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合集下载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椎体的椎孔连接一起形成椎
T
管。
脊柱有4个生理弯曲,即颈
(C)、胸(T)、腰(L)
L
和骶尾(S)弯曲。

S


3
椎管的解剖
2.韧带 脊椎之间有韧
带相连,自外向 内依次是棘上、 棘间和黄韧带。
4
椎管的解剖
3.脊髓/脊膜和腔隙 • 椎管内有脊髓和包裹脊髓的三层被膜 • 脊髓下端成人终止于L1椎体下缘、L2椎体上缘 • 新生儿终止于L3椎体下缘,随年龄逐渐上移。
10
椎管的解剖
骶管
硬 膜

47mm
骶裂孔
11
椎管的解剖
6.脊神经:31对 脊神经是混合神经:
前根由运动神经NF和交感 传出NF组成;后根由感觉 神经NF和交感传入NF组成
对麻醉药的敏感顺序
:交感NF-感觉NF-运动 NF
12
椎管内麻醉的生理
1.脑脊液:成人总容积约 120~150ml,蛛网膜 下腔内仅25~30ml。脑 脊液透明澄清,pH为 7.35,比重1.003 ~ 1.009。脑脊液在腰麻 时起稀释和扩散局麻药 的作用。
15
椎管内麻醉的生理
3. 阻滞作用 概念: ✓感觉神经阻滞后,阻断皮肤和肌肉的疼痛传导; ✓交感神经被阻断后,减轻内脏牵拉反应; ✓运动神经被阻滞后,产生肌肉松弛。 顺序:交感神经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
16
解剖:植物神经
• 迷走神经是来源于脑 部的脑神经----决定 了椎管内阻滞的不完 整性和不平衡性
神经被阻滞的程度。胸脊神经被阻滞,肋间肌大部或 全部麻痹,使胸式呼吸减弱。只要膈神经(C3~5)未被 阻滞,仍可保持基本的通气量。 对策:高位硬膜外阻滞(T6 )时,应降低局麻药浓 度较,使运动神经不被阻滞或受阻滞轻微。

第四章椎管内麻醉 ppt课件

第四章椎管内麻醉 ppt课件
➢ 恶心呕吐 ① 交感神经阻滞,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肠蠕动增强,
可能诱发恶心呕吐。 ② 血压下降脑缺氧也可以引起恶心呕吐。
➢ 麻醉平面超过T5抑制子宫收缩 ➢ 持续低血压影响肝肾血供 ➢ 尿潴留
2020/11/13
21
三 蛛网膜下腔阻滞 Spinal Anesthesia
➢ 定义: 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阻断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
➢ (一) 脊柱和椎管 脊椎重叠而成 承重和保护脊髓
2020/11/13
6
椎间孔与椎板间孔
2020/11/13
7
脊柱的生理弯曲
颈曲
胸曲
腰曲
骶曲
2020/11/13
8
(二) 韧带
2020/11/13
9
黄韧带结构致密
➢ 空气压缩试验 不能注气 不能注液
➢ 阻力消失试验 穿过黄韧带!
2020/11/13
第四章 椎管内麻醉
Intrathecal Anesthesia
2020/11/13
1
1
椎管内麻醉定义
将局麻药液注入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产 生躯体截断性或节段性阻滞的麻醉方法。
椎管内麻醉属于局部麻醉范畴。
➢ 椎管内麻醉分类 1、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脊麻),包括鞍麻。 2、硬膜外腔阻滞(硬膜外麻醉),包括骶管阻滞。 3、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 2、硬膜外阻滞的作用的途径复杂
(1)通过蛛网膜绒毛进入根部蛛网膜下腔
(2)局麻药渗出椎间孔椎旁阻滞脊神经
(3)透过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
2020/11/13
18
(二) 阻滞效果
➢ 交感神经被阻滞后: 发热!减轻内脏牵拉反应。

