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塑料垃圾去哪儿了
海洋微塑料来源与迁移路径探讨

海洋微塑料来源与迁移路径探讨近年来,海洋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海洋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它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海洋环境,并通过不同的路径迁移。
本文将详细讨论海洋微塑料的来源和迁移路径,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海洋微塑料的来源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塑料垃圾的直接排放是主要的来源之一。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制品,如塑料袋、瓶子、容器等,很容易被丢弃到海洋中,特别是在海岸线附近。
其次,塑料制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塑料微粒,这些微粒可能通过生产废水直接进入海洋。
此外,塑料制品的使用和磨损也会释放出微塑料颗粒,如车辆轮胎磨损产生的微塑料颗粒,人造纤维服装的洗涤也会释放出大量的塑料微纤维。
海洋微塑料的迁移路径有多种途径,包括水流、海洋生物和沉积物。
首先,水流是塑料微粒迁移的重要途径之一。
海洋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海流系统,这些水流可以将微塑料颗粒带到不同的地区。
有研究表明,塑料微粒在大洋中可以通过运动的洋流被迁移到远离源头的地方。
其次,海洋生物也与塑料微塑料的迁移密切相关。
海洋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鱼类等,可能会误食含有微塑料的浮游生物,进而将它们带入食物链中。
最后,沉积物是海洋微塑料的另一个重要迁移途径。
塑料微粒很容易沉积到海底或沉积物中,尤其是在河口、湾泊等沉积环境中,这导致了沉积物中存在大量的塑料微塑料。
了解海洋微塑料的来源和迁移路径对于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至关重要。
首先,减少直接排放是关键。
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可以加强塑料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的宣传和教育,鼓励人们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并正确处理废弃物。
其次,加强塑料微粒的控制是必要的。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法律法规,限制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微粒释放,可以有效减少微塑料的产生。
此外,加强监测和研究也是探索海洋微塑料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全面的监测网络,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微塑料的来源和迁移,为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海洋塑料污染及其危害

海洋塑料污染及其危害在当今的环保背景下,海洋塑料污染日益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这种现象产生的塑料不仅影响海洋生态,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海洋塑料污染的来源、现状、危害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以期提升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一、海洋塑料污染的来源1. 生活垃圾的排放塑料制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大部分塑料产品缺乏有效的回收和处理机制。
这导致许多未被妥善处理的塑料垃圾最终流入河流、湖泊或直达海洋。
根据统计,每年有约800万吨的塑料废物被排放到海洋中,严重影响水体环境。
2. 工业污染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塑料颗粒和废弃物往往直接被排放到环境中。
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遵循环保法规和标准,很可能造成大量微小塑料颗粒流入水体。
这些小颗粒不仅难以清理,还会对海洋生态造成潜在威胁。
3. 渔业活动渔业活动是海洋塑料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渔网、浮漂等渔具常常在使用后遭弃,或在自然环境中遗失,从而造成海洋塑料垃圾增加。
此外,通过捕捞作业,由于渔民对工具和设备管理不善,也会导致大量塑料物品丢失于海洋。
4. 雨水径流和城市排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水污染问题。
降雨时,雨水通过城市排水管道将地面的塑料垃圾冲刷到河流系统,最终汇入海洋。
而在农村地区,由于缺乏合理的垃圾处理和管理方式,人们随意丢弃的废弃物也可能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体。
二、海洋塑料污染现状全球范围内,海洋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问题。
