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综合布线技术项目评分标准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项目评分标准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项目评分标准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项目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工程项目设计(含工程预算) 20分

图1-1为一栋三层楼建筑物平面示意图,请按照下面要求进行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1.信息点点数统计表(5 分)

按照每个房间数据/语音信息点进行表格输入得2分,语音点数量统计正确得1分,数据信息点数量统计正确得1分;电子表格格式设置正确、美观得1分。(共5 分)2.依据项目要求与实际软件、硬件环境设计基本网络拓扑图,并以A4幅面打印图纸。(3 分)

网络拓扑结构图符合项目需求得2分;图纸说明符合图纸要求得1分。(共3分)

3.综合布线系统设计(7 分)

(1)设备间子系统位置、机柜规格和数量符合实际环境及项目需求得0.5分,利用红色标注相关信息清晰得0.5分。(共1分)

(2)垂直子系统位置、材料规格和数量符合实际环境及项目需求得0.5分,利用橙色线条标注相关信息清晰得0.5分。(共1分)

(3)管理间子系统位置、机柜规格和数量符合实际环境及项目需求得0.5分,利用黄色线条标注相关信息清晰得0.5分。(共1分)

(4)水平子系统布线路由、材料规格、数量符合实际环境及项目需求得1分,数据信息点路由标注清晰得0.5;语音信息点相关路由标注清晰得0.5。(共2分)(5)工作区子系统,完成材料标注得0.5分;相关材料表示清晰得0.5分。(共1分)(6)图纸包含比例尺得0.5分;含图例说明得0.3分;含设计人名称与日期各得0.1分。(共1分)

4.工程材料预算统计表(5 分)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材料预算统计表规格齐全得1分、数量正确得1分;预算合理得3分,并且打印1份签名。(共5分)

如果预算超过最佳值3%得扣2分;超过5%;该项不得分;如果超过5%的,每超过1%倒扣1分。

第二部分:安装施工70分

1.参照施工图进行现场安装(10 分)

(1)完成项目平面图绘制得5分;比例符合图纸要求得3分;比例尺标注正确得2分。(共10分)

(2)施工不能超出模拟墙板的范围倒扣5分,施工时由于误操作破坏板材倒扣5分。(倒扣分项目)

2.完成永久链路和信息模块端接(20 分)

墙面板和底盒安装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得3分;安装工艺符合国际标准得1分;排布整齐得1分;(共5分)

数据/语音信息模块端接正确一个得0.2分;如线缆不整齐扣0.1分、切割不平整扣0.1分。(共4.8分)

线管安装符合图纸设计得3分;安装工艺符合国际标准得1分;排布整齐得1分;(共5分)

线槽安装符合图纸设计得2分;安装工艺符合国际标准得1分;排布整齐得1分;(共4分)

线路隐蔽性好得1.2分。(共1.2分)

3.完成永久链路配线架端接和测试(10 分)

如布线长度不合适,导致无法完成配线架的端接端接,该项目为0分;

RJ-45配线架安装正确得1分;配线架的端接正确1个0.2分,共3分;线路隐蔽性好得1分。(共5分)

110配线架安装正确得1分,配线架的端接正确1个0.1分,共0.9分;线路隐蔽性好得1.1分。(共3分)

数据线缆进入机柜线路隐蔽性好,安装整齐,工艺良好得1分;数据线缆进入机柜线路隐蔽性好,安装整齐,工艺良好得1分;(共2分)

4.机柜的设备安装(10 分)

使用赛会提供的机柜完成设备安装,要求位置正确、固定牢固。

交换机安装位置符合设计图纸得1分;设备固定牢固得1分。(共2分)

RJ-45配线架安装符合设计图纸得1分;设备固定牢固得1分。(共2分)

理线架安装符合设计图纸得1分;设备固定牢固得1分;线缆进入理线架隐蔽性好得1分;分类整齐美观得1分。(共4分)

110配线架安装符合设计图纸得1分。设备固定牢固得1分。(共2分)

5.完成网络跳线制作和线对测试(10 分)

制作网络跳线,其中每根跳线长度合理每条得0.1分,共1.5分;线序正确每条得0.4分,共6分;标签正确、清晰每个0.1分,共1.5分;整体美观得1分。(共10 分)。

6.编制链路端口编号表(10 分)

端口与编号对应正确得每组0.2分,共4.8分;表格符合工程规范要求得2.2分;表格设置清晰易懂得3分。(共10分)

第三部分: 竣工资料10 分

1.竣工资料(8 分)

综合布线工程竣工文档模板填写正确得3分;符合设计图纸得1分;(共4分)

竣工资料含设计图纸(网络拓扑图、综合布线施工图)得2分;含端口编号表得1分。(共3分)