第四章椎管内麻醉 共18页PPT资料

第四章椎管内麻醉 共18页PPT资料

蛛网膜下隙阻滞对生理的干扰 • 血压下降 • 呼吸抑制 • 恶心、呕吐
蛛网膜下隙阻滞并发症 头痛 尿潴留 神经并发症 • 脑神经受累 • 假性脑脊膜炎 • 粘连性蛛网膜炎 • 马尾丛综合征
硬膜外阻滞适应证: 腹部手术 蛛网膜下隙阻滞的适应证 颈部、上肢、胸部手术亦可用 术后镇痛
硬膜外阻滞禁忌证: 严重贫血 高血压病 心脏代偿功能不良者 严重休克者 穿刺部位感染者 呼吸困难者
硬膜外阻滞穿刺解剖: 皮肤 皮下组织 脊上韧带 脊间韧带 黄韧带
硬膜外间隙的确定 阻力消失 负压现象
硬膜外阻滞试验剂量: 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注入3-5ML局麻
蛛网膜下隙阻滞的适应证 下腹及盆腔手术 肛门及会阴部手术 下肢手术
蛛网膜下隙阻滞的禁忌证 • 有CNS疾病者 • 休克者 • 严重全身性感染或穿刺部位感染者 • 腹内压明显增高者 • 脊柱外伤或结核者 • 急性心衰或冠心病发作者 • 不能合作者:精神病、神经官能症、小儿 • 贫血者禁有中位以上脊麻
基本概念
椎管内麻醉包括: 蛛网膜下隙阻滞(脊麻) 硬膜外阻滞(含骶管阻滞)
麻醉平面与阻滞作用 麻醉平面:
感觉神经被阻滞后,用针刺法测定皮肤痛觉消失的范 围,其上下界称麻醉平面。 阻滞平面差异: 交感神经阻滞平面>感觉神经阻滞平面2-4节段>运动 神经阻滞平面1-4节段
穿刺方法 直入法 侧入法
醉药,5分钟后观察有无脊麻现象和局麻药毒性反 应以及阻滞范围,以指导继续用药量。
硬膜外阻滞对生理的干扰 血压下降 呼吸抑制 恶心呕吐
硬膜外阻滞的并发症 穿破硬脊膜 误入血管 导管折断 全脊麻 异常广泛阻滞 脊神经根或脊髓损伤 硬膜外血肿

椎管内麻醉44页PPT

椎管内麻醉44页PPT

蛛网膜下隙 与脑蛛网膜相通
止于S2水平 软膜与蛛网膜之间
脑脊液
硬膜外间隙 起于枕骨大孔与颅脑不通
止于骶裂孔 硬脊膜与椎管内壁之间 脂肪,结缔组织,血管,
淋巴管 10
2、椎管内解剖和生理
骶管: 是由5块骶椎骨融合而成。腰段硬膜外间隙
的延续,在此腔注入局麻药产生的麻醉称骶管阻 滞。属硬膜外间隙麻醉。 骶裂孔是其重要的解剖标志。
阻滞范围过广
手术牵拉
(2)处理:
分析原因
扩容、麻黄碱或去氧肾上 腺素、阿托品。
术中并2发6 症3
呼吸抑制respiratory depression
❖对呼吸的影响主要在于储备功能 当感觉平面在T8以下时,基本不受影响 麻醉平面愈高(T4),则影响愈大。
❖处理
吸氧,辅助呼吸,气管插管和人工呼吸。
术中并2发7 症4
(anesthesia complications)
术中并发症: 麻醉失败
术后并发症 头痛 尿潴留(S2-4)
血压下降 呼吸抑制
颅神经麻痹 粘连性蛛网膜炎 马尾神经综合症
恶心呕吐
假性脑膜炎
25
血压下降 hypotension
(1)原因
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麻醉平面和阻滞范围有密切关系。
交感神经被阻滞 血容量不足
29
• 尿潴留:S2-4被阻滞,膀胱张力丧失。 术后留置尿管。
4、椎管内麻醉并发症
(硬膜外间隙阻滞)(anesthesia complications)
术中并发症
全脊椎麻醉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血压下降 呼吸抑制 恶心呕吐
术后并发症
神经损伤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脓肿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31
全脊椎麻醉

