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件好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54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54张)-PPT优秀课件

系统中,兴奋是以__电___信__号__(又叫 神经冲动 )的形式沿
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①静息电位的产生原理 阅读课文P18并结合图示分析回答:
★静息电位:(K+外流)内负外正
神经纤维膜内__K_+_明显高于膜外,而_N__a_低+ 于膜外,未
受刺激时,膜对__K_+_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膜外侧阳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神经 周围神经
脊神经
脑 中枢 脊髓 神经
思考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神经细胞(神经元)
细胞核
轴突
树突
末梢
细胞体
+髓鞘 =神经纤维 轴突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 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的状态的过程。
不是。
反射弧结构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关系
既无感觉也无效应 既无感觉也无效应 既无感觉也无效应
只有感觉无效应 只有感觉无效应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 反射即不能发生,必须保证 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学案》P14-即时1、2
思考5:兴奋如何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呢?
眨眼、打针时哭、 见医生哭、望梅止渴、
例子 吃梅分泌唾液、 老马识途、鹦鹉学舌、
排尿
谈虎色变
非 条 件 反 射
条 件 反 射
条件反射
例2.下列现象中哪一种是属于条件反射( DEF )
A.沸水烫手,立即收回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兴奋的产生
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 激后,由_相_对_静_止状态变为显_著_活_跃_状态的过程。(教材P16 )
(1)静息电位 ①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外_正_内_负; ②产生原因:_K+_外_流_,使膜外阳离子浓度_高_于_膜内。
内 负 外 正
(2)动作电位 ①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_负__内_正; ②产生原因:_Na_+内_流_,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 _高_于_膜外侧。
(3)当兴奋在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 _外_负_内__正____。
(4)现切断Ⅰ处,在Ⅱ处施加适宜的电流刺激,则在 A、B、C、D、E中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有_D_、__E__。
【典例】(2016·全国卷Ⅱ改编)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 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 突触前膜所在位置是突触前神经元的_轴__突____末梢;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人脑的高级功能

夯实基础(基础抽检)
1. 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是_神_经_元_(神经细胞) 2.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_反_射_弧_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反_射____ 3.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_双_向__的;
在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 __单_向_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_单_向_的;
对位训练
5、一个人的手掌触到了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 紧电线,被解救后当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时,会立即反
射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C ]
A、两种反射的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前者是条件反射,后者是非条件反射 C、前者反射中枢在脊髓,后者反射中枢在大脑 D、前者反射中枢在大脑,后者反射中枢在脊髓

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三第二章第2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课件

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三第二章第2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课件

分别刺激1、2、3、4、能引起肌肉 收缩的是
• 如图所示是神经纤维及突触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括号内写标号): • (1)用箭头在图下方的长框中标出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 (2)中所包含的神经递质可与[1] 作用改变] 的离子通透性,使其膜电位变化。这样就特化学信号 转变为电信号,结构0的形成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器 有关,结构[5] 的形成与 细胞器 有关。 • (3)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其原因是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息状态
膜电位:外正内负 产生兴奋
1: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负内正。 2: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正内负。
刺激
膜电位变化 局部电流 未刺激部位膜 电位变化
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电位差 电流方向: 膜外:未兴奋流向兴奋
膜内: 兴奋流向未兴奋
兴奋因此向前传导到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
兴奋 抑制
突触后膜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特点: 传导单向性
由于只有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和神经递质,因此神经兴 奋是单向传递的。
3.比较兴奋的传导
神 经 纤 维 上 的 传 导 细 胞 间 的 传 递
信 号 形 式 电信号 快 双向 化学信号 慢 单向 突触小泡释放递质
传 导 速 度
传 导 方 向 实质
②反射的进行:
感受器 兴奋 传入神经 反 兴奋 射 神经中枢 兴奋 弧 传出神经 兴奋 效应器
一定的刺激
相应的活动: (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三、兴奋及兴奋的传导:
兴奋的概念: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 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 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 程.
兴奋的传导:
6.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内部的传导应是下列的 ( C ) A· 树突一突触一神经元细胞体一轴突 B.轴突一神经元细胞体一树突一轴突 C· 树突一神经元细胞体一轴突 D· 树突一突触一轴突一突触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




