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母语教学大纲中关于写作目标比较解读

国内外母语教学大纲中关于写作目标比较解读
国内外母语教学大纲中关于写作目标比较解读

国内外母语教学大纲中关

于写作目标比较解读 Lele was written in 2021

国内外母语教学大纲中关于写作目标的

比较解读

[摘要]本文将我国语文新课标中有关写作目标部分的内容置于国际语文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在写作理念、写作过程、写作形式等方面与国外母语课程标准中的相应部分进行比较,揭示新的课程标准的创新之处,以期在今后写作教学过程中对此有较为清晰地认识和把握。

[关键词]语文新课标写作目标合作学习

论文写作背景:

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育备受社会关注,改革呼声日渐高涨,语文教育如何改革成了众学者、教师竞相争论的热门话题。有人说,当今语文教育缺乏人文精神;有人说当今语文教育与素质教育偏轨;更有甚者称,当今语文教育是戕害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刽子手……由此,整个社会形成了一个不小的“中国语文教学忧患潮”。而其中人们对作文教学问题的质疑尤为激烈,因为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不仅是衡量学生水平的重要尺度,同时也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

由此,语文教育改革呼之欲出,国家教育部分别于2001年7月和2003年4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次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分析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借鉴了外国有关母语教育的文件和教材,对我国的语文教学大纲做了相当大的调整。

一、新课标中关于写作理念的表述

(一)自由地表情达意

我国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在写作教学方面,往往重于强调文章的思想性。将有否表达伟大的理想、积极的意义、高尚的情操等作为一篇作文优秀与否的重要尺度,从而忽略了写作本应具有的表达个性、情感的功能,使其沦为时代的“传声筒”;同时,以往的作文标准还特别强调文章的表达方式、详略安排、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技术性要求,笔者认为,作文者在行文时能准确地掌握这些技术要领固然是件好事,但在学生初学写作时便过多地强调这些写作规范,可能会阻碍学生有创意地表情达意,从而造成很多学生在作文中说假话、大话、空话的现象。

与此不同的是,在许多西方国家制定的写作教学目标中,学生写作已经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地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而是能独立表达自己思想的个性行为。以此为基点,许多国家在写作教学目标中都提出了让学生“自由写作”的内容。如《英国国家课程·英语》的写作教学大纲中提出:“学生应学习独立地就自己感兴趣的和一些重要的题目进行写作。”有的国家甚至提出了在自己的写作学习中形成并建立自己的写作风格的要求:“鼓励学生对各种目的的写作充满信心,建立自己鲜明的且具有独创性的写作风格”、“以自己特有的风格创作与所读诗歌相关的诗文,同时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诗歌”、“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等等。

笔者认为,国外的这些作文教学标准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其中某些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却的确值得我们借鉴。目前,我国新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已不做“思想性”方面的硬性规定,而只从语言的角度,对学生提出“表述自己的意思”的要求。

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基于此,义务教育阶段关于“写作”(或“写话”、“习作”)阶段目标中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一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二学段)”、“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第三学段)”、“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第四学段)”。此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更明确地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新课程标准中的这些内容相对于过去大纲仅提“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等笼统提法,更注重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导向更为鲜明突出。

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是,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写作”(或“写话”、“习作”)目标,高中阶段的“表达与交流”目标保留了“感情真实健康”的要求。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应该看到,这不是对学生自由写作的限制,而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做出的

发展性要求。因为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把强调的重点放在大胆表达、自由表达,克服写作的神秘感和恐惧心理,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上。在高中阶段,对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参与社会日益深入,且已基本具备社会人自觉意识的高中生,光强调兴趣是不够的,而还应该对其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适当引导。这一目标内容体现了语文学习中德育与智育相统一的教育思想,是应该坚持的。

(二)正确的写作态度

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可这一年多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课堂上真正热爱写作的学生寥寥无几。许多学生都是被老师赶鸭子上架,咬了半天笔头、挤了半天“牙膏”才造就了一篇篇空无一物的所谓的“美文”。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还得从端正他们的写作态度着手。

首先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价值观。长期以来,繁、难、偏、旧的语文课程内容,使多数学生都患上了“作文恐惧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甚至有学生表示,宁可熬夜多背几篇课文,也不愿自己动手写一篇作文。针对这一现状,《新课程标准》借鉴了国外母语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信、愉快地写作的优秀经验,十分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或“写话”、“习作”)“阶段目标”的陈述中提出:“对写话有兴趣(第一学段)”;“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第二学段)”;“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第三学段)”;“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第四学段)”。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的陈述中提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其次,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写作信心的培养。如美国语文课程标准就直截了当地指出“写作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而自信地写作”,并让学生“乐意地选择题目”。《英国国家课程·英语》也指出:“应鼓励学生对各种目的的写作充满信心,建立自己鲜明的且具有独创性的写作风格,意识到对所写内容认真投入的重要性”。关于这一点,我国的

新课标陈述得似乎还不是非常得明确,有待商榷。但总体而言,作为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新的课程标准在理念上从忽视学生写作态度变为重视学生的写作态度,体现了我国作文教学理念从以文本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巨大进步。这一进步对于变我国目前作文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写作文”为“学生自己要求写作文”,真正实现“快乐作文”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明确的读者意识

在具体时空背景下,具体读者对象制约下的写作总是不自由的,必须注意到读者的存在,并根据这个显示,进行文章主题、材料、内容甚至语气、措辞的选择。这是一种高级的写作能力。《英国国家课程·英语》就将“为不同目的而广泛地转化文体”作为贯穿四个学段的一般要求,同时还在每一个学段中分别做出了具体的要求。