要求装订整齐,有序得1分

2.施工管理(2 分)

现场设备、材料、工具、包装材料堆放整齐、有序,文明施工得2分。

备注:多领取一个水晶头扣除0.5分;多领取各类管材每米扣除1分;多领取模块扣除每个0.5分;多领取底座、面板等其他材料扣除1分;多领取线缆每米扣除1分。

高中一年级女生各测试项目评分标准

体育一词,其英文本是physical education,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简称为体育。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已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成为国家间外交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体育可分为大众体育、专业体育、学校体育等种类。包括体育文化、体育教育、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设施、体育组织、体育科学技术等诸多要素。 拼音 tǐyù 体育一词有两种解释 在我国,体育一词有两种解释。体育 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体育一词是这样解释的:(1)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来实现,在活动的过程中以锻炼人的身体为目的。 1

(2)指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各种活动,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游泳、武术、登山、射击、滑冰、滑雪、举重、摔跤、击剑、自行车等各种项目。体育一词具有两种解释的证据还可以从其翻译上找到,即体育一词有physical education和sport、sports两种不同的翻译,例如,国家体育总局的英文全称为: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英文刊名为:China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体育一词的详细解释 体育一词虽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但由于《现代汉语词典》对体育这一词条多年未加修订的缘故,因此其解释并不适用于今天。 1.体育(physical education)《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来实现。事实上,随着社会发展,目前体育的主要任务早已超出了仅仅是发展身体(发展体力,增强体质)的范畴。目前体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身心(身体和精神)健全发展,培养终身体育能力。 2.体育(sport、sports)《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各种活动,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游泳、武术、登山、射击、滑冰、滑雪、举重、摔跤、击剑、自行车等各种项目。事实上,目前体育的范畴早已超出了身体锻炼(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范畴。在目前,包含身体锻炼、游戏、竞争要素的各种身体运动都是体育。换句话说,体育是包含身体锻炼、游戏、竞争要素的身体运动的总称。 体育一词在今天虽然被译作physical education、sport、sports,但是体育一词却不是译自于英文,而是来自于日文,是直接借用日文中的“体育”一词。不过,日本在physical education 一词的翻译上并不是一步到位译作“体育”的,而是经历了从译作“身体(之)教育”、“体教”、“身教”到译作“体育”的日文化过程,这一过程是在19世纪70年代完成的。 体育英文:sports,gym,physical culture,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training,PE. 体育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体育”一词却出现得较晚。因为在“体育”一词出现前,世界各国对体育这一活动过程的称谓都不相同。 体育风采(23张)学校体育的哪些基本功能体现了体育的意义——答案有三个:1.健体功能 2.教育功能 3.娱乐功能。在古希腊,游戏、角力、体操等曾被列为教育内容。在17~18世纪中,西方的教育中也加进了打猎、游泳、爬山、赛跑、跳跃等项活动,只是尚无统一的名称。18世纪末,德国的J.C.F.古茨穆茨曾把这些活动分类、综合,统称为“体操”。进入19世纪,一方面是德国形成了新的体操体系,并广泛传播于欧美各国;另一方面是相继出现了多种新的运动项目。在学校也逐渐开展了超出原来体操范围的更多的运动项目,建立起“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这一新概念。于是,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体操”和“体育”两个词并存,相互混用,比较混乱,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在世界范围内统一称为“体育”。我国体育历史悠久,但“体育”却是一个外来词。它最早见于20世纪初的清末,当时,我国有大批留学生东渡去日本求学,仅1901年至1906年间,就有13000多人。其中,学体育的就有很多。回国后,他们将“体育”一词引进到中国。在我国,“体育”这个词最早见于1904年,在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中提到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时说:“保全身体之健旺,体育发达基地。”在1905年《湖南蒙养院教课说略》上也提到:“体育功夫,体操发达其表,乐歌发达其里。”在我国,最早创办的体育团体是1906年上海的“沪西士商体育会”。1907年我国著名女革命家秋瑾在绍兴也创办了体育会。同年,清皇朝学部的奏折中也开始有“体育”这个词。辛亥革命以后,“体育”一词就逐渐运用开来1762年,卢梭在法国出版了《爱弥尔》一书。他使用“体育”一词来描述对爱弥尔进行身体的养护、培养和训练等身体教育过程。由于这本书激烈地批判了当时的教会教育,而在世界引起很大反响,因此“体育”一词同时也在世界各国流传开来。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体育”一词的最初产生是起自于“教育”一词,它最早的含意是指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专门领域。到19世纪,世界上教育发达国家都普遍使用了“体育”一词。而我国由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 (3)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 为促进我院持续发展,提高学科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完善新技术项目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开展的,国内外比较成熟的诊疗技术项目,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包括:侵入性、非侵入性操作,检查、手术、治疗方式、药物等。 二、我院对新技术项目临床应用实行三类管理。 第一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由我院审批后可以开展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风险较高,必须报省卫生厅备案后才能开展的技术项目。 第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风险高,涉及重大伦理问题,或需要使用稀缺资源,必须报卫生部审批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的必备条件 (一)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应符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安全性、创新性、效益性。 (三)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所使用的医疗仪器须有《医疗仪器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仪器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仪器产品注册证》和合格证,并提供加盖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备查。一律禁止使用资质证件不齐的医疗仪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四)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所使用的药品须有《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合格证,进口药品须有《进口许可证》。并提供加盖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备查。一律禁止使用资质证件不齐的药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五)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人员有相关的学习经验,有些技术需要上岗证明或资格证书。 四、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 (一)立项:每年初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负责人认真填写《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申请表》,经科室讨论科主任审核签章后报医务科。 (二)论证:每项新技术、新项目应在《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申请表》中就以下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医务科对符合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原则的项目论证备案。 -1- 1、立项依据(技术原理、国内外应用和准入情况) 2、申请科室开展该项技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开展该项技术的必要性、新技术应用方案、学科人员及设施、设备条件)。 3、技术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4、需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三)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需在我院执业机构许可证批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内。不符合新技术开展原则的项目,临床不得开展。 五、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审批流程 (一)医务科对科室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

