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辰翁评点《庄子》的几个概念
庄子艺术特色分析

《庄子》的艺术特色分析一、艺术特色的内容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做铺垫、埋伏笔等。
3、修辞手法: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托等, 4、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二、《庄子》简介1、作者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2、《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笔调恣肆,词藻瑰丽,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
3、评价及文献*郭沫若:“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阮阅:《庄子》文多奇变(《诗括总龟后集》*刘辰翁:“庄文意奇、文奇、事又奇“(《南华真经点校》)*答浩:“庄子不仅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寓言,而且第一次提出了“寓言"的概念,使得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诗性的文章哲思的诠释-—庄子散文艺术研究》)*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说: “庄子者, 蒙人也, 名周。
古文阅读庄子中的哲学思想

古文阅读庄子中的哲学思想庄子,中国古代哲学家,与老子并称为道家学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著作《庄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
本文将围绕古文庄子中的哲学思想展开探讨和解读。
1. 庄子的自由观念庄子提出了自由观念,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强调顺其自然。
他认为,人应当放下一切束缚和执着,以达到心灵的自由状态。
他以自然界为榜样,主张追求无为而不争的境界,摆脱一切烦扰和纷争,获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2. 庄子的虚无观念庄子对于人生的虚无观念也是他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人生之所以活得疲惫和无趣,是因为过于执着于名利和功成名就。
他倡导人们舍弃这些功利观念,追求思想的纯粹和内心的宁静。
庄子的虚无观念并不是悲观消极的,而是提出了一种超越世俗的人生态度。
3. 庄子的矛盾统一观念庄子的哲学追求矛盾的统一,他主张相反的事物在某种层面上是相互依存和平衡的。
他在《逍遥游》中提到蝴蝶和周而复始的梦境,以此说明人与自然之间的无处不在的联系。
他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相互关联的,没有绝对的对立和矛盾。
庄子通过这种思维方式,超越了传统的二元对立观念,倡导和谐统一的世界观。
4. 庄子的自我超越观念庄子的哲学思想中,强调通过超越自我的方式,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境界的提升。
他认为人们应该放下身心的执着,超越个人利益和欲望的限制,追求精神的升华和境界的提高。
通过自我超越,庄子认为人们可以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超越尘世纷扰,获得返璞归真的心灵解脱。
5. 庄子的反思主义观念庄子的哲学思想中,有着深刻的反思主义观念。
他主张人们应该反思现实和自我,超越主观和客观的局限,以达到境界的升华。
他以逍遥游的境地为例,在梦里觉醒的他意识到人生的无常和虚幻,进而提出反思和怀疑的观点。
庄子认为,反思和怀疑能够打破既有的框架和常规,给人们带来新的思考和认识。
总结起来,古文庄子中的哲学思想深邃而富有启发性。
