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合集下载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贺龙洪湖 湘鄂边
徐向前 鄂豫皖
方志敏 闽浙赣
腾代远 湘鄂赣 彭德怀 湘赣 1931.11中华苏 维埃共和国临时 中央政府成立 毛泽东朱德 将赣南闽西 发展为中央 革命根据地
邓小平 左右江
彭湃海 陆丰
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图
2、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1)中国共产党内的三次“左”倾错误 (教材第133页) (2)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思考题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 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 倾错误?)(教材第134页) (3)王明“左”倾错误在党内的统治及危害 (教材第135页)
我们受了那样大的挫折,吃过那样大的苦头,就得 到锻炼,有了经验,纠正了错误路线,恢复了正 确路线,所以这不到三万人的军队,比起过去那 个三十万人的军队来,要更强些。” “在抗日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 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时候,中国民主革命 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 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干了二十来年的革命。过 去那么多年的革命工作,是带着很大的盲目性的。 如果有人说,有哪一位同志,比如说中央的任何 同志,比如说我自己,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在 一开始的时候就完全认识了,那是吹牛,你们切 记不要信,没有那回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 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 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 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 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要有一个过程。”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 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 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 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 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 到陕北以后补充了一点,还是不到三万人,就是说,不 到三十万人的十分之一。究竟是那三十万人的军队强些, 还是这不到三万人的军队强些?

5.5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5.5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6.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战士出版社,1983年
(2)1929.4《兴国土地法》 改进: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 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从而, 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不受侵犯 (3)1931.2土地及产品归农民个人私有 改进: ①已经分得的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 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 ②生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 均归农民个人私有,任凭自由买卖
“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最大的后果,就是使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不得不长征。这次错误 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国民党统治 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100%。
(二)纠正错误与长征胜利
1、遵义会议
(1)时间、地点:1935 年1月在遵义召开中央 政治局扩大会议
(2)内容:军事和组织问题
2、长征胜利
1935.10中央红军与红十五军 团在陕北吴起镇会合 1936.10红二、四方面军与红 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1935.6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与 红四方面军会师(张国焘) 1935.5,3:28 1935.1-3 1935.1 1934.11-12 8.6万剩3万 1934.10
转战10多个省 跋涉25000里 渡过24条江河 翻越18座高山 5座终年积雪 占领62座城镇 同多达100万 的敌人苦战 杀出一条生路
二、新道路开辟的成就
(一)反“围剿”胜利、根据地发 展
1、中央苏区反“围剿” 时间 国军人数 红军人数
第一次 1930.12至1931.1
第二次 1931. 2至1931.5 第三次 1931.7 至1931.9 第四次 1932.7至1933.3 灭敌人数
10万
20万 30万 40万
4万
3万 3万 12万
(一)城市道路走不通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朱德
周恩来
叶挺
贺龙
刘伯承
1927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 开的八七会议,在革命的危 急关头纠正和结束了党内右 倾错误,明确了党在新时期 的斗争方向:武装斗争和土 地革命。
瞿秋白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指出,“须知政权是由 枪杆子中取得的”。
1927年9月9日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和中国工农 革命军的军旗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瞿秋白
1930年6月—1930年9月, “左”倾冒险错误。 李立三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 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 城市。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
李立三(1899-1967),湖南醴陵人。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领导了安源路 矿工人大罢工与八一南昌起义。 1928年后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宣传部部长。 1931年至1946年在莫斯科学习,组织翻译了大 量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建国后,先后担任过中华全国工会副主席、交 通部副部长等职务。
本讲的主要内容
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二、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蒋介石集团通过军阀混战建立起国民党南京政权 的统治;通过反共屠杀、特务控制、“训政”和保 甲制度等,消灭异己,镇压人民;并建立起官僚垄 断资本。
赵 世 炎
蔡 和 森
部分共产党人脱党、退党甚 至叛党。 全党人数:
1927年5月 1927年11月 57900多人 10000多人
国民党捕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
1927年4月→“秘字第一号命令”,厉行“清党” 1928年2月→《制止共产党阴谋案》 1928年3月→《暂行反革命治罪法》和《中华民国刑 法》 1931年1月→《危害国民紧急治罪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 3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原 因: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威胁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 北伐军进军江浙,英、美、日帝国主义国家派 军舰到上海,扬言武装干涉。 北伐军攻占南京,英美军舰制造“南京惨案”。 英美等国向国民政府提出无理要求。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 机会主义。其主要错误是: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 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 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王明(1904--1974) 1926年入党,1931年取 得党中央领导 权,推行 “左”倾机会主义路线,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严重失利,给 党和革命事业造成极大 损失。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 民革命失败
标志:

限 制 工 农 运 动 的 训 令
“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
纵容 许 夏 克 斗 祥 寅 叛 叛 变 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 召开“分共”会议,正式决定 与共产党决裂,提出“宁可枉 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 口号,开始了血腥大屠杀。
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绞杀中国革命;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破坏。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过草地
1. 1936.10 2.哪三大主力会师? 3.意义是什么?
爬雪山
会宁 会师
原因:
时间:
“左”倾错误的泛滥(根本原因 )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直接原因)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套课件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套课件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陈延年
陈乔年
夏明翰
萧楚女
“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 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 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 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在世界, 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李大钊
“30年前我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而奔波。还不错,吃了不少苦头,在北 平遇到了一个大好人,就是李大钊同志。 在他的帮助下我才成了一个马列主义者。 他是我真正的老师,没有他的指点和教 导,我今天还不知道在哪呢。”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背景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928年12月,南京政府形式上统一了 中国。
国民政府推行军事独裁统治,强化国 家机器。
1927年6月,蒋、冯召开徐州会议,议反共和宁汉合流问题
武汉政府委员孙科(右二)、谭延闿(右三)等到达南京后, 与前来欢迎的南京政府委员蔡元培(右四)、李烈钧(右五) 等合影。
毛泽东的突出贡献
在实践上: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先带领革命
的力量开始了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 践。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 的中心问题
毛泽东在农民运动讲习所
先生对于农运富有经验, 盼即回湘,指导一切。
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在理论上: 中国共产党内,是毛泽东最先对这一
八七会议
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在汉口举行的 中共中央紧急会议。
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 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选举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 政治局。
李维汉
瞿秋白
一九二七年,毛 泽东同志在武汉
这是邓小平作的 八七会议的记录
秋收起义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3、1937年夏, 毛泽东从马克 思主义认识论 的高度总结中 国共产党的历 史经验,科学 地阐明了党的 马克思主义思 想路线。
毛 泽 东 在 抗 大 做 演 讲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
2、毛泽东:《论新阶段》(1938年12月) 3、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会 上讲话》(2006年10月22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细则和选民证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革命根据地 着重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发展重工业生 产和商业贸易。 的经济建设
鄂豫皖苏区的农田水利建设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3、革命根据地的文 化教育事业
保长印
军 统 特 务 头 子 戴 笠
李 公 仆
闻 一 多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一)大革命失败后 的艰难环境
两次反革命政变后,中 国革命转入低潮: 共产党被宣布为“非 法”,许多党员和干部 被捕被杀; 一些不坚定分子纷纷退 党,有的投降变节;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3、左联文化运动
在军事上反“围剿”的同时,国统区的共产党员和进步 文化界人士还在文化战线上开展了反“围剿”的斗争, 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左翼文化运动(左联)。


瞿秋白
聂耳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 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第二,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 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中统: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军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戴笠
第三,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 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 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保甲内 各户要互相监视、互相告发,在保甲内强 制实行“连坐法”。
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的主攻方向究竟是应当指向城市,还是 指向农村呢?这个问题,只有遵循马克 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加以回答。
中国能不能 走俄国十月革命 道路,主要看这 条道路是否符合 中国的实际。中 国共产党当时共 同的认识也是: 革命工作应当以 城市为中心。
中国广大的乡村基层政权被地主阶级和旧 式富农所把持,地主阶级逐渐变成了帝国主 义的附庸,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 柱。国民党政权继续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不承认中国有土地问题,拒绝在农村开展土 地改革,从而使中国广大农民处在了死亡线 上。
(3)形成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 利用超经济的力量,即依靠国家政权力量一方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的建立
1、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宣告南京国民
政府成立。这是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统治的开
端。在国民政府成立大会上,国民党元老胡
汉民成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仍然为国民
革命军总司令。

