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剂量调整

合集下载

药师如何进行药物剂量调整与监测

药师如何进行药物剂量调整与监测

药师如何进行药物剂量调整与监测药师在临床药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一项关键工作就是进行药物剂量调整与监测。

药物剂量的调整旨在确保患者使用的药物能够在治疗上发挥最佳效果,并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

药物监测则是通过定期监测患者的生物指标,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药师在药物剂量调整与监测中的具体作用和步骤。

一、药师的角色药师在药物剂量调整与监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是药物治疗的专家,负责确保患者获得的药物剂量适当,并监测对药物的反应。

药师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疾病状态、药物治疗方案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在整个调整和监测过程中,药师与医生密切合作,共同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二、药物剂量调整的步骤1. 收集患者信息:药师首先要收集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和病史,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药物剂量的合理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2. 评估患者的药物治疗反应:药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药物治疗效果,评估药物是否在预期剂量范围内发挥作用。

同时,药师还需评估患者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药物相互作用等。

3. 根据病情和指导方针进行剂量调整:药师结合患者的病情和相关的指导方针,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

调整剂量的目的是确保药物的疗效最大化,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药师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

4. 提供合理用药建议:药师在调整药物剂量后,应向医生提供合理用药建议。

建议应包括具体的剂量调整方案、药物的理论依据和可能的不良反应等。

三、药物监测的步骤1. 选择合适的指标:药师应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治疗的目标,选择合适的生物指标进行监测。

一般来说,这些指标可以是患者的血液参数、肾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等。

2. 定期监测:药师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告知监测时间和方法,并记录监测结果。

监测的频率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剂量和患者的病情等因素来确定。

高血压患者如何正确进行药物剂量调整

高血压患者如何正确进行药物剂量调整

高血压患者如何正确进行药物剂量调整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依赖药物来控制血压。

在治疗过程中,药物剂量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地进行药物剂量调整可以保证血压稳定,并减少不良反应。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血压患者如何正确进行药物剂量调整。

一、了解药物治疗原理和目标在进行药物剂量调整之前,高血压患者应该充分了解所使用药物的治疗原理和目标。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了解药物的作用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压。

同时,患者还应明确治疗的目标血压范围,以便在调整药物剂量时有个依据。

二、遵从医生的指导药物剂量调整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按时服药,并定期进行复诊。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和身体状况来调整药物剂量,患者应该遵从医生的指导,不可自行增减药物剂量。

三、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在进行药物剂量调整的过程中,高血压患者应该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等。

如果出现这些不良反应,患者应及时就医,不要自己随意停药或调整剂量。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适合的药物。

四、定期检测血压定期检测血压是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剂量调整的重要步骤。

患者可以在家中使用电子血压计来测量血压,同时还需定期到医院进行血压检测。

检测结果可以反映患者的血压情况,医生可以根据检测结果来调整药物剂量。

五、逐渐调整药物剂量在药物剂量调整过程中,高血压患者应该逐渐调整药物剂量。

不要突然增加或减少药物的剂量,以免影响药效或引发不良反应。

逐渐调整剂量可以更好地适应药物的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六、生活方式和药物结合除了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还应该注意改善生活方式。

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等都可以帮助降低血压。

生活方式的改善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对药物剂量的依赖。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正确进行药物剂量调整非常重要。

药物剂量调整

药物剂量调整

药物剂量调整药物剂量调整是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合理的药物剂量调整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剂量调整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以下将介绍药物剂量调整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药物剂量调整的意义药物剂量调整在临床上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剂量调整首先需要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体重、年龄、性别等因素,然后根据这些因素来决定药物的使用剂量。

药物剂量调整的意义在于,每个患者的身体情况是不同的,相同剂量的药物对不同的患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因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剂量调整可以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二、药物剂量调整的方法1.根据药物的最小有效剂量进行调整:每种药物都有一个最小有效剂量,这是指达到治疗效果所必须的最低剂量。