第一阶段:“学生应该知道自己所写文章的目的,并学习给不同的读者写作。”

第二阶段:“指导学生面向不同的读者群而写作,例如,老师、同学、学校或社区中其他的孩子和成年人,以及想象中的读者。”

第三、四阶段,则要求“提供机会针对特别读者群、广泛未知的读者群及自己进行写作训练。”并且在修改的时候要求学生“辨别作者与读者群之间的关系与熟悉程度,并随之调整写作的口吻”。

相对于国际上母语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的重视,我国的语文教学大纲长期以来却是相反的,从来没有对学生进行读者对象意识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的读者意识模糊,教学立足点不明确,过分追求“高立意、精选材、巧某篇”,其结果是陷入了“高要求、低效率”的困境;学生更是对读者意识一无所知,作文多为无的放失,脱离社会生活,甚至让读者觉得不知所云。

经过一番调整后,此次新《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初中)的“写作课程标准”第一条就是“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高中阶段的“表达与交流”目标中也提出了“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由此,中国的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第一次引进了当代写作学中关于“读者意识”的写作理论,将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对象意识纳入写作教学的训练视野。这一进步显然有助于摆脱目前作文教学的两种尴尬的境地。

1.倡导“读者意识”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符合读者能接受的要求和标准写作,无疑会对自己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技巧提出相应

的要求。如写给自己看,要求说真话、心里话;写给朋友和同学看,要

求真诚、平等;写给报纸、杂志,要求新颖、准确、有创造性。随着读

者范围的扩大,学生就会对自己不断地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从而使学

生养成自觉、自能、自动写作的习惯,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学所希望达到的。

2.倡导“读者意识”有助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学生以假

想的读者为对象,在假设的场景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表达自己的态度,这

就需要学生具有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能力,而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

能力又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构成要素。

3.只有具有“读者意识”,才能充分认识自我,确立自我在写作中

的主体地位,提高写作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确立和提高又会有力地推

动写作水平的提高。

4.倡导“读者意识”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促进学生

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新课标中关于写作过程的强调:写作中的修改及修改中的写作

好文章不是一蹙而就的,贾岛可以为一个“推”字执着良久;白居

易可以为一篇诗文修改多次,鲁迅可以为一个成语求教多人……可见作

家是在不断的修改、反复的训练中诞生的。诚然,我们的语文教学不需

要将每位学生都培养成作家,但要写出一篇较为优秀的文章,修改必不

可少。很多教学实例告诉我,我们的多数学生缺乏修改意识,或者说缺

乏多次修改的勇气。然而责任仅在学生自身吗笔者认为,过去语文教学

大纲对于“修改”这一要求的不明确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修改的

重视不够,也是导致学生缺乏“修改”意识的重要原因。其直接后果

是,一学期下来,学生的习作是写了不少,可真正被反复修改,称得上

是上成之作的,却寥寥无几。

相反,通过比较、诊断和操作过程发现写作计划与写作结果这两个表象之间的不协调,是各国母语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写作是一个复杂而且反复的认知过程和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修改”(revising)占据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作者基于包括题目、读者和目的等方面的“修辞环境”的清醒体认,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对内容和形式重新认识、发现和创造,还包括对文体、样式以及遣词造句的熟练把握。目前,西方研究写作的学者们的一个基本的共识是:“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智力、心理、社会和技术的过程,写作甚至就等于重写(Writing is rewriting)或修改”。

相较于过去语文教学大纲的“多(修)改”,我国新课程标准吸收了国际上科学的写作理论,提出“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这无疑是对旧的教学大纲的拓展,体现了提高学生功能写作水平具体措施的可操作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习作”项目中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第四学段“写作”项目中提出了“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的要求。这一要求延续到了高中语文阶段,在必修课程的“表达与交流中”目标中指出:“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三、新课标中关于写作形式的创新:强调学生合作式写作

在传统的教学中,如果没有意外,通常是由教师来设定教学目标、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评估。而在协作性教学中则不一样,教师通常会设定一个教学内容的大框架,为学生的活动和学习任务提供一些选项,并邀请学生自己来设定目标,以帮助不同的学生激发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完成任务,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重新评估。

外国很多母语教学大纲都将这种合作学习理念引入到了作文教学中,并在教学标准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市立学区·英语语言艺术课程说明》要求六年级的学生“在同学和教师的帮助下修改文章”、“参加包括个人和小组活动再内的各种写作活动”、“和同伴一起修改作文”;七年级的“写作”中要求学生“通过合作评论和发表文章”、“参加各种班级内及跨年级的写作活动”、“和同学一起修改文章”;八年级的学生要“一个人和合作方式进行写作、评论和发表文章”、“参加个人、小组、全班以及跨年级的写作活动”、“运用交际程序,与其他人合作发表一篇作文”。

我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强调写作是一种个体行为的同时,也增加了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要求:“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强调合作学习。具体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

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每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

笔者认为,新课标中提出的培养具有合作学习能力的学生是符合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大趋势的。它不仅能增强学生搜集材料的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按语

我国母语教学理论工作者在结合本国写作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母语教学的先进理念,修定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一线教师的课堂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虽然有些地方还值得商榷,但是通过对新目标的解读,我们相信,写作教学实践必然能在不断尝试、检验和发展的过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

[1] 柳士镇、洪宗礼主编《中外母语课程标准编译》[M].南京:江苏教

育出版社,2000。

[2] 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祈寿华,《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

[5]韩向东.作文教学理念的五大突破——新课标的解读[J].语文建设,2004,(1)

[6]冯玫.美国中学作文的特色及启示[J].中学语文教学,2004,(1)

