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科院遥感概论考研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遥感概论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遥感概论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遥感平台
2.SAR
3.直方图
4.光谱反射曲线
5.镜面反射
6.维恩位移定律
7.比辐射率
8.辐射亮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阐述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的特点?
2.存储与分发多波段数字图像时,通常采用哪几种数据格式?请分别介绍其数据
排列方法。
3.简述几何校正时重采样的方法有哪些?
4.简要说明植被指数为什么可以突出植被信息?
5.简要对比中值滤波和均值滤波的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什么是数据融合?以洪水监测为例说明数据融合的意义。
2.说明遥感图像分辨率(空间、波谱、辐射及时间分辨率)的含义及其在遥感应
用中的意义。
3.试比较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方法的特点,并举例说明监督分类的过程。
科目名称:遥感概论第1页共1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各科目考试大纲以下科目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遥感技术与应用一、考试范围遥感电磁波理论基础,典型地物波谱特性,遥感器成像原理,多源遥感数据的图像特征,遥感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的主要方法,遥感多领域应用(土地资源、植被、地质、水体等)。
二、主要参考书目1、《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赵英时等,科学出版社,2003年2、《高光谱遥感-原理、技术与应用》,童庆禧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雷达对地观测理论与应用》,郭华东等,科学出版社,2000年地理信息系统一、考试范围地理信息系统概要,地理空间与空间数据基础,空间数据处理与管理,空间信息模型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与标准化,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展望。
二、主要参考书目1、《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陈述彭、鲁学军、周成虎,科学出版社,1999年2、《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第3版)》,[美]Kang-tsung Chang著, 陈健飞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数字地球导论一、考试范围数字地球的内涵与框架体系,数字地球基础技术系统(地球观测技术、地球信息通信技术、网络与高性能计算技术等),全球主要的空间监测技术系统,数字地球研究发展的大趋势。
二、主要参考书目1、《数字地球导论》,承继成、郭华东,科学出版社,2007年2、《地球空间科学技术进展》,承继成,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数字图像处理一、考试范围数字图像处理基础,图像空间域与频域增强方法,图像配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图像分割与目标识别,遥感图像处理中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方法等。
二、主要参考书目1、《数字图像处理(第二版)》,Rafael C.Gonzalez等,阮秋琦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2、《遥感精解(修订版)》,日本遥感研究会,刘勇卫译,测绘出版社,2011年3、《遥感数据智能处理与程序设计(第二版)》,马建文等,科学出版社,2010年4、《遥感数据自动化处理与程序设计》,马建文等,科学出版社,2011年算法分析与程序设计一、考试范围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绪论,线性表,栈与队列,串,数组和广义表,树与二叉树,图,文件及查找,内排序);程序设计(基本知识,顺序、选择与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和共用体,位运算,文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一、单位简介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坐落于风景秀美的南京玄武湖畔,其前身为1930年创建的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
目前拥有“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土壤养分管理”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耕地保育”综合性重点实验室等10个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室及研究中心,包括3个国家级野外实验站在内的高端科研支撑系统;高级科研人员15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及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00余名。
作为中国现代土壤科学研究的发源地和研究中心,我所一直肩负着为国家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重任,凝聚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先后有300余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已经发展成为土壤科学领域学科分支齐全,研究实力雄厚,研究手段齐备,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国家级研究中心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乃至世界土壤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所为国家首批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目前拥有农业资源与环境(含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资源环境与遥感信息)、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等三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和硕士学位点;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学位点;工程硕士(环境工程、生物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点,农业推广硕士(农业资源利用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点。
