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与护医关系道德
护患关系及其道德规范

案例分析
• 案例2
• 案例3
• 案例4
调节医护关系的伦理原则
• 患者利益至上原则
• 互相尊重原则 • 平等协作原则 • 互相监督原则
医护关系的道德规范 • 互相协作,互相帮助
• 互相尊重和保护
• 平等
• 互相沟通
护护关系的种类
• 上下级护际关系
• 同级护际关系
• 教与学的护际关系
调节护护关系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
如何看待护患关系
• 护士可能是资源人
• 护士可能是专家 • 护士可能是病人的老师 • 护士可能是病人的代言人 • 护士可能是病人的代理人
• 护士可能是病人的律师
规范与道德
• 规范是指“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是一种规则或准则
•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构成社会两种最常见的规范 • 有些领域不能完全靠法律规范来调整,如医患、护患关系 • 道德规范在人身上表现为两个阶段:他律和自律阶段 • 道德规范的他律性:认为是社会的要求和约束,是一种外在的、
护理道德规范的形式
• 采用“誓言”或“誓词”形式:如《南丁
格尔誓言》
• 采用守则、法典形式:如《国际护士护理
法典》
道德规范对调节护理关系的作用
• 为护士提供了具体的行为指南
• 为提升护士的护理道德品质提供了外在条件 • 有利于提高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尊重和信任 • 有利于维护护理关系中各方面的利益
案例分析
关系、护际关系、医护关系、护技关系、护管关 系、护士与社会的关系等
护患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 传统上是“际关系,互为权利义务 • 但由于患者医学和护理知识贫乏,是弱势的一方 • 良好融洽的护患关系是一种治疗性的关系
护患关系的内容
第四章 护理关系道德

(二)护患关系的分期
--------终止评价期
1.时期:健康问题解决至病人出院
2.目的:总结护理工作经验+保证
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3.任务:评价护理工作+健康教育
4.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病人的满
意度+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护患关系的性质
1.以治疗为目的的专业性、帮助性关系 2.是一种工作关系 3.是一种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关系 4.是一种多方位的人际关系 5.是一种互动关系 6.是一种治疗性关系 7.是一种短暂性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 权利与义务的涵义
一、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1. 法律上的概念 2.道德上的概念 二、权利和义务在道德和法律层面上的关系
1、区别:形式上、调整范围、修改实施 2、联系:目的相同、范围互相转化
(一)医生的权利 诊治患者的疾病权 宣告患者的死亡权 对患者的隔离 医生的干涉权
一、医生的权利与义务
第二节 护士的权利与义务
案例1:某医院的一位护士在为一位癌症晚期女 病人进行医师指定的化疗时,病人问护士:癌 症治疗是否还有其它可选择的方法?护士说: 是有几种可选择的方法。因此,这位病人拒绝 接受化疗。病人的儿子因为母亲拒绝治疗十分 生气,将此情形告诉医师。医师即到法院控告 这位护士,结果护士被解雇。执照被吊销了六 个月,理由是她的行为“分裂了医生与病人的 关系”。
案例2
患者,女性,57岁,家庭主妇,性格有些神经 质。诊断为进行性食道癌。患者因行食道癌手 术入院,入院时对护士说“关于手术的事情我 什么都不想听”。随着手术的临近,患者表现 强烈的不安。手术前一天,患者不能安静卧床, 在走廊来回走动,大声说话、在病室内哭泣。 主管护士将其带到谈话室,通过谈话发现患者 根本不了解手术,只是哭泣,表示不知如何是 好。护士通过谈话认为需要精神科医师会诊, 精神科医师在谈话室对其进行了心里治疗,并 开出让其夜间充分睡眠的处方。
护患关系及其道德规范

浅谈护患关系及其道德规范【摘要】探讨护士与患者的关系掌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必要条件从而缓解患者的消极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不仅是患者的需要,对护士也是有益的。
护患关系与其他的人际关系一个明显不同在于明确的目的性:为了了解到必要的信息,为了护理和治疗的开展。
【关键词】护士;护患关系;道德【中途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98-01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和家属)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关系,是护理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
随着患者和亲属对护理服务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人文素质,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理解、关心、尊敬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利于患者全面康复。
1 护患关系的成立和分期病人到医院就医,挂号之后,就意味着与医院建立了合同关系。
到了门诊的具体科室后,经护士分诊,在未见到医生之前就已经与护士形成了实际的护患关系。
具体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也称认识期。
护士与病人一见面,此期主要任务是建立信任关系,这时病人在观察护士,看看对护士能够信任的程度有多少,已决定以后在多大程度上依靠护士。
为了建立信任融洽的护患关系,护士应注意诚恳待患,让病人感到温暖,并准确的发现患者的需要。
第二期:也称治疗期。
是在信任的基础上,用具体行动来帮助病人解决问题。
如果护患之间缺乏信任,护士的行动可能会使病人有被强迫的感觉,进而会影响护理效果。
第三期:也称终末期。
护士应尽可能在完全结束护患关系之前就考虑到护患关系结束后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于做好必要准备,如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出院后应注意的问题,征求病人意见,以便今后工作改进。
2 护患关系的内容及其模式2.1 护患关系的内容分解为技术关系和非技术关系。
对于技术关系的模式,传统曾有三种提法:代理母亲模式,护士技师模式和约定临床模式。
2.1.1 代理母亲模式:护士像母亲照顾孩子一样对患者提供照顾。
搞好护患关系的几点技巧

