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合集下载

近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近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1,基本概念及内涵 ①红军长征. ②遵义会议.
2,基本观点与经典论述 ①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 党内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 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 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 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 点.
②长征——永远的丰碑: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 具有伟大的政治意义和思想意义. 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机".(《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49-159页)
●政治意义 证明了毛泽东的政治和军事智慧,确立了其在 党内和军内的领导地位,从而使中国革命有了 自己的杰出指路人.同时它保留下来的干部后 来都成为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主观条件.
5,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主观条 件.
②三位一体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 主要斗争形式
不建立强大的红军和没有红军战争的胜利, 土地革命就没有保障,农村革命根据地也不能 存在和发展.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 农民战争. 这是因为: 第一,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 命最广大的动力. 第二,农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主 要来源.
②农民问题与土地革命——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 革命与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等文章中阐明了农民问题对中国革命的极端重 要性: 第一,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第二,农民是中国的基本群众,是中国革命的 主力军. 第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既是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和任务之一,也是调动农 民的革命积极性,实现革命目标的重要动力.

第五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教学内容

第五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教学内容

第五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单项选择题:1、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B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社会2、1928年12月,宣布东北三省“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的是( C )A、张作霖B、郭松龄C、张学良D、张作相3、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性质是( C )A、资产阶级政权B、小资产阶级政权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D、封建君主专制政权4、中共八七会议召开的地点在( B )A、九江B、汉口C、武昌D、上海5、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 D )A、反对右倾投降主义B、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6、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是党领导了( A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五卅运动7、毛泽东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重要论断是在( B )A、北京特别会议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古田会议8、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著名起义是( A )A、湘赣边界秋收起义B、赣南秋收起义C、湘南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9、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将革命的重心( B )A、由乡村转移到城市B、由城市转移到乡村C、由大城市转向小城市D、由南方转向北方10、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著作是( C )A、《战争和战略问题》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D、《反对本本主义》11、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要靠( A )A、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马克思主义本本C、听从共产国际的指挥D、照搬苏联经验12、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 C )一文,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事、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为中国共产党正确解决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

近代史第五章

近代史第五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六、党内三次“左”倾错误与中国革命新道路 的历史曲折
1.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三次“左”倾错 误;
瞿秋白
李立三
王 明
党内频发“左”倾错误的原因
■ 八七会议后党内“左”倾情绪未能清理 ■ 共产国际错误干预瞎指挥
■ 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不善 于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梁漱溟评价毛泽东
梁漱溟人称是中国20世纪最后一个 大儒,是反对阶级斗争第一人,是毛泽东 一辈子的诤友和辩友。1953年,为了试一 试中国共产党的气量,他在大庭广众面前 与毛泽东辩论,大战三百回合,最后在一 片“梁漱溟滚下来”的口号声中才悻悻下 台。晚年梁漱溟对毛泽东有三句话的著名 评价。晚年梁漱溟评价毛泽东的三句名言: 第一句话说,影响20世纪中国的有三个人: 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 第二句话说,毛泽东不只是一个毛泽 东, 有多个毛泽东。这是说毛泽东有多个侧面, 是很丰富的、复杂的、变化的。 第三句话说,毛的功劳最大,错误也最大。 没有最大的功劳,就不可能有“文化大革 命”。
古田会议决议确立的马 克思主义的建党建军原则,
解决了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
下,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 民军队保持先进性的问题,
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
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 古田会议(油画)
中国共产党主持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土地政策 1929年4月,毛泽东领导制定了《兴国土地法》,将《井冈 山土地法》规定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 地主阶级的土地” ,由土地苏维埃政府所有改为土地农民个人 所有。
② 国民党政权控制不了农村,
农村是其统治薄弱环节。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
——1929年3月《江苏省党务报告》
清“ 除去 共恶 产化 党”
官清 污除 吏土去 和豪腐 投劣化 机绅 分、 子贪
清党的结果,“使本党起了一个很大的 分化和损失”,“一般投机腐化恶化分子都 纷纷混入了本党”。
——《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特刊》第12号
“清党时期,倏逾半年,共产党之逆迹 固已大暴国中,本党之精神亦日见湮灭。”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政治路线 1935年12月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中国革命战争战略
1936年12月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思想路线
1937年夏
《实践论》、《矛盾论》
课后思考题
民党反动分子所抛弃的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由
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分子继承下来了。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二)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1.八七会议 (1)清算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2)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对国民党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汪寿华•26岁 萧楚女•36岁
熊雄•35岁
陈延年•29岁 赵世炎•26岁
夏明翰•28岁
郭亮•27岁
罗亦农•26岁 向警予•33岁 陈乔年•26岁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头可断,肢可折, 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 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 为群裂。
——周文雍
正是革命到了紧急 关头,才需要不怕危险 的人。为大众的幸福而 被杀头,也就是我的幸 福。
周文雍•23岁 陈铁军•24岁

