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与第五章的作业答案

第三章与第五章的作业答案
第三章与第五章的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时域分析法——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是根据系统的数学模型,直接解出被控量的时间响应。然后根据相应的数学表达式及其描述的时间响应曲线来分析系统的品质,如稳定性,快速性,稳态精度等。

2 最大超调量——动态响应曲线偏离稳态值的最大偏差值。

3 上升时间——响应曲线从稳定值的10 %上升到90 %所需的时间。

4 调整时间----响应曲线达到接近稳态值的正负5%之内时所需要的时间,定义为调整时间。

5 稳态误差----控制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的作用下,响应的稳态值与希望的给定值之间的偏差,称为稳态误差。

6 主导极点——对于稳定的高阶系统,闭环零,极点在S左半平面的分布可以各种各样,但就以虚轴的距离来说确实有远近之分。如果闭环极点中距离虚轴最近的极点的附近没有闭环零点。而其他的极点均远离虚轴,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动态分量,无论从衰减速度还是从系数来看,他都是系统的动态响应中起主导作用,故称这样的极点为主导极点。

7 1型系统----控制系统按开环中积分环节数分类,当N=1时称为1形系统。

8 调差率-----对于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恒指控制系统,一般采用所谓的调差率来表征阶跃性,扰动对系统的响应的稳态值的影响程度。设系统对扰动输入d(t)=1(t)的稳态响应为yD,对参考输入R(t)=1(t)的稳态响应为YR,则两者之比定义为调差率。

9 稳定性------所谓稳定性就是指系统的扰动消失后,由初始偏差状态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的性能叫做平衡状态。

10 劳斯稳定性代数判据----劳斯稳定性代数判据是根据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应用代数方法来判别系统的稳定性,不需求出特征方程的根,就可知道它的根的分布。从而确定系统是否稳定。

11 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是利用系统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判断闭环系统是否稳定,简称奈奎斯判据或频率判据。

12 相位裕度 -----设一个系统的奈氏曲线与负实轴相交于G点,与单位圆相交于C点称这样的为相位裕。

13 增益裕度 -----当奈氏曲线与负实轴相交于G点,G点的频率Wg称为相位穿越频率,又称相位交界频率。

14 临界稳定-----若特征根的实部为0,这时系统的等幅震荡,这是系统成为临界稳定,在理论中临界稳定被认为是一种不稳定状态。

二.问答题

1 伯德图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中频段与系统动态性能的关系?P180

答:中频段的参数主要有:幅值穿越频率ωc,相位裕量γ以及中频当宽度H。一般来说我们希望剪切频率ωc附近的斜率为-20dB/dec, ωc两边两个转角为ω2和ω3,定义为H=ω3/ω2。

2 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证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答:相位裕度大于0,增益裕度大于1,则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三.计算题

1 一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1)(+=

s s s G ,试求 (1)系统的ζ及ωn ; (2)最大超调量(%)p σ及上升时间t r 和调整时间%)2(±=?s t 。 答:2222211)(1)()(n

n n b s s s s s G s G s G ωξωω++=++=+= 得到:12=n ω 12=n ξω

即:5.0=ξ 1=n ω 最大超调量:%3.1621==--ξξ

πσe

P 上升时间:s t n

r 41.212=--=ωξθ

π 调整时间:s t n s 84==ξω

2 设有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

)1(+Ts s K ,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题35图所示,试确定K 、T 的参数值。

答:22222)(1)()(n

n n b s s K s Ts K s G s G s G ωξωω++=++=+= 已知s t p 5.1= 25.0=P σ 即:25.021==--ξξ

πσe P

5.112=-ξωπ

n 对照可知:

n T ξω21= 2n T K ω= 得到 s T 55.0= 86.2=K

3 已知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5.0)(12.0()()(++=s s s K

s H s G

试求:系统具有增益裕度GM=20(dB )时的K 值; 答:由于

-20lg ()()g g j H j G ωω=20dB 得到:()()g g j H j G ωω=0.1 又 18005.02.09011-=-----g g tg tg ωω 得到:k=2.5

热统第三章作业答案

3.4 求证: (a ),,;V n T V S T n μ?????? =- ? ??????? (b ),,.T p t n V p n μ?????? = ? ??????? 解:(a )由自由能的全微分(式(3.2.9)) dF SdT pdV dn μ=--+ (1) 及偏导数求导次序的可交换性,易得 ,,.V n T V S T n μ?????? =- ? ??????? (2) 这是开系的一个麦氏关系. (a ) 类似地,由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式(3.2.2)) dG SdT Vdp dn μ=-++ (3) 可得 ,,.T p T n V p n μ??????= ? ??????? (4) 这也是开系的一个麦氏关系. 3.5 求证: ,,.T V V n U T n T μμ?????? -=- ? ??????? 解:自由能F U T S =-是以, ,T V n 为自变量的特性函数,求F 对n 的 偏导数(, T V 不变),有 ,,,.T V T V T V F U S T n n n ????????? =- ? ? ?????????? (1) 但由自由能的全微分 dF SdT pdV dn μ=--+ 可得 ,,,,, T V T V V n F n S n T μμ??? = ? ????????? =- ? ??????? (2) 代入式(1),即有

