: (盖章) 备 案 日 期:

受理备案单位: (盖章) 受 理 日 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监制

备案表编号:

填表说明

一、制表依据。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之规定,制作本

表;

二、填表范围。本表由第二级以上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备案单位”)

填写;本表由四张表单构成,表一为单位信息,每个填表单位填写一张;表二为信息系统基本信息,表三为信息系统定级信息,表二、表三每个信息系统填写一张;表四为第三级以上信息系统需要同时提交的内容,由每个第三级以上信息系统填写一张,并在完成系统建设、整改、测评等工作,投入运行后三十日内向受理备案公安机关提交;表二、表三、表四可以复印使用;

三、保存方式。本表一式二份,一份由备案单位保存,一份由受理备案公安机关存档;

四、本表中有选择的地方请在选项左侧“ ”划“√”,如选择“其他”,请在其后的横线中

注明详细内容;

五、封面中备案表编号(由受理备案的公安机关填写并校验):分两部分共11位,第一部分

6位,为受理备案公安机关代码前六位(可参照行标GA380-2002)。第二部分5位,为受理备案的公安机关给出的备案单位的顺序编号;

六、封面中备案单位:是指负责运营使用信息系统的法人单位全称;

七、封面中受理备案单位:是指受理备案的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名称。此项由

受理备案的公安机关负责填写并盖章;

八、表一04行政区划代码:是指备案单位所在的地(区、市、州、盟)行政区划代码;

九、表一05单位负责人:是指主管本单位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

十、表一06责任部门:是指单位内负责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的部门;

十一、表一08隶属关系:是指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与上级行政机构的从属关系,须按照单位隶属关系代码(GB/T12404―1997)填写;

十二、表二02系统编号:是由运营使用单位给出的本单位备案信息系统的编号;

十三、表二05系统网络平台:是指系统所处的网络环境和网络构架情况;

十四、表二07关键产品使用情况:国产品是指系统中该类产品的研制、生产单位是由中国公民、法人投资或者国家投资或者控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产品的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十五、表二08系统采用服务情况:国内服务商是指服务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成立(港澳台地区除外),由中国公民、法人或国家投资的企事业单位;

十六、表三01、02、03项:填写上述三项内容,确定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时可参考《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由业务信息安全等级和系统服务安全等级较高者决定。01、02项中每一个确定的级别所对应的损害客体及损害程度可多选;十七、表三06主管部门:是指对备案单位信息系统负领导责任的行政或业务主管单位或部门。

部级单位此项可不填;

十八、解释:本表由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监制并负责解释,未经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本表进行改动。

表一单位基本情况

表二( / )信息系统情况

中国纺织集团信息分类编码系统设计导则

中国纺织集团信息分类编码系统设计 导则 1

2

Q/CTMC 信息分类代码系统设计导则 ( 指导性文件) ( 征求意见稿) ( 本稿完成日期: -5) 中国纺织机械( 集团) 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为集团公司指导性文件。 作为信息平台上数据采集、交流、共享的基础, 代码是应用计算机进行现代生产管理的基础数据, 是一种数据的表示形式。信息分类编码是集团公司企业应用计算机进行各种信息数据管理和资源规划的基础。 本标准经过实现集团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和系统化、统一化, 从而在集团公司与内部企业之间实现信息采集、交流和共享, 逐步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统一, 以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升级, 开展电子商务。 根据集团公司管理需要, 对集团内企业信息分类与编码的有关内容作了规定,以适应我公司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参考了经纬股份、郑州股份、青岛纺机的编码系统。 本标准中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机械( 集团) 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机械( 集团) 有限公司质量部归口。 I

信息分类代码系统设计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纺机集团企业计算机辅助管理信息编码的基本规定、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基本原则、代码系统的基本体系及设计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纺机集团企业管理信息分类与代码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7027—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GB/T17710—1999 数据处理校验码系统 3 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信息 具有一定含义的事物或概念。 3.2 编码 对某一类信息赋予代码的过程。 1

企业所属行业分类表

WORD 格式可编辑 所属行业类别、分类及行业代码查询表 发布日期: 2014-10-31 浏览次数: 13180 核心提示:国民经济行业类别、如何分类以及各行业代码查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 代码( GB/4754-201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A 农、林、牧、渔业; B 采矿业; C 制 造业; D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 业; E 建筑业; F 批发和零售业; G 交 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业;H 住宿和餐饮业; I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J 金融业; K 房地产业;L 租赁和商务服务 业;M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N 水利、 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O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 业;P 教育; Q 卫生和社会 工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查询表: A农、林、牧、渔业 行业代码行业名称详细说明 1农业 0111 谷物的种植; 0112 薯类的种植; 0113 油料的种植; 0114 豆 类的种植; 0115 011谷物及其他作 麻类的种植; 0117 糖料的种植; 0118 烟草的种 植; 0119 其 棉花的种植; 0116 物的种植 他作物的种植 012蔬菜、园艺作物 0122 花卉的种植; 0123 其他园艺作物的种植0121 蔬菜的种 植; 的种植 水果、坚果、饮 0131 水果、坚果的种植;0132 茶及其他饮料作物的种植;0133 香料作物的种13料和香料作物 植 的种植 14中药材的种植 2林业 021林木的培育和 造林; 0213 林木的抚育和 管理、 0211 育种和育苗; 0212 种植 022木材和竹材的 竹材的采运 0221 木材的采运; 0222 采运