中国近代历史纲要课件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代历史纲要课件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 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1928年上半年,被杀共产党员和革命 群众达31万人,其中中共党员为2.6万人,全党人数由1927年5月五大时 57900名共产党员锐减在1万人。反革命的力量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遭到了严厉的镇压,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 加入共产党成了严重的犯罪,共产党的组织不断遭到破坏,党的活动被迫 转入地下,许多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被残酷杀害。
(一) 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共产党员夏明翰(1900—1928) 在就义前写了四句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还有比生命更珍贵的吗?在 共产党人这里就有,那就是共产 党的理想和信念,理想和信念是 高于一切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 必须进一步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 的理想和信念,只有这样我们才 对得起死难的烈士。 郭沫若手书的夏 明翰烈士所作诗
(一) 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党的早期创始人蔡和森(1895— 1931)牺牲时非常惨烈,他的四肢被 钉在墙上活活处死,但他决不向敌人 屈服,表现了共产党人的确是用特殊 材料制成的。
赣东北根据地创始人方志 敏(1900—1935)1935年1月被 捕后,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 中国》、《清贫》、《狱中纪 实》等不朽著作。今天读来仍 然令人感叹不已。
(二) 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
红军和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使国 民党当局感到震惊和恐慌。从1930年10 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 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从 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 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贯彻积极防御 的方针,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 力、打其虚弱”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 术,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 剿”。 1932年底,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 剿”战争的胜利。鄂豫皖、湘鄂西等根 据地的反“围剿”战争也取得重大胜利。

近代史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王)

近代史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王)

广东商学院
苏区的土地使 用证和分田证 和耕田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共产党的 土地革命路线: • 依靠贫雇农, 联合中农,限制富 农,保护中小工商 业者,消灭地主阶 级,变封建半封建 土地所有制为农民 的土地所有制。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主讲:王金锋
广东商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 进
朱、毛会师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主讲:王金锋
广东商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革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 日,张太雷、叶 挺、叶剑英等人 领导了广州起义, 对国民党的屠杀 政策发动了英勇 的反击。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张太雷
叶 剑英
叶挺
主讲:王金锋
广东商学院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广东商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欧洲各国的 无产阶级政党大都是以城市为中心开展革 命的,俄国十月革命也是以大城市为中心, 举行武装起义,最后取得了胜利。1921年7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自然地把工作 重心放在了城市的工人运动上。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广东商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革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八七会议通过的 《告全党党员书》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主讲:王金锋
广东商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革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八七”会议记录。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主讲:王金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广东商学院
主讲:王金锋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罗明
邓小平
毛泽覃
古柏
思考
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 倾错误?
3、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王明“左”倾错误对中 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 的后果。其中最大恶果 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红军被 迫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 战略转移——长征。
视频:十送红军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一)遵义会议的召开
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 了第二个土地法——《兴国 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 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 主阶级的土地”。
1931年2月,毛泽东进一步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要求明 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土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 借和买卖,别人不得侵犯;生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 税外,均归农民个人私有,任凭自由买卖。
1927年8月,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确定了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统治的总方针,毛泽 东在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八 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前进了一大步,开始了 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八.七会议通过的决议
八七会议会址
(二)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视频:遵义会议2
毛泽东诗词手迹
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思考
视频:血拼湘江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1、1935年,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新政策,批判了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 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的问题。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到1930 年初,共产党领导 人民群众建立了大小十几 块农村根据地,红军发展到 7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约 10万人。农村革命根据地 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 的主要战略阵地。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 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第二,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 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中统: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军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戴笠
第三,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 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 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保甲内 各户要互相监视、互相告发,在保甲内强 制实行“连坐法”。
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的主攻方向究竟是应当指向城市,还是 指向农村呢?这个问题,只有遵循马克 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加以回答。
中国能不能 走俄国十月革命 道路,主要看这 条道路是否符合 中国的实际。中 国共产党当时共 同的认识也是: 革命工作应当以 城市为中心。
中国广大的乡村基层政权被地主阶级和旧 式富农所把持,地主阶级逐渐变成了帝国主 义的附庸,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 柱。国民党政权继续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不承认中国有土地问题,拒绝在农村开展土 地改革,从而使中国广大农民处在了死亡线 上。
(3)形成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 利用超经济的力量,即依靠国家政权力量一方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的建立
1、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宣告南京国民
政府成立。这是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统治的开
端。在国民政府成立大会上,国民党元老胡
汉民成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仍然为国民
革命军总司令。

汉 民 介 石 与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蒋介石一手操 纵下,国民党于1928年2月召开二届四中 全会。会议改组了国民政府,谭延闿为国 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军委主席、国民党中常委,后来又出任国 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这样,以蒋介石 为首的国民党中央组成,国民党内出现了 暂时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单项选择题1 .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在()A 、四一二政变时B 、南昌起义时C 、八七会议上D 、秋收起义时2 、国共十年时期,“边界红旗始终不倒”的主要原因是( )A 、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B 、地处敌人空隙,有回旋余地C 、坚持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D 、敌人忙于混战,无力围剿3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实行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的政策。

