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浪漫讲稿

合集下载

西方教案第六编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西方教案第六编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 序曲是其中一个突出的成就。歌剧的序曲与剧情联系非常紧密,预示出歌剧的 冲突和结局。一开始的慢板引子中圆号的音色表现出幽静的森林景色,而定音鼓、 黑管、大提琴在低音区的动机则预示着不详的动机。序曲中采用了歌剧的主要主题, 大致综合了歌剧的情节和气氛,如序曲中出现了第一幕中马克斯冲动而绝望的咏叹 调的因素、以及第二幕中阿加特虔诚祈祷的旋律因素、剧中魔鬼萨米尔的动机等都 已 在序曲中呈示。
③《邀舞》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中的一首杰作,乐曲描绘了舞会前相互结 识、 交往、邀舞的生动过程。这首钢琴作品后由柏辽兹改编为管弦乐曲, 得到了更广泛的流传。
(二)古希腊的乐第器 二节 舒伯特
• (一)生平
• 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
(二)创作成就
• 15首中以最后三首弦乐四重奏(c小调、d小调、G大调)最为著名。其中《d 小调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第二乐章依照歌曲“死神与少女”的旋律进行变 奏。
• 经典之作《C大调弦乐五重奏》(D956,1828),没有采用莫扎特的两小提、 两中提、一大提,而是两小提、一中提、两大提。
• 此外,流行的是《A大调钢琴五重奏“鳟鱼”》,采用了小提、中提、大提、 低音提琴和钢琴的组合,突出了钢琴和弦乐的对比。该曲在小行板乐章中采用了他 的歌曲“鳟鱼”旋律作变奏。
❖ 德国的艺术家包括舒曼和门德尔松在内,对德国现实生活中慵懒 鄙俗、空虚无聊的现状十分不满,他们以自己的音乐创作为德国浪漫 主义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而肖邦作为波兰人,是一位真诚的爱国者。 他在钢琴领域的艺术成就,为西方文明和人类文化增添了特殊的光彩。
第一节 门德尔松
• (一)生平
• 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德国 著名的作曲家。

西方音乐史《浪漫主义音乐1》

西方音乐史《浪漫主义音乐1》

西方音乐史《浪漫主义音乐1》浪漫主义时代,艺术家渴望超越世俗,进入想象和幻想世界的时代。

理性让位于激情,客观的评价让位于主观的情感。

诗人、画家、音乐家用各自的手段描绘河流和暴风雨。

爱情成为重要的主题。

想象力的阴暗面:对神秘的、超自然的、死亡主题。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Romanticism,源自法语中Romance。

法语中把用拉丁语的一种方言“罗曼”语写成中世纪英雄史诗和骑士传奇故事称之为“罗曼斯”,所以“浪漫”一词源此而来。

18世纪末以后,这个词又有了许多含义,诸如“不寻常的”、“骑士的”、“民间传说的”等等,这就使浪漫主义这一概念变得十分模糊不清了。

19世纪初,它被用来指当时兴起道德文学运动,后来用到音乐中指古典主义和印象派之间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

社会背景浪漫主义的兴起,却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法国大革命。

解放运动高涨时期。

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

从整体来说,浪漫主义运动是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所组成。

浪漫主义的详细特征和对于浪漫主义的定义,一直到20世纪都仍是思想史和文学史界争论的题材。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具体又是怎样的呢?“浪漫主义”一词在音乐领域是用以形容一段从大约1820年代至1918年为止的时期。

当代德国音乐学家布鲁默在《音乐百科辞典》中说:“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音乐史上是一个统一体。

”根据这一观点,许多音乐评论家得出:“浪漫主义不是一个明确的体系,没有可以明确定义的音乐样式,它只是一种精神态度。

”浪漫主义的音乐作品和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所要表现的相一致,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前浪漫主义代表作品《梦魇》(The Nightmare) 由瑞士艺术家福塞利所作《自由领导人民》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在当时的音乐文化中,浪漫音乐走上了开放的大众路线,主要依靠敏感的中产阶级观众支持,而非宫廷内部的人士赞助。