麻醉学.第七章.第五节椎管内麻醉PPT

麻醉学.第七章.第五节椎管内麻醉PPT
椎管内麻醉药物选择及作用机制
常用局部麻醉药物介绍
利多卡因
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常 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和硬 膜外阻滞。
布比卡因
作用时间长,适用于长时 间手术,但起效较慢。
罗哌卡因
具有感觉和运动神经分离 阻滞的特性,常用于术后 镇痛。
药物作用机制探讨
阻断神经传导
局部麻醉药物通过抑制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达到麻醉效果。
免损伤重要组织结构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3
椎管内麻醉操作技术
穿刺部位选择与定位方法
穿刺部位选择
根据手术部位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 穿刺部位,如腰椎、胸椎等。
定位方法
采用体表标志、X线、超声等定位方法 确定穿刺点和穿刺方向。
穿刺技巧及注意事项
穿刺技巧
掌握正确的穿刺角度、深度和速度,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神经。
呼吸抑制等并发症。
影响效果因素探讨
01
02
03
04
患者因素
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并存 疾病等可影响椎管内麻醉效果

药物因素
局麻药的种类、浓度、剂量及 注射速度等可影响麻醉效果。
技术因素
穿刺技术、导管放置位置、注 药方式等可影响麻醉效果。
其他因素
手术种类、手术时间、环境温 度等也可对麻醉效果产生一定
椎管内外组织结构关系
01
硬膜外腔
位于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及黄韧带之间的狭窄腔隙,其内有疏松结
缔组织、脂肪组织、淋巴管、椎内静脉丛等。
02
蛛网膜下隙
位于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狭窄间隙,充满脑脊液,向上经枕骨大孔与
颅内蛛网膜下隙相通,向下达第2骶椎高度。
03
椎管内外组织结构关系的重要性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_OK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_OK
7
蛛网膜下腔阻滞
• 麻醉平面的调节
1. 穿刺间隙 2. 病人体位 3. 注药速度
8
蛛网膜下腔阻滞
• 并发症
1. 术中: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 2. 术后:头痛、尿潴留、颅神经麻痹、粘连性蛛网膜
炎、马尾丛综合征、化脓性脑脊膜炎
9
蛛网膜下腔阻滞
• 适应证:适用于2~3小时以内的下腹部、盆腔、
4
蛛网膜下腔阻滞
• 分类
1. 局麻药比重:重比重、等比重、轻比重 2. 麻醉平面:高平面、低平面 3. 给药方式:单次法、连续法
5
• 腰椎穿刺术
蛛网膜下腔阻滞
6
蛛网膜下腔阻滞
• 常用局麻药
1. 普鲁卡因:成人一次用量为100~150mg,最多不超过 180mg。
2. 丁卡因:成人一次用量为10mg,最多不超过15mg。
1. 局麻药中毒 2. 全脊椎麻醉 3. 尿潴留
骶管阻滞
19
骶管阻滞
• 适应证:直肠、肛门和会阴手术 • 禁忌证:穿刺点感染和骶管畸形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椎管内麻醉
• 硬膜外阻滞 • 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腰麻)
1
椎管内麻醉解剖
•脊柱和椎管 •韧带 •脊髓、脊膜与腔隙 •根硬膜、根部蛛网膜和根软膜 •骶管 •脊神经
2
椎管内麻醉生理
• 脑脊液 • 药物作用部位 • 阻滞作用和麻醉平面 • 椎管内麻醉对机体的影响
3
椎管内麻醉方法
1. 蛛网膜下腔阻滞 2. 硬膜外阻滞 3.骶管阻滞

医疗教学之椎管内麻醉教育图文PPT课件

医疗教学之椎管内麻醉教育图文PPT课件

幼儿园优秀教学案例选编一、案例一:认识春天活动背景: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春天的气息,我们开展了“认识春天”的教学活动。

