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课后思考题答案

合集下载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复习要点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复习要点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重点、难点:、国民党统治下中国社会经济状况,中间派的政治主张;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三次“左”倾错误,特别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遵义会议以及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一、国民党政权的建立及其统治(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2.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

4.为了控制舆论,剥脱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大批进步书刊被查禁,许多进步作家被监视、拘捕乃至枪杀。

(二)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经济国民党政府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建立的。

从根本上说,国民党统治的建立,并没有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而是为了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进一步敞开了大门。

二、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着一些处于国共两党之间的中间党派。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艰苦探索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工农大众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在复兴中国革命的艰难征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

一、土地革命兴起和人民军队的创建(一)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环境(二)中国共产党人发动的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革命的失败,使共产党人意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集中,准备起义;组织湘鄂赣粤四省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在各地武装起义风起云涌的时候,中共中央继续留在上海,党的工作重心仍放在中心城市。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_习题_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_习题_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单项选择题1.1928年12月在东北宣布“改易旗帜”、归顺南京国民政府的是A. 张作霖B. 冯玉祥C. 张学良D. 冯国璋2.经过新老军阀的系列混战,近代中国再度在形式上建立统一的中央政权是在。

A.1927年7.15政变B.宁汉合流C.9.18事变D.东北易帜3.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

A、地主阶级政权B、官僚资产阶级政权C、资产阶级政权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4.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喊出一句著名的口号A.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B.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C.兵民是胜利之本D.没收一切土地5.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方针的A. 八七会议B. 古田会议C. 遵义会议D. 洛川会议6.中共八七会议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确定的方针是A 推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B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C 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D 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7.国民革命失败后,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的是A. 南昌起义B. 秋收起义C. 广州起义D. 百色起义8.1927年9月爆发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领导者是A. 周恩来B. 毛泽东C. 彭德怀D. 邓小平9.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开辟的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C.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D.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0.在国民革命失败后点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的是A.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B. 湘鄂西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C. 鄂豫皖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D. 左右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1.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土地法是A. 《井冈山土地法》B. 《兴国土地法》C.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 《中国土地法大纲》12.1929年,毛泽东主持制定了“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的A. 《井冈山土地法》B. 《兴国土地法》C.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 《中国土地法大纲》13.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存在的“左”倾错误是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它是A.瞿秋白的“左”倾盲动错误B.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C.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D王明“新投降主义”14. 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开始实施战略大转移的万里长征是在A. 1934年1月B. 1934年10月C. 1935年1月D. 1935年10月15.标志着毛泽东领导地位得以确立的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C.中共“六大” D.七大16.在1931年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是A. 毛泽东B. 周恩来C. 张国焘D. 王稼祥17.1931年11月,在“国际路线”的旗号下召开的批评和指责毛泽东正确主张的会议是A. 八七会议B. 古田会议C. 赣南会议D. 遵义会议18.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上集中全力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 政治和军事问题B. 思想和作风问题C. 军事和组织问题D. 政治和组织问题二、多项选择题1.毛泽东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确立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文章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C.《反对本本主义》D.《井冈山的斗争》2.下列关于“八七”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会议避免了“左”的错误C.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D.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条件有A.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B.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政策的正确4.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 开始了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C. 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 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5.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发动的三大著名起义是A. 南昌起义B. 秋收起义C. 广州起义D. 百色起义6.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危急时刻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队伍的有A. 徐特立B. 郭沫若C. 贺龙D. 彭德怀7.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著作是A.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 《井冈山的斗争》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 《反对本本主义》8.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是A. 土地革命B. 武装斗争C. 统一战线D. 农村根据地建设9.在1930年到1931年的三次反“围剿”中,毛泽东领导红军采取的有效军事战术是A. 诱敌深入B. 避敌主力、打其虚弱C. 消极防御D. 全面出击、步步为营10.在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是A. 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B. 联合中农,限制富农C. 保护中小工商业者D. 消灭地主阶级11.在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先后在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取得统治地位的“左”倾错误包括A. “左”倾盲动主义B. “左”倾冒险主义C. “左”倾经验主义D. “左”倾教条主义12.1933年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全面推行后,在江西遭受到严厉批判的是A. 邓小平B. 毛泽覃C. 谢唯俊D. 古柏13.1935年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成立的全权负责红军军事行动的新三人团的成员是A. 毛泽东B. 周恩来C. 张闻天D. 王稼祥14.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是A. 红一方面军B. 红二方面军C. 红十五军团D. 红四方面军三、简答题1.如何认识南京国民党政权的性质2.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3.遵义会议有何重大意义和启示?四、论述题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2.中国共产党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五、材料分析题下面是关于长征的一组材料:“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及答案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入侵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己自足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在变化。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主要矛盾。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

