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XLPE电缆金属护套环流的计算分析

合集下载

高压XLPE绝缘电力电缆缓冲层与金属护层结构设计仿真计算与优化

高压XLPE绝缘电力电缆缓冲层与金属护层结构设计仿真计算与优化

"+$&年第,期;76,!"+$&电线电缆J 401S /.1_./0‘<2340"+$&年*月M WR6&"+$&高压HI C J 绝缘电力电缆缓冲层与金属护层结构设计仿真计算与优化汪传斌$$!金海云"!$6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江苏宜兴"$’"#)’"6西安交通大学电气绝缘研究中心&陕西西安)$++’%"摘要!针对近年来电力系统运行的HI C J 绝缘高压电缆因缓冲层发生的故障与隐患增多$就缓冲层#金属护层对电缆的作用$通过测量缓冲层等材料的相关参数$运用有限元!@RV T V "软件仿真计算了高压电缆的电场分布$分析了不同优化条件下缓冲层结构的影响$提出了高压电缆缓冲层与金属护层结构设计优化建议%关键词!HI C J 绝缘高压电缆&缓冲层&金属护层&结构设计&仿真计算中图分类号!>?"’)E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C <)7:(;=:;(,.?)3’657’G ;.,:’05,59I 4:’G ’X ,:’050>Y ’6<O 0.:,6)Z [H 8L 53;.,:’05H 0J )(+,-.)\;>>)([,@)(,59K):,.7<),:<_@;c<BW2R3.R $&M 9;N 2.T WR "!$6;0-U 2/J 2V S <2340<76&I S Y6&L .e .R "$’"#)&<B.R2’"6J 401S /.124.RV W42S .7R /0V 02/1B 10RS 0/7[H .02R M .27>7RZ P R.\0/V .S T &H .02R )$++’%&<B.R2"A -3:(,=:%@117/Y.RZ S 7X7-0/V T V S 087X0/2S .7R [2W4S 2RY B.YY0R Y2RZ 0/V .R1/02V 0Y 3012WV 07[H I C J.RV W42S .7R B.ZB \74S 2Z 0123403W[[0/42T 0/&S B.V X2X0/.RS /7YW10V 3W[[0/42T 0/2RY 80S 24V B02S B 3T 802V W/.RZ 82S 0/.24&2XX4T .RZ [.R.S 004080RS !@RV T V "V .8W42S .7R S 71241W42S 0B.Z B \74S 2Z 0123400401S /.1[.04Y Y.V S /.3WS .7R &2R24T A .RZ S B0Y.[[0/0RS 7XS .8.A 2(S .7R 0[[01S 7[3W[[0/42T 0/&V W38.S S B0V S /W1S W/0Y0V .Z R 7XS .8.A 2S .7R V WZ Z 0V S .7R 7[3W[[0/42T 0/2RY 80S 24V B02S B6Q )@J 0(93%H IC J.RV W42S 0Y B.Z B \74S 2Z 0’3W[[0/42T 0/’80S 24V B02S B ’V S /W1S W/24Y0V .Z R ’V .8W42S .7R 1241W42S .7R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汪传斌!$%#*g"&男&教授级高工6作者地址!江苏宜兴市范道镇远东路&号("$’"#))6"R 引R 言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高压HI C J 绝缘电力电缆国家标准cQ =>$$+$)*c Q =>$&&%+*c Q =>""+)&对电缆缓冲层与纵向阻水层基本都是这样规定的%.缓冲层应采用半导电弹性材料或具有纵向阻水功能的半导电阻水膨胀材料&其阻水带与阻水绳应具有吸水膨胀性能+缓冲层与纵向阻水材料应与其相接触的其他材料相容/’.缓冲层位于挤包的绝缘半导电屏蔽层外&并与绝缘屏蔽层和金属屏蔽层保持电气上接触良好/’.缓冲层的厚度应能补偿电缆运行热膨胀的要求/’.对电缆金属套内间隙有纵向阻水要求时&应由半导电阻水膨胀带绕包而成&绕包应平整*紧实*无皱褶*无擦伤’亦可采用具有纵向阻水性能的金属丝屏蔽布带绕包结构/等+.径向不透水阻挡层应采用铅套或皱纹铝套等/’.电缆采用铅套或铝套时&金属套可作为金属屏蔽&当其厚度不满足短路容量时应增加铜丝屏蔽或金属套的厚度/+标准对于缓冲层或具有纵向阻水材料的性能主要体现在%半导电*弹性*吸水膨胀与相接触的材料应相容’对于缓冲层的位置*厚度与形状%应与绝缘屏蔽和金属屏蔽电气上接触良好&厚度能补偿电缆运行热胀要求&缓冲层可以是!半导电*弹性*吸水膨胀"绕包带*!纵向阻水性能的"金属丝屏蔽布带’对于皱纹铝套要求是应满足短路容量*材料的纯度和伸长率要求+可以看出.缓冲层或具有纵向阻水材料/的具体技术指标不够明晰&尤其是.与相接触的材料应相容/更难以考核’对缓冲层的厚度及带材绕包要求的规定也不够具体’对皱纹铝套并未规定其承担机械力学性能的要求+当然&标准也不可能将所有材料及其在电缆中的结构与性能规定得非常具体&还应给制造商留有设计空间+然而&高压与超高压HI C J 绝缘电缆在市场上&由于竞争或工艺差别而导致缓冲层用带材*纵向阻水材料*缓冲层结构*金属屏蔽!套"结构设计与工艺控制上仍有差异&使得近年来电力系统运行的HI C J 绝缘高压电缆中&因缓冲层发生的故障与隐患增多+因此&本文在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绝缘研究中心于"+$,年合作研究#高压H I C J绝缘电缆金属护层及其内部缓冲层结构对电缆运行可靠性的试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就缓冲层材料*结构*金属护层结构应用有限元商业软件!@RV T V"对高压电缆在运行状态下的电场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分析&提出了缓冲层材料*结构与金属护层结构优化设计与建议+#R缓冲层#金属护层对电缆的作用与影响#S#R缓冲层的作用在高压与超高压H I C J绝缘电缆的金属护层与缆芯之间均有缓冲层+缓冲层具有半导电特性&与绝缘半导电屏蔽层紧密接触&与金属护层!屏蔽层"要求也应相接触&能有效缓冲*弱化电场强度分布&能有效缓冲电缆绝缘与金属护层之间的相互作用&遏制绝缘受热膨胀而带来的绝缘变形与损伤+绝缘屏蔽与金属护层间在电缆结构设计上就应留有合适的间隙&而金属护层制造工艺也不可避免地留有间隙&这个间隙也必须由导电的缓冲层来进行填补+对于有纵向阻水的电缆&不仅导体需要阻水设计&且绝缘屏蔽与金属护层间的缓冲层也应具有阻水特性要求+因而&缓冲层绕包带不仅导电且具有吸水膨胀性能&一般采用导电的聚脂纤维无纺布内添加遇水可迅速膨胀的聚丙烯酸酯吸水膨胀粉复合带材绕包&从而&当电缆金属护层有缺陷时能阻止水分沿电缆纵向扩散&实现纵向阻水的目的+#S!R金属护层的作用金属护层即金属屏蔽层&其作用%!$"防止径向透水&避免H I C J绝缘本体接触外界水分而产生水树&作为电缆的径向防水层’!""增强绝缘屏蔽能力&承受零序较大的短路电流&导电性能好&同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对绝缘本体具有抵抗外力机械保护作用&避免在施工中拖曳弯曲*挤压而造成电缆机械损伤+金属护层的种类很多&在我国皱纹铝护层与铅护层用的最多+铅护层由于其柔软*易弯曲*耐腐蚀*密度大&更适合于海底电缆’而皱纹铝护层由于其密度小质量轻*导电性能好允许通过短路电流大*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近年来在陆地尤其是城市地下电网系统中运用较多+#S%R缓冲层与金属护层对电缆性能的影响缓冲层一般是由半导电的聚酯纤维无纺织布制成宽度一定的绕包带&厚度为$E#88或"E+88&具有一定的弹性&且密度较小’若为阻水的&其内部添加遇水可迅速膨胀的吸水膨胀粉末+这种材质密度虽小&但内部含有大量的静止空气&其导热性能较差&导热系数与空气相当+随着厚度的增加&传热效果变差&当护套外部环境温度一定时&厚度增加会影响绝缘体的热量散发&从而影响电缆的运行寿命+对于金属护层&仅就大量使用的皱纹铝护层而言&目前皱纹铝护层有.