,,.T V V n U T n T μμ?????? -=- ? ??????? (3) 3.7 试证明在相变中物质摩尔内能的变化为 1.m p dT U L T dp ?? ?=- ?? ? 如果一相是气相,可看作理想气体,另一相是凝聚相,试将公式化简. 解:发生相变物质由一相转变到另一相时,其摩尔内能m U 、摩尔焓m H 和摩尔体积m V 的改变满足 .m m m U H p V ?=?-? (1) 平衡相变是在确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发生的,相变中摩尔焓的变化等于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即相变潜热L : .m H L ?= 克拉珀龙方程(式(3.4.6))给出 ,m dp L dT T V = ? (3) 即 .m L dT V T dp ?= (4) 将式(2)和式(4)代入(1),即有 1.m p dT U L T dp ???=- ?? ? (5) 如果一相是气体,可以看作理想气体,另一相是凝聚相,其摩尔体积远小于气相的摩尔体积,则克拉珀龙方程简化为 2 .dp L p dT R T = (6) 式(5)简化为 1.m RT U L L ???=- ?? ? (7) 3.9 以C βα表示在维持β相与α相两相平衡的条件下1mol β相物质升高1K 所吸收的热量,称为β相的两相平衡摩尔热容量,试证明:

微观第五章作业答案

第五章生产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一、名称解释 略 二、选择题 BDCDD 三、简答题 1.答: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 别是:规模报酬问题论及的是厂商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时,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 减;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所讨论的则是在该厂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 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酬)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规模报 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 产量的变化,而可变要素报酬问题论及的则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 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当厂商经营规模较大,在给定技术状况下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即规 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利用后,继续增 加可变要素,总产量的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所以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可能也会同时 面临报酬递减现象。 2.答: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反映的是资本和劳动在技术上必须以固定比例投入的情形,其 等产量曲线为一直角形式,表示劳动和资本完全不能替代,即当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都增加X 倍时,其产量也增加X 倍,所以固定比例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然而,除了 固定比例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其他形式的线性生产函数以及柯布—道格拉 斯生产函数等都就具有不变的规模收益。 简言之,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其规模报酬不变,而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可以是固定比 例生产函数,也可以是可变比例生产函数。因此。不可将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与固定比 例的生产函数混为一谈。 四、计算题 1.解答: APX=10Y-2X-8Y 2 /X APY=10X-2X 2 /Y-8Y MP X =10Y-4X MPY=10X-16Y 2.解答: (1)当产量Q=10一定时,企业为了实现成本最小化,必须满足条件:MP L /P L =MP K /P K 则有: 35/85/853/83/8 LKLK 88 35

操作系统第三章课后答案

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1. 高级调度与低级调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引入中级调度 高级调度的主要任务:用于决定把外存上处于后备队列中的哪些作业调入内存,并为它 们创建进程,分配必要的资源,然后,再将新创建的进程插入就 绪队列上,准备执行。 低级调度的主要任务:用于决定就绪队列中的哪个进程应获得处理机,然后再由分派程 序执行将处理机分配给该进程的具体操作。 引入中级调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10. 试比较FCFS和SPF两种进程调度算法 相同点:两种调度算法都是既可用于作业调度,也可用于进程调度; 不同点:FCFS调度算法每次调度都是从后备队列中选择一个或是多个最先进入该队列的作业,将它们调入内存,为它们分配资源,创建进程,然后插入到就绪队 列中。该算法有利于长作业/进程,不利于短作业/进程。 SPF调度算法每次调度都是从后备队列中选择一个或若干个估计运行时间最 短的作业,将它们调入内存中运行。该算法有利于短作业/进程,不利于长作 业/进程。 15. 按调度方式可将实时调度算法分为哪几种 】 按调度方式不同,可分为非抢占调度算法和抢占调度算法两种。 18. 何谓死锁产生死锁的原因和必要条件是什么 a.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作用,这些进程都将永远不 能再向前推进; b.产生死锁的原因有二,一是竞争资源,二是进程推进顺序非法; c.必要条件是: 互斥条件,请求和保持条件,不剥夺条件和环路等待条件。 19.在解决死锁问题的几个方法中,哪种方法最易于实现哪种方法是资源利用率最高解决/处理死锁的方法有预防死锁、避免死锁、检测和解除死锁,其中预防死锁方法最容易实现,但由于所施加的限制条件过于严格,会导致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降低;而检测和解除死锁方法可是系统获得较好的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20. 请详细说明可通过哪些途径预防死锁 a.摒弃"请求和保持"条件:系统规定所有进程开始运行之前,都必须一次性地申请其在整 个运行过程所需的全部资源,但在分配资源时,只要有一种资源不能满足某进程的要求,即使其它所需的各资源都空闲,也不分配给该进程,而让该进程等待; b.摒弃"不剥夺"条件:系统规定,进程是逐个地提出对资源的要求的。当一个已经保持了 某些资源的进程,再提出新的资源请求而不能立即得到满足时,必须释放它已经保持了的所有资源,待以后需要时再重新申请; , c.摒弃"环路等待"条件:系统将所有资源按类型进行线性排序,并赋予不同的序号,且所 有进程对资源的请求必须严格按序号递增的次序提出,这样,在所形成的资源分配图中,不可能再出现环路,因而摒弃了"环路等待"条件。 22. 在银行家算法中,若出现下述资源分配情:

单片机课后第三章习题答案(DOC)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作业 第三章 1 设内部RAM中59H单元的内容为50H,写出当执行下列程序段后寄存器A,R0和内部RAM中50H,51H单元的内容为何值? MOV A,59H ;A=50H MOV R0,A ;R0=50H MOV A,#00H ;A=00H MOV @R0,A ;50H=00H MOV A,#25H ;A=25H MOV 51H,A ;51H=25H MOV 52H,#70H ;52H=70H A=25H R0=50H 50H=00H 51H=25H 2请选用适合的指令对P0口内容作修改(例如使P0.0~P0.3不变,P0.4~P0.7为0) mov A,P0 ANL A ,0fh mov P0,A 3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和程序存储器可以用哪些指令来实现?举例说明。 答: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指令有: MOVX @DPTR,A MOV DPTR,#0100H MOV @DPTR,A MOVX A,@DPTR MOV DPTR,#0200H MOV A,@DPTR MOVX A,@Ri MOVX A,@R0 MOVX @Ri,A MOVX @R1,A 访问程序存储器指令有: MOVC A,@A+PC MOVC A,@A+DPTR 4设堆栈指针SP中的内容为60H,内部RAM中30H和31H单元的内容分别为24H和10H,执行下列程序段后,61H,62H,30H,31H,DPTR及SP中的内容将有何变化? PUSH 30H ;61H=24H PUSH 31H ;62H=10H SP=62H POP DPL ;DPL=10H POP DPH ;DPH=24H SP=60H MOV 30H,#00H ;30H=00H MOV 31H,#0FFH ;31H=0FFH

物理化学第五版第五章课后答案

第五章 化学平衡 在某恒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取的A(g)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若,试证明,当反应进度时,系统的吉布斯函数G 值为最小,这时A, B 间达化学平衡。 已知四氧化二氮的分解反应 在 K 时,1?754=-mol kJ .G Δθ m r 。试判断在此温度及下列条件下,反应进行的方向。 (1) N 2O 4(100 kPa), NO 2(1000 kPa); (2) N 2O 4(1000 kPa), NO 2(100 kPa); (3) N 2O 4(300 kPa), NO 2(200 kPa); 解:由J p 进行判断 14720=15 298×314810×754=3 .)...exp()RT G Δexp(K θ m r --= 1000 K 时,反应 的 1?39719=-mol kJ .G Δθ m r 。现有与碳反应的气体混合物,其组成为体积分数 ,,。试问: (1)T = 1000 K ,p = 100 kPa 时,m r G Δ等于多少,甲烷能否形成? (2)在1000 K 下,压力需增加到若干,上述合成甲烷的反应才可能进行。 已知同一温度,两反应方程及其标准平衡常数如下: 求下列反应的θ K 。 解:所给反应 = (2)-(1),因此 θ m r θ.m r θm r G ΔG ΔG Δ1 2=,- θ θ θ θ θθ1 212) ln (ln ln K K K K RT K RT K RT = ---=- 已知同一温度,两反应方程及其标准平衡常数如下: 求下列反应的。 解:所给反应 = 2×(2)-(1),因此 θ m r θ.m r θm r G ΔG ΔG Δ1 22=,- θ θ θ θ θθ1 2212)() ln (ln 2ln K K K K RT K RT K RT = ---=- 注:平衡组成的计算关键是物料衡算。 在一个抽空的恒容容器中引入氯和二氧化硫,若它们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则在 K 时的分压分别为 kPa 和 kPa 。将容器保持在 K ,经一定时间后,总压力减少至 kPa ,且维持不变。求下列反应的K θ 。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材料分析题 1.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占 ? 八、J ? 【材料1】 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2】 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 o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材料3】 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材料4】 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材料5] 马克思指出:“如爱尔维修所说的,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恩格斯也说:“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除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它,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

请回答: (1)材料1思想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倾向,说明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 (3)材料4是什么观点?材料5体现了什么思想? 2.用有关历史发展规律性的原理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1】 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有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跃过任何重要的阶段。(摘自孔德:《实证哲学》) 【材料2】 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基础工程-第3章课后习题答案