论西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论西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论西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论西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摘要西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开创了西方音乐史上新的篇章。

这个时期的音乐,体现了自由、热情、奔放、强烈的风格。

在乐章中自由挥洒真挚情感。

在此时期,出现了大批优秀音乐家,诸如舒伯特、肖邦等等。

为音乐史的发展和转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浪漫主义时期自由奔放创新AbstractWestern Romantic period music with its unique performance practices and art forms to create the new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The music of this period, reflecting the freedom, enthusiasm and unrestrained, a strong style. Develop freely in the movement of sincere emotion. During this period, there has been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 ding musicians, such as Schubert, Chopin, and so on.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musical history. Keyword:Romantic Period Free-spirited Innovation一、西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概述浪漫主义这一词的含义,原来是指用罗曼语(Roman)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首先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中。

在作品里,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完全不受限制地表现出来。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二】【西方音乐史教案】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二】【西方音乐史教案】
(五)前奏曲和练习曲
(四)夜曲和圆舞曲
(五)钢琴协奏曲、奏鸣曲
三、作业:舒曼和肖邦的音乐创作
四、课堂小结:本次课使学生掌握舒曼和肖邦的音乐创作。
五、课后预习
附记
(三) 管弦乐曲
舒曼驾驭交响曲的能力比不上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曲。他写了4部交响曲,以《b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和 《bE大调第三交响曲“莱茵”》较为突出。
2肖邦
A生平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侨居华沙任中学法文教员,母亲是波兰人。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
代表作:《狂欢节》(21首)、《大卫同盟曲集》(16首)、《蝴蝶》(12首)、《克莱斯勒偶记》(8首)、《童年情景》(13首)等,都是类似舒伯特声乐套曲式的钢琴套曲。
(二)声乐作品
他的钢琴套曲一样,舒曼常常把一首首独立的歌曲组合成套。1840年属于他创作风格成熟期。舒曼创作了根据海涅的诗歌写的《歌曲集》(9首)、献给克拉拉的声乐套曲《桃金娘》(26首)、《妇女的生活与爱情》(8首)、《诗人之恋》(16首)等 。
B音乐创作
浪漫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幻想,也是舒曼音乐的主导。他说:“外界的世界越渺小,我的想象和幻想中的世界越广阔。”这种幻想大多是基于个人幻觉上的,有很强的主观和心理因素。
舒曼的创作涉及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声乐作品、钢琴作品等。其中钢琴作品和声乐作品是他的主要创作领域。

西方音乐中的浪漫主义

西方音乐中的浪漫主义

西方音乐史中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时期是许多事物非常容易被人理解和容易被人喜爱的一段时期,人们在一百多年的时间内融洽的互动于这个充满矛盾的环境中,但在各种因素相互冲突的缝隙间,浪漫主义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慰籍,追求自由的思想给予了艺术极大的发展空间。

浪漫主义的性质和风格最早体现于文学上(诠释于音乐上,音乐是一种最好的诉说浪漫主义语言的媒介),可以从Romance这个词说起(Romantici sm, romantic),意为罗曼语,是方言拉丁语的一种,由此词派生出roma ntic, romaunt是指用罗曼语写成的传奇和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而它的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冒险和放纵的想像,也就是从主观出发的人对世界的理想化,因此浪漫主义时期是一个最具“艺术”味道的时代。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承续了古典主义时期发展到高峰的许多成就(器乐和声乐,奏鸣交响套曲和歌剧体裁发展成熟,主调风格,音乐结构中的平衡感,方整性,调性和和声为结构作品的重要因素,奏鸣曲式),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多了“浪漫”的色彩,换句话来说“浪漫主义时期就是浪漫主义作为主导潮流支配和指导着大多数艺术家的时期”。

