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症课件

合集下载

(儿科学教学课件)营养性vitD缺乏

(儿科学教学课件)营养性vitD缺乏

成骨细胞代偿增生(肥大软骨细胞凋亡 ) 骨样组织堆积(Rickets)
手足搐搦 (Tetany)
长骨干骺端病理改变
钙化 骨小梁
2020/10/22
正常
类骨质
VitD缺乏
临床表现
临床分期
初期
激期
恢复期 后遗症期
2020/10/22
㈠、初期
1.表现:多在3个月左右,以神经精 神症状为主,表现为易激惹、烦躁、 夜惊、夜啼、多汗与室温和季节无关 等,常无明显骨骼变化,持续数周或 数月,不治可发展为激期。
维生素D代谢的调节
VitD2,3

低血磷
+ 25-(OH)D3


高血磷
PTH + +
CT

+-
低血钙
高血钙
2020/10/22
1,25-(OH)2D3
维生素D来源
出生
天然食物 日光皮肤合成
2周
2020/10/22
含量少
主要来源
维生素D来源
食物VitD的含量
母乳
1 µg /L
牛奶
0.5~1µg /L
佝偻病上肢长骨X线
正常下肢长骨X线
2020/10/22
佝偻病下肢长骨X线
㈢、恢复期
❖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血生化:血清钙、磷恢复正常,碱性
磷酸酶恢复稍慢,1-2个月下降至正常
❖X线表现:于2-3周后即有改善-临时钙
化带重新出现,骨皮质密度增加、增 宽等。
2020/10/22
逐渐恢复正常
2020/10/22
2020/10/22
肋骨串珠
2020/10/22
手镯、脚镯
方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讲课PPT课件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讲课PPT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维生素D缺乏性佝 偻病讲课PPT课件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此处汇报人员内容 03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 05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案例分析
02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概述
04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
06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和康 复
汇报人员:XX 医院-XX
维生素D缺乏 性佝偻病的概
要性
案例启示:启 示医生在临床 实践中要重视 维生素D缺乏 性佝偻病的预 防和治疗,提 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维生素D缺乏性 佝偻病的护理和
康复
护理方法
保持充足的阳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饮食调整,多吃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 定期进行体检,监测维生素D和钙的水平。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补充维生素D和钙。
案例讨论:讨 论案例中的诊 断、治疗和预 防措施,以及
经验教训
案例总结和启示
案例介绍:维 生素D缺乏性 佝偻病的典型 病例,包括患 者基本信息、 症状、诊断和
治疗过程
案例分析:分 析患者缺乏维 生素D的原因, 如饮食、生活 方式等,以及 佝偻病对患者
的危害
案例总结:总 结病例特点和 治疗方法,强 调预防和治疗 维生素D缺乏 性佝偻病的重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补充维 生素D和钙剂,缓 解症状。
饮食调整:增加富 含维生素D和钙的 食物摄入。
增加户外活动:多 晒太阳,促进维生 素D的合成。
预防措施:定期检 测维生素D水平, 提前预防。
维生素D缺乏性 佝偻病的案例分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情况:患 者年龄、性别、 临床表现等基
本信息
诊断过程:医 生如何通过检 查和诊断确定 为维生素D缺

维生素D缺乏病-PPT课件

维生素D缺乏病-PPT课件

◆ .心理、社会状况
【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
◆营养要素V.D缺乏: ◆潜在并发症: 骨骼畸形、骨折、维生素D中毒。 ◆有感染的危险: ◆知识缺乏(家长): 家长缺乏预防和护理佝偻病知识
【预期目标】
◆满足患儿营养素的需要 ◆治疗期间 不发生呼吸道感染及维生素D中毒。 ◆患儿症状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不留下骨骼 畸形或有骨骼畸形能得到及时矫正。 ◆患儿家长能说出佝偻病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1.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护理 (1)合理喂养:动物肝、蛋黄、奶油、 乳类和海产品。 (2)增加日光照射
【护理措施】
(3)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活动期:口服维生素D 2000~4000IU/d, 连用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每日400IU/d, 突击治疗:重症给维生素D3 20万IU~30万IU一 次im,1个月复查若无明显好转,重复1~2次。 补钙每日1~3g,以防发生低钙抽搐。
• 临床上分为以下四期: • 1.初期(早期) • 2.活动期(激期) • 3.恢复期 • 4.后遗症期
初期表现
• 神经、精神症状为主,
• 6个月内小婴儿
• 多汗、夜惊、易激惹、睡眠不安、夜哭。 • 头部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擦枕, • 出现枕秃(见图)
活动期(激期)表现
年龄:多见于3个月~2岁
⒈主要为骨骼改变
祖国医学称佝偻病活动期为五迟症 发迟、齿迟、坐迟、行迟、语迟
恢复期
• 以上各期经适当治 疗后,神经、精神 症状好转或接近消 失,精神活泼、反 应灵敏,肌张力恢 复正常。
后遗症期
• 多见于3岁以后的儿 童,临床症状消失。 可因佝偻病严重, 残留不同程度的骨 骺骨骼畸形。(见图)
◆ 辅助检查 :
■血液生化检查:

维生素D及其缺乏相关疾病PPT课件

维生素D及其缺乏相关疾病PPT课件
上的地区人体基本上不产生维生素D。北方城市在每年11月到2月的 冬季紫外线合成维生素D为零。—周建烈博士 (4)光照角度及时间影响维生素D合成: 中午11点至下午2点,阳光照射最强烈,但不宜晒太阳 (5)年龄因素:婴幼儿皮肤娇嫩、老年人皮肤功能减退。
免费补充VD法 每天晒太阳30分钟左右(皮 肤尽量暴露,例如:穿短裤、 背心)
素D2和维生素D3,维生素D3的生物利用度是维生素D2的3倍。 D 三、维生素 3是维持高等动物生命所必须的元素和关键营养素,是
钙代谢最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 四、维生素D受体遍布全身,受维生素D调控的基因位点多达
3000多个,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愈后。是 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
2017-1
认识 悦而 维生素D
2013版》 ➢ 2013年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 ➢ 2015年中国营养学会《0-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 ➢ 全国佝偻病防治方案及诊断标准
2017-1
认识 悦而 维生素D
国家政策法规文件指导性产品
2017-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认识 悦而 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现状---婴幼儿、儿童
中国疾控中心在全国各地抽样调查显示82.9% 3-12岁儿童有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西安市调查显 示有91.20% 的新生儿为维生素D缺乏,其他调查显示,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 的发生率在80%~90%之间。早产儿、低体重儿、双胞胎儿是维D缺乏高危人群。
2017-1
认识 悦而 维生素D
国家政策法规文件指导性产品
➢ 1986年5月25日卫生部发布《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 ➢ 1992年卫生部颁布《佝偻病早期综合防治方案》 ➢ 2012年1月12日卫生部发布执行《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

维生素D-精品医学课件

维生素D-精品医学课件

维生素D研究历史
❖ 维生素D的发现是人们与佝偻症抗争的结果。早在1824年,就有人发现鱼肝油可在治疗佝偻病中起重要 作用。1918年,英国的梅兰比爵士证实佝偻病是一种营养缺乏症。但他误认为是缺乏维生素A所致。 1930
❖ 维生素D ❖ Gottingen大学的A.Windaus教授首先确定了维生素D的化学结构,1932年经过紫外线照射麦角固醇而
THANK YOU!
维生素D的缺乏症
❖ 维生素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物质,多数不能在体 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虽然机体对维生素的需 要量很小,缺乏时,可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 维生素D缺乏或过量对健康的影响人体缺乏维生素D 会引起佝偻病、手足抽搐和软骨病。长期摄入过多 的维生素D(5000IU/日),将引起高血钙和高尿钙。 特征为食欲减退,过度口渴,恶心,呕吐,烦躁, 体弱,便泌腹泻交替出现,严重者将因肾钙化、心 脏和大动脉钙化而死亡。
食用建议
❖ 成人的建议每日摄取量是5μg。 ❖ 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应当增加1倍左右的摄入量。 ❖ 每天手脚露出30厘米,在阳光下晒30分钟,有效的防止维
生素D的缺乏。 过量表现:一些学者认为长期每日摄入 25μg维生素D可引起中毒,这其中可能包括一些对维生素 D较敏感的人,但长期每天摄入125μg维生素D则肯定会引 起中毒。中毒的症状是异常口渴,眼睛发炎,皮肤搔痒, 厌食、嗜睡、呕吐、腹泻、尿频以及钙在血管壁、肝脏、 肺部、肾脏、胃中的异常沉淀,关节疼痛和弥漫性骨质脱 矿化。中国制定维生素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20μg。
维生素D
目目录录