压铝挤制/*.纵包氩弧焊接/*.康仿挤铝/等三种工艺+第一种应用越来越少&第二*三种有增加趋势&这是因为第一种工艺复杂*能耗大*成本高’第二*三种挤出铝护层无缝&而对于超高压电缆铝护层则希望.无缝/+关于纵包氩弧焊接与康仿挤铝的工艺比较与性能特点已有很多文章报道过&这里要补充说明的是铝护层采用.纵包氩弧焊接/工艺其外径与轧纹参数易于控制&相反&采用.康仿挤铝/工艺其铝护层与缓冲层的间隙参数不易控制&虽有采用.金布/绕包措施&但主要依靠轧纹参数进行调节&内部的空气隙比起.氩弧纵包焊接/工艺相对要多+!R缓冲层等材料相关参数的测量对电缆缓冲层结构*金属护层结构设计应用有限元商业软件!@RV T V"对其电场与热场进行仿真计算&需要测量H I C J*内外半导电屏蔽材料*半导电缓冲!阻水"带的介电常数*导热系数等物理参数+ !S#R介电常数的测量!$"H I C J绝缘材料+其介电常数可利用高压西林电桥进行测量&对采集的超净绝缘料的测量结果见图$+图$!H I C J绝缘料的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化曲线从图$可知&H I C J绝缘料的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随着绝缘介质的温度上升&介电常数逐渐略有减小’电缆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导体温度设计为%+i&而绝缘层!含内外屏蔽层"内外温度一般处于%+k*#i&而在这一温度区间&H I C J的相对介电常数为"E$$k"E$&+!""半导电屏蔽料+由于具有导电特性&其介电常数可使用阻抗分析仪!I<^"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如图"+从图"可以看到&内外屏材料的介电特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内外屏蔽所处的两个不同位置-)-图"!内外屏蔽料的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化曲线其温度值是不同的&缆芯正常工作时的温度约在&+k %+i &因此内屏蔽处的介电常数取值"$++&外屏蔽处的介电常数取值’$$*!*+i 时"+!,"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同样属于半导电介质&其介电常数可使用阻抗分析仪!I <^"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如图,*图’+图,!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化曲线图’!半导电缓冲!阻水"带浸水后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化曲线从图’可以看出&半导电缓冲!阻水"带浸水后&其相对介电常数随温度升高而急剧上升&达到了$+*左右+!S !R 导热系数的测量对HI C J 绝缘*内外屏蔽材料以及半导电缓冲!阻水"带的导热系数&可使用激光法导热分析仪I U @’’)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如图#+如图#所示&图中分别为H I C J !材料压片样"*H I C J !电缆取样"*半导电屏蔽!厚$E +88"*半导电屏蔽!厚,E+88"和半导电缓冲!阻水"带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HI C J 的导热系数首先会缓慢增大&当温度增加图#!HI C J *内外屏蔽与阻水带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曲线到)#i 后随着温度增大而急剧上升+取自高压H I C J 电缆的绝缘制成样品与压片样相比&在低于)#i 时&其导热系数要比压片样的导热系数大&但上升至$++i 时&电缆取样的导热系数虽也有较大上升&但比压片样的导热系数要低+半导电内外屏蔽材料的薄样和厚样也有所不同&薄样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较大&而厚样的导热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缓慢增大&趋势稳定+对于半导电缓冲!阻水"带材料&在低温时较大&当温度升高后&导热系数减小!#+i 时为+E +%""&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说明半导电缓冲!阻水"带材料的导热效果较差+%R 有限元软件$A 53@3%仿真计算电场分布%S #RZ [H 8绝缘高压电缆模型及有关参数,E $E $!H I C J 绝缘高压电缆模型!$"径向模型图*为HI C J 绝缘高压电缆的结构示意图+电缆结构层次非常清晰&是一种同心圆结构&且每一层的外径参数都是已知的+图*!LM I _+,型高压电缆结构示意图根据HI C J 绝缘高压电缆结构特点&可以认为&电缆的长度与外径相比可视为无限长&因而可忽略电缆端部的电场及热场变化&暂且不考虑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以内的缆芯受重力作用&而将问题简化为平面问题&建立仿真计算理想电缆模型&即同心圆结构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该模型还可优化各层-&-外径参数&从而得到在不同空气间隙或缓冲层厚度情况下的电场分布*温度分布以及热应力分布+为仿真计算&对电缆模型作如下假设%,,,稳态假设&当电缆发热与散热达到平衡时&电缆温度场分布不随时间改变’,,,常物性假设&组成电缆各部分材料均为各自同性均匀介质&且各部分材料物性参数均为常数’,,,电缆轴向!长度"方向上无温度梯度&只在径向存在热量的传递’,,,忽略电缆各组成部分间的接触电阻+图)!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的径向模型实际上&当电缆水平敷设时&应考虑重力因素&而图)所示的计算模型中&其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与铝护套间是不接触的&通常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的结构设计中&皱纹铝套与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之间根据电压等级!绝缘厚度"单侧留有+E,k +E#88的间隙&这个间隙!空气隙"与半导电缓冲!阻水"带构成了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的缓冲层+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靠近下方一侧&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与铝护套是接触的&且由于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具有弹性&接触面是局部弧面&这也导致了实际运行中的电缆&其半导电缓冲!