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三个锦囊妙计中的PDPC手法

合集下载

锦囊妙计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锦囊妙计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锦囊妙计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锦囊妙计的典故:东吴大将周瑜听说刘备的妻子刚刚去世,就设计要将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入赘,到时将他幽囚狱中,并用他换取荆州。

诸葛亮识破此计,决计派赵云伴随刘备入东吴成亲。

临行,诸葛亮悄悄对赵云说:“你保护主公到东吴,我给你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你到东吴后依计而行。

”第一个锦囊:见乔国老,并把刘备娶亲的事情搞得东吴人尽皆知;第二个锦囊:用谎言(曹操打荆州)骗泡在温柔乡里的刘备回去;第三个锦囊:让孙夫人摆平东吴的追兵,她是孙权妹妹,东吴将领惧她三分。

后来赵云果然依计而行,保刘备成亲,并携新夫人安全返回荆州,使得周瑜的计谋成为泡影。

只落得“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千古笑谈。

“锦囊妙计”本意指封在锦囊中的神机妙算。

现在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方法。

锦囊妙计的汉语词典解释:封在锦囊中的神妙计策。

常比喻预先安排下的应付意外、解救危急的有效方法。

●《三国演义》第五四回:「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况又受了公婆的许多锦囊妙计,此时转比何玉凤来的气壮胆粗。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朝鲜人》:「假若你是这个司务长,看你的锦囊妙计吧。

」亦省作「锦囊计」。

●川剧《谭记儿·定计》:「妾身自有锦囊计,要使他满船空载明月归!」锦囊妙计的近义词/反义词如下:近义词:万全之策、灵丹妙药、袖手神算、神机妙算、袖中神算反义词:一筹莫展、无计可施用锦囊妙计造句:(1) 我採用了老王提供的锦囊妙计,最后才得以解决难题。

(2) 现在有了这条锦囊妙计,我们的工程就不怕困难了。

(3) 他好像有用不完的锦囊妙计似的,不管情况如何复杂他都能从容应付。

(4) 你们别急,我已有锦囊妙计,这件事很快就会解决。

(5) 请大家放心,这条锦囊妙计一定会让我们转危为安。

(6)英国的一组研究人员认为他们自有锦囊妙计。

(7) 我采用了老王提供的锦囊妙计,最后才得以解决难题。

PDPC法的概念、特点、分类

PDPC法的概念、特点、分类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三)关联图和系统图法(二)(九)决策树和故障树1.决策树决策树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生成的。

每个决策或事件(即自然状态)都可能引出两个或多个事件,导致不同的结果,把这种分支画成的图形很像一棵树的枝干,故称决策树。

2. 故障树故障树分析是对既定的生产系统或作业中可能出现的事故条件及可能导致的灾害后果,按工艺流程、先后次序和因果关系绘成程序方框图,表示导致灾害、伤害事故的各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

它由输入符号或关系符号组成,用以分析系统的安全问题或系统的运行功能问题,为判明灾害、伤害的发生途径及事故因素之间的关系,故障树分析法提供了一种最形象、最简洁的表达形式。

(十)假如我开北京烤鸭店1998年,一个外国人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一篇文章,文章提到北京全聚德烤鸭店举世闻名,但这个久负盛名的百年老店在中国却发展得太慢,如果他当总经理,将会从四个方面入手经营该店。

