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元素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应用研究
乡村景观设计中乡土材料的运用——以蒲江明月村为例

料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蒲江明月村历史文化 背 景 的 分 析,结 合 乡 土 材 料 的 特 质,阐 述 了 乡 村
景观设计中石材、木材、竹材、乡土废 旧 物 等 乡 土 材 料 在 建 筑、装 饰 小 品、铺 装、景 观 绿 化 中 的 应 用,以 及 乡
土 植 物 在 乡 村 景 观 中 的 应 用 ,为 更 好 地 运 用 乡 土 材 料 创 造 出 具 有 地 域 特 色 的 乡 村 景 观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
通 过 调 查 研 究 ,笔 者 发 现 乡 村 景 观 的 营 造 中 乡 土 材 料的应用十分重要,但 是 乡 土 材 料 的 应 用 仍 存 在 问 题: ① 乡 土 材 料 应 用 种 类 缺 乏 创 新 ,传 统 乡 村 景 观 在 设 计 时 多以木材、竹材、石材、砖 材 等 传 统 乡 土 材 料 为 主,对 其 它 乡 土 材 料 的 应 用 较 少 ,这 些 乡 土 材 料 性 能 和 造 价 比 较 划算,在乡村景观中 广 泛 应 用,有 利 于 形 成 统 一 的 景 观 格局,但是大规模的 应 用 易 造 成 景 观 效 果 单 一,给 人 们 带来视觉审美疲劳.②乡村景观设计理念滞后,在景 观 设 计 时 常 常 有 现 代 城 市 景 观 渗 入 乡 村 景 观 中 ,导 致 乡 村 景观不伦不类.③在乡村景观设计时,没有深入挖掘 当 地 的 乡 土 材 料 ,导 致 乡 村 景 观 不 能 凸 显 当 地 地 域 文 化 特 点,对乡村 景 观 的 营 造 产 生 较 大 的 影 响,造 成 “千 村 一 面”的现象.④乡 村 景 观 在 植 物 景 观 营 造 方 面 存 在 问 题,通过实践调查,笔者发现乡村景观设计中,植物种 类 单一,以常见的天竺桂、榕树、樟树、桃树、女贞等树种 为 主.在乡村景观设计时没有合理运用乡土植物进行景 观效果的营造,而是 过 度 使 用 外 来 树 种,无 法 表 达 当 地 的地域文化.
丰富乡土文化助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丰富乡土文化助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乡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有文化表现,是关系到地方民俗、传统、艺术和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承载着地方的历史和记忆,也深刻影响着当地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在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丰富乡土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觑。
乡土文化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二者结合能够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首先,乡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是增强农村居民生态意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深入挖掘农村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使居民更好地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例如,当地的民间传说、节庆习俗以及传统工艺等都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智慧。
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展览和宣传,能够有效提高居民对生态保护的认知,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这一过程中,乡土文化所包含的生态传统如天人合一、因地制宜等思想,将被再度唤醒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遵循自然法则,而乡土文化正是在这些法则下形成与发展的。
当地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他们对土壤、气候、水源等自然资源的了解,使得他们在耕作方式、种植结构等方面往往具备很好的可持续性。
例如,某些地区的农民通过轮作、间作等传统农业方法,保持了土地的肥沃性,并提高了作物的产量。
这种农业经验不仅体现了乡土文化的独特性,也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乡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可以有效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各类乡村节庆、民俗活动、非遗项目及手工艺品等,是乡土文化的一部分,它们吸引游客、创造就业机会,并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以生态旅游为例,将自然风光与乡村民俗结合,不仅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生态保护的认识和实践,这种模式在多个区域取得了成功。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教育与传承同样是重要环节。
学校教育应当融入乡土文化元素,通过设立相关课程,培养孩子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新农村建设中乡土景观保护与发展的研究

区域治理城市治理与规划新农村建设中乡土景观保护与发展的研究王芮全椒县园林绿化管理所,安徽 滁州 239000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乡村生态环境整治成为当下建设美丽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乡土景观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新农村建设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自然灾害、历史变迁、人为因素的影响,特别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量丰富的人文历史价值和浓厚的乡土景观相继衰退或被同化,生态格局遭到破坏。
而现阶段新农村建设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对景观规划设计原理的运用实现对乡村千百年来的风土人情和乡土资源进行更有效保护,使其得以延续和发展。
关键词:乡土景观;保护;延续全国各地的新农村景观设计都出现文化内涵减弱、本土特色缺失的问题。