因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但必须认识到,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

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此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

当国内的革民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帝国主义与封建阶级为一方,人民大众为一方,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三峡大学网络课程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业1

三峡大学网络课程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业1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业1. 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立了?:回答:B 正确答案:A(回答错误)A. 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B. 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 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2. 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回答:D 正确答案:D(回答正确)A. 地主阶级政权B. 官僚资产阶级政权C. 资产阶级政权D.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3.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幕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1927年一首词),这首词赞颂的是?:回答:C 正确答案:C(回答正确)A. 上海工人起义B. 南昌起义C. 秋收起义D. 广州起义4.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的任务的领导人是?:回答:A 正确答案:A(回答正确)A. 毛泽东B. 刘少奇C. 周恩来D. 张闻天5. 表明蒋介石彻底叛变革命的是?:回答:B 正确答案:B(回答正确)A. 中山舰事件B. “四—二”反革命政变C. “整理党务案”D. “七—五”反革命政变6.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地点是?:回答:C 正确答案:C(回答正确)A. 广州B. 南昌起义C. 上海D. 武汉7. 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回答:C 正确答案:D(回答错误)A. 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B. 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全国C. 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D. 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8. ()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会议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

:回答:D 正确答案:D(回答正确)A. 八七会议毛泽东B. 遵义会议博古C. 八七会议王明D. 遵义会议毛泽东9. 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回答:D 正确答案:D(回答正确)A. 地主阶级政权B. 官僚资产阶级政权C. 资产阶级政权D.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10.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回答:C 正确答案:C(回答正确)A. 革命指导思想问题B. 发生的时代问题C. 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D. 革命的彻底性问题11. 第一次整风运动的主要任务是?:回答:A 正确答案:A(回答正确)A. 反对主观主义B. 反对宗派主义C. 反对官僚主义D. 反对党八12. 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回答:A 正确答案:A(回答正确)A. 农民问题B. 工人问题C. 民族资产阶级问题D. 党的问题13. ()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第四,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3)基本特征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近代化和民主化的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慢,力量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课后思考题及相关选择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课后思考题及相关选择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课后思考题及选择题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单选题:1.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横行不法,中国政府却无权干预,是因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享有(C)。

A.驻兵权B.开矿设厂权C.领事裁判权D.协定关税权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A)。

A.军事侵略B.政治控制C.经济掠夺D.文化渗透3.近代史上外国在中国(A)建立了第一块租界地。

A上海 B广州 C福州 D宁波4.林则徐组织编写了(C)一书。

A《海国图志》 B《地理大全》 C《四洲志》 D《瀛寰志略》5.沙俄利用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战争之机,在1858-1864年间迫使清政府割让领土共约(D)。

A .144万平方公里B .60万平方公里C. 44万平方公里 D .150万平方公里6.“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 这段材料的作者是(B)。

A.龚自珍?B.魏源?C.林则徐?D.郑观应7.1858年,沙俄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之签订(A),割占了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天津条约》8.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这是英国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之后的(B)。

A .157周年 B. 155周年 C. 137周年? D .97周年9.外国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银行是(D)。

A 英国汇丰银行B 德国德华银行C 美国花旗银行 D英国东方银行10.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问:这首诗写于哪一年?(C)A.1894 B.1895 C.1896?D.1897二、多选题:1. 那拉氏掌控清朝最高统治近半个世纪,当时在位清帝是(CD)。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同治帝 D.光绪帝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有(ABCD)。

近现代史纲要习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近现代史纲要习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个)1 .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在()A 、四一二政变时B 、南昌起义时C 、八七会议上D 、秋收起义时2 、国共十年时期,“边界红旗始终不倒”的主要原因是 ( )A 、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B 、地处敌人空隙,有回旋余地C 、坚持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D 、敌人忙于混战,无力围剿3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实行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的政策。