管理信息系统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 1.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它和一般的计算机应用有什么不同?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的,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竟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计算机应用管理信息系统 必须有计算机不一定有计算机 是个机器系统是个人-机系统 是个技术系统是个社会-技术系统 主要内容为软硬件主要内容为信息 专家队伍建造管理系统队伍建造 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它是由人组成,而且有经济和政治运动的系统,另一方面有涉及计算机系统,因而它是个社会-技术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有几种分类方法?它是根据什么原则进行分类的?你认为有什么分类方法? 依据信息系统不同的目标、特点,它可以分为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依据管理信息系统不同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它可分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等。 3.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特点是什么?有几种开发方式?各有哪些长处和缺点 系统开发方式有多种,企业组织应根据其资源情况、技术力量、外部环境等因素选择自行开发:通过自行开发可以得到适合本单位需要的、满意的系统,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技术力量。缺点是开发周期往往较长。自行开发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有足够的技术力量,需进行一定的调研和咨询。 委托开发:委托开发从用户角度最省事,但必须配备精通业务的管理人员参加,经常检查和督促。这种开发方式一般费用较高,系统维护比较困难。 联合开发:联合开发对于培养自己的技术力量最有利,系统维护也比较方便。条件是企业组织有一定的系统分析和设计力量,合作双方要精密协作和配合。 购买现成软件:购买现成软件最省事。但很难买到完全适合本单位的软件。购买现成软件包需要有较强的鉴别能力。 4.生命周期开发方式每阶段的重点是什么?请评述生命周期法开发的问题和困难。 三个成功要素: ?合理确定系统目标 ?组织系统性队伍 ?遵循系统工程的开发步骤 问题与困难: ?系统分析阶段技术人员的人力耗费是很多的 ?开发信息系统不应当把买机器放在第一位 ?程序的编写要在很晚才进行 第二章 1.管理的定义是什么?管理和其他许可在性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一切思想, 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 以求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好或最大的目标产出 2.什么是数据?什么是信息?试几个实用的例子加以描述。

信息分类与编码

上海亚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信息分类与编码 (草案) 日期:2011年10月

目录 1、前言 2、范围 3、规范性应用文件 4、术语和定义 5、分类 6、编码 7、分类对象表示 8、分类编码表

1、前言 本标准由亚东总部办公会议提出,归口到亚东总部信息管理部。 标准起草部门:总经办、办公室、人力资源部、信息管理部。 标准起草人:劳渝声、张正良、孙海龙、沈锡鹤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亚东物流信息的分类、编码及分类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总部各级管理部门、分子公司以及相关单位对于物流信息的管理及应用。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国标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亚东总部鼓励各部门及子分公司根据本标准使用这些国标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国标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0113-2003 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 GB/T 23831-2009 物流信息分类与代码 4、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1 类 category 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的实物或概念的集合。 【引自GB/T 10113-2003,2.1.1】 4.2 分类 classification 按照选定的属性(或特征)区分分类对象(3.4),将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的分类对象(3.4)集合在一起的过程。 【引自GB/T 10113-2003,2.1.2】 4.3 信息分类 information classifying

把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的信息归并在一起,把具有不同属性或特征的信息区别开来的过程。 【引自GB/T 10113-2003,2.1.3】 4.4 分类对象 objects of classification 被分类(3.2)的事物或概念。 【引自GB/T 10113-2003,2.1.4】 4.5 线分类法 method of linear classification 将分类对象(3.4)按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又分为若干类目。同一分支的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不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 【引自GB/T 10113-2003,2.1.5】 4.6 层次码 layer code 能反映编码对象为隶属关系的代码。 【引自GB/T 10113-2003,2.2.22】 5、分类 5.1 原则 本标准按物流信息的业务管理及应用所反映的属性分类,遵循以下原则:5.1.1科学性 选择物流信息最稳定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 5.1.2系统性 将选定的物流信息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排列顺序予以系统化,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 5.1.3可扩延性 设置收容类目,并且在建立物流信息分类体系和代码编码中充分考虑今后的信息分类与代码的扩充、延拓和细化。 5.1.4兼容性 与相关标准的相关内容相兼容。