庄子强调自由观念、虚无观念、矛盾统一观念、自我超越观念和反思主义观念,通过这些哲学思想,引领人们超越尘世的困扰和纷争,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关于《庄子·天地》“子贡南游于楚”一章的讨论(之二)

关于《庄⼦·天地》“⼦贡南游于楚”⼀章的讨论(之⼆)关于《庄⼦·天地》“⼦贡南游于楚”⼀章的讨论(之⼆)刘克明提要:⼀、关于《庄⼦·天地》“⼦贡南游于楚”的⽂本。
⼆、历代学者对“彼假修浑沌⽒之术者也”的注解。
三、对孔⼦“彼假修浑沌⽒之术者也”的认识。
四、郭象《庄⼦注》对此的注解。
五、庄⼦论机械。
六、《庄⼦·天地》“⼦贡南游于楚”⼀⽂的意义。
⼆、历代学者对“彼假修浑沌⽒之术者也”的注解。
1、郭象与成⽞英的注与疏。
晋⼈郭象(约252~312)的注与唐⼈成⽞英的疏,不是他们个⼈的发挥,也不是郭象、成⽞英—⼈之见,⽽是那个时代的共识。
郭象与成⽞英的注与疏代表了晋唐学者注疏《庄⼦》的最⾼成就。
其注疏如兹:“反于鲁,以告孔⼦。
孔⼦⽈:“彼假修浑沌⽒之术者也;识其⼀,不知其⼆;治其内,⽽不治其外。
夫明⽩⼊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且浑沌⽒之术,予与汝何⾜以识之哉!”“彼假修浑沌⽒之术者也”,郭象注:“以其背今向古,羞为世事,故知其⾮真浑沌也。
”成⽞英疏:“⼦贡⾃鲁适楚,反归于鲁,以其情事,咨告孔⼦。
夫浑沌者,⽆分别之谓也。
既背今向古,所以知其(不)〔⾮〕真浑沌⽒之术也。
”“识其⼀,不知其⼆”,郭象注:“徒识修古抱灌之朴,⽽不知因时任物之易也。
”成⽞英疏:“识其⼀,谓〔向〕古⽽不移也。
不知其⼆,谓不能顺今⽽适变。
”“治其内,⽽不治其外”,郭象注:“夫真浑沌,都不治也,岂以其外内为异⽽偏有所治哉!”成⽞英疏:“抱道守素,治内也;不能随时应变,不治外也。
”“夫明⽩⼊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郭象注:“此真浑沌也,故与世同波⽽不⾃失,则虽游于世俗⽽泯然⽆迹,岂必使汝惊哉!” 成⽞英疏:“夫⼼智明⽩,会于质素之本;⽆为虚淡,复于淳朴之原。
悟真性⽽抱精淳,混嚣尘⽽游世俗者,固当江海苍⽣,林薮万物,鸟兽不骇,⼈岂惊哉!⽽⾔汝将固惊者,明其(必)不〔必〕惊也。
庄子思想精髓

庄子的主要思想精髓1、其宇宙观和认识论。
庄子没有专论宇宙观的文章,只在《大宗师》和《齐物论》两篇中涉及到。
在《大宗师》中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大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对道的解释,把“道法自然”的老子学说继承下来。
他明确地阐述了道的本质作用:“道”是“有情有信”,但却“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道”是宇宙的本体,产生万物的根源,道是超时间、空间的绝对,“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道的作用特别大,它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可以主宰一切。
他认为道的本质是物质的,是混浊状态的“气”,而这“气”没有固定的形态,叫做“无”。
这种物质性的道,就是世界根源。
庄周的道,实际上是指主观意识之外的,不受任何力量支配的宇宙精神。
《庄子》还讲到“道”可生万物,对宇宙形成进行了探索。
在《天运》篇中举出了天地运行,日月其争,云雨转换等自然现象,提出了大量的物与物的运行问题,但最后解释为物的产生归于道了。
最终把物说成了一种精神的东西。
什么是精神,什么是物质,有时可以合而为一,没有什么区别。
庄周还认为“物”可分化,分化就是生成,生成也就是毁灭。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
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
”他把“物有分”,和“齐生死”化为一体,说明了他的观点的一致性。
《庄子》在《追逐游》、《秋水》、《在宥》、《天地》等篇中,还阐述了“无己”、“无功”和“无名”的概念。
“无己”是把自己看成是虚幻的。
在头脑中忘掉一切外物,连自己的形骸都忘掉。
“无功”、“无名”就是反对人们追求功名利禄。