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 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的作用过程
思考与讨论: 3.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D)
A 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 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 转变成电信号 C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 膜产生兴奋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请同学们画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思考与讨论: 1.请用箭头和文字表示兴奋在神经 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 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思考与讨论:
1.突触小泡的形成与何种细胞器有关? 2.神经递质可以成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吗? 3.突触小体神经纤维上的传 导速度要慢的原因是什么?
1.概述反射的概念 2.举例说明反射,并掌握反射弧的5 个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的功能特点 3.简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说出 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三者的关系 1.概述兴奋的概念,兴奋与神经冲 动的关系 2.说出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下神经 纤维的膜电位及其形成原因 3.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 程和特点 4.说出突触的结构特点,说明兴奋 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解释兴奋在神 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
例题:下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请据 图回答:
(1)图中反射弧的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依次为 图中的④③②①(用序号回答) (2)图中所示包含神经突触 4 处,孩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 境中该结构的数目将 增加 。 (3)图中A、C和D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 误的是 C (填箭头旁字母)。原因是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 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E、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如果在E处膜外安放如图所 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B点一个强刺激,则B点膜内外电位表现 为 外负内正 ,电流计指针发生 0 次偏转。

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ppt课件

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ppt课件
[迁移] (09山东理综)你能想到最好的治疗措施是_A__ 从免疫失调病A角注度射分激析素,抑重制症抗肌体无产力生属于:自_身__免__疫_病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 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兴奋的传导小结
比较项目 神经纤维上的 神经元之间的传
传导

兴奋的方式 局部电流 刺激的方式 电刺激
例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内的传递途径是 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 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 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 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
例3(宁夏)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 经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 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 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 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化学信号 化学刺激
作用时间


传导的方向 可以双向传导 只能单向传递
研究人员发现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 质,在控制疼痛方面有重要作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___。 (2)GABA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 结合后,通道开启,使阴离子内流,抑制突触后神经元 _________(填“静息电位”或“动作电位”)的产生,从而 抑制疼痛,由此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的功能。 (1)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 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 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 de段——静息电位。
3、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 题分析
(1)在神经纤维上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ppt.PPT课件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ppt.PPT课件

• 结论:从兴该奋实是验以现电信象号你的能形得式出沿什着神么经结纤论维?传导的,这种
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精动品p。pt
5
思考:
刺激为什么会引起生物电的产生?
电位差又是怎样产生的?
精品ppt
6
精品ppt
7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电位变化?
静息电位: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K+外 流,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动作电位: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 Na+ 内流,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A
细胞体
精品ppt
设计实验探究兴
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吗?
2、探究局部麻醉药物的可能作用机理。
精品ppt
19
精品ppt
20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21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河源市源城区东埔中学 曾文慧
精品ppt
1
精品ppt
2
兴奋在神经纤 兴奋在神经元 维上的传导 间的传递
精品ppt
3
讨 论:
兴奋的传导到底是怎样进行的?如果 让你们研究,你们会怎么办?
精品ppt
4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实验现象
+
+
-+
-+
a
图1
b
a
图3
b
刺 激
+-
+
+
-+
a
图2
b

高中生物2.1.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优秀课件

高中生物2.1.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优秀课件

3.神经递质 (1)概念: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使有相应 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响(兴奋或抑制)。 (2)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3)传递: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4)受体:与突触小体相邻的另一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上 的糖蛋白。 (5)作用: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6)种类:包括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等)和抑制性递质(如甘 氨酸等)。
1.突触 (1)概念: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 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 突触。 (2)突触的结构(如右图所示)
突触前膜:是轴突末梢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
突触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3)触的常见类型,如图
A.轴突—细胞体型,表示为: B.轴突—树突型,表示为
提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易错点 (1)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Na+的 内流需要膜载体(离子通道),同时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故属于 协助扩散;同理,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中,K+的外 流也属于协助扩散。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3)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差异: ①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②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 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一、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规律方法)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C):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D)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 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 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 传出神经。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PPT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PPT

++++----++++ ----++++---- ----++++---- ++++----++++
Na+内流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传导的呢?
+
+
a
b
(1)
-
+
a
b
(2)
+
-
a
b
(3)
+
+
a
b
(4)
• 结论: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传导 局部电流刺激相近未兴奋部位产生动作电位 一定刺激 局部电流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完成