汉 民 介 石 与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蒋介石一手操 纵下,国民党于1928年2月召开二届四中 全会。会议改组了国民政府,谭延闿为国 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军委主席、国民党中常委,后来又出任国 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这样,以蒋介石 为首的国民党中央组成,国民党内出现了 暂时的统一。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课件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课件
其一,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 得到认真的清理。 其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其三,主要的原因在于,党还处在幼年,不善于将马列主义与中国 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 失败
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 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遵义会议的意义
第一,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二,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形成。
第三,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政权理论形成过程及意义
毛泽东很早就很注意中国革命与中国农民和武装斗 争三者之间的关系: 国民大革命期间: 积极投入到领导农民运动的工作中。 1926年10月,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问题》 一文,提出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进一步强调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 分 田 分 地 真 忙”
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
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930年10月至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 指挥下,连续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
1932年底,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击溃敌军75万;消灭敌军31.6万; 俘获敌军19.6万;缴获武器16.57万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927~1937年的中国)
中 国 革 命 的 新 道 路
一、革命新道 路探索的背景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2. 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及特点
1.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形势
二、革命新道 路探索的过程 2.革命新道路探索的实践过程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政权理论形 成过程及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方面:(1)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政权的本质,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是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2)认识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历程。

2.思想教育方面:(1)认清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政权的本质,懂得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是必要的、正义的、进步的。

(2)了解这一时期错误路线给中国革命造成的严重危害,认识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懂得端正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3.能力培养方面:认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平衡性,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历程,懂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一次伟大创造。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平衡性。

(3)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2.教学难点(1)端正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2)认识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课时分配约用3节课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927年七一五政变以后,一段时间内,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仍然互相对峙。

经过几番周折,实现了宁、汉合流。

在此基础上,1928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

武汉国民政府不复存在。

这样,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不再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而是变成了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

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

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国民党政府是怎样实行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的?首先,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的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其次,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的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再次,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运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

最后,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国民党政府主要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

二、土地革命战争兴起1、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

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

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0000人,共产党员26000多人。

1927年共产党员人数由579000人锐减至10000人。

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中国共产党独立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

2、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在革命的危急关头,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秘密会议(即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右倾机会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毛泽东:“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为书记的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

接着又爆发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海陆丰近百次的起义。

由此,中国革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十年内战时期。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为了坚持中国革命,在当时的条件下,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究竟是应当指向城市,还是指向农村呢?这个问题,只有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加以回答。

从国际共产主义的历史来看,无论中外,都找不到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

八七会议以后的中共中央依据“找着新的道路”的要求,在领导各地武装起义的过程中,也初步提出了相机占领某个县或几个县、建立革命政权、实行武装割据的思想。

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初步形成。

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

1930年初,建立了大小十几块根据地,红军发展到7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约10万人。

2、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从1930年10月,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

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贯彻积极防御的方针,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术,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

1932年底,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与土地革命的开展密切相关。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在根据地军民进行军事上反“围剿”作战同时,国民党统治区的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化界人士还在文化战线上开展了反“围剿”斗争,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左翼文化运动。

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红一方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使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拥有21座县城、250万人口、5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央革命根据地。

与此同时,鄂豫皖、湘鄂西、湘赣、湘鄂赣等根据地也都得到了发展。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叶坪村举行,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成立了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为主席。

苏维埃政府着重做了以下工作:积极进行经济建设,重点发展农业生产,打破敌人经济封锁;注重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雏形,使中国人看到了一线光明和希望。

2、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

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

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几次左倾错误尤其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

最大的恶果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不得不推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这使得红军和根据地损失90%,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100%。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1、遵义会议历史的经验表明:革命的政党,革命的人民,总是要反复地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经过比较和对照,才能够锻炼得成熟起来,才有赢得胜利的保证。

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又称红一方面军)8.6万人撤离根据地,向西突围转移,开始长征。

在占领黔北重镇遵义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红军长征胜利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的领导下,中央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翻越人迹罕至的夹金山,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尾追堵截,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1935年6月中央红军抵达四川懋功(今小金)地区,同5月初离开川陕根据地实行转移到达那里的红四方面军会师。

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的史诗,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生理走向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进行的理论工作,对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思想路线进行了拨乱反正,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其满怀信心地去迎接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学习思考: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2. 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阅读文献: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2.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节选)(1936年12月)3.毛泽东:《论新阶段》(节选)(1938年12月)4.中共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节选)(1945年4月20日)5.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0月2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