(1790《梅耶贝尔出生的前一年,19世纪上半叶盛行的法国大歌剧的代表作曲家之一;贝多芬创造了一首以歌德为题目的歌曲》-1910年《无调性的作曲技法开始盛行》)。

我们需要来认识“浪漫主义”这个词对音乐有怎样的意义。

要弄清楚一些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这两个时期的过渡关系,浪漫主义与音乐,浪漫主义与人(思想),在19世纪前后这一百多年它们之间究竟是怎样交织在一起创造出音乐史上一段让我们为之兴奋的时代。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海顿(Haydn)、莫扎特(Mozart)、贝多芬(Beeth oven)掀起了欧洲近代音乐发展的篇章,这三位德奥音乐家形成的强大气势让音乐在浪漫主义时期的发展有了稳固的根基。

从古典时期到浪漫时期之间存在着交替的缝隙,这是任何时代更迭的过渡过程,贝多芬和舒伯特可以说是在这一过渡中占有特殊位置的两个人,他们的音乐具有互补性和过渡性,贝多芬是具有浪漫倾向的古典时期作曲家,他率先的创新和尝试及对音乐所怀有的崇高理想使之后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得到很多启示,他的影响贯穿整个19世纪甚至到20世纪初;而舒伯特是一个怀有古典情怀的浪漫时期作曲家,他的创作技法有保守的一面,从而使他在器乐领域中没有创造出能超过贝多芬的作品,但在与文学结合的艺术歌曲上却发挥的游刃有余,展示了浪漫主义作曲家表现感情的细腻与真切。

浪漫主义时期的介绍西方音乐史论文-V1

浪漫主义时期的介绍西方音乐史论文-V1

浪漫主义时期的介绍西方音乐史论文-V1西方音乐史上浪漫主义时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制定了许多音乐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介绍浪漫主义时期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西方音乐史。

一、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逐渐由古典主义的简洁、对称、对位等特点向着丰富、激情、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音乐家开始探索新的音调、和弦、乐器组合,推动了音乐发展的进步。

1. 音色的新探索在浪漫主义时期,音色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音乐家通过使用新的乐器和探索不同的演奏技巧来创造新的音乐效果。

例如,钢琴和管弦乐的组合曲目变得愈发普遍。

2. 强调情感表达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开始强调情感表达,用音乐表现内心世界,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界的理解。

音乐逐渐从简单的优美旋律变成了复杂的音乐结构和强烈的情感表达。

3. 风格的自由创新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与古典主义的规范化风格相比自由发挥,通过使用新的旋律、和声和节奏等自由创新,打破传统的音乐形式格局。

二、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音乐家1. 贝多芬贝多芬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为著名的音乐家之一。

在这一时期,他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如第九交响曲和《月光奏鸣曲》等。

2. 肖邦肖邦是一位充满活力、擅长创新的音乐家。

他的作品不仅从平凡的日常事物中获得灵感,还使用了许多東方音樂的部分,如波兰舞曲和波兰农村风格的曲调等。

3. 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芭蕾舞、管弦乐和歌曲等。

他的作品以音乐的浪漫和情感上的表达而著名。

三、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流派1. 新德意志学派新德意志学派由勃拉姆斯、瓦格纳和里海创立,它强调民族主义和普鲁士文化,是德国浪漫主义的分支。