根据相关研究,继续发展势头下,预计至2030年,全球每年进入海中的塑料垃圾将达到三亿吨,而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总量可能超过鱼类总量。
这个严峻的数据不禁让人感到忧虑。
大洋中的微小塑料颗粒(微塑料)广泛存在于表层水、沉积物甚至深海生物体内。
这些微小颗粒不仅对海洋生物构成威胁,也通过食物链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人类。
近些年来,一些科学家在鱼类、贝类甚至是饮用水中发现了微塑料,这让我们不得不认真考虑这种污染所带来的健康风险。
海洋塑料垃圾的来源与分布特征

海洋塑料垃圾的来源与分布特征近年来,海洋塑料垃圾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热点话题。
海洋塑料垃圾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威胁着海洋生物的生存。
本文将就海洋塑料垃圾的来源与分布特征展开论述。
一、海洋塑料垃圾的主要来源1. 生活废弃物生活废弃物是海洋塑料垃圾的主要来源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习惯也不断改变。
每年大量的塑料包装袋、瓶子等日常用品被丢弃,其中一部分最终进入海洋,成为海洋塑料垃圾。
2. 渔业和航运活动渔业和航运活动也是海洋塑料垃圾的重要来源。
渔业活动中,渔网和渔具的丢弃,以及捕鱼过程中损坏的塑料渔具等都可能进入海洋成为塑料垃圾。
航运活动中,船舶的废弃物和人们在船上丢弃的塑料物品都可能成为海洋塑料垃圾。
3. 农业和工业废弃物农业和工业废弃物也是海洋塑料垃圾的重要来源之一。
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农膜、农药瓶等塑料制品如果不妥善处理,有可能通过河流等水系流入海洋。
工业废弃物中的塑料制品,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塑料废料、废水处理产生的塑料颗粒等,也可能成为海洋塑料垃圾。
二、海洋塑料垃圾的分布特征1. 海洋环流作用海洋环流作用对海洋塑料垃圾的分布起到重要影响。
海洋环流可以将塑料垃圾从一个地区带到另一个地区,使其分布更加广泛。
例如,赤道附近的赤道洋流、北大西洋洋流系统等都是海洋塑料垃圾的典型分布区域。
2. 河流与海洋的连接河流与海洋的连接导致了塑料垃圾的输入。
大部分的塑料垃圾最初是由陆地上的河流带入海洋的。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河流流域,如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是塑料垃圾的重要进入口。
3. 近岸区域和海洋深处的分布差异海洋塑料垃圾在近岸区域和海洋深处的分布存在着差异。
近岸区域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海洋塑料垃圾的浓度较高。
而在海洋深处,受到海流和海洋生物的作用,塑料垃圾会逐渐沉降,分布相对较少。
总结:海洋塑料垃圾的来源主要包括生活废弃物、渔业和航运活动、农业和工业废弃物等。
塑料垃圾对海洋生态的威胁

塑料垃圾对海洋生态的威胁在我们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上,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
它不仅是生命的摇篮,也是地球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如今塑料垃圾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侵蚀着海洋的健康,对海洋生态造成了巨大且日益严重的威胁。
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的途径多种多样。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随意丢弃的塑料包装、饮料瓶、塑料袋等,可能通过河流、雨水冲刷等方式最终流入大海。
而在渔业活动中,废弃的渔网、绳索等塑料制品也会成为海洋塑料垃圾的来源。
此外,一些沿海地区的垃圾处理不当,也使得大量塑料垃圾直接进入海洋。
一旦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它们就会在海水中漂浮、下沉,或者被海浪冲到海滩上。
那些漂浮在海面上的塑料垃圾,很容易被海洋生物误认为是食物。
例如,海龟可能会把透明的塑料袋当作水母吞食;信天翁会将塑料碎片喂给自己的幼鸟,导致幼鸟无法消化而死亡。
而那些沉入海底的塑料垃圾,则会破坏海底的生态环境,影响底栖生物的生存。
塑料垃圾在海洋中的存在时间非常长。
由于塑料的化学性质稳定,难以自然降解,一块塑料在海洋中可能会存在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在这段时间里,塑料会不断地分解成更小的碎片,被称为“微塑料”。
这些微塑料直径通常小于 5 毫米,它们能够被海洋生物吸收,并沿着食物链向上传递。
科学家们已经在许多海洋生物体内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从浮游生物到鲸鱼,无一幸免。
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极大。
它们可能会堵塞海洋生物的消化道,影响其正常的进食和消化功能。
同时,微塑料还可能会吸附海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当海洋生物摄入微塑料时,这些有毒物质也会随之进入生物体内,对其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长期暴露在微塑料环境中的海洋生物,其生长、繁殖和免疫系统都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甚至物种灭绝。