阻水"带的结构是不规则的&如图&所示+!""轴向模型图&!重力因素作用下的电缆结构的径向模型!!根据电缆轴对称结构&可选取一段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轴向上的半个切面&建立电缆轴向模型&如图%所示+皱纹铝护层的节距和轧纹深度特征可利用正弦波来进行拟合’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的轴向模型&主要是针对皱纹铝护层的轧纹结构&进行温度分布和热应力分布计算&通过优化铝护层的节距*轧纹深度等参数&可以得到具有不同轧纹结构的铝护层对电缆性能的影响+图%!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的轴向模型,E$E"!$$+FG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参数为便于利用@RV T V软件进行电场分布*温度分布和热应力分布的计算&表$中列出了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在正常工作状况下温度范围内所用材料的部分特性参数+表#RZ[H8绝缘高压电缆各材料的特性参数材料名称介电常数导热系数=_-!8-l"g$热膨胀系数=!$-l g$"弹性模量=c C2泊松比铜导体$++++’+$$E&O$+g#$+++E,"*内屏蔽"$+++E*#&$E&$"O$+g’+E++,,**+E’,%H I C J绝缘"E$)+E’+*"E%$$O$+g’+E+$)&’)+E’,%外屏蔽’$$*+E*+&"E,)&O$+g’+E+")+&%+E’,%半导电缓冲!阻水"带’,#++E+%",E,#*O$+g,+E+"$)")g+E)空气$+E+"’,E,#*O$+g,+E+++$+皱纹铝护层$++++",)"E,O$+g#"#E$k"*E#+E,"k+E,*沥青!防腐层""E"&k"E&&#E#O$+g’$E*+E’?a C J!外护套"+E’$&E#*O$+g*+E$)"+E’,%-%-!!表"中列出了$$+FG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径向模型的各结构参数&导体截面分别为’++88"和$"++88"&用于表征H I C J电缆的载流量大小+为了比较皱纹铝护层结构与缓冲层结构发生改变时的电场和温度分布&分别采取!优化条件$"将气隙缩小+E$88’!优化条件""将缓冲层厚度减薄"88’!优化条件,"取消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层&三种优化情况来分析+表!RUT]##"N OZ[H8绝缘高压电缆径向模型的各层结构参数表!单位%88"结构名称L M I_+,*’=$$+FG$O’++L M I_+,*’=$$+FG$O$"++典型参数优化条件$优化条件"优化条件,典型参数优化条件$优化条件"优化条件,导!体$$E)#$$E)#$$E)#$$E)#"+E)#"+E)#"+E)#"+E)#内屏蔽$,E$+$,E$+$,E$+$,E$+""E)#""E)#""E)#""E)#H I C J绝缘,+E*+,+E*+,+E*+,+E*+,&E)#,&E)#,&E)#,&E)#外屏蔽,$E*+,$E*+,$E*+,$E*+,%E%#,%E%#,%E%#,%E%#阻水带,*E#+,*E#+,’E#+,$E*+’’E&#’’E&#’"E&#,%E%#空气隙,*E&+,*E)+,’E&+,$E%+’#E,#’#E"#’,E,#’+E’#皱纹铝套’"E##’"E’#’+E##,)E$##"E"##"E$##+E"#’)E,#防腐层’"E)#’"E*#’+E)#,)E,##"E’##"E,##+E’#’)E##外护套’*E)#’*E*#’’E)#’$E,##)E’##)E,###E’##"E## %S!R##"N OZ[H8绝缘电缆的径向模型仿真计算电场分布及结果讨论使用@RV T V软件计算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的电场分布&各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按表$中选取&计算时可认为铜导体和铝护层是理想导体+计算的边界条件%将导体与内屏蔽的交界面设为#+!为了评价特殊状况选取值$$+FG"+由于铝护层端部采取接地&则认为铝护层沿长度方向均为零电位&故将铝护层与间!气"隙的交界面设置为零电位+,E"E$!不考虑重力因素的理想电缆模型的电场分布从图$+到图$&所示的分别为不同载流量的$$+FG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在不同优化条件下的电场分布等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一种规格的电缆&其电场分布都遵循着电磁规律&即介电常数小的介质电场强度高&而半导电材料的电场强度低+在$$+FG H IC J电缆的电场分布等值图中&L M I_+,*’=$$+FG$O’++电缆的电场强度最高点分布在H I C J绝缘层靠近内屏蔽层的位置&而后沿着电缆半径的方向向外逐渐减小&且在外屏蔽层和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中也保持着同样的分布规律’但在空气隙中&其电场强度值较大&用颜色来进行分辨&为棕黄色&则表示其电场强度值仅次于红色区域&由此可见空气隙中电场强度是较高的+图$’2为图$+所对应的H I C J电缆沿电缆半径方向的电场强度分布值+该图直观地表现了H I C J电缆中电场沿半径方向的分布情况+从图中可看出&空气隙中的电场强度值是与H I C J绝缘中的场强值处于同一数量级&而内外屏蔽层及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中的电场强度与绝缘和空气隙相比可忽略+此时空气隙中的场强已大大超过了空气的击穿场强!,FG=88"+图$’3为气隙发生电击穿后H I C J电缆沿电缆半径方向的场强分布值+图$+!L M I_+,*’=$$+FG$O’++典型参数的电场分布等势图图$$!L M I_+,*’=$$+FG$O’++优化条件$下的电场分布等势图对于L M I_+,*’=$$+FG$O$"++电缆&从图$#k图$&中可以看出&电场强度的最大值分布在空-+$-图$"!LM I _+,*’=$$+FG$O ’++优化条件"下的电场分布等势图图$,!LM I _+,*’=$$+FG$O ’++优化条件,下的电场分布等势图图$’!LM I _+,*’=$$+FG$O ’++沿电缆半径方向的场强分布气隙中&但HI C J 电缆整体的电场强度分布规律与L M I _+,*’=$$+FG$O ’++电缆是一致的+从等势图中还可看出&对于HI C J 绝缘高压电缆&其电压降绝大部分都落在HI C J 绝缘层上&即电缆绝缘主要依靠HI C J 绝缘层来承担&这符合H I CJ 图$#!LM I _+,*’=$$+FG$O $"++典型参数下的电场分布等势图图$*!LM I _+,*’=$$+FG$O $"++优化条件$下的电场分布等势图图$)!LM I _+,*’=$$+FG$O $"++优化条件"下的电场分布等势图图$&!LM I _+,*’=$$+FG$O $"++优化条件,下的电场分布等势图电力电缆结构的电气设计+尽管空气隙中的电场强度很高&但空气隙很小&一般仅+E,k +E #88&故空气隙上的电压值并不高+通过仿真计算&可得到如表,所示的外屏蔽层*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及空气隙在各种优化条件下的场强值分布范围&各层结构场强值由大到小沿电-$$-缆径向由内而外分布’同时也看到&当减小空气间隙+E$88后&外屏蔽层*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和空气隙的场强都略有提高’当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层减薄"E+88后&对外屏蔽层其场强也略有降低&但不明显&而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中电场分布趋于集中&空气间隙中的场强也有了提升’当去除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后&则外屏蔽层的场强分布趋于均匀&与典型参数下相比&场强略减小&然而空气间隙中的电场更集中且提升&高达%E")FG=88+与典型参数比&增加了$’E%*h+表%RZ[H8电缆缓冲层在不同情况下的电场分布比较!