2. 叙事音乐叙事音乐是一种音乐形式,包括歌剧、芭蕾舞和管弦乐等。

这种音乐形式通常通过音乐表达一个具体的故事情节。

3. 民族主义音乐在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主义音乐成为了一个新的音乐流派。

音乐家重新挖掘和使用本土音乐语言来表达民族和文化的情感。

西方音乐史教案-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123全案】

西方音乐史教案-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123全案】
B音乐创作
与西方音乐史上绝大多数作曲家很不同的是,肖邦将他一生的创作活动几乎都倾注在钢琴音乐领域。他除了写了少部分的室内乐和歌曲之外,几乎全部作品都为钢琴而作。 他的音乐既有浓郁的波兰民族风格,又有一种高贵的浪漫诗人气质,他被誉为“钢琴诗人”
肖邦 • 钢琴作品
(一)马祖卡舞曲
(二)波罗涅兹舞曲
(三)谐谑曲、叙事曲、即兴曲、幻想曲
钢琴经典作品:
《匈牙利狂想曲》(19首)
《b小调钢琴奏鸣曲》
钢琴作品《超级演技练习曲》(12首)
《帕格尼尼练习曲》(6首)听赏:第三首“钟”
3集《旅行年代》
《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
欣赏
2柴可夫斯基
A生平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eter·Ilyich·Tchaikovsky)又译为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他的音乐是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内的最高成就之一;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者;主要音乐作品有六部交响曲、三部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会序曲《1812》、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芭蕾舞剧《天鹅湖》 、《胡桃夹子》、《睡美人》等。
2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特征(6点)P176
3舒伯特
A生平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西方音乐史II 浪漫主义音乐

西方音乐史II 浪漫主义音乐
瓦格纳常常把歌剧中的声乐旋律当成乐队 的一个声部。
主导动机:管弦乐队奏出某个短小的、开放式 的动机与戏剧中某个特定的角色、物体、事件 或情感联系起来。
瓦格纳的追随者们把这种动机叫做 “Leitmotiv”(“主导动机”,英语: Leitmotif)。主导动机在剧中反复出现,根 据不同情境变化,贯穿音乐发展。
新天鹅堡与 《罗恩格林》
《黎恩济》(1837-1840)、《漂泊的荷兰人》 (1840–1841)、《汤豪舍》(1842-1845)、 《罗恩格林》(1845–1848)、《特里斯坦与 伊索尔德》(1857–1859)、《纽伦堡的名歌 手》(1845–1867)、《尼伯⻰根的指环》、 (1851–1874,包括《莱茵的⻩金》《女武 神》《⻬格弗里德》《众神的⻩昏》)、《帕 ⻄法尔》(1865–1882)
浪漫主义音乐的三条主线
德奥作曲家为主的线索
早期(19世纪10-20年代):韦伯、舒伯特等
盛期 (19世纪30-80年代):柏辽兹、舒曼、门德尔 松、肖邦、(中后期)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 小约翰·施特劳斯、圣桑、柴可夫斯基等
晚期 (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布鲁克纳、马 勒、理夏德·施特劳斯、沃尔夫、拉赫玛尼诺夫等
“莱茵河动机”、“黄金动机”、“女武神动 机”等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1857– 1859):标志着瓦格纳乐剧思想的 实现。
《尼伯⻰根的指环》由四部歌剧组 成,亦被瓦格纳称为“舞台节庆典三 日剧及前夕”。前夕:《莱茵的⻩ 金》 ;第一日:《女武神》; 第二 日:《⻬格弗里德》;第三日:《诸 神的⻩昏》(三联剧)
西方音乐史II
浪漫主义法国歌剧
拯救歌剧:1800年前后 大歌剧:19世纪上半叶 轻歌剧:19世纪下半叶 抒情歌剧:介于大歌剧与轻歌剧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法国人喜欢故事性的东西,如小说等特别丰富。

