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书目

合集下载

反映地理人文的书籍有

反映地理人文的书籍有

反映地理人文的书籍有很多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理和人文领域。

下面将介绍一些反映地理人文的书籍,以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探索这个领域。

1.《地球简史》- 比尔·布莱森《地球简史》是一本畅销书,作者比尔·布莱森以幽默风格讲述了地球从形成到演化的历史。

该书不仅覆盖了地理的方方面面,还探讨了地球上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部同时涵盖地理和人文内容的经典之作。

2.《人类简史》- 尤瓦尔·赫拉利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是一本探讨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的畅销书。

从人类起源和进化到现代社会,从文化、科技到经济政治,该书全面而生动地解释了地理和人文领域的重要议题。

3.《地理学》- 彼得·费舍尔、彼得·戈达德《地理学》是一本经典的地理教科书,由彼得·费舍尔和彼得·戈达德共同合著。

该书介绍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研究领域。

通过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分析,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地理与人文的相互关系。

4.《山海经》- 高子厚《山海经》是古代中国的一部著名地理文化著作,涵盖了广阔的地理和人文知识。

作者高子厚通过描绘各种神奇的山川地貌、神兽异兽以及民族风俗习惯,发展了独特的地理人文传统,对中国的文化地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古地理学》- 爱德华·赖德《古地理学》是一本详细介绍古代地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学术著作,作者爱德华·赖德是地理学领域的重要学者。

该书系统地研究了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国等不同文明的地理思想和地图制作,为我们理解古代地理人文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一些反映地理人文的书籍,它们涵盖了地球的形成与演化、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地理与人文的相互关系等不同方面。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理和人文领域,丰富我们的知识和视野。

历代历史地理著作

历代历史地理著作

历代历史地理著作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历代历史地理着作【正史地理志和疆域志】1.《史记大宛列》(卷123)、《史记货殖列传》(卷129)2.《汉书地理志》(卷28)、《汉书沟洫志》(卷29)3.《后汉书郡国志》(卷19~23)4.《晋书地理志》(卷14~15)5.《宋书州郡志》(卷35~38)6.《南齐书州郡志》(卷14~15)7.《魏书地形志》(卷106)8.《隋书地理志》(卷29~31)9.《旧唐书地理志》(卷38~41)10.《新唐书地理志》(卷37~43)11.《旧五代史郡县志》(卷150)12.《新五代史职方考》(卷60)13.《宋史地理志》(卷85~90)、《宋史河渠志》(卷91~97)14.《辽史地理志》(卷37~41)15.《金史地理志》(卷24~26)、《金史河渠志》(卷27)16.《元史地理志》(卷58~63)、《金史河渠志》(卷64~66)17.《明史地理志》(卷40~46)18.《新元史地理志》(卷46~51)、《新元史河渠志》(卷52~54)19.《清史稿地理志》(卷54~81)、《清史稿河渠志》(卷126~129)20.《通典州郡典》(卷171~184)21.《通志地里略》22.《文献通考舆地考》(卷315~323)【总志】23.《禹贡》《十三经注疏本》24.《山海经》郭璞注毕沅校25.《水经注》北魏郦道元26.《穆天子传》27.《括地志》唐李泰等28.《元和郡县图志》唐李吉甫、贺次君29.《元丰九域志》宋王存30.《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31.《大唐西域记》唐玄奘撰32.《徐霞客游记》明徐弘祖33.《禹贡锥指》清胡渭34.《广阳杂记》清刘献廷35.《广志绎》明王士性【城市类】36.《三辅黄图》清孙星衍,清庄逵吉校定37.《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38.《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39.《梦粱录》南宋吴自牧40.《雍录》宋程大昌41.《武林旧事》南宋周密42.《日下旧闻考》清于敏中43.《析津府志辑佚》元熊梦祥44.《唐两京城坊考》清徐松45.《北平录》明失名46.《故宫遗录》明萧洵47.《宛署杂记》明沈榜48.《旧京遗事》明史玄49.《旧京琐记》清夏仁虎50.《藤阴杂记》清戴璐51.《燕京岁时纪》清富察敦崇52.《天咫偶闻》清震钧53.《宋平江城坊考》王謇撰【方志】54.《蛮书》唐樊绰55.《吴地记》唐陆广.《华阳国志》晋常璩57.《酌中志》明刘若愚58.《龙沙纪略》清方式济59.《吴越春秋》汉赵晔60.《寒山寺志》叶昌炽61.《龙江船厂志》明李昭祥62.《吴郡志》宋范成大63.《吴趋访古录》清姚承绪64.《扬州图经》清焦循,江藩65.《至顺镇江志》元俞希鲁66.《百城烟水》清徐崧,张大纯纂辑67.《泰州旧事摭拾》俞扬辑注68.《吴门表隐》清顾震涛69.《越绝书》东汉袁康,东汉吴平辑录【域外】70.《佛国记》晋法显71.《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唐义净原72.《释迦方志》唐道宣73.《瀛涯胜览》冯承钧74.《西游录》元耶律楚材75.《异域志》元周致中76.《岛夷志略》元汪大渊77.《真腊风土记》元周达观78.《长春真人西游记》79.《西洋番国志》明巩珍80.《西洋朝贡典录》明黄省曾81.《东西洋考》明张燮82.《殊域周咨录》明严从简83.《海国图志》清魏源84.《清朝柔远记》清王之春85.《海录》清谢清高86.《两种海道针经》向达87.《职方外纪》 (意)艾儒略88.《安南志略》 (越)黎崱89.《漂海录》 (韩)崔溥90.《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日)慧立彦悰中国历史地理参考书目1、马正林,《中国历史地理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历史地理基本参考书目