活动过程:1.带领幼儿户外活动,观察春天的植物变化,如花朵盛开、树叶发芽等。

2.请幼儿说说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3.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春天的特点,如春风、春雨、春花等。

4.组织幼儿进行春天的绘画活动,让他们用画笔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理解。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春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案例二:小小厨艺师活动背景:为了让幼儿了解食物的制作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我们开展了“小小厨艺师”的教学活动。

活动过程:1.教师向幼儿介绍简单的烹饪工具和食材。

2.邀请幼儿参与食物的准备工作,如洗菜、切菜等。

3.教师示范制作一道简单的菜品,如炒鸡蛋。

4.幼儿按照教师的指导,亲手制作自己的菜品。

5.大家一起品尝幼儿制作的菜品,给予鼓励和赞美。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了解了食物的制作过程,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

三、案例三:动物好朋友活动背景:为了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我们开展了“动物好朋友”的教学活动。

活动过程:1.教师向幼儿介绍不同种类的动物,以及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近距离观察动物。

3.邀请幼儿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及其原因。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动物,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等。

5.幼儿制作动物手工艺品,表达对动物的喜爱。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增强了关爱动物的意识,学会了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

四、案例四:快乐运动会活动背景:为了让幼儿锻炼身体,培养团队精神,我们举办了“快乐运动会”。

活动过程:1.教师向幼儿介绍各种运动项目,如跑步、跳远、投掷等。

2.组织幼儿进行热身活动,确保安全。

3.开展各种运动项目比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4.幼儿互相加油鼓劲,评选出最佳运动员。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幼儿锻炼了身体,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体验到了运动的快乐。

