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运动的图象 追及和相遇问题

合集下载

第3讲 运动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第3讲  运动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第3讲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第4讲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学习目标运动图像图像Ⅱ、追及相遇问题Ⅱ二、自学填空大一轮P11三、预习问题1、x-t图像(1)该图像能否描述曲线运动?(2)如何从图像上判断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变化?(3)如何通过图像计算路程、位移、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请比较它们20s内的路程、位移、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

(4)请画一个表示物体做往返运动的x-t图像。

2、v-t图像(1)该图像能否描述曲线运动?(2)如何从图像上判断速度的方向?(3)如何从图像上计算加速度的大小,判断加速度的方向?(4)如何理解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5)如图所示,乙物体何时速度方向发生变化,何时加速度方向发生变化,甲物体是否在做往返运动?3、追及相遇问题(1)匀加速追匀速、匀速(或匀加速)追匀减速,是否一定能相遇?被追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需要注意什么?(2)匀减速追匀速是否相遇,可能有几种情况?4、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打点计时器有哪几种类型?都使用什么电源?打点周期是多少?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都记录了哪些信息?(2)如何通过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何计算速度和加速度?(3)如果需要由实验数据得出v-t图像,描点之后如何作图?得到图像后如何根据图像求加速度?(4)什么叫系统误差?什么叫偶然误差?电源频率不稳定,造成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不完全相等,属于什么误差?四、典型例题《大一轮》P.12—例2、跟踪训练2-1;P.13—例3;P.18—例2、例3五、提升训练A组《大一轮》P.14和P.19—高考模拟,提升训练B组《课时作业》(三)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六、课后反思。

第三讲:运动图像-追击相遇问题PPT课件

第三讲:运动图像-追击相遇问题PPT课件
2、 a、b、c 三个质点都在x轴上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 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0-t3时间内,三个质点位移相同 B. 在0-t3时间内,质点c的路程比质点b的路程大 C.质点a在时刻t2改变运动方向,质点c在时刻t1改
变运动方向
D.在t2-t3这段时间内,三个质点运动方向相同
x/m
a
b
c
0
t1
t2
t3 t/s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3、如图A-3所示,为一做直线运动物体的x-t图象,问: (1)图中OA、AB、BC、CD各表示物体怎样运动? (2)哪段运动最快?第3s内的位移多大? (3)这5s内物体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多少?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二.v—t图象 1、图象意义: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
(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则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后者的速度 一定不小于前者的速度.
(2)若后者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的速度与前者相等时,两者相距 离最近。
追及相遇问题
3.相遇问题的常见情况: (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
(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 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即相遇。
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
(速度关系)
v汽=at=v自
∴ t= v自/a=6/3=2s △x= v自t- at2/2=6×2 - 3 ×22 /2=6m
解法二 用数学求极值方法来求解 设汽车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t时间两车相距最远
∵△x=x1-x2=v自t - at2/2 (位移关系) ∴ △x=6t -3t2/2 由二次函数求极值条件知 t= -b/2a = 6/3s = 2s时, △x最大

