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八年级美术教案:第五课盛世汴梁1

合集下载

初中美术《盛世汴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盛世汴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盛世·汴梁》教学设计
附详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究”学习领域。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的风俗画,是
一幅高度客观而又写实的作品,也是画家张择端存世仅见的一幅精品。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美术作品不是孤立的,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

本课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引导学生探究美术与社会生活、
美术与历史等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探究,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培养对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识,并能够运用一定的美术语
言分析作品的艺术美。

过程与方法:小组形式,分析、探究、作品,有意识地探究美术
与社会的关联,体验合作的乐趣。

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分
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艺术珍品的艺术美,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清明上河图》表现形式的分析。

教学难点:综合探究活动的设计及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复制品
五、教学过程
结构
颜色 线条 透视 表现形式:
盛世·汴梁
板书设计。

第五课盛世·汴梁

第五课盛世·汴梁

• 《清明上河图》作为界画、风俗画的经 典而写在美术史里。此画的主要功能并 不只在怡情养性,它是研究中国古代城 市构成及社会状况的重要资料
•界画:界是指界尺, 界画就是用界尺引笔 画线的表现方法。它 适用于画建筑物。
• 宋代的汴梁(今河南开封)是当时世 界第一大城,其繁盛时期人口有150 万之多。其实《清明上河图》正是对 那盛世胜景的一次信息量比较充分的 记录,画中包含了防御、商业、交通 、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社会内容。因此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具有美术价 值,它同时也是史学家、社会家们宝 贵的研究素材。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代表了宋代风俗画发展的 高度水平。《清明上河图》全卷以全景式构图,严 谨精细的笔法,展现出北宋都城汴河沿岸及东角门 里市区清明节的风貌。汴河系大运河之北段,是开 封政治经济中心的大动脉,连接着长江流域和黄河 流域,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张择端创作这一宏伟 非凡的画卷,主要从汴河及其两岸的风光和街市中 的人事活动展开。
1、开首为郊区农村风光 2、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 船车运输交通,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 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 3、后段为城门内外街道从横交错,店铺 鳞次栉比,人流汹涌,车水马龙的繁 华热闹景色。 作者运用了通俗写实的手法,艺术地再 现了宋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他不仅是一幅杰出的绘画艺术作品, 而且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高价房产
城管打人
苏少版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课件
八年级上册
盛世·汴梁
八年级美术上册
12世纪 北宋 汴梁
清明上河图
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在1:21的狭长的画幅上,留下了这幅独一无二的风俗画。
翰林张择端,字 正道,东武(山东诸 城)人也。幼读书, 游学于京师。后习绘 事,本工其界书,尤 嗜于舟车、市桥、郭 径,别成家数也。 ——燕山张著跋

第5课 盛世·汴梁-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5课 盛世·汴梁-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5课盛世·汴梁-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汴梁盛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了解苏州画派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3.能够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苏州画派的独特魅力;4.能够理解文人画的审美特点,培养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汴梁盛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了解苏州画派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3.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苏州画派的独特魅力。

难点:1.理解文人画的审美特点;2.能够体现苏州画派的独特艺术风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盛世·汴梁-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2.师生互动,从学生的生活、校园环境等身边入手,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情感认同,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氛围。

2. 讲解和示范1.介绍汴梁盛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让学生了解当时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变化以及艺术的繁荣;2.介绍苏州画派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苏州画派的艺术流派、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3.示范苏州画派的表现手法,介绍线条、色彩等表现方式,并让学生了解苏州画派的独特魅力。

3. 学生练习和巩固1.学生根据老师示范和介绍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练习;2.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反思和提高。

4. 小结和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学生肯定和建议;2.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和归纳,让学生把所学内容系统化和总结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1.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敏捷;2.教师讲解清晰易懂,配备恰当;3.学生练习和巩固良好,创作表现出色;4.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讲解得到学生积极反馈和认同。

五、作业布置1.阅读有关于文人画的书籍,了解文人画的艺术思想和审美特点;2.进一步练习苏州画派的表现技巧,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创作;3.课外参观美术馆或画展,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和技巧。

六、教学资源1.展示板、白板、笔记本电脑等;2.与苏州画派相关的绘画作品、历史文献、美术馆藏品等;3.与文人画相关的艺术书籍、画论、画家作品等。

第5课 盛世·汴梁-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5课 盛世·汴梁-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5课盛世·汴梁-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2.了解地方流派的典型代表——苏州画派,及苏州画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3.通过学习苏州画派的作品,了解其特点和特色,掌握绘画语言和表现手法;4.提高绘画技法,丰富绘画体验。