1.试述桩的分类。 (一)按承台位置分类。可分为高桩承台基础和低桩承台基础,简称高桩承台和低桩承台。 (二)按施工方法分类。可分为沉桩(预制桩)、灌注桩、管桩基础、钻埋空心桩。 (三)按设置效应分类。可分为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非挤土桩。 (四)按桩土相互作用特点分类。可分为竖向受荷桩(摩擦桩、端承桩或柱桩)、横向受荷桩(主动桩、被动桩、竖直桩和斜桩)、桩墩(端承桩墩、摩擦 桩墩)。 (五)按桩身材料分类。可分为木桩(包括竹桩)、混凝土桩(含钢筋和混凝土桩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钢桩和组合桩。 2.桩基设计原则是什么? 桩基设计·应力求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主要包括收集资料和设计两部分。 1.收集资料 (1)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结构的平面布置、上部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等; (2)工程地质勘探资料的收集和阅读,了解勘探孔的间距、钻孔深度以及 土层性质、桩基确定持力层; (3)掌握施工条件和施工方法,如材料、设备及施工人员等; 2.设计步骤 (1)确定桩的类型和外形尺寸,确定承台埋深;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和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3)初步拟定桩的数量和平面布置; ( 4 )确定单桩上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确定群桩承载力; ( 5 )必要时验算地基沉降; ( 6 )承台结构设计; ( 7 )绘制桩和承台的结构及施工图; 3.设计要求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2011)第8.5.2条指出,桩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范: (1)所有桩基均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强度计算。对预制桩,尚应进行运输、吊装和锤击等中的强度和抗裂验算。 (2)桩基沉降量验算应符合规范第8.5.15条规定。 (3)桩基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的相关规定。 (4)桩基宜选用中、低压缩性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5)同一结构单元内的桩基,不宜选用压缩性差异较大的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不宜采用部分摩擦桩和部分端承桩。 (6)由于欠固结软土、湿陷性土和场地填土的固结,场地大面积堆载、降低 地下水位等原因,引起桩周土的沉降大于柱的沉降时,应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对 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 (7)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应进行桩基的整体稳定性验算。桩基应与边 坡工程统一规划,同步设计。 (8)岩溶地区的桩基,当岩溶上覆土层的稳定性有保证,且桩端持力层承载 力及厚度满足要求,可利用覆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当必须采用嵌岩桩时,应 对岩溶进行施工勘探。 (9)应考虑桩基施工中挤土效应对桩基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在深厚饱和软土 中不宜采用大片密集有挤土效应的桩基。 (10)应考虑深基坑开挖中,坑底土回弹隆起对桩受力及桩承载力的影响。 (11)桩基设计时,应结合地区经验考虑桩、土、承台的共同作用。 (12)在承台及地下室周围的回填土中,应满足填土密实度要求。 3.什么是单桩?说明桩侧极限摩阻力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单桩: 即采用一根桩(通常为大直径桩)以承受和传递上部结构(通长为柱)荷载的独立基础。 极限摩阻力的影响因素:(1)桩周土的性质; (2)桩、土相对位移; (3)桩的直径的影响; (4)桩-土界面条件的影响;

第三章作业及参考答案讲解

1. 什么是烃类热裂解? 答:烃类的热裂解是将石油系烃类燃料(天然气、炼厂气、轻油、柴油、重油等)经高温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烯烃、烷烃和其他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轻质和重质烃类。 2.烃类热裂解制乙烯可以分为哪两大部分? 答:烃类热裂制乙烯的生产工艺可以分为原料烃的热裂解、裂解产物的分离两部分。 3. 在烃类热裂解系统内,什么是一次反应?什么是二次反应? 答:一次反应是指原料烃裂解(脱氢和断链),生成目的产物乙烯、丙烯等低级烯烃的反应,是应促使其充分进行的反应; 二次反应则是指一次反应产物(乙烯、丙烯等)继续发生的后续反应,生成分子量较大的液体产物以至结焦生炭的反应,是尽可能抑制其进行的反应。 4. 用来评价裂解燃料性质的4个指标是什么? 答:评价裂解燃料性质的4个指标如下: (1)族组成—PONA值,PONA值是一个表征各种液体原料裂解性能的有实用价值的参数。 P—烷烃(Paraffin);O—烯烃(Olefin); N—环烷烃(Naphtene);A—芳烃(Aromatics)。 (2)氢含量,根据氢含量既可判断该原料可能达到的裂解深度,也可评价该原料裂解所得C4和C4以下轻烃的收率。 氢含量可以用裂解原料中所含氢的质量百分数表示,也可以用裂解原料中C 与H的质量比(称为碳氢比)表示。 (3)特性因数—K,K是表示烃类和石油馏分化学性质的一种参数。 K值以烷烃最高,环烷烃次之,芳烃最低,它反映了烃的氢饱和程度。 (4)关联指数—BMCI值,BMCI值是表示油品芳烃含量的指数。关联指数愈大,则表示油品的芳烃含量愈高。