在开始治疗的时候,医生通常会按照该药物的最小有效剂量来给患者开具药方。

然后在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后,根据需要进行剂量的调整。

2.根据患者的生理特征进行调整:患者的体重、年龄、性别等因素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会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药物剂量调整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生理特征来决定药物的使用剂量。

3.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某些疾病的严重程度会决定药物的使用剂量。

如果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可能需要使用较高剂量的药物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而对于轻度病情的患者,则可能使用较低剂量的药物即可。

三、药物剂量调整的注意事项1.遵从医生的建议: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应该遵从医生的建议,按照医生开具的药方来进行药物的使用。

不要自行调整药物的剂量,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2.定期复诊:药物剂量调整不是一次性的事情,而是需要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监测和调整。

因此,患者应该定期去医院进行复诊,向医生反馈自己的病情和用药情况,以便医生及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

药师的药物剂量计算与调整

药师的药物剂量计算与调整

药师的药物剂量计算与调整在医疗行业中,药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了解药物的性质、剂量计算和调整等工作。

药师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正确计算和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药师的药物剂量计算与调整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药物剂量计算药物剂量计算是药师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正确计算药物剂量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的基础。

以下是常见的药物剂量计算方法:1.体表面积法体表面积法常用于化疗药物等需要个体化剂量计算的情况。

计算公式为:BSA = 0.0061 ×(身高cm)^0.725 ×(体重kg)^0.425。

通过计算患者的体表面积,可以确定合适的剂量。

2.体重法体重法适用于大部分常规药物的剂量计算。

该方法较为简单,计算公式为:剂量 = 体重 ×给药倍数。

药师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情况和给药倍数,计算出合适的剂量。

3.生理剂量法生理剂量法主要用于某些特殊情况下的药物剂量计算,如肝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等。

通过考虑患者的生理状态,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二、药物剂量调整在实际用药过程中,药师有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剂量调整情况:1.肝肾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因此需要调整药物的剂量。

药师需要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合理调整药物的使用和剂量。

2.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会相互影响,导致药物代谢和效果发生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药师需要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并相应调整药物剂量,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

3.特殊人群药师在处理老年患者、儿童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时,需特别小心药物的剂量调整。

这些人群对药物的代谢和响应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药师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

三、注意事项在药物剂量计算和调整过程中,药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准确记录患者的信息,包括年龄、身高、体重以及肝肾功能等。

药品剂量调整原则

药品剂量调整原则

药品剂量调整原则药品的剂量调整是指根据患者的状况、需要和特殊要求进行的药物用量的修改和调整。

合理的药品剂量调整能够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以下是药品剂量调整的原则。

一、个体差异调整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对药物的反应都不尽相同,因此在调整剂量时需要考虑个体差异。

患者的体重、年龄、性别、肝功能、肾功能等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根据个体差异,可以酌情增加或减少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药物相互作用调整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更多药物在同时使用时对彼此产生的影响。

某些药物可以增强或减弱其他药物的疗效,甚至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进行药物剂量调整时,必须考虑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并参考相关的相互作用资料进行调整。

如果可能,应避免同时使用具有相互作用的药物。

三、病情调整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进展,可以适当调整药物的剂量。

严重疾病患者可能需要较高的剂量才能达到治疗效果,而轻度疾病患者则可以使用较低的剂量。

此外,在疾病进展或恢复时,也需要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保证治疗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四、生理状态调整某些特殊的生理状态,例如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和儿童等,需要根据其生理特点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药物时需要特别小心,因为药物可能通过胎盘或乳汁传递给胎儿或婴儿。

老年人和儿童由于其生理功能的差异,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药物剂量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五、安全性调整在进行药物剂量调整时,还要考虑其安全性。

一些药物可能具有明确的毒副作用,因此必须小心使用,避免超过安全范围的剂量。

此外,某些患者可能对某些药物存在过敏反应,需要根据患者的过敏史进行调整。

六、监测调整药物治疗过程中应进行适当的监测,以确定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情况。

如果监测结果显示治疗效果不佳或副作用发生较多,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监测调整还可以帮助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指导后续的剂量调整。

