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灯具配光测试报告样板

合集下载

汽车灯标准测试报告

汽车灯标准测试报告

Date: Operator: Approved by:
12/24/2013 10:05:40 AM Wang Yan
Program grid Low Beam L (C01-H7) 20131224 // Zone II Program grid Low Beam L (C01-H7) 20131224 Zone
CVC Auto Testing
PHOTOMETRIC RESULTS
Program: GB25991-2007 Asymmetrical passing beam for right hand traffic Name: Low Beam L (C01-H7) 20131224 Number: Report: WTS2013-9876 Lamp type: LED01 Number: 001 Voltage: 13.191 V 0.000 V Current: 2.868 A 0.000 A Comment: 25991-2010 Passing Beam 15
Date: Operator:Approved by:
12/24/2013 10:05:40 AM Wang Yan
CIE color diagram Low Beam L (C01-H7) 20131224 // ECE-Zone III (15°) CIE color diagram Low Beam L (C01-H7) 20131224 ECE-Zone III (15°)
Date: Operator: Approved by:
12/24/2013 10:05:40 AM Wang Yan
CIE color diagram Low Beam L (C01-H7) 20131224 // ECE-Zone III (15°) CIE color diagram Low Beam L (C01-H7) 20131224 ECE-Zone III (15°)

灯具测试分析报告模板

灯具测试分析报告模板

灯具测试分析报告模板
1. 测试目的
本次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对灯具的一系列功能进行测试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灯具亮度、颜色、光照范围、能耗和寿命等。

2. 测试方法
本次测试采用了以下方法:
1.灯具亮度测试:使用光强计进行测量,记录不同亮度下的光强值。

2.灯具颜色测试:使用光谱仪进行测量,记录灯具发出的不同颜色的光
谱分布。

3.光照范围测试:使用照度计进行测量,记录灯具在不同距离和角度下
的照度值。

4.能耗测试:使用电表进行测量,记录灯具不同亮度下的能耗值。

5.寿命测试:对灯具进行长时间持续使用,记录其寿命和表现。

3. 测试结果
3.1. 灯具亮度测试结果
亮度等级光强值(单位:勒克斯)
最低亮度100
中等亮度500
最高亮度1000
3.2. 灯具颜色测试结果
颜色波长(纳米)光谱分布
红色650 50%
绿色535 30%
蓝色470 20%
3.3. 光照范围测试结果
距离(米)照度(单位:勒克斯)
1 1000
2 500
3 200
3.4. 能耗测试结果
亮度等级能耗(单位:瓦特)
最低亮度 5
中等亮度20
最高亮度50
3.5. 寿命测试结果
灯具被持续使用了1000小时,表现良好,无异常情况出现。

4. 测试结论
综合以上测试结果,本灯具在亮度、颜色、照度和能耗等方面表现出色,寿命表现也良好。

建议生产商在今后的生产中继续保持这种优秀的品质,并在市场营销中充分发挥这些优势。

大灯性能实验报告模板

大灯性能实验报告模板

大灯性能实验报告模板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测试不同大灯的性能表现,通过实验数据对比,评估大灯的亮度、色温、聚光效果等方面的性能指标。

2. 实验装置和材料- 实验车辆:XXXX 型号跑车- 大灯类型:A型、B型和C型大灯- 光照计:XXX 品牌光照计- 色温检测仪:XXX 品牌色温检测仪- 实验场地:室外夜间开放空地3. 实验方法3.1 实验准备1. 在实验车辆上安装A型大灯,并确保灯光调整到最佳状态。

2. 将光照计和色温检测仪准确安装在合适位置。

3. 在实验场地上设置标准测量点和参考点。

3.2 实验步骤1. 分别点亮A型、B型和C型大灯,记录光照计的读数。

2. 使用色温检测仪测量每种大灯的色温,并记录结果。

3. 将实验数据整理并进行分析。

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光照度比较按照上述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三种大灯的光照度读数如下表所示:大灯类型光照度(lx)A型大灯1000B型大灯1200C型大灯800通过对比发现,B型大灯的光照度最高,达到1200 lx;而C型大灯的光照度最低,只有800 lx。

因此,在光照度方面,B型大灯表现最为出色。

4.2 色温比较根据实验步骤,分别测量了每种大灯的色温,结果如下:大灯类型色温(K)A型大灯5000B型大灯6000C型大灯5500通过对比发现,B型大灯的色温最高,为6000 K;而A型和C型大灯的色温分别为5000 K和5500 K。