新技术新项目成果评审奖励办法

***中医医院医学新技术、新项目评审管理办法 为充分调动我院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努力研究与开发创新的能力,积极引进国内外成熟、适用、先进的医学新技术、新项目,进一步提升我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打造学习型医院,实现科技兴院,推动我院医疗科学技术发展,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范围为凡本院、本科室未开展的项目,无论国内外或其他单位是否实施,均属新技术、新项目范畴。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医学新技术是指成熟、适用、先进,在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工作中有明显社会、经济效益,填补院内空白,符合知识产权要求的新技术、新项目。 第三条分类 (一)技术改进项目:在原开展的项目上有大的改进; (二)院级新项目:本院未开展,本区其他医院已进行的技术项目; (三)区级新项目:本区未开展,市内其他医院已进行的技术项目; (四)市级新项目:本市未开展,省内其他医院已进行的技术项目。 第四条申请程序 (一)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项目,应先由项目负责人(主要完成人、医师以上)认真填写《米东区中医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申报

表》,经科室讨论同意,科主任签字确认后报科教科备案;(二)申请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引进的医学新技术依靠我院的技术力量和设施条件,能够成为常规开展的服务项目,能够证明本单位可熟练掌握该项技术,并拥有很好的病源量,能够取得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四条审批程序 科教科接到科室申请后,交由医务科审核,并由医务科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讨论和审核,报主管领导批准。 第五条实施与管理 (一)科教科负责项目申请受理工作; (二)医务科负责项目进行中的日常管理、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并对项目开展例数、质量、安全、效果、费用等内容进行全程管理; (三)科室主任和项目负责人认真监测新项目开展全过程,留取完整的资料,以保证项目安全、顺利地实施; (四)各科室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过程中所遇各种问题,均应及时向医务科汇报。 第六条医院鼓励护理、临床、医技等专业科室和个人积极引进医学新技术、新项目,经院专家组评审通过的新技术、新项目,医院将给予必要的硬件建设和工作经费的支持。未经备案、审批的技术项目不予支持及奖励。 第七条我院新技术、新项目引进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

本页为著作的封面,下载以后可以删除本页! 】可自由编辑!!Word 【最新资料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申报、审批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和 审批流程,完善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

用管理办法》,结合我院的实际,在医院既有的管理制度基础上(2012年制定)进行修订,制定我院新技术新项目申报、审批管理制度。 一、新技术包括项目: (一)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 (二)使用新型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且相比较原有器械有明显优势; (三)使用新的治疗方法、改良术式等; (四)首次在我院应用或新开展的诊疗项目; (五)其他在医院备案的现有技术目录之外的技术。 二、院内可以自行批准应用的临床一类技术,在通过准入申报后可以开展。必须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后方可临床应用的技术,包括临床二、三类技术,需申报天津市卫生局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后方可在院内开展。在申报市局项目准入前在院内要通过技术论证,同时应在医务处备案。 三、我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详见附1): (一)属于医院范畴的新技术新项目,指已经在外院开展,我院尚未开展的上述项目。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拟开展的新项目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安全性、创新性和效益性,符合社会伦理规范。 (二)申报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必须填写《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申报表》(详见附2),科