除了对海洋生物造成直接伤害外,塑料垃圾还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大量的塑料垃圾漂浮在海面上,会阻碍阳光的穿透,影响海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海洋塑料垃圾的来源与处理

海洋塑料垃圾的来源与处理随着工业化和消费主义的快速发展,海洋塑料垃圾成为了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海洋塑料垃圾的来源和处理方法。
一、海洋塑料垃圾的来源海洋塑料垃圾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单一使用塑料制品:塑料袋、塑料瓶等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成为海洋垃圾的重要来源。
由于它们常常被随意抛弃,进而进入水体,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 渔业活动:渔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然而,渔船和渔网等渔业设备往往会丢弃在海洋中,进而成为塑料垃圾。
这些废弃物不仅会误伤海洋生物,还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紊乱。
3. 城市污水排放:城市的污水往往含有大量微塑料颗粒,这些颗粒在排放过程中进入海洋,并污染海洋生态环境。
4. 漂洋塑料垃圾:大量的塑料垃圾通过河流等水体被带入海洋,形成了漂洋塑料垃圾。
这些漂洋塑料垃圾不仅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还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构成威胁。
二、海洋塑料垃圾的处理方法针对海洋塑料垃圾的严重程度,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处理和减少海洋塑料垃圾。
1. 塑料垃圾回收:通过建立完善的塑料垃圾回收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海洋塑料垃圾的数量。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塑料垃圾回收行动中,确保废塑料能够得到妥善处理。
2. 减少塑料使用:从源头上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也是一种重要的处理方法。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法律法规,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鼓励绿色购物袋的使用等。
3. 加强环保宣传:加强对公众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是有效处理海洋塑料垃圾的途径之一。
通过媒体、教育机构等渠道,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教育公众节约资源、减少垃圾排放。
4. 科技创新:开展相关科技创新是解决海洋塑料垃圾问题的重要手段。
例如,研发高效的塑料降解技术、智能清洁设备等,能够有效降低塑料垃圾的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三、关于海洋塑料垃圾的国际合作由于海洋塑料垃圾的问题是全球性的,各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来源与影响

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来源与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塑料制品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塑料垃圾。
这些塑料垃圾中的微塑料不仅对陆地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还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重点讨论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来源与影响。
一、海洋微塑料的来源1. 固体塑料垃圾的直接排放:人类生产和使用的塑料制品往往通过不当的处理方式,如垃圾堆填、焚烧等方式直接排放进入海洋。
其中一部分塑料制品会因为浮力大而漂浮在海面上,形成所谓的“塑料岛”。
这些固体塑料垃圾会逐渐分解成微塑料。
2. 微塑料颗粒的释放:除了固体塑料垃圾的直接排放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微塑料颗粒也会进入海洋。
例如,洗衣机中的合成纤维衣物在洗涤过程中会释放微塑料纤维。
此外,一些洗护产品中添加的微塑料颗粒也会通过洗涤水进入海洋。
3. 塑料废弃品的漂流:由于塑料垃圾的密度小,并且易于飘浮在水中,一些塑料废弃品会随着洋流和风力在海洋中长时间漂流。
这种塑料漂流现象导致了多个海洋区域形成了大面积的塑料垃圾聚集区,进一步加剧了海洋微塑料的含量。
二、海洋微塑料的影响1. 生物摄食:海洋中的生物很容易将微塑料误认为食物。
微塑料颗粒被视为食物颗粒,被浮游生物吞食后进入食物链。
这些微塑料随着食物链的传递,逐渐积累在海洋生物体内,最终达到海洋生物链的顶层动物,如海洋哺乳动物。
这样不仅会对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还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2. 毒性效应:塑料制品中添加的某些化学物质,在微塑料颗粒分解后可能会释放出来。