化疗药物的剂量调整与个体化治疗

化疗药物的剂量调整与个体化治疗

化疗药物的剂量调整与个体化治疗化疗是当前临床肿瘤治疗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它通过使用药物抑制或杀死异常增生的癌细胞,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然而,不同的患者对于化疗药物的剂量反应各异,因此个体化治疗成为了现代肿瘤治疗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化疗药物的剂量调整与个体化治疗进行探讨。

1. 化疗药物剂量调整的必要性化疗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对于患者而言,过高的药物剂量可能带来更多的副作用,而过低的药物剂量则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因此,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剂量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影响化疗药物剂量调整的因素(1)肿瘤类型:不同类型的肿瘤对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肿瘤应该采取不同的剂量调整策略。

(2)患者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是影响患者对药物耐受性的重要因素。

老年患者通常需要降低药物剂量,而年轻患者可能需要更高的药物剂量。

(3)肝肾功能:肝肾功能不全会影响药物代谢和排泄,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剂量调整以降低药物毒性。

(4)基因变异:个体的基因变异可能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检测特定的基因变异信息来进行个体化的剂量调整。

3. 化疗药物剂量调整的方法(1)血药浓度监测:通过监测患者体内的化疗药物浓度,可以根据血药浓度来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佳状态。

(2)基因检测:通过对患者基因进行检测,可以了解患者对于某些药物代谢和耐受性的情况,从而进行个体化的剂量调整。

(3)临床观察: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副作用情况来判断药物剂量是否需要调整。

4. 个体化治疗在化疗中的应用个体化治疗是基于患者个体特征和肿瘤特征的治疗策略,它在化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靶向治疗:根据患者的基因表达情况和肿瘤特征,针对特定的靶点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

个体化的靶向治疗可以减少过度治疗和毒性副作用。

(2)免疫治疗:个体化免疫治疗通过检测患者的免疫系统活性和肿瘤免疫特征,选择适合的免疫治疗方法,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中的药物剂量调整与个体化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中的药物剂量调整与个体化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中的药物剂量调整与个体化治疗策略在药物治疗中,药物剂量调整以及个体化治疗策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医疗领域,每个患者的生理特征和药物反应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为了获得最佳疗效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和个体化治疗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对药物剂量调整方法以及个体化治疗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一、药物剂量调整药物剂量调整是指根据患者的生理特征、药物代谢情况以及疗效反应来调整给药剂量的过程。

具体来说,药物剂量调整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特征: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等因素会对药物的代谢和药效产生影响。

在进行药物剂量调整时,需要结合这些特征来确定初始剂量以及剂量的调整幅度。

2. 肝功能和肾功能:肝脏和肾脏是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它们的功能状态会影响药物浓度和药物代谢速率。

因此,在药物剂量调整时,需要评估肝功能和肾功能,调整药物的给药方式和剂量。

3. 药动学参数:药动学参数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通过测量药物的血药浓度和药物消除半衰期,可以确定药物的剂量调整方案。

二、个体化治疗策略个体化治疗策略是根据患者的基因型、表型、病情特点以及药物敏感性等因素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个体化治疗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基因型:基因是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患者基因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代谢能力、药物敏感性以及药物不良反应风险,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药物敏感性:不同患者对于药物的敏感性会有所不同。

一些患者可能需要较高剂量才能达到疗效,而另一些患者可能对低剂量就能产生良好的反应。

因此,根据患者的敏感性调整药物的剂量是个体化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

3. 病情特点:患者的病情特点也会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

例如,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高的药物剂量或者更激进的治疗策略,而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则可以采取保守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特征以及疾病的特点,并根据临床经验和科学依据进行调整。

临床药学中的药物剂量调整与药物浓度关联

临床药学中的药物剂量调整与药物浓度关联

临床药学中的药物剂量调整与药物浓度关联在临床药学中,药物剂量调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药物剂量调整的目的是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来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以达到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而药物浓度与剂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正确理解和应用药物浓度对于合理的药物剂量调整至关重要。