此外,在其哲学中,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无为”。
具体讲就是,君主治理天下,没有比无为而治更好的了。
君主要顺物而动,随天而行,无为而治,万物才会升腾。
他举例说,古代君王管理天下,毫无欲望,无所作为,天下财富足。
刘辰翁《庄子》散文评点略论-文学艺术论文

刘辰翁《庄子》散文评点略论文学艺术论文论文导读::所著《南华真经点校》[①]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庄子散文评点。
刘辰翁(1231—1297)。
曾大量评点过诗文。
论文关键词:庄子,刘辰翁,评点刘辰翁(1231—1297),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人,曾大量评点过诗文,所著《南华真经点校》[①]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庄子散文评点,开后世《庄子》散文评点之先河。
与林希逸“条分而缕析”的批评方法不同,刘辰翁的评点较为灵活,主要是以直观感悟、随手批点的方法,运用生动形象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向读者揭示出《庄子》散文的艺术魅力。
他说:“庄子文字快活,似其为人,不在深思曲说,但通大意,自是开发无限。
”(《齐物论》)[②]其评点文字长短不齐,多则几句,少则三言两语,甚至一字,但语短情长,耐人寻味,很有启发意义。
正因为刘氏的评点表现为即兴随感式的,所以就显得较为散乱,缺少系统性和理论性。
再加上刘氏曾评点过大量诗文,又评点过小说《世说新语》文学艺术论文,因此其《庄子》评点受诗歌和小说评点的影响较大,在概念的使用上显得丰富多彩,使人较难把握。
如他在评点中常使用像“痛快”、“奇俊”、“洒脱”、“清丽”、“气象”、“洁静”等一类的词,如果读者缺乏一定的审美鉴赏经验,就很难体会这些词所蕴含的真正涵义。
但刘氏毕竟长期涵容于评点鉴赏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因此在评点《庄子》的过程中,这些特点又时时反映出来。
仔细推敲其评点,可以发现刘氏主要抓住了《庄子》散文的以下几个特点来进行鉴赏的。
第一,庄子善于描摹人物,叙述故事,体察物情,能画出“不尽之意”。
《庄子》一文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既有作者理想世界中的人物,也有现实中的人物;既有帝王将相,也有普通百姓;既有儒家圣人,也有江湖大盗;既有神人、美人,也有畸人、丑夫,各行各业、各种身份的人融汇在一起,俨然一幅形态各异的群生图。
他们各有性格,各有口气,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充分展现了作者娴熟的艺术技巧和表现能力。
庄子思想评述总结

庄子思想评述总结庄子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思想涉及到伦理、政治、心理、宇宙观等多个领域,并对后世中国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庄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主要观点和影响三个方面,对他的思想进行评述总结。
庄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是“道”,他认为道是宇宙间最根本、最高尚的力量,是超越一切对立对待的统一。
庄子主张通过与道相合,顺应自然,实现真正的自由和自在。
他强调追求天人合一,摆脱以人定律的思维,超越现实的束缚,融入宇宙的旷达胸怀中。
在庄子看来,人的本性是自由的,是追求自我实现和个体完善的。
他反对社会的压制和人为的束缚,主张随遇而安、无为而治。
他提出了“自由自在”、“无为而治”等观点,主张摒弃功名利禄的追逐,脱离纷杂的尘世,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庄子思想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自由的个性”。
他反对传统社会观念的规范和压迫,主张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独立的个性和真我的表达。