其直接目的是()A 、分化资产阶级阵营B 、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C 、解放农村生产力D 、集中力量消灭地主富农4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主要是指()A 、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C 、取消了李德、博古的最高军事指挥权D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5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A 、中共失去了广大人民的支持B 、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C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D 、中共仍未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6 、毛泽东说“长征”是宣传队,意思是指()A 、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 、红军战胜了党内分裂的危机C 、长征途中,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和抗战的主张D 、长征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7 、万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A 、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B 、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C 、革命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D 、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8 .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哪一项是对八七会议的发展?()A 、根据地建设B 、武装斗争C 、土地革命D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9 . 1927 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A 、资产阶级政权B 、官僚资产阶级政权C 、地主阶级政权D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10 .下列土地政策符合 1931 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的是()A 、“一切私有土地完全归组织或苏维埃国家的劳动人民所公有”B 、“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C 、“没收富农土地,归苏维埃国家所有”D 、“农民分得的土地不得转让买卖”11 .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的时间是()A 、 1928 年B 、 1934 年C 、 1935 年D 、 1936 年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个)1 . 1928 年底张学良“通电”内容有()A 、遵守三民主义B 、遵守五权宪法C 、服从国民政府D 、同日本断绝关系E 、改易旗帜2 . 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只是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其原因在于()A 、新军阀继续拥兵自重,各占一方B 、中共建立了大小几十块农村革命根据地C 、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的D 、香港、台湾、澳门仍分别处在英、日、葡的殖民统治下E 、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的租界依然存在,行使独立的政治、经济、司法等权力3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是()A 、城市暴动B 、土地革命C 、武装斗争D 、根据地建设E 、农民起义4 .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A 、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C 、决定将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入到农村D 、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E 、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5 . 1931 年制定的土地革命的路线的内容是()A 、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B 、联合中农、限制富农C 、保护中小工商业者D 、消灭地主阶级E 、团结地主阶级6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前提条件包括()A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C 、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D 、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E 、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7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内容是()A 、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B 、通过了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C 、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D 、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E 、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8 .国民党政府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表现是()A 、建立庞大的军队来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B 、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C 、推行保甲制度D 、厉行文化专制主义E 、大力加强地方反动武装9 .毛泽东认为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是()A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 、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C 、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D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E 、城市革命起义的失败10 . 1930 年 5 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述的主要内容是()A 、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B 、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C 、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D 、反对教条主义,照抄照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E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三.名词解释(共 5 个)1 .东北易帜2 .《训政纲领》3 .保甲制度4 .南昌起义5 .秋收起义四.简答题( 10 道)1 .国民党政府是怎样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 ?2 .简述“八七会议”的内容和意义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路线内容和作用是什么?4 .从 1927 年 7 月大革命失败到 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党中央所犯的三次“左”倾错误是什么?5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表现是什么?6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有何异同点?7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建立的,有何意义?8 .如何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9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10 .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是怎样建立的?五.论述题( 5 个)1 .毛泽东是如何在革命实践中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 ?2 .中华苏维埃政府是怎样进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的?3 . 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 30 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4 .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5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六.标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1 、 C2 、 B3 、 D4 、 D5 、 C6 、 C7 、 C8 、 C9 、 D 10 、 B 11 、 D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1 、 ACE2 、 ABCDE3 、 BCD4 、 ABDE5 、 ABCD6 、 ABCE7 、 ABCDE8 、 ABCDE 9 、 ABCD 10 、 ABC三.名词解释(共 5 个)1 .东北易帜: 1928 年,奉系首领张作霖在退回关外途中,被日本人预埋的炸药炸死。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单项选择题1.1928年12月在东北宣布“改易旗帜”、归顺南京国民政府的是()。

A. 张作霖B. 冯玉祥C. 张学良D. 冯国璋2. 经过新老军阀的系列混战,近代中国再度在形式上建立统一的中央政权是在()。

A.1927年7.15政变B.宁汉合流C.9.18事变D.东北易帜3. 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

A.地主阶级政权B.官僚资产阶级政权C.资产阶级政权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4.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喊出一句著名的口号()。

A.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B.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C.兵民是胜利之本D.没收一切土地5. 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方针的()。

A. 八七会议B. 古田会议C. 遵义会议D. 洛川会议6. 中共八七会议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确定的方针是()。

A 推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B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C 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D 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7. 国民革命失败后,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的是()。

A. 南昌起义B. 秋收起义C. 广州起义D. 百色起义8. 1927年9月爆发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领导者是()。

A. 周恩来B. 毛泽东C. 彭德怀D. 邓小平9.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开辟的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C.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D.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0. 在国民革命失败后,点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的是()。

A.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B. 湘鄂西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C. 鄂豫皖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D. 左右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1. 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土地法是()。

A. 《井冈山土地法》B. 《兴国土地法》C.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 《中国土地法大纲》12. 1929年,毛泽东主持制定了“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这对我们有何历史启示?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

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

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第二问: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的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

2.中国共产党人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革命先辈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对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

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产生的。

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

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大给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龙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