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合集下载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椎体的椎孔连接一起形成椎
T
管。
脊柱有4个生理弯曲,即颈
(C)、胸(T)、腰(L)
L
和骶尾(S)弯曲。

S


3
椎管的解剖
2.韧带 脊椎之间有韧
带相连,自外向 内依次是棘上、 棘间和黄韧带。
4
椎管的解剖
3.脊髓/脊膜和腔隙 • 椎管内有脊髓和包裹脊髓的三层被膜 • 脊髓下端成人终止于L1椎体下缘、L2椎体上缘 • 新生儿终止于L3椎体下缘,随年龄逐渐上移。
10
椎管的解剖
骶管
硬 膜

47mm
骶裂孔
11
椎管的解剖
6.脊神经:31对 脊神经是混合神经:
前根由运动神经NF和交感 传出NF组成;后根由感觉 神经NF和交感传入NF组成
对麻醉药的敏感顺序
:交感NF-感觉NF-运动 NF
12
椎管内麻醉的生理
1.脑脊液:成人总容积约 120~150ml,蛛网膜 下腔内仅25~30ml。脑 脊液透明澄清,pH为 7.35,比重1.003 ~ 1.009。脑脊液在腰麻 时起稀释和扩散局麻药 的作用。
15
椎管内麻醉的生理
3. 阻滞作用 概念: ✓感觉神经阻滞后,阻断皮肤和肌肉的疼痛传导; ✓交感神经被阻断后,减轻内脏牵拉反应; ✓运动神经被阻滞后,产生肌肉松弛。 顺序:交感神经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
16
解剖:植物神经
• 迷走神经是来源于脑 部的脑神经----决定 了椎管内阻滞的不完 整性和不平衡性
神经被阻滞的程度。胸脊神经被阻滞,肋间肌大部或 全部麻痹,使胸式呼吸减弱。只要膈神经(C3~5)未被 阻滞,仍可保持基本的通气量。 对策:高位硬膜外阻滞(T6 )时,应降低局麻药浓 度较,使运动神经不被阻滞或受阻滞轻微。

第四章椎管内麻醉 共18页PPT资料

第四章椎管内麻醉 共18页PPT资料

蛛网膜下隙阻滞对生理的干扰 • 血压下降 • 呼吸抑制 • 恶心、呕吐
蛛网膜下隙阻滞并发症 头痛 尿潴留 神经并发症 • 脑神经受累 • 假性脑脊膜炎 • 粘连性蛛网膜炎 • 马尾丛综合征
硬膜外阻滞适应证: 腹部手术 蛛网膜下隙阻滞的适应证 颈部、上肢、胸部手术亦可用 术后镇痛
硬膜外阻滞禁忌证: 严重贫血 高血压病 心脏代偿功能不良者 严重休克者 穿刺部位感染者 呼吸困难者
硬膜外阻滞穿刺解剖: 皮肤 皮下组织 脊上韧带 脊间韧带 黄韧带
硬膜外间隙的确定 阻力消失 负压现象
硬膜外阻滞试验剂量: 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注入3-5ML局麻
蛛网膜下隙阻滞的适应证 下腹及盆腔手术 肛门及会阴部手术 下肢手术
蛛网膜下隙阻滞的禁忌证 • 有CNS疾病者 • 休克者 • 严重全身性感染或穿刺部位感染者 • 腹内压明显增高者 • 脊柱外伤或结核者 • 急性心衰或冠心病发作者 • 不能合作者:精神病、神经官能症、小儿 • 贫血者禁有中位以上脊麻
基本概念
椎管内麻醉包括: 蛛网膜下隙阻滞(脊麻) 硬膜外阻滞(含骶管阻滞)
麻醉平面与阻滞作用 麻醉平面:
感觉神经被阻滞后,用针刺法测定皮肤痛觉消失的范 围,其上下界称麻醉平面。 阻滞平面差异: 交感神经阻滞平面>感觉神经阻滞平面2-4节段>运动 神经阻滞平面1-4节段
穿刺方法 直入法 侧入法
醉药,5分钟后观察有无脊麻现象和局麻药毒性反 应以及阻滞范围,以指导继续用药量。
硬膜外阻滞对生理的干扰 血压下降 呼吸抑制 恶心呕吐
硬膜外阻滞的并发症 穿破硬脊膜 误入血管 导管折断 全脊麻 异常广泛阻滞 脊神经根或脊髓损伤 硬膜外血肿

