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英瑾12 盆部及会阴局解
局部解剖学盆部及会阴PPT教案

2、尾骨肌
盆底肌与盆膈(女)
1、肛提肌
①尿道阴道肌 ②耻骨直肠肌 ③耻尾肌 ④髂尾肌
2、尾骨肌
四、盆筋膜
骶前筋膜
盆壁筋膜 梨状肌筋膜 闭孔筋膜
盆膈上筋膜 盆膈下筋膜 盆脏筋膜
盆脏筋膜
• 盆脏筋膜
前列腺鞘: 膀胱筋膜: 直肠筋膜:
• 直肠膀胱隔 (直肠阴道隔)
• 膀胱阴道膈
盆筋膜间隙
概念
腹膜形成的结构:
男性:直肠膀胱陷凹 女性:直肠子宫陷凹
膀胱子宫陷凹 子宫阔韧带
直肠
位置 形态 毗邻 血管 淋巴回流
直肠的位置
位于盆腔后部,骶骨和尾骨的前方;上 平第3骶椎(接乙状结肠),穿盆膈续以 肛管。
直肠形态
矢状面可见: 骶曲 会阴曲
直肠的毗邻
男 性 上部 隔直肠膀胱陷凹与膀胱
底上部和精囊相邻; 下部 借膀胱隔与膀胱底下部、
卵巢的血管
卵巢的血管
卵巢动脉—腹主动脉 经卵巢悬韧带—卵巢系膜—
卵巢 子宫动脉: 卵巢静脉丛—下腔静脉(右)
—肾静脉(左)
输卵管
位置:子宫阔韧带的上缘。 分部:
输卵管漏斗(输卵管伞) 输卵管壶腹(受精的部位) 输卵管峡 (结扎的部位) 输卵管子宫部
子宫
位于盆腔 的中央,膀 胱与直肠之 间,呈轻度 前倾 前屈位。
前列腺、精囊、输精管壶腹及 输尿管盆部相邻。
女 性
• 上部 隔直肠子宫陷凹与子宫 和阴道后穹相邻;
• 下部 借直肠阴道隔与阴道后 壁相邻。
动脉 直肠的血管
动脉: 直肠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直肠下动脉←髂内动脉 肛动脉←阴部内动脉←髂内动脉
静脉:
直肠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肝门静脉 直 肠 直肠下静脉→髂内静脉→下腔静脉 静 脉 肛静脉→阴部内静脉→髂内静脉 丛 →下腔静脉
罗英瑾00局部解剖学绪论.ppt

能保留不切断 能切断不切除
三、解剖操作基本技术
浆膜腔解剖法 胸膜腔、腹膜腔、心包腔都是浆膜腔 腔打开后立即探查 各个分部、各部之间的转折处 有粘连时用手指钝性分离 有液体积聚先排出
三、解剖操作基本技术
脏器解剖法 • 打开胸腹后,原位观察位置、形态、浆膜
• 疏松——其他部位
一、人体的层次和基本结构
3. 深筋膜 deep fascia 固有筋膜,包裹肌肉,深入肌群
形成物有: 肌间隔 骨筋膜鞘 肌鞘 血管神经鞘 筋膜鞘 筋膜间隙 支持带
一、人体的层次和基本结构
4. 肌 5. 血管
管径 管壁 弹性 淤血 颜色 吻合
动脉 小 厚 好 轻 白 少
?第一次局解实习课前组长代表全组借器械?正确使用爱护保管解剖器械发生缺损要赔偿实物?每次操作后清洗擦干器械?操作台有一人手无法深入的缝隙勿将器械掉入三解剖操作基本技术?皮肤解剖法?用刀尖背面画出切割线?从端点用刀尖垂直切透皮肤?刀刃倾斜45延长刀口?用齿镊或止血钳用力牵拉开皮肤?用刀尖在皮肤上切断浅筋膜?尽量保证皮片上没有脂肪或浅筋膜三解剖操作基本技术?皮下组织解剖法?观察皮肌?显露浅静脉用钝头剪刀沿静脉钝性分开保留在原位?显露皮神经同上可顺行或逆行?观察浅淋巴结?剔除其它浅筋膜和脂肪三解剖操作基本技术?深筋膜解剖法?齿镊提起刀刃贴肌肉表面分离切除?腰背四肢宜大片切除?其余躯干较难剔除?特殊部位注意保护其形成物三解剖操作基本技术?肌解剖法?去除不必保留的表面组织修清边界?观察位置形态层次起止纤维方向肌腹肌腱和血管神经?尽量不切断肌肉?必须切断时征得教师同意和指导?断端要整齐彼此有梯次?保护深层结构三解剖操作基本技术?血管神经解剖法?暴露辨认?观察起始层次毗邻路径分支和分布范围?钝性分离从粗到细从干到支?尽量保留能保留不切断能切断不切除三解剖操作基本技术?浆膜腔解剖法?胸膜腔腹膜腔心包腔都是浆膜腔?腔打开后立即探查?各个分部各部之间的转折处?有粘连时用手指钝性分离?有液体积聚先排出三解剖操作基本技术?脏器解剖法?打开胸腹后原位观察位置形态浆膜配置毗邻体表投影?解剖暴露血管神经注意门蒂根?需要时取下进一步解剖内部结构三解剖操作基本技术?骨性结构解剖法?用专用器械