企业所属行业分类表

所属行业类别、分类及行业代码查询表 发布日期:2014-10-31 浏览次数:13180 核心提示:国民经济行业类别、如何分类以及各行业代码查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 代码(GB/4754-201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A 农、林、牧、渔业; B 采矿业; C 制造业; D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E 建筑业; F 批发和零售业;G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H 住宿和餐饮业;I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J 金融业;K 房地产业;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M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O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P 教育;Q 卫生和社会工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查询表: A 农、林、牧、渔业 行业代码行业名称详细说明 01 农业 011 谷物及其他作 物的种植 0111 谷物的种植;0112 薯类的种植;0113 油料的种植;0114 豆类的种植;0115 棉花的种植;0116 麻类的种植;0117 糖料的种植;0118 烟草的种植;0119 其 他作物的种植 012 蔬菜、园艺作物 的种植 0121 蔬菜的种植;0122 花卉的种植;0123 其他园艺作物的种植 水果、坚果、饮 0131 水果、坚果的种植;0132 茶及其他饮料作物的种植;0133 香料作物的种 013 料和香料作物 植 的种植 014 中药材的种植 02 林业 林木的培育和 021 0211 育种和育苗;0212 造林;0213 林木的抚育和管理、种植 022 木材和竹材的 采运 0221 木材的采运;0222 竹材的采运 023 林产品的采集03 畜牧业

管理信息系统作业

第一章作业题 一、填空题 1.2006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制定发布了《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中国信息化发展战略概括为:、走出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2.大体上,将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和。 3.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 、。 4.用友ERP-U8管理软件采用三层架构体系,即逻辑上分为:、 。 二、单选题 1.利哈伊大学教授JAMES A.HALL在出版的《会计信息系统》中指出“会计职能应该从强调复式分录和通用会计原则转变为向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和帮助组织识别和控制业务风险转变。”关于这句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行业要按照IT技术重新塑造自己 b.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职能更强调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和控制企业业务风险 c.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更加强调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

d.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的外延和内涵都得到很大扩展 2.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中,具有以下特征的是( )阶段:系统发展为以管理为核心的面向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会计信息系统;将各子系统高度集成,从而实现它们间的信息快递和共享的目标;各级管理人员包括会计人员以不同的权限进入系统,获取所需信息并进行处理;系统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上重视会计数据的综合加工、分析和深层次的应用,为企业提供管理和决策的辅助信息。 a.会计信息系统理论研究与定点开发阶段 b.商品化会计软件面市阶段 c.会计软件由核算向管理转型阶段 d.向企业全面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3.下列那种缩写是不正确的()。 a.Enterprise Resource Processing,简称ERP b.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简称CRM c.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 d.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 三、多选题 1.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有多种说法,但其核心内容是一致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a.采用了现代信息技术 b.对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进行收集、加工、传输,进行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处理

中国纺织集团信息分类编码系统设计导则

Q/CTMC 信息分类代码系统设计导则 (指导性文件)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03-5) 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Q/CTMC ××××—×××× 前言 本标准为集团公司指导性文件。 作为信息平台上数据采集、交流、共享的基础,代码是应用计算机进行现代生产管理的基础数据,是一种数据的表达形式。信息分类编码是集团公司企业应用计算机进行各种信息数据管理和资源规划的基础。 本标准通过实现集团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和系统化、统一化,从而在集团公司与内部企业之间实现信息采集、交流和共享,逐步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统一,以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升级,开展电子商务。 根据集团公司管理需要,对集团内企业信息分类与编码的有关内容作了规定,以适应我公司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参考了经纬股份、郑州股份、青岛纺机的编码系统。 本标准中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质量部归口。 I

Q/CTMC ××××—×××× 信息分类代码系统设计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纺机集团企业计算机辅助管理信息编码的基本规定、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基本原则、代码系统的基本体系及设计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纺机集团企业管理信息分类与代码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7027—2002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GB/T17710—1999 数据处理校验码系统 3 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信息 具有一定含义的事物或概念。 3.2 编码 对某一类信息赋予代码的过程。 3.3 代码 代码是一个或一组有序的,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与处理的符号,有时简称“码”。 3.4 数据 事物、概念或指令的形式化的表现形式。它适于由人或自动装置进行通讯、解释或处理。 3.5 信息分类 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形成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以便管理和使用信息。 3.6 代码系统 代码的体系、命名、结构和实施方法等的整体。 3.7 信息系统 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储存、管理、检索和传输,并能将信息提供有关人员进行评价、分析、决策的系统。 3.8 信息代码系统 适应信息系统运行中的要求而建立的代码系统。 3.9 代码结构 代码当中字符排列的模式。 4 信息编码的基本规定 4.1 代码一般采用下列字符: ——阿拉伯数字0~9; 1

管理信息系统选择题(分类整理精)