[7]李贵田.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其改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8]韩晓蕾.美国的语文教育[J].中学语文教学,2003,(1)

[9]林一平. “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的再认识[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2,(6)

[10]张承明.独创性表达:中外作文教改的趋势[J].中学语文与教学,2001,(8)

[11]温泽远.解读课程标准——访巢宗祺、顾振彪、郑桂华[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2,(7)

[12]方智范.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对话(三)[J].语文建设,2002,(3)

[13] 王凯.美国课程标准之评价标准的比较、评价与借鉴[J].比较教育

研究,2004,(1): P39

[1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5]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科技论文写作大纲

《科技论文写作》教学大纲 Scientific Articles Writing 课程编码:22802109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16 课程学分: 1 编写人: 陈守满审定人: 王庆春 一.教学目的 《科技论文写作》是为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新设立的一门课程,它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必需的预备知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知识,能熟练的写作科技论文,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学时分配 章课程内容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 4 第二章科技论文选题 4 第三章科技论文的文献搜集及综述写作 4 第四章科技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 4 合计16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科学研究与科技论文 1.科学研究的分类与特点 2.科技论文的分类,特点与功能 二、科学技术与科学研究 1.科学技术 2.科学研究 3.自然科学学科简介 三、科技论文的作者 1.作者修养,能力与职责 2.提高科技论文写作水平和能力的基本途径 第二章科技论文选题 一、选题的重要性 1.科研选题的重要性 2.论文选题的重要性 二、选题的类型 1.按选题所涉及问题的层次及地位不同分 2.按选题所涉及理论的属性不同分 三、选题的原则与价值 1.选题原则

2.选题价值 四、选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1.背景性,调研性,规律性 2.以小见大性 3.冷门性,热点性 4.方向性,预测性 第三章科技论文的文献搜集及综述写作 一、文献资料的搜集 1.文献资料搜集的工具 2.搜集方法与技巧 二、文献综述的写作 1.文献综述写作的意义 2.选题与搜集阅读文献 3.格式与写法 第四章科技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 一、科技论文的结构 1.结构设计框架 2.层次与段落结构 二、科技论文的写作过程 1.准备工作与写作构思 2.拟定大纲与写作 3.修改与完善 三、科技论文常用的写作方法 1.议论的写作 2.驳论的写作 四、科技论文的规范化 1.摘要写作规范 2.关键词和分类号标引规范 3.参考文献与注释规范 4.图表应用规范 五、毕业论文答辩 1.毕业论文 2.毕业论文答辩与评价 四.教材 (1)《毕业论文写作导论》刘晓华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2)《实用科技论文和科技文件写作》肖时开吴汝舟编山东人民出版社

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Academic Writing Skills of Dissertation) 一、课程总述 本课程大纲是以2014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 向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 2 要求学生了解课程教学的意义、本课程的学习方法。【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目的和要求。 难点: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2 课程教学的意义; 3 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科技论文概述 【教学目的】 1 掌握科技论文基本概念、特点; 2 掌握科技论文的分类。 【重点难点】 重点:科技论文的基本概念、特点。 难点:科技论文的特点。 【教学内容】 1 科技论文的概念; 2 科技论文的特征:创造性、科学性、学术性、实践性; 3 科技论文的分类:研究报告、学位论文。

第三章科技论文的写作 【教学目的】 1 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 2 掌握论文如何构思、材料准备、编写提纲、起草初稿、实施论证、论文的修改和定 稿的不同过程要注意的问题; 3 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论文如何构思、材料准备、编写提纲、起草初稿、实施论证、论文的修改和定稿。 难点:论文如何实施论证。 【教学内容】 1 论文写作有哪些过程; 2 如何构思、准备材料和编写论文提纲; 3 起草初稿要注意的问题; 4 论文如何选择论证方法; 5 论文修改中要注意的问题; 6 论文怎样才能定稿; 7 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 第四章科技论文的表述形式 【教学目的】 1 掌握科技论文的不同表达形式; 2 掌握科技论文规范形式的作用、意义和构成; 3 掌握科技论文简略形式的特征; 4 掌握科技论文特殊形式的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科技论文规范形式的作用、意义和构成及其它表达形式的特征。 难点:掌握科技论文规范形式的构成。 【教学内容】 1 掌握科技论文的不同表达形式; 2 科技论文的规范形式:意义和作用、构成; 3 科技论文的简略形式:研究简报、摘要、快报、题录; 4 科技论文的特殊形式:综述、墙报。 第五章科技论文的构成 【教学目的】 1 熟悉和掌握科技论文的构成; 2 掌握论文中不同内容的写作方法其中包括:标题、署名、摘要、英文摘要、关键 词、引言、正文、结尾、附录、致谢和参考文献的写作。 【重点难点】 重点:论文中:标题、署名、摘要、英文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尾、附录、

科技论文写作 教学大纲

精心整理 《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献资料的工具有哪些、搜集文献资料应注意哪些问题;了解论文写作有哪些过程、如何编写论文提纲、起草初稿要注意的问题、论文如何选择论证方法等。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作为一门培养自学能力、提高研究素质的科学方法课或工具课,本课程基本独立于其它课程。但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需要掌握机械类专业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公