因此,在色温方面,B型大灯也表现较好。

4.3 聚光效果比较通过实际观察,发现A型大灯和B型大灯呈现较好的聚光效果,能够提供清晰明亮的远光照明;而C型大灯的聚光效果较差,照明范围相对广泛但聚光度较低。

5.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在光照度方面,B型大灯表现最佳,可提供较高的光照强度。

2. 在色温方面,B型大灯的色温较高,呈现出较为清晰明亮的灯光效果。

3. 在聚光效果方面,A型和B型大灯都表现较好,而C型大灯的聚光效果较差。

汽车-某车组合灯具法规校核报告

汽车-某车组合灯具法规校核报告

编号:技术分析报告组合灯具法规校核报告编制:审核:批准:一.目的对前后灯具的布置方案进行法规校核。

二.参考标准/规范及采用数据GB4785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ECE R48 The installation of lighting and light-signalling devices 三.分析内容3.1国标与欧标校核前灯具:项目法规主要内容实际状况法规判定备注前转向灯横向:在基准轴方向上,离车辆纵向对称平面最远的视表面边缘,到车辆外缘端面之间的距离应不大于400mm。

在基准轴方向上,两相邻视表面内边缘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600mm。

高度:第1、1a、1b、2a和2b类转向信号灯的离地高度,按规定测量时应不小于350mm,不大于1500mm。

纵向:转向信号灯透光面到标志车辆全长前边界的横向平面的距离应不大于1800mm。

由右图可以看出,转向灯在各个方向上均处于所要求的范围内,能够满足法规设计要求。

合格项目法规主要内容实际状况法规判定备注近光灯横向:离车辆纵向对称平面最远的基准轴方向上的视表面外缘到车辆外缘端面的距离应不大于400mm;在基准轴方向上,两视表面相邻边缘间的距离应不小于600mm。

高度:离地高度不小于500mm,不大于1200mm。

纵向:装在车前,若发射光不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后视镜或车辆其它反射面而引起驾驶员的不舒适感,即满足要求。

由右图可以看出,转向灯在横向和高度上均处于所要求的范围内,能够满足法规设计要求。

纵向:在车辆前方,发射光不会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后视镜或车辆其它反射面而引起驾驶员的不舒适感;合格远光灯横向:无特殊要求高度:无特殊要求纵向:安装在车辆前面,要求发射光不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后视镜或车辆其它反射面而引起驾驶员的不舒适感。

纵向:在车辆前方,发射光不会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后视镜或车辆其它反射面而引起驾驶员的不舒适感;合格前位置灯横向:在基准轴方向上,离车辆纵向对称平面最远的视表面上的点,到车辆外缘端面的距离应不大于400mm。

车灯成品检验报告模板

车灯成品检验报告模板

电源设定
3
稳态电流
DC13.2V±
稳态电流:1.71A-2.09A
0.1V
4
灯组电气特性
电源设定 DC13.2V±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亮、闪烁不定或电流值异常
等均不可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0.1V
1.45A-1.7A
检验结
5
外观检查
目视
产品表面无残胶、无明显刮花 、无变形、灯珠无贴歪等
6 镭射及印字
7
包装方式
结论:合格
制表:
目视 目视
镭射、印字清晰、完整
包装标识是正确,无漏装配件 。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审核:
批准:

客户编号 检验日期
检验结果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200
每批抽5pcs
无异常
每批抽5pcs
无异常
每批抽5pcs
无异常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无异常 无异常
无异常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无异常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无异常
批准:
成品检验报告单
产品名称
IC号
生产数量
检验数 量
抽样标准 GB/T2828.1-2003正常一次抽样方案,一般检验水平Ⅱ级AQL=1.5抽样。
客户编号 检验日期
序号 检验项目 检查方法
标准要求

灯具性能试验大纲

灯具性能试验大纲

6
耐振动
B 依GB10485-2007法规;
2个试验循环;每个循环如下: 环境温度:23±5℃; 振动频率:10~1000HZ;加速度:3.15g; 试验(点灯)时间:上下、左右、前后各7h; 试验前、后检验试样的配光性能;

试验中及其后,各零部件
不应有变形、松动、龟裂 灯丝断裂和电器接触不良 及其它显著缺陷;
产品性能试验计划/ 产品性能试验计划/
主机厂: 江淮汽车
NO. 1 试验 项目 配光
项目: BMPV灯具
评价 基准

品 试验方法 质 (法规依据) 等 级 依:GB17509-1998; B
GB5920-1999; GB4599-1994; GB4785-1998;法规
满足左述标准
2
耐温
B 依GB10485-2007法规; 试样以正常工作位置放入试验箱内,经历5个循
7
耐冲击
B 依GB10485-1998法规;
加速度:98m/s2;脉冲持续时间:11ms; 冲击(点灯次数):10000次; 环境温度:23±5℃;