这些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当微塑料进入海洋环境后,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效应,导致生物的免疫力下降、生殖能力减退等不良后果。
3. 捕食关系紊乱:由于微塑料在海洋中的广泛分布,捕食关系也会受到影响。
微塑料在海洋中的存在可能会干扰食物网,使得食物链中的环节关系紊乱,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三、对策与建议1. 加强塑料的回收利用:建立健全的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通过有效的回收和再利用手段来降低塑料垃圾的数量和排放。
塑料垃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塑料垃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塑料垃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塑料制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塑料垃圾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首先,塑料垃圾的抛弃和不当处理直接导致了海洋环境的污染。
许多人习惯于将塑料垃圾随意丢弃在垃圾箱或街头巷尾,甚至直接扔进海洋。
这些垃圾很容易被海水冲走,进入海洋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塑料垃圾积聚在了海洋底部、海滩和海洋表面。
这些塑料垃圾不仅污染了海水,而且直接危害了海洋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许多海洋动物误食了塑料垃圾,尤其是像海龟、海鸟等以浮游生物为食的动物更容易受到塑料垃圾的伤害,造成它们的死亡甚至灭绝。
其次,塑料垃圾的存在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塑料垃圾经过水流的迁移,聚集成不同大小的垃圾岛,如太平洋垃圾带等。
这些垃圾岛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双重破坏。
首先,垃圾岛会导致大量浮游动物寄生,繁殖和生活的栖息地被破坏。
其次,垃圾岛会阻塞海洋生物的迁徙和交流通道,导致生物多样性的流失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失衡。
这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最后,塑料垃圾的降解速度极为缓慢。
塑料垃圾的降解时间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这就意味着一旦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就难以迅速被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分解。
相反,塑料垃圾在海洋中长时间存在,会不断分解并释放出有毒的化学物质,进一步污染海洋环境。
这些有毒物质会进入海洋生物的体内,最终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为解决塑料垃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倡导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和垃圾定点投放。
其次,加强塑料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工作,降低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的总量。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塑料制品的监管和管理力度,推动更多可降解的替代材料的使用。
综上所述,塑料垃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问题严重且复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海洋塑料污染的现状与对策

海洋塑料污染的现状与对策在我们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上,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
它不仅是生命的摇篮,也是地球上气候和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器。
然而,如今的海洋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危机——塑料污染。
塑料,这种曾经被视为便利和创新象征的材料,如今却成为了海洋生态的噩梦。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数百万吨的塑料垃圾被排入海洋。
这些塑料垃圾有的来自陆地,比如随意丢弃的塑料制品在雨水和风力的作用下进入河流,最终汇入海洋;有的则来自海上活动,如渔业中的废弃渔网和塑料渔具。
海洋塑料污染的现状令人触目惊心。
在海洋的表面,漂浮着大量的塑料碎片,形成了所谓的“塑料汤”。
这些塑料碎片不仅影响了海洋的美观,还对海洋生物造成了直接的威胁。
许多海洋生物会误将塑料当作食物吞食,导致其消化系统堵塞,最终死亡。
例如,海龟会把透明的塑料袋当作水母吞食,海鸟会把塑料碎片当作鱼虾吞入腹中。
而在海洋的深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深海中也发现了大量的塑料垃圾,甚至在一些极端的深海环境中,如海底热泉口附近,也有塑料的存在。