中国历史地理基本参考书目

中国历史地理基本参考书目2008-04-02 23:03:16来自: hejaz【基本史料】:25史中的地理志、州郡志、疆域志《尚书•禹贡》篇《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舆地广纪》《舆地记胜》《嘉庆大清一统志》《读史方舆纪要》【通论与专集】:••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四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谭其骧:《长水集》1-3,人民出版社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山西人民出版社史念海:《河山集》1-7,人民出版社马正林:《中国历史地理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黄盛璋:《历史地理与考古论丛》,人民出版社,1988黄盛璋:《历史地理论集》,人民出版社,1988《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2.[英]哈•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商务印书馆,1985年【区域与专题研究】:侯甬坚:区域历史地理的空间发展过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周振鹤: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文焕然:《中国历史时期冬半年气候冷暖变迁》,科学出版社,1996邹逸麟:《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马正林:《中国城市历史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侯仁之主编:《北京历史地理研究》,北京出版社,1999年史念海:《中国的运河》,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周清澍:内蒙古历史地理,内蒙古大熊猫出版社,1994冯季昌:东北历史地理研究,香港同泽出版社,1996鲁人勇、吴忠礼、徐庄:宁夏历史地理考,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陈守忠:河陇史地考述,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李并成:河西走廊历史地理,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王北辰:王北辰西北历史地理论文集司徒尚纪:岭南史地论集,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4石泉:古代荆楚地理新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张伟然: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张伟然: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1987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人民出版社,1986年徐少华:周代南土历史地理与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陈伟:楚“东国”地理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葛剑雄、曹树基、吴松弟:中国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书刊】:《历史地理》1—16,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年刊,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季刊),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主编《九州》1-2,商务出版社《环境变迁研究》,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北京古籍出版社【工具书】: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八卷本,中国地图学社。