5. 温度和停留时间如何影响裂解反应结果? 答:(1)高温: 从裂解反应的化学平衡角度,提高裂解温度有利于生成乙烯的反应,并相对减少乙烯消失的反应,因而有利于提高裂解的选择性; 根据裂解反应的动力学,提高温度有利于提高一次反应对二次反应的相对速度,提高乙烯收率。 (2)短停留时间: 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如使裂解反应进行到平衡,由于二次反应的发生,所得烯烃很少,最后生成大量的氢和碳。为获得尽可能多的烯烃,必须采用尽可能短的停留时间进行裂解反应。 从动力学的角度:由于有二次反应的竞争,对每种原料都有一个最大乙烯收率的适宜停留时间。 温度--停留时间对产品收率影响 (a)对于给定原料,相同裂解深度时,提高温度,缩短停留时间,可以获得较高的烯烃收率,并减少结焦。 (b)高温-短停留时间可抑制芳烃生成,所得裂解汽油的收率相对较低。 (c)高温-短停留时间可使炔烃收率明显增加,并使乙烯/丙烯比及C4中的双烯烃/单烯烃的比增大。 6.提高反应温度的技术关键在何处?应解决什么问题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裂解温度? 答:裂解反应的技术关键之一是采用高温-短停留时间的工艺技术。提高裂解温度,必须提高炉管管壁温度,而此温度受到炉管材质的限制。因此,研制新型的耐热合金钢是提高反应温度的技术关键。 当炉管材质确定后,可采用: (1)缩短管长(实际上是减少管程数)来实现短停留时间操作,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裂解温度。 (2)改进辐射盘管的结构,采用单排分支变径管、混排分支变径管、不分支变径管、单程等径管等不同结构的辐射盘管,这些改进措施,采用缩小管径以

高等代数(北大版)第5章习题参考答案.doc

第五章 二次型 1.用非退化线性替换化下列二次型为标准形,并利用矩阵验算所得结果。 1) 4 x 1 x 2 2 x 1 x 3 2x 2 x 3 ; 2) x 12 2 x 1 x 2 2x 22 4x 2 x 3 4x 32 ; 3) x 12 3x 22 2x 1 x 2 2x 1 x 3 6x 2 x 3 ; 4) 8x 1 x 4 2x 3 x 4 2x 2 x 3 8x 2 x 4 ; 5) x 1 x 2 x 1 x 3 x 1 x 4 x 2 x 3 x 2 x 4 x 3 x 4 ; 6) x 12 2 x 22 x 42 4x 1 x 2 4x 1 x 3 2x 1 x 4 2x 2 x 3 2x 2 x 4 2 x 3 x 4 ; 7) x 2 x 2 x 2 x 2 2x 1 x 2 2x 2 x 3 2x x 4 。 1 2 3 4 3 解1)已知 f x 1 , x 2 , x 3 4x 1 x 2 2x 1x 3 2x 2 x 3 , 先作非退化线性替换 x 1 y 1 y 2 x 2 y 1 y 2 ( 1) x 3 y 3 则 f x 1 , x 2 , x 3 4 y 12 4y 22 4 y 1 y 3 4y 2 4y y y 2 y 2 4y 2 1 1 3 3 3 2 2 y 1 3 y 32 4 y 22 , y 3 再作非退化线性替换 y 1 1 z 1 1 z 3 2 2 y 2 z 2 ( 2) y 3 z 3 则原二次型的标准形为

f x 1 , x 2 , x 3 z 12 4z 22 z 32 , 最后将( 2)代入( 1),可得非退化线性替换为 x 1 1 z 1 z 2 1 z 3 2 2 x 2 1 z 2 1 ( 3) z 1 z 3 2 2 x 3 z 3 于是相应的替换矩阵为 1 0 1 1 0 1 1 1 0 2 2 2 2 T 1 1 0 1 1 1 1 0 0 2 , 1 0 0 1 2 1 且有 1 0 0 T AT 0 4 0 。 0 1 2 )已知 f x 1 , x 2 , x 3 x 12 2x 1 x 2 2x 22 4 x 2 x 3 4x 32 , 由配方法可得 f x , x , x x 2 2x x 2 x 2 x 2 4x x 3 4x 2 1 2 3 1 1 2 2 2 3 x 1 x 2 2 x 2 2x 3 2 , 于是可令 y 1 x 1 x 2 y 2 x 2 2x 3 , y 3 x 3 则原二次型的标准形为 f x , x 2 , x 3 y 2 y 2 , 1 1 2 且非退化线性替换为

