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第及曲目
古典音乐各时期与音乐家与作品

古典音乐各时期音乐家及作品推荐欣赏[ 原创]一、巴洛克时期(1)蒙台威尔第(1567~1643):由文艺复兴时期跨越到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作曲家。
推荐曲目:1.牧歌选辑。
2.晚祷(1610年)。
3.歌剧《奥菲欧》。
(2)柯瑞里(1653~1713):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推荐曲目:1.十二首大协调曲OP.6。
2.小提琴奏鸣曲集OP.5(包括著名的《佛利亚》)。
(3)浦赛尔(1659~1695):英国作曲家。
推荐曲目:1.歌剧《狄多与阿尼亚斯》。
2.歌剧《仙后》。
3.歌曲选辑。
4.颂歌选辑。
(4)D.史卡拉第(1685~1757):意大利作曲家。
推荐曲目:奏鸣曲集(钢琴、大键琴、风琴均有,可任选)。
(5)库普兰(1668~1733):法国作曲家、风琴家。
推荐曲目:1.《皇家音乐会》组曲。
2.大键琴作品选辑。
(6)韦瓦第(1657~1741):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
推荐曲目:1.《四季》(春)(夏)(秋)(冬)小提琴协奏曲。
2.十二首协奏曲集《和谐的幻想》OP.3。
3.其它的各式协奏曲数量繁多,独奏乐器,包括小提琴、古中提琴、大提琴、吉他、曼陀林、鲁特琴、长笛、短笛、双簧管、低音管、小号等等,读者们可自行挑选自己喜爱的乐器来欣赏。
4.D大调光荣颂RV五八九。
5.圣母悼歌。
6.圣母赞美歌。
(7)泰雷曼(1681~1676):德国作曲家。
推荐曲目:1.餐桌音乐。
2.协奏曲选辑。
3.组曲选辑。
(8)拉摩(1683~1764):法国作曲家。
推荐曲目:大键琴作品选辑。
9)巴哈(1685~1750):德国作曲家、风琴演奏家,人称《音乐之父》。
推荐曲目:1.《布蓝登堡协奏曲(共六首)》。
2.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E大调及D小调双小提琴)。
3.管弦乐组曲(共四首)。
4.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共六首BWV1001~1006)。
5.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共六首BWV1007~1012)。
6.大提琴奏鸣曲BWV1027~1029。
世界著名歌剧

经典歌剧:
《费加罗的婚礼》莫扎特
《卡门》比才
《歌剧魅影》安德鲁·洛依德·韦伯
《魔笛》莫扎特
《塞维利来的理发师》罗西尼
《图兰多》普契尼
《茶花女》威尔第
《弄臣》威尔第
《乡村骑士》
《阿伊达》威尔第
经典曲目:
月亮颂歌剧《水仙女》
哦,我亲爱的爸爸歌剧《贾尼.斯基基》
苏尔维格之歌歌剧《培尔·金特》` 格里格多么美妙的声音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饮酒歌歌剧《茶花女》
女人善变歌剧《弄臣》
雨后的咏叹调歌剧《魔笛》
巴巴吉娜歌剧《魔笛》
我是一个快乐的捕鸟人歌剧《魔笛》
你可知道什么叫爱情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晴朗的一天歌剧《蝴蝶夫人》普契尼
今夜无人入睡歌剧《图兰多》
哈巴涅拉歌剧《卡门》
夜的乐章《歌剧魅影》。
高中“音乐鉴赏”素养课堂的实践探究——以“威尔第”一课为例

高中“音乐鉴赏”素养课堂的实践探究——以“威尔第”一课为例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关注学生核心发展的素养课堂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以养成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鉴赏歌剧音乐为切入点,对“威尔第”一课进行了课堂的设计与实践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音乐鉴赏;素养课堂;歌剧音乐;1素养课堂的探究背景新课标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突出,促使更多的一线教师从培养素养能力的角度审度课堂。
结合自身教学经历,笔者发现高中生音乐核心素养确待提高,甚至有个别学生对音乐及该学科兴趣低迷、存在偏见。
如此,亟待一线教师们将研讨成果带入课堂之中,形成行之有效的素养课堂。