一、BSP 1、BSP方法中,数据类分为四大类,下列中哪种类记录资源状况存档类 2、BSP方法的产品/服务过程的生命周期中,哪个阶段与市场预测、计划有关需求阶段 3、BSP方法的资源识别过程是按资源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来划分的,下列哪个过程属于回收或分配阶段付帐 4、BSP方法的产品/服务的生命周期中,下列中哪个阶段与开发资源有关获取阶段 5、“采购”这一业务活动过程就应属于获得阶段 6、开发一种产品或服务应属于以下哪个阶段获取 7、其中“材料的库存控制”属于其生命周期中的经营管理阶段 8、BSP方法将产品和资源生命周期划分为4个阶段,其正确顺序是需求、计划获取、实现经营、管理回收、分配 9、在BSP方法研究步骤中,下列哪一步是研究数据逻辑相关性的归类工作数据类定义 10、BSP方法包括很多研究步骤,其中“确定企业资源管理中所需要的、逻辑上相关的决策和活动”是属于 下列哪个步骤完成的任务定义企业过程 11、BSP方法中,定义数据类有许多工具,下列中哪种工具属于表示系统总体结构过程/数据类矩阵 12、BSP方法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定义数据类。以下关于定义数据类目的描述中,错误的是设计应用数据库模型 13、BSP方法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一个系统规划,而其具体目标之一则是提供数据资源管理 14、BSP方法研究的企业过程是指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 15、按BSP研究方法的流程,最后向最高管理部门提交的是建议书和开发计划 16、BSP方法在定义过程后,即要识别和定义数据类,这些数据的全体是企业必要的逻辑相关的数据 17、企业系统规划方法,简称为BSP方法,是由IBM公司研制的指导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 它将企业的战略转化成信息系统的目标 18、BSP 方法的实施可视为一个转化过程,即将企业的战略转化成信息系统的战略 19、BSP 研究步骤中的定义信息总体结构是用以刻画出未来信息系统和相应的数据 20、BSP 方法在定义过程中基于企业的三类主要资源,以下哪不是其独立考虑的资源类生产过程类 21、战略数据规划方法将产品、服务及资源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有序的阶段,其顺序应该是 计划、获得、管理、终结 22、BSP法的优点在于能保证( 信息系统 )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 二、图 1、关于信息系统建设业务分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业务流程调查时需要画系统结构图 2、下列关于数据分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数据流图抽象于组织机构图 3、系统流程图实质是对应于抽象数据流程图的物理数据流程图 4、关于业务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业务分析时进行业务调查并绘制业务流程图 5、软件工程方法中,表示软件处理流程的工具是系统流程图 6、信息系统流程图的直接基础是数据流程图 7、关于数据流程图的描述,正确的是数据流程图抽象于业务流程图 8、信息系统的物理模型中,表示系统各个物理组成部分之间的数据流动情况的工具是系统流程图 9、以下不属于系统详细设计阶段使用的工具是HIPO图 10、关于信息系统数据流程图中“处理说明”的描述,正确的是必须对最底层的数据流程图的处理加以说明 11、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清楚地标出任务间的时间对比却难以表示多个任务间的依赖关系甘特图法 12、细设计有很多工具。以下哪种工具能更好地支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 N-S 图 13、数据流程图是系统分析常用的工具,其作用是为系统实施提供支持 14、表格分配图是系统分析阶段用来描述管理业务流程的图表 15、数据流程图是描述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 16、管理业务流程图可用来描述作业顺序 17、表格分配图是管理业务调查使用的工具 18、用于描述系统目标及其与功能模块关系的图称为功能结构图 19、信息系统流程图反映的是计算机的处理流程 20、绘制新系统的信息系统流程图的基础是数据流程图