局部解剖学盆部及会阴ppt课件

内侧壁:
肛提肌 盆膈下筋膜 外侧壁: 闭孔内肌 及其筋膜
内容:
会阴部血管神经 分支: ① 肛血管神经 ② 会阴血管神经 ③阴茎(蒂)血管神经
坐骨直肠窝内 有大量脂肪组织, 感染时容易形成肛 周脓肿或肛瘘。
(二)尿生殖区 (尿生殖三角)
通过结构: 男性:尿道 女性:尿道 阴道
1.男性尿生殖区的筋膜
(1)浅筋膜 与腹壁浅筋膜相
续,分浅、深二层, 浅层脂肪组织较少。 深层呈膜状,称会阴 浅筋膜 (Colles筋膜)
会阴浅筋膜的附着:
前续腹壁浅筋膜的膜 性层、阴囊肉膜及阴 茎浅筋膜,两侧附于 耻骨弓和坐骨结节, 后与尿生殖膈上下筋 膜相愈合。
( 2)深筋膜
分浅、深二层: 尿生殖膈上筋膜 尿生殖膈下筋膜
从盆膈至肛门, 长约3 ~ 4 cm。
齿状线上下结构的比较:
组织 动脉 静脉 淋巴
神经
齿状线以上
齿状线以下
粘膜
皮肤
直肠上下动脉
肛动脉
肠系膜下静脉 阴部内静脉
髂内淋巴结
腹股沟浅淋巴结
肠系膜下淋巴结
内脏神经
躯体神经
肛门括约肌:
肛门内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
肛门内括约肌 :
是肛管下端的环 形平滑肌增厚形成, 有协助排便的作用, 对控制排便的作用不 大。外形:为一对长来自 圆形的囊状腺体, 表面凹凸不平。
精囊
位置: 位于膀胱底后
方及输精管壶腹的 外侧。其排泄管与 输精管壶腹的末端 汇合成射精管。
5.女性盆腔生殖器官
有: 卵巢 输卵管 子宫
(1)卵巢ovary
位置:
位于盆腔侧 壁的卵巢窝(髂 内、外动脉之间 的夹角)。
卵巢的韧带:
盆部及会阴PPT课件

紧贴骶棘Lig上面。
起止: 起自坐骨棘盆面,
2021/4/8
止于
尾骨及骶骨下部的侧缘16 。
4、盆膈:
又称盆底。
盆膈上筋膜
组成: 肛提肌 、尾骨肌
盆膈
盆膈下筋膜
作用: 封闭骨盆下口的大部份,
其后部有肛管通过。具有支
持和固定盆内脏器的作用,
并与排便、分娩等有关。
2021/4/8
17
盆膈裂孔:
盆膈封闭了骨盆下口的大部分,
(七)盆内脏器:
泌尿器官
盆内脏器包括 生殖器官
消化管盆内部份。
前方: 膀胱、尿道。
盆内脏器 中部: 内生殖器官
的排列: 男性:输精管、精囊、前列腺。
女性: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后方: 直肠。
2021/4/8
此外: 输尿管盆部沿盆侧壁下降40 。
1、直肠:
直肠位于 (1)位置: 上平 S3高度接
2021/4/8
13
位置: 居中间部。
起止: 起自骨盆面和肛提肌腱弓的
前份,肌纤维向后止肛管侧
耻骨
壁 、后壁及会阴中心腱,两
直肠肌:
侧肌束在直肠肛管移行处构
成“U”形袢。
作用: 是肛直肠环的主要组成部份
有协助紧闭肛门的作用。
2021/4/8
14
位置: 居外侧部。
耻尾肌: 起止: 起自耻骨盆面,肛提肌腱
蚀直2021肠/4/8 、膀胱及阴道等器官;盆手术室探查部25 。
位置: 直肠筋膜与骶前筋膜之间
上界 为盆底腹膜。
下界 为盆膈。
3、直肠后隙:境界: 前界直肠筋膜直肠外侧Lig
(骶前间隙)
后界 骶前筋膜。
盆部(局解.)

