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东亚和日本》教案
东亚和日本教案

东亚和日本教案教案一:了解东亚的地理和人文特色目标:通过学习东亚地理、历史和文化,使学生了解东亚地区的人文特色。
关键词:东亚、地理、人文特色、学习、历史、文化学习内容:1. 东亚地理概述: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边界、地形、气候等特点。
2. 著名景点和自然资源:介绍东亚的著名景点、自然资源和风景名胜。
3. 东亚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东亚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理解东亚地理环境对人的生活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2. 熟悉东亚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其特色和重要事件。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东亚地图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介绍东亚的地理特点、著名景点和自然资源。
3. 分组讨论:就东亚的历史和文化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东亚的看法和认识。
4. 汇报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代表,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
5. 练习:为学生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带领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回答问题并给出评价。
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利用地图、图片等多媒体工具,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东亚的地理和人文特色。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问互动: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教学资源:1. 东亚地图、图片、影片等多媒体资源。
2. 东亚地理、历史和文化相关的书籍、资料。
评估方式:1. 练习题成绩评估:根据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 小组讨论和汇报评估: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汇报的积极程度和内容质量。
教案二:日本文化的介绍和体验目标:通过学习日本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使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特色,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
关键词:日本、文化、艺术、历史、跨文化交流学习内容:1. 日本的地理和历史概述: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历史发展等。
2. 日本传统艺术:介绍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如茶道、花道、武道等。
3. 日本文化和习俗:了解日本文化特色和传统习俗,如日本的服饰、饮食、礼仪等。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地理校本课程世界地理2.1东亚和日本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东亚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日本的地形、气候、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东亚地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多元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组织不够灵活: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存在时间分配不均、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组织。
2.教学评价不够全面:目前主要依赖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评估。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强学习的现实意义。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结合自身兴趣,进行地理课题的研究和展示。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
-通过动态地图展示东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1.东亚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方面的知识。
2.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等,以及这些特征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3.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文化传统及其在东亚地区的影响。
2.地形破碎,河流短小,水能资源丰富,为日本提供了大量清洁能源。
3.沿海平原和港湾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海洋经济和对外贸易。
例题三:阐述日本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答案:日本气候主要分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以下特点:
高中地理东亚日本教案

高中地理东亚日本教案第一篇:高中地理东亚日本教案《东亚之日本》教学设计【区域地理中《国家地理》的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4)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5)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6)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7)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8)用实例说明一个国家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9)举例说出某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日本的国情以及根据其国情说出日本经济发展的策略。
2.能运用地图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分布原因。
3.能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字和分析图表数据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2.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方式,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
2.以日本为例,说出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
【教学过程】①创设情景东亚各国概况引出日本——我们的紧邻,一个经济大国,不管你对它有这样和那样的看法,都不容忽视,它是我们永远的对手。
②教学流程自然特征:【活动一】1)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
东亚与日本(教师用导学案)

世界地理分区第一节 东亚与日本【学习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东亚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区、河流、湖泊。
掌握东亚地区东、西部地理特的差异; 2、掌握日本领土的组成、地形和气候的特点、日本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日本的地质灾害; 3、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以及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学习重点】东亚自然地理特征及季风气候特点和成因 ;日本发达的经济及成因;日本工业分布及原因 【学习区域的方法】(构建知识网络 ) 自然条件(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或地区等) 2、地形特点(有哪些地形,以哪种地形为主,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地势走势;怎样形成?) 3、气候特征(有哪些气候类型,哪种为主,各种气候各分布哪里?各有什么特点?怎样形成?) 4、水文特点(有哪些主要的河流?河流流向、流量、水量、水力、含沙量、结冰期等情况如何?为什么会这样?) 5、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林林资源、水资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环境) 1、居民(人种、民族、人口、语言、习俗等) 2、经济 [工业(部门、技术、分布等)、农业(部门、技术、分布等)、交通(铁路、公路、海港等)] 3、文化(建筑、艺术、文字、天文等) 【自主预习 】 东亚在图中标出主要经纬线的度数,仔细观察经过的地区 1、自然条件 (1)位置范围①纬度位置:90°E —160°E, 20°N —40°N,地跨_热带__ 、 __亚热带__ 、 _ 温__带,绝大部分在__温__带。
②海陆位置:位于 亚 洲东部, 太平 洋西岸。
(2)地形 ①海拔高,地面起伏大,西部内陆多_高原_ __ 、山地______,东部沿海多_平原和丘陵_______,地势_东____高_西____低。
②海岸线曲折,东部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多发。
多半岛和岛屿,如最大的半岛—— 朝鲜半岛,最大的群岛日本群岛。
东亚与日本学案

答案1.C 2.A
.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2008年樱花盛开的季节,胡锦涛主席一行圆满完成了对日本的“暖春之旅”行进一步推进了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
据此回答4—6题。
日本与我国一水之隔,这里的“一水”是指()
B.渤海
C.黄海
D.东海
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
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东亚日本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3