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科技论文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科技论文基本概念、特点; (2)掌握科技论文的分类; (3)掌握科技论文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4)理解、掌握科技论文常见的问题。 重点:科技论文的分类和科技论文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掌握搜集文献资料的方法与技巧; (4)了解搜集文献资料的意义。 重点:搜集文献资料的意义、搜集文献资料应注意的问题和掌握的方法技巧 难点:文献资料搜集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搜集文献资料的工具有哪些 (二)搜集文献资料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了解搜集文献资料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章论文的写作过程 教学要求: (1)掌握论文如何编写提纲、起草初稿、实施论证、论文的修改和定稿的不同过程要注意的问题; (2)了解论文写作的不同过程; 重点:掌握论文如何编写提纲、起草初稿、实施论证、论文的修改和定稿 难点:论文如何实施论证 难点:论文中引用文献与参考资料、名词术语的要求教学内容: (一)参考文献的引用 (二)图表的插入 (三)技术术语的规范化 四、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1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时数16学时,实验(上机)教学时数为0学时。

《科技论文写作》教学大纲(1)

《科技论文写作》教学大纲一、理论教学内容 (一)科技论文的格式 1.毕业论文的格式 (1)毕业论文的格式 (2)图纸的格式和要求 (3)序号及图号的编排 2.科技论文的格式 (1)科技论文的格式 (2)摘要的编写 (3)序号及图号的使用 (4)引文目录 (二)对论文制作工具WORD2003进行设置 1.工具栏的定制 (1)如何定制工具栏 (2)常用工具栏 符号工具栏 2.格式及模板的使用 (1)格式的使用 (2)定制论文的模板 (三)公式的输入 1.公式制作工具 2.常用公式制作方法 3.在WORD2003中“公式"菜单 (四)表格、图表的制作 1.在论文中使用EXCEl中的图表 2.表格制作技巧 (五)电路图、梯形图、流程图等的制作 1.电路图制作lT具PROTEI99SE。

(1)电路图制作工具PROTEL99SE简介 (2)如何制作电路图 (3)在论文中使用电路图 2.梯形图的制作 (1)利用WIN2003中的“画图”软件工具制作梯形图中的单元图 (2)梯形图制作技巧 3.流程图的制作 (1)利用WORD2003中的“画图”工具制作流程图中的单元图 (2)流程图的制作技巧 (3)用Autocad制作流程图、梯形图 (六)科技论文的打印 I.页眉页脚的设置 2.缩微打印FINEPRINT 二、实践教学内容 1.工具栏的定制 符号工具栏 2.格式及模板的使用 3.公式制作工具 4.常用公式制作方法 5.在WORD2003中“公式"菜单 6.在论文中使用EXCEl中的图表 7.表格制作技巧 8.电路图制作工具PROTEI99SE制作电路图 9.梯形图的制作,利用WIN2003中的“画图”软件工具制作梯形图. 10.流程图的制作,利用WORD2003中的“画图”工具制作流程图11. 用Autocad制作流程图、梯形图

写作提纲在科技论文写作中的作用地位

写作提纲在整个科研与写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号:2011744092 姓名:王旭导师:通过对医学研究与科技论文写作这门课程的学习之后,我深深体会到了写作提纲在整个医学研究和论文写作占有着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所谓写作提纲,是文章思路的文字体现,是用序号和文字所构成的一种逻辑顺序,就犹如盖房子之前要有设计图一样,是写作的设计图。在动手撰写论文前拟好提纲,之后也会如鱼得水一样写起来方便的多。下面是我通过学习研究与科技论文写作后体会到的写作提纲在科研与写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写作提纲的地位:记得上小学刚刚接触些作文的时候,老师最开始教会我们的并且应该养成习惯的就是是动手写作文前应该先写作文提纲,写出每一段要写的中心意义,然后再动手写作文,那样会避免写跑题,会使写作的时候更顺畅,现在我们开始学科技论文写作了,一样要求我们先编写写作提纲,可以想象那意义是重大的多的。从写作程序上讲,编写提纲是作者动笔行文之前的必要准备,从提纲本身来讲,它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所谓构思谋篇,就是组织设计论文的篇章结构,因为论文的写作不像写一首短诗、一篇散文、一段札记那样随感而发、信手拈来,而是用一则材料、几段短语就表达一种思想、一种感情,而是要用大量的资料较多的层次,严密的推理来展开论述,从各个方面来阐述理由、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构思谋篇就显得非常重要,于是必须编写写作提纲,以便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掣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是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与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也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料的作用。 二、提纲的作用:1.提纲的主要作用在于提纲掣领。朱熹曾经说过的“掣纲提领,首位皆贯。”一个好的写作提纲能保证写作时思路连贯,条理清晰,瞻前顾后,总揽全局,防止前后矛盾,彼此脱节。这对工作繁忙、只能断断续续写作的作者尤为有利。籍助于提纲可以迅速接通中断了得思绪,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写作。2.有利于材料的组织安排,防止遗漏、重复或杂乱无章。由于提纲简短扼要,便于调整变动,因此有可能多试几种方案,寻找最合理的篇章结构。3.是写作紧扣中心,突出重点,防止内容分散或离体。4.提纲还有助于在合作攥稿者中

《文献检索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文献检索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文献检索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文献检索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文献检索与写作,课程,教学大,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文献检索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scienceandTechnologyDocumentRetrievalcurriculum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环境科学课程学时:34学时课程学分:2

学分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属地理科学专业与环境科学专业的提高课。 教育部于1984年曾发文《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1985年又发了《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1992年5月发了《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1993年7月发了《关于成立文献检索课教学指导小组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反复强调了在高等院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当前信息高度发展的社会,文献检索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学生专业水平,关系到学生科研的能力。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素质教育和切实贯彻好教育部文件精神,本门课程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学生初步掌握科技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学会利用图书馆所藏工具书及电子资源;逐步培养与提高学生检索文献及获取网上信息的能力,以便更好地从事本专业的学习与研究。初步掌握学术论文的选题及其编辑加工,在实践中学会遵守学术规范。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各种检索工具书及不同专业的文科数据库,同时了解综合性和专业性参考工具书的内容特点,适用范围和查阅方法,以增强学生的情报信息意识,提高学生利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查阅文献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本课程主要介绍文科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与技巧,并