一、简介及发展过程 二、 结构 三、 活化形式
四、生理作用 五、 食物来源及缺乏症
❖ 中文名称:
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ppt课件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ppt课件
18
3、四肢及脊柱 (1)腕、踝部膨大 由于骨样组织增
生而致腕、踝部也呈钝园形隆起,形成 佝偻病“手镯”与“足镯” 。 (2)下肢畸形 下肢长骨缺钙,且 因承受重力作用,加以关节处韧带松驰, 造成“O”形腿(膝内翻),或“X”形 腿(膝外翻),严重者可发生病理性骨 折。
19
20
(三)全身症状
【护理评估】
1. 健康史:生产史、饮食史、喂养史
2.症状、体症
3.社会心理因素:喂养的习惯、做法、 地 区、 季节
4.实验室/辅助检查
24
【护理诊断】
1.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户外活 动过少、V-D摄入不足、日光照射太少有 关
2. 潜在的并发症 (1) 骨骼畸形与钙磷代谢障碍 (2) V-D中毒 (3) 有感染的威胁 (4) 知识缺乏
31
思考题
1.佝偻病的发病原因还可能有哪些? 2.你认为控制佝偻病的发病率应从哪些方
面着手?
32
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又称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或佝偻病性 低钙惊厥,是继发于营养性V-D缺乏和血 Ca降低所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的临 床综合症,可表现为手足搐搦、喉痉挛、 甚至全身惊厥。
多见于1岁内小儿,尤以3-9个月发病 率最高,冬春季多见。
(2)肝肾疾病:V-D的羟化、Ca、P代谢障碍, 如婴儿肝炎综合征,肝内胆道闭锁
(3)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糖皮质激素等引起 V-D代谢障碍
8
【发病机制】
V-D缺乏→肠道钙、磷吸收↓ →血钙、磷↓→血钙下降,剌激甲状旁腺素(PTH)
分泌↑ → (1)加速对旧骨吸收→骨盐溶解→释放出钙、磷→使
血钙得到补偿,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2) 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大量的磷经肾排出,

维生素D缺乏症疾病PPT演示课件

维生素D缺乏症疾病PPT演示课件

其他检查
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测定
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因此,ALP水平测定有助于辅助诊断维生素D缺乏症。
钙、磷代谢相关指标检测
检测血钙、血磷、尿钙、尿磷等指标,了解钙磷代谢情况。维生素D缺乏可能影响钙磷代谢,因此这些指标检测 有助于诊断维生素D缺乏症。
05
维生素D缺乏症的治疗
治疗相关疾病
要点一
治疗影响维生素D代谢的疾病
如肝肾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维 生素D的代谢和利用,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要点二
纠正营养不良
对于因营养不良导致的维生素D缺乏症患者,应积极纠正 营养不良状态,改善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
06
维生素D缺乏症的预防
合理饮食
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睡眠障碍
维生素D缺乏可能影响睡 眠质量,导致失眠、多梦 等问题。
04
维生素D缺乏症的诊断
血液检查
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测定
通过检测血液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浓度,评估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这 是诊断维生素D缺乏症的主要指标。
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测定
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因此,PTH水平测定有助于辅助诊断维 生素D缺乏症。
关注相关症状
如出现疲劳、肌肉疼痛、骨骼疼痛 等症状,及时进行检查以排除维生 素D缺乏症的可能。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身体对维生 素D的吸收和利用,同时也有助
于骨骼健康。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可能影响身体对 维生素D的吸收和利用,应尽量
戒烟限酒。
保持良好作息
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 身体维持正常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从而有利于预防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ppt课件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ppt课件
增加公共卫生负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会导致免疫力 下降,增加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从 而增加公共卫生系统的负担。
公共卫生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预防策略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增加 儿童维生素d的摄入量,预防维 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
实施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促进早期预防和早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CHAPTER 03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 措施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1 2
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如蛋黄、动物肝脏、深海鱼等。
补充维生素d补充剂
在医生建议下,适当补充维生素d补充剂。
3
均衡饮食
保证宝宝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包括蛋白质、脂 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
与其他营养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与营养不良性佝偻病的鉴别
营养不良性佝偻病是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导致钙、磷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佝偻病。其特征是患者有营养不良史,如长 期饮食不足、慢性腹泻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与铁缺乏性贫血的鉴别
铁缺乏性贫血是由于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贫血。其特征是患者有缺铁史,如长期饮食不足、慢性 失血等,同时伴有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等。
定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 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产 生以骨骼的病变为特征的临床综 合征。
发病原因
主要原因是维生素d缺乏,包括日 照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生长 过快、疾病或使用药物影响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易激惹、夜惊、夜啼等,随 后出现骨骼改变,如颅骨软化、方颅等,严重者可出现o型腿 、x型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生素D缺乏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 日光照射不足人体日常所需的维生素D主要是利用日光中紫外线照射皮肤而获得。