主任签字后送医务处进行初审。在《申报表》中应就以下内容进行详细阐述:?此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在国内外及本市其他医院的临床应用基本情况;?临床应用的意义、适应症及禁忌症;?详细介绍疗效判定标准、评价方法,对有效性、适宜性、技术路线,?经济效益进行科学预测;并对社会效益、可行性等进行具体分析, 技术操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技术力量、人力配备、设备和设施等各种支撑条件;?详细阐述可预见风险以及应对可预见风险的处理预案。 (三)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所需的医疗仪器、药品、耗材等须提供《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各种相应的批准文件复印件,或已在医院相关部门备案。 (四)各学科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需确定各技术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员,各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员不超过3人。医务处负责将上述资料记录并备案,作为医院各项必要相关考核的依据,以及引进设备、耗材、药剂的申请依据。由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对新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评估,对开展存在疑问或有异议的项目,该项技术负责人需进行特殊汇报。 (五)每年度新通过的新技术新项目名单及主要开展人员名单,由医务处负责公示。 四、我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审批流程: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模板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模板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6 年度开展应用新技术、新项目 申报书 申报项目名称:PRO-KIN254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的疗效 申报科室名称:康复医学科 项目负责人: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二0一五年十二月

一、项目基本情况

二、项目内容

1.项目主要内容 PRO_KIN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的疗效 正由于人口的老龄化、人们生活及方式的改变及工作压力增加等因素的影响,脑卒中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常伴有不同程度平衡能力的减弱或丧失,而平衡能力与脑卒中患者恢复行走能力以及其发生跌倒的概率有很大关系。针对平衡功能障碍的训练主要是由康复师对患者躯干控制及协调性来进行,近年来,平衡仪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平衡功能障碍的评价和训练中。为此,本研究使用PRO-KIN平衡仪对脑卒中后的偏瘫患者进行训练,观察其对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 观察PRO-KIN平衡仪训练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平衡训练组40例和常规训练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平衡训练组在此基础上,采用PRO-KIN平衡功能训练仪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包括静态平衡功能和动态平衡功能训练。训练8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训练后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训练后BBS评分、MBI评分均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训练组BBS评分、MBI评分高于常规训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KIN平衡仪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为加强对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的管理,规范新技术、新项目在临床的应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一、定义 新技术、新项目是指我院尚未开展的新医疗技术和项目,医院鼓励研究、开发和应用医疗新技术、新项目,鼓励引进省市内外先进医疗技术。新技术、新项目应当遵循科学、安全、合法以及符合社会伦理规范的原则。禁止开展已明显落后或不再适用,需要淘汰或技术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伦理及法律等方面与保障公民健康不相适应的技术和项目。 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诊疗技术,包括: 1、技术引进项目:即我院未开展,与上级医院协作而开展的高新技术,通过协作达到自我掌握。 2、技术改进(改良)项目:在我院已开展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基础上有所改进(改良)的项目。 3、院级新技术、新项目:我院未开展,其他医院已开展的技术项目,且获得一定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激励措施 奖励:经考核后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

(1)一等奖:有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诊疗病例数在3例以上),每项奖励3000元。 (2)二等奖:有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诊疗病例数在3例以上),每项奖励2000元。 (3)三等奖:有一定经济、社会效益(诊疗病例数在3例以上),每项奖励1000元。 (4)优秀奖每项奖励500元。 三、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医院学术管理(医疗技术)委员会应立即责令相关科室或个人终止应用该项目或医疗技术,取消年终评选资格;并依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科室和有关医务人员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处理。 1、未通过院学术管理(医疗技术)委员会的批准,擅自开展本办法规定的新技术、新项目的; 2、滥用新技术、新项目或导致人体伤害的; 3、在评价申请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4、应用新技术、新项目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后果或发现存在重大质量、安全隐患未及时上报的; 5、擅自在其他医疗机构开展本办法规定的新技术、新项目的; 6、卫生行政部门作出暂停或终止临床应用决定后仍继续应用的; 7、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四、本办法由医院学术管理(医疗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自下发至日起执行。 延安医疗集团总医院延长分院医务科