1.市场调查市场调查包含四个内容:第一,北京市每天吃烤鸭的人数。

第二,如果烤鸭降价,能增加多少顾客。

第三,在北京设8个烤鸭分店又能增加多少顾客。

第四,进一步降价能吸引顾客的人数。

2.研究发展首先,烤鸭店年收入若在2000万元以上,公司将向北京农科院投入50万元资金,以作为研究北京鸭新品种的研究经费。

第二,向北京农学院拨款20万元,为公司培养高级经理人才和厨房大师傅。

第三,向北京机械化研究所拨款10万元,请他们研究设计一套鸭子宰杀的自动流水线。

第四,在全国100多个省市的湖泊和池塘附近建立良种厂100处。

第五,在全国100多个省市的湖泊池塘附近建立饲料加工厂100处。

第六,如果有需要,到美国、加拿大的渔场购买废弃的死鱼,买回来碾成鱼粉来喂鸭子。

3.设副食品加工厂第一,扩大品种,不但要生产北京烤鸭,还要生产辣鸭、板鸭、盐水鸭等等。

第二,做成罐头食品出口。

第三,开发多种禽蛋类的产品,如咸鸭蛋、松花蛋。

第四,每年1亿只鸭子的鸭毛不能扔掉,可以为部队生产百万件鸭绒被或500万件鸭绒夹克,以支持军队建设。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三个故事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三个故事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三个故事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三个故事
一、锦囊妙计捉住关公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蜀国将军魏延打算攻打刘备,他准备好十万大军,准备攻打刘备。

然而,他没有想到,诸葛亮已经早有准备,他先派张飞带领一支军队去把魏延围在一座山头,封锁了逃跑的道路。

诸葛亮又把一只大熊笼子拿出来,放在魏延面前,声称只要魏延自己走进笼子,就可以获得自由,否则就会死在里面。

魏延自己也看出,诸葛亮的计策实在是奇妙无比,他只得接受,便自己走进笼子,被诸葛亮送到蜀国,从而被捉住。

二、洛阳夹道战术
这个故事发生在蜀国与吴国之间,当时蜀国的大将黄忠和关羽被吴国的大将周瑜所包围,双方都不愿动手。

诸葛亮及时提出了一个计策:先让黄忠带着士兵,去攻打吴国的主要城市洛阳,以引诱周瑜出兵,然后再从夹道中攻打吴军。

黄忠果然如此行事,他率领军队攻打洛阳,周瑜听闻后,也派军队去拦截,于是,双方激烈地战斗在一条夹道
上。

经过诸葛亮的谋略,蜀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打败了吴军,从而使蜀国不败。

三、大雾引出江东
这个故事发生在蜀国与吴国的大战中,吴国大将周瑜派遣江东的两位将领黄盖和凌统,率军入侵蜀国,准备攻打刘备。

此时,诸葛亮对此状况感到十分焦急,他发明了一种神奇的计策:他在江东的海上,制造了一片大雾,使江东的两位将领黄盖和凌统无法知道自己的方位,无法继续前进。

后来,诸葛亮派张飞率领蜀国大军,从江东前往攻打江东,他们击败了黄盖和凌统,使江东之地完全沦陷,从而使蜀国得以保全。

以上就是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中,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谋略和机智勇敢,使蜀国得以保存,并多次取得了胜利,得以保护西山南面。

三国演义之CRM锦囊妙计

三国演义之CRM锦囊妙计

三国演义之CRM锦囊妙计,有趣之极!!推荐给大家昔日刘备远赴东吴之时诸葛亮赠与他三只锦囊,嘱咐只有在危急之时方能打开,这三只锦囊果然在日后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保着刘备安全返回。

CRM的实施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难度并不亚于当年刘备远赴东吴之旅。

企业是否应该实施CRM、CRM的选型以及如何提高CRM实施的成功率都是让企业高管头痛不已的问题,笔者试图为这三个问题提供三个锦囊,助中小企业在CRM实施的远航中直挂云帆济沧海。

锦囊一:是否应该实施CRM?CRM的确是个好东西,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适合实施CRM。

这就像人参,本来是很好的补药,但如果把人参给内火大的人吃不但不会补身体,反而会加重他的病情。

是否应该实施CRM要考虑企业的具体情况。

首先,要考虑企业现阶段是否达到CRM开始产生效益的最低客户量。

CRM的运作本身是要成本的,如果企业的客户基础比较薄弱,那么CRM能带来的收益可能甚至不能弥补CRM运作的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实施CRM是非常不明智的。

在考虑是否实施的时候,企业需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来确定CRM是否能为企业带来效益。