19世纪的法国是西欧音乐的中心,充满活力和多变丰富,法国的歌剧受法国大革命影响。

* 十九世纪法国歌剧发展主要线索:—轻喜歌剧(60年代)——法国大歌剧(30年代)——比才《卡门》(70年代)—抒情歌剧(60年代)(一)、法国大歌剧:特点:(1)常为历史题材;(2)注重舞台效果;(3)一般为五幕;代表人物:契贝尔《波蒂契的哑女》(1828);G.梅耶贝尔《胡格诺教徒》、《预言者》、《恶魔罗勃》(二)、轻喜歌剧(operetta):喜歌剧:opera comique(法式)、opera buffa(意式)特点:代表人物:奥芬巴赫(J.offenbach,1819~1880)代表作品:《美丽的海伦娜》、《天堂与地狱》、《霍夫曼的故事》(三)、抒情歌剧(lyric opera):▪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古诺(C.F.Gounod,1818~1893)《浮士德》、《罗蜜欧与朱丽叶》;▪托玛斯(A.Thomas,1811~1896)《迷娘》;▪马斯内(J.Massenet,1842~);(四)、比才(et,1838~1875)▪其人:▪《卡门》(四幕)的艺术特色:(1)现实主义题材;▪(2)浓郁的东方风情;▪(3)优美的歌唱段落;名词与思考:▪名词:大歌剧、抒情歌剧、轻喜歌剧、古诺、梅耶贝尔、奥芬巴赫、比才。

▪思考:法国19世纪歌剧的主要线索?第二节: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一、概况:▪意大利歌剧的复兴;▪19世纪意大利歌剧发展主要线索;多尼采蒂—罗西尼(30年代以前)——威尔第(中下半叶)—真实主义歌剧—普契尼(世纪之交);贝里尼(世纪末)二、从罗西尼到唐尼采蒂:1、罗西尼(Rossini,1792~1868)生平简介:风光盖过晚期的贝多芬。

主要作品:* A:喜歌剧—《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塞尔维亚理发师》(博马舍)、《费加罗三部曲》(之一)、《灰姑娘》。

B:严肃歌剧—《威廉.退尔》(席勒诗歌改编)2、盖塔塔.唐尼采蒂(Donizetti,1797~1848):代表作:喜歌剧—《爱之甘醇---偷撒一滴泪》、《军中女郎》;正歌剧—《拉米莫尔的露齐亚》、《宠姬》;▪3、温琴佐.贝里尼(Vincenzo Bellini,1801~1835)▪正歌剧:▪代表作:《梦游女》、《诺尔玛》(简介)三、威尔第(Verdi,1813~1901):▪生平:意大利歌剧三百年总结性人物,将意歌剧推到顶蜂的人物。

▪1、早期创作:历史题材—《纳布科》、《仑巴底人》;▪50年代成熟时期作品(三部成名作):▪——《弄臣》(“黎戈莱托”)、《游吟诗人》、《茶花女》;▪2、中期创作:《唐.卡洛斯》、《阿伊达》、▪3、晚期创作:《奥塞罗》、《法尔斯塔夫》、四、真实主义歌剧(verismo opera ):▪简况:▪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彼得罗.马斯卡尼(Pietro mascagni,1863~1945):作品:《乡村骑士》(1890)列昂卡瓦罗(Ruggiero Leoncavallo,1857~1919):作品:《丑角》五、普契尼(Puccini,1858~1924)▪代表作品:《艺术家生涯》(1896);又名《波西米亚人》《托斯卡》(1900);《蝴蝶夫人》(1904);《图兰朵》(1924年未完成);▪特点:1、题材广泛,追求异国情调。

2、突出女性形象描写。

3、突出强烈的气氛,某些作品有真实主义歌剧特点。

4、音乐创作手法受20世纪影响。

名词与思考:名词:《塞尔维亚理发师》、《威廉.退尔》、唐尼采蒂、贝里尼、普契尼、《爱之甘醇》、《梦游女》、《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阿伊达》、《奥塞罗》、《法尔斯塔夫》、《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朵》;▪思考:1、什么是真实主义歌剧?有一些什么人物和代表作品?2、简述威尔第的歌剧创作?▪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一、生平简况:1813年—出生在德国莱比锡;▪1833年—乌兹堡任合唱指挥,并开始早期歌剧和器乐创作;▪1839年—《黎恩济》获得成功;▪1849年—逃亡生活;▪1870年—与柯西玛结合;▪1876年—拜罗伊特剧院落成并上演乐剧《尼伯龙根指环》;▪1883年—去世于威尼斯;▪二、音乐活动分期:▪1、浪漫主义歌剧创作阶段(40~50年代):代表作品:《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汤豪塞》、《罗恩格林》;▪2、流亡时期(50~60年代):理论著作:《艺术与革命》(49年)、《未来的艺术作品》(50年)、《歌剧与戏剧》(51年)。