怎样撰写科技论文解读

怎样撰写科技论文 ? 一、科技论文的含义 科学技术论文简称科技论文。它一般包括:报刊科技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又分学士、硕士、博士论文。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撰写成的文章。也就是说,凡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和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和阐明自然科学原理、定律和各种问题的文章,均属科技论文的范畴。科技论文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及其成果的描述,是研究成果的体现。运用它们进行成果推广、信息交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的发表标志着研究工作的水平,为社会所公认,载入人类知识宝库,成为人们共享的精神财富。科技论文还是考核科技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 二、科技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 学术性又称理论性。科技论文是一种纯学术性的文章。它要求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自然科学领域新问题进行科学分析, 严密论证, 抽象概括。虽然它取材于某一研究项目, 某一实验, 某一新产品研制等,但绝不是客观事物的外观形态和过程的描述,或者就事论事地进行叙述。而是经过提炼、加工,从理论上做出说明。可见,学术性是科技论文最基本的特征。 2、创造性 衡量科技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就在于它的创造性。如果没有新创造、新见解、新发现、新发明,就没有必要写论文。因为科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创造。作为科研成果的论文,它的任务即是进行学术交流,实现其科学价值。可见,广大科技人员,如果只能继承,没有创造,人类的文明和历史,就不会得到发展。 三、科技论文选题

科技论文选题是确定专攻方向,明确解决的主要问题。选题不能单凭个人兴趣,或者一时热情,而要从“四化”建设事业的实际出发,选择那些有价值的,能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或在生产和建设上、人民生活中,需要迫切解决的有重大效益的课题。怎样选择呢 ? 1、选择本学科亟待解决的课题 各个自然学科领域之中,都有一些急待解决的课题。有些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有的是该学科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有的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些,我们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选择这些急待需要解决的课题。 2、选择本学科处于前沿位置的课题 凡是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都有重大科学价值,必将对科学技术发展起推动作用。因此,选题要敢于创新,选择那些在本学科的发展中,处于前沿位置,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课题。经过苦心研究,取得独创性成果,为人类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3、选择预想获得理想效果的课题 选题一定要避免盲目性。选择那些能发挥本人业务专长和利于展开的课题。或者选择那些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课题。这样,可以发挥个人优势。题目大小适中,又选准了突破口,就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4、选择课题应注意可行性 选题时, 要考虑到主客观条件, 一定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具体讲, 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1科学原理上是可行的,绝不能违犯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 (2考虑研究者本身的知识水平,科研能力,不可贪大、甚至超过个人实际能力。

科技论文写作教学大纲

《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编号: 英文课程名称:ScientificWriting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 总学时数:32 学分数:2 理论教学时数:26 实验(实践)教学时数:4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以及制药工程专业的选修课。 主要目的:通过课堂教授与实践,使学生掌握从论文选题到发表的一系列科技论文写作流程及规范,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科研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和和综合实践能力,为后续学位论文以及学术性论文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概述(讲课2学时) 1、科技论文的产生与发展; 2、科技论文概念与分类; 3、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的意义; 4、科技论文特点与写作要求; 5、科技论文作者应具有的基本素养。 第二章:论文的选题与谋篇(讲课6学时) 1、论文选题(学时) 论文选题的重要性,论文选题的几种方式(导师定题,文献中挖掘出新思路,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灵感)。 2、文献下载、管理与阅读(3学时) 1)文献下载的常用数据库,本领域主要期刊 ①如何利用WebofScience为科研服务 通过WebofScience的引文跟踪服务(CitationAlerts),可以及时了解科研动态信息,跟踪最新热点文献,对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引作用。

②掌握本领域主要期刊及其影响因子以及分区,最初看文献的时候需要查询,等老文献看完,只需收藏本领域的主要期刊,定期查看最新期的文献即可。 2)高质量论文的收藏和管理 对科技参考文献进行统一管理收藏,便于分类,还可进行联合检索。 文献管理工具Endnote的使用:建立个人的Library,随时检索和查看其中的pdf、图片、表格等;定制文稿:直接在Word中格式化引文和图形,利用文稿模板直接书写合乎杂志社要求的文章。 3)文献阅读与记录 文献阅读要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结合看;坚持记笔记和反复阅读,尤其是在阅读文献时的发现好的句子,写法,图表,灵感以及自己的创新点;抓住主要文献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评述。 3、论文的整体设想与结果预测(1学时) 论文需要做几部分实验或者计算,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4、实验或模拟计算(学时) 实验与验证科学假想的过程 5、写作前的准备(1学时) 论文大纲、图、表、讨论点、结论都明确 第三章:学术性科技论文撰写(讲课8学时) 1、题目(学时) 题目的概念和作用,基本要求,文字要求,成功题目举例 2、作者与单位(学时) 作者署名的意义、作者署名顺序、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 作者单位标署的注意事项。 3、摘要与关键词(学时) 4、引言(2学时) 引言的概念和内容,引言的写作要求,引言的主要写法,引言的注意事项 5、实验与方法(1学时) 6、结果与讨论(1学时)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391 课程名称: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英文名称:Literatures Searching and scientific Papers Writing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学时:总学时36,其中理论学时27,实验学时9 学分:1.5 适用对象: 适于所有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大三或大四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是一门融理论、方法、实践于一体,能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科学方法课。其目的就是使大学生、研究生获得一定的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能力,以利其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同时,促进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价值、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等信息素质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研究和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满足信息社会的需要。本门课程以全新的视角,将一些检索工具与传统的和现代的手段有机地融为一体,具体内容涉及各种文献特点与分布,传统文献检索工具的编排组织规则和使用方法,电子文献检索技术,国内外著名的题录、文摘或索引数据库、引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的特点及使用方法,文献的合理使用,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撰写方法以及投稿技巧等。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我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针对对象主要是即将开展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大三或大四的高年级学生,其目的就是使大学生获得一定的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能力,以利其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或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全面掌握科技文献检索和科技论文写作的方法,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或进一步的深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信息处理技能,较为熟练地利用图书馆馆藏传统文献检索工具和网络学术数据库来查检、获取学习与研究中所需的文献信息,并对我国有关的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形成负责任地使用文献资源的意识与观念。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文献信息检索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学科导论》教学大纲