高考地理知识点推荐书单

高考地理知识点推荐书单

高考地理知识点推荐书单地理是高中学生必修科目之一,对于高考来说,地理知识占据重要的分值,因此,学生们在备考地理时需要准备一些辅助读物来帮助巩固和提高地理知识。

下面是一些推荐的书单,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备考。

一、地理基础知识书目1.《地理学基础》这本书由国内著名的地理学家撰写,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它囊括了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和地貌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并且结合了实例和案例分析来讲述地理学的应用。

这本书适合作为地理学习的入门读物,通过它可以对地理的基本概念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2.《地球历史与地质学》这是一本关于地球演化和地质学的经典教材,对于高考地理学科中的地球与地理环境变化有着重要的解读和补充。

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地壳运动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地球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地理实践书目1.《地理野外实习报告集》这本书是一系列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的集合。

地理野外实习是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参加实地考察,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理论。

这本书收录了各种不同地区和地理状况下的实习报告,阅读它可以帮助学生们扩展眼界、提升实践能力。

2.《地理考古案例研究》这本书通过对各种考古案例的研究和分析,介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地理考古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类文化遗产和文明进程。

这对于学生们理解地理因素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人文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三、地理研究方法书目1.《地理研究方法》这本书是地理学科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导论,介绍了地理学领域内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们可以学习到地理实证研究、地理数据分析等方法,帮助他们在写作地理论文和进行地理研究时更加系统性和科学性。

2.《地理数据挖掘与分析》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地理数据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通过学习这本书,学生们能够了解到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地理数据,在高考地理考试中能够更好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和解答问题。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书目精简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书目精简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阅读书目(一)通论性著作1)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3)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二)文献地图1)《尚书•禹贡》(顾颉刚注释本,见《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第一辑)2)《汉书•地理志》(周振鹤《汉书地理志汇释》)3)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地理类.北京:中华书局.1965.4)靳生禾.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5)谭其骧.在历史地理研究中如何正确对待历史文献资料.学术月刊.1982(11)6)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1-8册).北京:地图出版社.1982-1988.7)中国地理丛书.中国综合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8)高等学校教学参考用书.中国自然地理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4.(三)理论与方法1)英/阿兰·R.H.贝克.地理学与历史学:跨越楚河汉界.阙维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2)美/大卫·哈维.地理学中的解释.高泳源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4)侯甬坚.区域历史地理的空间发展过程.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5)吴宏岐.历史地理学方法论的探索与实践.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6)李令福.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学科属性与研究方法.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3)7)史念海.发挥历史地理学有用于世的作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3)8)蓝勇.现代历史地理学给历史学的新启示.史学理论研究.1995(1)(四)学术史发展1)美/杰弗里·马丁. 所有可能的世界:地理学思想史(第四版).成一农,王雪梅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2)美/理查德·哈特向.地理学的性质——当前地理学思想述评.叶光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美/普雷斯顿·詹姆斯.地理学思想史.李旭旦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4)谭其骧.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5)华林甫.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1949-1999).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6)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地学史组主编.中国古代地理学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7)邹振环著.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地理推荐书目