旋髂深动脉
10
2. 髂内动脉:
前方有输尿管跨过,
内侧有髂内静脉、闭孔 神经。 主干较短,在坐骨大孔 上缘处分为前、后2干;
前干发出闭孔动脉、 臀下动脉、脐动脉、膀 胱下动脉、阴部内动脉、 子宫动脉(输精管动 脉); 后干发出臀上动脉、 髂腰动脉、 骶外侧动脉。
11
12
(二)静脉 髂内静脉:由盆内静脉汇聚而成。在骶髂关节前方与 髂外静脉汇合。 壁支与动脉伴行、同名。 脏支起于脏器周围静脉丛。 膀胱静脉丛 下静脉 膀胱上、
52
15
(二)盆腔腹膜的配布 1.男性: 直肠膀胱陷凹: 直肠膀胱襞:直肠膀胱陷凹两侧矢状位的腹膜皱襞。 膀胱旁窝:膀胱上面的腹膜向两侧壁延伸形成。窝的 外侧界有 输精管。
2.女性:
膀胱子宫陷凹 直肠子宫陷凹 直肠子宫襞 子宫阔韧带
16
卵巢悬韧带
(三)盆腔脏器 1.直肠 (1)毗邻 后面 : 骶 、 尾 骨、 梨状 肌 ,骶 正 中血 管、 骶 外侧 血 管 、 骶丛 、 骶静 脉 丛 、 骶交感干等。
33
精囊位于前列腺底后上方,输精管壶腹外侧。
6. 子宫 (1)毗邻 前面隔膀胱子宫陷 凹邻膀胱上面; 子宫颈阴道上部 借膀胱阴道隔与膀 胱底相邻; 后面借直肠 子宫陷凹、直肠 阴道隔与直肠相 邻。
34
直立时,子宫体几乎呈水平,子宫底伏于膀胱后 上方,子宫颈在坐骨棘平面。
倾、屈(自学)
35
(2)血管和淋巴管 1)子宫动脉 进入子宫阔韧带基部, 在距子宫颈 2cm 处、 越过输尿管前上方,
直肠上静脉
直肠下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髂内静脉
21
淋巴:
直肠旁淋巴结
直肠上淋巴结
肠系膜下淋巴结
局部解剖学资料(盆部与会阴)

局部解剖学资料(盆部与会阴)盆部与会阴一、名词解释1.会阴:perineum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会阴是指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的总称,其境界略呈菱形,即位于前方耻骨联合下缘、两侧坐骨结节、后方尾骨尖四者之间的区域。
此区域又可借两侧坐骨结节之间的连线分为前方的尿生殖三角(尿生殖区)和后方的肛门三角(肛区)。
狭义的会阴在男性系指阴囊根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女性则指阴道前庭后端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又称产科会阴。
2.盆膈:pelvic diaphragm 位于小骨盆下口的肛提肌和尾骨肌共同构成盆底肌,盆底肌的上、下面分别覆盖有盆膈上筋膜和盆膈下筋膜,三者共同构成盆膈。
在两侧肛提肌前内侧缘之间留有一狭窄的裂隙,称盆膈裂孔,被下方的尿生殖膈封闭,男性有尿道通过,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
盆隔的后部有肛管通过。
盆膈有支持和固定盆腔内脏器的作用,并可与腹肌、膈肌一起协同增加腹压。
3.前列腺鞘:fascial sheath of prostate盆膈上筋膜向上返折,移行为盆筋膜的脏层,包裹于盆内脏器的周围,其中包裹前列腺外面的部分形成的前列腺鞘,具有支持和固定前列腺的作用。
前列腺鞘与前列腺囊之间有静脉丛。
4.阴部管(Alcock管):pudendal canal 又称Alcock管,位于坐骨直肠窝的外侧壁,坐骨结节上方约3cm处,是闭孔筋膜形成的裂隙。
管内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通过。
5.浅会阴筋膜:superficial fascia of perineum 又称Colles 筋膜。