乡土景观在全球化信息的冲击下被视作落后、过时的代名词,主要是因为乡土景观的价值还远没有被挖掘出来[1]。
本文通过对能很好凸出地方特色的乡土景观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的分析,探索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土景观的保护方法、再生及发展前景。
一、乡土景观的含义乡土景观是农村经过几千年的沧海桑田、遵循本土的地理地貌、气候、人文、宗教信仰而建的,具有本土独特性的景观。
它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包含城镇、聚落、居民、建筑、水系等,但它又是地方的、相对闭塞的、它不接受外来的文化冲击和影响、排斥高科技的应用,不同地域间的区别非常明显。
例如福建的土楼、皖南的粉墙青瓦、湘西的吊脚楼、梅州围龙屋等就是地域风格截然不同的乡土景观。
从景观风貌角度划分乡土景观主要可分为自然环境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部分,其中人文景观又包括:经济景观、聚落景观、历史文化景观。
这几个部分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乡土景观。
二、国内乡土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现状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新农村景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不少新农村景观都存在对城市景观盲目模仿的现象,存在于我国广大农村当中原有的乡土景观正在逐渐衰退甚至消失。
实施乡土文化保护提升农村环境的有效性研究

实施乡土文化保护提升农村环境的有效性研究乡土文化作为一个地区特有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表现,对当地的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乡土文化面临渐渐被遗忘和忽视的风险,尤其在农村地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使得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变得愈发重要。
实施乡土文化保护,不仅可以提升农村环境的美学价值,还能增强当地居民的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从而促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对乡土文化的深入挖掘能够使农村环境焕发新的活力。
乡土文化的元素,如传统建筑、田园风光、民俗活动、地方特色等,均为塑造地方特色与吸引旅游资源的要素。
围绕乡土文化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公共设施建设和景观提升,可以让文化元素融入生活之中,形成独特的文化依托,从而强化环境与文化的共生关系。
通过对村庄布局、绿化植被以及民俗文化设施等进行系统性规划,不仅可以提升环境景观,还能丰富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实施乡土文化保护政策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策略值得注意。
首先,要建立健全地方文化资料库,收集、整理和保存与地方文化相关的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图片、口述故事等。
这些资料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据,还可以作为今后旅游开发与文化活动的基础。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数字化乡土文化资料,让更多人能够方便地接触和了解地方文化,吸引年轻人参与。
其次,成立乡土文化保护协会或团队,鼓励当地居民共同参与文化保护与提升工作。
这个协会不仅可以组织相关的文体活动,还能开展文化宣传、社区教育和志愿服务,增强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自豪感。
这种自下而上的组织能够拉近居民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使得乡土文化真正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提升农村环境方面,有必要结合乡土文化进行生态建设。
例如,传统农业活动可以与现代环保理念结合,通过有机种植、循环经济等方式,不仅保持了乡土风貌,也实现了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农田景观设计、生态步道建设等,都能在保留传统农业形态和景观的同时,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体验空间。
浅谈乡土景观及乡土景观设计

浅谈乡土景观及乡土景观设计乡土景观是指一些地区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反映了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乡土景观设计则是将这些特征与特色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以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下面将从乡土景观的意义、特点以及乡土景观设计的要素等方面进行浅谈。
首先,乡土景观的意义在于展示和传承本地区的历史与文化。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乡土景观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可以通过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传统建筑等元素来展示和传承。
同时,乡土景观也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能够激发人们对本地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心。
其次,乡土景观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的不同,每个地区都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湖泊、河流、草原等。
同时,不同地区的人文景观也各具特色,如古城、民俗村落、传统农田等。
乡土景观的特点在于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以及与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息息相关。
乡土景观设计要注重以下几个要素。
首先是文化特征的体现,即通过景观设计特别是空间布置和元素选择等方面体现当地文化的特点和特色。