其直接目的是()A 、分化资产阶级阵营B 、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C 、解放农村生产力D 、集中力量消灭地主富农4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主要是指()A 、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C 、取消了李德、博古的最高军事指挥权D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5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A 、中共失去了广大人民的支持B 、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C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D 、中共仍未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6 、毛泽东说“长征”是宣传队,意思是指()A 、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 、红军战胜了党内分裂的危机C 、长征途中,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和抗战的主张D 、长征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7 、万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A 、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B 、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C 、革命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D 、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8 .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哪一项是对八七会议的发展?()A 、根据地建设B 、武装斗争C 、土地革命D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9 .1927 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A 、资产阶级政权B 、官僚资产阶级政权C 、地主阶级政权D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10 .下列土地政策符合1931 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的是()A 、“一切私有土地完全归组织或苏维埃国家的劳动人民所公有”B 、“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C 、“没收富农土地,归苏维埃国家所有”D 、“农民分得的土地不得转让买卖”11 .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的时间是()A 、1928 年B 、1934 年C 、1935 年D 、1936 年二.多项选择题1 .1928 年底张学良“通电”内容有()A 、遵守三民主义B 、遵守五权宪法C 、服从国民政府D 、同日本断绝关系E 、改易旗帜2 .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只是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其原因在于()A 、新军阀继续拥兵自重,各占一方B 、中共建立了大小几十块农村革命根据地C 、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的D 、香港、台湾、澳门仍分别处在英、日、葡的殖民统治下E 、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的租界依然存在,行使独立的政治、经济、司法等权力3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是()A 、城市暴动B 、土地革命C 、武装斗争D 、根据地建设E 、农民起义4 .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A 、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C 、决定将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入到农村D 、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E 、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5 .1931 年制定的土地革命的路线的内容是()A 、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B 、联合中农、限制富农C 、保护中小工商业者D 、消灭地主阶级E 、团结地主阶级6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前提条件包括()A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C 、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D 、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E 、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7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内容是()A 、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B 、通过了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C 、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D 、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E 、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8 .国民党政府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表现是()A 、建立庞大的军队来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B 、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C 、推行保甲制度D 、厉行文化专制主义E 、大力加强地方反动武装9 .毛泽东认为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是()A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 、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C 、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D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E 、城市革命起义的失败10 .1930 年5 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述的主要内容是()A 、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B 、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C 、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D 、反对教条主义,照抄照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E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三.简答题1 .国民党政府是怎样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答:首先,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国民党还大力加强地方反动武装。

各县民团统称保安队。

广大人民被置于国民党武装的严密控制和监视之下。

其次,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再次,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最后,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国民党政府主要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

2 .简述“八七会议”的内容和意义答:1927 年8 月7 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 即八七会议) ,其内容是:①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②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③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④会议还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

意义: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3 .从1927 年7 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 年1 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党中央所犯的三次“左”倾错误是什么?答:①第一次是1927 年11 月至1928 年4 月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创造总暴动的局面”。

②第二次是1930 年6 月至9 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

③第三次是1931 年1 月至1935 年 1 月以陈绍禹( 王明) 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4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表现是什么?5 .如何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概括地讲:三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

武装斗争时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

具体的讲:①武装斗争时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支柱,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环节。

离开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就不能有效地进行,根据地就不能存在和巩固。

②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进行土地革命,能充分发动广大农民,为革命发展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

③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和立足点,如果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不与根据地建设相结合,武装斗争就失去了阵地和依托,土地革命也就失去了根基。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它符合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

6.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答:①经济上,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薄弱,这就决定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够强大,中国的城市革命缺乏阶级基础。

②政治上,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

因此不具备合法斗争的条件,没有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

中国工人阶级没有在城市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政治斗争条件。

因此,中国革命只能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

四.论述题1 .毛泽东是如何在革命实践中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答:①在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新时期。

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为中国革命创建了人民军队,由城市转入农村揭开了序幕。

②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又及时总结了井冈山的斗争经验,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③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引导下,井冈山的星星之火迅速成为燎原之势,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也取得巨大成就。

到1930 年夏,全国已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力量达10 万人。

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反革命“围剿”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起来,后来又粉碎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④由于共产国际的“左”倾策略错误和王明德“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在长征初期革命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召开了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党、红军和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实现了战略转移的伟大任务。

2 . 20 世纪20 年代后期、30 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答:①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②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③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④王明等人虽然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的书,但是不懂得中国的实际。

他们颠倒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以为只要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词句和共产国际的决议、指示,就可以指挥中国革命。

⑤王明甚至提出过“对共产国际百分之百的忠诚,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保证”这样的口号。

按照这种主观主义的思想路线办事,就不能不在实践中碰壁。

3.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答:内容: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①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

②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 即遵义会议决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