该筋膜向前方和两侧分别附着于耻骨弓和坐骨结节;后方终止于尿生殖膈后缘(相当于两侧坐骨结节连线处),并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相愈着,在正中线上还与男性尿道球中隔、会阴中心腱愈着;前上方与阴囊肉膜、浅阴茎筋膜和腹前壁的Scarpa筋膜相延续。
6.会阴浅隙:superficial perineal space 又称会阴浅袋,位于浅会阴筋膜与尿生殖膈下筋膜之间,该间隙内有会阴肌浅层、阴部神经、阴部内动脉的末支及其伴行的静脉。
盆部及会阴局解

骨盆的连结
骶髂关节 骶结节韧带 骶棘韧带
坐骨大孔 坐骨小孔
骶棘韧带
前面观
骶结节韧带
后面观
骨盆的连结 • 闭孔膜 • 耻骨联合
闭孔内肌 梨状肌 附着结构:肛门外括约肌、球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女性为尿道阴道括约肌)及肛提肌等
盆壁肌 男性尿生殖区层次特点明显,临床意义特殊
(卵巢和输卵管)以及输尿管 • 广义会阴:指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
局部解剖学 Regional Anatomy
盆部与会阴
Pelvis and Perineum
【重点内容】
1.盆部 Pelvis 2.会阴 Perineum
盆部 Pelvis
骨盆
盆壁 盆壁肌及其筋膜
盆底肌及其筋膜
(盆膈,又称盆底)
盆腔 盆腔内脏器
【盆 壁】
大骨盆(假骨盆)
骨盆 骨盆上口:界线
小骨盆(真骨盆) 骨盆下口
③.梨状肌筋膜
2.盆膈上筋膜
与盆底肌构成盆膈
3.盆膈下筋膜
4.盆脏筋膜
前列腺鞘、膀胱筋膜和直肠筋膜
直肠膀胱隔(直肠阴道隔)、膀胱阴道隔
盆筋膜间隙 盆壁筋膜、盆脏筋膜与覆盖盆腔的腹膜之间的
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潜在的筋膜间隙。
耻骨后隙
(膀胱前隙)
耻骨上切口 (膀胱前壁手术) (后尿道损伤尿外渗) (腹膜外剖宫产)
中间:子宫和阴道上部 两侧:子宫阔韧带及包裹的结构 (卵巢和输卵管)以及输尿管
③.后部:直肠
会阴 Perineum
• 广义会阴:指盆膈以下封闭骨
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 1.尿生殖区---(尿生殖三角) 2.肛区----(肛门三角)
局部解剖学 第十八次:盆部、会阴

阴茎颈 阴茎海绵体
阴茎体 阴茎脚 阴茎根
尿道海绵体
5.男性尿道
1
前列腺部 膜部 1
-兼具排尿和排精的功能 -可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 -具有三个狭窄、三个膨大和两个弯曲
2
2
1
三个狭窄 尿道内口
2
膜部
3
尿道外口(最窄) 3 舟状窝
尿道球部
三个膨大 1 前列腺部 两个弯曲 耻骨下弯
产科会阴
一、肛区
(一) 肛管
肛管是直肠穿盆膈后的部分肠管。 肛柱 肛瓣 肛窦
纵行粘膜皱襞 相连半月形的粘膜皱襞 肛瓣与肛柱下端围成的小隐窝
肛柱 肛瓣
窦口朝上,窦底有肛门腺开 口。窦内往往积存粪屑,易 感染而发生肛窦炎,严重者 形成肛瘘或肛周脓肿。
齿状线
肛直肠线
肛窦 肛门
齿状线以上 覆盖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
闭孔筋膜 (盆壁筋膜) 盆膈上筋膜 肛提肌 盆膈 盆膈下筋膜
4. 盆脏筋膜
是包绕在盆腔脏器周围的结缔组织膜,为盆膈上筋膜向脏器表面的延续。
直肠膀胱膈
直肠阴道膈
(三)盆筋膜间隙
1. 耻骨后隙 2. 骨盆直肠隙 耻骨后隙
骶前筋膜间隙
膀胱 直肠
二、盆部的血管、淋巴
(一)动脉
来自髂内动脉以及 腹主动脉的分支 腹主动脉 1.直肠上动脉 骶正中动脉
第十八次:盆部、会阴
同济医学院解剖学系