例如,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可以运用当地传统建筑的元素和材料,或者结合当地的传统艺术、乡风民俗等因素,使景观设计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其次是生态保护的考虑,乡土景观设计应该尊重并保护自然环境,避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破坏。
例如,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对水资源、植被、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合理规划和管理。
此外,还要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即景观设计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和使用,创造出安全、舒适、便利的场所。
最后是社区参与的重要性,乡土景观设计应该充分调动和利用当地居民的力量和智慧,使他们参与到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增强其参与感和责任感。
乡土景观设计的成功案例有很多。
例如,在中国,黄山的村庄景观设计充分融合了黄山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使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独特的乡村氛围。
又如在日本,京都的庭园景观设计将传统的建筑和庭院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营造出和谐宜人的环境。
保护·模仿·再生——新农村建设中保持乡土景观元素的探析

16 2
林 业科技 开发 20 0 8年第 2 2卷第 4期
维普资讯
4 结 语
情 由景生 、 由心造 , 境 情景交融而产生意境。住宅庭院意境 的营造是对创造者精神 的表达 , 对其 生活中各 种文化的表达 , 使人们身处其中而达到更深远的情感交流和精神享受。
参 考 文 献
[] I 徐苏海. 庭院空间的景 观设计研究 [ . D] 南京 : 南京林业大学 ,0 5 20 . [] 2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 [ . M]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99:82 . 19 1 -0 [] 3 屠苏莉 , 范泉兴. 园林 意境 的感知 、 时空变化与创造[ ] 中国园林 ,0 4 2 :8 6 . J. 2 0 ( ) 5  ̄0 [] 4 方四文. 江南古典 园林 的生态意 向[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 J. 人文科学版),0 3 3)7 - 8 20 ( :6 7 . [] 5 杨茂 川. 运用历史 印记 营造建筑 的场所精 神—— 江南大学文浩 馆新馆 方案设 计思考 [ ] 江南大学学报 ( J. 人文社会 科学版 ) 2 0 ( ):2 — ,0 5 4 12
能载体 , 也是具有 文化 象征和精神含 义的物质载体 。在社会 主 义新 农村 建设的 实践 中, 正确规 划和 建设是保 证新 农村生态 良好和社会和谐的基础 。用景观设计 学的理论 指 导新农村 的建设 规划也 显得 尤为重要 。立足 于对 乡土 景观 元素的挖 掘及 其价值的认 同, 景观设计 学的角度 , 从 分析论证 了村 落的生态、 社会 结构和信 仰体 系等对新农村
乡土文化元素在朗梓古村落中的应用

92创意2019/06一、朗梓古村落概况朗梓古村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高田镇,具有显著的地域文化特征,是一个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
朗梓古村落在选址上位置相对而言比较偏僻,沿河修建而成,依山傍水,临近漓江,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朗梓村的气候常年以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为主,雨水充足。
朗梓村是由清代战将覃正尧带领其子孙后代建成的,不仅保留了其独特的氏族文化,而且在长期的发展中与当地的地域文化、人文环境和传统文化等相交融,形成了具有朗梓古村落特色的乡土文化。
二、乡土文化元素在朗梓古村中的应用(一)建筑形式与材料建筑是最能够直接体现地域文化、民风民俗的。
朗梓古村落的建筑大多建造于明清时期,当地民居建筑采用桂北常用民居的形式,整体色调为灰色,民居大多为两层,屋顶为人字坡形,便于下排雨水。
村落中的大户人家为了防火防盗在屋顶两侧设有马头墙,其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习俗等息息相关。
其中瑞枝公祠的建造是以一种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有广府建筑风格和湘赣建筑风格。
朗梓村的建筑墙面与屋顶的常用材料是青砖和灰瓦。
朗梓古村中有一个七米高的炮楼,目的是为了抵御外来的侵略,它也是整个县中现存唯一的古代军事建筑。
青砖材质坚硬,不易破坏,起到了更好的防御效果。
用青砖作为建筑主要材料也是因当地是一个多雨水、多潮湿的地区,青砖不易受潮腐烂。
建筑门槛石和村落主要道路铺装采用青石板,选用青石板和桂林阳朔当地的气候相关。
桂林阳朔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足,雨季较长,主要道路边缘两侧都设置有将近0.5米宽的排水沟渠,有效地缓解了村内内涝,便于人们出行。
建筑框架结构、建筑构件、窗、门和家具等物件,大多采用木质材料,木材具有轻便、易加工、柔韧性好、方便取材等特性,既有支撑作用又有装饰功能。
朗梓村居民对于材料的选择都与当地的乡土文化分不开,是当地人们与自然环境相互选择的结果。
(二)装饰纹样1.建筑屋顶部分朗梓村乡土建筑屋顶正脊部分用几何形进行装饰,常常采用砖块雕镂成铜钱的形状,有成行排列的组合形式,也有将其堆积起来放置在正脊中心的组合形式。
乡土植物资源及其在营造特色植物景观中的应用研究

乡土植物资源及其在营造特色植物景观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乡土植物是指生长在特定地区的土壤中,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
这些植物在当地生态系统的构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具有丰富的药用、观赏和食用价值。
在乡村环境中,乡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已成为当前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针对乡土植物资源及其在营造特色植物景观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乡土植物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乡土植物资源的特点及保护现状1. 乡土植物资源的特点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能够在特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繁衍。