新业务新技术项目管理制度

新业务、新技术项目管理制度 新业务、新技术评审等级标准 1、院内水平:本院尚未开展的,具有一定先进水平及影响的技术项目。 2、地市水平:本地区首先开展,代表地区级先进水平,在本地区具有一定影响。 3、省内水平:仅有少数省级医院能开展的项目,在医疗实践中有显著成绩,且在省内已有较大影响。 4、国内先进水平: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省内尚未开展的项目,技术上有较大的创新,得到国内同行专家认可,对医疗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5、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有较大影响,仅有1~2 家知名医院开展。 6、国际水平: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国内尚未开展的技术项目。 范围界定 1、医疗工作中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有创新和发展的专业技术项目。 2、通过引进或改进医疗器械、实验检查设备后开展的新的服务项目,创造较大经 济价值(年收入在50 万元以上) 者。 3、行政管理、后勤中的新业务、新技术。 4、研制新药品或药品独特的作用。 (一)申报制度 1、科室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必须填写《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申请书》, 《新业务、新技术项目实施计划书》 2、凡新年度拟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项目,必须有科室论证意见,科主任签名同意后报科教科立项登记备案。 3、项目负责人所填写的申请书和实施计划书内容按照填写说明逐项认真填写。内容包括:项目开展的目的、意义、社会经济和效益分析、应用前景、工作基础、查新情况、计划进度和阶段目标包括等方面。不完整者不予受理。 4、拟开展项目必须符合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相关伦理)要求,经医务科认证后,方可实施。 5、每年各科室立项申报新业务、新技术项目时间为当年的11月底至12月中旬止将申请书和实施计划书电子文档、纸质材料各1份上报科教科。 6、各科室拟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项目需经相关专家认证后方可实施。 (二)项目管理制度

新技术新项目评选办法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院级新技术、新项目评选办法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院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提高我院职工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积极性,不断激励广大医务人员努力钻研新技术,提高业务水平,在医院形成重医疗、抓科研的良好局面,我院定期开展院级新技术、新项目评选活动。为使评选活动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我院制订了《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院级新技术、新项目评选办法》,具体如下: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魏崇一副组长:张清君 成员:各医疗职能部门及临床、医技科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初评委员会: 初评委员会主任:分管医务处的副院长 初评委员会成员:领导小组相关成员。 职责:对各科申报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汇总资料,组织初评,由初评委员会主任将初评结果报医院办公会议。 二、参评范围医疗、护理、医技、行政、后勤科室当年开展的院级新技术新项目。 三、参评程序方法 1.评选活动每年一次。《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新技术、按照新项目管理规定》,必须在年初经过书面申请,写明项目名称、目的意义、可行性研究(安全性、有效性与适

宜性)、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防范预案,由医务处进行初步审核后报医院医疗技术委员会及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经医院医疗技术委员会同意后方可开展。 2.参加评选科室必须按通知时间及时报医务处,以便整理资料进行评选。并提供病历的病案号及患者姓名,病历由医务处统一从病案室调取并提供给评审领导小组专家。 3.对于多科室联合进行的项目,应事先做好协调,由主要工作科室牵头统一申报,避免重复。 4.由医务处负责将申报情况报医院初评委员会组织讨论评估。为体现评选严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若申报项目负责人系评审委员,应在项目评审时实行回避制度。 5.评选方法采取申报者现场幻灯片报告、委员质疑、当面答辩、即时打分、评选结束后立即公布名次的方式进行。每张评分表采用无记名投票制,计算得分时,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个最低分后,取剩余分值的平均值为最后得分。 四、评分标准(见附件) 五、评选结果的确认对申报评奖的新技术新项目,根据初评得分、本人提供的相关材料及住院病历,由初评委员会进行核定工作。医院办公会议对初评结果进行讨论认定,确定评选结果。 六、评选监督方式:评选过程由医院纪检委全程监督,评选项结果确定后在全院公示五天,对公示内容有疑议者,可在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业务建设,提高创新意识,根据医院业务创新战略的总体要求和业务建设的需要,以及卫生部颁布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一、新技术、新项目围 1、医疗工作中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有创新和发展的专业技术项目,包括各种新的检查、诊断、治疗技术的引进或发明,传统治疗法的挖掘、整理和应用等。 2、护理业务创新,主要包括护理理念、护理技术、服务模式、服务法的改进、引进或发明创新等。 3、社区服务理念、法的创新。 4、行政管理与后勤保障的新技术、新项目,包括科室管理创新、临床医疗服务流程的设计、新专科专病设置规划和诊疗规的制定等。 二、申报与立项 1、每年各科室新技术、新项目项目申报时间为10月份。 2、所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项目,必须填写《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申请书》、《新技术、新项目项目实施计划书》。 3、项目负责人所填写的申请书和实施计划书,必须按照填写说明逐项认真填写,容包括项目开展的目标、意义、 工作基础、实施计划、进度安排和阶段目标、应用前景(包括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等面。 4、每年拟新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项目,须经科室主任签名同意后向科教科申报。申报材料包括项目申请书和实施计划书电子文档、纸质材料各1份,如需购置新设备,还需要递交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5、11月份所有项目先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科教科再邀请相关领导、部门和专家对申报的项目进行立项评议。 6、评议容包括:是否符合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目标和意义,已具备的条件(人员、技术力量和设施),以及医疗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宜性,尤其着重于患者的医疗安全及规化诊断、治疗等面进行分析论证。 7、立项评议通过者可实施。如需医院提供资金支持者,须经院长办公会讨论审议通过后才可实施。 三、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 1、通过立项的新技术、新项目项目涉及行政管理或后勤保障等相关部门,由医教科负责将项目信息通知相应部门。 2、每半年项目负责人需递交《新技术、新业务项目进展报告》,医教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 3、重大问题如影响医疗技术安全和质量时,对该项目进行重新评议,必要时予以终止;如属医院支持不到位,由医教科、科室主任或项目负责人重新报院长办公会审议。 4、被终止的项目,如科室认为重新开展的条件成熟,医教科将组织重新评议。 5、新技术、新项目项目涉及急危重症病人或难度大、风险高的复杂诊疗技术,在开展前向医务科预申报的同时,应告知科教科。 四、新技术、新项目项目结题评估与等级评定 1、新技术、新项目项目结题时应向科教科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并准备原始档案备查,原则上每年12月份医教科对结题项目组织评估并评定等级。 2、评定的等级标准 (1)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技术空白,累计成功开展达5例; (2)国先进水平:填补省技术空白,累计成功开展达5例; (3)省先进水平:填补市级技术空白,本年度成功开展不少于5例;