其次,要考虑资金状况。

由于CRM系统的资金需求比较大,故在投资前,中小企业应认真考虑企业的资金链是否能承受巨额资金的投入。

根据国外经验,就整个CRM项目的费用而言,软件一般占三分之一,咨询、实施、培训的费用占三分之二。

另外,特别要考虑到系统升级和改变系统所需的费用。

由于CRM软件具有模块组装的特性,正好符合中小企业通常习惯的渐进式投资方式,所以可缩短投资回报周期,从而最大程度上缓解资金的需求压力。

当然,目前中小企业有一个新的选择,那就是在线CRM。

在线CRM的一次性投入较少,企业可以按月付费给软件提供商来使用它。

但在线CRM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就是无法进行定制,对于那些特殊流程比较多的企业,在线CRM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其次,要了解IT基础设施和软件应用情况。

每个企业都处于技术应用周期的特定位置,企业的起点和应用需求有较大的差异。

【课外阅读】诸葛亮的锦囊妙计

【课外阅读】诸葛亮的锦囊妙计

【课外阅读】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原、董卓,他们与袁绍之间也存在着联系,这则秘密后来由公孙瓒揭示出来。

那是在公孙瓒与袁绍交恶的时候,公孙瓒向天下公布了十宗罪。

袁绍犯下的第一宗罪就是:"何氏辅政,绍专为邪媚,不能举直,至令丁原焚烧孟津,招来董卓,造为乱根,由此可见。

"由此可见,丁原、董卓的行动事实上是要听命于袁绍的指挥。

于涛最后的关于"丁原、董卓的行动事实上是要听命于袁绍的指挥"的观点,笔者认为有点勉强,但是说"丁原、董卓,他们与袁绍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却是不争的事实。

袁绍对董卓入京是什么态度呢?《三国志·袁绍传》中说招董卓进京原本就是袁绍的主意。

而当时的很多朝廷重臣对招一向名声不佳的董卓入京是持反对态度的。

只是到了后来袁绍察觉了董卓的政治野心,与董卓分道扬镳。

从丁原最后被杀的结果分析,丁原和袁绍应该处于同一阵线,自然也会站到董卓的对立面。

两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最后丁原被杀也是意料中事。

在一个如此错综复杂的局面下,让吕布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真是难为了这个以武力见长而头脑拙劣的吕布,他的想法未必有袁绍、曹操等人那么清晰。

更何况连大将军何进的部下都投靠了董卓,部分公卿也支持董卓。

以笔者之臆想:在吕布的心中,董卓很可能成为正义的代表,而丁原这个上司也就成为了叛逆,被董卓唆使去杀害丁原,自然变成了义举,属于弃暗投明。

而从吕布杀丁原投董卓之后丁原旧将的反应看,对吕布的举动也没有出现过什么反抗,究其原因,不外乎三个:一是和吕布一样认为董卓属于正义的代表,吕布杀丁原是义举。

二是丁原这个旧主的管理水平太差,不能得到大多数部下的拥护和支持。

三是形势所逼,不得已而为之。

这三个理由估计连吕布都心中有数,而吕布在这次行动中能成为受益者,估计还与他在军中的威望有关(后来不管吕布怎么折腾,这帮人都是一直跟随他,称得上忠心耿耿了)。

总之,不管出于其中的任何一个理由,吕布的行为都属于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

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与手法(含试题及答案)

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与手法(含试题及答案)

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与手法一、因果图和排列图1.因果图因果图又名“鱼刺图”,由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兴发明。

因果图是用来思考和显示已知结果及潜在原因之间关系的图,通过对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表达,便于解决问题。

因果图的程序一般而言,因果图的程序主要有五个:第一,简明扼要地规定结果。

第二,规定可能原因的主要类别。

第三,在右边方框理画出结果,在左边画出主要类别,作为结果框的输入。

第四,寻找所有下层次的原因,并画在相应的主枝上,然后继续寻找。

第五,从最高层次原因中选取和识别少量的、看起来对结果影响最大的原因,并对它们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因果图的应用图1所示的是因果分析图。