它们属于当地的原生植物,具有与土壤和气候条件相适应的特性,对于维持当地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乡土植物还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遗产价值,是乡村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乡土植物资源的保护现状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乡土植物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土地开发、环境污染、过度采伐等行为导致了许多乡土植物濒临灭绝甚至灭绝。
乡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已成为当前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保护乡土植物资源不仅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于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提升乡村风景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三、乡土植物在营造特色植物景观中的应用价值1. 丰富的植物资源乡土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包括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
这些乡土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在乡村景观建设中,可以利用这些乡土植物资源营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植物景观,丰富农村景观的形态和内涵。
2. 增强乡土文化底蕴乡土植物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在乡村景观中应用乡土植物资源,不仅可以增强乡土文化底蕴,而且还可以激发人们对乡村的向往和热爱,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村旅游业的发展。
3. 构建生态友好型景观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能够在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繁衍,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元素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21T16:38:06.3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刘甜[导读]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乡土元素的基本概念,其次阐述了国内乡村景观研究进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乡土元素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应用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乡土元素的基本概念,其次阐述了国内乡村景观研究进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乡土元素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应用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乡土元素;乡村景观 1乡土元素的概述
一个地区的特色和地方文化代表着当地的元素,乡土元素源于农村,与地方特色有着直接的联系。
乡土元素代表着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乡村风光,以及它的文化精髓,包括民俗、民族服饰、民族建筑等,这是当地人在几千年来适应自然环境所遗留下来的宝藏。
为了避免城市建设风格的统一,突出当地民族特色和文化,加强地方元素的融合,对乡村景观规划有着重要意义。
2国内乡村景观研究进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对乡村景观的研究相对较晚,乡村景观发展模式单一,乡村景观建设大多缺乏地域特色,规划设计大多被模仿和应用。
此外,如今,在快速城市化的推动下,中国许多原有的民族传统村落逐渐抛弃了相关的民族文化,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农村。
通过对过去26年(1992-2018)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景观的研究,仍然发现我国目前的乡村景观缺乏保护文化的原则,缺乏保护方法的理论研究。
文化景观视角下的乡村景观研究始于2007年乡村景观价值观、乡村景观保护原则和保护措施的出现。
国内对乡村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乡村生活质量,保护乡村仅有的生态环境,改善退化的乡村环境,改善乡村景观的空间布局,但遗憾的是如何保护乡村景观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性。
很少涉及特性。
尽管如此,近年来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也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景观格局,如永嘉模式、安吉模式、江宁模式、高淳模式等。
两种模式都对乡村景观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乡土元素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应用策略 3.1乡土元素的应用理念
3.1.1保护
乡土元素是乡土景观营造的符号与素材,对乡村整体景观特色化营造具有重要的作用。
乡土元素中的历史文化、民间习俗、手工艺、建筑文化、乡村植被、聚落文化等是一个地区经过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是生产要素、生活要素和生态要素的外在表现,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传承性。
而在乡村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会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需求影响和改变乡土元素的内容和形式,从某些方面来说,乡土元素是地方居民智慧的结晶。
因此在乡村景观中,我们应该保护乡土元素,从而传承和发展地域文脉,营造符合当地特色的乡土景观。
3.1.2再现
乡土元素的再现是指对乡村整体景观形态进行分析,在保护的基础上对乡土元素进行模仿,通过模仿乡土元素来再现乡土景观与营造乡土意境。
在对乡土元素进行再现时,避免呆板和生硬的模仿,如果一味机械地模仿某种乡土场景,不但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还会造成乡土资源的浪费和自然环境的破坏。