《椎管内麻醉》课件

《椎管内麻醉》课件

定位
确定穿刺点位,一般为腰椎L3-L4的 空隙。
穿刺
使用针头穿刺患者脊椎腔并准确定位。
椎管内麻醉的风险与并发症
1 低血压
药物作用可能导致血压下降。
3 腰背痛
穿刺可能引起腰背部不适。
2 头痛
少数患者注射后可能出现持续头痛。
椎管内麻醉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药物泄漏
问题:药物泄漏影响麻醉效 果。
解决方法:通过合理调整注 射速度和穿刺角度来减少泄 漏。
分娩镇痛
对于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椎管 内麻醉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疼痛管理
椎管内麻醉可用于疼痛管理, 减轻术后或慢性疼痛的不适。
结论和展望
椎管内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已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未来,我们将不断探索新的操作技 术和麻醉药物,进一步提高椎管内麻醉的质量和安全性。
椎管内麻醉的适应症
手术范围广泛
椎管内麻醉适用于各种手术,包括腹部、骨科等。
特殊人群适用
对于高龄、孕妇等特殊人群,椎管内麻醉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选择。
快速恢复
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恢复快,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椎管内麻醉的操作步骤
1
无菌准备

对手术区域和相关器械进行无菌处理,
确保操作安全。
3
注药
4
将麻醉药物缓慢注射至脊椎腔,并观 察患者反应。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欢迎来到《椎管内麻醉》PPT课件!本课件介绍椎管内麻醉的定义、原理、 适应症、操作步骤、风险与并发症、问题与解决方法、临床应用,以及结论 和展望。
椎管内麻醉的定义和原理
1 定义
2 原理
椎管内麻醉是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至患者 脊椎腔使其实现局部麻醉效果的一种麻醉 方式。

椎管内麻醉的护理 ppt课件

椎管内麻醉的护理  ppt课件
• • • • • 脑神经受累:主要为第6、7对脑神经 假性脑膜炎:脊麻后3~4d,头痛、颈强直,克尼格征(+) 粘连性蛛网膜炎 马尾神经综合征 脊髓炎
ppt课件
22
ppt课件
5

蛛网膜下隙阻滞的机制及其对生理的影响
机制:
• 阻滞顺序 自主神经纤维→感觉神经纤维→运动神经纤维及有髓鞘 的本体感觉纤维,感觉消失的顺序为血管收缩→寒冷刺激 →温感→温度的辨别→慢痛→快痛→触觉→运动麻痹→压力 感→本体感 消退顺序与阻滞顺序相反
ppt课件
6

蛛网膜下隙阻滞的机制及其对生理的影响
ppt课件
20

蛛网膜下隙阻滞的临床应用
麻醉中管理
• • •
血压下降和心率缓慢 呼吸抑制 恶心、呕吐
1. 血压骤降,脑供血骤减,兴奋呕吐中枢 2. 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肠蠕动增加 3. 手术操作牵拉内脏
ppt课件
21

蛛网膜下隙阻滞的并发症
头痛 穿刺后6~12h,多为1~3d 尿潴留 神经并发症
• • • • • 肋间肌麻痹广泛,便可能引起通气量不足 阻滞平面上达颈部时,由于膈神经被阻滞,可发生呼吸停止。 术前用药或麻醉辅助药用量大产生呼吸抑制 腹压增高阻碍膈肌活动 脊麻平面过高,阻断支配支气管平滑肌的交感神经,有可能诱 发支气管痉挛。
ppt课件
11

