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止痛胶囊配合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4例
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原则

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原则文章目录*一、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原则*二、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偏方*三、腰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原则1、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原则1.1、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较重者应首先考虑微创治疗。
1.2、不符合微创治疗适应症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1.3、决定手术治疗前,术者和患者均应了解手术仅能消除症状而不能治愈椎间盘病变,使之恢复正常。
1.4、术后脊柱仍应注意保护,不宜作反复弯曲、旋转活动,特别应尽量避免在脊柱屈曲位搬运重物。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2.1、脊髓造影阳性准确率达90%以上,硬膜囊受压征象表现为弧形压迹,造影剂中断或密度减低,神经根受压征象表现为神经根袖缩短或消失,神经根袖变扁或变粗,神经根袖抬高压尖等。
2.2、X线照片侧位片显示腰椎生理前突减少、消失或后突,患椎间隙前后等宽,后宽前窄或前后径均变窄,椎体后缘唇样增生等。
正位片显示腰椎侧弯,弯度最大点常与突出间隙相一致。
2.3、CT直接征象为向椎管内呈丘状突起的椎间盘阴影,或为软组织肿块影;硬膜囊压变形或移位,椎间盘与硬膜囊之间的脂肪组织层不对称或消失。
神经根增粗,受压或淹没;继发征象如黄韧带肥厚,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小关节增生,侧隐窝狭窄,椎板增厚,中央椎管狭窄等。
2.4、CTM通过脊髓造影结合CT扫描对神经根和硬膜囊的压迫显示更加明确,但是要掌握好CT扫描的时间,一般在造影10-12小时最佳。
3、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症状就是腰部的疼痛和下肢的放射性疼痛。
绝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出现或曾经出现过这两个症状。
有的患者症状较轻,仅表现为轻微的腰部疼痛或腰部不适,只有在咳嗽或打喷嚏时才会有明显的腰部疼痛和下肢的放射性疼痛,这是椎间盘突出的典型症状。
有些患者还会出现一些非疼痛症状,如下肢的麻木酸胀感和下肢部分肌肉的萎缩无力,这些症状多出现在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身上。
此外还有一少部分患者会出现鞍区麻木和大小便异常如尿失禁等此类症状,多是由于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刺激马尾神经所引起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方案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方案例
温某,女,49岁,郑州人。
4年前因腰痛、卧床不能活动,经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手术治疗,症状控制,出院半年左右,又出现腰痛,活动障碍,停用西药即疼痛,改用中西药,也未能取得明显治疗效果,近因腰痛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腰痛如针刺,放射至下肢,活动障碍,因阴雨天及活动用力加重,下肢麻木怕冷,舌质暗淡瘀紫,苔白腻,脉沉弱涩。
辨为寒瘀气滞证,治当温经散寒,行气化瘀,给予温经汤与金铃子散合方,吴茱萸10g,当归6g,川芎6g,白芍6g,红参6g,桂枝6g,阿胶6g,生姜6g,牡丹皮6g,麦冬24g,半夏15g,川楝子15g,延胡索15g,炙甘草6g。
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
二诊:下肢怕冷好转,以前方6剂。
三诊:下肢麻木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
四诊:腰痛如针刺缓解,以前方6剂。
五诊:苔腻消失,以前方6剂。
六诊:腰痛基本解除,以前方100剂,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3服,治疗4个月,诸证悉除。
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腰痛如针刺辨为瘀,再根据因阴雨天加重辨为寒,因活动用力加重、脉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寒瘀气虚证。
方以温经汤温阳散寒,活血通络,以金铃子散行气化滞,活血止痛。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腰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
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均可使纤维环破裂导致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而引发本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中“腰痛”或“腰腿痛”“痹症”范畴。
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痹病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内外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或加重坐骨神经痛 ; ③有 直腿 抬高及 加强试 验 阳性体 征 ; ④腰 部有扭伤或损伤史 ; ⑤腰椎 曲度改变 , 见腰部僵 直 , 可 生理 前凸 消失或脊柱侧弯 , 椎旁肌痉挛 ; ⑥感觉过敏或减退 ; ⑦X线摄片 、
C T扫 描 可 见 腰椎 生理 曲度 变 直 或 腰 椎 间 隙 变 窄 、 等 宽 或 相 邻 不
让 患 者 平 卧 牵 引 床 上 , 定 髂 部 及 胸 肋 部 , 据 患 者 情 况 固 根 ( 高 、 、 、 、 、 等 ) 择 适 当 的 牵 力 进 行 牵 引 ( 常 为 如 矮 胖 瘦 壮 弱 选 通
2 g~ 6 ) 可减轻椎体对椎间盘的挤压 , 6k 3 , 有利于突出椎问盘
症 的消退 。 2 2 口服 药 物 .