录取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享有良好的学习、居住和生活条件,享有保障体系完备的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业奖学金、研究所等级奖学金和助研奖酬金等,学业优秀者还可以获评中国科学院各类奖学金等,确保研究生能够集中精力完成学业。
二、培养目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国守法,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843遥感概论考研(历年真题+答案+梅安新、赵英时笔记)复试分数线

考试范围解析:
考察大家对遥感的基本概念和了解,难度一般。
开篇就说要着重考察学生对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对遥感信息处理基本方法的 掌握以及对遥感地学应用问题的基本分析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三块,分别是遥感基本概念 和原理;遥感信息处理基本方法的概念、原理;遥感应用的基本分析能力。这几个方面, 都 强调的是基本能力,也就是说题目不会太难。 ……………… ⑤遥感的应用 包括遥感地学应用的一般工作流程,以及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遥感、植被遥感、水体遥感、 地质遥感中的最基本内容,能够举例说明。注意两点,一是掌握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遥感、 植被遥感、水体遥感、地质遥感中的最基本内容,也就是概念,原理,流程,这些在资料里 面都有涉及;二是要举出代表性例子,书上例子均可。
3、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大气校正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地学考研中心遥感小组解析】 :一要知道大气对电磁波辐射都有哪些影响?一是散射,二 是吸收,三是透射。大气的这些特性都取决于电磁波的特性、大气成分和环境的变化。二要 知道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范围,那就是 0.38-2.5um。 参考答案: 大气对透过的电磁波会产生吸收、散射和透射的特性。当太阳辐射进入地球表面,必然与大 气有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能量不断减弱。主要有几个方面:大约 30%会被云层和其他大气成 分反射回宇宙空间;17%会被大气吸收;22%会被大气散射;仅有 30%会辐射到地面。 大气吸收方面:具有显著的选择性,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的主要气体是水汽。在可见光区, 大 气的吸收很少,可以忽略;在红外区,主要是水汽的吸收,可以吸收大约 20%太阳能量,主 要在 1.4 和 1.9um 处………… 大气散射方面:大气散射是电磁辐射能受到大气中微粒(大气分子或气溶胶等)的影响, 而 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其散射强度依赖于微粒的大小、微粒含量、辐射波长和能量传播穿过 大气的厚度,分为瑞利散………… 大气反射方面:由于遥感成像一般都会选择晴朗无云天气,所以大气反射应先排除。 所以, 太阳辐射的衰减主要是由于散射造成的, 散射衰减的类型与强弱主要和波长密切 相关。而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主要就是瑞利散射。所以在此波段的大气校正主要考虑因 素应是空气中的气溶胶或大气分子,一般………… 三、论述题 3、如果需要对某个南方多云多雨的城市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请叙述整个工作流程和其 中的注意事项。 【地学考研中心遥感小组解析】 :关于土地利用遥感调查,也是遥感的主要应用之一,相关 书籍对流程这块都有详细说明。 比例尺方面, 由于已经确定为城市, 影像可选取 TM、 SPOT、 HJ-1 号、ZY-3 等,细节方面考虑使用 IKONOS 影像补充。另外要注意多云多雨这个条件。 一、基本工作流程 土地利用主要研究各种土地的利用现状(包括人为和天然状况) ,一般指地球表面的社 会利用状态,如工业用地、住宅地、商业用地等。土地利用仅反映土地实际用途,而不表示 它的潜在用途和适用性。 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以摸清土地数量及分布状况, 是遥感应用最早,也是最多的一项基础工作。基本工作流程即为: 遥感图像的选取---图像的分析---解译标志的建立---判读与制图---面积量算---精度分析。 二、具体步骤 1、遥感数据源的选择 目前用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监测的遥感数据主要有 NOAA/AVHRR 数据和 Landsat/TM 数 据,还有 SPOT 数据。NOAA 是美国发射的气象观测卫星,其 AVHRR 数据时间分辨率高,有利 于捕捉地面快速动态变化信息,但空间分辨率低(1.lkm)太低,适于全球、大洲、区域等 大尺度的环境资源研究。 Landsat/TM 数据。 TM 有七个波段, 地面分辨率为 30m(TM6 为 120m) TM 数据光谱分辨率较高,针对性强,可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进行多种组合处理和专题信 息提取, 适于做中小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研究。 最终本项目选择了 TM 和 SPOT 数据。 理由如下: (1)对于城市及周边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SPOT 10 米分辨率、环境系列卫星 15 米的分辨 率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 5、人工目视解译 (1)解译标志的建立 首先, 根据区域特点, 确定以国家一、 二级分类系统为基础的研究区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遥感考研参考书

遥感考研参考书
