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十二五”规划及2025年远景规划要点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年至2015年)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年至2015年)全面落实《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
实施枢纽战略,满足综合交通一体化需求。
加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机场的功能互补,促进多机场体系的形成。
到2015年,全国运输机场总数达到2 30个以上,覆盖全国94%的经济总量、83%的人口和81%的县级行政单元。
北方机场群:将北京首都机场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枢纽机场,新建北京新机场。
加快发展区域枢纽机场,发挥哈尔滨、沈阳、大连、天津机场分别在东北振兴和天津滨海新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培育哈尔滨机场面向远东地区、东北亚地区的门户功能。
发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长春等机场的骨干作用。
发展漠河、大庆、二连浩特等支线机场,新增抚远等支线机场。
华东机场群:培育上海浦东机场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枢纽机场。
加快发展上海虹桥、杭州、南京、厦门、青岛等区域枢纽机场,满足长三角、上海浦东新区、海西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需要。
培育青岛机场面向日韩地区的门户功能。
发挥济南、福州、南昌、合肥等机场的骨干作用。
发展淮安等支线机场,新增九华山等支线机场。
中南机场群:培育广州机场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枢纽机场。
完善深圳、武汉、郑州、长沙、南宁、海口等机场区域枢纽功能,满足珠三角地区、中部崛起、北部湾地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等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区域合作战略需要。
增强三亚、桂林等旅游机场功能。
发展百色等支线机场,新增衡阳等支线机场。
西南机场群:强化成都、重庆、昆明机场的区域枢纽功能,加快培育昆明机场面向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门户功能,服务于云南桥头堡发展需要。
提升拉萨、贵阳等机场的骨干功能,满足国家加快发展藏区和偏远地区发展需要。
发展腾冲等支线机场,新增稻城等支线机场。
西北机场群:强化西安、乌鲁木齐机场区域枢纽功能,满足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新疆地区快速发展需要。
培育乌鲁木齐机场面向西亚、中亚地区的门户功能。
提升兰州、银川、西宁等机场的骨干功能。
(发展战略)十二五民航发展应重视由量到质的转变最全版

(发展战略)十二五民航发展应重视由量到质的转变“十二五”民航发展应重视由量到质的转变2011-06-22民航资源网邹建军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已经发布。
根据这个规划,未来五年,中国民航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要提高航空持续安全水平、增强运输机场保障能力、建设现代空管服务系统、提升航空运输服务能力、促进民航发展方式转变。
具体来说,就是要到201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业安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运输航空每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低于0.20;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30个之上,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机场体系;空域不足的瓶颈有所缓解,空管保障能力稳步提高,保障起降架次达到1040万架次;运输总周转量达到99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5亿人,货邮运输量900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3%、11%和10%,航班正常率高于80%;通用航空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作业量和飞机数量翻番等。
同时,规划中也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本文试就规划的内容,谈谈个人浅显的理解和见法。
壹、“十二五”民航依然会保持相对快速增长如果单从量的角度上见,“十二五”期间中国民航仍然会保持相对的快速增长,甚至其平均增长速度都有可能突破规划的目标。
之所以有如下的判断,主要基于如下几点:1、国民经济的平衡增长。
如果说前30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那么,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中国经济在总量达到了壹定水平之后(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见,已经达到25000元之上),国民经济将难以再次出现快速增长态势,但在整体环境平衡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稳定的增长。
考察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自1990至2010年近20年的历程,中国民航的发展大体能够划分为四个阶段(如图1):1990-1998年(9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合美元大约是821美元),航空运输整体增长速度最低;1999-2003年(200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合美元大约是1275美元),航空运输增长速度开始加速,但速度且不明显);2004-2008年(200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合美元大约是3456美元),加速度较为明显;2009年以后(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合美元开始超过4000美元),增长速度更是快于前三个阶段。
北京新机场规划图二期中国未来的航空中心

