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磺酸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食品中牛磺酸的稳定性与生理效应研究

食品中牛磺酸的稳定性与生理效应研究

食品中牛磺酸的稳定性与生理效应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对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也越发深入。

其中,牛磺酸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备受研究者关注。

本文将从牛磺酸的稳定性和生理效应两方面进行阐述,以揭示这个广泛使用的食品成分的重要性和研究成果。

牛磺酸作为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尤以牛肉、鱼类为主)中。

在食品中,牛磺酸的加入起到了多种作用,例如调味、增香以及防腐等。

然而,牛磺酸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首先,需要关注的是牛磺酸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热稳定性。

研究表明,高温会导致牛磺酸的分解和失活。

因此,在烹饪过程中,牛磺酸的含量会减少。

这意味着我们在食用含有牛磺酸的食品时,可能无法摄入足够的牛磺酸。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索在烹饪过程中如何最大程度地保留牛磺酸。

结果显示,采用低温快速烹饪、加入适量的保护剂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牛磺酸的保存率。

其次,牛磺酸在食品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些研究发现,光照、氧气和湿度都会加速牛磺酸的分解和失活。

因此,在食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中,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牛磺酸的稳定性。

例如,使用遮光、防氧化剂以及干燥环境等方法来延长牛磺酸的保鲜期。

除了对牛磺酸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者们还对其在人体内的生理效应进行了广泛的探究。

牛磺酸不仅在食品中具有多种功能,也对人体健康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牛磺酸是构成人体胆汁酸的重要成分之一,具有帮助胆汁的分泌和消化脂肪的功效。

其次,牛磺酸在脂肪代谢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牛磺酸可以促进脂肪酸的氧化代谢,减少脂肪的积累,从而预防和缓解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

此外,牛磺酸还对心血管系统和肝脏功能的改善有着显著的作用。

总之,牛磺酸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其稳定性和生理效应的研究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牛磺酸的稳定性,我们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延长其在食品中的保鲜期。

牛磺酸的研究进展

牛磺酸的研究进展

牛磺酸的研究进展摘要:牛磺酸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及化学性质而具有特殊生理功能。

其在调节物质代谢,抗氧化,心血管系统调节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其它氨基酸不可替代的人体必需物质。

基于牛磺酸的作用被普遍传播,其提取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包括发酵法、化学合成及生物提取。

牛磺酸提取工艺的不断完善,使得牛磺酸在食品和药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牛磺酸的生产成本高,产率低使得其应用受到限制,这些都将成为今后牛磺酸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牛磺酸,理化性质,提取方法,应用前景牛磺酸(taurine)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即条件性必需氨基酸。

牛磺酸具有独特的药理及营养作用,国内外研究表明,牛磺酸具有镇静、消炎及降血脂等作用,对促进婴幼儿的大脑发育、视觉传导、视觉能力的完善以及钙质的吸收也有良好的作用,以及对中老年人延缓衰老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牛磺酸能促进体内代谢,增强体质,解除疲劳,是一种很好的食品添加剂。

近年来,牛磺酸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改进现有的牛磺酸合成工艺成为近几年牛磺酸研究和应用开发方向的热点之一。

1 相关理化性质牛磺酸是一种非蛋白质结构的β型含硫氨基酸,化学名称为2-氨基乙磺酸。

其结构式为h2n-ch2-ch2-so3h,分子量约125道尔顿。

到目前为止,许多研究者对牛磺酸提取和分离纯化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

牛磺酸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四面针状结晶,无毒、无臭、味微酸,熔点为328℃,微溶于水,其水溶液的ph值为4.1-5.6,溶于乙酸,不溶于无水乙醇、乙醚和丙酮。

溶解后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具有酸、碱两性电解质作用。

其化学性质稳定,在避光、密封干燥条件下可在室温下贮存三年。

2 生理功能2.1 影响激素的分泌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牛磺酸能够影响动物体内生长激素、催产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发挥其生理作用。

同时,一些研究者曾在动物体内蛋白质供应充足及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添加1%牛磺酸时均可提高蛋白质消化率,并推测其机制是促进一些与蛋白质消化有关的激素的分泌[1]。

牛磺酸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牛磺酸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牛磺酸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杨建成,胡建民,吕秋凤(沈阳农业大学对#,辽宁沈阳110161)摘要:牛磺酸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效应的营养物质,它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已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成为当今研究的一道亮点。