以“音乐鉴赏”教材中歌剧题材的“威尔第”为切入点,作出素养课堂的尝试和探讨。
歌剧是一门涵盖了音乐、文学、美术、舞蹈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艺术,视听元素更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且歌剧中的故事性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也适合开展集体性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能力。
2素养课堂的目标设定2.1目标设计思路2.1.1紧扣核心素养培养审美感知素养需引导学生利用音乐要素读懂音乐语言、体会音乐情感。
“威尔第”中的教学曲目是歌剧《Aida》的《凯旋进行曲》(下简称《凯旋》),可以通过聆听感受音乐情绪或联想音乐场景,而后继续深入掌握音乐要素的特点,学会将这些要素与音响效果联系到一起,从而领悟音乐的表现意图。
培养艺术表现素养,需引导学生成为表现音乐的主角,并通过实践活动增进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把握、音乐情绪的理解。
在课堂中把音乐唱或奏出来,适当融入人物的情绪和场景氛围;培养文化理解素养,可关注“新课标”中提到的“音乐中的文化和文化中的音乐”。
挖掘并灵活运用背景文化,如威尔第及其代表作、《Aida》故事梗概、意大利歌剧特征等,与感知音乐相得益彰。
2.1.2巧用教学建议教学建议中强调了聆听和感受音乐情感的重要性,也提出以模唱、哼唱熟悉主题旋律,因此当我们在设计课堂时,任何实践活动与实现音乐情感的感知都应围绕“听”与“唱”。
歌剧茶花女赏析论文:威尔第歌剧_茶花女_音乐赏析

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
他是19世纪下半叶名望最高、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
歌剧《茶花女》这部三幕歌剧是剧作家皮亚韦根据法国著名剧作家小仲马的著名小说《茶花女》改编的。
威尔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歌剧全部作曲工作,并于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的凤凰剧院进行了首次公演。
虽然首次演出没有成功,但他的艺术创作及音乐风格很快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被认为是一部出色的歌剧巨著,并由此成为各国歌剧院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一(一)第一幕地点茶花女维奥莱塔富丽堂皇的客厅中。
演出人物有维奥莱塔、芙罗拉、加斯顿、阿弗列德等等。
这些人都是维奥莱塔请来参加晚会的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们,他们在富丽堂皇的客厅里欢快地跳着舞曲,加斯顿提议让阿弗列德和维奥莱塔共同高唱《饮酒歌》来调动大家热情,就是在这场舞会上,维奥莱塔为阿弗列德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毅然离开纸醉金迷的生活,与阿弗列德去了乡间共同生活,而阿弗列德的父亲却坚决反对他们在一起,无奈之下他们两个忍痛断绝了关系,维奥莱塔回到了巴黎过起了从前的生活。
(二)第二幕地点巴黎郊外的一个农庄、巴黎芙罗拉家的庭院。
演出人物有芙罗拉和侯爵、医生、阿弗列德等等。
由于阿弗列德的父亲的坚决反对,阿弗列德和维奥莱塔不得不分手,维奥莱塔重新回到了巴黎又过起来了以前的生活。
阿弗列德不甘心爱情的失败,来到巴黎寻找维奥莱塔。
夜幕低垂,芙罗拉家热闹的化妆舞会即将开始,宾客们正在一旁大桌上玩牌赌博。
此时,一群打扮成吉普赛算命女郎的女士们蜂拥进入,随后则是男士们装扮成西班牙斗牛士,把场面气氛带到最高潮。
在热闹的歌曲之后,阿弗列德登门拜访,并加入赌局。
未久,维奥莱塔在老恩客多佛男爵的陪伴之下进场;维奥莱塔一眼就看见赌桌旁的阿弗列德,心想:自己来的真不是时候。
赌局中的阿弗列德运气颇佳,连盘皆赢,但他不断地冷嘲热讽赌运甚差的多佛男爵、以及大厅一旁的维奥莱塔。
浅谈咏叹调《火焰在燃烧》

浅谈咏叹调《火焰在燃烧》一、朱塞佩·威尔第的简介与创作特征1.1 朱塞佩·威尔第的简介说起19世纪的意大利音乐史,不得不提起威尔第,他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杰出代表。
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是意大利歌剧界的霸主,也是意大利的歌剧之王。