一、药物剂量调整的重要性在临床应用药物的过程中,患者的生理、病理和药物代谢等因素都会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产生影响。

因此,同样的药物剂量在不同个体中的药物浓度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

合理的药物剂量调整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实现个体化的治疗。

二、药物浓度与药物剂量的关联药物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血浆中含有的药物的量,通常使用血药浓度来表示。

药物剂量则是给予患者的药品总量。

药物浓度与剂量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即剂量越大,药物浓度越高;剂量越小,药物浓度越低。

因此,在进行药物剂量调整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合适的剂量,以达到所需的药物浓度水平。

三、药物剂量调整的依据药物剂量调整的依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学参数:包括患者的身体质量、年龄、性别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剂量调整时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2.药代动力学参数:包括药物的半衰期、清除率等。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评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度,从而确定合适的剂量。

3.药物浓度监测:某些药物具有狭窄的治疗窗口,需要监测药物浓度才能确定是否达到所需的疗效水平。

通过监测药物浓度,可以及时调整剂量,以避免治疗过量或过低的情况发生。

四、药物剂量调整的方法药物剂量调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体表面积法: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来确定合适的剂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依赖于体表面积的药物,例如化疗药物。

2.个体化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药物浓度监测结果来定制合适的剂量。

例如,对于某些抗生素和抗癫痫药物,可以根据药物浓度来调整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注 ①数据来源 于药品说明 书 ②静滴后 72h 90%以 上经尿排泄 ③0.5g药品 至少溶于 100ml液体 中,静滴 60min以上 ④HD能否清 除仍不确定
1.5 3.1 4.6 6.2 7.7 9.3 10.8 12.4 13.9 15.4
①一次用量溶于50~ 100ml氯化钠溶液中,滴 0.3~0.6g q12h 注30min ②本品不可与含 葡萄糖、葡聚糖、酸性碳 0.3~0.6g q24h 酸盐、血制品、含蛋白质 液体及氨基糖苷类混合 0.3~0.6g q24h,HD中及HD后各 ③8h尿排泄率分别为60% 和50% ④HD能清除本品 加用一次剂量 无需调量(4.5g q8h)
AKI患者常用抗菌药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调整
药品名称 Ccr(ml/min) >30 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 钾 安奇0.6g(5:1) 强力阿莫仙1.2g(5:1) 10~30 <10 血液透析者 >4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特治星4.5g(8:1) 20~40 <20 血液透析者 >4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康得力2.25g(8:1) 20~40 <20 血液透析者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海舒必1g(1:1) 舒普深1g(1:1) 普德欣1.5g(2:1) 15~30 <15 >50 头孢他啶 英贝齐1.0g 先定0.5g 31~50 16~30 6~15 <5 血液透析者 头孢地嗪钠 高德1.0g 10~30 <10 >60 30~60 头孢吡肟 马斯平1.0g 悦康凯欣0.5g 11~29 <11 血液透析者 CAPD 50~79 头孢唑肟钠 益左欣1.0g 5~49 血液透析者 头孢丙烯片 施复捷0.25g×6 头孢他美酯片 珍良0.25g×6 药品名称 美罗培南 美平0.5g 倍能0.5g ≥30 <30 >40 10~40 <10 Ccr(ml/min) >50 26~50 10~25 <10及CAPD者 血液透析者 >60 替考拉宁 他格适0.2g 40~60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 无需调量(1.2g q6h或q8h) 备注 出处