因阴雨或天气炎热不常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居室朝阴,窗户紧闭( 因玻璃不能透过紫外线而影响紫外线的通过),以及城市高层建筑多,空气尘埃多而阻挡紫外线的通过等,均是使小儿易患佝偻病的因素。

(二) 维生素D摄入不足乳类( 包括母乳和牛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都很少,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加之牛乳中钙、磷比例不当( 1.2:1 ),不利于钙、磷的吸收,所以牛乳喂养较母乳喂养更易罹患佝偻病。

人工喂养多以米糊、稀饭等淀粉类食物为主,因谷类食品含大量植酸和纤维,可与小肠中的钙、磷结合成不溶性植酸钙,也可影响钙、磷的吸收。

qdA疾病库,最全的疾病资料库,最新的健康资讯平台,牵挂您身体健康的朋友!(三) 生长过速生长速度快的婴儿期,骨骼发育快,对钙的需要量也多,故易致缺乏。

早产儿则因体内钙和维生素D 储备不足,生后生长速度较快,也易患佝偻病。

2岁后生长速度渐慢,且户外活动增多,故佝偻病的患病率和活动性佝偻病较少。

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因生长迟缓而少患佝偻病。

(四) 其他疾病的影响慢性胃肠道疾病可影响维生素D和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肝和肾是羟化维生素D的器官,有病时可影响维生素D的羟化过程,也可影响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另外,长期服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类药物,可促进肝氧化酶的作用使维生素D3和25-(OH)D3分解失去活性,导致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症对钙磷代谢的调节影响(一) 1,25-(OH)2D3的作用1.对肠的作用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磷的吸收,使血钙血磷浓度升高,有利于骨的钙化。

2.对骨的作用促进间叶细胞分化成破骨细胞,使骨质吸收,骨盐溶解,血钙、磷浓度增加,有利于新骨的钙化,促进成骨作用。

3.对肾的作用促进肾近曲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减少尿钙、磷的排出,从而提高血钙、磷的浓度。

(二) 甲状旁腺素(PTH )的作用1.对肠的作用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但不如维生素D的作用强。

2.对骨的作用促进破骨细胞形成,使骨盐溶解,血钙、磷浓度增加,同时又撕制成骨细胞的形成,使新骨不能钙化。

3.对肾的作用促进肾近曲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使尿钙降低,血钙上升。

同时又抑制对磷的重吸收,使尿磷增加。

(三) 降钙素(CT )的作用1.对肠的作用可能抑制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2.对骨的作用抑制破骨细胞形成,阻止骨盐溶解。

促进破骨细胞转变为成骨细胞,加强沉钙作用,使血钙降低。

3.对肾的作用抑制肾近曲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维生素D缺乏症的诊断典型病例可根据临床表现和骨骼改变作出诊断,但对活动早期尚未出现骨骼体征之前不易诊断,应测定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并作骨骼X线摄片。

碱性磷酸酶多在骨骼体征和X线改变之前已增高,有助于早期诊断。

血液25-(OH)D3( 正常值10~80ng/ml )和1,25-(OH)2D3 ( 正常值0.03~0.06ng/ml )在佝偻病活动早期已明显降低,是评价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诊断佝偻病的敏感指标。

按1980年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修订的诊断标准,佝偻病活动期根据骨骼改变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一) 轻度只有轻度的骨骼改变如方颅、颅骨软化、肋串珠及肋膈沟,或有某些神经症状。

