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6大战略问题
中国的民生问题

班级:2008512姓名:李瑞学号:200806003175 中国的民生问题主要有哪有?国家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答:十大民生焦点问题:第一个就是收入分配问题,就是我国的贫富差距,基尼系数是0.4%,但现在已经突破这个警戒线了,所以要关注这个问题和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是教育乱收费问题,刚刚退休的张保庆怒斥了教育腐败现象,一个是教育乱收费,一个是教育助学贷款。
第三个问题是医疗费用高、药价居高不下。
第四个问题是农村医疗保障问题。
这两个问题是国务院发展研究出台了一个报告,关于我国的医疗改革的评价报告,最后说是不成功的的医疗改革。
第五个问题是农民征收问题。
胡锦涛、温家宝领导执政之后,花了很大的力气解决“三农”问题,但这方面的问题由于积累的问题太多,现在仍然是一个民生焦点问题。
第六个问题是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生产一直是近几年来屡禁不止的事情。
大家知道在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过,当然它包括矿难、瓦斯爆炸等等。
食品安全。
第七个问题,就业指标,社会保障问题和劳动者工作环境的问题。
比如说现在劳动者的生命保障问题。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我在想这几年的公务员报考率和大学生的就业严峻形势是有关的,去年是30:1,今年大约是50:1,其中一部分还是给在职的,到大学生这里怕是60:1、70:1。
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地方政府和地区联手,阻碍贷款的发放,中央出台了很好的政策,但地区贷款放不下去。
这也是值得思考问题。
第八个问题就是禽流感,比如说癌症村。
第九个问题是一个是能源、资源问题,能源和资金有区别也有联系。
石油作为一种资源,又是一种能源。
水是资源,水一发电就成了能源了。
我国的GDP 在世界上占到六位、七位之间,但国际竞争力近两年是下降的。
第十个问题是医疗卫生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基本走向是商业化、市场化,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后果,导致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
不同社会成员医疗卫生需求的实际被满足程度,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严重地两极分化。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学海》2000.4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陆学艺(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 100732)一、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目前,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正处在重大历史性变迁的过程之中。
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正在由传统的农业为主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化、城市化社会转变;二是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前一种转变,学术界称之为社会转型,后一种转变称之为体制转轨。
这两种转变交织在一起,又是在这样一个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里进行,呈现了纷繁复杂的种种社会经济现象,引起了国内国外的许多议论。
但是,无论是20年来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还是这20年来中国社会产生的种种问题和困难,都可以从中国正处在这两个转变的历史过程中得到说明,这是认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基本视角。
第一,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之中,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
从1978年到1999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1978年的G DP为3624亿元,1999年为82054亿元,扣除物价因素,G DP平均中递增9.5%。
超过了原定翻两番的目标。
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得到了农民的拥护,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获得丰收。
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3.048亿吨,要靠进口粮食维持温饱,到1996年粮食总产超过5亿吨,从此解决了粮食问题。
各种农产品也是逐年增长的。
近几年,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农产品都自给有余,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
农业总产值逐年增加,但由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得更快,所以,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生产总产值中的相对比重是下降的。
1978年,G DP一产占28.1%,二产占48.2%,三产占23.7%;到1998年,一产占18.4%,二产占48.7%,三产占32.9%。
20年来,中国的工业持续高速发展,1978年-1999年,工业增加值每年递增11.71%。
《解码国家安全》2019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解码国家安全》2019章节测试题与答案第1章单元测试1、下列四项中不是利益基本属性的是()。
答案:主观性2、根据利益的层次结构,国家利益可以分为()与国家发展利益。
答案:国家安全利益3、国家利益是随着()的形成而产生的。
答案:国家4、国家安全具有()。
答案:客观性5、我们可以从()、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国家安全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构建一个当代国家安全体系。
答案:国家安全构成要素6、恐怖主义是()。
答案: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7、在以往历史上并不存在或未明显影响到国家安全的温室效应、冰川状态等自然因素,以及历史上并不存在或不曾影响到国家安全的计算机、互联网、手机、全球化、跨国公司、国际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因素,是影响国家安全的()。