取 夹脊穴、 气海俞 、 大肠俞 、 环跳 、 承扶、 殷门、 风市 、 中、 委 阳
陵 泉 、 三 里 、 山 、 仑 及 阿 是 穴 , 次 6个 一8个 穴 位 , 刺 足 承 昆 每 针 后 用针 灸治 疗 仪 行 电针 治 疗 , 次 3 i , 合 腰 椎部 神灯 照射 每 0r n 配 n
中 图 分 类 号 :6 15 R 8 . 3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 6— 7 X 20 ) 5— 0 4— 2 D 10 9 8 ( 0 7 0 02 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 以腰腿 痛为 主症 的常见 骨伤科 疾 患之
一
入 院 初 期 , 痛 难 忍 者 , 2% 利 多 卡 因 5m 剧 用 L+曲安 萘 德
维普资讯
・
2 4-
Junl f x ra T eayo C c 20 ,6 5 o ra o t nl hrp T M O t 0 7 1 ( Ee f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入院记录范文

腰椎间盘突出详细病例怎么写?刘某某,女,51岁,个体经营者,焦作沁阳人,因右臀部胀痛1年,腰骶部伴右小腿外侧麻胀痛8个月,加重20天而入院。
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右侧臀部胀痛,无腰痛及放射痛,行局部痛点药物注射治疗,效果不明显,到当地医院就诊,行CT检查示L4/5椎间盘突出,行腰部牵引1个月,封闭2次,均无效。
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腰骶部胀麻、下坠感等症状,行推拿等治疗后,症状仍持续加重,并出现右小腿外侧疼痛,行走约100米即出现跛行,未行系统治疗,休息恢复,口服镇痛药物缓解症状。
20天前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不能独立下床活动,疼痛无法耐受。
为求进一步治疗,经当地医院曾在我院参观过的医生介绍来我院就诊。
入院时情况:腰部活动度严重受限,L4/5/S1棘间压痛,无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L70°(-)R20°(+),腰侧弯试验(+),跟腱反射L(++)R(-),右下肢肌力明显下降,腰椎CT:L4/5椎间盘向后突出约0.83cm,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周围小关节增生。
治疗情况:患者入院后经专家组会诊,综合患者病情特点,拟定为患者行L4/5切吸减压术+臭氧靶点注射治疗,术后患者原疼痛不适症状基本消失,行走基本正常,住院8天后临床治愈出院。
需要一份腰椎间盘突出的大病历(中医)首次病程记录 2012年4月6日 10时10分陈XX,男性,57岁,汉族,已婚,务农,家住XXXXXXXXXX,因“右侧腰腿痛1周余”入院。
患者自诉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处疼痛,活动后出现右下肢痛休息后略右好转,无发热头晕,无畏寒,无活动障碍。
今日入我院求治,在我院行CT示:L3-S1椎间盘膨出并L4/5突出,L4/5椎管狭窄,腰椎退行性病变。
门诊拟“1、腰椎间盘突出症、2、椎管狭窄”收入院。
病程中神志清楚,精神差,纳眠可,二便调。
查体:体温36.4℃,脉搏69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毫米汞柱。
神志清楚,精神稍差,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适中,表情自然,步入病房,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顽固性腰腿痛40例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顽固性腰腿痛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日常生活中给患者带来很多麻烦,西医学认为它主要因椎间盘劳损变性、纤维环破裂或髓核脱出等,刺激或压迫脊神经、脊髓等,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关键是肾气虚损,筋骨失养。
跌仆闪挫或寒湿之邪为之诱因。
经脉困阻,气血运行不畅是出现腰腿痛的病机[1-2]。
笔者应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顽固性疼痛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收集了2021年6月~2021年7月,经上级医院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0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疼痛,年龄最小22岁,最大72岁。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单侧疼痛32例,双侧疼痛8例。
对照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单侧疼痛34例,双侧疼痛6例。
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排除其他疾病如骨肿瘤、骨外伤、骨结核等所引起的腰腿疼痛。
1.2治疗方法治疗组以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
基本方:红花10 g,乳香10 g,没药10 g,白芷15 g,附子6 g,羌活15 g,地龙15 g,牛膝10 g,葛根30 g,元胡15 g,白屈菜15 g,威灵仙30 g,狗脊30 g,穿山甲10 g,蜈蚣3条,水蛭5 g。
加减:伴有肾虚者加右归丸或六味地黄丸;伴有寒湿痰阻者酌加独活寄生汤;伴有湿热痹阻者合薏苡仁汤。
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500 ml,分早晚2次饭后口服。
7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片,每次300 mg,每日1次,盐酸泼尼松片,每次10 mg,每日3次。
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盐酸泼尼松片减为每次5 mg。
共用3个疗程。