塑料在深海环境中很难降解,会长期存在,对深海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威胁。
除了对海洋生物的直接危害,塑料污染还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一些塑料中含有的化学物质,如双酚 A 和邻苯二甲酸盐等,在海洋环境中会逐渐释放出来,并被海洋生物吸收。
当人类食用这些受到污染的海洋生物时,这些化学物质就会进入人体,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生殖系统异常等健康问题。
此外,海洋塑料污染还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破坏。
塑料垃圾的大量存在会改变海洋的物理和化学环境,影响海洋的生态过程。
例如,塑料会覆盖海洋底栖生物的栖息地,影响它们的生存和繁殖;塑料碎片还会吸附和携带海洋中的病原体和污染物,促进疾病的传播。
面对如此严峻的海洋塑料污染现状,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
首先,从源头减少塑料的使用是关键。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推广可替代材料的使用,减少塑料制品的生产和消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中塑料垃圾去哪儿了
作者:海生
来源:《科学之谜》2018年第06期
众所周知,塑料在自然界中降解是非常缓慢的。
因为绝大部分塑料都是由稳定的长链分子构成,分子结构稳定,常温下不易氧化,也不溶于水、酸、碱等,也不会与自然界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即使是无孔不入的微生物,也不喜欢吃它。
所以塑料的降解周期很长,一般为200至400年。
自塑料发明以来产生的垃圾塑料,绝大多数依然留存在自然界中,形成了所谓的“白色污染”,其中一部分又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了海洋。
但是多年前科学家在海洋中考察时发现,目前漂浮在洋面上的垃圾塑料远比他们预料的要少,只及原先估计的10%。
其余的垃圾塑料到哪儿去了?当时他们给出多种解释,其中一种猜测是海洋中或许存在某种会分解塑料但迄今未知的微生物。
他们猜对了一半。
没错,海洋中确实存在着许多会吞吃塑料的生物,不过不是微生物,而主要是动物。
吞吃塑料的鲸和鱼类
在这些海洋动物中,鲸鱼是我们最熟悉的。
鲸鱼在捕食时,会把巨量的海水连带其中的杂质,都一股脑儿吞进去,因此垃圾塑料被它们误食,是很普遍的事情。
由于鲸鱼的肠胃消化不了塑料,这往往酿成悲剧。
比如,2017年2月在挪威西南海岸,人们发现一头鲸接二连三地往陆上扑,想上岸。
最终,人们对它实施了安乐死。
这一异常行为引起了当地动物学家的注意。
经过解剖,他们找到了让这头庞然大物如此痛苦的原因:在它体内,有大约30个大小不一的塑料袋!其中最长的袋子约达2.5米。
从袋子上依稀可辨的文字上分析,这些袋子可能来自丹麦、英国以及北大西洋沿岸的一些国家。
鲸鱼吞吃塑料的后果可谓触目惊心,不过从数量上来看,被它们吃掉的塑料应该不会太多。
首先,目前在海洋中,鲸鱼的数量已经非常有限;其次,在海洋中长年暴晒和海浪的作用下,大多数塑料已被分解成米粒般大小(直径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微粒,塑料袋或矿泉水瓶等并非海洋中塑料的主要存在形式。
2015年的一项调查表明,90%以上的海洋塑料都是直径不超过10毫米的小碎片。
其中的“主力”又是5毫米以下的塑料微粒。
据估计,在全球海洋中塑料微粒数量可达15万亿到51万亿个,重量在9.3万吨到23.6万吨之间。
塑料微粒正把海洋变成科学家所谓的“塑料汤”。
正是这些塑料微粒最让人担忧。
因为它们正被许多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大量吞吃,进入海洋食物链,并最终影响到人类海产品的安全。
据统计,海洋中至少有100多种鱼类和600多种无脊椎动物在吞吃塑料,其中包括西方人充当比萨饼中关键调料的凤尾鱼。
凤尾鱼是沿海海洋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们吃磷虾,但自己同时也是座头鲸、海狮、海豹、海鸟甚至人类的食物,所以被凤尾鱼吞食的塑料微粒,其毒素将扩散到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甚至危及人类的食品安全。
吞吃塑料的主角
让问题变得更严重的是,最新的研究表明,漂浮在水面的塑料微粒甚至会被带到深海,被深海鱼类吞食。
而能够让比重比海水小很多的塑料沉到海底的,是一种叫“幼形海鞘”的动物。
幼形海鞘长不超过10厘米,看起来有点像蝌蚪。
它们靠自身分泌的粘液过滤器捕捉食物。
它们的过滤器直径可以长达1米,就像房子一样把自己罩在里面。
“房子”吸附漂浮在水里的颗粒物,然后被幼形海鞘吃掉。
当然,“房子”用久了也有毛孔被堵塞的时候,在那种情况下,幼形海鞘就会把它抛弃,重新建造一个。
被遗弃的“房子”则沉入海底,这样吸附其上的塑料颗粒也被拖入了海底。
幼形海鞘一般平均每3小时更新一次“房子”。
幼形海鞘是海洋中过滤海水最快的浮游生物之一。
像鲸鱼的情况一样,在快速吞进海水的过程中,水里的杂质,包括塑料微粒,也不可避免地被吞进去。
塑料微粒经过不同程度地消化之后,未被消化的部分会随着粪便排出,沉入海底。
于是通过这条途径,一部分塑料微粒就被带到了海底。
研究发现,幼形海鞘的粪便沉入海底的速度估计每天约300米;被抛弃的“房子”则能以一天800米的速度下沉。
这些结果表明,幼形海鞘的粪便和粘液过滤器可以快速地把漂浮在洋面的塑料微粒运输到深海海底。
所以,幼形海鞘才是让海洋中大量垃圾塑料失踪的真正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