教学重点1.了解苏州画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2.掌握苏州画派的特点和特色;3.学会使用苏州画派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苏州画派的表现手法和特点的理解;2.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老师简要介绍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同时提高学生的兴趣。

核心教学(70分钟)1.介绍苏州画派的典型代表及代表作。

> * 苏州画派的典型代表:赵伯驹、钱选、沈尹甲、董其昌。

> * 苏州画派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等。

2.分析苏州画派的特点和特色,如突出表现画面意境、讲究绘画技法、注意线条质感等。

3.介绍苏州画派的表现手法,如墨画、写意、批贴等,同时结合一些典型作品进行剖析。

4.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如使用苏州画派的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练习与总结(15分钟)1.学生进行练习,老师逐一点评,及时纠正错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2.老师结合所学知识,对苏州画派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苏州画派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了解苏州画派的特点和特色;2.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苏州画派的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创作;3.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认识到苏州画派的特点和特色,并掌握了苏州画派的表现手法和绘画技法。

本课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绘画技巧,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挑战。

八年级美术上册《盛世汴梁》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美术上册《盛世汴梁》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特点,掌握《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术语描述、分析、评价宋代画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宋代绘画风格的简笔画,锻炼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深入了解画作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价值。
紧接着,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部分画面,让学生初步感受画作的宏伟壮观。同时,提出问题:“这幅画作是如何描绘出宋代汴梁的繁华景象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讲授新知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 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幅画作的历史价值。
2. 分析《清明上河图》的构图、线条、色彩等艺术特点,如:画卷采用连环式构图,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色彩丰富等。
3. 讲解画作中的细节,如人物、建筑、交通工具等,展示宋代社会风貌和民间习俗。
4. 通过对比其他宋代画作,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 《清明上河图》是如何表现宋代都市繁华的?
2. 画家张择端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技巧?
2. 通过学习《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发展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
4.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自然、珍惜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章节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课本内容,注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宋代绘画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盛世·汴梁

盛世·汴梁
建筑物: 硬朗、工整 人物、树木、水波: 圆润、随意、洒脱
看似不统一的线条非常融洽的布置在画面中
颜色
•古朴沧桑带有一种岁月的痕迹
结构
疏密对比使画面形成了节奏感,弧线构图强化了画面的节奏感。
广阔而不粗疏, 缜密而不琐碎。
思考:宋人的生 活状态是怎样的?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如 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 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我最 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从透视、线条、色彩、结构等方面来研究此画的表现手法。
透视
• 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是移 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不同立足点 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 上来。这种透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 。 • 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才能把广阔的 场景画到狭小的长卷中。
• 线条
线条
《生活杂志》在1998年选出 过去一千年来影响人类生活最深 远的一百件大事中: 第五十六件是中国宋代的饭 馆和小吃。
无论是交通、经济这些都足 以说明北宋的繁荣。在这些外在 的东西中、最能够体现北宋繁华 、热闹,最核心的灵魂是什么?

争 道
合力过大桥
出主意
• 设想一下,今天你穿越到了虹桥,你最愿 意参加什么活动?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 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 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 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 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 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 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 还有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有指指点 点地像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忙碌着。 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把汗。这里 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 的是一个水陆交通的汇合点。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八年级美术复习教案(1)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八年级美术复习教案(1)

八年级美术复习教案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对八年级全册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进一步加强对全册教材的系统掌握。

技能目标:通过系列整理的方式,培养同学归纳总结知识要点的能力。

情意目标:在回顾全册教材的过程中,培养同学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系统整理全册知识能力目标。

教学难点归纳总结全册知识要点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

学具:教材、铅笔、彩笔等教学过程一、导入: 直接入课二、梳理知识:八年级美术全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引导同学依照“美术欣赏、美术常识”两大体系将全册教材各课分类。

(一)美术欣赏部分(主要考察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熟悉著名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利用课件依次对各系列知识要点进行梳理总结。

熟悉画家,了解作品、时代、画种、内容背景及艺术特色。

序号、作品及要求1.《游春图》熟悉画家展子虔,》①作者:展子虔②时代:隋代③画种:中国画④艺术特色:画中的人物和山水有了恰当的比例,远近透视处理得较好,有“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