他提倡“逍遥游”、“无用”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真实、自然和独特。
庄子还提出了“相对主义”的思想,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不存在客观的绝对标准。
这一思想对后世的中国哲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对主义的观点使人们更加关注个体的差异和多样性,拒绝一切形式的正义标准和价值评判。
庄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首先,庄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后来著名学派如道教、儒家等的重要理论基础。
其次,庄子思想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诗词和小说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最后,庄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鼓励人们追求真实自我、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总结起来,庄子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哲学、文学、艺术以及人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追求与道相合、无为而治,追求自由自在、逍遥游的生活态度。
他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性,提倡相对主义的观点。
庄子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庄子的核心概念

庄子的核心概念庄子(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核心概念主要包括自然、无为而治、尊重生命等。
首先,庄子提倡自然。
他认为在自然界中,万物互相依存、相互转化。
人应当顺应自然,不要违背自然规律。
他强调个体和整体的和谐统一,认为万物均有其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应该以自然为师,摒弃功利主义的观念。
庄子以"道"来指代自然的原理和运行规律,主张人们应当观察自然界,学习自然的智慧。
其次,庄子强调无为而治。
他认为人们应当摆脱功利心,不要追求名利地去行事,而是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顺其自然。
他主张放下欲望和执着,不要过于追求功名利禄,而要追求心灵的解脱和内心的平静。
他以无为而治来指导人的行为,认为人们不应过分干预外界事物,而是应该顺势而为,任其自然发展。
再者,庄子主张尊重生命。
他认为生命是宝贵的,人们应该尊重和珍视生命。
他反对杀戮和损害生命的行为,主张以和平、和谐的方式处理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
庄子讲究对生命的敬畏,他的思想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此外,庄子的核心概念还包括身心合一、自由心性、幽默等。
庄子主张身心合一,认为人们应当注重培养内在的修养和自我完善。
他强调自由心性,认为人应该摆脱社会规范和束缚,追随内心的真实。
他也主张幽默,认为人们应当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以幽默的态度对待一切。
总的来说,庄子的核心概念反映了他对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体和整体的关系、人的生活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思考。
他倡导人们顺应自然,放下欲望,以无为而治,尊重生命,并追求身心合一、自由心性、幽默的生活态度。
