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课件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本章整合提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课件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本章整合提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陕农南林_:牧_农结_,林合2结4合℃(水田等农温业和线林业沿结合晋);陕关中边:种界植向业为北主(旱凸作出为主的);陕主北:
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 (3)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 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
图3
•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 减率的差异。 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
海拔_较_低_;_处_于_夏__季_风_背_风_坡_,_有_焚__风_效_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地形
陕•南(:2山)地七、月谷地,为主在亚关热带中常绿地阔叶区林(出垂直现分异高);温关中中:平心原(的盆地主)为要 原因是 主 温带落叶阔叶林;陕北:黄土高原为主 温带草原(森林草原)
容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我国 是农业大国,农业地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解决区域农业发展问题时应从以 下几个方面分析:
• 1.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 • 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
• 2.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
• 主要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 交通条件、劳动力状况、开发时间等方面 分析。
•同时,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 茉莉花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若选择问题②,应针对茉莉花茶产业发展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以提高茉莉花茶产 业竞争力的措施,具体可从研发、生产工 艺、产品种类、市场拓展、品牌维护等方 面提出措施。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环渤海地 区
①丰富的煤、铁、石油、 海盐等资源;②统一的电 网;③便利的铁路、公路 和近海运输;④紧靠山西 能源基地,并有输油管道 连接东北、华北的油田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2节课件PPT:19张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2节课件PPT:19张
一些生产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 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 厂家
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①政策优势不明显;②劳动力成本优 势丧失;③地价优势丧失
①工业实力大增;②恰逢世界经济全 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 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高新技术产业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升级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
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 大;②高薪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 较高
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
邓小平南巡
3.良好的区位条件
优越的对外联系区位使珠江三角洲 出口贸易工业快速发展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中 国 第 一 其中目,前港,澳广同东胞累和计海实外际侨吸胞收投外资商资直金接达投1资20已0达亿1美7元7。0多珠亿三侨乡美角元, 地区9市占全广东省侨资企业的88%。 江 门
至2008年,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 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4以 上,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
工业化推进城市化
与1983年相比,2002年珠三角城市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城镇数量迅猛增加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阅读完成
1、东莞的工业起步于什么模式?
三来一补
2、东莞具有哪些显著优势?
地理位置、著名的侨乡
3、东莞抓住了哪两次机遇?
3.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珠 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
第一步是创办经济特区 1980 第二步是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984 第三步是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 第四步是开放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 90年代以后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自主探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课件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课件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3)据气候统计图概括,甲区域N城市气温特征是________,乙区域K城市 降水特征是________ 。甲、乙两区域气候类型不同,其中更适合发展畜 牧业的区域是________ 。
(教师用书独具) 【信息提取】 从题图材料中可以看出:(1)甲图中a河为美国的 田纳西 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2)甲图中a河流域的地形起伏大 ,气 候以温暖湿润的 亚热带 气候为主。(3)乙图中对应的工业区为鲁尔区,该 区地形以 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
1.开发方针
2.具体措施:修建

3.综合效益
水坝
(1)在
、航运、
、提高水质、旅游、
等方面实防现洪了统一开发发与电管理。
(2)农林牧渔业、

土地利用 得到迅速发展,
明显改善。
工业 旅游业
生态环境
2020/3/1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评价 1.总体评价思路与内容 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对其进行总体评价主要遵循以下思路 和内容:
2020/3/1
【解析】 第3题,辽河周围森林面积较小,因此河流的含沙量要比 松花江大;春汛水量的大小取决于冬季积雪量的多少,由于大兴安岭和 小兴安岭的积雪量较大,因此春汛水量较大的是松花江;松花江最终也 是注入太平洋,因此只有答案C是正确的。第4题,防洪标准的设立不仅 要考虑自然条件,也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本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标 准值不能作为该地区防洪的标准,应该以该地区流量的最大值为依据, 因此答案选D。
第二节 流域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2020/3/1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开发原则:既考虑河流特点,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
特征,
进行综合开发

【地理】人教版必修3 (全册) (课件)

【地理】人教版必修3 (全册) (课件)