威尔第1813年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布塞托的隆孔雷,他的父亲是一个小旅馆的老板,他13岁起开始学习音乐,1832年的时候,他报考米兰音乐学院,但未被录取。
后来他留在米兰和斯卡拉歌剧院的音乐家(拉维尼亚)学习。
1842年因歌剧《那布科》的成就,使他一跃成为了意大利一流的作曲家。
当时的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的统治革命浪潮中。
他以自己创作的作品《伦巴底人》、《厄尔南尼》、《列尼亚诺战役》等革命歌曲鼓舞当时人们的士气,让人们起来斗争,所以他又有“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
1842年取得空前的胜利以后,他紧接着开始不断的创作,1847年的《马克白》是他创作风格的转换点,是音乐真正触碰他内心深处的表现。
因《那布科》的成就,使他进入了人生的高峰期,其最着名的歌剧《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等七部歌剧,奠定了他在意大利歌剧界的地位,他把意大利歌剧推向新的的历史舞台,为世界歌剧艺术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使他成为了意大利歌剧界的霸主,这些歌剧至今为止仍是世界各地各大剧院经常上演的作品。
,奠威尔第的事业是步步高升,但是人生总是会有不如意,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美满的,他1836年与巴霍兹女儿结婚,结婚后不久两个孩子就不幸夭折,妻子也在1840年去世,这给年轻的威尔第打击很大。
1.2朱塞佩·威尔第创作特征威尔第在其创作手法、观念与审美都有独具一格的特色,他的作品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与本土音乐和民族情感相连,他的作品既有爱国类的革命题材,又有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情感生活,既有揭露人世间的丑恶,也会同情那些无权无势的弱者,不但有生有色的描绘世俗人情,也会毫不留情的揭露世间悲剧,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中《饮酒歌》的分析

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中《饮酒歌》的分析威尔第歌剧《茶花女》是世界著名的歌剧作品之一,其中的《饮酒歌》是该剧中一首非常著名和深具表现力的乐曲。
这首歌曲存在于第二幕中,由主角阿尔弗雷德歌唱。
接下来,我们将对《饮酒歌》进行分析,探讨其音乐特点和所传达的情感。
首先,从音乐结构上看,《饮酒歌》采用了A-B-A的三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A段)是慢板,主要由阿尔弗雷德的独唱构成,伴随着弦乐合奏和钢琴的伴奏,音乐起初显得平静而温柔。
然后,进入第二部分(B段),音乐快速加快节奏,由合唱团和管弦乐同时参与,呈现出欢快、活泼的氛围。
最后,回到A段,再次出现阿尔弗雷德的独唱,以柔和的音乐结束。
《饮酒歌》的旋律非常细腻和动人。
开头的慢板部分中,阿尔弗雷德的独唱以柔和的嗓音唱出,弦乐和钢琴的伴奏更加加强了歌曲的情感表达。
阿尔弗雷德用流畅优美的旋律唱出对美酒的赞美,展现出他对享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而随着音乐的转变进入第二部分,快节奏和欢快的合唱团使整个歌曲充满了活力和喜悦。
最后的回到A段,阿尔弗雷德的独唱再次带领乐曲进入了更加平静的状态,使听众感受到一种情感的变化和深化。
除了旋律上的魅力,《饮酒歌》还通过歌词和音乐结合,传达出丰富多样的情感。
歌词中描绘了阿尔弗雷德对美酒的热爱和对快乐生活的追求。
他欢呼美酒、如释重负地唱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歌颂了酒的独特魔力,并受到周围人群的积极响应。
这种富有喜悦的情感通过歌曲的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整个乐曲洋溢着浓厚的快乐氛围。
然而,《饮酒歌》中也不乏对阿尔弗雷德内心感伤和复杂情感的刻画。
尽管歌曲的重点是庆祝和快乐,但阿尔弗雷德的独唱在旋律上透露出一些悲伤的意味,表现了他对过去纯净爱情的思念和对曾经的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