单位%FG=88"L M I_+,*’=$$+FG$O’++L M I_+,*’=$$+FG$O$"++电缆结构典型参数优化条件$优化条件"优化条件,外屏蔽层!"E&%k"E&+"-$+g,!"E%"k"E&,"-$+g,!"E%+k"E&+"-$+g,!"E&&k"E)&"-$+g,缓冲带层!"E*#k"E,*"-$+g,!"E*&k"E,&"-$+g,!"E*#k"E’)"-$+g,,空气间隙$+E"k$+E,$+E,k$+E’$+E*k$+E&$$E,k$$E#!!对于L M I_+,*’=$$+FG$O$"++电缆&由于H I C J绝缘厚度有所减薄&表明有更高的压降落在空气隙以及外屏蔽层与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层上&从而导致场强值上升&尤其是空气间隙的场强远超过了空气的击穿场强!,FG=88"+,E"E"!考虑重力因素情况下的电场分布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水平敷设安装运行较多&实际上&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以内的缆芯受自重影响与皱纹铝套的下部是接触的+对此在进行电场分布计算时&计算单元的选择及边界条件的设定仍保持不变+从图$%可以看出&基于H I C J电缆正常运行情况下的仿真计算&其空气隙中电场强度的分布与外屏蔽层和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一样&处于一个较低场强区域+此时&外屏蔽层的电场强度约为"E,,k "E’FG=8&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中的电场强度约为$E)%k"E"$FG=8&而空气隙中的电场强度则可忽略+在理想情况下&即各材料的介电性能有较好的一致性&H IC J绝缘电缆的各结构层间接触光滑&无接触电阻产生&对于由金属护层!导体"和半导电缓冲!阻水"带相接触所构成的非圆周非均匀空气隙&可认为是一个被屏蔽的空间&因而这里的空气隙中场强分布与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中场强分布相当&可认为是导通的+当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上存有缺陷&导致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与铝护套接触存在不良&或因为皱纹铝护层的轧纹形成的螺旋空气隙空间与半导电缓图$%!L M I_+,*’=$$+FG$O’++在正常运行时的电场分布冲!阻水"带产生接触不良&而产生空气隙存在&此时H I C J电缆的场强分布应根据非重力因素的理想模型来考虑计算分析+由于半导电缓冲!阻水"带既具有导电特性&同时其内部含有大量的静态空气&因此&与其相邻的金属护层能紧密地接触&则对于内部的空气隙或被轧纹金属隔断的空气隙中的电场分布其场强很低’若在电缆长度方向上存在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与金属护层接触不良或气隙过大&则会导致电缆某个部位的空气隙承受电场强度过高&致使此处金属护层局部放电+TR结束语通过测量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所用材料的物理参数和利用有限元!@RV T V"软件对电缆缓冲层不同结构状况下的电场仿真计算&可以发现%!$"目前用于H I C J绝缘高压电缆的半导电缓冲!阻水"带除了具有半导电特性外&遇水膨胀能使!!!$下转第#U页%-"$-图)为芯棒外径-取&88&玻纤复合材料层厚度取+E)88&卷轴直径分别取#+-&##-&*+-的卷绕应力分布图+轴向和环向应力中的一小部分是线性化的&在对比轴向应力后环向应力基本可以忽略+分析表明&随着卷轴半径的增加&最大抗压强度下降+图)!复合芯棒卷绕时应力分布图TR 结R 论!$"试验采用@Q @f P :有限元软件&对复合材料芯棒在卷绕过程中的分布应力进行了分析计算&为后续组合载荷分析做好准备+!""模拟计算了相同芯棒外径卷绕在不同直径的卷轴上时&芯棒内部的等效应力&并指出最大等效应力是集中分布在碳纤维环氧树脂=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分界面处+!,"随着卷轴直径的增加&轴向拉=压应力不断减小&两者间成反比关系&为制定国标中卷绕试验的卷轴半径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参考文献!($)!@I @_@^@&Q C :K JJ M &;P >>:^6@178X7V .S 017/017RYW1S 7/[7/47-V 2Z 2S B.Z B S 08X0/2S W/0V (M )9J J J>/2RV C 7-0/a 04.\0/T &"++#&"+!,"%"$%,("$%%6(")!:B7F/.0B ??&]8.Y.?M 6^0.R[7/1080RS 7[80S 244.1X42S 0V -.S B178X7V .S 082S 0/.24V (M )6<78X7V ?2S 0/&"++#&,%!&"%)",()’’6(,)!庄茁&由小川6基于@Q @f P :的有限元分析和应用6第$版(?)6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6(’)!刘智恩6材料科学基础6第"版(?)6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6(#)!郝元恺&肖加余6高性能复合材料学6第$版(?)6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6$上接第#!页%其介电常数随温度上升而变大&但因其内含有大量的空气隙&使其导热特性变差&会阻碍绝缘体散热而影响电缆的载流能力’!""缓冲层的厚度在能保证H I C J 绝缘层受热膨胀的前提下应以减薄为好&可以极大地降低热阻&增加导热效果’!,"有效控制缓冲层与金属护层的间隙!空气隙"或减薄间隙直至紧密接触&将有利于改善缓冲层与金属护层内的电场分布&避免空气隙承受较高的电场强度而与金属护层产生局部放电现象’!’"金属护层的螺旋轧纹并非越深越好&在能抵挡外部机械作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小轧纹深度&降低内部的空气隙+因此对于缓冲层与金属护层的结构设计有如下建议%!$"对于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应优选热阻系数小*具有防水!或不透水"的半导电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缓冲层的厚度应通过验证绝缘体的热膨胀计算&并非越厚越好&依据电缆的弯曲特性要求尽可能减薄缓冲层的厚度’!,"尽可能避免金属护层内部的空气隙存在&如采用免轧纹金属护层!平板铝护层"&或采用具有导电性能且受热膨胀的材料来填充金属护层内部的间隙+-*$-。

