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合集下载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朱德
周恩来
叶挺
贺龙
刘伯承
1927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 开的八七会议,在革命的危 急关头纠正和结束了党内右 倾错误,明确了党在新时期 的斗争方向:武装斗争和土 地革命。
瞿秋白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指出,“须知政权是由 枪杆子中取得的”。
1927年9月9日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和中国工农 革命军的军旗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瞿秋白
1930年6月—1930年9月, “左”倾冒险错误。 李立三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 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 城市。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
李立三(1899-1967),湖南醴陵人。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领导了安源路 矿工人大罢工与八一南昌起义。 1928年后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宣传部部长。 1931年至1946年在莫斯科学习,组织翻译了大 量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建国后,先后担任过中华全国工会副主席、交 通部副部长等职务。
本讲的主要内容
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二、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蒋介石集团通过军阀混战建立起国民党南京政权 的统治;通过反共屠杀、特务控制、“训政”和保 甲制度等,消灭异己,镇压人民;并建立起官僚垄 断资本。
赵 世 炎
蔡 和 森
部分共产党人脱党、退党甚 至叛党。 全党人数:
1927年5月 1927年11月 57900多人 10000多人
国民党捕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
1927年4月→“秘字第一号命令”,厉行“清党” 1928年2月→《制止共产党阴谋案》 1928年3月→《暂行反革命治罪法》和《中华民国刑 法》 1931年1月→《危害国民紧急治罪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 3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原 因: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威胁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 北伐军进军江浙,英、美、日帝国主义国家派 军舰到上海,扬言武装干涉。 北伐军攻占南京,英美军舰制造“南京惨案”。 英美等国向国民政府提出无理要求。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 机会主义。其主要错误是: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 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 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王明(1904--1974) 1926年入党,1931年取 得党中央领导 权,推行 “左”倾机会主义路线,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严重失利,给 党和革命事业造成极大 损失。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 民革命失败
标志:

限 制 工 农 运 动 的 训 令
“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
纵容 许 夏 克 斗 祥 寅 叛 叛 变 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 召开“分共”会议,正式决定 与共产党决裂,提出“宁可枉 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 口号,开始了血腥大屠杀。
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绞杀中国革命;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破坏。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过草地
1. 1936.10 2.哪三大主力会师? 3.意义是什么?
爬雪山
会宁 会师
原因:
时间:
“左”倾错误的泛滥(根本原因 )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直接原因)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5、实行文化专制 新闻出版的审查制度→→干涉舆论自由 宣传共产主义 〓 “反动宣传品”; 批评国民党 〓 “危害民国”; 对统治不满 〓 “反动言论”;
“他们的嘴就是法律,无理可说。……一切刊物,除胡
说八道的官办东西和帮闲凑 趣的‘文学’杂志而外,较好的都要压迫得奄奄无生气 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新”在何处? 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以往的道路是什么? 中国革命是怎样走上新道路的? 新道路的探索历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本章重点:
1、从国民党政权的内外政策说明它的阶级性质。
(代表大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独裁政权)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 3、土地革命的意义和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4、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各地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 朱 德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彭德怀 黄公略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徐向前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邓小平
2、反“围剿”斗争的
国军 人数 第 一 次 10万
红军人 数 4万


1930年12月— —1931年1月
消灭国军 人数 1.5万
胜利
第 二 次 第 三 次 第 四 次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3年9月——1934年10 月
国民党 100万 “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