信息编码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应用指南

信息编码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应用指导 关键字:信息编码管理体系实施应用指导 信息化应用调查我要找茬在线投稿加入收藏发表评论好文推荐打印文本 本文为企业实施信息编码管理体系提供了编码体系建设和实施的方法,在合理规划和分步实施的指导原则下,借助一套好的编码管理系统不仅有利于企业信息编码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执行,而且对实现企业内部业务对象信息编码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实现大规模定制下的配置管理,实现集团型企业编码管理和应用需要等诸多方面,都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因此,构建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编码管理体系对企业整个信息化系统的高效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信息编码是人们统一认识、统一观点和交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编码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信息编码涉及的范围和内容较多,企业编码规则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与产品相关的编码、与管理活动相关的编码、与组织和部门相关的编码及与生产经营资源相关的编码等内容。本文在分析企业统一信息编码管理体系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从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角度出发,根据制造业的实际需要,为企业各类信息分类编码提供分类指导方法,最大限度地消除对信息命名、描述、分类和编码的不一致造成的混乱、误解等现象。重点对信息编码规划、编码规则体系的制定、编码集成和信息编码实施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通过信息编码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保证信息编码的可靠性、规范性和标准性,为信息集成应用与信息资源共享提供良好基础,最终为企业建立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编码管理体系提供应用基础。 一、统一信息编码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企业中很重要的资源,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的日益普及,企业的数据量在急剧膨胀,管好用好数据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享受信息技术为企业带来好处的同时,信息编码在企业信息建设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实施CAD、CAPP、PDM和ERP等信息系统,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信息编码。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忽略了信息编码的基础建设工作,影响了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质量,所以,建立统一信息编码管理体系对企业整个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编码无处不在,编码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信息化工作之一。企业编码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多,编码规则体系包括与产品相关的编码、与管理活动相关的编码、与组织和部门相关的编码和与生产经营资源相关的编码等内容。对对象进行信息编码便于信息的识别和区别、方便信息的使用和管理,因此,信息化建设需要把产品设计、生产、经营管理、质量管理和销售等诸多过程活动的全部信息对象统一纳入编码管理范畴内。 2)编码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按照企业整个信息化建设规划建立统一编码管理体系非常必要。信息编码要从系统的整体出发,根据各分系统的功能,以各业务单元产品设计、生产、经营管理、质量管理和销售等诸多过程活动的全部信息为对象,对所涉及的主要信息

管理信息系统每章自测题

管理信息系统每章自测题-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填空题 1.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用“三化”进行概括,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2.信息化的英文单词是____________。 3.信息化是指____________。 4.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______。 5.企业是一种微观经济体,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______竞争。 6.企业信息是指企业所收集到的______,用于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的各种经济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中可以利用且反复作用于______。 7.企业的基本信息需求包括______和______。 8.信息使用能力是指______。 9.信息使用能力取决三个要素,一是______,二是______,三是______。 10.信息敏感力是指______。 11.信息转化力是指______。 12.信息决策力是指______。 简答题 请同学们参考教材12页的练习思考题。 参考答案 填空题

1.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 2.Informatisation 或Informatization 3.培育、发展以智能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4.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 5.信息 6.经过加工、整理 7.战略决策日常经营 8.利用信息进行正确决策的能力 9.信息敏感力信息转化力信息决策力 10.能对信息进行快速反应的能力 11.把初始信息转化为决策信息的能力 12.把决策信息转化成决策并付诸实现的能力 1.管理信息系统是______和______不断融合的产物,是信息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主要内容。 2.管理信息系统是在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3.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为______工具,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的信息系统。 4.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同时它又是一个______系统。

企业所属行业分类表

附件4 企业所属行业分类表 企业分类表 序号910 11 12 13 14 15 16 17建筑业 其它产业未来产业 战略新兴产业及未 来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优势产业 制造业时尚产业 行业类别行业领域行业名称 服装 钟表 眼镜 黄金珠宝 家具