蛛网膜下隙阻滞的机制及其对生理的影响
相对禁忌证:
• • • • •
慢性贫血病人 禁用中位以上脊麻。 脊柱外伤或有严重腰背痛病史者 应禁用脊麻。 老年人 仅可选用低位脊麻。 腹内压明显增高者 应列为禁忌。 不合作病人,精神病、严重神经官能症以及小儿等 一般不采用脊麻。

麻醉学.第七章.第五节椎管内麻醉PPT

麻醉学.第七章.第五节椎管内麻醉PPT
椎管内麻醉药物选择及作用机制
常用局部麻醉药物介绍
利多卡因
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常 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和硬 膜外阻滞。
布比卡因
作用时间长,适用于长时 间手术,但起效较慢。
罗哌卡因
具有感觉和运动神经分离 阻滞的特性,常用于术后 镇痛。
药物作用机制探讨
阻断神经传导
局部麻醉药物通过抑制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达到麻醉效果。
免损伤重要组织结构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3
椎管内麻醉操作技术
穿刺部位选择与定位方法
穿刺部位选择
根据手术部位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 穿刺部位,如腰椎、胸椎等。
定位方法
采用体表标志、X线、超声等定位方法 确定穿刺点和穿刺方向。
穿刺技巧及注意事项
穿刺技巧
掌握正确的穿刺角度、深度和速度,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神经。
呼吸抑制等并发症。
影响效果因素探讨
01
02
03
04
患者因素
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并存 疾病等可影响椎管内麻醉效果

药物因素
局麻药的种类、浓度、剂量及 注射速度等可影响麻醉效果。
技术因素
穿刺技术、导管放置位置、注 药方式等可影响麻醉效果。
其他因素
手术种类、手术时间、环境温 度等也可对麻醉效果产生一定
椎管内外组织结构关系
01
硬膜外腔
位于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及黄韧带之间的狭窄腔隙,其内有疏松结
缔组织、脂肪组织、淋巴管、椎内静脉丛等。
02
蛛网膜下隙
位于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狭窄间隙,充满脑脊液,向上经枕骨大孔与
颅内蛛网膜下隙相通,向下达第2骶椎高度。
03
椎管内外组织结构关系的重要性

医疗教学之椎管内麻醉教育图文PPT课件

医疗教学之椎管内麻醉教育图文PPT课件

幼儿园优秀教学案例选编一、案例一:认识春天活动背景: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春天的气息,我们开展了“认识春天”的教学活动。

活动过程:1.带领幼儿户外活动,观察春天的植物变化,如花朵盛开、树叶发芽等。

2.请幼儿说说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3.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春天的特点,如春风、春雨、春花等。

4.组织幼儿进行春天的绘画活动,让他们用画笔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理解。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春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案例二:小小厨艺师活动背景:为了让幼儿了解食物的制作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我们开展了“小小厨艺师”的教学活动。

活动过程:1.教师向幼儿介绍简单的烹饪工具和食材。

2.邀请幼儿参与食物的准备工作,如洗菜、切菜等。

3.教师示范制作一道简单的菜品,如炒鸡蛋。

4.幼儿按照教师的指导,亲手制作自己的菜品。

5.大家一起品尝幼儿制作的菜品,给予鼓励和赞美。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了解了食物的制作过程,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

三、案例三:动物好朋友活动背景:为了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我们开展了“动物好朋友”的教学活动。

活动过程:1.教师向幼儿介绍不同种类的动物,以及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近距离观察动物。

3.邀请幼儿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及其原因。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动物,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等。

5.幼儿制作动物手工艺品,表达对动物的喜爱。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增强了关爱动物的意识,学会了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