①静滴至少60min ② 2005版药典 50~70%以原形经肾排 ③ 临床用药须 HD清除量<10% 知
①100ml液体滴注60min以 上②禁与多价金属离子在 首剂0.5g,以后0.25g qd 可乐必妥说 同一输液管中使用 ③ 明书 首剂0.5g,以后0.125g qd 24h内经肾排泄70% ④HD 首剂0.5g,以后0.125g qd 、CAPD不影响消除 ①溶液浓度≤2mg/ml ② 首剂0.4g,继之0.4g qd 0.4g/200ml溶液滴注时间 首剂0.4g,继之0.2g qd 不少于60min ③主要 药品说明书 首剂0.4g,继之0.2g qd(HD后应 以原形经肾排泄 ④ 用) HD 4h清除14%,CAPD 8d 清除11% 首剂0.4g,继之0.2g qd 万古霉素 稳可信0.5g
①表中所列剂量为维持 量,初始剂量同肾功能正 常者 ② 0.5g~2q q24h 滴注浓度≤40mg/ml ③ 药品说明书 药物主要经肾排,以原形 0.25g~1g q24h 经肾排泄率为85% ④ 0.5g q24h,透析日需在透析后给 HD 3h清除68% 予(首日给予1g) 常规剂量,q48h 0.5g q8h 严 重感染0.75~1.5g q8h 0.25~0.5 q12h 严重感染0.5~1g q12h 24h内80%以原形经肾排泄 药品说明书 0.5g q48h或0.25g q24h HD后给 药;严重感染0.5~1gq48h或 0.5g q24h HD后给药 ①服药后1.5h经尿排泄 无需调量(0.5g qd或bid) 60% ②HD可清除本品, 药品说明书 减量50%,给药间隔不变 应在HD结束后服药 0.5g q12h po 90%经尿排泄 药品说明书 0.125g q12h po 0.125g q24h(首剂0.5g) po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 无需调量(1g q8h) 1g q12h 0.5g q12h 0.5g q24h 0.5g q24h,每次HD后补充0.5g 常规首日0.4g qd,继之0.2g qd 常规剂量 qod 或剂量减半 qd ①前3天仍按常规量给 予,第4天开始根据血浓 度按表中剂量给予 ②几 乎全部以原形经尿排泄 ③HD不能清除本品 药品说明书 ①用药12h内60~70%以原 2005版药典 形经尿排泄 ② 临床用药须 HD可清除本品 知 备注 出处
Ccr(ml/min/kg)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给药量(mg/kg/d)
Ccr(ml/min/kg)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给药量(mg/kg/d) 17 18.5 20.1 21.6 23.2 24.7 26.3 27.8 29.3 30.9
药品说明书 2005版药典 临床用药须 知
①哌拉西林69%以原形经 尿排泄,他唑巴坦80%以 原形经尿排泄 ② HD可排出30~40%的哌拉 西林他唑巴坦,CAPD可排 药品说明书 出5%的哌拉西林和12%的 2.25g q6h 他唑巴坦 ③不能 注入含碳酸氢钠的溶液中 2.25g q8h 一次最大量2.25g q8h,每次HD 使用 后追加0.75g ①84%的舒巴坦和25%的头 每次舒巴坦最大量1g q12h 孢哌酮经肾排泄 舒普深药品 ②HD可少量清除头孢哌 说明书 每次舒巴坦最大量0.5g q12h 酮,可清除舒巴坦 无需调量(1~2g q12h) 4.5g q8h 4.5g q12h 最大日剂量9g,每次HD后追加 2.25g 3.375g q6h 1g q12h 1g q24h 0.5g q24h(首次量1g) 0.5g q48h(首次量1g) 一日剂量1g,每次HD后补给1g 日剂量1~2g 日剂量0.5~1g 正常给药方案(0.5~2g q12h,必 要时2g q8h) 0.5~2g q24h,必要时2g q12h ①48h内51~94%以原形经 尿排泄 ②不宜用葡萄糖 药品说明书 溶液溶解 ①24h内原形经尿排泄量 84~87% ②HD可清除本品 2005版药典 临床用药须 知
<40或血液透析者 常规剂量 q3d 或1/3剂量 qd 乳酸环丙沙星 西普乐200ml:0.4g 悉复欢200ml:0.4g 左氧氟沙星 可乐必妥100ml:0.5g 来立信100ml:0.3g ≥30 5~29 >50 20~50 10~19 <10 ≥40 加替沙星 乐派100ml:0.1g 罗欣严达0.2g 恒森片剂0.1g×10 <40 血液透析者 CAPD 0.2g q12h 0.2g q18~24h 无需调量(0.5g q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