椎管内麻醉幻灯片课件

椎管内麻醉幻灯片课件
11
自主神经阻滞
交感神经从胸腰段脊髓发出,而副交感 神经从颅底和骶部发出。
椎管内麻醉不能阻断迷走神经(第X对脑 神经)
椎管内阻滞的生理反应系交感神经的张 力减弱,和/或副交感神经失拮抗所致。
12
生理反应——心血管表现(1)
原因: 静脉扩张、静脉淤血,静脉回流减少 阻滞水平以下动脉扩张,减少了阻滞水
41
起效
注入试验剂量并逐渐加大剂量 试验剂量:常用含1:20万(0.005mg/ml) 肾
上腺素的1.5%利多卡因3ml。如15ugAD入血 管可使HR加快(超过20%)和/或BP升高, EEG显示T波增高超过25%。 简单的回抽,并不能完全避免意外的血管内注 射。 试验量+逐渐增加剂量+每次注药前回抽,可避 免多数的局麻药中毒和鞘内注射的发生。
28
29
椎管内麻醉——体位选择
坐位:容易确认中线,肥胖者优势明显 侧卧位:常用 俯卧位(折刀位):与肛门直肠手术体
位相同,缺点是脑脊液无法顺利流出, 但可进行X-线定位
30
注意调整进针角度
31
椎管内麻醉——解剖入路
正中入路
旁正中入路
32
蛛网膜下腔阻滞
穿刺针 锐头穿刺针 (切割型)
吸暂停和低血压 低位阻滞时也可因低血压致延髓供血不足,
引起呼吸暂停
50
处理:保持气道通畅 保证通气 循环支持
51
蛛网膜下腔麻醉时心搏停止
原因:迷走反射和前负荷下降 预防:预扩容
早期对心动过缓进行抗迷走治疗 必要时使用麻黄素和肾上腺素
52
穿刺针或导管相关并发症
A. 麻醉或镇痛不全 蛛网膜下腔阻滞失败常见原因: 穿刺针移位 穿刺针开口未安全进入蛛网膜下腔 硬膜下注射 局麻药失效 硬膜外麻醉失败原因见前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蛛网膜下腔内 25 ~ 30 m1 ➢ 脑脊液比重:1.003~1.009 ➢ 脑脊液压力:侧卧位 70~170 mmH2O
坐位 200~300 mmH20
椎管内麻醉
14
(八) 其它
➢ 体表标志与脊神经支配 ➢ 针刺法测定麻醉平面 ➢ 麻醉平面表示方法
T4 ~ L3 , T8 ~
椎管内麻醉
15
二、椎管内麻醉的机制及生理
椎管内麻醉
27
脊麻后头痛
➢ ① 发生率:1 % ➢ ② 时间:麻醉后2~7天 ➢ ③ 性别:女性多见 ➢ ④ 年龄:年青多见 ➢ ⑤ 部位:枕后部多见 ➢ ⑥ 原因:脑脊液丢失 ➢ ⑦ 性质:低颅压性头痛
➢ ⑧ 特点:抬头、直立加重 平卧减轻或消失
➢ ⑨ 预防:细针、平卧 ➢ 治疗:轻度头痛自行消失
椎管内麻醉
2
椎管内麻醉的特点
➢ 作用部位:在脊髓水平阻滞相应的各类神经。 ➢ 麻醉优点:病人神志清醒、体表镇痛确切,
肌肉松弛良好,临床费用低廉。 ➢ 麻醉缺点:高位阻滞影响大、内脏阻滞不完善、
硬膜外穿刺有危险,麻醉风险要重视。 ➢ 应用现状:腰麻增多,硬膜外阻滞应用应用减少!
椎管内麻醉
3
一、椎管内解剖
椎管内麻醉
18
椎管内麻醉对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 恶心呕吐 ① 交感神经阻滞,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肠蠕动增强,
可能诱发恶心呕吐。 ② 血压下降脑缺氧也可以引起恶心呕吐。
➢ 麻醉平面超过T5抑制子宫收缩 ➢ 持续低血压影响肝肾血供 ➢ 尿潴留
椎管内麻醉
19
三 蛛网膜下腔阻滞 Spinal Anesthesia
中度疼痛:平卧、药物 严重者头痛:硬膜外间隙 注入盐水或自体血补片
椎管内麻醉
➢ (一) 药物作用部位
局麻药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脊神经根
➢ 1、蛛网膜下腔阻滞
直接作用于脊髓表面和脊神经根
➢ 2、硬膜外阻滞的作用的途径复杂
(1)通过蛛网膜绒毛进入根部蛛网膜下腔
(2)局麻药渗出椎间孔椎旁阻滞脊神经
(3)透过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
椎管内麻醉
16
(二) 阻滞效果
➢ 交感神经被阻滞后: 发热!减轻内脏牵拉反应。
椎管内麻醉
11
(五) 骶管
椎管内麻醉
12
(六) 脊神经
➢ 脊神经共31对: 颈8、胸12、腰5、骶5、尾1。
➢ 脊神经粗细: 运动神经纤维>感觉神经纤维>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
➢ 阻滞顺序: 交感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椎管内麻醉
13
(七) 脑脊液