北京新机场规划图二期中国未来的航空中心查看全部一主指的是开发区。
两辅为西侧大兴区综合配套服务区和东侧台湖高端总部基地。
《规划》要求构建区域一体化生活圈。
继续发挥开发区的标杆作用,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
采育或将成为大兴新机场中央别墅区亦庄新城规划隔空把采育产业园隔空纳入,那么其中必有奥妙,今天南城君来给大家解读解读。
采育拥有3000亩的原始次生森林,广袤丰饶的2万亩葡萄园,富含多种矿物质的地热温泉,以及采育阳光俱乐部高尔夫球场。
目前已知投资110亿美元的迪拜商业项目,以及首都机场集团总部基地、超级万象城等12个大项目相继落户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这里未来将聚集大量的高端就业人口,同时也就催生了高端住宅需求。
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的航空物流区及自贸区,采育距离大兴机场航空物流区及主要自贸区的距离仅为15公里,通过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及城际铁路联络线,可以快速直通大兴机场及临空经济区,交通优势明显。
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将依托大兴机场航空口岸和综合保税区的贸易便利化平台,大力发展航材、进口高端消费品和专业产品的国际贸易业务,推动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业务的发展。
避开机场噪音,南城低密宜居净土南城君通过研究大大兴机场一体化设计指什么?在2023年的9月也就是北京新机场正是运营前一年的时间点,北京新机场已经被正式命名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对于北京新机场的命名,可以说也是情理之中的,但是这种命名还是忽视了京津冀城市群、京津冀一体化这个改变,因此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的。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众所周知,北京新机场与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而且中国在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大战略的时候,其实已经明了北京新机场就是服务于京津冀地区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北京新机场命名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这里面北京本地的改变十足,但是没有突出京津冀城市群的概念壮观的北京新机场从使用的角度,北京新机场也不仅仅是服务于北京的,它位于京津冀城市群的里面,这在北京2035总规中已经得到了明确的说明。
大型枢纽机场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策略选择

三、 以超大型客机 的投 入使用为契机 , 多层次的机 枢 纽 发 展 。 可 以 说 , 这 一过 程 中 , 筑 巢 引 凤 ” 机 场 最 在 在 “ 是
从 航 空枢 纽 网 络 建 设 的实 现 来 看 , 纽 网络 结构 的 组 司 最 有 利 的 策 略 就 是 采 取 复 合 型 机 队 结 构 以 减 少 市 场 风 枢 织 和 运 营 始 终 要 以航 空 公 司 为 主 。但 是 , 目前 我 国航 空 公 险, 实力雄厚 的大型航 空公司尤其如 此。因此 ,目前 国内 司 的枢 纽 网络 结 构 仍 有 一 定 的缺 欠 , 运 力 资 源 投入 方 面 主 要 的航 空 公 司 很 少是 由 单 一 机 型 组 成 的 机 队。 在 还 较 为 分散 , 基 地 机 场 的航 班 波 与 航 班 的衔 接还 不 能 有 在
综合报道★专 报道 题
二、 机场发展与 航空公司枢纽 网络 建设相结合 , 将 推
动枢 纽机场建设
对于 未来 机 型 的 发 展 趋 势 , 音和 空客 两 家 世 界 最 大 波
的 飞 机 制 造 商 有 着 不 同 的认 识 。 面 对 大 型 枢 纽 机 场 的 拥
目前 , 世界 前 2 0大 航 空 公 司 均 以枢 纽 网络 运 营 为 主 , 堵 , 飞机 起 降 趋 近 饱 和 的 困境 , 音 公 司 认 为 各 航 空 公 司 波 高 到 可见 , 空公司与机场 的枢 纽网络发展具 有共 同 目标 , 航 有 普 遍 会 采 用 低 容 量 、 密度 的 飞 行 班 次 , 中 小 型 机 场 降 良好 的 合 作 可 能 。 枢 纽 机 场 如 能 与 航 空 公 司开 展 枢 纽 网 落等 手 段 以 避开 繁 忙 的枢 纽机 场 空客 公 司 的理 念是 “ 而 容 络合作 , 必将 事 半 功 倍 。 此 相 对 应 , 国 民航 的 “ -Z” 量 解 决 现 状 ” 将 一 个 枢 纽 上 的人 运 到 另 一 个 枢 纽 , 通 过 与 我 十 - , 再 规 划 不 仅 提 出 了 建 设 大 型 航 空 枢 纽 的 目标 , 提 出 了培 育 小 飞机 分流。从 博弈论 的角度来 分析 , 大飞机 制造商 的 也 两 大 网络 型 航 空 公 司 的任 务 。 不 同 认 识 , 成 飞 机 市 场 上 复 杂 的机 型供 应 ; 于 航 空 公 造 对
民航十二五规划解读