答案:非传统因素8、历史上对国家安全曾造成不同程度威胁和危害的洪水、雨涝、干旱、地震、虫灾、瘟疫、风灾、天火等自然因素,以及历史上曾对国家安全造成不同程度威胁和危害的外敌入侵、内部分裂、情报刺探、政治颠覆等社会因素,都是()。
答案:传统安全威胁因素9、“国家安全”一词最早出现于答案:1936年国内中文刊物《世界知识》10、在国家安全保障中,下列哪些是传统安全保障手段和措施答案:军事攻防、政治镇压、情报保卫11、在国家安全保障中,下列哪些是非传统安全保障手段和措施答案:安全合作、环境保护、网络攻防第2章单元测试1、国民安全、国域安全、资源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
答案:史前要素2、在国家安全构成要素中,只有()才是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
答案:国民安全3、()就是国家的陆域、水域、空域、底域、天域、磁域、网域等生存发展空间不受分割与威胁的状态。
答案:国域安全4、国家安全领域的资源安全特指自然资源安全,可分为土地资源安全、()、气候资源安全、矿物资源安全、生物资源安全等五大构成要素。
答案:水资源安全5、经济安全是作为国家生存基础的经济存在、经济活动和()的不受内外各种因素威胁和侵害的客观状态。
中国海洋安全问题及战略

中国海洋安全问题及战略中国是个陆地大国,又是个海洋大国。
从拥有海洋资源的绝对数量来看,我国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
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200多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中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域。
海洋是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宝库,大量食物、矿物、能源都取之于海。
海上运输是对外贸易的主渠道,而外贸是支持我们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海洋也是我国发挥大国作用的重要平台。
海洋安全战略研究的任务主要在于为维护国家海洋安全,捍卫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国家的海洋生存空间提供战略思路。
由于中国在海洋安全方面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主要来源于中国海洋空间所处的亚洲太平洋地区,因此中国海洋安全战略应主要着眼于处理好中美、中日、中国与南海周边东盟国家的关系。
在总体的战略层面,首先需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冷战后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其次需要把中国的海洋安全战略纳入国家的大战略之中,并与国家大战略相适应、相配合。
具体而言,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中的海权问题是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妥善处理与日本的领海纠纷,维护中国海洋权益是当前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当务之急;从战略全局出发,妥善处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是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重要课题。
当今国际海洋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突出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时显现;以海权角逐为核心的海洋地缘战略争夺不断加剧;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海洋安全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
因此,中国应该制定明确的海洋安全战略。
多少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我国的海洋国土由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组成,除渤海属于内水不存在争议外,其他3个海区都需要按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邻国合理划分。
在东海,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东海大陆架是我国陆地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海区中应归我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
现实中国的国际安全困境及其挑战

现实中国的国际安全困境及其挑战■ 江凌飞/文自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种种事态显示,中国与外部关系的紧张程度明显增高,中国日益“被居中”,为各种外力所限制,利益碰撞与摩擦增多,与外部的潜在争议热点也出现了全方位的显性化和紧张化。
一时间,中国好像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安全困境。
这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已渡过了崛起起飞阶段,进入到崛起磨合阶段。
究其原委,这主要是因为国际社会和国际格局正面临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变局;中国力量的快速成长越过了国际社会心理承受的临界点;全球化危机中的各种不平衡态势在中国现阶段对外关系上聚焦;霸权国家对中国崛起改变现有国际体系的预期导致对华政策反弹;中国国家利益的诉求和拓展进入到与相关国家的“核心利益交叠区”;中国发展的“不确定性”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并导致预防性反应。
对于成长着的中国来说,这不是偶然出现的困境,而是国家崛起、民族振兴必然要跨越的门槛。
此种局面才刚刚开始。
今后五年,中国在国际安全上将面临复杂困境和更多挑战。
国际总体安全环境恶化对中国现代化转型造成不利局面2011年国际社会释放出了强烈的动乱信号。
一是全球持续恶化的经济危机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动叠加发生,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基本盘面严重不稳;二是国际力量对比旧的平衡被打破,权力政治博弈影响大国关系走向的确定性;三是全球性的贫富两极分化加剧,政治极化导致对抗因素显著上升;四是西方国家陷入多重危机,面临体制和结构变革的震荡,并把危机转嫁到发展中地区;五是伊斯兰国家对社会现代性的诉求出现无序化状态,正在酿成地区规模级的持续动乱并严重外溢;六是全球普遍工业化进程推动海洋工业文明时代开启,基于物质资源利益的海上争夺与对抗凸起;七是地球生态持续恶化,各国对自然灾难的社会负荷几近极限,自然危机正向社会危机演化;八是网络传媒的消极作用发酵,网络安全的脆弱性暴露,公民社会利用网络劫持和挑战国家权力的危险性陡增,网络战争与核扩散危险双双升级,并列成为最现实的大规模杀伤性威胁;九是美国霸权稳定体系动摇,影响国际公共物品供给缩减,缺乏管理的国际权力真空地带增多;十是国际公共认知能力严重滞后,国际社会对全球化治理的新情况、新需求准备不足,反应不力,举措失当,国际社会的理性稳定遭致扰乱与破坏。