这种复杂的情感在音乐的细节中体现,使歌曲具有更多的层次和深度。
在整个歌剧中,《饮酒歌》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乐曲。
它以一种欢快而动人的方式,展现了主角阿尔弗雷德对美酒和快乐生活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第二十九节 威尔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威尔第》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威尔第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掌握威尔第歌剧的主要特点和风格。
3. 能够分析威尔第歌剧中的典型音乐元素。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威尔第歌剧的奇特魅力,分析其音乐风格和元素。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作品相结合,深入理解威尔第歌剧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威尔第的生平、歌剧作品介绍、音乐元素等图片和文字资料。
2. 准备相关歌剧音频和视频资料,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威尔第歌剧的魅力。
3. 安排一次教室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威尔第歌剧的看法和理解,以便加深学生对威尔第歌剧的认识。
4. 安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威尔第歌剧的艺术价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威尔第的《阿依达》选段《主人走后》,请学生欣赏。
2. 提出问题:同砚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由哪位闻名的音乐家创作的吗?没错,这是由意大利闻名歌剧大师威尔第创作的。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他的代表作品和创作特点。
(二)新课讲授1. 介绍威尔第及其代表作品(1)请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威尔第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威尔第的创作特点。
(3)教师总结,强调威尔第是一位注重旋律、擅长抒情、善于塑造英雄形象的杰出作曲家。
2. 播放威尔第歌剧《弄臣》的片段,请学生欣赏。
(1)请学生思考:这部歌剧的剧情是什么?(2)这部歌剧的题材来源于文学作品,哪位作家的小说是威尔第歌剧《弄臣》的题材来源?(3)这部歌剧中的角色形象鲜明,特别是男高声角色的塑造非常成功,请举例说明。
3. 教室互动(1)请学生列举自己曾经听过的威尔第歌剧选段,并简要说明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威尔第的歌剧深受观众喜爱?他的歌剧对后世歌剧作曲家有哪些影响?4. 安置作业(1)收集关于威尔第的其他代表作品,了解其创作特点。
(2)分析一部威尔第的歌剧剧本,总结其剧情、角色塑造和音乐特点。
声乐卷全部曲目

声乐卷全部曲目声乐卷一:1.《Lascia Ch'io Pianga》,作者:威尔第2.《殉情谣》,作者:安东尼奥·维琴3.《纳尔逊·马伦》,作者:舒伯特4.《忧郁的我》,作者:威尔第5.《哀歌》,作者:托托尼·勃尔波夫6.《士兵梦想》,作者:弗朗西斯·古斯塔夫·斯特劳斯7.《欢乐的我》,作者:罗杰·莱·蒙蒂8.《黑夜之歌》,作者:莫扎特9.《卡门》,作者:卡尔·巴赫10.《Carnival of Venice》,作者:贝多芬11.《小夜曲》,作者:莫扎特12.《Toreador Song》,作者:卡拉瓦乔13.《戴安娜的柔和歌声》,作者:弗里德里希·威廉·雷特14.《眼泪之歌》,作者:罗杰·莱·蒙蒂15.《拉娜的诉说》,作者:埃门·布利16.《大声对着山丘》,作者:查尔斯·巴纳德17.《即使那么远》,作者:格莱蒙·马克斯18.《穆西里的忧伤》,作者:克劳德·普罗赫洛普19.《夜色深深》,作者:贝托·威瑟20.《追求幸福》,作者:费德里科·唐尼21.《简朴圆舞曲》,作者:肖邦22.《萨克雷》,作者:列夫·范·莫斯特23.《温柔的仙子》,作者:亚历山大·波什尼科夫24.《因为有爱》,作者:约翰·威廉·休斯25.