血钙近于正常,血磷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增高。

X线检查正常或可见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

(二) 中度已发现较明显的骨骼体征,如鸡胸、肋串珠、肋膈沟、囟门大,迟闭及出牙延迟,手(脚)镯及下肢畸形等,血钙稍低,血磷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X线检查具有典型的活动性佝偻病征象。

(三) 重度严重骨骼畸形,如重度鸡胸、漏斗胸、脊柱弯曲、-F肢畸形,或有运动功能障碍,神经精神发育滞缓,营养障碍及贫血等。

血钙、磷均降低,碱性磷酸酶显著增高。

X线表现除活动性佝偻病征象外,尚有严重畸形或骨折。

但在南方重度佝偻病极为少见。

[鉴别诊断](一) 呆小病(克汀病)因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不全,导致生长发育障碍。

多在生后2~3个月出现症状。

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前囟大且闭合晚,出牙迟及身材矮小等与佝偻病相似。

但本病有特殊外貌,如表情呆滞、眼距宽、塌鼻梁、唇厚、舌大并常伸出口外。

皮肤粗干、腹胀、四肢短、智力明显低下,可有粘液性水肿等。

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均正常。

X线示骨龄落后,但骨钙化正常。

(二) 软骨营养不良属先天性软骨细胞发育障碍性疾病。

患儿头大、前额突出、长骨骺端膨出、肋串珠及腹胀等与佝偻病相似。

但患儿四肢手指粗短,五指齐平,腰椎前凸,臀部后凸等可与佝偻病鉴别。

血钙、磷正常。

X线可见长骨粗短和弯曲,干骺端增宽呈喇叭状,部分骨骺可埋入扩大的干骺端中。

(三) 抗维生素D佝偻病2~3岁以上小儿患重症佝偻病,经维生素D正规治疗无效者,应考虑此类疾病。

1.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遗传性疾病,可有家族史。

本病为肾小管磷再吸收及肠道吸收磷的原发性缺陷,故血磷低,尿磷高而血钙正常。

佝偻病症状多在1岁以后发生,2~3岁后仍有活动性佝偻病表现。

对一般治疗剂量的维生素D无效,每日需服用大剂量维生素D制剂才起作用,并同时口服补磷。

2.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膜的一种运转功能障碍。

远曲小管泌氢不足,以致影响肾小管对电解质的重吸收功能,从尿中丢失大量钾、钠、钙,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质脱钙,出现佝偻病症状,伴严重骨骼畸形。

临床上表现多尿、碱性尿、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钙、低血磷、低血钾和高氯血症等。

维生素D治疗无效,主要纠正酸中毒和补钾。

3.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分为两型:I型为肾脏1-羟化酶缺陷,使25-(OH)D3转化为1,25-(OH)2D3发生障碍,血中25-(OH)D3浓度正常。

I型为靶器官对l,25-(OH)2D3无反应,所以血中25-(OH)D3及l,25-(OH)2D3浓度均正常。

本病有严重的佝偻病症状,生长发育迟缓,除血钙血磷降低及碱性磷酸酶增高外,可有氨基酸尿症。

可在1岁以内发病,需终身大剂量维生素D。

或1,25-(OH)2D3治疗。

4.肾性佝偻病各种先天性或后天性肾脏疾病引起慢性肾功能障碍,影响维生素D代谢和肾脏排磷功能。

血钙低,血磷升高,导致甲状旁腺继发性功能亢进,导致骨骼脱钙,钙盐沉积障碍,而发生佝偻病改变。

多有慢性酸中毒及肾功能异常,治疗在于改善肾功能,并用大剂量维生素D3或l,25-(OH)2D3治疗。

维生素D缺乏症的临床表现佝偻病主要为骨骼病变,同时有肌肉松弛,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生长迟缓,免疫力低下及相应的血液生化改变。

临床上分为以下四期。

(一) 活动早期(初期)多数自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

患儿爱哭闹、易激惹、睡眠不宁、多汗(与室温和季节无关)及枕秃。

骨骼改变不明显,X线检查也多正常,或仅呈干骺端临时钙化带轻度模糊,血液生化检查变化不多。

血清总钙正常值 2.25~2.75mmol/L( 9~1lmg/d1 )。

血磷可略降低或正常,正常值0.97~1.61mmol/L( 3.0~5.Omg/d1 ),但钙、磷乘积已稍低( 30~40 ),碱性磷酸酶多稍增高。

(二) 活动期(激期)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除了神经精神症状更为明显外,主要表现骨骼改变。