共产党 30万 “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方

长 征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又在 组织上结束了“左”倾领导在中共中央的统 治
(三)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的原因?
4、推行保甲制度 结构:10户为甲,10甲为保,10保以上为乡镇 实行:联保连坐 联保就是各户之间联合作保,共具保结,互相 担保不做通共之事; 连坐就是1家有罪,9家举发,若不举发,10家 连带坐罪。 希望:民众支持政府→对工农红军进行军事 “围剿” 结果:民众怨声载道→将全国变成大囚笼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二) 、反围剿 1930年12月 1930年12月 作战与土地革命
1931年4月---5月 1931年 ---5 (1)四次反围剿 1931年7月---9月 1931年 ---9 (2)两个土地法 1933年2月---3月 1933年 ---3 (3)国统区在文化战 线的反围剿 1928年12月《井冈山土 1928年12月 地法》 地法》共产党历史上 第一个土地法 1929年 1929年4月,《兴国土 地法》 地法》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 、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白色恐怖”时代。 中共“六大”时的材料 统计: 1927年3月—1928年上半 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 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
第一、 第一、革命势力遭到了 极大的摧残。 极大的摧残。 第二、 第二、工农斗争走向了 低落。 低落。 。 第三、 第三、阶级关系发生了 深刻变化, 深刻变化,民族资产阶级 追随蒋介石离开了革命。 追随蒋介石离开了革命。
(3) )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 所 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土地革命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 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为主要形式, 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 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 者密切结合。 者密切结合。
八七会议
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其一,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 其一,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 其二, 其二,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 党反动统治的新的斗争方针( 党反动统治的新的斗争方针(毛泽东提出 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 了“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革命政权 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其三,会议还提出了“ 其三,会议还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 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 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 道路”的任务。 道路”的任务。形成了以瞿秋白为首的新 的中共中央。 的中共中央。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良好的群众基础 3.继续发展的革命形势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
工农武装割据
三者密切结合
土地革命 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 主要形式
革命根据地 战略阵地
评价: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的产物,也是反对教条主义的产物。 这一理论的形成,也就标志了毛泽东 思想的初步形成。 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一理论得到了进 一步系统地总结和阐述。
问题讨论
中共为什么连续发生“左”倾错误?
◇客观原因: 国民党对中共的残酷镇压; 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共产国际和苏共的影响。 ◇主观原因: 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 养不高; 背离实事求是的原则,严重脱离中国的国 情,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共产国际 的指示。
三、中国革命的转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背景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928年12月,南京政府形式上统一了
中国。 国民政府推行军事独裁统治,强化国 家机器。
1927年6月,蒋、冯召开徐州会议,议反共和宁汉合流问题
武汉政府委员孙科(右二)、谭延闿(右三)等到达南京后, 与前来欢迎的南京政府委员蔡元培(右四)、李烈钧(右五) 等合影。
第二,实事求是,不盲从
正确的思想路线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 要靠中国同志了解 中国情况
第三,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
“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 “又要会打仗,又要会打圈”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问题讨论:
革命新道路理论“新”在哪里?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共产党员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927年 1927年8月,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确定了 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统治的总方针,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统治的总方针,毛泽 东在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东在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八 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前进了一大步, 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前进了一大步,开始了 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打土豪
红军在漳州写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 土地革命路线: 土地革命路线: 坚定地依靠贫 雇农, 雇农,联合中农 限制富农, ,限制富农,保 护中小工商业 者,消灭地主阶 级,变封建半封 建土地所有制 为农民的土地 所有制。 所有制。
(一)农村革命 根据地的建设
1 9 3 1 年 的 毛 泽 东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广大 工农兵群众被吸收到各级苏维埃政府中参加政权管 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红 军 在 渡 河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二)
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 围剿”
1.反 围剿” 1.反”围剿”作战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如何认识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对内政策
经济上 对 内 政 策
政治上
实行官僚资本主义的垄断统治 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经济上: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中心
的官僚资本开始形成。他们垄断了金融业,垄断 了全国的工商业和农产品销售、交通运输业乃至 文化事业,成为垄断的、买办的、封建的官僚资 本主义。
坪、茨坪地区)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二)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统治的斗争
2、三大起义之三——广州起义
时间:1927年12月11日 结果:失败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如何探索中国 革命新道路的? 1、实践: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试验 成功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城市不行, 去农村,最终站稳脚跟,实力开始壮大,其 他各地纷纷效仿
1928年12 月29日 改易旗帜
5
张作霖 张作霖被炸死
改旗易帜
张学良
“统一”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东北易帜
张学良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 全国:“仰承先大元帅遗志、 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 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 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 1928年12月,国民党在全国范 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中国 实现形式上的统一。
如何取胜?
“我的法宝是游击,敌进我退驻则扰,敌疲我打
退则追。”
——毛泽东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客观条件 决定的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