图1 因果分析案例图从图1可见,首先要画一个粗箭头,把问题放到右边,作为结果框的输出。

如电灯不亮,需要从灯泡问题、电源问题、电线问题、开关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然后再逐一细查原因,步步深化。

灯泡原因分析完后,再用同样的办法从电源上、电线上、开关上分析原因。

这种分析的思路就是因果图的思路。

2.排列图排列图又名排队图,是为了对最主要到最次要的项目进行排列而作出的简单图示。

排列图的作用一般而言,排列图主要有三个用途:第一,按重要性顺序显示出每个项目对整个问题的作用。

第二,提出识别改进的机会。

第三,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成功。

排列图的应用【案例】快速热水器的排列图2000年,台州某热水器厂商开发出了一种快速热水器产品,这种热水器打开5秒钟后,就能完成将水加热,而且可以持续24小时源源不断地供应热水。

但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关键发热零件有时会突然烧掉。

要查出上述问题的原因,可以用排列图表进行分析。

表1 排列图分析表从表1个残缺品;其次,再逐项进行分类,例如拉弧一项就占了251个,功率不合格的占了37个,发热膜脱落的有16个,端面不平有10个,还有12个是由于其他原因。

再次,做一个累计评定,将各项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计算出来。

图2所示的是数据计算出来后,排列图就基本完成。

周公瑾妙计除患的概括

周公瑾妙计除患的概括

周公瑾妙计除患的概括
荆州被刘备所占,周瑜无可奈何,便心生一计,要孙权以妹妹为饵,诱刘备来吴,囚禁之,以交换荆州。

诸葛亮早知其计,便授予跟刘备前往招亲的赵云三个锦囊妙计:第一个锦囊妙计借孙权之母、周瑜之丈人以助刘备,终于弄假成真,使刘备得续佳偶。

周瑜虚以美人赚之不得,便实以美人赚之。

他致书孙权说:莫如软困刘备于吴中,“盛为筑宫室,以丧其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娱其耳目,使分开关、张之情,隔远诸葛亮之契——各置一方,然后以兵击之,大事可定矣”。

周瑜的真美人计,又被诸葛亮的第二个锦囊计破了,它以荆州危急,借得孙夫人出头,向国太谎说要往江边祭祖,乃得以逃出东吴。

尽管周瑜早为防备,孙权派人追捕,第三个锦襄妙计又借得孙夫人之助,喝退拦路之兵。

这时,诸葛亮早派船在刘郎浦接应,布置关公、黄忠、魏延三支军马杀退周瑜的追兵。

正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前番在南郡,送了城池折了兵,只是恼怒,暂时气昏,这番赔了夫人又折兵,是嗔羞交加,更见伤心!眼白白望着刘备夫妇平安归去,怎不令周瑜又气得金疮迸裂,昏迷不省。

第一个锦囊:见乔国老,并把刘备娶亲的事情搞得东吴人尽皆知;
第二个锦囊:用谎言(曹操打荆州)骗泡在温柔乡里的刘备回去;
第三个锦囊:让孙夫人摆平东吴的追兵,她是孙权妹妹,东吴将领惧她三分。

历史趣谈:诸葛亮的三个锦囊妙计到底是什么妙计?

历史趣谈:诸葛亮的三个锦囊妙计到底是什么妙计?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诸葛亮的三个锦囊妙计到底是什么妙计?
导语:刘备利用周瑜、曹仁厮杀之际,乘虚袭取了南郡、荆州、襄阳,以后又征服了长沙等四郡。