东亚和日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来源于高二区域地理之世界分区地理的第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东亚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日本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
东亚是学生区域地理学习中亚洲的第一个分区,日本是学生区域地理学习中的第一个国家,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区域问题分析的一般方法。
学情分析受考试制度的影响,高二文科班的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知识基础较差,对东亚和日本的基本概况还比较生疏。
因此本节课与其说是复习课,还不如说是一堂新课。
季风气候这部分内容学生刚学过,有一定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地图识记东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②.理解东亚地形对当地气候与河流的影响。
③.结合地图识记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④.理解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问题探究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东亚、日本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建立世界和环境的整体性观念。
②、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
教学重点①、东亚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
②、日本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
③、东亚季风气候的特征、成因及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
④、东亚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差异。
教学难点①、东亚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
②、理解说明与中国相比,日本季风气候海洋性突出的原因。
③、日本的位置、地形对其气候(降水)的影响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法、提问导学法、情境导学法、小组讨论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成都七中的郑老师带着大家看中国,而我要带着大家看中国。
世界那么大,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对于不想去看世界的同学我要提醒,我们冕宁、中国虽好,但我们不能当井底之蛙;对于想去看世界的同学我也要提醒,现在同学们在读书,我们只能从书本上看世界,也只有先从书本上把世界看好,我们以后才有机会去真正的看世界。
下边我们先从亚洲的第一个分区《东亚和日本》开始看世界。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教案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东亚地区和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2、了解日本的文化、历史和政治制度。
3、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区域分析能力,以及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4、通过对日本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东亚和日本的了解情况,以此引出本课的主题。
2、知识梳理:通过多媒体展示东亚与日本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对东亚和日本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深入探究: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区,例如东京、大阪等,详细介绍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
同时,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这些城市或地区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4、实践活动:提供一些东亚和日本的地图和统计数据,让学生进行区域分析、定位、数据解读等活动。
例如,让学生找出某个城市的位置,分析其地理位置的优势或劣势,或者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某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等。
5、课堂讨论:就一些热点问题,例如日本历史中的侵略行为、现代日本的社会问题等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6、总结与作业: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相关作业,例如绘制一个东亚地区的地图,或者写一篇关于日本文化历史的短文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东亚和日本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
2、采用案例教学,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区,详细介绍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
3、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布置一些实践活动和讨论题目,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4、采用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四、评价与反馈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包括学生的地图绘制、短文写作等。
高中地理 世界区域 第1节 东亚 日本教案 新人教版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中地理世界区域第1节东亚日本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东亚地区东、西部地理特征的差异。
(2)日本领土组成,地形和气候的特点。
(3)日本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
(4)日本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形成及人口分布。
(5)日本的地质灾害。
2.能力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东亚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区、河流、湖泊。
(2)能够运用气候因素分析日本气候南北差异的原因。
(3)能够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以及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4)能够以日本的地震为例,分析板块构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以及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教学方法、手段】读图、填图训练,多媒体【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80ºE~140ºE,20ºN~50ºN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找出东亚五国的名称及各国首都:中国(北京)、蒙古(乌
兰巴托)、朝鲜(平壤)、韩国(首尔)、日本(东京)
哪些国家与我国陆地相连?哪些隔海相望?
2、范围:包括中、日、蒙、朝、韩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本区重要的经纬线
23°26′N纬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岛(玉山)。
40°N纬线穿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黄河几字形大拐弯)、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
朝鲜半岛:为35°N、128°E穿过。
日本:130°E,135°E、35°N,140°E、45°N的交点位置。
二、自然环境
1、地形:(见地图册P121页)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海岸
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2、气候:
西部内陆大陆性气候为主:距海远,地形闭塞,
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
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
思考1: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思考2:冬季风和夏季风的风向?为什么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思考3:从东京→北京→乌兰巴托,东亚季风气候表现出什么特点?
思考4:东亚的季风气候和北美的季风气候有什么差异?
3、河流: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日本、朝鲜半岛、岛屿上河流短急,富水力
4、资源:朝鲜:矿产、森林;日本:森林、水能、海洋
5、气象灾害:寒潮、沙尘暴、台风
三、居民经济
1、居民:黄种人为主,集中在沿海平原
2、民族: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大和族
3、经济:西部条件较差,东部条件优越
4、农业: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
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差异比较
日本
基础知识复习
阅读教材和地图,总结日本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
提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1)地形地质(2)气候(3)水文(4)自然资源
一、自然特征
1、位置范围:位于30°N~45°N ,东亚岛国,多优良港湾 课堂测验一:下列字母和数字代号所表示的 地理事物名称。
邻国:A 中国 ; B 俄罗斯 ; C 朝鲜 ;D 韩国 。
海洋:① 日本海 ;② 太平洋 ;
③ 濑户内海 。
岛屿:a 北海道 ;b 本州 ;
c 四国 ;
d 九州 。
2、地形地质:多山地、平原少、多火山、多地震
3、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有梅雨),南北差异明显(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 ——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
夏季较凉爽,冬季较温暖,全年降水量较多。
(与亚洲同纬度相比) 4、河流:短、急
5 、自然资源:森林、水力、渔业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你能找出日本这几个自然地理特征之间的联系吗?
①
③
②
日本自然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二、日本的经济
1、经济特征
(1)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
(2)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产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进口-加工-出口)。
2、经济发展条件
有利和不利条件
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试根据日本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进行分析)
有利条件:(1)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2)科技发达;(3)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
不利条件:国内矿产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
3、工业分布: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4、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5、农业特征:农业比重小,渔业发达,种植水稻
三、居民【识记】:
人口稠密,大和民族,黄种人,国家重视教育
读图落实【识记】:
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北方四岛
2、纬度(30°N~45°N)
3、关东平原、富士山
4、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