▪3、歌剧改革时期:三、歌剧改革的主要观点:▪(1)综合艺术品;▪(2)戏剧第一,音乐第二(或音乐是手段,戏剧是目的);▪(3)提出“乐剧”(music drama)概念;▪乐剧的几个形式特点:(与传统歌剧的区别)▪a、无终旋律。

▪b、无终和声—高度转调的半音化和声。

▪c、主导动机。

▪(4)取消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差别以及歌唱为主乐队伴奏的传统概念。

▪(5)改革传统的编码(分曲)歌剧结构;▪(6)歌剧成为一个有舞台布景的,有声乐的,综合性的交响乐。

▪重要乐剧作品:▪《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1859);▪《尼伯龙根指环》(76年上演于拜洛伊特剧院)包括四部剧:[《莱茵河上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 ▪《纽仑堡的名歌手》、《帕西法尔》、《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简介)四、歌剧改革的历史意义:▪提出新的音乐观念,影响到20世纪音乐创作的新思维。

约翰尼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一、生平简介:▪二、主要创作倾向和创作领域:▪1、反潮流,与主流的标题音乐倾向格格不入。

▪2、坚持德国音乐的古典传统。

▪主要作品:(除歌剧以外的涉及几乎全部音乐体裁)▪四部交响曲、四部协奏曲、管弦乐序曲;▪各种钢琴作品—奏鸣曲、21首匈牙利舞曲等等。

▪各种室内乐、以及歌曲和合唱作品。

▪对民歌偏爱,收集整理“德国民歌”x册。

[ 《徒然小夜曲》] ▪三、交响曲创作的特点:▪1、坚持传统形式;▪2、无标题;▪3、形式严谨;▪四、声乐创作:▪艺术歌曲—200首左右的歌曲;▪合唱:《德意志安魂曲》▪五、历史地位:名词与思考:▪名词:综合艺术品、乐剧、拜洛伊特剧院、《汤豪塞》、《罗恩格林》、《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尼伯龙根指环》、主导动机、无终旋律、德意志安魂曲、▪思考:1、什么是乐剧,瓦格纳歌剧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有什么形式特点?2、勃拉姆斯反什么潮流?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他的交响曲有什么特点?第一节:民族乐派概述▪(一)、~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二)、~的基本特征:▪1、重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突出民族特点;▪2、音乐语言一般比较单纯和通俗;▪3、音乐表达比较注重群体和民族意志;▪4、借用和学习西方;第二节: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崛起▪(一)、俄罗斯民族乐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二)、~的先驱—格林卡(Glinka,1804~1857):▪作品:歌剧—《伊凡.苏萨宁》、《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管弦乐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第三节:强力集团(五人团)▪巴拉基列夫(Balakirev,1837~1910):创始人。

▪居伊(Cui,1835~1918):理论家,(宣传,评论“笔杆子”)。

▪鲍罗丁(Borodin,1833~1887):化学家,代表作—管弦乐《中亚细亚草原》、《第二交响曲》歌剧《伊戈尔王》。

▪穆索尔斯基(Mussorgsky, 1839~1881):▪被西方公认为善于创新的,在和声、调式、语言方面借签西方技巧的同时又结合本民族的特点。

▪生平:军官、地主出身,具有民主思想。

▪代表作:组曲—《图画展览会》;交响诗—《荒山之夜》;歌曲—《跳蚤之歌》;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五人合作也引起分裂)(简介);▪里姆斯基.柯萨科夫(Kimsky-korsakov,1844~1909):▪生平:海军军官,曾巡航南北美洲,担任彼得堡音乐学院教授。