⑤内容背景: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

2.《溪山行旅图》①作者:范宽②时代:北宋③画种:中国画。

3.《富春山居图》①作者:黄公望②时代:元代③画种:中国画④内容背景:描绘富春江两岸初秋的景色。

4.《淮扬洁秋图》①作者:石涛②时代:清代③画种:中国画④艺术特色:全景布局,一波三折。

⑤内容背景:描绘了古扬州变幻莫测的风貌。

5.《清明上河图》①作者:张择端②时代:北宋③画种:中国画④内容背景:画的是北宋汴梁城及汴河风光。

此画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构成及社会状况的重要资料。

6.印象派:印象派画家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直接表现光与色的无穷变化。

7.《日出·印象》①作者:莫奈②国家:法国③画种:油画④艺术特色:印象主义。

9.《林间小道》①作者:霍贝玛②国家:荷兰③画种:油画④艺术特色:创造出透视极强的空间。

苏少版美术八上第五课《盛世·汴梁》word教案

苏少版美术八上第五课《盛世·汴梁》word教案
第五课?盛世·汴梁?教学设计
主备课教师
二次备课教师
备课内容
盛世·汴梁
综合·探索
教学班级
八年级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综合·探究〞学习领域。?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的风俗画,是一幅高度客观而又写实的作品,也是画家张择端存世仅见的一幅精品。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本课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引导学生探究美术与社会生活、美术与历史等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2.史学家探究小组
简介建筑规划。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位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表达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城墙,城市防御建筑,由墙体和附属设施构成封闭区域。汴梁有两重砖石城墙,正楼、箭楼、闸楼、城墙、护城河,构成了汴梁城立体的防御体系。
开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使学生学会探索,开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让学生去发现,去归纳,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小组合作,群策群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作业设计
预习作业
准备上色的工具材料,收集与环保相关的海报
书面作业
板书设计
和平鸽——招贴画
图形——特定
文字——精辟
色彩——巧妙比照
美术学科
教材:湘美版七年级第六课梁辉中学: 徐文霞
课题
和平鸽
第1课时
总课时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初步了解招贴画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和形式美要求。
2、让学生用简洁的造型语言设计主题招贴,初步学会合理控制画面的构图。
3、让学生在审美和评述中增加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加强对人类生存与开展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盛世.汴梁
教学时间:第1课时/共2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究”学习领域。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的风俗画,是一幅高度客观而又写实的作品,也是画家张择端存世仅见的一幅精品。

这幅
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具有极
高的史料价值。

教材由一群人在欣赏《清明上河图》长卷,寻找其中的秘密为介入点,通过欣赏者的对话吸引学生对此画展开探索。

教材加长的篇幅展示了《清明
上河图》的全貌,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认识。

在此基础上,教材选取了
画作的几个局部,如“城门”、“虹桥”“沿河街道”“孙羊正店”让学生重点
赏析,拉近学生与画面的距离,构建了以整体→分段→局部→整体为一系列的
欣赏过程,也就是先整体地欣赏画卷,然后再分组分段观察局部经典的细节,
最后整体回顾并感知,使学生真正了解画的内容及其历史价值。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学习基础,如美术语言:构图、透视(焦点透视)以前美术教学中都涉及到。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学习到“中国人物画”,
七年级下册学习到“中国花鸟画”能初步用美术语言表达分析作品。

在这个基
础上介绍《清明上河图》艺术语言的时候再运用对比手法很容易理解。

八年
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同时在思想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而
本课的内容偏重分析,理性较强,这个时候将教学内容与家乡文化和生活体
验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思维情境,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到演绎,
讲解,探索的过程中来,借助多媒体课件鼓励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从而完成知识的“认知—理解—内化”的过程。

考点分布 1.《清明上河图》①作者:张择端②时代:北宋③画种:中国画
④内容背景:画的是北宋汴梁城外东南七里的一段汴河风光。

此画是研究中
国古代城市构成及社会状况的重要资料。

2.中国画传统的装裱形式有卷、轴、册、镜片等。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分析、探究,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识。

操作目标: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探究并说说其中的故事细节,
有意识地探究美术与社会的关联,体验创作记录社会的乐趣。

情意目标:感悟作品的艺术美,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清明上河图》的深入分析、结合自己的城市特色用速写的方式记录我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综合探究活动的设计及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素描纸、画笔、清明上河图细节图印刷本、《清明上河图》艺术作品(仿品)。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课堂展示交流。

教学过程考点落实二次修改
一、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国宝档案》片段
2002年年末,上海博物馆举办了为期36天的《晋
唐宋元书画国宝展》,观众如潮,盛况空前。

展品中,
有一幅画特别受欢迎,观众要排四、五个小时的队才
能欣赏到它。

什么样的画卷如此吸引人呢?
定格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

这就是当年繁荣和
热闹的有着150万人口之多的世界第一大城啊!
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的历史,跟着张择端的《清
明上河图》,来感受“盛世.汴梁”的人间生活。

揭示课题:盛世.汴梁
二、走进张泽端《清明上河图》
(一)说说你所知道的《清明上河图》
画家生简介,界画,风俗画介绍。

1.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专攻中国画中以界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

考点:
《清明上河图》
①作者:张择端
②时代:北宋③画种: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