这些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帮助人们从多个角度思考与面对自己的生活、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与自然的关系。
庄子的思想知识点总结

庄子的思想知识点总结一、庄子的宇宙观庄子的宇宙观可以概括为“自然主义”和“唯灵论”。
他认为宇宙是一个和谐自然的整体,万物相互依存,彼此联系,相互转化。
在庄子看来,宇宙是由“道”构成的,这个“道”具有无穷无尽的变化和流动,无所不在,包罗万象。
庄子提出了“道”的思想,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根基和规律,是一切存在的根本原理。
他认为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道”生生不息地变化而来的,而且每个事物都有其自身的“道”。
庄子还认为,宇宙中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有其独特的属性和功能。
他以“鱼游于水,人游于道”来比喻人们在宇宙中生活,认为人类应当像鱼在水中一样,自然而然地适应宇宙的规律和变化。
庄子的宇宙观是一种整体的、统一的观念,把宇宙看做一个无限变化的整体,而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应当顺应自然的变化。
二、庄子的人性观庄子的人性观主要包括对人的本性和人的生活态度的思考。
他认为人的本性具有善良、自由、和谐的特点,而且人的本性和自然界是一致的。
在《庄子》中,他以“大宗师”、“墨家三子”等人物形象,来说明人的本性应该是善良柔和的。
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尽可能地使自己与自然界保持和谐。
同时,他还认为,人是自由的,人应当追求自由,而非被外部条件所限制。
他以蝴蝶梦为比喻,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在庄子看来,人的本性是和谐的,善良的,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受到各种外部条件的限制和压迫,因此忘记了自己的本性,造成了对待、烦恼、挣扎等不愉快的情绪和经历。
他主张应当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和谐,尽可能地保持自己的本性。
因此,从庄子的人性观可以看出,他主张人应当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和谐,而不是被外部的条件所左右和束缚。
三、庄子的伦理观庄子的伦理观主要包括对道德和人生观的思考。
他认为道德应当建立在对自然的尊重和顺应之上,和伦理观,尤其强调了对自然的崇敬和顺应。
他提出了“至命如深”的伦理观念,认为人们应当顺应天的规律,在自然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此为生活的准则和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刘辰 翁评点 《 庄子 》的几个概念
潘贞清 ( 苏省无锡科技 职业技 术学院 2 40 ) 江 10 0
摘要 :文 学评 点是 中国文 学批 评传 统方式之 一 ,始 于南 宋盛 于 哀 ;强 怒者 ,虽严 不威 ;强亲 者 ,虽 笑不 和 。真悲 无 声而 哀 ,真 元 。南宋时期的刘辰翁开启 了 《 庄子 》散 文批评 的先风 ,在 当时士人 怒 未发 而威 ,真 亲 未笑 而和 。真在 内者 ,神动 于外 , 是所 以贵真 学者 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他不似 以往 的义理 、考据 ,而是从 文章 笔 也 。 ” 此 言 虽 是表 述 庄 周 的 “ 天 贵 真 ” 思想 ,但 却 无 意 中对 法 法、意境 、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 。剖析 了 《 庄子 》散 文的真 、奇、画 《 子 》 散文 的一 个 特 点 做 了界 定 , 即其 文 所 包 蕴 的 真 性 、真 庄 外 意 等 特 色。 情 具 有 动人 ” 的艺 术 魅 力 。