中国城镇化发展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镇化发展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快速推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城镇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 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途径之一。
本次讨论我们围绕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揭示城镇化过程中的真正需求和发展目标, 进而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1.城镇化水平较低且存在虚高问题2006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43.9%,低于与中国人均实际收入大体相当的国家55%的平均水平。
同时,尽管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快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但同这些国家在它们经济高速成长时期的城市人IZl增长率相比,中国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却相对较低。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和同等收入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比同等城镇化水平和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的城镇服务业发展也远为滞后。
按现在的统计口径,虽然有很多人被统计在城镇人口中,但由于户籍制度限制、公共服务不足等原因,他们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没有享受到城市现代文明的成果。
严格地说,这些人不属于被城市化了的人口。
如果剔除这部分人,则中国城镇化水平更低。
2. 城镇化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城镇发展体系逐渐走向成熟。
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发展为代表的、城市区域空间为主体发展的新格局日益显现, 一些区域具有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 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城市化水平, 形成了城市发展相对集中的城市群。
除原有的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外,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等也开始形成。
2006年, 我国城镇人口5. 77 亿人, 城镇化率43. 9%。
由于各地基础不同, 加之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 我国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各不相同。
从区域来看, 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最高,东部沿海地区较高, 中部地区次之, 西部地区最低。
中国未来发展

1.四大战略
2.政治 6.做世界大国
新兴发展中国家
中国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 所要面对问题有很多,比如在中 国的4大战略方向,除北方相对 稳定外,其余3大方向均不容乐 观,黄海方面的朝鲜问题、东海 的台湾、钓鱼岛问题,西面同印 度的领土纠纷,南海周边也是问 题重重;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恶 炒“中国威胁论”和“中国责任 论”,并以此来对中国说三道四; 更有本世纪日益频繁的负面事件, 诸如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 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等等。
政治方面新方向
在中国及周边地区还聚 集了2个世界经济前3的,金 砖4国中的3个,9个有核国 家中的5个以及世界上10支 最强大的军队中的 6支,其 中还有4支同中国发生过战 争或冲突。在新的世界格局 中如何处理好与它们的关系 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个重大挑。
经济方面新方向
亚太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就 2008年而言,亚太地区的GDP在全球的 比重就已超越美国的26%,占到全球的 33%。作为亚太地区人口最多、面积最 大、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中国处于 俯瞰亚太、总揽全局的地位。战略上 要收拢拳头,稳住重心,力戒目标太 多分散力量,更要避免四面树敌。特别 是对美国既要寻求合作,更要加强战 略防范,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科技方面新方向
•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开始向 “自主创新”方向转变,国家制定了《十 五科技发展规划》等文件,本世纪我国科 学技术应将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证国家安全的能力 显著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 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 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 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等作为总体目标发展
:
•
世 界 大 国
中国海权问题

中国海权问题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的国力逐步强大了起来,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历史问题正在慢慢解决。
摆在眼前的海洋权却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列屿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为棘手的几个海权问题;如此广阔的“蓝色国土”,其中蕴藏的丰富海洋资源,以及在运输上、国防上可能给中国带来的便利,显然都是中国海权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中国政府和海军在遥远的异国海域书写下的远洋史上和军事史上浓重一笔,并不意味着中国海权高枕无忧,也不意味着中国对海洋的彻底征服。
相反,无论是在可控还是不可控的范围内,中国海权都面临挑战。
因此,中国海权问题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海权问题研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