皮革 内衣 生物产业 互联网 新能源 新材料 新一代信 息技术 航空航天 生命健康 海洋生物备注 说明: 1、"制造业按照附件2《企业分类表》中的行业领域分为时尚产业及优势产业两大类。备注说明: 1."时尚产业为结合深圳传统产业情况进行分类,服装、钟表、眼镜、珠宝、家具属深圳市时尚产业。 2."制造业产业分类名称及专业分类依据《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2013年)》并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编制。 2、战略新兴产业按照附件2《企业分类表》中的行业名称进行分类。备注说明: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分类依据为《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深府〔2009〕238号、《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深府〔2009〕180号、《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2009-2015年)》,《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深府〔2009〕240号、《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深府〔2011〕124号、《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深府〔2011〕210号、《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2013年)》,并参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 (2012)》(试行),进行战略新兴产业专业分类。 3、未来产业按照附件2《企业分类表》中的行业名称进行分类。备注说明: 未来产业的专业分类依据为《深圳市未来产业发展政策》深府〔2013〕122号、《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2013年)》、《深圳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2013—20年)》、《深圳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3—20年)》、《深圳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13—20年)》。 4、建筑业按照附件2《企业分类表》中的行业类别独立成为一类。备注说明: 建筑业产业分类名称及专业分类内容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编制。 5、其它产业为一类。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习题练习(一) 习题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 1、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它和一般的计算机应用有什么不同? 答: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动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应用的不同是:计算机只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工具。没有计算机也有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只有优劣之分,不存在有无的问题。 2、管理信息系统有几种分类方法?它是根据什么原则进行分类的?你自己觉得有什么分类方法? 答:(1)按概念结构分类:开环结构、闭环结构;(2)按功能-过程结构分类:市场系统、财会系统、人事系统、生产系统、供运系统等经过主计划、细计划、执行计划3个过程;(3)按软件结构分类:根据销售市场、生产、后勤、人事、财务会计、信息处理、高层管理等7种管理功能,按战略计划、管理控制、运行控制、业务处理等4个层次,形成软件模块结构;(4)按硬件结构分类:主机终端网结构、微机网结构(星形网络、母线网络、环形网络)。(5)按发展分类:统计系统、数据更新系统、状态报告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知识工作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3、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什么子系统?子系统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答:管理信息系统由四大部件组成:信息源是信息产生地;信息处理器担负信息的传输、加工、保存等任务;信息用户是信息的使用者,他应用信息进行决策;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在实现以后,他负责信息系统的运行和协调。 从概念上,管理信息系统由业务信息系统(市场子系统、生产子系统、财务子系统、其他子系统)组成中央数据库(信息源),经知识工作子系统与职能人员处理(信息处理器)后,再同时一方面送到决策支持子系统和中级管理人员(信息用户)进行控制、决策,一方面送到经理支持子系统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计划、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子系统关系图(略) 4、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有几个视图?你是否觉得还有另外的视图?是什么? 答:总体结构、开环结构、闭环结构、金字塔结构、功能结构、功能-过程结构、软件结构、主机终端网结构、微机网(星形、母线、环形)结构等。 还应该有人-机关系结构。 5、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特点是什么?有几种开发方式?各有哪些长处和缺点? 答:(1)必须满足合理确定系统目标、组织系统性队伍和遵循系统工程开发步骤三大系统工程成功要素;(2)耗资巨大、历时相当长;(3)系统分析工作量比重很大;(4)不能较早买机器设备;(5)程序编写要在很晚才进行。 一是按信息系统开发步骤进行:建立领导小组、组成系统、进行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评价、返回系统分析;二是基于企业过程再工程BPR的管理系统变革步骤进行:基于BPR的管理系统变革准备、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规划、住处系统开发和组织设计调整、新系统运行、系统评价、返回准备。 前者是从新开始,可以以高起点做到领先,但耗资耗时;后者阻力大、难于达到最优,但见效快、节约。 6、生命周期开发方式每分阶段的重点是什么?评述生命周期法开发的问题和困难。 答:(1)系统分析阶段:呈交服务请求、评价服务请求、组织可行性研究队伍、识别约束、提供现有系统文件、调查技术转换、完成建议系统的初步设计、定义项目范围、准备收益/成本分析、作出对可行性研究

企业管理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

信息系统的类型 □信息系统的基本类型 信息系统可以是人工的或基于计算机的,独立的或综合的,成批处理的或联机的。通常的信息系统是上述各种类型的组合。当然它不能即是独立的又是综合的。 1.独立的系统是为了满足某个特定的应用领域(如,人事管理)而设计的。独立系统有它自己的文件,这些文件必然带有一定的冗余性。 2.综合的信息系统通过它们使用的数据而被综合在一起。系统利用一个资源共享的数据库来达到综合的目的。例如,工资系统要求正常地从人力资源系统和会计系统中找到数据。 3.以人工系统为基础已经开发出各种各样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到目前为止,在进行人工“计算机化”时,仍然缺乏设计经验和(或)缺少信息服务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也就是说,基于计算机的系统的工作流程直接借鉴了人工系统的工作流程。通常这些系统是独立的,而且把计算机仅仅用作为数据处理机。在设计这些系统时,很少考虑到最终要将它们综合的意图。 4.信息系统也能按成批处理、联机处理或二者组合来分类。在成批处理系统中,将事务和数据分批地处理或产生报表。例如,银行将大量的支票编码,然后在一天结束时,将所在支票分批、排序并进行处理。又如,为了防止航空公司在塔拉斯一个售票点与在亚特兰大的另一个售票点同时出售从洛杉矶到旧金山的某一航班的最后一张机票,航空公司系统订票必须是联机的,以反映数据库当前的状态。多数联机信息系统也有成批处理的要求。 即使出现了信息资源管理(IRM)系统,而且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潜力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之后,大多数系统仍然是独立的成批处理系统。如今这些系统中多数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而且被重新设计成综合的、联机的系统。通过定义可知,“综合”要求业务领域经理和公司领导密切地合作。信息服务专业人员可以作为顾问,而有关综合信息系统与业务领域的冲突和差异则应该由用户团体来解决。解决这些差异以真正实现综合的环境是信息服务人员向用户经理提出的挑战。 □社会团体的信息系统 在每个社会团体的每个专业领域都能发现数据处理系统或信息系统的潜力。下面我们按社会团体列举出这些实行计算机化的专业或应用领域。对于某种程度在专业上相近的系统多数可以综合在一起(例如,工资,会计和人事)。下面给出的清单只是为了说明可能的应用领域,并不包括所有的应用领域。 1.通用系统:(1)工资 (2)收帐 (3)付帐 (4)总帐 (5)库存管理和控制 (6)人力资源开发 (7)预算 (8)财务分析 (9)采购 (10)字处理 2.制造业:(1)定货输入和处理 (2)分配和发送 (3)生产调度 (4)制造资源计划(MRP,通常又称物料需求) (5)市场分析 (6)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7)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8)项目管理和控制 (9)成本标准化 3.保健:(1)病人结帐 (2)病房统计 (3)配方(包括药剂的相互影响) (4)护士站调度(5)诊断 (6)入院管理 (7)病历 4.零售:(1)销售点管理 (2)供应商管理 5.大学和学院:(1)入学管理 (2)注册和分班 (3)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4)发展校友 (5)安置服务 (6)寄宿管理 (7)财务补助