《学科导论》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环境工程是一门以环境科学为基础、以工艺技术为主导的工程学科,包括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污染场地修复等工程技术领域。学科导论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科导论》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学科结构、专业研究方向与学科前沿,了解我校环境工程学科的特色与优势及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了解人类控制环境污染的工程措施与主要成就,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和行业发展动向,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1、2、3、4、8、10和12。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讲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习题要点:茶园土壤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针对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措施等。本章重点、难点: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茶园土壤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熟悉解决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第二讲我国环境问题的回顾与展望 习题要点: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当前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研究热点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各时期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熟悉当前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研究热点等。 第三讲有机农业专题 习题要点:有机农业的概念;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历程;我国有机农业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历程;熟悉当前我国主要的有机农业企业等。 第四讲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专题 习题要点:我国主要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种类;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常规处理方法;当前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种类及常规处理方法;熟悉当前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等。 第五讲生物质炭及其环境应用 习题要点: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生物质炭的主要环境应用方式;生物质炭的研究热点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生物质炭的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生物质炭制备方法及常规的环境应用方式;

《科技论文写作》教学大纲

《科技论文写作》教学大纲 (Paper Writing) 一、编写说明 本课程为2学分,总课时34学时,是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生培养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选修课。《科技论文写作》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授课内容包括科技论文写作基本理论与方法、现代旅游管理专题两部分内容,前一部分重点论述科技论文的写作过程、选题、文献搜集与综述写作、写作方法与规范等内容,后一部分重点论述旅游项目管理等内容。本课程教学重视案例分析的应用,使研究生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专门知识与基本技能、旅游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教学旨在延伸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得到科技论文写作、旅游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学习与锻炼,要求能将课程中所学的旅游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应用于研究实践,具备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术理论问题开展论文选题、文献资料搜集、写作、论文表达等方面的理论与技能,以支撑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大纲的教学体系 学术论文是表现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而良好的专业知识结构对提高学术论文质量能起到较大的支撑作用。因此,本大纲的教学体系从两方面进行了构建:一是科技论文写作基本理论与方法教学体系的架构,包括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问题、科技论文选题、科技论文的文献搜集及综述写作、科技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等内容;二是现代旅游管理专题教学子体系的架构,由旅游项目评价理论与方法、旅游项目策划、融资与控制等内容组成。 二、教学大纲内容 上篇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问题 一、科学研究与科技论文 1、科学研究的分类与特点 2、科技论文的分类、特点与功能 3、科技论文写作教学的历史 二、科技论文的作者 1、作者修养、能力与职责 2、提高科技论文写作水平和能力的基本途径 三、科技论文的写作过程 1、准备工作与写作构思 2、拟定大纲与写作 3、修改与完善 四、科技论文的格式 1、前置部分 2、主体部分 第二章科技论文选题 一、选题的重要性

《科技论文写作》教学大纲

《科技论文写作》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推荐选修课。目标是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基础知识,熟悉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技巧,培养本科生初步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黑体,小4号字) 以“章节”为单位说明本章节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各节相应习题要点,有关实验和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并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写明本章节的教学要求:“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 “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 “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综合。 各章节格式如下: 绪论科技论文的概论 1.科技论文的种类 2.科技论文的特点 习题要点:了解科技论文的种类;理解科技论文与其它应用文及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区别 第一章科技论文写作基础 1. 科技论文写作的目的、要求 2.科技论文的结构 3.科技论文的语言特点 习题要点:掌握科技论文的基本要求 本章重点:理解科技论文的语言特点 第二章文献综述的写作

第一节文献综述的概念、作用及意义 第二节文献综述的要求及写作方法 习题要点:了解文献综述的格式、适用范围;了解文献综述写作的特点和要求本章重点、难点:文献综述的基本结构及写作过程中的容易出现的问题 第三章毕业论文的写作 1. 毕业论文的目的及作用 2. 毕业论文的结构 3. 毕业论文写作的特点及要求 本章重点、难点:毕业论文的结构和写作要求 第四章研究论文写作概论 1.研究论文的定义及特点 2. 研究论文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3. 研究论文写作的一般技巧 本章重点、难点:研究论文写作的技巧 第五章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 1. 英文科技论文的类型和结构 2. 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特点和要求 3. 英文科技论文中的语言 4.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本章重点、难点: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第六章科技项目申报书的写作 1. 科技项目的种类 2. 科技项目申报书的写作要求 3. 科技项目申报书的写作内容及重点 4. SRT项目申报书的写作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311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学时数:36学时学分数:2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体育科研方法》是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必修类专业基础课。是全体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必须修习、合格的重要方法工具课。本课程的教学不仅追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培养其运用本学科知识的能力。而且,本学科“方法工具”的学科性质,使得其在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必须的知识结构中,具有融合各学科知识,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作用。因而,本学科是训练学生综合各门学科知识、构建自己具有个性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从学习过程到能力形成的重要课程。 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 1、使学生初步了解体育科研的基本程序与规范要求,掌握课题选择、课题设计、获取资料、处理资料、撰写论文、论文答辩等体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为学生在校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后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提供方法指导。 2、对学生进行体育科研方法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科学方法素养,培养学生独立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3、培养学生广泛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跟踪与了解学科发展动态的习惯与能力,为有效养成学生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有关学科知识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乐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科学世界观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习和今后的工作。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 第一章体育科学研究导论(5学时) (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初步了解科学和体育科学、科学研究和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涵义,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理解和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内容及分类,一般性地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体育科学研究。 (二)、教学内容 重点:体育科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体育科学研究的内容及分类;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学术论文写作》教学大纲