高压电缆接地环流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压电缆接地环流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压电缆接地环流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电力电缆具有传输电能稳定,供电可靠性高等优点,其优秀的电气、机械、化学性能使其在如今快速发展的城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本身的不足也逐渐显露,由于电缆所处环境复杂多变,对其绝缘有着重大的挑战,在电缆传输电能时,电缆有几率产生绝缘故障。

主要通过PSCAD软件搭建电力电缆金属护层交叉互联接地系统并通过电流互感器获取电力电缆金属护层接地环流数据并进行分析,快速确定故障位置,并对接地环流造成的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缆;接地环流;故障定位;影响因素前言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各行各业都有着巨大的发展,同时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电力网络,其电力电缆凭借着其优秀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但是电力电缆本身也有着巨大的弊端,因为需要常年埋在土壤之下,土壤中潮湿的环境、微生物腐蚀、化学腐蚀等种种因素都会对电力电缆的绝缘造成破坏,致使电缆故障率居高不下,为此研究出高效的电力电缆故障位置的监测方法是当今电力电缆领域发展的及其重要的一件事。

本文通过接地环流的变化来反映电力电缆主绝缘的变化,通过接地环流大小的实时监测来判断是否发生故障,和故障发生的位置。

有利于在发生故障时可以快速检修维护,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减少损失。

1.电缆护层环流理论分析及数学模型1.1电缆金属护层接地方式及对接地环流影响研究电力电缆金属护层的接地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分为:直接接地、单端保护接地、中性点接地和交叉互联接地等等,电力电缆的金属护层在不同的接地形式下感应电压和接地环流的大小都有明显的不同。

(1)直接接地直接接地就是指将大地网络与电力电缆金属护层两端直接相连,这样做的条件是电力电缆不能过长。

接地环流通过金属护层和大地网络形成回路,又因为其电缆足够短,产生的感应电压不大,接地环流因此可以忽略不记。

图1电缆金属护层直接接地(2)单端保护接地单端保护接地是利用保护装置例如接地电阻等将电力电缆的金属护层的一端或两根相连的电缆的相连的那一端与大地网络相连接,电缆的另外一端选择直接接地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能很大程度上减少接地环流,且这种方法适用于较长的电力电缆。

5.1.4 高压电缆的护套环流(2)

5.1.4 高压电缆的护套环流(2)
5. 高压电缆金属护套过电压 及其防护
5.1 单芯电缆护套的工频电压
5.2 单芯电缆护层的冲击过电压
5.3 电缆外护层的保护及其保护器
5.1.4 高压电缆金属护套环流及其影响因素
(1)金属护套环流的的计算
金属护套交叉互联两端接地或两端直接接地的接地方式存在 护套环流。
导体 金属护套

两端直接接地
C相环流(A) 148 153.8 144.2

交叉互联两端接地方式下环流计算与试验的比较
【算例3】区庄—东堤线采用日本古河500mm2交联聚乙烯单芯 电缆,护套交叉互联两端接地。三小段长度分为别 0.738km 、 0.651km、 0.777km。负荷电流为 175A时,用钳表在实际线路 上测得的三相护套环流与编程计算的护套环流的有效值见表。 A相环流(A) B相环流(A) 试验值 计算1 计算2 11.2 8.6 10.1 13.8 9.9 11.6 C相环流(A) 4.5 5.8 6.8
► 由于其它相护套环流在三相护套上感应的电压Ea’,Eb’,Ec’ 与护套环流成正比。可以对方程( 1)进行整理,并写成矩阵形 式,得到:
RRA RR12 RR13 I sa E a RR21 RRB RR23 I E sb b RR31 RR32 RRC I sc Ec
(3)金属护套环流的影响因素