第3章_作业答案

第三章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两种完全正相关股票的相关系数为( B )。 A、r=0 B、r=1 C、r=-1 D、r=∞ 2、已知某证券β系数为2,则该证券的风险是( D )。 A、无风险 B、风险很低 C、与市场平均风险一致 D、是市场平均风险的2倍 3、A公司1991年发行面值为$1000的债券,票面利率是9%,于2001年到期,市场利率为9%,定期支付利息。债券价值为( B )。 A、951 B、1000 C、1021 D、不确定 4、某公司每股普通股的年股利额为4.2元,企业要求的收益率为8%,则普通股的内在价为( A )(假定股利固定不变) A、52.5元/股 B、33.6元/股 C、5.25元/股 D、48.6元/股 5、两种股票完全正相关时,把这两种股票组合在一起,则( B )。 A、能分散全部系统性风险 B、不能分散风险 C、能分散一部分风险 D、能分散全部非系统性风险 6、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K j=R F+βI(k m-R F)中,哪个符号代表无风险报酬率( B ) A.K I B.R F C.βI D.K m 7、下列哪项会引起系统性风险( B ) A.罢工 B.通货膨胀 C.新产品开发失败 D.经营管理不善 8、要对比期望报酬率不同的各项投资的风险程度,应该采用( A )。 A变异系数 B标准差 C贝他系数 D风险报酬系数 9、某优先股,每月分得股息2元,年利率为12%,该优先股的价值为( A )。 A200元 B16.67元 C100元 D150元 10、普通股的优先机会表现在: ( A ) A优先购新股 B优先获股利 C优先分配剩余财产 D可转换 11、两种股票完全负相关时,则把这种股票合理地组合在一起时( A )。 A 能分散掉全部风险 B能分散掉全部系统风险 C 能分散掉全部非系统风险 D 不能分散风险 12、市场无风险利率为5%,市场组合收益率为10%,A公司的 系数为2,则A公司必要收益率是( C )。 A、5% B、10% C、15% D、20% 13、普通股价格10.50元,筹资费用每股0.50元,第一年支付股利1.50元,股利增长5%,则该普通股成本为( D )。(该题目属于第六章内容,暂时不做要求) A、10.5% B、15% C、19% D、20%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在此处键入公式。统计学第五章作业 一、判断题 1.算数平均数的大小只受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2.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指标,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3.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4.中位数是指数据分布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字。() 5.当各组次数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仅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7.对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8.利用变异指标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标准差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中位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2.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 ()。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变量值相同 D.变量值不同 3.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

A.计划产值 B.实际产值 C.工人 数 D.企业数 4.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A.同一总体不同部分对比 B.总体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 C.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之和与总体单位总数对比 D.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 5.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6.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11%,执行结果提高13%,,则总产值计划完成提高程度为() A.13%- 11% B. 113%/111% C. ( 113%/111%)-100% D.(111% /113%)-100% 7.比较两个不同水平数列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必须利用()。 A.标准差 B.标志变动系数 C.平均差 D.全距 8.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高等数学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1 / 10 第三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1. 验证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对函数x x f ln )(=在区间[]e ,1上的正确性。 解:函数()ln f x x =在区间[1,]e 上连续,在区间(1,)e 内可导,故()f x 在[1,]e 上满足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条件。又x x f 1 )(= ',解方程,111,1)1()()(-=--= 'e e f e f f ξξ即得),1(1e e ∈-=ξ。因此,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对函数()ln f x x =在区间[1,]e 上是正确的。 2.不求函数)4)(3)(2)(1()(----=x x x x x f 的导数,说明方程0)(' =x f 有几个实根,并指出它们所在的区间。 解:函数上连续,分别在区间[3,4][2,3],2],,1[)(x f 上在区间(3,4)(2,3),2),,1(可导, 且(1)(2)(3)(4)0f f f f ====。由罗尔定理知,至少存在),2,1(1∈ξ),3,2(2∈ξ ),4,3(3∈ξ使),3,2,1( 0)(=='i f i ξ即方程'()0f x =有至少三个实根。又因方程 '()0f x =为三次方程,故它至多有三个实根。因此,方程'()0f x =有且只有三个实根, 分别位于区间(1,2),(2,3),(3,4)内。 3.若方程 011 10=+++--x a x a x a n n n Λ有一个正根,0x 证明: 方程0)1(1211 0=++-+---n n n a x n a nx a Λ必有一个小于0x 的正根。 解:取函数()1 011n n n f x a x a x a x --=+++L 。0()[0,]f x x 在上连续,在0(0,)x 内可导, 且0(0)()0,f f x ==由罗尔定理知至少存在一点()00,x ξ∈使'()0,f ξ=即方程 12011(1)0n n n a nx a n x a ---+-++=L 必有一个小于0x 的正根。 4.设,11<<<-b a 求证不等式: .arcsin arcsin b a b a -≥-

第三章作业答案

第三章作业答案 1 80C51单片机有哪几种寻址方式?请列表总结每种寻址方式所对应的寄存器和存储空间答: 2.试写完成以下每种操作的指令序列。 (1)将R0的内容送到R1 答:MOV A, R0 MOV R1,A (2)内部RAM单元60H的内容送到寄存器R2; 解法一:MOV A,60H MOV R2,A 解法二:MOV R2,60H (3)外部RAM单元1000H的内容传送到内部RAM单元60H 答:MOV DPTR,,#1000H MOVX A,@ DPTR MOV 60H,A (4)外部RAM单元1000H的内容传送到寄存器R2 答:MOV DPTR,,#1000H MOVX A,@ DPTR MOV R2,A (5) RAM单元1000H的内容传送到外部RAM单元2000H 答:MOV DPTR,,#1000H MOVX A,@ DPTR MOV DPTR,,#2000H MOVX @ DPTR,A 3.若(R1)=30H,(A)=40H,(30H)=60H,(40H)=08H。试分析执行下列程序段后上述各单元内容的变化。 答:MOVX A,@R1 ;A=60H MOV @R1,40H ; (30H)=08H MOV 40H,A ;(40H)=40H