《学术论文写作》教学大纲 (2010年9月5日) 金振邦 一、课程目的 信息时代优秀人才必须具有四项核心技能,即思路清晰的读写能力、对数字应付自如、善于利用信息科技和应变的能力。学术论文写作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今后走上教学和研究岗位后,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对毕业年级的学生来说,毕业论文或叫学士论文的写作,是每一位学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一个总结和检验,是对各种专业课程学习的一个整合,或者说是一个学术凝聚点。大学生专业学习的情况如何,其毕业论文将是一个最好的呈现,它也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和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要达到三个目的:1.掌握学术论文写作,重点是毕业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学生要学会如何选题,即如何选择现实性、前沿性、创见性的论题。要善于利用图书馆和电脑网络来通览论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从而来确定自己研究的重点和突破口。还有论文写作的材料收集、相关书籍的阅读、写作提纲的构思、标题的拟制、论文主体的展开等等。学生要会阅读、检索和处理各种学术信息,掌握知识更新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方法。2.遵循学术论文写作的学术规范,增强论文的审美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规范就没有学术论文,至少会损害论文的学术价值。学生要掌握论文书写的基本规范,包括标题、署名、提要、关键词、引文、注释、参考文献等的一系列规范要求。3.提升学生的学术道德水准。学术道德涉及治学态度、是否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是否客观地对自己的学术观点进行定位,说到底是一个人做人的态度。一个学术道德水平低下的人,不可能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所有研究性课程的学习目标: 培养核心技能。信息时代优秀人才必须具有四项核心技能,即思路清晰的读写能力、对数字应付自如、善于利用信息科技和应变的能力。尤其是电子文本的阅读与写作,是信息时代任何课程都应该着力培养的重要核心技能。 学会使用计算机来获取和处理专业研究信息。其中包括掌握最新的操作系统和字处理系统的方法,网络信息检索的技术和能力,常用电脑软件的使用,以至网络信息的发布。尤其要学会电脑技术和专业领域的结合。 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掌握特定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前沿信息。在此基础上寻找自己个性潜力发展的学术空间,获取独特的谋生本领。善于选择恰当的科研选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熟练使用学术论文的规范形式,来表述自己的学术观点。能公开在报刊上发表自己的论文。 二、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 建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观念。1. 确立信息时代新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强调教师以教学咨询为重点,学生以独立自学为主干,教学内容以现实需求为中心,学科导向以网络技术为前沿。贴近时代,追踪热点,关注现实。2. 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压缩授课时数,重视课堂效果,注重治学方法,提供宽广的自学空间,引导同学利用图书馆、电子信息库,去自主获取知识信息。提供前沿的学术动态和丰富的学科数据库,以及信息检索的网络路径。 3. 遵循心理学原则进行授课,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步骤,在轻松、自由、平等的气氛中进行教学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20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20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20 专业英语Special English 课程代码:10122090 课程类别:专业课适用专业:成型专业学时数:(理论学时:34 实验学时:0)学分数:2 要求先修课程:大学英语(基础英语)执笔人: 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它为提高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和研究人员的英语阅读、翻译和能力及听、说、交流等能力而开设。本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完成从英语学习过渡到实际应用的基本途径之一。 二、课程教学目标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词汇和术语,培养学生一定速度的专业技术文献的阅读,具备借助词典进行一定速度的英译汉和汉译英的能力,掌握材料成型专业的常用成型工艺、生产过程和原理的写作,具备摘要的写作能力。具备与专业有关、内容较熟悉的英语讲座、会话的听和说的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一)教学内容与要求: 1、专业英语的语言学特点及常用构词法 2、阅读理解1――Ferrous Alloys 和Heat Treatment of Steel 掌握专业科技文献的语法特点和表述方法。完成课外阅读1――Non-ferrous Alloys 。 3、阅读理解2――Composites 掌握专业科技文献的结构。完成课外阅读2――Plastics 及Polymer中的一些内容。 4、阅读理解3――Polymer 掌握专业科技文献中快速阅读的方法,并学习和掌握小结的写法。课外回顾阅读――Composite的小结。 5、写作、翻译1――Metal Flow in Die Casting 掌握专业科技短文中论述工艺原理的写作方法。完成课外写作作业精密型铸造的工艺原理。 6、写作、翻译2――Precision Casting Process 对比自身之精密型铸造的工艺原理英文稿与教材短文中工艺原理写作上的区别,增强学习科技文献中工艺原理的表达方法。完成课外翻译――Optimization of Properties in Aluminum Casting。