本文概述了牛磷酸的分布、性质、代谢、生理功能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并指出了今后尚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牛磺酸;生物功能;生产应用;发展前景中国分类号:5859.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29-5130(2003)03-0041-03牛磺酸(taurine)又名牛黄酸、牛胆酸、牛胆碱、牛胆素,是一种β-含硫氨基酸,因1827年首次从牛胆汁中分离出来而得名。

长期以来牛磷酸一直被认为是机体内含硫氨基酸的无功能代谢产物;直到1957年,Hayes等报道幼猫采食牛黄酸含量不足的食物可导致视力功能下降,甚至失明,牛磺酸的营养作用才5;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牛磺酸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是调节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在生产实际和人们的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1 牛磷酸的分布与性质牛磺酸在大多数植物及其果实(蔬菜、谷类植物、水果等)中的含量几乎为零,但在坚果(15-46nmol/g)和豆科植物的籽实(黑豆、蚕豆、嫩豌豆、扁豆及南瓜籽等9.2-18.7 nmol/g)中含量较多。

牛磺酸广泛存在于所有动物的组织、细胞内,在哺乳动物组织细胞内,特别是神经、肌肉和腺体中的含量较高,海洋生物含量最高,是动物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自由氨基酸,但在鸡蛋、牛奶和蜂蜜中含量甚微。

牛磺酸的化学名称为2一氨基乙磺酸或β-氨基乙磺酸,分子式为C2H7NO3S,化学结构式为H2N-CH2-SO3H,相对分子质量为125.15。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四周针状结晶,无臭,味微酸,熔点300℃,微溶于水,溶于乙酸,不溶于无水乙醇、乙醚或丙酮,具有抗氧化功能,可作润湿剂和生化试剂。

2 牛磺酸的代谢对于猫来说,由于机体内牛磺酸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半优亚磺酸脱羧酶(CSAD)活性非常低,其体内的牛磺酸合成量远远不能够满足生理需求,因此必须从饲料中采食足够的牛磺酸。

牛磺酸对眼睛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牛磺酸对眼睛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2 对 视 神 经 的保 护 作 用
K B激活状态进而下调 c a s p a s e一1 表达有关 J 。 体外 实验 证明 ,光损 伤后 的家兔 视 网膜色外 伤 ,多数 患者视 力损 伤
严重 。研究发现 ,基质 金属 蛋 白酶 ( MMP )家族 ,特别是 MM P一 2和 MMP一9在 视神经 损伤后 再 生修 复方 面发挥 重 要作 用 。孙海燕 等” 通过建 立 大 鼠视神 经不 完 全损 伤
酸对视神 经损 伤后 的修 复有 一定促进作用 。
3 对 晶 状 体 的 保 护 作 用
目前认 为 ,晶状 体上皮 细胞 的凋亡 是各种 非先 天性 白 内障的共 同细胞学 基础。各种刺激 因素 ( 老化 、过氧化物 、 遗传 、糖 尿病 、外 伤 、辐射 、中毒和局 部营养 不 良等) 通
细胞经过 牛磺 酸液培养后 D N A损伤程 度均有所 减轻 ,牛磺
酸对 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且呈剂量依赖的量效关系 。 1 . 2 对视网膜缺氧的保护作 用 大量 研究表 明 ,缺氧可导
致视 网膜 神经元损 伤 ,尤其 是神 经节 细胞 。刘 戟 环 探讨
间断性低 氧对 大 鼠视 网膜 的损 伤及牛 磺酸 的防 护作用 ,结

能可造成 严重损伤。 赵岩松等 通过建立大 鼠视 网膜缺血再灌 注损伤模 型 ,
发现大鼠视网膜组 织细胞 内钙离子 和丙二醛 ( M D A) 明显 升高 ,而谷 胱 甘肽 ( G S H) 、超 氧 化 物歧 化 酶 ( S O D) 减 少。牛磺 酸能拮抗 细胞 内钙超载 、抑 制 MD A的生成 和升高 S O D、G S H,提示牛磺酸 能够减轻钙超载 、抑制视 网膜 氧 自 由基的产生和增强 氧 自由基清 除 ,提高 视 网膜 的抗 损伤 和 抗氧化能力 ,保 护视网膜。