《美好的生活》,作者:费德里科·唐尼26.《活力四射的圆舞曲》,作者:贝多芬27.《早安小姐》,作者:贝多芬28.《凯蒂的歌》,作者:马科斯·梅耶斯29.《Nearness of You》,作者:欧内斯特·拉什基30.《海洋之歌》,作者:爱德华·库塔31.《多伦多歌曲》,作者:西尔维娅·格拉德莱芙32.《约翰·朱丽叶》,作者:肖邦33.《小蜜蜂》,作者:斯蒂芬·莫里斯34.《明天你是否还爱我》,作者:雅克·比扬35.《Memories of the Alhambra》,作者:弗兰克·赖特36.《狂热的情爱》,作者:贝多芬37.《远走高飞》,作者:布鲁诺·桑德贝里38.《轻柔的思念》,作者:弗朗西斯·莫里斯39.《莎玛的赞歌》,作者:特里尔·鲁宾斯坦40.《美妙时刻》,作者:查尔斯·迪斯普41.《约翰尼斯堡之恋》,作者:罗杰·克拉克42.《孤独的征途》,作者:弗朗西斯·塔伊卡43.《雷鸣之歌》,作者:杰克·克里夫44.《梅尔奔腾曲》,作者:伧特林·梅尔45.《英雄的号角》,作者:克罗米斯·阿瑟46.《花之舞步》,作者:拉威尔47.《五月的小夜曲》,作者:贝多芬48.《青蛙》,作者:费德里科·唐尼49.《意大利调》,作者:贝多芬50.《十二夜之前的夜晚》,作者:拉威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尔第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意大利作曲家,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布塞托附近的一个小酒馆经营者家庭。
13岁开始学音乐,1832年投考米兰音乐院,未被录取,后留在米兰向斯卡拉歌剧院的音乐家(拉维尼亚)学习音乐。
1842年,创作了他的第二部歌剧《那布科王》,演出异常成功,一跃而成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
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1848)、《厄尔南尼》(18744)、《阿尔济拉》(1846)、《列尼亚诺战役》(1849)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因之获得“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
共写了28部歌剧,7首合唱作品。
创作生涯威尔第雕塑第一时期第一时期,40年代前后。
这一时期是威尔第的成名期。
威尔第在米兰开始了歌剧创作活动,参与了意大利人民反抗法、奥占领的爱国运动,创作了包括爱国英雄歌剧及爱国歌曲在内的一生中一半以上的歌剧。
1839年初,威尔第夫妇移居米兰。
同年11月,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贝托》在斯卡拉歌剧院上演,观众和舆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奥贝托》虽然算不上是一部杰作,但在威尔第的创作生涯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奥贝托》打开了威尔第闯进意大利歌剧界的大门。
此后,他与斯卡拉歌剧院经理莫雷利签订了创作合同。
斯卡拉歌剧院领导梅雷利邀请他写的三部歌剧1840年,其中第一部《王国的一天》一败涂地,又值他妻子和两个孩子相继病亡,曾经一度情绪低落。
梅雷利又劝说他,给他看《纳布科》的台本,剧中的爱国主义热忱打动了威尔第的心。
1842年3月9日,威尔第创作的以反映意大利民族主义情绪为主题的歌剧《纳布科》,在首演后大获成功,其中希伯来人合唱《飞吧思想,插上金色翅膀》令人热血沸腾,是威尔第艺术生涯中的第一块里程碑。
并在威尔第逝世后的葬礼上被成千上万的人们吟唱。
《纳布科》的成功,把威尔第引上了意大利歌剧之王的宝座。
第二时期第二时期,50年代。
五十年代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写了《弄臣》(1851)、《游吟诗人》(1853)、《茶花女》(1853)、《假面舞会》(1859)等七部歌剧,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
1871~1872年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创作了《阿伊达》。
晚年又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创作了《奥赛罗》(1887)及《法尔斯塔夫》(1893)。
1901年逝世于米兰。