关键词:中国海权挑战对策正文:领海: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大宽度不超过12海里的一带水域。
国家主权及于该水域的上空、水覆水域、海床和底土。
海军某科研单位的范晓虹委员介绍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我国有着37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内水和领海;另据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家管辖海域除内水、领海外,还包括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这些置于国家主权和管辖下的地域空间的海上部分称为“海洋国土”,照此算法,我国实际拥有海洋国土面积应为300多万平方公里。
海权(Thalassocracy ;Sea Power),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
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早报网论坛
中国面临6大战略问题
(275) 2004-10-11
中国面临6大战略问题
现在我国可以说面临6大战略问题:
1:包含台湾、钓鱼岛、南海、蒙古、新加坡在内的国家统一问题(参考:和平为主,武力和要胁并用);
2:最能体现我国现行制度的优越性、解决广大农民贫困(三农问题)、节约土地、能源、实现资源集约化生产、扩大服务业规模和全民走向现代化的城市化问题(参考:建立大型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收复台湾以後,可花7年时间建设台海隧道,将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福建省和台湾省联接起来,组建东南超大级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大武汉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大西安城市群等;在行政区划上,做重大调整。
撤消直辖市,建立大都市区。
全国可分为13个大都市区、20个省和5个自治区,它们分别是:大沈阳[原辽宁省大部和内蒙古一部分]、大大连[辽东半岛]、大北京[原河北省大部和内蒙古一部分]、大天津[原河北省一部分]、大青岛[原山东半岛和原江苏省连云港市]、大西安[原陕西省大部]、大成都[原四川川西]、大重庆[追加川东部分]、大武汉[原湖北省]、大南京[原江苏省大部和安徽省大部]、大上海[追加江苏省一部分和浙江省大部]、大广州[原广东省大部]和大香港特别行政都市区[追加广东省一部分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称呼上可称大****市(例如:大上海杭州市,原有的上海市区可直接称上海市),大都市区的行政区划和省级平行,但注重搞城市、工业和服务业。
省份和自治区也搞城市、工业和服务业,但集中在省会、首府和一、两个重点城市,主要搞农业和农厂品加工[台湾省例外]。
省份有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吉林省[省会?春]、山西省[省会太原]、山北省[省会大同]、直隶省[省会石家庄]、河北省[省会邯郸]、山东省[省会济南]、青海省[省会西宁]、甘肃省[省会难兰州]、河西省[省会洛阳]、河南省[省会郑州]、云南省[省会昆明]、贵州省[省会贵阳]、广西省[省会柳州]、海南省[省会海口]、湖南省[省会长沙]、江西省[省会南昌]、闽南省[省会厦门]、闽北省[省会福州]和台湾省[省会台北]。
自治区有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包头]、新疆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广南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和西藏藏族自治区[首府拉萨]。
地域的划分以距中心城市远近为标准,撤消浙江省、全部并入大上海;撤消安徽省、大部分并入大南京。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构造大工业、大服务业的新格局);
3:环境和能源问题(参考:在环境方面,做到谁投资,谁收益,谁负责。
沙漠治理以军人义栽、军人管理为主。
在能源方面尽量和我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的非盟、阿盟协调好关系,走向共赢共荣);
4:反腐败问题(参考:以共产党一党执政、多党参与。
国家干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做到能上能下。
??实行民主化、全民监督,创造国家干部、公开??行公开考核、公???、公开竟争的新局面);
5:海洋战略问题(如果说17、18世纪是地中海的世纪,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由此而崛起;19、20世纪是大西洋的世纪,英国、美国由此而崛起;那么21世纪就是太平洋的世纪。
在美国、日本及欧州人的眼中,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
中国需要改变这一切。
中国要做一个强大的海洋国家。
为此,中国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和海军。
以保障中国在海洋上的权益。
这包括台湾、南海、新加坡问题,还有我国的东海天然气田、南海石油和海上石油运输线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我国沿海省份都是经济发达省份,长三角城市群、福建省、台湾省、珠三角城市群和?渤海城市群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中国需要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做为依托);
6:国际战略问题(同美国尽量求同存异样、减少摩擦,开展中美贸易。
尽量开展同欧盟的友好合作关系,开拓欧盟市场,可以视机扩大到政治往来。
提升同俄罗斯的战略合作伙伴关
系,扩大中俄边境贸易交往。
协调好同日本、韩国的关系,扩大中韩贸易。
同东盟???大贸易,尽量创造国内优良的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海外华人回祖国创业发展。
开拓南南合作,包括同印度、巴西、南非等的关系。
在能源方面尽量和我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的非盟、阿盟协调好关系,走向共赢共荣。
在地缘战略上要扼制日本、印度,使其边缘化;在铁杆伙伴国家上,要充分搞好与朝鲜、古巴、缅甸和老挝的关系。
要在20年左右时间内使强大的经济?力、军事?力重回中国,构造新的中华超级大国。
形成以美国、中国、欧盟和俄罗斯4足鼎立的新世界格局)。
HAWK
《联合早报网》
<<<中日关系专辑 <<<中日关系论坛
--------------------------------------------------------------------------------
读者反馈 | 封面 | 新加坡 | 国际/中港台/东南亚 | 财经
体育 | IT | 社论/言论/天下事 | 副刊
-------------------------------------------------------------------------------- 新加坡报业控股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