孔 子 曾 赞 叹周 代 文 化 “ “ 郁郁 乎 文 关键词 : 《 庄子》散 文;真 ;奇;画外意 哉 ” ,赞 赏那 种 盛大 庄严 的人工 修饰 之 美 ;而 《 子》 一书 中推 庄 崇 的 “ 天 贵真 ”则 是 一种 不露 人工 痕迹 的天性 自然 之美 ,这种 法 天性 与 自然 就 包 蕴 了 “ ” 的意 味 。 “ 维 十 步 一 啄 , 百步 一 真 泽 开启 《 庄子 》散 文 全面研 究 的滥觞 吴瑞 草 《 奎 律 髓 重 刻 记 言 》 “ 文 之 有 圈 点 , 始 于 南 宋 饮 ”,神 态 自然 优美 ,但 是 “ 乎樊 中,神 虽王 ,不 善也 ”, 因 瀛 诗 畜 之季 而盛 于元 。”此 处所 言之 “ 点 ”,实 为 当时读 书 阅读 的 一 为此 种 “ 善 ”是 因 为 丧 失 了 “ ” 的 自然 状 态 ,不 得 顺 由天 圈 不 真 种主 要方 式 ,其 目的虽在 于增 益 诗文 之领 悟 ,却 具有 品骘文 学 的 性 , 自得 其适 。 “ 天倍 情 ,忘 其所 受 ,古者 谓 之遁 天之 刑 ” , 遁 意味 ; 《 四库 全 书总 目》 卷三 十 七 《 苏批 孟 子 》提要 指 出 : “ 宋 庄 子此 处所 强 调 的 自然情 感 ,也 从侧 面否 定 了雕 龙修 饰 、繁冗 为 人读 书 ,于切 要 处率 以笔 抹 ,故 《 子语 类 》论 读书 法 云 ,先 以 文 的伪 情文 风 。 日本 笠原 仲二 说 : “ 国真正 伟 大的 画家 所努 力 朱 中 某色 笔抹 出 ,再 以某 色笔 抹 出 。吕祖 谦 《 古文 关 键 》、楼 日 《 ) 迂 追 求 的穷 极 目标 ,就 是 能够 ‘ ’对 象 ( 观 的 自然 和 内在 的 自 芎 夺 客 斋评注 古 文》 亦 皆用抹 ,其 明例 也 。谢畴 得 《 章轨 范 》 、方 回 然 的无 区别 ) 文 之 真 ’ ,并 把它 形 象 地表 现 在 画面 上 ,也 就 是 能 《 瀛奎 律髓 》 、 罗椅 《 翁诗 选 》始稍 稍 具 圈点 ,是 盛于 南宋 末 够 ‘ 放 意造 于 真 ’ 。这就 是 说 , 自己要力 求 ‘ 造化 ’、 ‘ 造化 参 齐 矣 。”可 见 ,评 点这一 批评 方 式在 南 宋 已经很 有规 模 ;而 南宋 时 之功 ’, 能归投 、融 即于造 化 ( 极 的、本 原 的生 命 的创造 ), 穷 期 的刘 辰翁 首 开小 说 《 说新 语 》之评 点 ,又 领 《 子》 散文 批 达到 所谓 ‘ 幽冥 ’ 、 ‘ 契天 真 ,冥 周物 理 ’ 的境地 。 ”从天 世 庄 通 默 评 之 先 风 , 实 为评 点滥 觞 之 际 的 大 家 ; 叶德 辉 曾记 道 ; “ 辰 人合 一 、物 我一 休 的观念 上 讲 “ ” 即 自由,求 “ ”也就 是求 刘 真 真 翁 ,字 会孟 , 一生评 点之 书甚 多 。同 时方虚 谷 回亦 好评 点 唐宋 人 精 神 的 自由 ,求 此 自由、 开 放 也 就是 求 文 章 、艺 术 的 “ ” 。 美 说 部诗 集 。坊估 刻 以射 利 ,士林 靡然 向风 。 ”可见 ,刘 氏诸人 评 刘辰 翁评 价 《 子 》散文 ,寻前 人 品味庄 周 痕迹 以为 “ 子 文字 庄 庄 点 已引当 时风气 ,在 士人 学 者 中具有 广 泛 的影 响力 。 《 子》 散 快活 似其 为 人 ”,言 语 “ 快 ” ,具 有 自然 通透 的真 性情 与 “ 庄 痛 不 文批 评在 刘 辰翁 之前 实 际 已有痕 迹 。如 林希 逸认 为 “ 《 子》 之 可御 ”的充 沛气 势 ,其可 总为 一字 : “ ”。 庄 真 书 , 非特 言理 为 妙 ,而 其 文 独精 绝 ,所 以度 越 诸 子 ”, 他 认 为 四、 用 自身的人 格基 准来 解读 《 子 》 庄 《 子 》散 文有 “ 舞处 ”、 “ 当处 ” 、 “ 剧 处 ”,这 些 都 庄 鼓 过 戏 《 遥游 》 “ 逍 惠子 谓 庄 子 日 : ‘ 有 大 树 ,人 谓 之 樗 …… 吾 指 出 《 子 》夸 大虚 构 的特 点 ;罗勉 道在 其 《 华真 经 循本 》等 无 所 可用 , 安所 困苦 哉 !’”一 段 ,刘 氏评 点 : “ 庄 南 以喻托 喻 ,此 注本 等均 对 《 子》 散文 有 一定 品评 ;但 这 些都 从属 义 理 ,只作 举 而彼 自见 ,未 尝拘拘 然 ”,刘 辰翁 以为 庄 周用 大树 、嫠 牛 喻无 庄 零星 的 点缀 ,不 曾从 艺术 文 本 的角度 对 《 子 》进行 全 面 的批评 用 只用 ,与前 文所 言 的 “ 龟手 之药 ”、 “ 庄 不 大瓠 ”相 呼应 ,算 是 或评 点 ;从 目前所 掌 握 的资 料而 言 ,刘辰 翁 所作 《 子 南华 真经 “ 尝拘拘 然 ”,不 曾有 半 点拘束 ,是行 文用 喻 的 “ ”。 