地理推荐书目

地理推荐书目地理推荐书目(一)1.《国家的常识》迈克尔·罗斯金 / 杨勇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侯仁之 / 学苑出版社3.《历史地理学的视野》侯仁之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4.《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 / 中国地图出版社5.《地理学的性质》理查德.哈特向 / 叶光庭 / 商务印书馆6.《当代地理学要义》萨拉·L.霍洛韦等编 / 黄润华等译 / 商务印书馆7.《中国自然地理纲要》任美锷 / 商务印书馆8.《水经注》郦道元著、谭属春、陈爱平点校 / 岳麓书社9.《梦溪笔谈》沈括 / 上海书店出版社10.《徐霞客游记》徐弘祖 / 上海古籍出版社地理推荐书目(二)11.《海陆的起源》魏格纳 / 李旭旦 / 北京大学出版社12.《中国疆域沿革史》顾颉刚、史念海 / 商务印书馆13.《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陈述彭 / 科学出版社14.《长水集》谭其骧 / 人民出版社15.《麦哲伦航海纪》斯蒂芬?茨威格、苏惠玲 / 苏惠玲 / 希望出版社16.《宇宙之书》约翰·D.巴罗 / 李剑龙 / 人民邮电出版社17.《古拉格群岛》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 田大畏等 / 群众出版社18.《历史的地理枢纽》哈·麦金德 / 林尔蔚、陈江 / 商务印书馆19.《地理学中的解释》大卫.哈维 / 商务印书馆20.《地理学与生活》阿瑟·格蒂斯、朱迪丝·格蒂斯、杰尔姆·D·费尔曼 / 黄润华、韩慕康、孙颖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1.《人文地理学问题》阿·德芒戎 / 商务印书馆22.《所有可能的世界》杰弗里·马丁 / 成一农 / 上海人民出版社23.《从混沌到秩序》唐晓峰 / 中华书局24.《搏击沧海》许靖华 / 地质出版社25.《地理学思想史》克拉瓦尔 / 北京大学出版社26.《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保罗·诺克斯、史蒂文·平奇 / 柴彦威、张景秋 / 商务印书馆27.《地理学与历史学》阿兰·R.H.贝克 / 阙维民 / 商务印书馆28.《地理学与地理学家》R.J.约翰斯顿 / 唐晓峰 / 商务印书馆29.《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克鲁格曼 / 蔡荣 / 北京大学出版社30.《自然地理学》伍光和 / 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理推荐书目(三)31.《城市地理学》许学强 / 高等教育出版社32.《地球的法则》斯图尔特.布兰德 / 叶富华耿新莉 / 中信出版社/33.《古老阳光的末日 : 抢救地球资源》哈特曼 / 马鸿文 / 上海远东出版社34.《大气科学中的非线性与复杂性》丑纪范 / 气象出版社35.《气象学》夏布德 / 雷淑芬 / 上海教育出版社36.《混沌的本质》E.N 络伦兹 / 刘式达 / 气象出版社37.《地理信息系统与科学》Paul A.Longley / 张晶、刘瑜、张洁、田原 / 机械工业出版社38.《哲学与人文地理学》R.J.约翰斯顿 / 蔡运龙、江涛 / 商务印书馆39.《中国自然地理纲要》任美锷 / 商务印书馆40.《小问号看大天下科普系列-神秘的地理与资源》卓文 / 上海科学普及41.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与《瓦尔登湖》比肩已有俄、日、韩、西、葡、意、法、德、波兰文版本进入中学课本汉译名著最新书之一《沙乡年鉴》是利奥波德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自然的结果。