不是 玉米 很好 春小 麦 大豆
西部降 是我国重化 不太 水少, 工业基地 发达 草原广 (石油煤铁) 布 发 展牧业
铁路发达 (滨洲线 滨绥线 京哈线)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的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后期阶段--克服不协调的因素
人地关系基本 协调
人地关系已呈现 出不协调 人地关系矛 盾加剧
非可再生能源特点:
①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
②有限的 ③开发利用不当,容易 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能、
风能、
可再生能源
生物能、 潮汐能、
能源分类
太阳能
煤炭
非可再生能源 石油
天然气
三、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我国的煤炭资源占绝对优势,石油的比重较大, 天然气比重小;世界上石油资源占绝对优势,煤 炭、天然气资源比重都较大,核电比重也占一定 比重。
松嫩平原
范围 松嫩平原位于东 北腹地,东靠长白 山地,西接科尔沁草地, 北枕大小兴安岭, 南至辽河干流以北,跨 黑龙江、吉林、辽 宁三省,共辖53个县 (市)。土地总面 积19.5万平方千米。
长江三角洲
范围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 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边,包括江苏、 浙江两省部分地区和整个上海市,面积 约5万平方千米,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
六、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挑战 1.人均资源量少。 2.人均能源消费量低。 3.单位产值的能耗高。 4.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5.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七、能源基地建设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 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 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六大煤田九大煤矿)。 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 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课件(60张ppt)资料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课件(60张ppt)资料

开垦沼泽,破坏湿地
建立湿地保护区, 恢复退化的湿地
▪ 环境污染严重、自然 建设农业基础设施,
灾害频繁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 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 适应市场要求
P:全优115——24
加快农业技术的应 用和推广,加强宣 传,推进农业产业 化进程(农业结构、 产业链)
珠江三角洲 面临的问题
▪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原因: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 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 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热带雨林的分布
➢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 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 °— 25 °
➢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 地球之肺 ② 地球的储水库 ③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自主分析: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 .“区域生态问题综合整治的措施”学习的一般思路:
——“措施”针对“问题” 例: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的整治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2 、作用:培养学生全面梳理问题、归纳问题能力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农业 工业 交通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原因——地 理环境差异
气候条件差异 土地条件差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册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册课件

陕西窑洞
西 亚 的 房 子
厚墙加小窗,防晒又凉快
在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当地的房 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厚墙可以尽量减少白天通过 墙壁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 区吹来的热风。
阿拉伯白色 长袍
藏族“不对称”大袍
北 方
秦岭——淮河
南 方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 地理上的一条重要分界线
水产业较为发达
旱地耕作业
主要种植玉米、 春小麦、大豆等 作物。 一年一熟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 宜发展畜牧业
长江三角洲 工 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 业基地①轻工业:依 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 发展②重工业:从国 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 展
松嫩平原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 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 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 业,成为我国的重化 工业基地。
比较项目
水 热 状 况 年 植 被 一月均温 温 度 带 降水量 干湿地区 植被类型
以北
<0℃ 暖温带 <800㎜
以南
>0℃ 亚热带 >800㎜ 湿润地区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
半湿润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 区夏季高温多雨
①水稻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 等矿产
2.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耕作 方式 农 业 主要 粮食 作物 作物 熟制 其它 农业 松嫩平原
水田耕作业 主要种植水稻,此 外还有油菜、棉花 等作物 一年两熟至三熟
人 文 地 理 要 素
知识点二 地理环境的 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 自然环境的异同
长江三角洲
共性 地理位置 地 气候条件 理 环 境 土地条件 差 异 矿产条件

地理人教版高中二年级必修3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地理人教版高中二年级必修3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全国最大的电子 信息产业基地
1990 年 以 后

发展 高新

_政__策__优势已不明显 劳__动__密__集__型_产 技术产业
三 角 洲 地 区
经济发展 带动工资 水平 提高
劳动力 成本低 优势丧失
业不能支撑该 迫 产业 地区工业化的 使 升级 进一步发展
抓机 住遇
世界:经济__全__球__化__、__信__息__化__, 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__经__济__结__构__调__整___。
第一阶段 (1979—1990)
第二阶段 (1990—现在)
第一阶段:起步
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第二阶段:产业升级
高新技术产业比值在快速上升
第一阶段 (阅读课本73页1.2.3段)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
1979 年

1990 年
工业基础 薄弱 矿产资源 贫乏
主导产业劳__动_密集 型产业
附加 值_低_
珠三角是我国最早开放的地区。1980年 深圳、珠海被设置为经济特区。1985年 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经济开放区
减免税收,降低关税、 土地廉租、简化手续等 .
港澳台商、外商投资
2.良好的工业区位: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2.良好的工业区位: 丰富而廉价
毗邻港 澳,靠 近东南 亚
工厂地点
劳动力 改革开放
对策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加强城市分工与协作 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三角洲城市群
对策3:加强规划与管理
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管理 加强外来人口管理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
珠三角环保一体化规划(2009-2020)
日前,省政府出台我国首个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规 划。规划透露,将投入1970亿元,用于跨界河流及内河 涌综合治理等多项民生工程,优先解决珠三角大气灰霾、 水体黑臭等环境问题。并将使饮用水更洁净、食物更安 全、空气更清洁,环境更宜居,提高人民福祉。