搞好护患关系的几点技巧1.倾听和尊重患者:医务人员需要倾听患者的关切和需求,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决策。
患者往往需要被认可和理解,所以医生和护士应该采取亲切友善的态度,避免不尊重的行为或语言。
2.提供清晰的沟通:及时、准确、全面地向患者提供信息,使他们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计划。
医务人员应该以患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进行交流,并解答他们的问题。
3.耐心解答问题:患者通常对疾病和治疗过程有很多疑问和担忧,医务人员需要有耐心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并尽可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复杂的医学专业术语。
4.尊重患者的决策权:医务人员应该尊重患者的决策权,和他们一起制定治疗计划和做出重要的医疗决策。
患者往往会更加积极参与治疗过程,感到被重视和理解。
5.积极关心患者的情绪: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情绪变化进行观察和了解,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安慰。
医护人员的关怀和温暖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增加他们对治疗的信心。
6.及时有效的疼痛管理: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医务人员应该及时有效地进行疼痛管理,避免让患者长时间忍受痛苦。
同时,给予患者安全的麻醉和止痛药物,确保他们的舒适度。
7.积极回应患者的反馈和建议:患者可能有对医疗服务的反馈和建议,医务人员需要虚心听取并积极回应,以改进服务质量。
患者的意见和反馈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是宝贵的改进方向。
8.保护患者隐私和尊严:医务人员需遵守患者的隐私权和尊严,在治疗过程中尽量避免暴露患者的隐私信息。
医务人员也应该避免因繁忙或其他原因而对患者不敬或轻视。
9.高效的服务提供:医务人员需要提供高效的服务,减少等待时间和耽误患者的治疗。
及时回应患者的需求和请求,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和组织能力。
10.持续的关怀:医务人员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应保持持续的关怀,定期询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这种关怀不仅体现在医疗过程中,也包括治疗后的康复和随访。
总而言之,患者是医护工作的重要对象,医务人员需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倾听、沟通、尊重、关心等方式来满足患者的需求,并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护理工作中如何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护理工作中如何构建和谐护患关系通过此次在我院组织“医德医风大讨论”的活动中,引发了我对护士长岗位意识的正确确立,对能够做到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本职工作任务,达到最佳工作效果,让病人安心、放心、舒心,并积极配合医院各项活动有了新的认识。
护患关系是一种信任关系,护患之间相互尊重、设身处地和彼此信赖,为此做到以下几点:一、把患者当熟人,亲切接待患者到医院后,疾病的痛苦加上对医院环境、医护人员不熟悉,会让他们产生茫然无助的感觉。
当班的护理人员在接待过程中,应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熟人,轻松自然地询问患者需求,热情耐心地为他们推荐最适合的医生、护士,认真细致地安排他们的住院事宜。
这样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熟人,护理服务显得自然得体,没有生硬、机械的痕迹,既不紧张过分,中没有冷淡处理,也绝对不会出现埋头工作而置之不理的现象,如此做法会使患者备感亲切。
二、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加强服务患者住院后,责任护士会在第一的时间做入院宣教。
宣教的内容与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护理、生活息息相关。
在工作中责任护士要熟悉医院及科室的环境、文化和业务开展情况;要熟知宣教内容和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途径,增加自己护患沟通时的底气和可信度;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抓住时机,循循善诱。
三、开展业务学习,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才会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要把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保护患者的生命联系起来。
护士应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努力学习有关的知识,永不自满,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技术上精益求精。
只有这样才能不新加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应变能力。
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要认真对待,这样才能使患者放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使护患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护患之间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是新时期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站在患者的立场上去关心体贴患者,把爱心和奉献贯穿于护理工作中,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人文修养—护患关系