牛磺酸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牛磺酸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2牛磺酸抗肝纤维化机制
2.1牛磺酸对肝星状细胞干预研究 肝星状细胞是肝脏的
增殖的作用,提示牛磺酸可能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作为抗氧 化剂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邓鑫等汹1研究显示天然牛磺酸可 通过调节脂质过氧化,来保护肝纤维化大鼠的线粒体,具有抗 肝纤维化作用。李菊香等旧¨研究证实,牛磺酸具有保护大鼠 肝细胞核核苷三磷酸酶,拮抗氧化毒所致的肝脏损伤作用。 2.4其他方面机制干预研究 已知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浓度 升高可抑制细胞的增殖,并抑制胶原的合成。陈岳祥等【篮1研 究发现,牛磺酸可显著提高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内环 磷酸腺苷的含量,提示牛磺酸可通过促进细胞内环磷酸腺苷 生成而抑制肝星状细胞和肝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具有抗 肝纤维化作用。此外,牛磺酸亦能通过抑制大鼠成纤维细胞 增殖及胶原合成,促进活化肝星状细胞凋亡,减少肝纤维化细 胞外基质沉积等途径而起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4】陈岳祥,李石。张兴荣,等.牛磺酸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 化的抑制作用[J】.中华消化杂志.1999.30(19):185—187. [5] [6】
张锡流,粱健,杨光业.等.牛磺酸对大鼠肝纤维化组织Ⅲ型胶原 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4):245—247. 张锡流.粱健.杨光业,等.牛磺酸对大鼠肝纤维化组织I型胶 原影响的观察[J】.广西医学,2005,27(7):969-97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60235);广西科学基金(桂科青0628080)
万方数据
肝功能,并且两者联合应用抗肝纤维化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明 显优于单用丹参治疗者(P<O.01)。
量细胞外基质沉淀的结果,是肝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已 有研究证实牛磺酸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ⅢJ。张一宁等Ⅲ1研 究发现,牛磺酸在体外实验中可以有效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 的脂质过氧化物及羟脯氨酸的合成和显著的抑制肝星状细胞

牛磺酸对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牛磺酸对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牛磺酸;肝细胞损伤;细胞保护;肝硬化牛磺酸又名2-氨基乙磺酸,是一种由含硫氨基酸转化而来的β-氨基酸,游离存在于人体内各种组织,是动物体内含量最为丰富的自由氨基酸。

牛磺酸作为名贵中药“牛黄”的有效成分,它具有清热、镇痛、镇静、抗惊厥、抗血小板聚集,抗心率失常、降血压、降血糖、增加免疫力、补胆、保肝解毒、调节血管张力、矫正体内氨基酸失衡等多种药理作用。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牛磺酸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血液、免疫、生殖系统、视觉功能都需要牛磺酸,它还作为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

研究发现牛磺酸是通过调节细胞钙稳定、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膜脂质过氧化、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细胞膜等多种机理发挥作用[1,2]。

肝脏是合成牛磺酸的主要场所,也是牛磺酸作用的重要靶器官,牛磺酸对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笔者现就近几年来牛磺酸对肝脏损伤保护作用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1 牛磺酸对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肝脏脂质过氧化是肝脏损伤的重要机理,有害物质通过攻击肝组织脂质细胞膜,造成脂质过氧化损伤,从而形成脂质过氧化物,其中较为重要的是丙二醛(mda)。

脂质过氧化不仅把活性氧转化成活性化学剂,而且通过链式或支链反应加大活性氧的作用,引起细胞代谢及功能障碍,甚至引起细胞死亡。

脂质过氧化同时消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

sod对机体的氧化与抗氧化损伤之间的平衡起至关重要作用,与gsh共同抑制组织氧化损伤。

胡锦东[3]等研究发现牛磺酸可拮抗铅引起大鼠肝脂质过氧化损伤,牛磺酸能明显降低染铅大鼠的mda和gsh含量,而明显恢复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

gsh是动物体内的抗过氧化物剂,但在本实验中染铅大鼠gsh含量明显升高,其原因可能是像金属硫蛋白升高一样,是对铅暴露的一种适应调节或应激性增高,也可能是铅抑制了gsh向蛋白质转化,而牛磺酸能使染铅大鼠gsh 含量降低到正常对照组水平,体现了牛磺酸的保护作用。