信息分类编码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

第一章信息分类编码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概括的称谓。广义地说,企业信息化是指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使生产和管理实现自动化。在现代化生产中,生产的控制、测量、加工以及产品的设计等无不采用信息技术,伴随生产过程的生产信息不断地被收集、传输、加工、存储和使用,使整个生产过程达到自动化。即以信息技术运用于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销售的全过程,以提高企业市场的应变能力,这是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和最终目标。 企业如果想上好信息化,让信息化上的好、上的快、效果立杆见影的话,必须要有一个大的前提——标准化!尤其是对那些信息化才起步的企业更是如此。企业信息化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加工和利用,在企业协同工作的条件下,必须共享企业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共享要通过系统集成实现,而系统集成的实现依赖于各项信息技术的标准化。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标准化工作主要包括信息指标体系标准化、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信息系统开发标准化和信息交换接口标准化几个方面。 其中,信息分类编码是对一些常用的、重要的信息进行分类和代码化。信息的分类与取值是否科学和合理直接关系到信息处理、检索和传递的自动化水平与效率;信息代码是否规范和标准影响和决定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等性能。因此企业信息化中的信息分类与编码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扩展性、兼容性和综合性等基本原则,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把局部问题放在系统整体中考虑,以达到全局优化的效果。 信息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信息的分类与编码是表达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信息主要通过对事物特征的表达,来达到对事物的描述。分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对事物分类特征的描述是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分类编码及其标准化,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对信息的命名、描述、分类和编码不一致所造成的误解和歧意,减少诸如一名多物,一物多名,对同一名称的分类和描述不同,以及同一信息内容具有不同代码等混乱现象,做到事物(或概念)名称和术语含义统一化和规范化,并确立代码与事物(或概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保证了对信息表述的唯一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其作用具体如下: 1.编码是识别信息主体的有效手段 在向他人传递信息时,通常要对信息主体的特征进行描述,为了准确地定位到目标信息主体,需要对信息主体进行足够细致的描述。为了简化描述过程、提高信息传输及处理的速度和效率,可赋予信息主体一定规律性的易于人或机器识别和处理的符号、图形、颜色、缩简的文字等,这样便于参与信息传递的各方对于信息主体的一致识别,那么这个过程就是信息编码的过程。 2.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保证信息表述的唯一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实现信息分类编码的标准化,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对信息的命名、描述、分类和编码的不一致所造成的误解和歧义,做到使事物(或概念)名称和术语含义统一化和规范化,并确立代码与事物(或概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保证对信息表述的唯一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完整版02382管理信息系统自考知识点

★信息系统是一个集技术、管理、社会组成为一体的结合物,由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理论、经济和管理、数学乃至行为科学等学科组成。★信息、物质、能源一起构成三大资源。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符号。 ★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人们的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 ★信息的作用: 1.信息可以减少人们对于事物的不确定性。 2.信息是企业制定计划的基础。 3.以信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信息的特性: 1.真伪性,表示信息的准确性 2.层次性,信息和管理层一样,是分等级的 3.可传输性,信息可以通过网络等媒介快速传输 4.可变换性,信息可以转化成不同的形态 5.共享性,信息不具有独占性,是可以共享的 ★信息的分类: 1.按照认识主体分类(主观信息、客观信息)

2.按照真实性分类(真实信息、虚假信息、不确定性信息) 3.按照信息的运动状态分类(连续信息,半连续信息,离散信息) 4.按照信息的应用部门分类(工业信息,农业信息,经济信息,军事信息,政治信息) 5.按照信息的记录符号分类(语音信息,数据信息,图像信息) 6.按照信息的载体分类(生物信息,光电信息,文献信息) ★物流:是指物品由供给地向收货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指以货币的形式反映企业的经营状态的主要形式。资金流★. ★事务流:是指企业在处理企业内部和外部活动中产生的主要形式。 ★信息流:就是除了物流、资金流、事务流以外的信息的流动过程。 ★信息流的作用:信息流是伴随着其他的流的发生而产生的;信息流可以反映其他流的状态,对其他流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管理信息: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原始