第一节 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 耻骨联合上缘 髂嵴
髂嵴
髂后上棘
腹股沟韧带
耻骨结节
尾骨尖 耻骨嵴
耻骨联合
尿生殖区
坐骨结节 肛区 坐骨结节
尾骨尖
第二节 会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部
四、盆内脏器 (五)子宫 1.位臵: 位于盆腔中部,膀胱与直肠之间。其位臵可随膀胱 与直肠的充盈程度或体位而有变化。成人正常子宫呈前倾 前屈姿势: 前倾: 即子宫长轴与阴道之间 呈向前开放的角度。 前屈: 为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 的弯曲。
盆部
四、盆内脏器 (五)子宫 2.毗邻: 子宫前面隔膀胱子宫陷 凹与膀胱上面相邻, 子宫颈阴道上部的前面 借膀胱阴道隔与膀胱底部 相邻, 子宫颈阴道部借尿 道阴道隔与尿道相邻 子宫后面借直肠子宫陷 凹及直肠阴道隔与直肠相 邻。
盆部
二、盆壁及盆筋膜 (二)盆壁的肌肉 有闭孔内肌和梨状肌。 闭孔内肌:位于盆侧壁的 前份。 梨状肌:位于盆侧壁的后 份,该肌将坐骨大孔分 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 下孔。
盆部
(三)盆膈(盆底) 由肛提肌、尾骨肌及覆盖于两肌上、下面的盆膈上 筋膜和盆膈下筋膜所构成。
盆部
二、盆壁及盆筋膜 (四)盆筋膜 为腹内筋膜的延续。按其部 位不同可分为: 盆壁筋膜 盆膈上筋膜 盆脏筋膜 (五)盆筋膜间隙 盆壁、脏 筋膜之间形成许多筋膜间隙, 计有: 耻骨后隙(膀胱前隙) 直肠周间隙(直肠后隙)
会阴
会阴
层次结构: 5.会阴间隙: B.会阴深隙: 又称会阴深袋,位于尿生殖 膈上、下筋膜之间。此隙封闭,其内有: 会阴肌深层、阴部神经、阴部内动脉的 末支及其伴行的静脉。 男性还有:尿道膜部及尿道球腺。 女性还有:尿道及阴道下部。
会阴
肛管: 2.肛门括约肌: 肛门内括约肌为平滑肌。 肛门外括约肌为横纹肌 包括皮下部、浅部及深部。
会阴
坐骨直肠窝 位臵 肛管两侧尖上底下的腔隙 边界 内侧壁 下为肛门外括约肌 上为肛提肌、尾骨肌及 盆膈下筋膜 外侧壁 下为坐骨结节内侧面 上为闭孔内肌及其筋膜 前壁 会阴浅横肌及尿生殖膈 后壁 臀大肌下缘及其筋膜 骶结节韧带 尖 盆膈下筋膜与闭孔筋汇合 底 浅筋膜及皮肤 内容 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 淋巴及脂肪组织
Scarpa’s fascia Line of fusion Camper’s fascia
Position of penis Fascia later
Position of scrotum
会阴
层次结构: 3.深筋膜 分为浅层的尿生殖膈下筋膜及深层的尿生殖膈上 筋膜。 4.会阴肌 浅层 位于浅会阴筋膜与尿生殖膈下筋膜之间,包括会阴浅 横肌、坐骨海绵体肌及球海绵体肌。 深层 位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之间,包括会阴深横肌及尿 道括约肌(女性为尿道阴道括约肌) ,或合称为尿生殖三 角肌。
Pelvic & Perineum
盆部与会阴
本章介绍内容:
一、概述--境界与分区 二、盆壁及盆筋膜 三、盆部的血管、神经及淋巴 四、盆内脏器 五、会阴
盆部
一、概述 盆部: 以骨盆为支架,由覆盖于其内的盆壁肌、盆底肌及 其筋膜共同围成盆腔和盆腔内的脏器所组成。 会阴: 指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 境界与分区 境界 前面以耻骨联合上缘、耻骨结节、腹股沟和髂嵴前份的 连线与腹部分界; 后面以髂嵴后份和髂后上棘至尾骨尖的连线与腰区及骶 尾区分界。