《 庄 未 真 齐 点校 》也是 《 子》 散文全 面研 究 的滥觞 。 庄 物 论 》 “日夜 相代 乎前 ,而 莫 知 其 所 萌 。 可 行 己信 ,而 不 见 其 形 ,有 情而 无 形 ”数句 ,刘 评 为 “ 复慨 然 ,其 意甚 悲 ”,是 就 反 二、对 《 子》 散文 评点 的特点 庄 刘 辰 翁 《 子 》 散 文 评 点 , 不 似 以往 的 义理 、考 据 ,而 是 其 文 句 连 环 、 反 复而 言 ,这 种 “ 覆 慨 然 ” 的力 量 令 人 读 来 心 庄 反 从文 章笔 法 、意境 、风 格 等方 面进 行 分析 , 虽然 其评 点 多从 微观 “ ”,是 突 出文 章 中人情 的 “ ”;又 “ 且有 成 与亏 乎哉 , 悲 真 果 细 致 处入手 ,重在 直觉 体验 式 的妙 悟 ,但 却是 潇 洒随 意 ,妙 语 自 果 且 无 成 与 亏 乎哉 ? …… 为 是 不 用 而 寓诸 庸 ,此 之 谓 以明 ”一 然 如珠 ;他 的评 点言简 意 赅 ,语短 而 味长 ;形 式上 虽 略现 零碎 琐 段 , 刘辰 翁 以 为其 文 字 “ 意 动 荡 , 随 物着 情 ” ,算 是 情 随物 语 屑 ,但 却有 其 内在 的 审美 意趣和 批 评逻 辑 。前 七 子李 东 阳 曾评 价 转 ,真 意流 淌 ;又评 “ 庄子 文字 快 活似 其 为人 ,不 在深 思 曲说 , 刘 辰 翁, 为 “ 会孟 ,名 能评 诗 。 自杜 子 美 至王 摩 诘 李长 吉诸 但 通 大 意 , 自是 开 发 无 限 ” ,刘 辰 翁认 为此 处 文 字 正 是 文 如其 认 刘 家 , 皆有评 。语 简 意切 ,别 是 一机轴 。诸人 评 诗 皆不及 。 ”此 处 人 ,是 庄周 任性 、真 情 、 自我 的表现 ,文字 的活 泼 自然 也接 近其 李 东 阳虽然 是就 刘 氏 的诗评 作分 析 ,但 其 “ 简意 切 ,别 是一 机 人 ,叙 说通 脱 明 白,正 是行 文 自然 的 “ ” 。 《 语 真 秋水 》 “ 夫知 且 轴 ”的判 断依 然 适 用 于 刘 辰 翁 对 《 子 》文 章 的分 析 ,那 种 简 不知 是 非之 竞 ,而犹 欲 观于 庄子 之 言 ,是犹 使蚊 负 山 ,… …子 日 庄 洁 、体 悟式 的直 觉式 批 评在 评 点风气 兴 起 的肇始 阶 段广 泛存 在 。 汝 安 知鱼 乐 ’云者 ,既 已知吾 知之 而 问我 ,我 知之 濠 上也 ”一 刘 氏在 《 刘玉 田选 杜 诗》 中说 : “ 评唐 宋诸 家 ,类 反覆 作 者 大段 ,刘 辰 翁评 点 : “ 题 予 秋水 起 中间 ,说 风末 著濠 上 ,胸 次安 得不 深 意 ,跋 涉 何 限 ,吾 儿 独 取 其 间或 一二 句 可 举 者 ,录 为 《 兴观 洒落 ,不 自在 ”,却 是 文风 之 “ ”与 人格 之 “ ”的 映照 ,正 真 纯 集 》 ,然 概 得其 散碎 简径 选 语 ,若上 下 极论 ,长 篇大 意 , 与诸 作 是文 字潇 洒 自然 的 “ ” 。刘 辰 翁评 点 《 子 》散文 ,以为 其行 真 庄 互见 , 不止 此 。盖此 编 与吾所 选 多 出入 ,凡 大人 语 ,不 拘一 义 , 文 、 情 感 、性格 、文 风之 中都有 其 任 性任 情 的 “ ”特 点 ;即 真 亦其 通脱 透 活 自然 。 ”刘 辰 翁在 这里 对 具体 的点 评方 式 进行 了一 使 寓 言 、卮 言、 重言 三言 相错 ,修辞 之 目的 也是 着眼 于真 性情 、 番讨 论 ,认 为可 以 “ 不拘 一义 ”,也 就 是说 文学 作 品 的欣赏 ,由 真 自然 ,不为 刻 意的矫 揉 , 正如庄 周 所 言的 “ 累于 俗 ,不饰 于 不 于欣 赏者 个人 修养 和 学识 并不 一律 ,每个 人对 文 本 的阅 读程 度深 物 ” , “ 与 天地 精神 往 来 ” 。刘 氏对 《 子》 文章 以 “ ”的 独 庄 真 浅不 一 ,对 作 品 的理解 程度 和 欣 赏心 理也 各 有境 界 ,所 以在 评 点 概 念进 行剖 析 ,不 仅仅 是 其对 于庄 文 的单 独 思路 ,这 在他 对诸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