1.骨骼系统的表现(1) 头部①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的婴儿,表现为前囟增大,边缘变软,颅骨软化部分常发生在枕骨或顶骨中央,以手指按压该处,可感颅骨内陷,放松后即弹回,犹如按压乒乓球感觉(称乒乓头)。

②方颅:多见于8~9个月以上小儿,表现为前额角突出,头颅成方形,严重者呈马鞍状或十字状头。

③前囟:过大或迟至2~3岁方闭合。

④出牙延迟:可迟至10个月甚至1岁后方萌牙,且牙齿缺乏釉质,齿质不坚,易患龋齿。

(2) 胸部①肋骨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见或触及钝圆形隆起,以两侧第7~10肋骨最明显,上下排列如串珠样(见图4)。

由于肋骨串珠向内隆起可压迫局部肺组织而影响肺功能,易合并肺炎。

②肋膈沟( 赫氏沟,Harrison沟):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膈肌的牵拉而内陷,又因腹部压力使下部肋缘外翻,形成一条横沟状肋膈沟。

③鸡胸或漏斗胸:多见于1岁左右的佝偻病患儿,肋骨骨骺端内陷,胸骨软化向前突出,形成鸡胸;胸骨下端内陷形成漏斗胸。

(3) 四肢①腕踝畸形:多见于6个月以上小儿,腕和踝部骨骺处骨样组织增生使局部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状如手、脚镯样,称佝偻病手(脚)镯。

②下肢畸形:常见于1岁以上开始站立行走的小儿,在重力影响下引起长骨变形,表现"O"或"X"形腿。

"O"形腿检查时,患儿立位,两足跟靠拢,两膝关节相距< 3cm为轻度,3~6cm为中度,> 6cm为重度。

X"形腿检查时,两膝关节靠拢时,两踝关节不能靠拢,以其间距大小定畸形程度如“O”形腿。

(4) 脊柱和骨盆佝偻病患儿会坐后因负重可致脊柱侧弯或后突;重症佝偻病骨盆前后径变短或扁平状,女孩成年后可致难产。

2.肌张力低下由于血磷降低影响肌肉糖代谢,患儿全身肌张力低下,关节松弛,腹部膨隆如蛙腹,坐、立、行均发育落后。

3.其他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条件反射形成慢,以及语言发育迟缓等,治疗后可恢复。

4.血液生化改变血钙可稍低,而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多数低于30,碱性磷酸酶明显增加。

5.X线片骨骼改变腕部摄片发现长骨骨骺软骨带明显增宽,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状,并有杯口状凹陷,骨干骨质疏松,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易发生弯曲和骨折。

(三) 恢复期经合理治疗后上述症状、体征逐渐好转而至消失,血清钙、磷恢复正常,钙磷乘积随之正常,碱性磷酸酶下降,4-6周可达正常。

骨骼X线改变也于2~3周后改善并逐渐恢复,骨骺处重新出现临时钙化带,杯口状渐消失,骨密度增浓。

(四) 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后小儿。

经治疗或自然恢复,临床症状消失,血液生化和X线检查均恢复正常。

重度病例可遗留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如"O"形或"X"形腿,方颅及鸡胸等。

除了以上典型的佝偻病外,尚有以下两种临床类型:(1) 先天性佝偻病母孕期食物中维生素D明显不足,使母体内维生素D极度缺乏,或有严重的软骨病史。

新生儿期就出现明显的佝偻病症状和体征,常伴低钙惊厥。

血钙、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

骨骼X线检查可见典型的佝偻病改变。

(2) 晚发性佝偻病( 儿童期佝偻病)多见于北方寒冷地区,l0岁以后儿童也有发生活动期佝偻病,主要症状有下肢酸痛和无力,还有多汗、倦怠、下肢麻木,腓肠肌痉挛及睡眠不稳等,而体征不明显。

X线检查可见典型的佝偻病骨骼改变。

维生素D治疗有效。

维生素D缺乏症的治疗(一) 一般治疗加强护理,合理喂养,供给丰富的营养,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