牛磺酸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牛磺酸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牛磺酸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摘要:牛磺酸( taurine, Tau )又名2-氨基乙磺酸,是机体组织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β型含硫氨基酸,于1827 年首次从牛胆汁中分离, 并因而得名。

此后,国内外学者对牛磺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生理学效应,是调节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

牛磺酸具有广泛的生理学效应,是调节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

不参与蛋白质组成和代谢,而是以游离形式存在或与胆汁酸形成复合物。

是一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 在大部分动物组织中都存在。

牛磺酸在生物体内参与一系列的生理学过程,如与胆汁酸结合、调节渗透压、外源化合物的解毒、细胞膜的稳定、细胞钙流动调节、神经发育、神经兴奋性调节、神经保护、抗氧化和抗心律失常等[1],临床上牛磺酸被尝试应用于心血管疾病、高胆固醇血症、眼部疾病、糖尿病、早老性痴呆、胆囊纤维化等一系列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牛磺酸;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1. 牛磺酸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1.1 牛磺酸在脑中的分布牛磺酸在动物的大脑皮层、小脑及嗅球等区域含量相当丰富。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各类细胞均含有牛磺酸其中以神经胶质细胞和突触系统的含量最为丰富。

突触体中牛磺酸的水平与整个机体组织中牛磺酸的水平大致相同,但突触体中其他氨基酸的含量却低于机体组织,并且发现突触体中突触小泡的牛磺酸含量更加丰富。

从动物的不同发育阶段来看,生长发育阶段的动物,其大脑牛磺酸的含量最高,而在这一时期,大脑中其他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则呈下降趋势[2];随着脑的不断发育,牛磺酸的水平逐渐下降,成年动物大脑中牛磺酸的含量仅为新生动物的1/3,人、猴、大鼠、家兔和猫均存在这一现象。

1.2 牛磺酸与神经递质在生理条件下,牛磺酸可增加纹状体多巴胺的合成与释放,突触小泡对多巴胺的摄取需要氯离子的存在,而牛磺酸可增加氯离子的传导。

牛磺酸与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在大脑和松果体,β-肾上腺素可导致牛磺酸的释放。

牛磺酸可增加松果体Ν-乙酰转移酶的活性,使乙酰-5-羟色胺的生成量增加,也使N-乙酰-5-甲氧基色胺的生成量增加。

牛磺酸防治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牛磺酸防治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可 导致 动物 的 肾脏 、 肝 脏等 组织 器 官损 伤 , 使 牛磺 酸 合 成 酶半 胱 亚 磺 酸 脱 羧 酶 ( C S D) 的表 达 降 低 , 导 致 牛 磺酸 合成 降低 , 机体 牛磺 酸 含量 下 降 ; 此外, 高 血
糖 能够 抑制 TAUT 的功 能和蛋 白表达 , 进 而 抑制 牛
牛磺 酸 ( t a u r i n e ) 又称 8 一 氨基 乙磺 酸 , 是 人 体 的 条 件性 必需 氨 基 酸 之 一 , 尤其是在心脏、 视 网膜 、 大
脑 和 骨骼 肌这 类 可 兴 奋 组 织 中。研 究 表 明 , 牛 磺 酸 具 有抗 氧化 、 清 除 自由基 、 促进 三 大 营养 物质 代 谢 吸
( 1 . 沈 阳农 业 大学 , 辽宁沈 阳 1 1 0 8 6 6 ; 2 .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辽 宁沈 阳 1 1 0 8 6 6 ; 3 . 北 京 健 翔 和 牧 生 物 科 技 有 限公 司 , 北京 1 0 0 1 7 6 )
摘 要 : 牛磺 酸是人 和 动物机 体 内不 可缺 少的氨 基 酸 , 在 许 多生物 进程 中起 着 非常 重要 的作 用。牛磺 酸
炎、 抗 氧化 作用 , 调节 细 胞 C a 稳态, 对线 粒 体 结 构 和功 能起稳 定作 用 , 维持 细胞 内外 渗 透压 平 衡 , 作 为 神 经介 质及 神 经调节 物 , 促进 胆 汁分泌 等_ 2 ] 。
2 牛磺 酸 的 降 血 糖 机 制
2 . 1 促进 胰腺 8细胞 胰 岛素释 放
面, 牛磺 酸可 通过 降低 氧化 应激 反应 , 上 调 启 动 因子 胰 十二 指 肠 同源 盒 基 因 1 ( p a n c r e a t i c d u o d e n a l h o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磺酸的研究进展
摘要:牛磺酸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及化学性质而具有特殊生理功能。