因此,再现乡土景观的前提,是要对乡土元素的特点和属性进行深入了解,分析乡土元素与乡村环境的本质联系,抓住要模仿对象的内涵。
通过模仿乡土元素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灵感,而通过这种创造灵感才能再现出有特色的乡村景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乡村景观是乡村的一个展示面,可以向当地村民、外地游客展示本地的风土人情、乡村文化、植被状况等。
所以再现乡土元素,能够凸显当地特有的地域文化。
可根据乡土人文性再现乡土元素,其中,乡土人文性是指要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而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又称为一个地区的历史人文背景,例如在龙门古村景观营造中,理解和提炼三国吴文化,发掘这个地区和三国文化相关的文化习俗,再现三国文化古村落。
3.1.3活化
乡土元素的激活是指在保护和复制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艺术手法和现代手法对乡土元素进行提炼和抽象,创造新的形式和景观符号,并将其融入到景观设计中。
例如,如梅家坞茶文化村,通过提取首相的茶的故事,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形式,它不仅维护表单元素本身的美,但也反映了新时代的新风格当地景观,形成一种新的风格。
周总理的诚信文化教育方针。
随着大量新材料的出现,我们可以将传统的自然材料与现代的新材料相结合,如石与钢、木与玻璃、金属等的结合,目的是突出浓厚的乡土气息。
3.2乡土元素的应用场所分析 3.2.1乡土元素在村落格局的应用
乡土文化元素往往对村落环境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如风水观念、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等。
这些往往可以在村落选址、布局、周边景观、风水林、村口树等方面得到体现。
因为传统风水观念的影响,许多村庄将遵循空间格局“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空间格局,并认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模式是最为理想的居住场所。
例如,新叶村和龙门古村落,在风水理念的影响,整体模式的村庄后面山水,尤其是强调村水系统的作用在整个环境中,建立社区和自然环境是完全整合。
这种传统文化元素在村落环境中的表达,可以合理地安排和协调各种自然元素和建筑群落,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村落景观。
3.2.2乡土元素在乡村庭院空间的应用
《玉篇》中:“庭者,堂前阶也”;“院者,周坦也”。
庭院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庭院一般是指由主居住建筑(不包括主建筑内部的空间)和外围的其他物理元素围合而成的空间。
常见的物理元素包括墙、栅栏和石墙。
庭院空间不仅是家庭成员种植花卉和蔬菜的场所,也是保持家庭情感的重要场所。
庭院景观是居住者生活态度和审美思维的体现。
因此,庭院往往不仅是一种围护,而且是一个地方精神的空间形式。
它是情感。
例如,在北方的传统村落里,桉树经常种植在房子里。
桉树不仅是一种优良的建筑木材。
而中医,更是生命力的象征。
在南方地区,桂花或枸杞通常是在家里种植的。
桂花代表吉祥、考试及第(折桂)的寓意,枇杷则是被人们称为“备四时之气”的佳果。
在乡村景观设计中,不同的建筑布局和组合会形成不同性质的庭院。
庭院的内容丰富多样。
以乡土草花、乡土景观墙、乡土装饰器物等具有乡土文化内涵的景观件,凸显乡村庭院的乡土情怀与生态,形成充满乡土生活的活动场所。
3.3乡土自然元素的应用手法
3.3.1乡土材料与新材料的创新组合
天然材料有很多种,如竹子、木材、砖等可循环利用的原材料。
它们在应用于乡村景观时可以表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同时也具有低碳的环境效应,但仅限于乡村地区。
景观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某些方面不能满足时代的进步和现代人的审美需要。
例如,在广阔的农村地区,种植着巨大的竹子花园,竹子材料已经成为当地最容易获得的材料之一。
然而,竹子材料由于其纹理和结构使用寿命有限,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改善他们的防腐技术和其他现代材料的使用,现代材料和地方材料的集成,这两种材料可以互为补充,可以满足的表现地域文化景观和满足现代形式的美,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
3.3.2引借乡土风貌,融入原生环境
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对现场进行调研和分析,收集相关地形地貌资料,并结合场地的地形图,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村落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出场地的优劣势以及附近有无水体可以利用,有无山体景观可以借景。
结合场地整体光照和风向,布置不同性质的场所空间。
作为景观设计师,我们应该利用原有的地貌特征,根据场地的设计思路,充分利用其景观优势进行适当的改造和整理,营造一个舒适宜人的乡村景观环境,满足村民对美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心里追求。
总之,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乡村景观规划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不断前行,以实现乡村振兴为目标,融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乡村景观规划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内容,其理论研究与方法内容仍旧在不断探索过程中。
乡土元素是乡村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珍贵资源,承载着人们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回忆,唤醒了人们的乡愁情怀,同时还连接着乡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将乡土元素应用到乡村景观营造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琼.乡土建筑元素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再生与应用[J].现代园艺,2018(12):89.
[2]张晶晶.乡土建筑元素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表达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