负荷电流对环流的影响
在两端直接接地方式的基础上,讨论负荷电流对电缆载流量 的影响: 工作电流 100 A相环流 B相环流 C相环流 97.4 比例
80.34 120.5
160.0 200.9 241
80.5 120.8
161.1 241.7

20130905-110KV 1C630 XLPE电缆载流量的计算

20130905-110KV 1C630 XLPE电缆载流量的计算

4.2 导体交流电阻计算 导体损耗主要涉及到导体的交流电阻,电缆单位长度在工作温度下的交流电阻与导体直流电阻 和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有关,各参数如下:
4.2.1 最高工作温度下的导体直流电阻计算 已知, 20oC时电缆直流电阻 导体的电阻温度系数 电缆允许的最高工作温度
R0= 0.0000283
α= 0.00393
电缆载流量的计算
1
引言
高压XLPE交联绝缘电缆需求日益增加, 本文件有效简易进行电缆载流量的计算并的提供可行方法;
2
作者
王志坚, 1994.7毕业于哈电工, 工学学士学位/工程师, 就职于中国电线电缆进出有限公司,从业19年。
3
关键词
交联电缆;载流量;IEC60287;电缆电气参数计算
4.1 基本条件
i=(1,2,3,…..6) 0.8 1
L= 1.1 (m)
1.2 1.3 1.4
1.010 1.000 0.996 (n) 0.992 0.988 0.985
换算关系 n
1.010 1.000 0.996 0.992 0.988 0.985
673.11 666.13 663.22 660.59 658.21 656.02
带入上公式
λ1m'=
假定中间一根的电缆最热
λ 1 = λ 1m '
λ1=
1.185 1.185
4.5 热阻的计算 4.5.1 绝缘热阻的计算
已知, 绝缘材料的热阻系数 导体外径 绝缘外径
ρT= 3.50
dc= 0.0302 Du-1= 0.075
K.m/w m m
绝缘热阻
T 1 = [ ρT/(2* π)]*ln[(0.5*(Du-1+Ds)-ts]/dc

0905-110KV1C630XLPE电缆载流量的计算资料精

0905-110KV1C630XLPE电缆载流量的计算资料精
相邻二单芯电缆单位长度护套或
S= 0.25
m
d=
0.083 m
(●绝对温度=90*.8+273)
Xm=
4.355E-05 Ω/m
屏蔽的电抗
Xm=200*π*10 -7 *ln(2*S/d) Q=X-Xm/3 P=X+Xm
X=
1.128E-04 Ω/m
Q=
9.831E-05 Ω/m
P=
1.564E-04 Ω/m
f= 50
Ks= 1
Xs= Xs2=
Hz
Ω/MHz
1.8661
3.4824 Ω/m
集肤效应因数 Ys 见下公式
Ys= Xs 4 /(192+0.8*Xs 4 )
Ys=
0.0601
4.2.3 邻近效应因数 Yp 已知, 三芯水平敷设,导体相邻之间距离 导体干燥浸渍与否系数(IEC287-1-1)
Xp=(8* π *f*10 (-7) *Kp/R') 1/2
运行系统
三相交流系统中
敷设标准条件
电缆直埋深度
土壤热阻系数
运行最高温度
环境温度
*土壤中
*管道中
标准环境温度
L= 1
ρe= 1.2
Өc= 363
Ө01= 298 Ө02= 318
Ө0= 293
m
K.m/w
K
(●备注:绝对温度=90+273)
K
(●备注:绝对温度=25+273)
K
(●备注:绝对温度=45+273)
电缆每相单位长度电容计算
C=ε/((18*ln(Di/Dic))*10 -9
电缆每相单位长度介质损耗

环流法监测XLPE电缆金属护套多点接地

环流法监测XLPE电缆金属护套多点接地

∫ 为: AA =
Da / 2
( ia/ 2
) d = ( i a/ 2 ) ln( Da/ Ds) ;
Ds / 2
B 电缆电流产生的磁通, 也会与 A 电缆护套交链的
BA 在 ∈ [ S , D b ] 范 围 中 表 示 为: BA =
∫D b/ 2 ( i b/ 2
)d
= ( ib / 2 ) ln( D b/ 2S) 。即有 A 电
它两相的金属护套没有形成多点接地, 其环流可以
不予考虑。这时不能按前述公式计算感应电势了, 只 需考虑三相缆芯电流对故障相金属护套的感应电势
所引起的环流。
电缆的金属护套可视为同心的套在缆芯周围且
其薄壁呈圆柱体, 因其壁厚远小于其直径, 故可将金
属护套的自感视为 0, 见图 3。
图 3 电缆单回路磁场
设电缆的长度为 l , 则图 2 回路电压方程组为: I s1 ( R + jX ) + ( I s1 + I s2 + I s3) ( R 1 + R2 + Re) +
I s2 jX 1 l + I s3 jX 2l = Es 1l , I s2 ( R + jX ) + ( I s1 + I s2 + I s3) ( R 1 + R2 + Re) +
基本 无信号
I p- pB I p- pA /%
0 0
20. 8 728 80. 44
6 067 1 020 1 074 23. 6 826 76. 9
护套两端分 接户外地两点
5 064 784 825 5 099 888 935
12. 6 441 53. 5 13. 1 485 49

XLPE电缆护层保护器引起护层环流异常分析

XLPE电缆护层保护器引起护层环流异常分析
Ke y wor ds: XLPE p o we r c a b l e;c i r c u l a t i o n;i l ue f n n c i n g f a c t o r s;s h e a t h p r o t e c t o r
中图分类号 : T M 7 5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6 9 5 4 ( 2 0 1 3 ) o 5— 0 0 8 7—0 4
E M = 2 × 1 。 [ 争 n 等 + 1 n n d q — r S 2 ] E 柚 = 2 × 1 。 [ 譬 l n