➢ 脑脊液在腰麻时起稀释和扩散局麻药的作用 ➢ 脑脊液容积:总容积约 120 ~ 150ml
处理:输液、麻黄素、阿托品。
➢ (2) 呼吸抑制:
高平面阻滞所致
吸氧、面罩辅助呼吸、气管插管。
➢ (3) 恶心呕吐:
① 麻醉平面过高;② 迷走神经亢进;
③ 手术牵拉内脏;④ 阿片类辅助药。
椎管内麻醉
26
2、术后并发症
➢ (1) 腰麻后头痛 ➢ (2) 尿潴留 ➢ (3) 其他
化脓性脑膜炎 颅神经麻痹 粘连性蛛网膜炎等 马尾神经综合征
➢ 感觉神经被阻断后: 麻木!阻断疼痛传导。
➢ 运动神经被阻滞后: 软瘫!产生肌肉松弛。
椎管内麻醉
17
(三) 椎管内麻醉对生理的影响
➢ 1、对呼吸功能的影; 镇痛药 椎管内麻醉死亡原因
➢ 2、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低血压最常见 血管张力减低 容量血管扩张 血容量相对不足 窦性心动过缓
➢ (一) 脊柱和椎管 脊椎重叠而成 承重和保护脊髓
椎管内麻醉
4
椎间孔与椎板间孔
椎管内麻醉
5
脊柱的生理弯曲
颈曲
胸曲
腰曲
骶曲
椎管内麻醉
6
(二) 韧带
椎管内麻醉
7
黄韧带结构致密
➢ 空气压缩试验 不能注气 不能注液
➢ 阻力消失试验 穿过黄韧带!
椎管内麻醉
8
(三) 脊髓、脊膜与腔隙
➢ 脊髓下端终止处 ➢ 成人:L1椎体下缘
22
蛛网膜下腔穿刺术
➢ 3、消毒 ➢ 4、局麻 ➢ 5、穿刺 ➢ 6、脑脊液流出 ➢ 7、注药
椎管内麻醉
23
(三)蛛网膜下腔麻醉局麻药液
➢ 1、局麻药药液比重: 重比重液、轻比重液、等比重液。
➢(1)布比卡因 lO%葡萄糖稀释布比卡因(重比重) 注射用水稀释布比卡因(轻比重) 0.5%原液、或用盐水稀释(等比重)
➢(2)罗哌卡因
椎管内麻醉
24
(四)麻醉平面的调节
➢ 1、穿刺间隙: L 2 ~3 3~4间隙穿刺
➢ 2、体位/比重: 调节手术床 利用体位
➢ 3、注药速度: ➢ 4、局麻药的容积: ➢ 5、局麻药的剂量:
椎管内麻醉
25
(五)蛛网膜下腔阻滞并发症
➢ 1、术中并发症
➢(1)血压下降、心率缓慢:
与阻滞范围、阻滞平面、静脉压力反射有关
➢ 定义: 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阻断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
能,引起相应支配区域的麻醉效果,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 又称脊椎麻醉或腰麻。 ➢ 鞍醉:坐位下L4-5椎间隙穿刺注入少量重比重药液,使阻 滞范围局限在会阴区---鞍醉。
椎管内麻醉
20
(一)适应证和禁忌症
➢ 1、适应证:
2~3小时以内的手术,
下腹、下肢、盆腔、肛门、会阴手术。
➢ 2、禁忌证:
(1)休克!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3)脓毒症 (4)穿刺部位感染
(5)脊椎外伤、脊椎结核。
(6)急性心力衰竭或冠心病发作
(7)精神病或不能合作者
椎管内麻醉
21
(二)蛛网膜下腔穿刺术
➢ 1、体位:侧卧、屈曲、抱膝 ➢ 2、定位:L 3~4 以下
椎管内麻醉
第四章 椎管内麻醉
Intrathecal Anesthesia
椎管内麻醉
1
椎管内麻醉定义
将局麻药液注入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产 生躯体截断性或节段性阻滞的麻醉方法。
椎管内麻醉属于局部麻醉范畴。
➢ 椎管内麻醉分类 1、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脊麻),包括鞍麻。 2、硬膜外腔阻滞(硬膜外麻醉),包括骶管阻滞。 3、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10%超过L2椎体下缘 ➢ 小儿:L2椎体下缘 ➢ 小儿、成人腰穿选择L3-4
椎管内麻醉
9
椎管内的腔隙---三个腔隙
➢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
➢ 硬脊膜下腔 硬脊膜
➢ 硬膜外腔
椎管内麻醉
10
皮肤至脊髓的解剖层次 (背部正中)
皮肤 → 皮肤下组织 → 棘上韧带 → 棘间韧带 → 黄 韧带(椎板间孔) → 硬膜外腔 → 硬脊膜+硬脊膜下腔+蛛网 膜 → 蛛网膜下腔(脑脊液) → 软膜 → 脊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