MOV R1,#7FH ;(R1)=7FH 结果为(R1)=7FH, (40H)=40H, (30H)=08H,( A)=60H 4、若(A)=E8H,(R0)=40H,(R1)=20H,(R4)=3AH,(40H)=2CH,(20)= 0FH,试指出CY、AC和OV的值。 答:MOV A, @R0 ; (A)=2CH, R0=40H MOV 40H,#0FH ; (40H)=0FH ADD A,R4 ; (A)=66H, (CY)=0, (AC)=1, (OV)=0 SW AP A ; (A)=66H DEC @R1 ; (20H)=0EH, (R1)=20H XCHD A, @R1 ; (A)=6EH, (20H)=06H, (R1)=20H 5、若(50H)=40H,试写出执行以下程序段后累加器A、寄存器R0及内部RAM的40H、41H和42H单元中的内容各为多少? 答:MOV A ,50H ; (A)=40H MOV R0, A ; (R0)=40H MOV A,#00H ; (A)=00H MOV @R0, A ; (40H)=00H MOV A ,3BH ; (A)=(3BH) MOV 41H, A ; (41H)=(3BH) MOV 42H, 41H ; (42H)=(3BH) 即最终结果为(R0)=40H , (40H)=00H , (A)=(3BH) ,(41H)=(3BH) , (42H)=(3BH) 6、试编写程序,将内部RAM的20H、21H和22H三个连续单元的内容存入2FH、2EH和 2DH单元。 解法一:MOV R2,#03H MOV R0,#20H MOV R1, #2FH LOOP: MOV A,@R0 MOV @R1,A INC R0 DEC R1 DJNZ R2, LOOP SJMP $ 解法二:MOV 2FH,20H MOV 2EH,21H MOV 2DH,22H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1、下面表是一张关于短期生产函数),(K L f Q 的产量表: (1) 在表1中填空 (2) 根据(1)。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PL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PL 曲线和MPL 曲线。 (3) 根据(1),并假定劳动的价格ω=200,完成下面的相应的短期成本表2。 (4) 根据表2,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VC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VC 曲线和MC 曲线。 (5) 根据(2)和(4),说明短期生产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解:(1)短期生产的产量表(表1) (2) (3)短期生产的成本表(表2)

(4)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关系,边际MC和边际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当总产量TPL下凸时,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是下凹的;当总产量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 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也各存在一个拐点。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产量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MC曲线和AVC曲线的交点与MPL曲线和APL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2、下图是一张某厂商的LAC曲线和LMC曲线图。请分别在Q1和Q2的产量上画出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 解:在产量Q1和Q2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是SAC1和SAC2以及SMC1和SMC2。 SAC1和SAC2分别相切于LAC的A和B,SMC1和SMC2则分别相交于LMC的A1和

B 1。 3、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 3 -5Q 2 +15Q+66: (1) 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 (2) 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 AC(Q) AVC(Q) AFC(Q)和MC(Q)。 解(1)可变成本部分: Q 3 -5Q 2 +15Q 不可变成本部分:66 (2)TVC(Q)= Q 3 -5Q 2 +15Q AC(Q)=Q 2 -5Q+15+66/Q AVC(Q)= Q 2-5Q+15 AFC(Q)=66/Q MC(Q)= 3Q 2-10Q+15 4、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0.04 Q 3 -0.8Q 2 +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解: TVC(Q)=0.04Q 3 -0.8Q 2 +10Q AVC(Q)= 0.04Q 2 -0.8Q+10 令08.008.0=-='Q C AV 得Q=10 又因为008.0>=''C AV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1、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的地位如何? 答: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的地位:统计整理实现了从个别单位标志值向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过度,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度阶段,为统计分析提供基础,因而,它在统计研究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什么是统计分组?为会么说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 答:1)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 2)因为分组标志作为现象总体划分为各处不同性质的给的标准或根据,选择得正确与否,关系到能否正确地反映总体的性质特征、实现统计研究的目的的任务。分组标志一经选取定,必然突出了现象总体在此标志下的性质差异,而掩盖了总体在其它标志下差异。缺乏科学根据的分组不但无法显示现象的根本特征,甚至会把不同性质的事物混淆在一起,歪曲了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所以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的标志选取择。 3、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答:统计分组可以进行以下分类 1)按其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分析分组 2)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复合分组 3)按分组标志性质分为:品质分组、变量分组 5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条件下运用? 答:单项式分组运用条件:变量值变动范围小的离散变量可采取单项式分组 组距式分组运用条件:变量值变动很大、变量值的项数又多的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可采取组距式分组 8、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 答:1)在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分布,称为统计分布,是统计整理结果的重要表现形式。 2)统计分布的要素:一、是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的组, 二、是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次数 10、频数和频率在分配数列中的作用如何? 答:频数和频率的大小表示相应的标志值对总体的作用程度,即频数或频率越大则该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作用越大,反之,频数或频率越小则该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作用越小 11、社会经济现象次数分布有哪些主要类型?分布特征?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集)第三章 答案