突触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相连,每一 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 或树突相接触,此接触部位被称为突触。
轴突
树突
突触小体
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 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突触的类型:
轴突 —— 树突
轴突 —— 细胞体
(含有递质)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条件反射: 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
例如: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 望梅止渴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借助于一定的条件(自然和人为)经 过一定过程形成的
3.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活动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而实现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结构部分
结构联系
功能
感受器 传入神经
躯体感觉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
听觉中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 视觉性语言中枢
视觉中枢
2.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书写性 言语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部位: 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 部位: 突触前入部位 :突触间隙
体现细胞膜的 流动性 作用部位: 突触后膜
受体本质: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
传递方向:只能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类型: 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 作用: 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去向: 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被分解 常见类型举例: 乙酰胆碱,多巴胺
以上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1、动作电位的产生与 Na+
有关
2、当细胞外Na+浓度降低时,动作电位 当细胞外Na+浓度增高时,动作电位
3、细胞外钠离子浓度变化对静息电位
减小 ;
增大

无明显影响
经典例题透析
例2 (2010.全国新课标)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
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到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
正、膜外为负 •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 递 •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 兴奋传导的基础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 前膜 ①


突触 ② 间隙
突触 ③ 后膜
突触小体
④突触小泡
⑤ 神经递质

特异受体
递质
K+通道
(2)动作电位的产生
①电位:内正外负。
+- +- +-+- -+ +- +- ++- +- +- +- -
②机理:神经纤维接受刺激后, Na+
流。
协助扩散
通道打开N,a+内
离子通道由(细胞产生
的特殊蛋白质构成,它 们聚集起来并镶嵌在 细胞膜上,是各种无 机离子跨膜被动运输 的通路。通道的开放 和关闭调节相应物质 进出细胞速度的能力。 离子通过时不需要消 耗ATP。
相关细胞器: 高尔基体、线粒体
归纳总结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①信号转换: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②传导过程: 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 ③特点:单向性。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
后膜。 ④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 要慢 。 原因是: 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
B. b—c段的Na 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 c—d段的K 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 d—e段的K 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归类一、离子在膜内外分布对电位影响的问题分析
资料:当神经浸浴于无Na+的溶液时,动作电位不复出现。 改变膜外Na+浓度时,呈现以下曲线图
曲线1、巨轴突置于相当于正常 细胞外液的海水中; 曲线2、置于1/3海水和2/3等渗右 旋葡萄糖混合液时,动作电 位幅度降低,上升速率减慢; 曲线3、轴突浸浴液恢复为海水 后的动作电位
钠-钾泵实际上是细胞
膜上的一种Na+—K+ATP酶。 细胞内的钠离子可与该 酶结合,并运出膜外, 随之将钾离子从膜外运 至膜内,在这一个过程 要消耗ATP。
故此种运输方式为 主动运输
经典例题透析
例•1 (2011.浙江卷)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 的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C是
A. a—b段的Na 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ab
3、完成学案3.1—3.2,利用资料分析 ab、bc段电位产生的机理
e d
(1)静息电位的产生
①电位:内负外正。
-+ +- +- +-
+++++++
---- -- -
②机理: K+
通道开放K+,外
协助扩流散。(
离子通道由细胞产生
的特殊蛋白质构成,它 们聚集起来并镶嵌在 细胞膜上,是各种无 机离子跨膜被动运输 的通路。通道的开放 和关闭调节相应物质 进出细胞速度的能力。 离子通过时不需要消 耗ATP。

Na+通道
(3)静息电位的恢复
①电位:内负外正。
-+ -+ +- +-+-+-+ - -+ +- +- +-
②机理:动作电位的下降趋势----K+
迅外速

协助扩散


在动作电位达到峰值时,膜上Na+ 通道关闭,Na+ 的通 透性迅速下降。与此同时,膜对K+ 的通透性大增,此 时, K+ 迅速外流,使膜内外电位又恢复到原来的内 负外正的静息水平,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趋势
电流 ③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④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为:
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
⑤静息电位产生机理:K+外流 动作电位产生机理:Na+内流
经典例题透析
例3• (09年高考宁夏卷)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
错• 误的A.是C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
1.刺激a处后,指针 发生两次方向相反
的偏转;

2.刺激c点且bc=cd。由于bc=cd,指针 3.刺激c点且bc<cd。
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
经典例题透析
例4 (2008·江苏生物,14) 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
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
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 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是( A )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
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Na+浓度,
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测到( D
)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归纳总结
①传导形式:局部电流 ②传导过程: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考 点直击
项目
内容
要求
考点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Ⅱ Ⅱ
重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一、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
下图是规定膜外电势为零时所测得的膜内电位变化示意图
c 1、标出图中ab、bc、de段的电位名称
2、在学案相应位置画出各区段膜内外正 负电荷分布情况及指针偏转情况(阴影 部分代表兴奋部位)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题后反思:
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 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 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导。
归类二、电流指针偏转类问题的分析
1、在神经纤维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