历代历史地理著作

历代历史地理著作

历代历史地理著作【正史地理志和疆域志】1.《史记大宛列》(卷123)、《史记货殖列传》(卷129)2.《汉书地理志》(卷28)、《汉书沟洫志》(卷29)3.《后汉书郡国志》(卷19~23)4.《晋书地理志》(卷14~15)5.《宋书州郡志》(卷35~38)6.《南齐书州郡志》(卷14~15)7.《魏书地形志》(卷106)8.《隋书地理志》(卷29~31)9.《旧唐书地理志》(卷38~41)10.《新唐书地理志》(卷37~43)11.《旧五代史郡县志》(卷150)12.《新五代史职方考》(卷60)13.《宋史地理志》(卷85~90)、《宋史河渠志》(卷91~97)14.《辽史地理志》(卷37~41)15.《金史地理志》(卷24~26)、《金史河渠志》(卷27)16.《元史地理志》(卷58~63)、《金史河渠志》(卷64~66)17.《明史地理志》(卷40~46)18.《新元史地理志》(卷46~51)、《新元史河渠志》(卷52~54)19.《清史稿地理志》(卷54~81)、《清史稿河渠志》(卷126~129)20.《通典州郡典》(卷171~184)21.《通志地里略》22.《文献通考舆地考》(卷315~323)【总志】23.《禹贡》《十三经注疏本》24.《山海经》郭璞注毕沅校25.《水经注》北魏•郦道元26.《穆天子传》27.《括地志》唐•李泰等28.《元和郡县图志》唐•李吉甫、贺次君29.《元丰九域志》宋•王存30.《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31.《大唐西域记》唐•玄奘撰32.《徐霞客游记》明•徐弘祖33.《禹贡锥指》清•胡渭34.《广阳杂记》清•刘献廷35.《广志绎》明•王士性【城市类】36.《三辅黄图》清•孙星衍,清•庄逵吉校定37.《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38.《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39.《梦粱录》南宋•吴自牧40.《雍录》宋•程大昌41.《武林旧事》南宋•周密42.《日下旧闻考》清•于敏中43.《析津府志辑佚》元•熊梦祥44.《唐两京城坊考》清•徐松45.《北平录》明•失名46.《故宫遗录》明•萧洵47.《宛署杂记》明•沈榜48.《旧京遗事》明•史玄49.《旧京琐记》清•夏仁虎50.《藤阴杂记》清•戴璐51.《燕京岁时纪》清•富察敦崇52.《天咫偶闻》清•震钧53.《宋平江城坊考》王謇撰【方志】54.《蛮书》唐•樊绰55.《吴地记》唐•陆广微56.《华阳国志》晋•常璩57.《酌中志》明•刘若愚58.《龙沙纪略》清•方式济59.《吴越春秋》汉•赵晔60.《寒山寺志》叶昌炽61.《龙江船厂志》明•李昭祥62.《吴郡志》宋•范成大63.《吴趋访古录》清•姚承绪64.《扬州图经》清•焦循,江藩65.《至顺镇江志》元•俞希鲁66.《百城烟水》清•徐崧,张大纯纂辑67.《泰州旧事摭拾》俞扬辑注68.《吴门表隐》清•顾震涛69.《越绝书》东汉•袁康,东汉•吴平辑录【域外】70.《佛国记》晋•法显71.《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唐•义净原72.《释迦方志》唐•道宣73.《瀛涯胜览》冯承钧74.《西游录》元•耶律楚材75.《异域志》元•周致中76.《岛夷志略》元•汪大渊77.《真腊风土记》元•周达观78.《长春真人西游记》79.《西洋番国志》明•巩珍80.《西洋朝贡典录》明•黄省曾81.《东西洋考》明•张燮82.《殊域周咨录》明•严从简83.《海国图志》清•魏源84.《清朝柔远记》清•王之春85.《海录》清•谢清高86.《两种海道针经》向达87.《职方外纪》 (意)艾儒略88.《安南志略》 (越)黎崱89.《漂海录》 (韩)崔溥90.《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日)慧立彦悰中国历史地理参考书目1、马正林,《中国历史地理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关于中国古代城市地理著作的书目提要

关于中国古代城市地理著作的书目提要

中国古代城市地理著作的书目提要一、《三辅黄图》内容提要。

《三辅黄图》是一部记载秦汉都城长安、冯翊、扶风三地的地理考证著作。

三辅黄图,又名西京黄图,简称黄图。

“三辅”是指汉代在都城长安附近的京畿地区所设立的三个郡级政区,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三辅黄图》的本义就是三辅地区的帝都图。

《三辅黄图》作者佚名,成书时间也难以确定,各家说法不一。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以为汉魏间人作;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为梁陈间人作;程大昌《雍录》谓出于唐肃宗后人;周中孚认为后汉人撰。