1. 《遥感原理与方法》(王军,李智勇,席广宇等著)
2. 《遥感原理与应用》(汤广胜,肖燕编著)
3. 《遥感信息处理与分析》(金学民,谢慈羽著)
4. 《遥感与地球信息科学基础》(林鸿志,王景博,韩琪著)
5. 《遥感导论》(刘薇主编)
6. 《遥感原理与应用》(雷达卷)(陈恩纬,刘向阳著)
7. 《遥感技术与应用》(徐升华,李先生著)
8.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彭小刚编著)
9. 《光遥感理论与方法》(潘学军,王军著)
10. 《地球观测与遥感导论》(袁力行,王强著)
这些书籍涵盖了遥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对于遥感考研的准备会有很大帮助。
建议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选取适合自己的参考书籍进行阅读。
中科院大学参考书目

338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2002年第三版),上、下册王镜岩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基因VIII》(中文版),Benjamin Lewin,科学出版社(分子生物学主要参考教材建议以《基因VIII》为主)601 高等数学(甲)《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四版,以及其后的任何一个版本均可。
602 高等数学(乙)《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四版,以及其后的任何一个版本均可。
603 高等数学(丙)[1]《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线性代数》第五版,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61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2002年第三版),上、下册王镜岩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基因VIII》(中文版),Benjamin Lewin,科学出版社(分子生物学主要参考教材建议以《基因VIII》为主)808 电动力学郭硕鸿著,《电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7年第二版。
614 科学技术史雷·斯潘根贝格和黛安娜·莫泽,《科学的旅程》,郭奕玲、陈蓉霞、沈慧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611 生物化学(甲)《生物化学》上、下册王镜岩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610 分子生物学《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二版),朱玉贤李毅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Molecular Biology》(第三版),Robert Weaver著,McGraw-Hill出版社,2005(809)固体物理:黄昆原著,韩汝琦改编,《固体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10月(811)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教程》曾谨言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819)无机化学:《无机化学》第三版,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生入学考试--遥感概论

200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生入学考试--遥感概论(RS)一、名词解释(2*5 10分)1.波谱反射率2.地面反照率3.辐射能量4.合成孔径雷达5.水色遥感二、简述题(6*5 30分)1.中巴资源卫星光谱成像特征2.影像数据几何纠正方法3.小卫星遥感系统4.植被指数计算方法5.激光雷达成像原理三、论述题(20*3 60分)1.影像分割基本原理及方法2.高空间分辨率处理分析及其趋势3.结合您专业,浅谈多源遥感数据心综合处理和分析北京大学1998——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遥感概论北京大学199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遥感概论一、遥感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1.选择性辐射体2.电磁波谱3.漫反射4.大气窗口5.中心投影6.真彩色合成7.数字地形模型8.静止卫星9.瞬时视场角10.亮度湿度二、问答题:(共60分)1.试述植被、水、岩石、雪的反射光谱具有哪些特点?(共10分)2.试述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解译标志及目视解译的方法?(共10分)3.试述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之间的关系?(共10分)4.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框图,说明它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共15分)5.试述可见光、热红外、微波遥感的物理基础及其数据的主要用途?(共15分)北京大学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遥感概论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6分)1.波粒二象性2.辐射亮度3.普朗克热辐射定律4.像点位移5.合成孔径雷达6.后向散射7.太阳同步回归轨道8.大气校正9.植被指数10.遥感信息模型11.灰度波谱12.独立变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遥感技术具有哪些特点?2.推帚扫描(CCD)与光机扫描有何异同?3.什么是大气窗口?常用于遥感的大气窗口有哪些?三、论述题(其中2、3两题任选一题)(34分)1.论述气象卫星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16分)2.遥感图象增强处理有哪些方法?请写出其中一种方法的算法。
《遥感概论》新第1章

1.1 遥感概念
遥感的产生背景、学科特点
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综 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技术与现代物理学、空间技术、计算机 技术、数学和地理学密切相关。 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成为地球 环境资源的调查和规划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