项目评分标准(5篇)

项目评分标准(5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项目评分标准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项目评分标准篇一 附件4: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介 根据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有关文件要求,北京师范大学体质健康中心将对8000余名本科生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标准》)的测试。 《标准》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它是国家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在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标准》的实施将对促进和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锻炼习惯,及不断

增强体质起到重要作用。 《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教育手段,不是为了测试而测试,特别是体质测试采用个体评价标准,能够清晰地看出个体间差异与自身不足方面,这将有利于通过测试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通过锻炼改善健康状况,促进健康发展。 《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与学生实际体质状况,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健康意识,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变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较好地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 §各年级测试项目§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体质测试指标如下:⑴身体形态:身高、体重;⑵身体机能:肺活量;⑶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握力(男)、坐位体前屈(女)、立定跳远、800m(女)、1000m (男)。见表1: 表 1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各年级学生体质测试指标一览表 体质健康测试各项目详解 一、身体形态 身高是反映人体骨骼的发育状况,是人体纵向发育水平的重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评选办法

XX医院院级新技术、新项目评选办法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院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提高我院职工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积极性,不断激励广大医务人员努力钻研新技术,提高业务水平,在医院形成重医疗、抓科研的良好局面,我院定期开展院级新技术、新项目评选活动。为使评选活动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我院制订了《XX 医院院级新技术、新项目评选办法》,具体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XX副组长:XX XXX XXX 成员:各医疗职能部门及临床、医技科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初评委员会: 初评委员会主任:分管医教部的副院长 初评委员会成员:领导小组相关成员。 职责:对各科申报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汇总资料,组织初评,由初评委员会主任将初评结果报医院办公会议。 二、参评范围 医疗、护理、医技、行政、后勤科室当年开展的院级新技术新项目。

三、参评程序方法 1.评选活动每年一次。按照《XX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规定》,必须在年初经过书面申请,写明项目名称、目的意义、可行性研究(安全性、有效性与适宜性)、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防范预案,由医教部进行初步审核后报医院医疗技术委员会及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经医院医疗技术委员会同意后方可开展。 2.参加评选科室必须按通知时间及时报医教部,以便整理资料进行评选。并提供病历的病案号及患者姓名,病历由医教部统一从病案室调取并提供给评审领导小组专家。 3.对于多科室联合进行的项目,应事先做好协调,由主要工作科室牵头统一申报,避免重复。 4.由医教部负责将申报情况报医院初评委员会组织讨论评估。为体现评选严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若申报项目负责人系评审委员,应在项目评审时实行回避制度。 5.评选方法采取申报者现场幻灯片报告、委员质疑、当面答辩、即时打分、评选结束后立即公布名次的方式进行。每张评分表采用无记名投票制,计算得分时,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个最低分后,取剩余分值的平均值为最后得分。 四、评分标准(见附件) 五、评选结果的确认

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 竹溪县中医院 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为促进我院持续发展,提高学科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完善新技术项目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2009〕18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用)》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定我院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一、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 (一)、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 (二)、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三)、创伤性诊断和治疗项目; (四)、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 (五)、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六)、其它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新项目。 二、我院对新技术项目临床应用实行三类管理。 (一)、第一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由我院审批后 可以开展的技术。 (二)、第二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涉及一定伦