一生创作了二十六部歌剧,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也很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地刻划剧中人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因之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这一时期,威尔第的创作活动进入了高峰期。
他的《弄臣》、《游吟武士》、《茶花女》成为歌剧史上的伟大里程碑。
1851年初,威尔第以40天的速度完成了《弄臣》的全部音乐。
1852年3月31日,《弄臣》在威尼斯首演。
为了在首演中给观众一个惊喜,威尔第直到演出的前一天,才把那首著名的歌曲《女人善变》的乐谱交给演员。
果然,首演一再被观众的欢呼声和掌声打断。
《弄臣》和《女人善变》不胫而走,传遍了意大利各地。
1853年2月19日,威尔第又一部浪漫主义杰作《游吟武士》在罗马首演。
它所取得的成果和《弄臣》相似。
在结束了《游吟武土》的创作后,威尔第立即着手《茶花女》的创作。
这部作品仅花费了威尔第一个月的时间。
但当《茶花女》于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首演时,由于演员选择不当,观众并未认可。
直到一年以后重新演出时,才大获成功,并很快风靡全欧。
这三部优秀作品的问世,使威尔第在歌剧界的成就和声望迅速超过唐尼采蒂和贝里尼,甚至连罗西尼都屈居其后。
威尔第从此成为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
1853年10月,他来到巴黎,与巴黎大歌剧院签订了合同,开始构思《西西里的晚祷》。
这部歌剧在1855年6月巴黎国际博览会开幕时首演,尽管一连演了50多场,但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
以后,威尔第又创作了《阿洛尔德》(1857)、《西蒙·波卡涅拉》(1857)。
1859年2月18日,威尔第的又一部杰作《假面舞会》在罗马上演,再次获得巨大成功。
第三时期第三时期,60年代至威尔第去世。
这一时期,威尔第老骥伏枥,创作了精品之作《阿依达》,并以惊人的精力创作了他最伟大的抒情悲剧《奥赛罗》和最伟大的喜歌剧《福斯塔夫》。
威尔第在1867年为巴黎大歌剧院创作的《唐·卡洛斯》上演后反映平平。
1868年6月,威尔第拜访了他心仪已久的83岁的老作家曼佐尼。
1870年,声望卓著的威尔第当选为意大利众议院议员,但他宁愿呆在自己的庄园里享清福,很少去罗马参加他不感兴趣的政治活动。
在这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他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此间,威尔第还创作了《梅菲斯特费勒斯》,修改了他以前创作的《命运之力》。
1871年12月,威尔第创作的以古埃及传说为背景的歌剧《阿依达》在开罗首演。
两个月后,《阿依达》在威尼斯上演,由施托尔茨担纲。
这部卓越的歌剧,再一次掀起了对威尔第的狂热。
观众的情绪极其亢奋,年愈60岁的威尔第出台谢幕竟达40次。
1873年5月,曼佐尼病逝。
威尔第在家中专心致志地为死者创作了一部《安魂曲》。
在曼佐尼逝世一周年之际,《安魂曲》在圣马尔科大教堂演奏,威尔第亲自指挥。
这部杰作是威尔第除歌剧之外惟一一部享有盛誉的作品。
此后的13年中,垂暮之年的威尔第除了对《西蒙·波卡涅拉》和《唐·卡洛斯》作了修改外,没有创作新的作品。
然而,威尔第的音乐生命并没有就此结束。
古稀之年的威尔第用了几年时间,构思创作了《奥赛罗》,为此他倾注了全部的精力。
1887年2月5日,《奥赛罗》在斯卡拉歌剧院首演。
正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首演的场面激动人心,一些国家的政要、文化名流和观众一起,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剧情中,欢呼声、掌声震耳欲聋。
74岁的威尔第和主要演员的谢幕花费了15分钟。
散场后,欢腾的人群抬着大师回到住所。
威尔第几次到阳台上与人们挥手告别,直到扮演奥赛罗的演员塔马尼奥高声清唱了一曲《欢腾吧》之后,热情的观众才陆续散去。
在以后的几年,这位高龄的老人又完成了一部杰作——《福斯塔夫》。
这既是威尔第最后一部喜歌剧,也是他漫长而辉煌的创作生涯中的最后一部作品。
1893年2月9日,《福斯塔夫》的首演获得了与《奥赛罗》相同的成功。
生平年表1813 年出生於靠布塞托的隆孔雷,父亲是旅馆老板。
激起威尔第早年音乐雄心的是一位布赛托商人巴霍 . 兹,他不仅提供威尔第全城最佳的音乐教育,当威尔第七岁时又再度出资送他到米兰音乐学院学习。