01 护患关系有哪些影响因素?
护患沟通缺乏技巧 护理工作人员业务技术不 熟练 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 及观念 护理文书记录不规范 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及维 权意识增强
护理人员情绪化而致护 理服务态度差 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大 护理工作者的素质水平 不高 护理工作者的工作不到 位 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知识 不了解,对医治的过程 中对患者治愈抱的希望 过高。 病人家属长期照看病人, 家属心里烦躁,容易指 责护理人员操作服务不 到位。
某天科里接收了一名热射病的患儿,由于病情危重,患儿出现意识障碍,二便失禁。 在家属手足无措的情况下,护士小张安慰好家属焦虑的情绪,迅速冷静的为患儿擦洗 二便,更换好衣裤,同时为病人开通了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吸氧、鼻饲,配合医生 完成了初步的检查,使孩子脱离了生命的危险。小张的人文关怀和专业能力从心底里 感动了病人家属,家属为小张送来了锦旗,上书“救死扶伤,人间天使”。同年护士节, 小张也别评为“最温暖的护士”。
有护士更换液体后不签名或当天医 嘱更改后未告知病人,也没有把输 液卡片上的治疗改正过来,或填写 输液卡片不认真,致点滴速度不准 确而引发矛盾。因此护士在操作前、 中、后都要认真做好“三查七对”, 每次更换液体都要详细记录在输液 卡片上并同时签名,并随时查看病 人输液部位是否渗液、有无肿胀、 点滴是否通畅,询问病人有无不适 等。
护患关系
01 案
例
刚毕业一年的小张是一家三甲医院的儿科护士。一天,她在给某患儿施行静脉输液 操作时,因患儿不配合未一次穿刺成功。孩子哭闹不止,小张不耐烦的对家属说:“你 们家孩子太不听话,快帮我一起摁住她,赶紧扎上我还有别的事情呢!”引起家属强烈 不满而对她破口大骂,经护士长调和才平息此事。经过护士长的教育和深刻的自我反 省,小张逐渐的改变了自己。
护士如何搞好护患关系

护士如何搞好护患关系护患关系是医疗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还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医疗质量。
下面是护士如何搞好护患关系的一些建议:1.尊重患者:护士应该尊重每一位患者的尊严和人格,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或健康状况如何。
护士应该把每一位患者都视为独特的个体,并尊重他们的个人权利和隐私。
2.倾听与沟通:护士应该倾听患者的疾病经历、病情变化和痛苦感受,同时也要倾听他们的顾虑和需求。
护士应该用易于理解和亲和力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及时回答他们的问题和解决他们的疑虑。
3.提供关怀和支持:护士应该关心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并提供必要的护理和支持,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护士应该关注患者的痛苦和不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痛苦。
此外,护士还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4.明确角色和职责:护士应该清楚自己的职业职责和角色,并始终如一地履行这些职责。
护士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有信心,并且以积极的态度和专业的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5.建立信任和亲近感:护士应该努力建立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和亲近感。
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家庭背景,并在适当的时候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建立信任和亲近感。
6.学会赞美和感谢:护士应该经常对患者的合作和理解表示赞赏和感谢。
一个简单的感谢和赞美可以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感,也可以增强护患关系的稳定性。
7.解决冲突和纠纷:在护患关系中,有时会出现冲突和纠纷。
护士应该学会处理这些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冲突,以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
8.持续进修和专业发展:护士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持续进修和专业发展,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一个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护士更能够获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
9.建立合作关系:护士应该与其他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护士需要与医生、其他护士和补充治疗人员密切合作,以确保患者得到全面和高质量的护理。
护士的患者关系