高中地理 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高中地理 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松嫩 平原
(4)E地为 松嫩 平原,其 种植的主要作物,叙述正确的 是( C、D )。(双选) A.粮食作物主要是冬小麦 B.暖温带水果可以正常生长 C.水稻、玉米、大豆均可种植 D.主要糖料作物是甜菜 (5)E和F区域共同的地理特 征是( )。 D A.都种植冬小麦 B.都有肥沃的黑土 C.河流都有两个汛期 D.都适合机械化作业
4.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三江平原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对调 节 气候 、保护和改善 生态环境 有重要意义。 为了 保护陆地生态系统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做出决定,将不 再开垦三江平原的荒地,并要求对已开垦的荒地逐步还林、还草、 还 湿地 ,土地开发进入了 良性循环 的阶段。
A 1.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A.保持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 B.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 C.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控制污染 2.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 因是( )。 D A.保持湿地上的森林资源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加入WTO,我国可大量廉价进口粮食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松嫩 平原
4.丙地农业布局主要是 ( C )。 A.农耕地带 B.农林牧交错地带 C.海洋渔业地带 D.农牧地带
5.丁地农业生产类型为 ( B )。 A.种植业为主 B.畜牧业为主 C.农产品加工业 D.淡水养殖业为主
6.江苏盐城与甲平原都是丹顶 鹤的栖息地,原因是( C )。 A.降水丰沛,气候温和 B.植被覆盖良好 C.有大面积的湿地生态环境 D.都设立了自然保护区
三、农业生产和布局
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1)农业结构: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其中 耕作业 占主导地位;
(2)地位:全国重要的
商品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1.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如何调整?
2.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珠江三角洲地区 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 节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 怎样调整?
•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 比重不断上升; •⑵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 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 重不断上升。
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条
件是什么?
对外开放的政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 节
3、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从地理区位上讲,南部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
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
位条件。另外,在这种环境生活下的人们,思想观
念比较开发,愿意与外界交流互通有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 节
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概述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 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 展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 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 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 节
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概述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 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 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如珠江三角洲 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 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集型和资源密集
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 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 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 节
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何
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
资源密集型工业是指在工业投入的各因素中,原料占 最重要地位的工业,工业特点是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 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因此发达国家将这类工业迁往国外资 源丰富的地区。劳动费用即工资支出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 比重是选择厂址时需要考虑的因素。目前世界上先进地区 和后进地区之间工资差别很大。因此若干劳动密集型工业, 即每生产单位产品相对耗用劳动量大,而耗用原材料少, 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业,多倾向设置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 地区,如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以及收音机、电视机和照
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 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 节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以后,广 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 过投资、引商、引资,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 展。
中 国 第 一 侨 乡
相机的装配、玩具制造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 节
2.改国革开家放的以对后外,珠开江放三政角策洲地区作为我国对
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 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 节
• 3珠.江良三角好洲的地区区位位于我条国件南部沿海,毗邻港澳,
靠近东南亚。 • 影响: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 节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
速提高,有哪些国际国内背景和地理条件? 阅读完成以下表格内容:
国际背景
契机
国内背景
先机
地理条件
内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 节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 节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江 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 节
——
问题探究
材料:国际经济环境、对外开放政策、区位、侨 乡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利条件。 思考下列问题,对上述四个条件进行类比分析。
1、20世纪80年代前后都有的条件有哪些?
区位、侨乡
国际与经全济环国境其它地区共同拥有的条件有哪些?
2、根据上题的结果,你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20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 节
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概述
阅读理解: 三个问题:两个关系一个推进
一是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三是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做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 节
从经济发展环境来讲,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港澳,
靠近东南亚,容易受到它们的影响。当开放政策明
确之后,首先接受了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
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
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 节
图示法记忆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 节
例1 关于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70~80年代产业结构调 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 节
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 转化的历史过声,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 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
城市化的意义: ①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缩小城乡差别
精品资料
什么是工业化?
工业化一般是指制造业或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 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制造业 或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 例持续上升的过程。
工业化是一个长期不断变化的过程,其间往往 还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一方面由传统的农业 部门占主导地位向工业占主导地位转变,另一方 面工业部门的内部结构也处于不断的演进之中。 一般将工业化划分为早期工业、中期工业和新兴 工业三个阶段,以表示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A.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 B.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 断上升 C.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 断上升 D.在工业内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 下降
答案:B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 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