1832 年想进米兰音乐院却被拒绝入学,於是随史卡拉歌剧院的乐师拉威那学习对位法。
1836 年与巴霍 . 兹女儿结婚,婚後两个小孩不幸早夭,妻子也在 1840 年去世,这给年轻的威尔第相当大的打击。
1842 年於米兰史卡拉歌剧院上演的「纳布果」为威尔第赢得了空前的胜利。
紧接著「纳布果」後威尔第不断地创作,1847 年的「马克白」是他创作风格的转捩点,音乐真正触动到心理的深层表现。
接下来便是一连串的胜利,尤其是他创作生涯的三大歌剧:「弄臣」、「唱游诗人」与「茶花女」,让他成为意大利歌剧界的霸主。
1871 年完成「阿伊达」後,除了一首安魂曲外威尔第整整十五年未再谱写歌剧。
1875 年被提名为参议员。
1887 年在剧作家波义多的鼓吹与合作下完成了「奥泰罗」。
1893 年,70 岁高龄的威尔第推出最後一部歌剧作品 : 喜歌剧「法斯塔夫」。
1896 年开始为年老的音乐家们建屋,照应他们的晚年。
1897 年第二任妻子过世。
1901 年 1 月 27 日於米兰去世,享年 87岁。
意大利政府为他举行民族英雄葬礼,予以国葬悼念。
上的作用。
他没有完全按照瓦格纳那样走向“无终止旋律”和“不间断结构”,因此他的音乐在世界各国歌剧舞台上经久不衰,令人神往,至今仍然保持其不朽的艺术魅力。
茶花女威尔第:《茶花女》(全曲)科特鲁芭斯、多明戈等演唱卡洛斯·克莱伯指挥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乐团作品简介:三幕歌剧《茶花女》作于1853年。
由皮亚韦根据小仲马的戏剧《茶花女》撰脚本。
其剧情描述巴黎名妓薇奥莱塔被青年阿芒的爱情所感动,甘愿离开巴黎社交生活,与阿芒去乡间同居,靠变卖首饰过纯洁的生活。
但阿芒父亲坚决反对儿子与微奥莱塔的结合,在他的请求下,薇奥莱塔为顾全阿芒的家庭声誉,决定牺牲自己的幸福,返回巴黎。
阿芒误以为薇奥莱塔变了心,在巴黎狂赌后,将赢得的金钱掷向薇奥莱塔,当众辱骂她。
薇奥莱塔受精神打击,一病不起,却为信守诺言,不向阿芒澄清真相。
阿芒父亲终于被薇奥莱塔所感动,向阿芒说明真情。
阿芒赶到薇奥莱塔身边,她已奄奄一息,终于在阿芒怀中安静地停止了呼吸。
这是克莱伯指挥的著名唱片之一,其间强烈的感情表达,令人心旷神怡的演唱与演奏,使人如醉如痴。
这套CD,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
另外,日本《唱片艺术》还评卡拉斯唱薇奥莱塔,Ghione指挥SanCarlos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乐团的演录片为最佳名片。
阿伊达威尔第《阿伊达》(全曲)弗蕾尼、巴尔查、卡雷拉斯等演唱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作品简介:四幕歌剧《阿伊达》作于1870年。
脚本作者是吉斯兰佐尼。
根据法国的埃及学家奥古斯特·马里埃特·贝伊提供的情节写成。
剧情描述埃塞俄比亚公主阿伊达与父王阿莫纳斯罗同被埃及军队俘获。
埃及青年统帅拉达美斯爱慕阿伊达。
阿莫纳斯罗指使阿伊达趁机刺探军事情报。
拉达美斯故意于无意中泄密。
埃及公主安涅丽丝因爱拉达美斯受冷遇,告发了泄密事件,于是拉达美斯被以叛国罪判以活埋,阿伊达至地牢,与拉达美斯同死。
卡拉扬诠释的这部歌剧,节奏精确、线条鲜明,充满强烈的戏剧性和气势,被《企鹅唱片指南》评为三星带花名片,也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
弄臣威尔第《弄臣》(全曲)科特鲁芭斯、多明戈、卡普齐利等演唱朱利尼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作品简介:三幕歌剧《弄臣》作于1856-1857年。
由皮阿维根据法国作家雨果的剧本《国王取乐》撰脚本。
剧情为:16世纪时,意大利的曼图阿城有位年轻的公爵纵情于女色,公爵喜爱的驼背丑角(即弄臣)里哥莱托为他出谋划策,专门让他勾引大臣们的妻女。
大臣们因此对里哥莱托恨之入骨,共谋对他实行报复。
里哥莱托有女儿吉尔达,大臣们认为她是里哥莱托情妇,设法将她劫持入宫,交给公爵。
里哥莱托发现公爵占有了自己女儿,气愤至极,雇了一名刺客谋刺公爵。
不料公爵又与刺客之妹玛黛琳娜产生感情,吉尔达见状痛不欲生。
玛黛琳娜恳求哥哥不要杀公爵,哥哥答应以晚上第一个来敲门者代替。
吉尔达听到刺客兄妹的说话,决心以死而救公爵生命。
她女扮男装,晚上敲门,被刺客杀死后装入袋内,运交给里哥莱托,得到赏金。
里哥莱托以为公爵已死,打开袋,发现死者却是自己女儿,疯狂地悲痛欲绝。
这套唱片,朱利尼的诠释结构严谨、华丽,又极富戏剧性,几位歌星的演唱也相当不错,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