考《水经注》曾征引此书,《隋志》亦已著录,一般来说可以判断此书成书于东汉时期,在魏晋隋唐时期又有增补。

《三辅黄图》始著录于《隋书·经籍志》,原书只有1卷,除了文字外,还附加有图,后来图遗失了,只有文字。

《郡斋读书志》作3卷,今本6卷或2卷,36篇,可能掺入后世的地名及杂说。

《三辅黄图》主要记载秦、汉都城的建设,其中以汉都长安为主。

该书的序言提到“三代盛时,未闻宫室过制……至孝武皇帝,承文、景菲薄之余,恃邦国阜繁之资,土木之役,倍秦越旧,斤斧之声,畚锸之劳,岁月不息,盖骋其邪心以夸天下也。

”意思就是说:在夏商西周,并不讲究宫室的豪华,然而从秦朝开始,统治者便开始大兴土木,劳役人民,扩大宫室。

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家比较繁荣富强,统治者骄傲享乐之心又起,实行土木之役,想建立伟业。

宫室的豪华为这本书提供了材料,虽然在序言中没有说明,但是可以看出作者哀叹统治者为筑造宫室,不惜劳民伤财,废农时,夺民力。

书中描写宫阙之嵯峨,楼现之耸峙,同时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建筑技巧的高超水平以及人民的智慧。

该书通记汉代都城和畿辅地区的地理状况,记载内容有长安城及其周围的布局、宫殿、馆阁、苑囿、池沼、台榭、府库、仓库、桥梁、文化设施、礼制建设等。

各项建筑,皆指出所在方位。

此书条理清晰,它是研究古代都城,特别是研究汉都长安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研究关中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是我国早期方志代表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地理参考书目:1、马正林,《中国历史地理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3、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和1988年版。

4、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陈代光,《中国历史地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6、陈昌远,《中国历史地理简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7、张步天,《中国历史地理》,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8、韩宾娜、王兆明,《中国历史地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9、张全明、张翼之,《中国历史地理论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耿占军等,《中国历史地理学》,西安地图出版社,2000年版。

11、张步天,《历史地理学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2、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1-8册),地图出版社,1982--1988年。

2.谭其骧:《长水集》(上、下),人民出版社,1987年。

3.谭其骧:《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1-3),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

4.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四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5.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

6.侯仁之:《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科学出版社,1957年。

7.侯仁之:《北京城市历史地理》,北京出版社,1999年。

8.马正林:《中国历史城市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9.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10.史念海:《河山集》(1--9),三联书店、人民出版社,1991年。

11.黄盛璋:《历史地理论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

12.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科学出版社,2001年。

13.邹逸麟: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

14.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5.陈桥驿:《水经注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85年。

16.陈桥驿:《中国历史名城》,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

17.葛剑雄《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

18.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人民出版社,1986。

19.葛剑雄、吴松弟、曹树基:《中国移民史》(1-6卷),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

20.葛剑雄、吴松弟、曹树基:《简明中国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

21.葛剑雄:《中国人口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22.费省:《唐代人口地理》,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

23.周振鹤:《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24.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商务印书馆,1998年。

25.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

26.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27.刘君德:《中国行政区划的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28.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经济地理研究室:《中国农业地理总论》,科学出版社,1980年。

29.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岳麓书社,1996年。

30.梁家勉:《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农业出版社,1989年。

31.陈文华:《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图谱》,农业出版社,1991年。

32.韩茂莉:《宋代农业地理》,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

33.韩茂莉:《辽金农业地理》,社会科学文献,1999年。

34.龚胜生:清代两湖农业地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35.吴宏歧:《元代农业地理》,西安地图出版社,1997年。

36.胡兆量:《中国文化地理概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37.夏曰云:《文化地理学》,北京出版社1991年版。

38.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三联书社,1983年版。

39.王会昌:《中国文化地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40.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八卷本,台湾中研院史语所专刊,台北,1986。

41.辛德勇:《中国古代交通地理与地理文献》,中华书局,1995年。

42.蓝勇:《南方丝绸之路》,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年。

43.刘宏煊:《中国疆域史》,武汉出版社,1995年版。

44.张维华:《中国长城建制沿革考》,中华书局出版社1979年。

45.戴均良:《中国城市发展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46.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47.王子今:《秦汉区域文化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48.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