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必须报省卫生厅批准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三)、第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风险高,涉及重大伦理问题,或需要使用稀缺资源,必须报卫生部审批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 (一)、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医技科室,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职称的本院职工,认真填写《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表》(附件1),经科室讨论审核,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送医务科。 (二)、在《申报表》中应就以下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 . 1、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在国内外或其它省、市医院临床应用基本情况; 2、临床应用意义、适应症和禁忌症; 3、详细介绍疗效判定标准、评价方法,对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等进行具体分析,并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预测。 4、技术路线:技术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 5、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技术力量、人力配备和设施等和各种支撑条件; 6、详细阐述可预见的风险评估以及应对风险的处理预案。

内科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9989 内科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标 准范本 In order to make the rules open, maintain the collective coordination,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wer of the group, and realize the legal basis of management. (规章制度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科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指南:本规章制度文件适合在管理中,为使规则公开化,让所有人保持集体的协调,维护集体的利益,从而充分发挥团体的力量,实现管理有法可依,内部运行有规则保障。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内科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 1、为了有效、合理利用现代医学技术,使新技术、新项目符合我院及我科的实际情况,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保障医疗安全,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所称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国内外已经发展,而我院尚未开展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技术或项目。 3、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是指在各医疗、医技科室开展新技术或引进新项目前须通过调研、论证及审批的制度。 4、科室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前应当

按本制度的规定对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想医务部进行申报,在取得准入后方可实施。 5、新技术、新项目申报的主要内容是: (一)、新技术、新项目的基本情况; (二)、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的意义、范围、适应症、禁忌症; (三)、对申报开展或应用的新技术、新项目的分析(合法性、理论性、安全性、有效性、适宜性、可行性)与效益预测; (四)、新技术的技术操作规范、新项目的操作规程; (五)、新技术、新项目的预见风险,以及预见风险的处理预案。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及技术分类管理制度

新项目准入及医疗技术分类管理制度 为促进我院持续发展,提高学科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完善新技术项目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2009〕18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用)》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定我院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一、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 (一)、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 (二)、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三)、创伤性诊断和治疗项目; (四)、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 (五)、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六)、其它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新项目。 二、我院对新技术项目临床应用实行三类管理。 (一)、第一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由我院审批后可以开展的技术。 (二)、第二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必须报省卫生厅批准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三)、第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风险高,涉及重大伦理问题,或需要使用稀缺资源,必须报卫生部审批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 (一)、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医技科室,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职称的本院职工,认真填写《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表》(附件1),经科室讨论审核,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送医务科。 (二)、在《申报表》中应就以下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1、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在国内外或其它省、市医院临床应用基本情况;

新技术最新完整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 为加速医院发展,提高学科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完善新技术项目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用)》,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定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 一、新技术项目包括: 1、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 2、使用二、三类医疗技术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3、创伤性诊断和治疗项目; 4、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 5、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6、其它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新项目。 二、我院对新技术项目临床应用实行三类、三级准入管理。 1、第一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由我院审批后可以开展的技术。 2、第二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必须报省卫生厅批准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具体目录见省卫生厅《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 3、第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风险高,涉及重大伦理问题,或需要使用稀缺资源,必须报卫生部审批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具体目录见卫生部《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 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 1、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医技科室,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职称的本院职工,其认真填写《邯郸市中心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申报表》(附件1),经科室讨论审核,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送医务科。 2、在《申报表》中应就以下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1)、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在国内外或其它省、市医院临床应用基本情况; (2)、临床应用意义、适应症和禁忌症; (3)、详细介绍疗效判定标准、评价方法,对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等进行具体分析,并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预测。(4)、技术路线:技术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