古田会议决议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在党的建设方面,决议着重强调了加强党的 思想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提出要在党内加强马克 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正确路线的教育和开展党 内的正确批评。同时,又指出必须加强党的组织 建设,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极端 民主化、非组织化观点等错误倾向。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毛泽东为什么能够在探索中国革命新 道路的过程中成为最杰出的代表呢?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为革毛 最命泽 杰新东 出道能 代路够 表的在 的过探 原程索 因中中 成国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农村和农民 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伟大 作用,切实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 移到农村,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 中心,逐步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经 过长期的、艰苦的斗争,推动革命高 潮的到来,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建立 全国政权。
“以乡村为中心 ” 的思想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重大难题
党长期处在农村游击战 争环境里,党员和军队成员 都主要由农民和其它非无产 阶级成分组成,如何保持党 和军队的无产阶级特性?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第 五 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纲要试题库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选出,每小题1分) 1.下列哪一事件使得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A 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B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C 宁汉合流D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2.1927 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A 资产阶级政权B 官僚资产阶级政权C 地主阶级政权D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于A 南昌起义B 秋收起义C 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4. 1928年l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开辟的“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指:A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B在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然后全国响应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6. 1927年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三大武装起义是指A、八一南昌起义 B湘赣边界秋收起义C、海陆丰起义 D广州起义7.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在A四一二政变时 B南昌起义时C八七会议上 D秋收起义时8、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得到农民衷心拥护的原因是A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C取得反“围剿”的胜利 D进行了土地革命9.标志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是A.八七会议的决议B.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D.土地革命路线的制定10.下列选项哪一个不属于王明的左倾错误A.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C.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B.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最危险的敌人; D.实行关门主义,打击中间势力11. 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B. 国民革命的影响和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C.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D. 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正确12.遵义会议召开和一系列正确的重大决策是()做出的A 在苏联共产党帮助下 B在共产国际指示下C 在同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 D在德国顾问李德的策划下13. 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A.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 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D. 实行政治、军事、经济三大民主14.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的相同之处是A纠正了“左”倾错误 B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C标志着工作重心的转移 D带有“左”的色彩15.中国人民要实现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必须推翻国民党一党专制和军事独裁统治,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国民党专政独裁统治(C)A建立庞大的军队镇压人民消除异己 B建立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组织系统C 破坏内阁制,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推行保甲制度和文化专制主义16.秋收起义之后,通过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确立的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D)A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一切行动听指挥C 军民一致官兵一致D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什么制度,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C)A 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B 三三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临时军事管制制度1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连续三次出现左倾错误路线的主要原因是(D)A八七会议后党内浓厚的左倾情绪没有清理B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C国民党的封锁包围,环境恶劣D 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二多选题(请选出正确选项,多选、少选不得分,每小题2分)1.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的内容A批评陈独秀右倾错误 B开展土地革命C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D 批判王明左倾错误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几次严重的错误分别是A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瞿秋白的“左”倾盲动错误C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D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3.遵义会议形成的指挥红军行动的新三人团包括A张闻天 B王稼祥 C周恩来 D毛泽东4.毛泽东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相关文章有A《井冈山的斗争》 B《矛盾论》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5.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涵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哪几个方面的结合。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根据地建设 D党的建设6.中央革命根据地是由哪些根据地组成的?A.湘赣B.赣南C.闽西D.湘鄂西7.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斗争的红军的主要领导人有A.朱德B.陈毅C.叶剑英D.项英8.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A. 政权问题B. 军事问题C. 组织问题D. 路线问题9.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表现A. 把民族资产阶级当作革命对象B. 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C. 否认了无产阶级对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D. “关门主义”迟滞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时间10、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屡次出现严重左倾错误的原因A.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缺乏实践经验B. 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正确地结合C. 八七会议会议后左倾情绪没有得到认真清理D. 共产国际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11.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的重要内容包括A. 批评、结束了陈独秀右倾错误B. 制定土地革命方针C. 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D. 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论断12.红军的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其基本内涵包括(ABCD)A.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定的理想信念B.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C.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D.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人民群众患难与共13.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的1935—1937年,毛泽东发表了文章,对党的思想、政治、军事路线进行拨乱反正,从思想理论上为抗战作了准备,这些文章有(ABCD)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B.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C. 《实践论》D. 《矛盾论》三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1.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已变成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党。

2.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3.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4.陈独秀和王明都曾因为犯了右倾错误而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

5.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井冈山土地法》。

6.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7.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根本原因是党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制度的革命。

8.1931年毛泽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9.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实行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

10.王明左倾错误最大的恶果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90%。

四、辨析题1.“工农武装割据”是共产党领导下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辩证统一和紧密结合。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土地政策是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3.毛泽东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开辟的杰出代表。

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消灭剥削阶级,党必须采取“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

5.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可以依靠农民运动改变中国命运。

五、论述题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2、试分析论述王明左倾错误的表现和严重危害?六、材料题(一)阅读下面关于党的土改政策路线的材料,结合所学相关理论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

材料1(1)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以乡为单位,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禁止买卖。

——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2)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

——1929年《兴国土地法》(3)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材料2“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1938年洛川会议材料3(1)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2)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请回答:1. 材料1是哪个历史阶段的土地政策,请指出它们之间的不同。

2. 材料2该土地政策实施的原因、目的和效果?3.材料3土地纲领实施的重大意义?(二):阅读下面关于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材料,结合所学相关理论回答问题材料1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

摘自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面前的诸问题》(1930年6月)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

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

而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材料2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能够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现在就全国来看,农民运动的发展比较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

在这一种情势之下,若我们依然是将大部分的力量都用在城市中,实不如用在农村中为好。

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可以结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必然可以得着胜利。

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请回答:1.材料1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材料2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的基本依据和途径是什么?答案要点一.1 A 2 D 3 A 4 A 5 C 6 D 7 C 8 D 9 C10 C 11 A 12 C 13 B 14 B二.多选题1 ABC2 BCD3 BCD4 ACD5 ABC6 BC7 BD8 BC9 ABD 10 ABCD 11 ABCD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 10 ∨四.辨析题1.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