两组患者同时均配合按摩牵引等物理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显效:腰腿疼痛消失或明显改善,直腿抬高70°以上,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活血止痛胶囊的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胶囊的功能主治活血止痛胶囊概述活血止痛胶囊是一种中药制剂,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领域。
它以多种中草药为主要成分,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疼痛等方式来实现活血止痛的效果。
活血止痛胶囊具有一系列的功能主治,下面将详细介绍。
活血功能活血止痛胶囊内含有活血化瘀的中草药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局部的血液供应。
它可以舒筋活络,调理气血,改善血液循环,刺激组织再生。
通过活血的作用,活血止痛胶囊可以有效缓解局部的血液淤积,改善疼痛症状。
活血止痛胶囊的活血功能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尤为重要。
比如,它可以应用于跌打损伤的治疗,帮助恢复受伤部位的血流,减轻肿胀和疼痛。
此外,活血也可以改善女性月经不调等问题,缓解经期疼痛。
止痛作用活血止痛胶囊中的成分还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止痛是活血止痛胶囊主要的功效之一。
它通过调节体内的生物化学途径,减轻炎症反应和神经传导,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活血止痛胶囊对于各种疼痛症状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它可以用于头痛、脑血栓、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
同时,它还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能够缓解一些情绪性和神经性疼痛。
主治范围活血止痛胶囊的主治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多个疾病的治疗。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病症和使用活血止痛胶囊的适应症:•颈椎病:活血止痛胶囊通过活血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颈椎病引起的颈部疼痛和僵硬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活血止痛胶囊可以舒筋活络,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和下肢放射痛。
•风湿性关节炎:活血止痛胶囊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和肿胀。
•经前症候群:活血止痛胶囊可以调节气血,改善经前症候群的症状,如痛经、腹痛等。
•运动损伤和扭伤:活血止痛胶囊可以促进组织修复和恢复,缓解运动损伤和扭伤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活血止痛胶囊虽然功能主治广泛,但不同疾病需要的剂量和用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在使用前咨询医生或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药指导进行用药。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成人,一般情况下,每次口服2粒,每日3次。
活血通痹汤

活血通痹汤活血通痹汤:通淤煎50克,徐长卿20克,威灵仙20克,鹿衔草20克,甘草10克功用:祛风湿,活血化淤,通络止疼。
主治:风湿类风湿。
2007.2.20田某,男,64岁,宋村人,劳力气短,睡中突然憋闷坐起,呼吸气短,站起则缓解,痰多咳嗽,舌淡红苔白。
诊辨:气虚,心肺气血不畅治疗:活血通痹汤五天。
过后一次其孙病来诊治问其病情,言说服用前中药后再没犯病。
也许有人要问:这个病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活血通痹汤开始只是治疗风湿和类风湿或者腰腿疼之类的疾病。
有次一个患者孙某腰腿疼我让他服用活血通痹汤7天,结果腰腿不疼了,咳嗽也好了。
还有个潼关女性患者也是我妹夫他姐,从小一到冬天就咳痰咳嗽早重暮轻,服用活血通痹汤十天就不咳痰咳嗽了。
有个学生咳嗽两个月用药无数,到大医院检查诊治无效服用本方7天就好,以后有治了好多咳喘病人,有的是慢性气管炎,有的是肺心病效果不错。
所以这次这个病人我依然用活血通痹汤。
那么为什么此方能治疗咳喘呢?此方有鹿衔草,威灵仙,徐长卿和干草。
鹿衔草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治疗虚弱咳嗽风湿关节疼。
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癖积。
甘草和中缓急止咳。
通淤煎健脾活血通淤调畅五脏六腑全身之气血,气血通百病无踪。
一笑了之:2007.3.11我自己坐骨神经疼服活血通痹汤第一幅疼痛有所减轻,但感到有些上火,(牙痛,急躁.)服第二幅药时,就加了黄柏15地骨皮20砂仁10川牛膝20.现刚服完第二幅的第一料,看看效果如何。
另:自然老师的活血通痹汤中通淤散是做好的,可我没有煎药机,所以都是现抓,所以总的来说通淤散的量要比你的50G大的多,在100克左右,不知有没有妨碍。
对了,总的来说感到自然老师的活血通痹汤有些偏躁,不知您在遇到有内热的患者时怎样加减谢谢我今天用活血通痹煎治疗两个病人1.张某,男,59岁,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月余,腰膝冷痛.血压85/135.心梗史.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用活血通痹汤原方4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血止痛胶囊配合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4例