第三节--运动图像-追和和相遇问题

第三节--运动图像-追和和相遇问题

t /s x/m αO o 1t 0v αtv 第三节 运动图像 追及和相遇问题一、位移时间(x -t )图象1.x -t 图象的意义(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 . 2.两种特殊的x -t 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2)若x -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 状态.二、v -t 图象1.v -t 图象的意义(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3)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①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 .②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2.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1)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总结】1.x -t 图象和v -t 图象2、运动图象的分析与x -t 图象 v -t 图象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v);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③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移; ⑤t1时刻物体位移为s1(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没有意义)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k =tanα表示 加速度a);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 ⑤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质点①在0~t1时间内的位移)运用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t图象和v-t图象,运用运动学图象解题可总结为六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积”,五看“截距”,六看“特殊点”.1.一看“轴”:先要看清两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即图象是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二看“线”:图象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在v-t图象和x-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运动情况.3.三看“斜率”:斜率表示纵、横坐标轴上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常用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之对应,用于定量计算对应物理量的大小和定性分析变化的快慢.x-t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v-t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4.四看“面积”:即图象和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也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这要看两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如v和t的乘积vt=x,有意义,所以v-t图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x-t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无意义.5.五看“截距”:截距一般表示物理过程的初始情况,如t=0时的位移或速度.6.六看“特殊点”:如交点、拐点(转折点)等.如x-t图象的交点表示两质点相遇,但v-t图象的交点只表示速度相等.【典例分类练习】一、位移时间(x-t)图象1、如图是A、B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1)当t=t1时,A、B两质点的加速度都大于零;(2)当t=t1时,两质点相遇;(3)当t=t1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4)在运动过程中,A质点总比B质点快.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A.(1)(4)B.(2)(3)C.(2)(4) D.(4)2、如图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3、(2011年淮南模拟)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B.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D.0到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4、(2009年高考山东卷)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据此判断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F:受力;x:位移)()5、(2013年新课标1)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形式的汽车a和b的位置一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a车追上b车A.在时刻t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不a车大二、速度-时间(v-t)图象1、(2009年高考广东卷)如图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0~1 s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2.(2010年高考上海卷改编)如图为质量相等的两个质点A、B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t时刻两个质点在同一位置B.在t时刻两个质点速度相等C.在0~t时间内质点B比质点A位移大D.在0~t时间内合外力对两个质点做功相等3.(2010年高考天津卷)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 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A.0.25 m/s向右B.0.25 m/s向左C.1 m/s向右D.1 m/s向左4、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5、(2013年新课标1)2012年11曰,“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

第3讲 运动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课件

第3讲 运动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课件
答案
解析 汽车在0~10 s内匀速驶离出发点,10~20 s内静止,20~40 s内 匀速驶回出发点,离出发点最远的距离为30 m,40 s末回到出发点,故A、C 正确,B错误;汽车在20~40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0,故D错 误。
解析
2.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29·T5改编)(多选)在同一公路上,B、C两辆汽 车的vt图像b、c如图所示,两辆汽车同时同地出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一种运动,交点表示相遇 动,交点表示速度相等
例1 (2020·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夷陵中学高三下联考)某军事试 验场正在平地上试射地对空导弹。若某次竖直向上发射导弹时发生故障, 造成导弹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②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 14 __正__方__向___;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 15 __负__方__向___。
知识点
追及和相遇问题 Ⅱ
1.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
(1)按结果分类
①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 01 _同__一___位置,且后者速
(3)两种特殊的v-t图像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与横轴 11 __平__行__的直线。(如图中甲所 示)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 12 _倾__斜___的直线。(如图中乙所 示)
(4)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__位__移__。
(3)两种特殊的x-t图像
①若x-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处于 05 _静__止___ 状态。(如图中甲所示)
②若x-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在做 06 __匀__速__直__线____运 动。(如图中乙所示)

课件2:专题一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课件2:专题一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答案】 B
物理 4. (双选)(2013·课标全国卷Ⅰ)如图 1-3-3,直线 a 和曲线 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a 和 b 的位置 —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
图 1-3-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物理
A.在时刻 t1,a 车追上 b 车 B.在时刻 t2,a、b 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在 t1 到 t2 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在 t1 到 t2 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一直比 a 车的 大
【答案】 D
物理
——————[1 个纠错练]——————
1.审题方面 (1)忽略两车初始距离 S0 与两车相对位移 S1 之间的 不同关系,导致错解. (2)不能将 v-t 图象中的“面积”与两车的相应位 移有效对应,导致错解.
物理
2.知识应用方面 (1)两车不相遇的条件是二者速度相等时,乙车仍没 追上甲车,此时应有 S1<S0,若将速度相等点误认为相 遇,就会出错. (2)若 S1>S0,由于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故甲车 还会再次追上乙车,考虑不到这一点就会出错.
【审题指导】 (1)画出过程示意图.
(2)明确两车相距最远的速度条件.
(3)找出乙车追上甲车的位移条件.
物理
【解析】 (1)当甲车速度减至等于乙车速度时两车的距离最 大,设该减速过程经过的时间为 t,则 v 乙=v 甲-at
解得:t=12 s 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 Δx=v 甲 t-12at2-v 乙 t=36 m.
物理 ——————[1 个示范例]—————— 例 1 (多选)(2013·四川高考)甲、乙两物体在 t=0 时刻经过 同一位置沿 x 轴运动,其 v-t 图象如图 1-3-5 所示,则 ()