四、案例四:快乐运动会活动背景:为了让幼儿锻炼身体,培养团队精神,我们举办了“快乐运动会”。

活动过程:1.教师向幼儿介绍各种运动项目,如跑步、跳远、投掷等。

2.组织幼儿进行热身活动,确保安全。

3.开展各种运动项目比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4.幼儿互相加油鼓劲,评选出最佳运动员。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幼儿锻炼了身体,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体验到了运动的快乐。

椎管内麻醉幻灯片课件

椎管内麻醉幻灯片课件
11
自主神经阻滞
交感神经从胸腰段脊髓发出,而副交感 神经从颅底和骶部发出。
椎管内麻醉不能阻断迷走神经(第X对脑 神经)
椎管内阻滞的生理反应系交感神经的张 力减弱,和/或副交感神经失拮抗所致。
12
生理反应——心血管表现(1)
原因: 静脉扩张、静脉淤血,静脉回流减少 阻滞水平以下动脉扩张,减少了阻滞水
41
起效
注入试验剂量并逐渐加大剂量 试验剂量:常用含1:20万(0.005mg/ml) 肾
上腺素的1.5%利多卡因3ml。如15ugAD入血 管可使HR加快(超过20%)和/或BP升高, EEG显示T波增高超过25%。 简单的回抽,并不能完全避免意外的血管内注 射。 试验量+逐渐增加剂量+每次注药前回抽,可避 免多数的局麻药中毒和鞘内注射的发生。
28
29
椎管内麻醉——体位选择
坐位:容易确认中线,肥胖者优势明显 侧卧位:常用 俯卧位(折刀位):与肛门直肠手术体
位相同,缺点是脑脊液无法顺利流出, 但可进行X-线定位
30
注意调整进针角度
31
椎管内麻醉——解剖入路
正中入路
旁正中入路
32
蛛网膜下腔阻滞
穿刺针 锐头穿刺针 (切割型)
吸暂停和低血压 低位阻滞时也可因低血压致延髓供血不足,
引起呼吸暂停
50
处理:保持气道通畅 保证通气 循环支持
51
蛛网膜下腔麻醉时心搏停止
原因:迷走反射和前负荷下降 预防:预扩容
早期对心动过缓进行抗迷走治疗 必要时使用麻黄素和肾上腺素
52
穿刺针或导管相关并发症
A. 麻醉或镇痛不全 蛛网膜下腔阻滞失败常见原因: 穿刺针移位 穿刺针开口未安全进入蛛网膜下腔 硬膜下注射 局麻药失效 硬膜外麻醉失败原因见前述