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复习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范围 一、选择1分*15 1、信息的等级性 执行→策略→战略:①来源:内→外②保密要求、寿命:低→高③加工方法:固定→灵活④频率、精度:高→低 2、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质 ①不一定有计算机②是个社会—技术系统③主要内容为信息④管理系统队伍 建造 管理信息系统属于社会系统,也属于社会系统。 3、计算机软件分类 ①系统软件②应用软件 4、 ERP:中游企业管理系统; SCM:上游供应链系统; CRM:下游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MIS:管理信息系统; DSS:决策支持系统;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5、信息的属性 ①事实性②等级性③可压缩性④扩散性⑤传输性⑥分享性⑦增值性⑧ 转换性 6、决策信息系统的分类及分别支持何种问题 ①专家系统:结构化问题 ②传统决策支持系统:半结构化问题或非结构化问题 ③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7、实体的联系 ①一对一联系(1:1):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至多有一个(也 可以没有)实体与之联系,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 具有一对一联系,记为1:1 ②一对多联系(1:n):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 (n≥0)与之联系,记为1:n ③多对多联系(m:n):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 (n≥0)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 体集A中也有m个实体(m≥0)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 体B具有多对多联系,记为m:n ④单实体联系: ⑤多实体联系: 8、信息产品及性质 产品:书籍,软件,报纸,通信传媒服务,订票服务,第三方物流 性质 df

9、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作用 ①完备性检验②一致性检验③无冗余性检验 作用:可以指出我们前段工作的不足和疏漏,或是划分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地督促我们加以改正。 10、数据资源管理的内容 文件组织、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数据规划和数据管理。 11、信息系统的切换方式及优缺点、适用性 直接切换:简单,但风险大,万一新系统运行不起来,就会给工作造成混乱。这只在系统小,且不重要或者时间要求不高的情况下采用。 并行切换:这方法无论从工作安全上,还是从心理状态上均 o是较好的。缺点是费用大, 分段切换:又叫向导切换。是为克服第二种方式缺点的混合方式,因而在较大系统使用较适合。’ 12、虚拟组织结构 虚拟组织结构又称为动态联盟,它是由多个企业组成的临时性的组织。虚拟组织有利于很快滴重组社会的资源,快出产品,出好产品,适应市场的需要。 13、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①生命周期法②原型法③面向对象开发法 14、程序调试步骤 模块调试、分调、联调 15、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 系统调查、组织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功能/数据分析、新系统方案提出 16、数据挖掘主要方式 A分类b聚类c关联规则发现d时序模式发现 17、BPR内涵 根本性的、彻底的和巨大的。 18、代码类型 ①顺序码②数字码③字符码④混合码 19、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各部件的构成框架,由于对部件的不同理解就构成了不同的结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概念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和硬件结构。 20、通信协议 ①以太网和令牌环型网②FDDI ③802.11无线局域网 二、填空1分*15 1、冯诺伊曼思想 ①存储程序:解算一个新题目时,先确定分解的算法,编制运算过程,选取能实现其操作的适当指令,组成所谓“程序”。 ②二进制:计算机指令和数据均以二进制编码的形式存储。 2、信息系统规划发展阶段 ①孤立规划阶段②顺序规划阶段③交互规划阶段④整体规划阶段 3、管理信息系统“老三论”、“新三论” 老三论:①系统论②信息论③控制论 新三论:①耗散结构论②突变论③协同论

信息管理系统知识点整理

信息管理系统知识点整理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第一章信息管理和系统 1.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务的特征的反映;信息是可以通信 的;信息不同于数据,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 据。 2.信息的分类:按管理层次: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作业信息;按应用领 域: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按反映形式:数字信息、图像信 息、声音信息, 3.信息的性质: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战略级,战术级, 作业级),变换性,价值性。 4.信息量的大小: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 度,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大,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大,消除的不确定程度 小,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小。 5.信息量的单位:比特。一比特的信息量是指含有两个独立均等概率状态 的事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能被全部消除所需要的信息。 6.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处在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 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7.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8.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 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 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9.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物流、资金流、事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信息系 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两个方面。信息处理系统对数据进 行处理,使它获得新的结构与形态或者产生新的数据。信息传输系统不 改变信息本身的内容,作用是把信息从一处传到另一处。 10.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管理信息系统 (MIS,高度集中,定量化,数据库共享)----决策支持系统(DSS)---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电子商贸系 统(EBPS)、总裁信息系统。 11.信息系统对职能的支持:对计划职能的支持;对组织职能的支持,对 领导职能的支持,对控制职能的支持。 12.扁平化(理解,趋势):纵向(金字塔)的官僚体制开始崩溃。 13.决策问题的类型: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度分为,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 决策,半结构化决策。 14.管理信息系统的社会属性: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 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 统不仅是一个能向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而且也是 一个社会技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组织内和多个组 织间的信息流管理,实现业务的整体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控制和外部交 易过程的效率。 2.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它是一个 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