试验后灯具不得变形﹑变
色、龟裂、剥落等异常;
/进度管制表
灯种: 前组合灯
试验 设备
配光机
试验 预定 试验 样品 周期 试验 地点 个数 (天) 日期
常诚 1/1 1
试验 状况 1# 2#
判定 1# 2#
备注
高、低温 试验箱常诚1/17洒水试验机 常诚
1/1
1
防尘试验箱 常诚 ;
1/1
1
盐雾试验箱 常诚
1/1
15
后在试验室中
振动试验机 常诚
1/1
5

尾灯配光实验报告(3篇)

尾灯配光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汽车尾灯配光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2. 掌握尾灯配光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尾灯配光设计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4. 评估不同配光方案对尾灯亮度和光束分布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汽车尾灯作为车辆安全的重要部件,其配光设计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性。

合理的配光设计可以使尾灯在不同角度和距离下都能提供足够的照明,提高行车安全。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尾灯配光设计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汽车尾灯模型2. 光度计3. 实验台4. 光源5. 反射板6. 记录纸和笔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将汽车尾灯模型安装在实验台上,确保其与光源的距离和角度符合实验要求。

2. 初始配光:调整光源的角度和强度,使尾灯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都能提供足够的照明。

3. 光度测量:使用光度计分别测量尾灯在不同角度和距离下的光强值,记录数据。

4. 配光调整:根据光度测量结果,调整光源的角度和强度,优化尾灯的配光效果。

5. 对比实验:设计不同配光方案的尾灯模型,分别进行光度测量,对比不同配光方案对尾灯亮度和光束分布的影响。

6.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评估不同配光方案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初始配光结果:在实验初始阶段,尾灯在不同角度和距离下的光强值均达到预期效果,表明初始配光设计基本合理。

2. 光度测量结果:通过光度测量,发现尾灯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光强值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 配光调整结果:通过调整光源的角度和强度,尾灯的配光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光强值和光束分布更加均匀。

4. 对比实验结果:对比不同配光方案的尾灯模型,发现合理的配光设计能够显著提高尾灯的亮度和光束分布均匀性,从而提高行车安全。

六、结论1. 合理的配光设计对汽车尾灯的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通过实验验证,尾灯配光设计能够显著提高尾灯的亮度和光束分布均匀性,从而提高行车安全。

3. 本实验为汽车尾灯配光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依据。

GB4599-1994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

GB4599-1994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Photometric characteristicsof headlamps for motor vehicles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M、N类汽车使用的各种类型的前照灯。

2、引用标准GB 4785汽车及联结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数量、位置和光色3、术语3.1 配光灯具发射可见光的光度(照度或发光强度等)分布。

3.2 近光当车辆前方有其它道路使用者时,不致使对方眩目或有不舒适感所使用的近距离照明光束。

3.3 远光当车辆前方有其它道路使用者时,所使用的远距离照明光束。

3.4 配光镜根据配旋光性能要求,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光学单元组合的透镜。

3.5 灯光组配光镜、反射镜和光源(灯泡或发光灯丝组件)等的组合体。

3.5.1 封闭式灯光组结合成一个不可拆整体的灯光组。

GB 4599-94代替GB 4599-843.5.2 半封闭式灯光组配光镜与反射镜固定结合、灯泡可拆卸更换的灯光组。

3.6 封闭式前照灯采用封闭式灯光组的前照灯3.7 半封闭式前照灯采用半封闭式灯光组的前照灯3.8 单光束一灯光组中仅有一根灯丝产生的近光或远光3.9 双光束一灯光组中有两根灯丝可分别发光,一根产生近光,另一根产生远光或根据需要设计的辅助光束。

3.10 标准电压灯泡(封闭式灯光组)上标明的电压(单位V)。

3.11 标准功率灯泡(封闭式灯光组)或其包装上标明的功率(单位W)。

3.12 试验电压测试灯泡或灯光组的光电参数时使用的端电压。

3.13 标准灯泡测试配旋光性能的灯泡,具有无色的泡壳和缩小的灯丝几何尺寸公差,每一型号的标准灯泡仅规定一种标准电压。

3.14 标准前照灯装有标准灯泡,具有不小于160 mm的有效透光直径,其配旋光性能的最大值不大于本标准规定最大值的90%,其最小值不小于本标准规定最小值的120%的前照灯。

3.15 配光光通量半封闭式前照灯(或其它汽车灯具)配光测试时规定的灯泡光通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