擅长配- 器。

有《和声学实用教程》、《管弦乐法原理》。

▪代表作:歌剧—《萨特阔》、《金鸡》等;管弦乐—《西班牙随想曲》组曲—《舍赫拉查达》(又名《天方夜谭》)五人团第四节柴科夫斯基▪.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Tchaikovsky,1840~1893)▪(一)简况:1850~1859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1862—彼得堡音乐学院首届学生;▪1866—新成立的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876—与梅克夫人通信,接受14年的资助;▪1893—年去世(官方:风寒);▪(二)与五人团的区别:▪1、受西方影响较多,学院派作曲家。

▪2、创作注重表达内在心理的刻画,作品表现比较深刻的悲剧性。

▪(三)创作:▪1、第一时期(60~70年代):▪前三部交响曲、《第一钢琴协奏曲》、舞剧-《天鹅湖》、▪《罗蜜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等。

▪2、第二时期(77年以后):▪后三部交响曲[包括著名的(第六)《悲怆交响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歌剧-《奥涅金》、《黑桃皇后》(简介)思考题:▪1、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先驱是谁,他有什么代表作品?▪2、“强力集团”是什么组织,一共几个成员,举几个重要人物,并谈谈他们的创作(穆、鲍、里)?▪3、简述柴科夫斯基创作,与强力集团的主要差别是什么?▪第一节捷克民族乐派▪一、概述:▪二、贝德里赫.斯美塔那(Bedrich Smetana,1824~1884)▪简介:1824出生于一个酒坊主家庭,自幼熟悉民间音乐;▪1849创办音乐学校;▪1856~1861侨居瑞典;▪1861回国创办民族歌剧院;▪1864两耳失聪,仍坚持创作;▪主要作品:歌剧—《里布舍》、《达里波尔》、《布兰登堡人》;▪喜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交响诗—《我的祖国》(简介);▪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三、安托宁.德沃夏克(Atonin Dvorak,1841~1904)▪简介:生于布尔格效区,12岁接班作屠夫,两年后学习音乐,就读于布拉格风琴学校;▪859~70任剧院中提琴手;▪1873开始专职创作;▪1892~1895年受聘于纽约民族音乐学院院长;▪主要作品:歌剧《水仙女》、《自新大陆(第九)交响曲》、《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钢琴三重奏“杜姆卡”、管弦乐《斯拉夫组曲》(钢琴曲改编)列奥仕.亚那切克(Leos Janacek,1854~1928)▪生平:祖父、父亲都是乡村教师;▪1874布拉格风琴学校,毕业后任教;▪1879~1880维也纳、莱比锡短期进修学习;▪1919~1925布拉格音乐学院任作曲教授;▪代表作:歌剧《耶奴法》(共创作九部歌剧);《小交响曲》等;第二节挪威和芬兰的民族乐派(北欧)▪一、概述:▪二、爱德华.格里格(E.Grieg,1843~1907)▪简历:先辈为苏格兰移民,母亲是挪威人;▪1862~1866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留学;▪1866回国;▪1874年获挪威政府年金;▪主要作品:《培尔.金特组曲》(管弦乐);钢琴抒情小品集(共10集);▪a小调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奏鸣曲;三、耶安.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1865~1957)▪生平:中学后服从母亲进入赫尔辛基大学学法律,但同时修音乐(小提、理论);▪1889因作品获奖,得奖金去柏林、维也纳学习;▪1891年回国任教赫尔辛基音乐学院;▪1897年获皇家议会年金;▪1926年以后基本不在创作;▪主要领域为:交响曲和交响诗(受芬兰民间史诗集《卡勒瓦拉》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