量级 。从而造成大量能量损耗 , 降低传输效率 , 引起
电缆 温度 升高 , 影 响 电缆寿命 。
有关 高压 电缆 护层 环 流 引起 的事 故 常有 报 导 , 引起 了诸 多学 者对 电缆 护层 感应 电压 电流 的研 究兴
a n d t h e r e s e a r c h i s v e r i i f e d t h ou r g h t h e f a u l t c a s e i n 2 2 0 k V Ho u t a n g t r a n s mi s s i o n l i n e .
际案例分析得到验证 。
1 护层环流及其影响因素
层 蚧 况 是 田护 层 感 应 电 j 盘小 平 衡 y - 生 明 。- 头
睐 - 3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 应定律 , 高压 电力 电缆
护层 中产 生感 应 电压 是 电力 电缆 中 的固有 现象 。护
际中 , 由于电力通道资源有限, 高压电缆往往都是双
第3 6卷第 5期
2 0 1 3年 l 0月
四u a n El e c t r i c P o we r T e c h n o l o g y

10kV单芯XLPE绝缘电缆金属屏蔽层接地方式探讨

10kV单芯XLPE绝缘电缆金属屏蔽层接地方式探讨

10kV单芯XLPE绝缘电缆金属屏蔽层接地方式探讨摘要:本文介绍了大连市10XLPE绝缘导体截面300mm单芯电缆敷设运行情况,对环流做了实测,对正三角形,水平排列的护套感应电压做了计算,比较,提出了正三角形排列一端接地的结论和建议,供各地同行参考。

关键词:三芯电缆单芯电缆环流感应电压一端接地10kV电缆金属屏蔽层通常采用两端直接接地的方式。

这是由于10千伏电缆多数是三芯电缆的缘故。

八十年代中期前,10kV电缆均采用油浸纸绝缘三芯电缆。

结构多为统包型,少量为分相屏蔽型。

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大量使用交联聚乙烯绝缘分相屏蔽三芯电缆,逐步淘汰了油纸电缆。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大连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负荷密度增大,环网开关柜等小型设备的应用,市区变电所出线和电缆网供电主干线电缆开始采用较大截面单芯电缆。

单芯电缆的使用提高了单回电缆的输送能力,减少了接头,短段电缆可以使用,方便了电缆敷设和附件安装。

也由此带来了金属屏蔽接地方式的问题。

一、单芯电缆金属护套工频感应电压计算单芯电缆芯线通过电流时,在交变电场作用下,金属屏蔽层必然感应一定的电动势。

三芯电缆带平衡负荷时,三相电流向量和为零金属屏蔽上的感应电势叠加为零,所以可两端接地。

单芯电缆每相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感应电势不能抵消。

金属屏蔽层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长度和线芯负荷电流成正比,还与电缆排列的中心距离、金属屏蔽层的平均直径有关。

1、电缆正三角形排列时,金属屏蔽单位长度的感应电压可按下面公式计算:公式1I---负荷电流,S---电缆中心距离,D--电缆金属屏蔽层平均直径,以YJSY-8.7/15kV-1×300mm,2单芯电缆为例,电缆屏蔽层平均直径40mm,PVC护套厚度3.6mm,当电缆“品”字形紧贴排列,负荷电流为200A时,算得电缆护层的感应电压为每公里10.7伏。