椎管内麻醉 PPT课件

椎管内麻醉 PPT课件
上:肩胛下角 下:尾骨 兩側:腋後線
穿刺點:不超過L1,2 穿刺方法:直入法、側入法 穿刺成功的標識:腦脊液暢流
麻醉管理
麻醉平面的調節
及時調節 改變體位控制平面
迴圈呼吸的監測和處理
血壓下降的程度與平面相關 擴容縮血管 平面過高可抑制呼吸,面罩正壓通氣
術後併發妥鈉)、異丙酚 (丙泊酚) 、苯二氮卓(咪唑安定)、依託 咪酯、羥基丁酸鈉、氯胺酮
麻醉性鎮痛藥:嗎啡、呱替啶、芬太尼
氯胺酮靜脈麻醉
氯胺酮具有較強的鎮痛作用,給藥後出現明顯的分離 麻醉狀態。
適應症:
短小、體表手術 小兒手術 休克、全身情況差 局部麻醉鎮痛不全者
經口明示插管注意事項
顯露聲門 靜脈快誘導式,插管動作要迅速準確 在置入喉鏡暴露聲門時,切不可以牙齒
作為支點 導管插入聲門是動作輕柔 體胖、頸短或喉頭高等聲門暴露困難者,
請人按壓喉結 插管後立刻判斷導管是否在氣道內
拔管術
拔管指針:
病人完全清醒,呼之有明確反應 潮氣量正常,肌張力完全恢復 吞咽反射、咳嗽反射恢復 迴圈功能良好,血氧飽和度正常
腦室60-70ml 顱蛛網膜下腔35-40ml 脊蛛網膜下腔25-30ml
神經粗細不同,阻滯有先後:
交感-感覺-運動
高平面脊麻:超過T4 中平面脊麻:T6 低平面脊麻:低於T10 鞍區麻醉:僅阻滯骶尾神經
全脊麻:全部脊神經被麻醉(嚴重併發 症,危及生命)
硬膜外麻醉生理
與蛛網膜下腔麻醉作用機理不同,必須通過脊 神經鞘膜作用於脊神經根
成人脊柱要4個生理彎曲,生理曲度對腰麻中藥 液的分佈有重要影響
椎管內麻醉解剖
椎骨的前部為椎體,後部為椎弓,椎弓由兩側的 椎弓根和椎板所組成,在後融合成棘突。上下兩 個棘突間構成棘間隙,此即為椎管內麻醉穿刺的 部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神经(C)8对 胸神经(T)12对 腰神经(L)5对 骶神经(S)5对 尾神经(CX)1对
8
三、生理 脑脊液
总量:120-150ml,椎管内约25-30ml 比重:1.003-1.009 PH:7.4 压力:侧卧0.60-1.67KPa(70-170mmH2O)
坐位1.96-2.94KPa(200-300mmH2O) 作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时具有稀释和扩散局部
心率缓慢是由于交感神经部分被阻滞,迷走神经呈相对亢进
所致。
28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术中并发症 (一)血压下降和心率缓慢
血压下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阻滞平面的高低,但与病人心血管功 能代偿状态以及是否伴有高血压、血容量不足或酸中毒等情况有 密切关系。 处理首先考虑补充血容量,如果无效可给予血管活性药物(麻黄 碱、间羟胺等)直到血压回升为止。麻黄碱是最常用的药物,兼 有α及β受体兴奋作用,可收缩动脉血管以升高血压,也能加快 心率。 对心率缓慢者可考虑静脉注射阿托品以降低迷走神经张力。
4
二、解剖
韧带:
从内向外的顺序是黄韧带、 棘间韧带及棘上韧带。 黄韧带穿刺时为判断进入
硬膜外间隙的标志。
5
脊髓被膜及腔
• 椎管
硬膜外腔
上起枕骨大孔至于骶2水平
• 硬脊膜 硬膜下腔
• 脊髓蛛网膜
• 软脊膜
蛛网膜下腔
6
脊神经及体表标志
脊神经是混合神经,由脊髓前角发出的运动纤维、脊髓后角发 出的感觉神经和由脊髓侧角发出的植物神经三种纤维组成。
24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平面调节
1、穿刺间隙
2、穿刺后病人体位
25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平面调节
3、注药速度 越快麻醉平面扩散越广; 越慢越易于集中于局部。
临床上应该利用以上综合因素调节麻醉平面。
26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并发症
麻醉中并发症较常见,与麻醉平面、病人体质有 密切关系;
麻醉后并发症中以尿潴留最常见、头痛偶见,其 它罕见;与术中管理、穿刺操作等因素有关。
27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术中并发症 (一)血压下降和心率缓慢
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超过胸4后,常出现血压下降,多数于注 药后15分钟~30分钟发生,同时伴心率缓慢,严重者可因脑供 血不足而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躁动不安等症状。
血压下降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节前神经纤维被阻滞,使小动 脉扩张周围阻力下降,加之血液淤积于周围血管系静脉回心 血量减少,心排血量下降而造成。
注药区
12
循环系统的影响
交感神经阻滞
外周血管扩张 外周阻力下降
回心血量减少 被阻区域血流
血压
皮肤红润皮温
外周血管扩张
右心房压下降
阻滞平面超过T3
心脏 加速N阻滞
心率
13
呼吸的影响:
胸脊神经阻滞
肋间肌麻痹
胸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仍能保持基本通气量
膈神经(C3-5)阻滞
膈肌麻痹
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通气量不足或呼吸停止