其在调节物质代谢,抗氧化,心血管系统调节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其它氨基酸不可替代的人体必需物质。

基于牛磺酸的作用被普遍传播,其提取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包括发酵法、化学合成及生物提取。

牛磺酸提取工艺的不断完善,使得牛磺酸在食品和药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牛磺酸的生产成本高,产率低使得其应用受到限制,这些都将成为今后牛磺酸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牛磺酸,理化性质,提取方法,应用前景
牛磺酸(Taurine)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即条件性必需氨基酸。

牛磺酸具有独特的药理及营养作用,国内外研究表明,牛磺酸具有镇静、消炎及降血脂等作用,对促进婴幼儿的大脑发育、视觉传导、视觉能力的完善以及钙质的吸收也有良好的作用,以及对中老年人延缓衰老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牛磺酸能促进体内代谢,增强体质,解除疲劳,是一种很好的食品添加剂。

近年来,牛磺酸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改进现有的牛磺酸合成工艺成为近几年牛磺酸研究和应用开发方向的热点之一。

1 相关理化性质
牛磺酸是一种非蛋白质结构的β型含硫氨基酸,化学名称为2-氨基乙磺酸。

其结构式为H2N-CH2-CH2-SO3H,分子量约125道尔顿。

到目前为止,许多研究者对牛磺酸提取和分离纯化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

牛磺酸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四面针状结晶,无毒、无臭、味微酸,熔点为328℃,微溶于水,其水溶液的pH值为4.1-5.6,溶于乙酸,不溶于无水乙醇、乙醚和丙酮。

溶解后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具有酸、碱两性电解质作用。

其化学性质稳定,在避光、密封干燥条件下可在室温下贮存三年。

2 生理功能
2.1 影响激素的分泌
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牛磺酸能够影响动物体内生长激素、催产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发挥其生理作用。

同时,一些研究者曾在动物体内蛋白质供应充足及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添加1%牛磺酸时均可提高蛋白质消化率,并推测其机制是促进一些与蛋白质消化有关的激素的分泌[1]。

2.2 调节营养物质代谢
牛磺酸可通过调节体内微量元素、矿物元素代谢、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
代谢及氨基酸代谢来提高体内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起到促进大脑及智力发育和促进动物体内消化吸收的作用。

2.3 抗氧化作用
牛磺酸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的功能,与VE、VC、类胡萝卜素和一些多酚类化合物共同组成生命内源的防御系统,防止毒素对细胞及组织的伤害[2]。

其与氧化剂结合,从而可缓解氧化剂对有机体细胞的破坏,进而达到保护细胞的目的。

2.4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临床上,高血压、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病症往往同时存在,互为因果,互相转化,而牛磺酸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明显的生理调节作用[3]。

研究发现,牛磺酸可通过中枢和外周两种机制影响血压。

其可改善心肌结构重塑,防治左室肥厚、降低心力衰竭等的发病率。

同时牛磺酸与心肌钙及心肌收缩有密切联系,能增加心肌收缩期钙的利用,预防钙超载引起的心肌损伤。

胞膜起保护作用。

同时,牛磺酸通过改变细胞膜上酸性磷酸脂的Ca2+结合位点数量,抑制心肌细胞内钙超载,且牛磺酸分子中的氨基可与有害因子相互作用,并有生理保护效应[4]。

2.5 其他功能
牛磺酸不仅可以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还可增加红细胞膜的稳定性,可用于防治缺铁性贫血;牛磺酸还是人体肠道内双歧菌的促生因子,可用于优化肠道内的菌群结构;对肝脏因四氯化碳中毒有保护作用,能抑制由此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升高,可促进急性肝炎的恢复;抑制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也是眼用制剂的重要成分。