周瑜想想十分气恨,正无处报复以夺还荆州。

不久,刘备
刘备利用周瑜、曹仁厮杀之际,乘虚袭取了南郡、荆州、襄阳,以后又征服了长沙等四郡。

周瑜想想十分气恨,正无处报复以夺还荆州。

不久,刘备忽然丧偶,周瑜计上心来,对孙权说:“您的妹妹,美丽、刚强,我们以联姻抗曹名义向刘备招亲,把他骗来南徐幽禁,逼他们拿荆州来换。

”孙权大喜,郎派人到荆州说亲。

刘备认为这是骗局,想要拒绝,诸葛亮笑道:“送个好妻子上门何不答应?您只管去东吴,我叫赵云陪您去,自有安排,包您得了夫人又不失荆州。


接着,诸葛亮暗暗关照赵云道:“我这里有三个锦囊,内藏三条妙计。

到南徐时打开第一个,到年底时打开第二个,危急无路时打开第三个。


赵云贴身藏了,领了500 士兵护卫刘备前去东吴。

到了南徐,赵云打开第一个锦囊,心中有数,即令士兵们去商店购买结婚用品,并大肆张扬:“刘备要与孙权妹妹结亲了。

”并劝刘备去拜见乔国老。

乔国老将此事告知吴国太。

吴国太大怒,召见孙权骂道:“男女婚嫁是大事,怎么我做母亲的不知道?”传令在甘露寺相亲,一见刘备仪表堂堂,就完全同意将女儿嫁给刘备。

孝顺的孙权只得依了母亲,结果周瑜安排的假戏变成了真事。

孙权让人把消息告诉在柴桑的周瑜,周瑜心里叫苦不迭。

周瑜一计不成,又心生一计,写信给孙权,说:“刘备出身很苦,从没享乐过。

现在利用声色犬马迷住他,离间他们上下之间的关系,我
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三个锦囊妙计中的PDPC法
大家对诸葛亮锦囊妙计的故事都不陌生,诸葛亮,中国人智慧的化身,羽扇轻摇,料事如神,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在这件流传千古的故事里巧妙的运用了PDPC法帮助刘备逃离困境。

PDPC法实际是一种运筹学。

PDPC法是动态的方法,可分两个阶段进行:
⑴第一阶段(计划初级阶段)毫无遗漏地找出存在的问题,即需要确究的项目,并准备好解决它的措施和很多手段系列来达到良好状态,提高实施目标的精确度和可能性。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凡事预测立,不预测废”就很形象地说明了要提高办事的成功率,必须要有预见性,要预想到各种困难和不利,要多看几步棋。

⑵对于潜在的质量问题,随着情况的发展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考虑当时新情报,随机应变地修正计划重新增加手段系列,以提高达到目标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PDPC的思考方法,在中国古已有之,现在想运用此法分析一下大家熟知的三国故事:刘备东吴招亲。

见《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

其中写尽孔明的神机妙算。

让我们以过程决策程序图法试分析孔明是怎样定计的,依据是什么,结果又是怎样,来做个“事后诸葛亮”吧。

1.当时的形势
赤壁之战,刘备孙权联合破曹,刘备借荆州以存身,尚未进入四川,根基尚不稳固,长坂坡战后,甘夫人新丧。

孙权差鲁肃索还荆州,被孔明严词斥退,于是周瑜定计以招亲为名赚刘备前往东吴,意图囚禁刘备,要挟交还荆州。

刘备知“来者不善”。

“欲害刘备,岂可以身轻入危险之地”?
2.孔明的计谋
孔明大笑曰:“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莫展,吴侯之妹,又属主公,荆州万无一失。

”派使者前往结亲。

使者回后,玄德仍不敢去。

孔明曰:吾“已定下三个计策,非子龙不可行也”。

唤赵云近前,秘授三个锦囊妙计,吩咐“依次而行”。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冬十月,令赵云、孙乾随同刘备带五百兵丁前往东吴。