2、电缆三相水平排列时,设电缆间距相等,金属屏蔽单位长度的感应电压可按下式计算:公式2、3、4当三相电缆紧贴水平排列,其它条件与1相同时,算得边相的感应电压为每公里16.9伏,中相的感应电压为每公里10.7伏;当电缆间距200mm时,算得边相的感应电压为每公里36.1伏,中相的感应电压为每公里31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感应电流计算模型
A、B、C 三相电缆 单位长 度金属 护套上
的感应电势为:
UÛsa= - jÛIa X 1+ jIÛc Xa
UÛsb= - jIÛaX 1+ jÛIcX 3
( 3)
UÛsc= - jÛIc X 3+ jIÛa Xb
2008 年第 3 期
浙江电力
61
图 1 电容电流计算说明 图
表 1 电缆结 构参数与长度
型号
1号 2号
线芯直径/ mm 绝缘层厚度 /mm
26. 5
17. 5
42. 2
24. 0
长度/ m
1 115 942
表 2 电缆金属 护套环流计算与实 测结果 A
型号 节点
接地 类型
计算环流 /实测环流
IA
IB
IC
1
保护
0. 00
0. 00
0. 00
1号
2
直接 3. 68/ 3. 54 3. 68/ 3. 55 3. 68/ 3. 55
重要意义。
1 计算的理论模型
1. 1 电容电流计算模型
由于 XLPE 绝缘层的绝缘电阻非常大, 大
约在 10 13~ 10 158 / m 数量级, 所以在计算电容 电流时可以忽略泄漏电流的影响, 从而得到电
缆三相金属护套上单位长度的电容电流为:
IÛca= j XCUÛa
IÛcb= j XC UÛb
关系, 整根电缆金属护套上的感应电势为单 位长度感应电势与 长度的乘积 。金属护套 上
的感 应 电 流 等 于 感 应电 势 除 以 回 路 中 的 阻
抗, 该阻抗应包括接地电阻、金属护套的阻
抗, 以及金属护套交叉互联时的连接电阻。 金属护套单位长度电阻为:
R s1=
Qs As
[
1+
As( H@
G-
护套的接地点, 电容电流将会根据 KM 段阻抗 与 KS 段阻抗, 按照并联关系进行分配电流,
其等效电路如图 1( b) 所示, KM 段和 KS 段的
电容电流分别为:
IÛ1=
RKN+ RNS R MK+ RKN+ RNS
@ IÛc
( 2)
IÛ2=
R MK+
RMK RKN+
RNS
@ IÛc
式中各参数所表示的意义如图 1( b) 所示。
( 1)
IÛcc= j XC UÛc
式中: IÛca、ÛIcb、IÛcc 为 A、 B、 C 三相电缆单位长
度的电容电流, A/ m; ÛUa、ÛUb、UÛc 为 A、 B、 C
三相电缆的相电压; X为角频率; 地情况下 电
容电流回路的等效电路不同, 所以计算模型
式 下电缆金属 护套环流的 计算和实测结 果, 讨论了 金属护套环 流计算结果 的影响因素。
关 键词: XLPE 电缆 ; 金属护套; 电容电流; 感应电流; 环流
中 图分类号: TM247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007- 1881( 2008) 03- 0060- 03
高压交联聚 乙烯绝缘电缆( XLPE) 在正 常 运行情况下, 电缆金属护套上会产生环流。 金属护套环流包含 电容电流和 感应电流两 个 组成部分。当金属护套环流过大时, 不仅会 导致电缆主绝缘和护套绝缘的加速老化, 降 低电缆的使用寿命, 而且会影响电缆的载流 量 [ 1, 2]。因此, 定量计算和研究高压 XLPE 电 缆金属护套环流对 保障电缆的 正常运行具 有
共 740 只, 电 表安装方 式为一 户一表 、分散 安装 , 其中有 23 只用户电 表为临时用 户( 暂 不予 以采集) ; 合计采集 电表数量为 717, 配 置单路数据采集单元及表箱各 717 个。
系统投运后, 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3
保护
0. 00
0. 00
0. 00
1
保护
0. 00
0. 00
0. 00
2号
2
直接 6. 89/ 6. 46 6. 89/ 6. 71 6. 89/ 6. 83
3
保护
0. 00
0. 00
0. 00
表 2 给出了上述两种型号电缆金属护套上 各节点的环流计算与实测结果。表 2 中接地 类型 中的 / 保护0 和 / 直 接0 分别指 金属护 套两端经护层保护器接地和中间直接接地。
浙 江电 力
60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2008 年第 3 期
高压 XLPE 电缆金属护套环流的计算分析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Ci rculating Current in Metalli c Sheath for Hi gh- voltage XLPE Cables
此外, 在计算过程中每个交叉互联段电缆的 长度取相等的值, 而实际敷设的电缆每个交 叉互联段电缆长度并不完全相等, 这对计算 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3 结论
( 1) 高压电缆金属护 套单点接地 时, 环流 来自于电容电流, 电流大小由电缆的结构参 数和长度决定, 与电缆负荷大小无关; 该情 况下 环流计算 结果与电缆 正常状况 下的实测 结果几乎一致。
互联处的连接电阻, 计算结果将会更接近实 测结果。电缆之 间的相间距对 计算结果 也有 一定的影响, 3 号电缆直敷在电缆沟中, 电缆 各段的相间距并不能保证严格相等, 而且由 于电缆较长, 有些地方的相间距变化较大。
表 4 3 号电缆金属护套 环流计算与实测结 果 A
节点 接地类型
计算环流/ 实测环流
X s= 2 Xln2Dss @ 10- 7
( 6)
对于金属护套单端接地的情况, 因为只 存在一个直接接地点, 未构成感应电流的回
路, 金属护套中环流只包含电容电流; 对于 交叉互联接地的情况, 金属护套的环流等于 电容电流与感应电流的矢量和, 在工程计算 中可以近似认为它们的夹角为系统功率角。
2 计算结果与分析
7
直接
9. 4/ 16. 34
10. 15/ 6. 75 7. 22/ 9. 91 7. 44/ 7. 29 18. 72/ 18. 3 7. 22/ 7. 9 7. 44/ 5. 71 7. 44/ 1. 29
7. 07/ 20. 3 11. 05/ 20. 3 10. 77/ 5. 76 17. 8/ 14. 81 11. 05/ 12. 3 10. 77/ 16. 2 10. 77/ 5. 06
( 3) 根据计算分析可知, 正常情况下高压 电缆环流应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 除非
( 下转第 71 页)
2008 年第 3 期
葛群波: 基于 GPRS 和低压载波技术的集中抄表系统
71
象。 表箱有空间安装集 中抄表系统 采集终端
设备。配置 16 路数据采集单元 18 个。 外张村由 6 个变压器供电, 用户电表数
1 @ 500 mm2( 表 3 中 3 号 电 缆 ) 和 YJLW03 127/ 220 kV- 1 @ 1 600 mm2( 表 3 中 4 号电缆 ) 为例, 给出了高压 XLPE 电缆在交叉互联情况 下金属护套环流的计算结果。表 3 为这两种 型号电缆的结构 参数、电缆长 度以及负 荷电
流等参数。
( 2) 金属护套交叉互联接地时, 电缆金属 护套 的环流等 于电容电流 与感应电 流的矢量 和, 计算模型较为复杂, 影响因素较多, 如 电缆 敷设方式、 电缆结构 、负荷电流 大小、 接地电阻、交叉互联处的连接电阻等, 各项 参数 取值的偏 差会导致计 算值与实 测值存在 较大偏差, 但理论计算仍可以作为电缆运行 状况的重要参考依据( 应为同一数量级) 。
根据电缆金属护套环流计算模型, 分别 以 110 kV、220 kV 电缆为 例, 给出了 在金属 护套 单端接地和 交叉互联 接地两种情 况下的
金属护套环流。 2. 1 单端接地
金属护套单端接地时, 金属护套中的环 流就等于电缆的电容电流。表 1 给出了某电 缆厂生产的 YJLW03- 64/ 110 kV- 1 @ 400 mm2 ( 表中 1 号电缆) 和 YJLW03- 127/ 220 kV- 1 @ 1 000 mm2( 表中 2 号电缆) 的线芯直 径、绝缘 厚度, 以及电缆长度等参数。
感抗分别为:
X 1= 2 XlnD2ss1 @ 10- 7
X 3= 2 XlnD2ss2 @ 10- 7
( 4)
Xa=
2
Xln
s s
3 1
@
10- 7
Xb=
2
Xlnss
3 2
@ 10-
7
式中: D s 为电缆护套平均直径; s 1、 s 2、 s 3 为 电缆 AB、BC、CA 相间距。
金属护套上各 段的感应电 势相当于串 联
IA
IB
IC
1
直接
3. 17/ 3. 20
2 交叉互联 2. 83/ 4. 60
3 交叉互联 3. 45/ 5. 70
4
直接
2. 91/ 3. 90
3. 11/ 6. 06 2. 55/ 4. 50 2. 27/ 2. 85 3. 13/ 3. 15
2. 76/ 4. 00 3. 84/ 4. 20 3. 43/ 4. 56 2. 98/ 5. 85
黄宏新 1, 何 建 1, 罗进圣 1, 陈小林 2, 成永红 2
( 1. 杭州市电力局, 杭州 310009; 2.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 710049)
摘 要: 分析高 压 XLPE 电缆金 属护 套中环 流的 组成, 介绍了 电缆 金属护 套中 电容电 流、 感应 电势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