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一、单项选择题 1、操作系统中的作业管理是一种(A )。 A.宏观的高级管理 B.宏观的低级管理 C.系统刚开始加电 D.初始化引导完成 2、作业调度又称为[1A],它决定将哪些在外存储器上的处于[2D]状态的作业调入主机内存。 系统经作业调度程序选中一个或多个作业后,就为它们分配必要的内存、设备及软资源。然后控制权就交给了[3B],由[3]将它们变为一个或一组[4C],并[5A]。供选择的答案: [1]:A、高级调度B、低级调度C、中级调度D、进程调度 [2]:A、就绪B、阻塞C、提交D、后备 [3]:A、存储管理模块B、处理机管理模块C、文件管理模块D、设备管理模块 [4]:A、指令B、子程序C、进程D、程序段 [5]:A、把它们挂到就绪队列上B、为它们分配处理机 C、把它们挂到后备队列上 D、为它们分配设备 3、处于后备状态的作业存放在(A )中。 A.外存 B.内存和B D.扩展内存

4、在操作系统中,JCB是指(A )。 A.作业控制块 B.进程控制块 C.文件控制块 D.程序控制块 5、作业在系统中存在与否的唯一标志是(C)。 A.源程序 B.作业说明书 C.作业控制块 D.目的程序 6、按照作业到达的先后次序调度作业,排队等待时间最长的作业被优先调度,这是指(A)调度算法。 A.先来先服务法 B. 短作业优先法 C.时间片轮转法 D. 优先级法 7、在批处理系统中,周转时间是(B )。 A.作业运行时间 B.作业等待时间和运行时间之和 C.作业的相对等待时间 D.作业被调度进入内存到运行完毕的时间 8、为了对紧急进程或重要进程进行调度,调度算法应采用(B)。 A.先来先服务法 B. 优先级法 C.短作业优先法 D. 时间片轮转法 9、操作系统中,(A)负责对进程进行调度。 A.处理机管理 B. 作业管理 C.高级调度管理 D. 存储和设备管理

管理经济学第五章之后作业-答案

第五章作业:132P 1. Q TFC TVC TC AFC AVC AC MC 0 6 0 6 / / / / 1 6 10 16 6 10 16 10 2 6 18 24 3 9 12 8 3 6 24 30 2 8 10 6 4 6 28 34 1.5 7 8.5 4 5 6 34 40 1.2 6.8 8 6 6 6 42 48 1 7 8 8 7 6 52 58 0.857143 7.428571 8.285714 10 TFC/TVC/TC曲线关系图 0102030405060700 1 2 3 4 5 6 7 Q T F C /T V C /T C TFC TVC TC 每一个产量上,TC 曲线和TVC 曲线的斜率都相同,并且,TC 曲线和TVC 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等于固定不变成本TFC 。 TVC 曲线和TC 曲线在同一个产量水平各存在一个拐点,拐点之前斜率都是递减的,拐点之后斜率都是递增的。 AFC/AVC/AC曲线关系图 05101520 1 2 3 4 5 6 7 Q A F C /A V C /A C AFC AVC AC AC 曲线最低点的出现既慢于、又高于A VC 曲线的最低点

每一个产量上AC 曲线和A VC 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等于固定不变成本AFC MC曲线 024******* 1 2 3 4 5 6 7 Q M C MC MC 曲线与A VC 曲线相交于A VC 曲线的最低点, MC 曲线与AC 曲线相交于AC 曲线的最低点, AC 曲线的下降段,MC 曲线低于AC 曲线,AC 曲线的下降段,MC 曲线低于AC 曲线 A VC 曲线的下降段,MC 曲线低于A VC 曲线,A VC 曲线的下降段,MC 曲线低于A VC 曲线

第3章 作业答案

数字电子技术作业答案 班级_________ _ 学号_____ __ 姓名_____________ 第3章组合逻辑电路 1.分析图1所示逻辑电路,已知S1﹑S0为功能控制输入,A﹑B为输入信号,L为输出,求电路所具有的功能。 图1图2解:(1)0 1 1 1 1 ) (S S B S A S S B S A L⊕ ⊕ + ⊕ = ⊕ ⊕ ? ⊕ = (2)真值表: (3)当S1S0=00和S1S0=11时,该电路实现两输入或门,当S1S0=01时,该电路实现两输入或非门,当S1S0=10时,该电路实现两输入与非门。 2.由与非门构成的某表决电路如图2所示。其中A、B、C、D表示4个人,L=1时表示决议通过。 (1)试分析电路,说明决议通过的情况有几种。 (2)分析A、B、C、D四个人中,谁的权利最大。 解:(1)ABD BC CD ABD BC CD L+ + = ? ? = (2) A BCD L AB CD L 00 00 00 01 1 10 00 10 01 1

0111 (3)根据真值表可知,四个人当中C 的权利最大。 3.某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入A ,B ,C 和输出F 的波形如图3所示。试列出该电路的真值表,写出逻辑函数表达式,并用最少的与非门实现。 A B C F 图3 解:真值表略。由波形图直接写出逻辑函数表达式:ABC C AB C B A C B A F +++= 化简并变换成最简与非式AB C B F ?=。画出逻辑图如图解3所示。 图解3 4.设计一个三变量的判奇电路,当有奇数个变量为1时,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要求用最少的门电路实现此逻辑电路。 解:三变量的判奇电路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