第三讲:图象问题 追及和相遇问题

第三讲:图象问题 追及和相遇问题

第三讲
运动图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追及相遇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处理图象问题的一般 思路 2、能从位移-时间图象中得到 正确的信息 3、能从速度-时间图象中得到 正确的信息 4、掌握追及相遇问题中的一 般处理方法
一、位移时间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象中能得到的信息: (1).能确定物体在各时刻的位置 (2).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加速、减速) (3).物体的运动方向 (4).斜率代表物体的速度 (5).交点代表物体具有相同的位置 (6).图象与时间轴平行说明物体静止
三、图象问题的一般处理思路
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最后别忘截 距和拐点。
四、追及相遇问题 一个点:同向追及速度相等时两物体间的 距离最小或最大,若最小距离为零,则刚 好相遇,若大于零,追不上,小于零则超 越前面的物体。 解题步骤: 1、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情况,画示意图 t 2、从时间上找等量关系:甲 t乙 t0 3、从位移上找等量关系:x甲 x乙 x0 4、速度相等时,物体间出现最大距离或 者最小距离
二、速度时间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 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象中能得到的信息: (1).能确定物体在各时刻的速度 (2).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加速、减速) (3).物体的运动方向(看象限) (4).斜率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5).交点代表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 (6).图象与时间轴平行说明物体做匀 速直线运动 (7).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代表物体的 位移

运动图象 追及和相遇问题概论

运动图象 追及和相遇问题概论





·




图1-3-3
菜单
LK 新课标 ·物理


基 2.图象斜率
·
教 材
表示纵、横坐标两物理量的比值,常有一个重要的物理



扣 量与之对应,用于定量计算对应物理量的大小和定性分析
题 ·

析 考
变化的快慢.如s-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v-t图象的斜率
堂 自


· 重
表示加速度.

突 破
3.图象面积


破 D选项不正确.



考 【答案】 AC



·




菜单
LK 新课标 ·物理



·
教 材
1.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

回 扣
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空间位置的问题
考 题
·
析 (1)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
随 堂
考 过画草图得到.



· 重
(2)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
提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常与某一表示过程的物理量相
课 后


能 ·
对应.如v-t图象与横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





菜单
固 考 基 · 教 材 回 扣
析 考 点 · 重 难 突 破
提 考 能 · 考 题 细 研

第一章第3讲第3讲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第一章第3讲第3讲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课 时 知 能 训 练


一轮复习 · 新课标 · 物理 (山东专用)
自 主 落 实 · 固 基 础
对图象的进一步理解 1.图象意义 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是从不同角度描述运动过程的,意义不 同.因此同一运动过程在两种图象上,形状不同,反之相同形 状在两种图象上不是相同的运动.图1-3-5甲、乙中①均表 示匀速运动,②均表示匀变速运动.
但B车要经过180 m才能够停止.问:
(1)B车刹车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2)若B车刹车时A车仍按原速度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
随 堂 检 测 · 紧 练 兵
考 点 突 破 · 提 知 能
最小值,视实际情况而定.
课 时 知 能 训 练


一轮复习 · 新课标 · 物理 (山东专用)
3.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
自 主 落 实 · 固 基 础
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 点,得到两车的x -t的图象如图1-3-3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菜 单
课 时 知 能 训 练
B
一轮复习 · 新课标 · 物理 (山东专用)
1.(2012·潍坊一模)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物体在直线上运动,经2
自 主 落 实 · 固 基 础
s一定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
随 堂 检 测 · 紧 练 兵
考 点 突 破 · 提 知 能
课 时 知 能 训 练