§1遥感概念
遥感( Remote Sensing )概念
遥感概论:地理专业
理论学时24
上机学时32 课程特点、教材、内容体系 要求:预习、认真听讲、复习
遥感原理与方法:资环、环境专业
理论学时24
上机学时16 课程特点、教材、内容体系 要求:预习、认真听讲、复习
前言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 遥感概述 第二章 遥感电磁辐射基础 第三章 遥感光学基础 第四章 传感器 第五章 航空遥感 第六章 航天遥感 第七章 微波遥感 第八章 图像校正与增强 第九章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 第十章 计算机信息提取 第十一章 遥感技术应用
遥感卫星地面站
一般由地面接收站和地面处理站两部分组成。 前者由大型抛物面的主、副反射面天线和磁带机组成, 主要任务是搜索、跟踪卫星,接收并记录卫星遥感 数据、遥测数据及卫星姿态数据。 接收记录的数据通常通过若干磁带机记录在高密度 数字磁带(HDDT)上。
后者由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和光学图像处理系统组成。 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地面接收站接收 记录的数据进行回放输入,分幅并进行辐射校正和 几何校正处理,最后获得卫星数据的计算机兼容磁 带(CCT)和图像产品。
1.2.4 遥感的分类
3根据遥感工作波长分类 可见光遥感—只收集与记录目标物反射的可见 辐射能量。这些电磁波的波长范围是人们肉眼所能 见到的,称为可见光 红外遥感—收集与记录目标物反射与发射的红 外能量 多光谱遥感—把目标辐射来的一束电磁辐射分 割成若 干个窄的光谱带,然后分别地同步地加以探 测。它所得到的是同一目标不同波段的多幅遥感图 象 微波遥感—收集与记录属于无线电波中的微波 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遥感概论》考试大纲
本《遥感概论》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遥感概论》的主要内容包括遥感的物理基础与成像原理、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和遥感应用等。
要求考生对遥感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典型地物的电磁波谱特性以及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内容,掌握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和方法,并具有应用遥感技术综合分析地理现象和特征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遥感的基本概念
1、遥感的概念、特点、类型
2、遥感系统的组成
3、遥感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二)遥感的物理基础
1、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
2、太阳辐射、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3、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
(三)遥感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
1、遥感平台、摄影成像、扫描成像及微波成像的原理及图像特征
2、常用遥感图像(TM、ETM+、OLI、SPOT、CBERS、HJ-1、MODIS、RADARSAT
等)的基本技术参数、各波段的特点及主要应用范围等
3、遥感图像的特征(空间、时间、光谱、辐射分辨率)
(四)遥感信息提取
1、遥感图像的基础知识
2、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解译标志及解译方法
3、遥感图像的校正与增强处理方法
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
(五)遥感的应用
1、理解遥感应用的基本原理
2、了解遥感在资源调查、环境与灾害监测与管理方面的应用
2、3S技术的综合应用
二.考试要求
(一)遥感的基本概念
理解并熟练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了解遥感过程及其技术系统;
了解遥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二)遥感的物理基础
理解并掌握电磁波、电磁波谱及电磁辐射等基本概念与专业术语;理解并掌握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理解并掌握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掌握地物反射率、反射波谱及反照率等基本概念,掌握常见地物反射波谱基本特征,理解环境因素对地物光谱特性的影响。
(三)遥感平台与遥感成像
了解遥感平台;理解并掌握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的基本成像原理和图像特征;
了解目前常用的国内外遥感器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各波段的特点及主要应用范围等;熟练掌握遥感图像的特征。
(四)遥感信息提取
熟练掌握遥感图像的基础知识;理解遥感探测对象在空间、光谱及时相方面的基本特征;了解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理解遥感图像校正与增强处理方法;
掌握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的基本原理、过程及主要方法。
(五)遥感的应用
理解遥感应用的基本原理,了解遥感在土地、土壤、植被、水体、地质、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应用。
三.考试形式
(一)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试卷总分150分,试题结构为: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四.参考书目
1.赵英时等,《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2.梅安新等,《遥感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王超等,《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处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戴昌达等,《遥感图像应用处理与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