3.东吴的如意算盘
周瑜的如意算盘主要有以下步骤:以招亲为名,骗刘备前往,到南徐后秘密囚禁刘备,以此要挟孔明等交还荆州,万一不成,则伺机杀刘。

再不成,则软困刘备,以金堂华屋美人消磨其斗志。

若刘要跑,则派大军追杀。

总之掌握了刘备就掌握了主动权,手中有了王牌就可实现索还荆州的目的。

4.孔明保护刘备东吴招亲的“PDPC”法
就这样,吴蜀之间就演出了一场烩炙人口的历史剧。

纵观刘备东吴招亲的全过程,孔明的对策除了三个锦囊妙计外,还有三条对策即: 选赵云、孙乾和五百兵丁保护,亲率船队江边接应,令关云长等三路伏兵阻击周瑜。

5.孔明定计的依据
由上图可知,周瑜妙计环环相扣,孙权亦非等闲之辈,整个过程险象环生,令人捏把冷汗。

可是,诸葛亮羽扇轻摇、料事如神、略施小谋,就把通往不利结果的路线全部切断,使刘备化险为夷,使“周郎半筹莫展”,“吴侯之妹又属主公,荆州万无一
失”,除了上述图示外,诸葛亮思考的依据是什么呢? 主要是“知人善任”、“知已知彼”、利用矛盾和制约关系“为我所用”。

人――知己知彼
(1)首先从用人谈起。

赵云: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传称为“四弟”,智勇双全,勇冠三军,曾匹马单枪长坂坡百万军中救阿斗。

胆大心细,能审时度势,最能忠实执行诸葛亮的方针政策,故此事“非子龙不可行也”。

孙乾:忠心耿耿,早年追随刘备,是刘备前期重要谋士之一。

(2)招亲双方主公。

刘备:堂堂一表汉皇叔,“天下英雄”,能随机应变,韬光养晦,且善求情,能软中取胜。

孙夫人:刚烈忠勇,深明大义,“好观武事”,严毅刚正,诸将皆惧。

两人具备爱情条件和思想基础,果然,一见面就“两情欢洽”。

(3)主要对手。

周瑜:少年多谋,但刚愎自用,恃才傲物,感情脆弱。

孙权:能深谋熟虑,不失为英雄,但为人极孝,听命于母亲。

(4)主要利用对象。

乔国老:为孙权哥哥孙策和周瑜的岳父,富有人情味,爱钱财,很诙谐,说话有份量,尤其能影响亲家母吴国太。

吴国太:爱女爱婿,封建贞节观念极浓,在吴国地位极高,说话算数,重感情,只要看中谁,怎么都是好的。

(5)五百兵丁,经过挑选,是一支重要的保护力量。

就这样,孔明选赵云,利用乔国老、吴国太,凭借锦囊妙计,巧用孙夫人,终于挫败了周郎妙计。

这些人如果更换一下,就得重新安排对策。

试想:刘备换成阿斗,赵云换成张飞,孙夫人换成二乔式人物,孙权换成曹操,将会如何?
事――逻辑推理
(1)刘备、孔明皆知孙权、周瑜招亲是假,别有用心,但既然招亲是假,就必然要瞒住吴国太、孙夫人,瞒住国人。

所以,第一个锦囊妙计,以假作真,并直接“捅”到吴国太那里去,迫使孙权假戏真作。

(2)万一东吴软困刘备怎么办?刘备乐不思蜀、不思回荆州怎么办?只有以江山之危来警醒刘备。

重要关卡,只有靠孙夫人和吴国太才有可能通行,刘备、孙夫人有结合的思想基础和条件,加上“嫁鸡随鸡”思想,必然站到刘备一边。

(3)万一孙权重兵追杀如何是好?孙夫人好武,“诸将皆惧”。

加上赵云神勇,足可抵挡,但此时应以实情告诉孙夫人,揭穿孙权假招亲阴谋,使孙夫人彻底站到刘备一边。

(4)最后,周瑜亲率人马围追堵截怎么办?兵对兵,将对将,孔明亲迎,关羽伏兵,这就彻底击败了周瑜。

以上就是对诸葛亮锦囊妙计的分析和体会,所以,PDPC法实际是一种运筹学。

中国古战例和治国用间等早就应用此法,不过没有给我们留下专门的学科,也无人系统整理而已。

我们学习新七种工具,应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会贯通,消化吸收,触类旁通。

诸葛亮,中国人智慧的化身,羽扇轻摇,料事如神,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从他身上我们不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吗?以人为镜,难道我们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些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