一轮复习 · 新课标 · 物理 (山东专用)
A.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 B.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D.0到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随 堂 检 测 · 紧 练 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组微练 2-2.(2017·湖北联考)滑雪度假村某段雪地赛道可等效为长 L =36 m,倾角为θ=37°的斜坡。已知滑道的积雪与不同滑板之 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同,现假定甲先滑下时滑板与赛道的动摩擦 因 数 μ 1 = 0.5 , 乙 后 滑 下 时 滑 板 与 赛 道 的 动 摩 擦 因 数 为 μ 2 = 0.25,g 取 10 m/s2。已知甲和乙均可看做质点,且滑行方向平 行,相遇时不会相撞。求: (1)甲从坡顶由静止自由滑下时到达坡底的速度大小; (2)若乙比甲晚出发Δt=1 s,为追上甲,有人从后面给乙一个
母题导航 【母题】 (2016·全国卷Ⅰ)(多选)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
向行驶,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 t=3 s 时并排行
驶,则( BD)
A.在 t=1 s 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 t=0 时,甲车在乙车前 7.5 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 t=2 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 路方向的距离为 40 m
(3)“面积”的意义
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_位__移___。 ②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__正__方_向____; 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_负__方__向___。
3.x­t 图象与 v­t 图象的区别
形状相同的图线,在不同的坐标系中所表示的物理规律不同,通 过如图所示的例子比较 x­t 图象和 v­t 图象表示的物理规律.
v= a 甲 t1=v0+a 乙(t1-Δt),解得:
t1=1.5 s。
x

=1a 2
甲 t21=94
m,
x 乙=v0(t1-Δt)+12a 乙(t1-Δt)2=1 m,
两者在追上前相距的最远距离:
Δx=x 甲-x 乙=1.25 m。 答案 (1)12 m/s (2)能追上,最远距离 1.25 m
二、对点微练 3.(追及和相遇问题)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 相距
微考场 提技能
1.(2016·江苏卷)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 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源自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 v 和
位置 x 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A )
3.(2017·安徽质检)一个物体以初速度 v0 沿光滑斜面向上
(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 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 点;
(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 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3.解题思路和方法
微考点2 追及和相遇问题
典例微探 【例】 (2017·济南模拟)汽车 A 正在公路上以 20 m/s 的速度 匀速行驶,因疲劳驾驶司机注意力不集中,当司机发现正前方 有一辆静止的轿车 B 时,两车距离仅有 75 m。 (1)若此时 B 车立即以 2 m/s2 的加速度启动,通过计算判断: 如果 A 车司机没有刹车,是否会撞上 B 车,若不相撞,求两 车相距最近时的距离;若相撞,求出从 A 车发现 B 车开始到 撞上 B 车的时间。 (2)若 A 车司机发现 B 车,立即刹车(不计反应时间)做匀减速 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2 m/s2(两车均视为质点),为避免碰 撞,在 A 车刹车的同时,B 车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计反 应时间),问:B 车加速度 aB 至少多大才能避免事故。(假设两 车始终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
运动,其速度 v 随时间 t 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在连续两
段时间 m 和 n 内对应面积均为 S,则经过
b 时刻的速度 vb 的大小为( C )
A.m-n S mn
m n m 2+n 2S B. m+n
C.mm+ 2+nnm2Sn
D.m2+n2S mn
4.(2017·湖北联考)如图所示,甲从 A 地由静止匀加速跑向 B
二、对点微练 1.(x-t 图象)(2017·定州模拟)如图所示是 A、B 两质点 从同一地点运动的 x-t 图象,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A.A 质点以 20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 B.B 质点先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后沿负方向做直线运 动 C.B 质点最初 4 s 做加速运动,后 4 s 做减速运动 D.A、B 两质点在 4 s 末相遇
类型
图象
说明
匀减速追匀速
匀速追匀加速 匀减速追匀加