盆部及会阴
会阴
层次结构: 1.皮肤: 被以阴毛,富有汗腺及皮脂腺。 2.浅筋膜: 分浅、深两层 浅层:为脂肪层 深层:为膜样层,又称浅会阴筋膜 (Colles筋膜),向前延续为阴囊肉膜、 浅阴茎筋膜及腹前外侧壁的浅筋膜 深层(Scarpa筋膜),两侧附着于耻骨 弓和坐骨结节下缘;向后在会阴浅 横肌后缘处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 相愈着。
会阴
肛管: 1.内面结构: 肛 管内 有 6~ 10条 纵 向 的粘膜皱襞称肛柱。相邻 肛柱下端之间呈半月形的 粘膜皱襞称肛瓣。肛瓣与 相邻肛柱下端围成的小隐 窝称肛窦。通过肛柱下端 及肛瓣的边缘连成锯齿状 的环行线称齿状线或肛皮 线。齿状线稍下方有一呈 环状隆起的光滑区称肛梳 或痔环。肛梳的下缘为一 条略呈波浪形的线称白线 或Hilton线。
会阴
齿状线上、下结构的区别
齿状线以上 上皮 动脉 静脉 复层立方上皮(粘膜,属内胚层) 直肠上下动脉 肠系膜下静脉(属门静脉系) 肛动脉 阴部内静脉(属下腔静脉系) 腹股沟浅淋巴结 躯体神经(痛觉敏锐) 齿状线以下 复层扁平上皮(皮肤,属外胚层)
淋巴引流 髂内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 神经分布 内脏神经(痛觉不敏锐)
盆部及会阴
四、盆内脏器 (二)膀胱 1.位臵: 空虚时呈锥体状,位于盆 腔前部。 充盈时呈球形,升至耻骨 联合上缘以上。 儿童的膀胱位臵较高,位 于 腹 腔 内 , 六 岁左 右 才降 至盆腔。
盆部
四、盆内脏器 (二)膀胱 2.毗邻: 前方:与耻骨联合相邻,其间为 耻骨后隙; 膀胱的下外侧面:与肛提肌、闭 孔内肌及其筋膜相邻,其间充满 疏松结缔组织,称为膀胱旁组织, 内有输尿管盆部穿行。 膀胱底上部: 男性:借直肠膀胱陷凹与直肠相 邻,腹膜反折线以下的膀胱底与 输精管壶腹和精囊相邻; 女性:与子宫及阴道前壁相邻。 膀胱上面与小肠袢相邻,女性还 与子宫相邻。 膀胱颈:下接尿道,男性邻接前列 腺,女性与尿生殖膈相邻。
盆部
四、盆内脏器 (五)子宫 3.韧带: ①子宫阔韧带 位于子宫两侧,为冠状位的双层腹膜皱襞。 作用是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 ②子宫主韧带 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构成,连于子宫颈 与盆侧壁之间作用是防止子宫下垂。 ③子宫圆韧带 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构成,起自子宫角, 在子宫阔韧带内前行经深环入腹股沟管,出浅环止于阴阜及 大阴唇皮下。作用是维持子宫前倾。 ④骶子宫韧带 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构成,起自子宫颈 后面过直肠, 附于骶骨前面。作用是维持子宫前屈。
盆部
盆部
四、盆内脏器 (三)输尿管盆部与壁内部 壁内部: 斜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三角的输尿管口。 此部长约1.5cm,是输尿管的最狭窄处。膀胱充盈时,压 迫输尿管壁内部,可阻止尿液逆流。
盆部
四、盆内脏器 (四)前列腺 1.位臵: 位于膀胱颈与尿生殖膈之间。 2.毗邻: 上部宽大为前列腺底,与膀胱颈邻接; 下端尖细为前列腺尖,与尿生殖膈接触。 前面邻耻骨盆面 后面平坦,正中纵行浅沟称前列腺沟,借直肠膀胱隔与直肠壶腹相邻。
盆部及会阴
四、盆内脏器 (六)卵巢 1.位臵: 位于髂内、外 动脉分叉处的卵巢窝 内。 2.韧带: 卵巢固有韧带: 连于 卵巢下端与子宫角之 间。 卵巢悬韧带: 连于卵 巢上端与盆侧壁之间, 此韧带为腹膜皱襞, 内有卵巢血管、淋巴 管及神经丛等。