护士的患者关系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的角色也变得越发重要。
在医疗环境中,护士是患者最亲密的陪伴者之一,她们的专业知识和温暖关怀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护士与患者之间建立起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护士的责任与使命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非常重要的一员,承担着照顾患者、传递医嘱、配合医生诊疗等重要职责。
她们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医患关系,更应该是一种关怀和信任的纽带。
护士应当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患者需求与护理关怀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当注重患者的需求,以及对患者的关怀与尊重。
护士需了解患者病情、家庭环境及生活习惯等,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观察,全面把握患者的实际情况。
这样,护士可以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护理计划,满足患者的需求,并在关键时刻给予必要的关怀和支持。
三、沟通与理解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石。
护士需要倾听患者的言语、表情和肢体语言,去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和情绪。
在与患者交流时,护士应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医学术语,以确保患者能够准确理解并参与到护理决策中。
通过良好的沟通,护士可以与患者建立起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关系,进而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服务。
四、尊重与保护隐私权患者的尊严和个人隐私权应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
护士应当在工作中尽量避免产生不当的亲近行为,尤其是在涉及到患者隐私的情况下。
她们应当确保患者的隐私不会遭到侵犯,遵守相关的保密规定。
同时,护士还应当关注患者的宗教和文化背景,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和观念,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护理服务。
五、助力与激励护士的工作不仅仅是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她们还可以扮演患者康复的助力者和激励者。
护士应当积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有效缓解他们的焦虑和压力,并鼓励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护士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黎平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业务学习讲稿
护患与护医关系道德
孟庆涛
学习要点:
1、护患关系的含义、内容及其模式
2、护患关系的发展趋势
3、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以及改善护患关系的措施
第一节护患关系道德
一、护患关系的含义
(一)、护患关系的含义:护士与患者的关系简称护患关系,它是以护士的一方与患者及其家属为另一方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具有一定联系的人际关系。
(二)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1、护患技术关系
定义:是指护患双方在护理技术实践中的行为关系。
模式或类型:
主动——被动型:是一种传统的护患关系。
特点:1、护士具有权威性、支配性、护士单向发生作用。
2、患者只能接受,没有选择的余地。
缺点:影响治疗护理效果。
适用于不能表达主观意志的患者,如昏迷、婴幼儿、精神病、智障等患者。
指导——合作型:是一种新型的护患关系
特点:护士告诉指导、患者配合,护患不完全双向作用。
缺点:患者主动配合服务,没有提出异议。
适用于急危重病人和一般神志清楚的病人,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
共同参与型:是现代较为理想的护患模式。
特点:护患双方完全双向发生作用,护士帮助患者自我康复。
适用于文化程度较高,具有一定卫生知识,且对疾病基本了解的患者。
1、道德关系:是指护患非技术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2、利益关系:利益关系是指在护理活动中,护患双方发生的物质
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关系。
3、价值关系:是指在护理活动中,护患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
响,双方在实践或体现各自的价值中,形成的价值关系。
4、法律关系:是指在护理活动中,在国家的法律范围内,护患双
方各自的行为和权益都受法律的保护和制约,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调节双方的关系。
5、文化关系:是指在护理活动中,护患双方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
的文化背景。
即信仰、宗教、风俗、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三)护患关系的发展趋势
1、护患关系的法制化趋势
2、护患关系的社会化趋势
3、护患关系的经济化趋势
4、护患关系的人机化趋势:护士——患者——护士——机器——患者
5、护患关系的多元化趋势
二、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
(一)护士方面因素
1、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服务意识不强②服务态度不好③责任心不强④以权谋私利。
2、专业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②专业技能不熟练
3、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服务理念陈旧②缺乏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4、其他方面存在的因素:
如仪表、工作作风、语言交流等。
(二)患者方面的因素:
1、社会公德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社会公德意识差②不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2、患者期望值过高
(三)医院管理方面的因素
1、规章制度不健全
2、收费不合理
3、医院环境差
三、改善护患关系的措施
1、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2、增强敬业奉献的精神、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素质。
3、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理论和护理技术水平。
4、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规范护患双方行为。
5、加强医院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等。
第二节护士与医院内部人员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
一、护士之间的关系及其道德规范
(一)护际关系的含义
护际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二)护际关系的种类
1、上下级关系
2、同级护际关系
3、教与学的护际关系
(三)建立良好护际关系的护理道德要求
1、彼此尊重、相互学习
2、团结协作、密切配合
3、明确分工、尽职尽责
二、医护关系及其道德要求
1、平等协作
2、尊重与信任
3、监督与制约
三、护理人员与医技科室关系及其护理道德要求
1、团结互助,合作共事
2、互相学习、以诚相待
四、护理人员与行政、后勤人员关系及其道德要求
1、护士要尊重行政管理人员,理解并支持他们的工作。
2、护士要尊重后勤人员,珍惜并爱护其劳动成果。
第三节护理人员与社会公共关系伦理
一、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
(一)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
1、护理活动的执行者;
2、护理措施的计划者;
3、护理工作的管理者:
4、健康教育的宣传者;
5、健康团体的协调者;
6、健康知识的咨询者;
7、病人权益的维护者;8、护理科学的研究者。
(二)护理人员的社会责任
1、尊重人的生命,维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2、提供个人、家庭及社区健康服务、其内容如下:
①提供卫生宣教②提供预防保健服务③开展计划生育及妇
幼保健活动④治病防残
二、护理人员与社会公共关系伦理规范
1、面向社会、一视同仁;
2、坚持原则、尽职尽责;
3、不畏艰难、全力以赴;
4、钻研业务、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