穿刺成功标志。
20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常用药物
浓度 容量
布比卡因 0.5% 3ml
普鲁卡因 5% 3ml
丁卡因 0.33% 3ml
最大用量 15mg
150mg
10mg
作用时间 4-6小时 3/4-1小时 2-3小时
21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常用药物
此药物限量是由于用量过大会过多阻滞脊神 经,对机体造成更大生理功能紊乱 ;并不是 由于药物吸收入血对机体的影响,应与局 麻药毒性反应中的限量相区别。
温觉 痛觉 触觉 运动 压力感受 本体感觉
11
1、麻醉平面是指感觉神经阻滞后,用针刺法测定皮肤痛觉消失 的范围,交感神经的阻滞平面一般比感觉平面高2~4个节段 , 运动阻滞又比痛觉平面低1~4个阶段。 局麻药的临界浓度 :
普鲁卡因 0.2mg/ml阻断交感神经纤维, 0.3~0.5mg/ml阻断感觉纤维, 0.5~0.75mg/ml阻断运动神经
22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平面调节
3、麻醉平面的调节 (1)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后,应在5~10分钟之内将
麻醉平面控制在手术需要的范围内不能任其集中或扩 散,这一措施称麻醉平面调节。 超过此时间药物就与神经组织结合而无法调节。
23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平面调节
(2)影响腰麻麻醉平面的因素:脊柱长度、药物效能、浓度、 容量等因素都影响麻醉平面,临床上它们可以事先设定,而下 列因素对平面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①穿刺间隙 ②穿刺后病人体位 ③注药速度
椎管内麻醉
1
一、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及分类
椎管内麻醉 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椎管内,阻
断脊神经的冲动传导。 分类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脊麻、腰麻)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骶管阻滞麻醉。
2
二、解剖
脊柱、椎管、韧带 脊髓、被膜 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腔 脊神经及体表标志。
3
二、椎管的解剖
脊椎由7节颈椎、12节 胸椎、5节腰椎、融合 成一块的5节骶椎以及1 节尾椎组成。 成人脊椎呈现4个弯曲, 颈曲和腰曲向前,胸曲 和骶曲向后。
14
对胃肠道的影响 : 胃肠蠕动增强、
胃液分泌增多、胆汁反流入胃 发生恶心、呕吐的原因:
胃肠蠕动增强、胆汁反流、 低血压、脑缺氧、手术牵拉等。
15
对泌尿系统影响
如果BP<80mmHg,肾血流 肾小球滤过滤 (一过性) 腰麻后容易发生尿潴留。
16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17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定义
麻醉药的作用。
9
三、生理 药物作用部位
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时局麻药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和脊髓表面。 2、硬膜外麻醉时可能作用部位有: (1)透过硬脊膜、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 (2)药物渗出椎间孔在椎旁阻滞脊神经; (3)通过蛛网膜绒毛进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 。
10
由于神经纤维粗细、包膜不同,阻滞次序 也不 同,在同一药物浓度时阻滞次序为:
概念: 将局部麻醉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阻断部分脊神经的冲动传导功
能而引起相应支配区域的麻醉作用,又称脊椎麻醉或腰麻。 按阻滞平面的高低来分:
低平面:胸10以下,最常用 中平面:胸10-胸4,常用 高平面:胸4以上,不用
18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腰椎穿刺术
1、穿刺间隙
成人脊髓终止于腰1椎体下缘或
腰2椎体上缘,为避免损伤脊髓
应选择腰2椎体以下棘突间隙穿
刺,成人一般选择腰3-4棘突间
隙穿刺。
定位方法以两侧髂嵴之间连线与脊柱正中
纵线相交处为L4(棘突)或L3-4(间隙)。
19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腰椎穿刺术
2、经过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黄韧带——硬脊
膜外腔——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下腔——有脑脊液滴出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