盆部
四、盆内脏器 (七)输卵管 1. 位 臵 : 位 于 子 宫 阔 韧 带 的上缘内。 2.分部: 由内向外分为4部: 子宫部 输卵管峡 输卵管壶腹 输卵管漏斗
盆部
四、盆内脏器 (八)阴道 阴道是由粘膜、肌层及 外膜构成的肌性管道,富 于伸展性,上端环绕子宫 颈,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 子宫颈与阴道壁之间形成 的环行腔隙称阴道穹。可 分为前、后及左、右侧部。 其中阴道穹后部较深,与 直肠子宫陷凹紧邻。
会阴
五、会阴 (一)定义: 狭义会阴: 男性 阴茎根与肛门之间的部分; 女性 阴道前庭后端与肛门之间部分 广义会阴: 指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 的全部软组织。呈菱形,其境界与 骨盆下口一致,前为耻骨联合下缘, 两侧为耻骨弓、坐骨结节及骶结节 韧带,后为尾骨尖。 (二)分区: 通过两侧坐骨结节的连线,将会阴 分为前方的尿生殖三角与后方的肛 三角。
盆部
分区
会阴可分为肛区和尿生殖区。 体表标志: 盆部 可触及耻骨联合上缘、耻骨嵴、耻骨结节、髂前上 棘、髂嵴、髂后上棘。 会阴部可触及耻骨弓、坐骨结节及尾骨尖。
Urogenital triangle Anal triangle
盆部
盆部
二、盆壁及盆筋膜 (一)盆壁的骨骼 由两侧的髋骨及后方的骶、尾骨,借关节、韧带和软骨 连接构成骨盆。骨盆以界线为界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 界线: 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嵴及耻骨联合上 缘共同围成。 小骨盆的上口:即界线; 小骨盆的下口:由耻骨联合下缘、耻骨下支、坐骨支、坐 骨结节骶结节韧带和尾骨尖共同围成。
盆部
3.膀胱三角: 膀胱底的内面有一三角 形的平滑区,其两侧角为 左右输尿管口,下角为尿 道内口。 两输尿管口之间有横向 隆起的粘膜皱襞,称输尿 管间襞,是寻找输尿管口 的重要标志。膀胱三角是 膀胱癌和膀胱结核的好发 部位。
盆部
四、盆内脏器 (三)输尿管盆部与壁内部 盆部: 左输尿管越过左髂总动脉末端 的前方入盆; 右输尿管越过右髂外动脉的起 始部前方入盆。 沿盆侧壁下行至坐骨棘附近向 前穿入膀胱旁组织中。 男性:输尿管于输精管的后外 方,经输精管壶腹与精囊之 间达膀胱底。 女性:输尿管由后外向前内, 经子宫阔韧带基底部至子宫 颈外侧约2cm处,有子宫动脉 从前上方跨过。
盆部
男性: 直肠上部隔直肠膀 胱陷凹与膀胱底上部 和精囊相邻; 直肠下部借直肠膀 胱隔与膀胱底下部、 前列腺、精囊、 输精管壶腹及输尿管 盆部相邻。
盆部
女性: 直肠上部隔直肠子 宫陷凹与子宫及阴道 后穹相邻; 直肠下部借直肠阴 道隔与阴道后壁相邻。
盆部
4.内面观: 直肠腔内由粘膜和环行平滑肌形成半月形的直肠横襞 一般有3条: 上直肠横襞 中直肠横襞 下直肠横襞 其中,中直肠横襞最 大且恒定,位居直肠 右前壁。
会阴
A.会阴浅隙: 又称会阴浅袋,位于浅会阴筋膜与尿生殖膈下筋 膜之间。此隙向前开放,其内有:会阴肌浅层、阴部神经、 阴部内动脉的末支及其伴行的静脉。 男性还有:阴茎脚、尿道球及其内的尿道; 女性还有:尿道、阴道下部、阴蒂脚、前庭球及前庭大腺。
会阴
后尿道断裂: 尿液渗于腹膜后间隙 前尿道断裂: 尿液渗于阴茎、阴囊和腹前壁
盆部
四、盆内脏器 (一)直肠 1.位臵: 位于盆腔后部,上 平第3腰椎接乙状结肠,向 下穿盆膈续为肛管。 2.形态: 下份肠腔膨大称直 肠壶腹,矢状位有两个弯 曲, 上部的弯曲与骶骨曲度 一致,称骶曲。 下部绕尾骨尖的弯曲, 称会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