3 提取方法
3.1发酵法
日本shoko专利报道,用链球菌或微生物提取的酶,从结合型胆汁酸制取游离牛磺酸,将来源于牛肉的链球菌在含有1.5kg牛胆汁提取物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37℃培养2天,可以产45g牛磺酸。

据Nakanishi报道,将一株谷氨酸棒状杆菌在含有葡萄糖、蛋白胨、KH2PO4、K2HPO4、MgSO4、生物素、酵母膏、尿素和维生素B1的培养基中28℃摇瓶发酵24h,然后在含有糖浆、K2HPO4、MgSO4、CaCO3、维生素B1的用链球菌或微生物提取的酶,从结合型胆汁酸制取游离牛磺酸[5]。

3.2化学合成法
化学合成法制备牛磺酸根据原料和工艺不同,目前有二十多种方法,但是由于受到收率、原料来源、生产成本及合成工艺条件和设备要求高的影响,真正工业化的方法很少。

目前工业生产牛磺酸的方法主要有二氯乙烷法、乙胺法和乙亚胺法等[2]。

二氯乙烷法和乙醇亚胺法原料有剧毒,收率低,所以乙醇胺法成为当今国际上牛磺酸生产企业采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乙醇胺法又分为酯化法和氯化法。

3.2.1酯化法
以乙醇胺、硫酸、亚硫酸钠为原料,首先硫酸与乙醇胺进行酯化反应,合成出中间体2-氨基乙基硫酸酯,中间体再与亚硫酸钠进行磺化反应合成牛磺酸。

该法原料易得,反应简单,三废产生少,但酯化反应不易进行完全,且硫酸钠分离困难,影响了产品的收率和质量。

3.2.2氯化法
以乙醇胺、盐酸、亚硫酸钠为原料,反应为氯化和磺化两步进行。

氯化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体2-氯乙胺盐酸盐经磺化制备出牛磺酸。

该法工艺简单,是国内外牛磺酸生产企业采用最多的一种生产方法,但收率低,成本高,有污染,产生的主要杂质氯化钠、硫酸钠等无机盐难以分离。

3.3生物提取法
生物提取法的原料为牛磺酸含量较高的海洋生物,采用水煎自溶法和乙醇回流法等进行章鱼下脚料中牛磺酸的提取。

提取后,采用一级超滤、二级超滤、反渗透浓缩、醇沉结晶、重结晶技术,对牛磺酸进行分离和纯化。

最后采用邻苯二甲酰、2-巯基乙醇柱前衍生HPLC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测定样品结构和纯度,考察获得的牛磺酸成品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食品添加剂的卫生标准。

黄志勇等人曾利用烤鳗下脚料提取牛磺酸,其工艺流程为:下脚料预处理→蒸煮→过滤→沉淀酸性蛋白质→沉淀碱性蛋白质→离子交换脱盐→收集牛磺酸组分→浓缩洗脱液→加乙醇重结晶[6]。

此工艺是牛磺酸生物提取工艺新的突破。

4 应用与前景
随着研究者对牛磺酸的广泛提取和深入研究,其功能性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牛磺酸独特的生理、药理功能,决定了它在医药、食品添加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牛磺酸在医药行业可制成成品药,它具有消炎、镇痛、降血压、降血糖、抗血小板聚集、增强免疫功能、调节血管张力等作用。

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肝
炎、脂肪肝、胆囊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急性结膜炎、疱疹性及病毒性结膜炎等等[7]。

作为药品,牛磺酸在我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牛磺酸还可以制作成食品添加剂。

研究表明,将牛磺酸添加至乳制品中可使其营养价值接近母乳;加至运动员、宇航员的食品中可以增强体质、解除疲劳。

同时,在动物饲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牛磺酸可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可作为良好的水产动物的诱食添加剂,使饵料的综合营养和微量元素平衡达到较好的状态;而在禽类的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则可对禽类的免疫器官起到作用。

牛磺酸在医药、食品行业的应用广泛,但是生产设备投资高,产率低,环境污染等都成为牛磺酸广泛应用的瓶颈问题。

随着牛磺酸的用量越来越大,这些问题成为了当前牛磺酸研究的新方向。

因此改进现有的牛磺酸合成工艺,降低牛磺酸的生产成本,提高牛磺酸的产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目前的研究表明,人们对牛磺酸的一起作用机制尚未彻底掌握,因此可以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开发牛磺酸的新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