49.侯甬坚:《区域历史地理的空间发展过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50.鲁西奇:《区域历史地理:对象与方法——以汉水流域为个案考察》,广西人民出版社200年版。

51.周清澍:《内蒙古历史地理》,内蒙古大熊猫出版社,1994年。

52.冯季昌:《东北历史地理研究》,香港同泽出版社,1996年53.靳生禾:《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54.王成祖:《中国地理学史》上下,商务出版社,198655.曹婉茹:《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科学出版社,1988年。

56.中国社科院:《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科学出版社,1984年。

57.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2年。

58.龚高法等:《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方法》,科学出版社,1983年。

59.文焕然:《中国历史时期冬半年气候冷暖变迁》,科学出版社,1996年。

60.文焕然等:《中国历史时期植物与动物变迁研究》,重庆出版社,1995年。

61.朱震达等:《中国沙漠化及其治理》,科学出版社,1989年62.景爱:《中国北方沙漠化的原因与对策》,山东科技出版社,1998年63.景爱:《沙漠考古通论》,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

64.曹云忠等:《中华名关》,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

65.胡阿祥:《兵家必争之地》,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年。

66.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史述要》,水利出版社,1982年。

67.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江水利史略》,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年。

68.华林甫:《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1949-1999),学苑出版社,2000年。

