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出炉_中考说明

合集下载

2019历史考试说明与课标结合

2019历史考试说明与课标结合

历史·2019年中考考试范围和要求(一)中国古代史1.史前时期:北京人: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黄帝和炎帝·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2.夏商周时朔:夏、商、周三代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青铜工艺的成就和甲骨文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商鞅变法:都江堰水利工程;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3.秦汉时期:秦统一中国;秦代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西汉的建立:汉武帝巩同“大一统”王朝:东汉的兴衰“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作用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司马迁和《史记》;造纸术的发明和作用:张仲景和华佗·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说明

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说明

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说明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适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出发,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坚持准确育人导向,促动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1.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做到科学、公平、准确、规范。

2.重视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在考试内容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考查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学习的积累;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水平;注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使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3.体现学科特点,重视学科素养和思维方法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三、各学科修订情况语文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2019年《考试说明》”),确定了语文学科考试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为考试范围。

修订后,调整了“考试内容和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基础·使用”和“古诗文阅读”的内容;调整了“试卷的题型及分数分配”,优化了2019年中考语文学科的试卷结构;调整了“参考样题”,体现命题指导思想和改革方向;调整了“附录”内容,兼顾不同教材的变化。

1.调整“考试内容和要求”,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课程基本理念,在“基础·使用”中,增加了“理解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了解其大致演变过程”的表述,强化对书法常识和书法欣赏的考查;在“古诗文阅读”中,增加了“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古诗文学习中,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从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受到熏陶感染”的表述。

2019年北京中考数学《考试说明》出炉_中考说明

2019年北京中考数学《考试说明》出炉_中考说明

2019年北京中考数学《考试说明》出炉_中考说明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学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确定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与为考试范围,明确了和,通过阐述体现了2019年中考数学学科的试卷结构,通过调整体现了近几年命题指导思想和考试内容改革成果。

1、调整部分考试内容的知识层次要求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要求,对进行优化,体现出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性与内在联系。

例如,将的A级要求调整到的A级要求,B级要求调整到的B级要求;将的A级要求调整到的A级要求等。

2、更换部分参考样题体现了近几年中考数学学科试题的命制思想。

用较好地体现学科改革方向的试题对原样题进行替换,使能更好地体现学科本质,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凸显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要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体现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

(1)关注四基要求体现数学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在调整样题过程中,注重体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基础知识,突出对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考查的体现。

例如,将2018年中考数学卷第17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2)关注教学过程体现数学本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调整样题过程中,注重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完整过程,体现学生日常学习积累的活动经验。

例如,将2018年中考数学卷第24、25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3)关注实践能力体现应用价值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学有关的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调整样题过程中,扩大选材范围,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贴近生活,注重体现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查学生做事能力。

例如,将2018年中考数学卷第14、15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和地理《考试说明》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和地理《考试说明》

2019年北京中考地理《考试说明》2019年北京市中考地理学科《考试说明》确定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为考试范围,明确指出了具体的考查目标与要求和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层次,通过阐述试卷的题型、分数分配等体现2019年中考地理试卷的结构,调整部分“参考样题”在对2019年复习备考工作起到引导作用的同时,发挥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导向作用,努力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

1、调整部分考试内容细目的表述和知识层次要求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要求,对《考试说明》中“考试内容细目”和“考试内容的知识层次要求”进行优化。

突出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以及“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等课程基本理念。

例如,将“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调整为“运用地球仪及地图,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将“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调整为“运用资料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将“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运用资料说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运用资料说出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的层次要求由“识别与描述”调整为“说明与归纳”。

2、更换部分参考样题《考试说明》中“参考样题”体现了试题的命制思想和考查目的。

用能突出体现课程改革方向、对课堂教学具有积极引导作用且测试效度好的试题对原样题进行替换,以突出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等学科特点。

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对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评价。

(1)凝练试题主题,凸显思想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调整的样题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全球意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等。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凸显学科思想性。

2019年中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精选文档

2019年中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精选文档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 1.考试范围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四川教育出版社)七至九年级共六册书。 (教科书均以2019届毕业生所使用的教材 为准)。
• 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 基本线索。考查要注意历史知识的点、线、面结 合,既要照顾全面,也要突出重点。 • 命题注重考查学生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 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 历史信息的能力,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 能力,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以 及在独立思考基础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 历史现象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考查学生的学习 过程和学习方法。
• 2、能级要求 • 根据考试的性质、历史学科的特点, 布鲁姆关于能力的分类,中考历史把 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识 记、理解、运用。
• 识记:包括“知道”和“了解”两个层面。“知道” 系指在文字或某种具象意义上掌握所学的知识。能 在与所学内容的情境、文字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通 过适当的再认、回忆完成任务或确认真假、判断是 非、辨别对错;“了解”系指在某些重要的或特定 的抽象意义上掌握所学的知识。能在比较大的时空 或逻辑框架下或深入的问题中,定位所学的知识, 并于其他相关的知识产生有一定意义的联系。 •
拆 除 山 海 关 炮 台 10000元 拆 除 大 沽 南 炮 台 1000元 拆 除 大 沽 北 炮 台 3000元 ………
• 15.右侧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 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 C.联合起来,求得生存 •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 2.“天上神仙府,地上宰相家”,说的是古代宰相地位的显 贵。宰相制度在我国废除开始于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清康熙帝 D.清雍正帝 • 3. 1839年(道光十九年),英国驻广州商务监督给首相发出 密件,建议向清廷发出通牒,要求:割让一个岛屿给英王 陛下。通过鸦片战争英国实现了这一目的。这个“岛屿” 是 • A.台湾 B.澎湖列岛 C.香港岛 D.澳门岛 • 5.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 • 国贼”的口号,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 • A.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 B.北洋军阀的 黑暗统治 • 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D.巴黎和会中 国外交的失败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出炉_中考说明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出炉_中考说明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出炉_中考说明2019年北京市中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确定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与为考试范围,明确了,通过阐述体现了2019年中考历史学科的试卷结构,通过调整体现了中考命题指导思想和考试内容改革成果。