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制度汇编

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 一、新技术、新业务的概念 凡是近年来在国外医学领域具有发展趋势的新项目 (即通过新手段取得的新成果 )本院尚未开展过的项目和尚未使用的临床医疗、护理新手段,称为新技术、新业务。 二、新技术、新业务的分级 对开展的新项目实行分级管理,按项目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分为国家级、省级、院级。 (一)国家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成果,在国医学领域里尚未开展的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业务。 (二)省级具有国先进水平的新成果,在省尚未开展的新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业务。 (三)院级具有省先进水平,在本市及本院尚未开展的新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业务。 三、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的必备条件 (一)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拟开展的新项目应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创新性和效益性。 (三)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所使用的医疗仪器须有《医疗仪器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仪器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仪器产品注册证》和产品合格证,并提供加盖本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备查;使用资质证件不齐的医疗仪器开展新项目,一律拒绝进入。 (四)拟开展的新项目所使用的药品须有《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进口药品须有《进口许可证》,并提供加盖本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备查;使用资质证件不齐的药品开展新项目,一律不准进入。 四、新技术、新业务的准入程序 (一)申报申报者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本院临床、医技、护理人员,须认真填写《新技术、新业务申请书》,经本科讨论审核,科主任签署意见后报送医务科。 (二)审核医务科对《新技术、新业务申请书》进行审核合格后,报请医院技术委员会审核、评估,经充分论证并同意准人后,报请院长审批。 (三)审批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报院长和上级有关部门审批后,由财务科负责向市物价部门申报收费标准,批准后方可实施;医保报销与否,由医保办上报上级医保部门审批。 五、可行性论证的主要容 包括新技术、新业务的来源,国外开展本项目的现状,开展的目的、容、方法、质量指标,保障条件及经费,预期结果与效益等。 六、监察措施 (一)新技术、新业务经审批后必须按计划实施,凡增加或撤销项目需经技术委员会审核同意,报院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 (二)医务科每半年对开展的新项目例行检查 1次,项目负责人每半年向医务科书面报告新项目的实施情况。 (三)对不能按期完成的新项目,项目申请人须向技术季员会详细说明原因。技术委员会有权根据具体情况,对项目申请人提出质疑批评或处罚意见。

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

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完善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我院的实际,制定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 一、新技术包括项目: (一)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 (二)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三)创伤性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四)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 (五)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六)其他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项目。 二、其中,属于在本县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新技术,以及必须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后方可临床应用的现有技术,其申报流程遵照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颁布的“申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须知”进行。 三、我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 (一)属于医院范畴的新技术新项目,指已经在外院开展,我院尚未开展的上述项目。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拟开展的新项目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安全性、创新性和效益性,符合社会伦理规范。 (二)申报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必须填写《霍城县中医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申报表》(详见附3),送医教科备案审批。在《申报表》中应就以下内容进行详细阐述:①此拟开展的此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在国内外及本市其他医院的临床应用基本情况②临床应用的意义、适用症及禁忌症③详细介绍疗效判定标准、评价方法,对有效性、适宜性、可行性等进行具体分析,并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预测④技术路线,技术操作规范和操作规程⑤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技术力量、人力配备、设备和设施等各种支撑条件⑥详细阐述可预见风险以及应对可预见风险的处理预案。 (三)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所需的医疗仪器、药品等须提供《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各种相应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四、我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审批流程: (一)对于无创技术或项目、医疗风险较小、本市其他医院已广泛应用并具有较好疗效和效益,并已有相应的收费标准者,由医务科及分管院长审批授权。 (二)对于有创技术或项目;医疗风险较大、易致死致残,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疗效及效益尚

大学男生各测试项目评分标准

表4.3大学男生各测试项目评分标准 等 级单项得分肺活量体重指数1000米(分.秒)台阶试验50米跑(秒)立定跳远(米)掷实心球(米)握力体重指数引体向上(次)坐位体前屈(厘米)跳绳 (次/1分钟) 篮球运球(秒)足球运球 (秒) 排球垫球(次) 优秀 100 843′27〞82 6.0 2.66 15.7922623.01988.6 6.35098 833′28〞80 6.1 2.65 15.2912522.61939.0 6.54996 823′31〞77 6.2 2.6314.4 902422.01869.6 6.94694 813′33〞74 6.3 2.62 13.6892321.417810.37.34492 803′35〞71 6.4 2.60 12.58722 20.616811.17.74190 783′39〞67 6.5 2.5811.58621 19.815812.08.238良 好 87 773′42〞65 6.6 2.5611.3842018.915212.48.53784 75 3′45〞 63 6.8 2.52 10.9 81 19 17.5 144 12.9 8.9 34 81 73 3′49〞 60 7.0 2.48 10.5 79 18 16.2 136 13.5 9.3 32 78 713′53〞577.3 2.4310.0751714.3124 14.39.92975 683′58〞537.5 2.389.5721612.511315.010.426及 格 72 664′05〞527.6 2.359.3701511.310815.6 10.72569 64 4′12〞 51 7.7 2.31 8.9 66 14 9.5 101 16.6 11.2 23 66 614′19〞507.8 2.268.56313 7.89417.511.72163 584′26〞488.0 2.208.05912 5.48518.812.3 1860 554′33〞46 8.1 2.147.55411 3.07520.012.9 15不及格 50 544′40〞458.2 2.127.353 9 2.47120.613.31440524′47〞448.3 2.097.0518 1.46421.613.81230 514′54〞43 8.5 2.06 6.7 4970.5 5822.514.31020495′01〞428.6 2.03 6.247 6 -0.84923.815.08 10 47 5′08〞 40 8.8 1.99 5.8 44 5 -2.0 40 25.0 15.7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