开始追及时,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的距离在减 小,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即 t=t0 时刻: ①若 Δx=x0,则恰能追及,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 这也是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 ②若 Δx<x0,则不能追及,此时两物体最小距离为 x0-Δx ③若 Δx>x0,则相遇两次,设 t1 时刻 Δx1=x0,两 物体第一次相遇,则 t2 时刻两物体第二次相遇 注:x0 是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
(2)甲到达坡底的时间 t 甲= v1 =6 s。
a甲 对乙的运动,由牛顿运动定律: m2gsinθ-μ2m2gcosθ=m2a 乙 解得:a 乙=4 m /s2。 设乙到达坡底时间为 t 乙,
由 L=v0t 乙+12a 乙 t2乙,得 t 乙=4 s。
t 乙+Δt<t 甲,故可以追上。
设甲出发后经 t1,乙与甲达到共同速度 v,则:
则 A 球滑上斜坡后两球相遇时间 t=t1+t2=2.5 s。 答案 (1)7.5 m (2)2.5 s
微专题 巧突破
利用图象法分析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审题审图,确定 借助 v-t 图象
确定三个关系v、
追及或相遇类型

确定速度相等时 的临界物理量

x、t列方程
利用图象或方程组求解,注意数学方法的应用. → 必要时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性讨论
高三物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三讲 运动的图象 追及和相遇问题
知|识|梳|理 微知识❶ 直线运动的图象
时间 1.直线运动的 x - t 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_位___移__随_____变
化的规律。
速度 速度 (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
代入数据解得:t1=5 s,t2=15 s(舍去)
(2)设 B 车的加速度为 aB,B 车运动经过时间 t,两车相遇时,两车速度相等,则
vA=v0-aAt,
vB=aBt,且 vA=vB,在时间 t 内 A 车的位移 xA=v0t-12aAt2
B 车的位移 xB=12aBt2, 又 xB+x0=xA,联立可得 aB=23 m/s2=0.67 m/s2 答案 (1)两车会相撞,5 s(2)0.67 m/s2
瞬时作用使乙获得初速度 v0=1 m/s,通过计算分析乙能否在
甲到达坡底前追上甲;若能追上求出两者在追上前相距的最远 距离,若不能追上求出两者到达坡底的时间差。
解析 (1)对甲的运动,由牛顿运动定律: m1gsinθ-μ1m1gcosθ=m1a 甲 解得:a 甲=2 m /s2。
由 2a 甲 L=v21,得:v1=12 m/s。
4.追及问题的常见类型
(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
类型
图象
匀加速追匀速
匀速追匀减速
匀加速追匀减 速
说明
①t=t0 以前,后面物体与前面
物体间距离增大
②t=t0 时,两物体相距最远为 x0+Δx ③t=t0 以后,后面物体与前面
物体间距离减小 ④能追及且只能相遇一次
注:x0 为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
(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解析 (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AB 两车到达同一个位置,设经过的时间为 t
则:vA=vB
对 B 车 vB=at
联立可得:t=10 s
A 车的位移 xA=vAt=200 m
B
车的位移
xB
=1at2=100 2
m
又 xB + x0 = 175 m < xA 所以会撞上。
设经过时间 t 相撞,有:vAt=x0+12at2
1-3.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 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
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正
确的是( B )
A.在 1~2 s 时间内,物体做减速运动 B.在 t=2 s 时物体的速度最大,最大值为 3 m/s C.在 1~3 s 时间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D.在 0~4 s 时间内,物体先沿正方向运动, 后沿负方向运动
D.在 3 s 末时刻质点回到出发点
题组突破
1-1.图示是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置—时间图
象(x-t 图象),P(t1,x1)为图线上一点。PQ 为过 P 点的
切线,与 x 轴交于 Q(0,x2)。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B )
A.t1
时刻,质点的速率为x1 t1
B.t1
时刻,质点的速率为x1-x t1
______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_______的方向。
2.直线运动的 v - t 图象
(_1时_)_物 间__理 _变意化义的:规反 律。 映 了 做 直 线 运 动 的 物 体 的 _速__度___ 随
(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
_加__速__度____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_加__速__度____的方向。
匀加速 匀速 静止 匀速
a增大
匀加速
匀速 匀减速
面积无意义
相遇位移 位移
速度相等
4.应用运动图象的三点注意
(1)无论是 x-t 图象还是 v-t 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2)x-t 图象和 v-t 图象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3)x-t 图象和 v-t 图象的形状由 x 与 t、v 与 t 的函数关系决定.
t1=vL0=1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