文献检索与企业管理论文写作训练大纲及题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训练》教学大纲 学时:2周;学分:2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文献检索是系统介绍查阅矿物资源工程专业方向文献(期刊、手册、大全、文摘、索引、目录等)方法的一门课程,快速获取信息并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可以使科研工作起点高、富有成效并避免低层次的重复。矿业科学发展至今已积累了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源,如何既快又全地找到所需的文献资料是矿业科学工作者在科研中所要面对的首要课题,同时,知识的更新和跟踪学科前沿也要求我们必须娴熟查阅专业文献资料。 本科生通过文献检索收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通过对企业管理方面的专题、资料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与题目有关的科技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在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开设这门课程旨在使学生学会查阅矿物资源工程文献的基本方法并通过文献检索撰写科技论文综述,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中应用这一技能自主阅读各类文献,从而既深化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又在实际的文献检索和科技写作过程中巩固了这一技能,为大四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和胜任毕业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与时间安排 1. 内容 (1)了解文献检索和科技写作训练的意义、基本概念、类型、特点及基本知识; (2)图书、科技期刊、专利及标准文献的检索,了解不同文献的基本知识,能够掌握检索文献的基本方法,可以独立根据某一课题方向独立检索科技文献; (3)学位论文、会议文献和科技报告及其检索; (4)国外有关重要检索工具的使用,美国《工程索引》、英国《科学文摘》、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美国《化学文摘》、其他专业检索工具以及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5)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科技写作的结构和语言、科技写作职业道德等; (6)如何制定论文题目、标署作者姓名和地址、撰写摘要、撰写引言、撰写材料与方法部分、撰写讨论、撰写结果、表述致谢、引用参考文献; (7)表与图的制备:如何设计有效的表格、制作有效的插图和制作有效的照片;

《科技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科技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 学时:30学时 学分:2学分 课程代码:B04000211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 本课程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素质,掌握通过手工检索方式和计算机检索方式获取所需信息的一门方法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具备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信息资源;掌握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技能;能自如地利用我院图书馆拥有的资源和通过互联网查阅各种有用资料,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并对丰富信息资源有良好的分析和鉴别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科学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网络信息资源检索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方法 第一部分信息素质基础 1.教学内容 (1) 信息素质概论 (2) 信息及其相关概念 (3) 信息源的类型 (4) 十大信息源 (5) 信息寻找和信息空间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信息素质的定义、信息素质的内部结构; 熟悉:信息源的类型; 了解:因特网、传统图书馆以及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源。 3.重点、难点 信息和知识的关系,信息源的类型的划分。 第二部分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

1.教学内容 (1) 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 (2) 检索系统 (3) 检索语言 (4) 计算机检索技术 (5) 信息检索的基本步骤 (6) 信息检索评价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检索系统的基本数学模型、各种检索语言、计算机检索技术; 熟悉:WEB资源检索系统的实现机理、检索结果的相关度; 了解: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检索语言的概念。 3.重点、难点 本部分重难点是学会使用常用的计算机检索技术,如布尔检索、截词检索、邻近检索、字段限定检索技术。 第三部分中文图书期刊数据库 1.教学内容 (1) 书刊目录检索系统 (2)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3) 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 (4) “万方”数字化期刊 (5)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 (6) 电子图书系统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维普中文科技期刊、CNKI中国学术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数据库的检索原理,基本检索、主题词检索及辅助检索等功能,能运用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中文全文数据库的自然语言检索方法,能运用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并下载全文。 熟悉:常用中文数据库的检索界面和资源情况。 了解:各种数据库的简介、数据库结构及特色。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CNKI资源总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重庆维普信息资源系统、EBSCOhost外文

科学论文写作How to Write a Scientific Pape中英文

科学论文写作How to Write a Scientific Pape中英文 ★★ 7654321(金币+2):不容易啊 How to Write a Scientific Paper* By George M. Whitesides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Biology,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 02138, USA 科学论文写作* 原著:George M. Whitesides (美国) 译者:张希,林志宏 What is a scientific paper? A paper is an organized description of hypotheses, data and conclusions, intended to instruct the reader. Papers are a central part of research. If your research does not generate papers, it might just as well not have been done. “Interesting and unpublished” is equivalent to “non-existent.” 什么是科技论文?科技论文是集假说、数据和结论为一体的概括性描述,以此向读者论述。论文是研究工作的中心部分。如果你的研究没有写成论文,也就等同于没有做研究。有意义但没有发表,等同于不存在。 Realize that your objective in research is to formulate and test hypotheses, to draw conclusions from these tests, and to teach these conclusions to others. Your objective is not to “collect data.” 要意识到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并证实假说,从一些测试中得出结论,并把结论传授给别人。你的研究目的不是简单的收集数据。 A paper is not just an archival device for storing a completed research program, it is also a structure for planning your research in progress. If you clearly understand the purpose and form of a paper, it can be immensely useful to you in organizing and conducting your research. A good outline for the paper is also a good plan for the research program. You should write and rewrite these plans/outlines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e research. At the beginning, you will have mostly plan; at the end, mostly outline. The continuous effort to understand, analyze, summarize, and reformulate hypotheses on paper will be immensely more efficient for you than a process in which you collect data and only start to organize them when their collection is“complete.” 一篇论文并不仅仅是收集已经得到的研究结果,它也有助于形成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的框架。如果明确了论文的目的,这对于计划开展你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益处。好的文章提要也是研究工作的好计划,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反复修改这些计划或提要。研究工作开始时,应有完善的计划;工作结束时,应充分的总结。最有效率的做法是及时的理解,分析,总结,形成假说;而不是等到完成时才开始收集和整理数据。 The reason for outlines. I emphasize the central place of an outline in writing papers, preparing seminars, and planning research. I especially believe that for you, and for me, it is most efficient to write papers from outlines. An outline is a written plan of the organization of a paper, including the data on which it rests. You should, in fact, think of an outline as a carefully organized and presented set of data, with attendant objectiv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