69.朱玲玲、杜瑜:《中国历史地理学论著索引》,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

70.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发展》,中国社科出版社1981年。

71.石泉:古代荆楚地理新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72.张伟然: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73.张伟然: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74.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1987年75.王社教:苏皖浙赣地区明代农业地理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6.蓝勇:长江三峡历史地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77.杨果:宋代两湖平原地理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78.李孝聪:唐代地域结构与运作空间,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月79.王庸《中国地图史纲》,三联出版社,195580.李孝聪《欧洲收藏部分中文古地图叙录》,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81.李孝聪《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叙录》,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82.《中国古代地图集》1-3,文物出版社83.侯仁之:《北京历史地图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84.《山西历史地图集》,山西人民,199985.《广东历史地图集》,广东地图出版社,86.《武汉历史地图集》,武汉地图出版社87.《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8.《历史地理》1-20,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89.《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季刊),陕西师范大学90.《环境变迁研究》1-6,北京燕山出版社91.《九州》1-4,商务印书馆中国城市史参考文献杂志:《历史地理》(上海人民出版社)《城市史研究》(不定期刊物,天津社科院出版社)《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古都研究》(中国古都学会论文集)《中国方舆》《人文地理》《城市问题》《考古》唐振常主编:《上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侯仁之等:《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侯仁之主编:《北京城市历史地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北大历史系《北京史》编写组:《北京史》(增订版),北京出版社2002年李遇春:《汉长安城考古综述》,《考古与文物》1981年第1期刘庆柱:《汉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纪念汉长安城考古工作四十年》,《考古》1996年第10月李毓芳:《汉长安城的布局与结构》,《考古与文物》1997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未央宫——1980~1989年考古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区域历史地理与城市史研究:周振鹤:《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美〕林达·约翰逊主编:《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成一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法〕菲斯泰尔·德·古朗士:《古代城市:希腊罗马宗教、法律及制度研究》,吴晓群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邹逸麟主编:《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傅崇兰;《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王双怀:《明代华南农业地理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鲁西奇:《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人民出版社1999年洪璞:《明代以来太湖南岸乡村的经济与社会——以吴江县为中心》,中华书局2005年刘景纯:《清代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地理研究》,中华书局2005年吴晓亮:《洱海区域古代城市体系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韩茂莉:《草原与田园: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牧业与环境》,三联书店2006 钟文典:《广西近代圩镇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黄滨:《近代粤港客商与广西城镇经济发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黄体荣:《广西历史地理》,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司徒尚纪:《岭南史地论集》,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4年张伟然:《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张晓虹:《文化区域的分异与整合:陕西历史地理文化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近人历史地理及城市史类研究论集:谭其骧:《长水集》(上、下),人民出版社1987年《长水集续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侯仁之:《步芳集》,北京出版社1981年《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历史地理学四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史念海:《河山集》(1~9集),人民出版社1963年等《中国古都文化》,中华书局1998年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中华书局1984年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俞伟超:《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发展阶段性》,《文物》1985年第2期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人民出版社1986年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周振鹤自选集》,广西师大出版社1999年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胡阿祥:《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学苑出版社2005年何一民等主编:《文明起源与城市发展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新星出版社2006年阎崇年:《中国都市生活史》,台湾:文津出版社1997年马先醒:《中国古代城市论集》,台湾:简牍学会刊行1980年〔美〕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叶光庭等译,中华书局2000年〔日〕中村圭尔、辛德勇主编:《中日古代城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辛德勇:《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中国历史地理与地理学史研究》,北京师大出版社2005李孝聪主编:《唐代地域结构与空间运作》,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侯甬坚:《历史地理学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唐晓峰:《人文地理随笔》,三联书店2005年《历史地理学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邹逸麟:《椿庐史地论稿》,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科学出版社2001年汪德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文化思想》,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年汤卓炜:《环境考古学》,科学出版社2004年黄建军:《中国古都选址与规划布局的本土思想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陶思炎:《中国都市民俗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美]乔尔·科特金:《全球城市史》,王旭等译,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2001年王景惠、阮仪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李孝悌:《中国的城市生活》,新星出版社2006年王尚义:《晋商商贸活动的历史地理研究》,科学出版社2004年韩光辉:《历史地理学丛稿》,商务印书馆2006年索引:叶晓军:《中国都城研究文献索引》,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文献: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华书局1962年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华书局1962年(含此后历代正史地理志、州郡志)班固:《两都赋》,萧统编《文选》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张衡:《西京赋》,萧统编《文选》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杨衒之撰、周祖谟校释:《洛阳伽蓝记校释》,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陈直:《三辅黄图校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何清谷:《三辅黄图校释》,中华书局2005年郦道元注,杨守敬、熊会贞疏:《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程大昌撰、黄永年点校:《雍录》,中华书局2002年孟元老撰、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注》,中华书局1982年吴自牧:《梦梁录》,文海出版社1981年李濂撰,周宝珠、程民生点校:《汴京遗迹志》,中华书局1999年骆天骧撰、黄永年点校:《类编长安志》,中华书局1990年李泰等著、贺次君辑校:《括地志辑校》,中华书局1980年乐史:《太平寰宇记》,中华书局2000年王存:《元丰九域志》,中华书局1985年顾炎武:《历代宅京记》,中华书局1984年徐松辑、高敏点校:《河南志》,中华书局1994年周城:《宋东京考》,中华书局1988年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5年王象之:《舆地纪胜》,中华书局2003年祝穆:《方舆胜览》,中华书局2003年王士性著、周振鹤点校:《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屈大均:《广东新语》(上、下),中华书局1985年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年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考释: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中华书局1985年胡渭:《禹贡锥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总论类: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商务印书馆1999年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商务印书馆1992年马正林:《中国城市历史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叶晓军等:《城市论》,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美〕保罗·诺克斯等:《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柴彦威等译,商务印书馆2005贺业矩:《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美]芒福德著:《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倪文彦、宋峻岭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曲英杰:《古代城市》,文物出版社2003年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巴蜀书社2007年皮明庥:《城市史研究略论》,《历史研究》1992年第3期张冠增:《城市史的研究——21世纪历史学的重要使命》,《神州学人》1994年第12期曲英杰:《谈对古代城市的复原研究》,《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3期杜瑜:《从现实出发,研究城市史》,《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3期何一民曾进:《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进展、存在问题与展望》,《中华文化论坛》2000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