1、调整部分考试内容(1)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调整2019届学生使用的教科书发生了变化。

2018届学生所用教材编写的依据是2004年版课程标准,部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没有编入;2018年《考试说明》参考教材和教学实际,在部分未列入上述内容。

2019届学生使用的教材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这部分内容已增入,所以增加到2019年《考试说明》中。

例如中国古代史主题7增加了;中国近现代史增加主题,其内容包括。

(2)优化表述,使文字简洁,指向明确,表述规范,结构合理。

例如中国古代史主题6中改为;中国近现代史主题合并为主题。

2、更换部分参考样题体现中考历史学科试题的命制思想,选用测试卷、2018年中考试题中测试效度好、能体现命题价值取向和有助于教学改革的试题对原样题进行替换。

(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调整样题过程中,体现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充分挖掘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家疆域和主权等内容的教育功能,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例如,将2018年中考历史卷第10、11、13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2)突出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历史教育的基础性体现在。

在调整样题过程中,注重体现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框架,突出对必备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在能力要求方面强调多层次、多角度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关键能力,核心是在具体时空条件下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019年北京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出炉_中考说明

2019年北京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出炉_中考说明

2019年北京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出炉_中考说明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确定了语文学科考试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为考试范围。

修订后,调整了,进一步明确了和的内容;调整了,优化了2019年中考语文学科的试卷结构;调整了,体现命题指导思想和改革方向;调整了内容,兼顾不同教材的变化。

1、调整,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在中,增加了的表述,强化对书法常识和书法欣赏的考查;在中,增加了的表述。

2、调整中,优化试卷结构。

对中和的分值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在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下,保证试卷的区分效果。

3、调整部分,丰富样题类型。

依据修订指导思想,中增加了古代诗歌阅读样题,并以较好地体现了学科命题思想和改革方向的试题,对原有样题进行替换。

样题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学科特点,凸显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要求,强调育人立意、能力立意、文化立意。

(1)关注学科育人,注重传统文化语文课程打下基础,在修订过程中,增加了古代诗歌考查的样题,体现对古诗文学习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的考查;将2018年中考语文卷写作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激发学生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感。

(2)关注学科特点,注重语言实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应该,修订过程中精选的样题,体现了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等不同领域的相互综合,体现了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不同能力的综合,突出对语言实践中运用语文能力的考查。

例如,将2018年中考语文卷第3题、第23题、第24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3)关注阅读表现,注重语文基础语文课程应,语文教学要。

在调整样题过程中,关注学生日常积累和阅读表现的考查,注重对学生应知应会的、生活中用得上的和未来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2019年中考历史考纲及知识要点

2019年中考历史考纲及知识要点

2019年中考历史考纲及知识要点《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目标要求:了解北京人的生产、生活。

生产、生活状况: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他们的体质特征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

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这里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目标要求: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一、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文化1.河姆渡农耕文化: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挖掘水井,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制造陶器,住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发现地点:长江流域(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

2.半坡原始农耕文化: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饲养猪、狗等动物,还打猎捕鱼,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能制作彩陶。

陶器上还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

发现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

第3课华夏之祖目标要求: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和禅让制度。

一、炎黄战蚩尤黄帝与炎帝是传说中黄河流域两个著名部落首领,他们的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部落。

炎、黄部落结盟后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二、黄帝号称“人文初祖”。

①相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②其妻嫘祖发明养蚕缫丝,属下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等。

③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三、禅让制尧舜禹时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

据说尧年老时,经民主推举和自己长期考察,确认舜才德出众,将首领位置让给舜;舜老时用同样的方法传位于治水有功的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出炉_中
考说明
2019年北京市中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确定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与为考试范围,明确了,通过阐述体现了2019年中考历史学科的试卷结构,通过调整体现了中考命题指导思想和考试内容改革成果。

1、调整部分考试内容
(1)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调整
2019届学生使用的教科书发生了变化。

2018届学生所用教材编写的依据是2004年版课程标准,部分《义务教
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没有编入;2018年《考试说明》参考教材和教学实际,在部分未列入上述内容。

2019届学生使用的教材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这部分内容已增入,所以增加到2019年《考试说明》中。

例如中国古代史主题7增加了;中国近现代史增加主题,其内容包括。

(2)优化表述,使文字简洁,指向明确,表述规范,结构合理。

例如中国古代史主题6中改为;中国近现代史主题合并为主题。

2、更换部分参考样题
体现中考历史学科试题的命制思想,选用测试卷、2018年中考试题中测试效度好、能体现命题价值取向和有助于教学改革的试题对原样题进行替换。

(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调整样题过程中,体现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充分挖掘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家疆域和主权等内容的教育功能,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例如,将2018年中考历史卷第10、11、13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2)突出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历史教育的基础性体现在。

在调整样题过程中,注重体现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框架,突出对必备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在能力要求方面强调多层次、多角度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关键能力,核心是在具体时空条件下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例如,将2018年中考历史卷第6、14、22、33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3)凸显北京特色,体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所得
北京市中考注重考查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积累,注重实践应用,在命题中加大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考查力度。

在调整样题过程中,扩大选材范围,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贴近生活,注重体现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查学生做事能力。

例如,将2018年中考历史卷第33、34题编入
2019年《考试说明》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