第三部分 规划的思路
第四部分 发展的任务 第五部分 保障的措施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民航发展所
19
一、“十二五”的阶段特征
1. 快速增长期
世界经济恢复增长。“十二五”规划第一年,世界经济恢复到 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增长水平。 全球航空稳定发展。波音和空客公司预测未来20年,全球旅客 运输周转量年均增长4.7-4.9%,货邮周转量年均增长5.25.4%。亚太是增长最快地区之一。
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十二五”国民经济增速7%。经济总体发 展水平的提升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为民航发展奠定坚实的 市场需求基础。
区域发展趋于协调。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国家区域经济社会 的协调发展,特别是随着中西部地区开发力度的加大,航空运 输作为改善地区交通条件的基本手段将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民航发展所 20
23
二、积累的问题
基本矛盾 主要短板
十 一 五
航空服务 能力供给
人力资源 空域资源 基础设施 管理水平 空域资源 管理水平 基础设施 人力资源
快速增 长的航 空需求
十 二 五
空域资源紧张已成为民航发展的主要瓶颈。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民航发展所 24
二、积累的问题
1. 可用空域不足
(之一)
(1) 机场空域限制情况严重
一、“十二五”的阶段特征
2. 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
机场体系仍将快速建设。 多跑道系统机场和区域多机场体系的建设需求持续增长。 空管设施装备也进入急速增加和大规模更新阶段。
3. 资源制约突出期
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国家将严格控制土地使用,确保18亿亩耕 地;资源日趋紧张,发展新能源成为解决问题的重点,节能减 排成为重要国策。 低碳经济日盛。碳排放已成为全球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日 益成为各国应尽的义务。 可用空域资源愈加紧张,民众对噪音问题更加敏感。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民航发展所 21
最新-北京十二五规划全文(整理版) 精品

北京十二五规划全文(整理版)篇一: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全文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2019-2019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跨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洗礼的全球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首都北京在成功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之后,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风险挑战,制定科学的战略安排对首都立足新的阶段变化、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至关重要。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首都着眼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的五年规划,是首都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规划。
本规划主要阐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十二五”期间首都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9年—2020年)》的批复。
第一篇新时期的战略选择第一章过去五年的发展成果“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顽强拼搏、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筹办任务,积极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有力推动了全市的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过去五年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最高、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首都经济实现重大跨越。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总量达到137779亿元,人均超过1万美元。
最新-北京十二五规划全文(整理版)1 精品

北京十二五规划全文(整理版)篇一:北京十二五规划全文(整理版)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全文目录第一篇新时期的战略选择1第二篇创新驱动发展6第三篇发展惠及人民13第四篇文化彰显魅力19第五篇城市服务生活24第六篇绿色塑造未来33第七篇改革激发活力36第八篇开放实现共赢39第九篇未来五年的行动路径42序言跨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洗礼的全球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首都北京在成功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之后,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风险挑战,制定科学的战略安排对首都立足新的阶段变化、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至关重要。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首都着眼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的五年规划,是首都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规划。
本规划主要阐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十二五”期间首都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9年-2020年)》的批复。
第一篇新时期的战略选择第一章过去五年的发展成果“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顽强拼搏、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筹办任务,积极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有力推动了全市的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过去五年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最高、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首都第二机场的规划建设

首都第二机场的规划建设首都第二机场,又称首都新机场,是一个综合性的超大型机场。
它相对独立于首都机场运营,并与其基础航空公司合作建立一个中央航空网络,在北京形成一个双枢纽。
第二首都机场的概念最早是在XXXX 提出的,并被正式确认在大兴启动首都第二机场建设的主要原因是首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预计将达到饱和。
虽然北京除首都机场外还有两个机场,但西郊大多是军用机场,而南苑机场有一些民航,但旅客吞吐量很小。
首都第二机场位于综合性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初步规划设计两条跑道。
短期目标年客运量为7XXXX,年客运量超过1亿人次,货物运输能力超过240万吨。
建成后,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场,而南苑机场也将成为第二个整体机场。
由于历史原因,北部海淀区和东部朝阳区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南部大兴区和丰台区。
随着首都新机场的建设,它必将为南方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这个地区,我们不仅可以建设新的机场经济区,还可以大力发展新的服务业。
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一举措建设一个综合交通枢纽,大大增加地铁、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为北京南部新城的建设做出贡献。
第二首都机场建成后,北京将以服务为主,兼顾京津冀经济走廊和城市密集带的发展,与首都机场合作,形成全方位的细分市场,建设功能互补、联动协调的双枢纽型北京多机场系统。
首都第二机场的主要功能包括1和世界枢纽:世界级的新北京机场,它将成为世界重要的交通枢纽。
国门商务区吸引国际组织、企业总部、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和有影响力的论坛落户,成为世界政治、金融、科技、人才和信息的枢纽。
2,中国门户:通往中国的世界门户,北京通往世界城市的新名片,以及国际开放的航空城市3,区域引擎:立足北京,辐射整个京津冀鲁地区;合作发展已经成为省际和区域合作的模式。
强大的拉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4,生态新城:环形组团,平衡职业与生活,环境友好,低碳节能,智能生态森林导航城新机场计划在XXXX总投资约790亿元,加上周边市政安保项目等相关投资,将在XXXX建成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