目的:活血止痛胶囊配合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85例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选用芬必得,维生素B1,万通筋骨片口服,治疗组用口服活血止痛胶囊口服,同时配合每日一次牵引推拿,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2%,对照组总有效率62.6%。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活血止痛胶囊配合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标签:活血止痛胶囊;理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农村发病尤为普遍,据统计农村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85%以上,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该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逐渐加重等特点,属于中医痹症,腰痛范畴。
本人从中医传统理论出发,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复加外邪入侵,进而出现气滞血瘀,痰湿凝滞。
采用活血止痛胶囊(当归,三七,醋乳香,冰片,土鳖虫,煅自燃铜,国药准字Z44020570)6片,一日2次口服,配合牵引推拿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2004年2月至2014年8月在本门诊就诊的患者,共185例,全部经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
治疗组94例,男性51例,女性43例,年龄在34~76岁之间,平均年龄58.1岁。
对照组91例,男性50例,女性41例,年龄在35~75岁之间,平均年龄57.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口服活血止痛胶囊6片,一日2次口服,同时配合每日一次牵引推拿,具体手法如下:让患者俯卧于硬板床上,完全放松全身肌肉,术者采用滚、揉、捏、摩,搓等手法以放松患处肌肉群,先从肩部开始沿着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自上而下按摩脊柱周围肌肉,同时逐渐顺延,按压大腿后侧肌肉,至小腿改为揉捏手法从患者肩部到腰部、臀部、大腿、小腿一直到足跟,如此重复3次,病情较重者可增加次数。
再以拇指点按背部腧穴以及环跳,足三里,承扶等穴,以患者自觉轻微酸痛为度。
然后采取系上牵引绳,根据患者的体质,以患者能够耐受选择牵引重量,每次持续牵引20~40分钟,牵引时术者立于床边,按压患者腰部压痛点,力度由轻到重。
之后解除牵引,以双手拇指沿督脉循行路线由上向下推行8~10次,再用空拳叩打患者腰部及双下肢,以患者局部发热且能忍受
为宜。
15天为一个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每疗程中间间隔5天.对照组选用芬必得300mg,每日2次,维生素B110mg每日3次,万通筋骨片3片,每日3次口服。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患者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直腿抬高试验可达70度以上,完全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显效:有轻微腰腿痛症状,腰椎体旁无压痛,直腿抬高试验50度以上,基本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有效:腰腿痛症状有所减轻,神经功能部分恢复,直腿抬高试验50度以下,恢复部分工作和生活能力。
无效:症状和体征无任何改善或加重。
2 结果
治疗组94例,治愈32例,好转5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7.2%。
对照组91例,治愈15例,好转42例,无效34例,总有效率62.6%。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髓核、纤维环的破裂处突出压迫脊神经,以坐骨神经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上外力作用或快速弯腰侧屈、腰部外伤等诱因使纤维环破裂突出、压迫或者刺激位于其后的神经根,神经根受压后周围神经营养不良,周围组织粘连,变性甚至萎缩,产生一系列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起病大多比较缓慢,发病隐匿,多呈缓慢渐进性加重。
因此治疗考虑缓解神经根压迫,加强周围神经和组织的营养。
传统疗法的牵引、按摩等使得经脉畅通,促进精局部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细胞的供氧量,提高了肌肉和结缔组织的伸展性[2],这在现代医学的治疗原理上是很具有理论依据的。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的“痹症”“腰痛”范畴,发病机理多由于外伤或者劳累过度导致机体正气损伤,正气不足、风、寒、湿等邪气外倾,阻遏气机,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导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腰为肾之腑,肾为先天之本,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日久耗伤,肾气不足,肾阴亏损,正气不足导致瘀血等病理产物堆积,不能及时排出体外、风、寒,湿瘀血等代谢产物阻塞脉络,致使经气运行不畅,若复加外邪的作用,日久瘀阻不通,病情加重,不通则痛。
活血止痛胶囊方中的当归,既能活血,又能补血,三七,乳香,自然铜活血化瘀止痛,冰片消肿止痛,土鳖虫破瘀血,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
由于本病的发病部位在腰椎,与督脉循行路径相关,同时本病疼痛部位多在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的走形路线,治疗时沿着以上三经的循行路线,采取揉捏滚打的手法,加上选取相关经穴进行点压。
正如《灵枢·本藏》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之后采取牵引疗法,使得椎间隙变宽,手法按压,椎体恢复正常位置,有利于脱出的髓核回纳[3-4]。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201-202.
[2]于天源,藏福科,李学武,等.按摩推拿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112.
[3]王玉娟,唐受爱.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0,25(7):1174-1175.
[4]郭振强,魏万利,曹双成.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