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合成氨
(人教版)哈尔滨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 + 3H2 (g) 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 (g),当反应达到限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2、H2完全转化为NH3B.此时反应已停止C.生成2mol 氨气的同时,同时生成3mol H2D.氮气、氢气、氨气的浓度相等2.可逆反应3H2+N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v正(N2)=v正(H2)B.v正(N2)=v逆(NH3)C.2v正(H2)=3v逆(NH3)D.v正(N2)=3v逆(H2)3.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通过图甲实验产生气泡的快慢能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B.用图乙装置判断反应速率的大小,可测定反应产生相同气体体积所需的时间C.图乙实验中,如t s内针筒收集到V mL气体,则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tmL/sD.为检查图乙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推进一定距离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4.两电极用导线连接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不考虑溶液中溶解的氧气的影响),你认为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选项A B C D 电极材料Zn Fe Cu Al电极材料Cu Zn Ag Sn电解质溶液CuCl2溶液H2SO4溶液CuSO4溶液NaOH溶液5.反应2NO2(g)O2(g)+2NO(g),一定条件下,将NO2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气体密度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O2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每消耗2molNO2的同时生成2molNO6.在2A(s)+B(g) ⇌ 3C(g)+4D(g)反应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s)B.v(B)=0.2 mol/(L•s)C.v(C)=18 mol/(L•min)D.v(D)=0.6 mol/(L•s)7.富硼渣中含有镁硼酸盐(2MgO·B2O3)、镁硅酸盐(2MgO·SiO2)及少量Al2O3、FeO等杂质。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题(含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对于反应A(g)+3B(g)2C(g)+2D(s),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A.v(A)=0.2mol/(L·s)B.v(B)=0.2mol/(L·s)C.v(C)=0.3mol/(L·s)D.v(D)=0.4mol/(L·s)2.将过量的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同时向a 中加少量CuSO4溶液,图中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A.B.C.D.3.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热量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分两步基元反应:H2O2+I- →H2O+IO- 慢 H2O2+IO- → H2O+O2+I- 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v (H2O2)=v (H2O)=v (O2) B.IO-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C.反应活化能为98 kJ·mol-1D.反应速率由IO-浓度决定4.实验室用锌和2 mol·L-1硫酸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用锌粉代替锌粒B.用浓硫酸代替2 mol·L-1硫酸C.给硫酸溶液加热D.滴加几滴2 mol·L-1CuSO4溶液5.可以将反应Zn+Br2=ZnBr2设计成原电池,下列4个电极反应中,分别表示正极反应和负极反应的是①Br2+2e-=2Br-②2Br--2e-=Br2 ③Zn-2e-=Zn2+④Zn2++2e-=ZnA.②和③B.①和④C.②和④D.①和③6.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X2(g) +Y2(g)⇌2Z (g)。
已知X2、Y2和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1、0.3mol·L-1、0.2mol·L-1,当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Y2为0.2mol·L-1B.Z为0.3mol·L-1C.X2为0.2mol·L-1D.Z为0.4mol·L-1 7.反应2NO2(g)O2(g)+2NO(g),一定条件下,将NO2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高二化学合成氨知识点汇总

高二化学合成氨知识点汇总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化工领域。
在高二化学学习中,合成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二化学合成氨的相关知识进行汇总。
一、什么是合成氨合成氨,化学式为NH3,是由氮气和氢气经过合成反应制得的。
合成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
在常温下,将氮气和氢气以一定的比例通入催化剂下,经过一系列反应,即可制得合成氨。
二、合成氨的催化剂合成氨反应主要依靠催化剂的作用。
常用的催化剂是铁表面上的铁铝酸催化剂。
它是以氧化铁为主体,在表面负离子的作用下,加上铝质的助催化剂。
三、合成氨的反应条件合成氨反应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一般情况下,合成氨的反应温度在400-500°C之间,而反应压力在100-300atm之间。
这样的高温高压条件有利于提高合成氨反应的速率和产率。
四、合成氨的平衡反应合成氨反应属于平衡反应,符合利用Le Chatelier原理进行调节的规律。
在合成氨反应中,从化学方程式上看,氮和氢的配比应该为1:3,但为了增加反应的速率,常用大量氢的过量来推动反应。
而平衡反应中,产生的氨气会逐渐分解,使得反应达到动态平衡。
五、合成氨的应用合成氨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化工领域。
在农业中,合成氨作为化肥的主要成分,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化工领域,合成氨被用来制备硝化甘油、硝酸铵等重要的化学品,同时也用于制备液化氨、尿素等化学制品。
六、合成氨的制备工艺改进为了提高合成氨的制备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不断改进合成氨的制备工艺。
一项重要的改进是使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这种反应器在提高合成氨产率的同时,有效控制了氨分解的问题,提高了合成氨反应的效果。
综上所述,高二化学中学习的合成氨知识点主要包括合成氨的定义和制备方法、催化剂的作用、反应条件和平衡反应的特点、合成氨的应用以及制备工艺的改进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合成氨的特性和应用,为日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基础。
合成氨工业高中知识点

合成氨工业高中知识点合成氨工业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氨的过程。
合成氨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工和能源等领域。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合成氨的制备原理、工业应用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等知识点。
一、合成氨的制备原理 1.1 雅斯洛夫方程合成氨的制备是通过哈柏法进行的。
该方法基于雅斯洛夫方程,该方程描述了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的化学反应。
方程式如下:N2(g) + 3H2(g) ⇌ 2NH3(g) + ΔH1.2 反应条件合成氨的制备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
通常情况下,反应温度约为350-550摄氏度,压力约为100-250大气压。
此外,反应需要配合催化剂的使用,常用的催化剂包括铁、铑等。
二、合成氨的工业应用 2.1 农业领域合成氨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
它可以用作肥料的原料,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
合成氨肥料主要用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2 化工领域合成氨是许多化学产品的重要原料。
例如,合成氨可以用于合成尿素、硝酸和甲醇等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在化工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用于制造塑料、油漆、药品等。
2.3 能源领域合成氨也被用作氢能源的储存和运输介质。
由于氨气在常温下具有较高的氢气容量,可以将氢气吸附在氨气中,从而方便地储存和运输氢能源。
三、合成氨的化学反应 3.1 合成氨的制备反应合成氨的制备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根据雅斯洛夫方程,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反应,生成氨气。
该反应需要通过催化剂的作用才能有效进行。
3.2 合成氨的氧化反应合成氨可以进行氧化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该反应在高温下进行,通常用于合成氨的废气处理或氨气的燃烧过程中。
3.3 合成氨的还原反应合成氨可以进行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和氮气。
该反应通常在高温下进行,用于氨气的回收或再利用过程中。
综上所述,合成氨工业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涉及到制备原理、工业应用和化学反应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了解合成氨的制备原理和工业应用,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合成氨

工艺流程
(1)原料气制备将煤和天然气等原料制成含氢和氮的粗原料气。对于固体原料煤和焦炭,通常采用气化的方 法制取合成气;渣油可采用非催化部分氧化的方法获得合成气;对气态烃类和石脑油,工业中利用二段蒸汽转化 法制取合成气。
合成氨厂内部结构(2)净化对粗原料气进行净化处理,除去氢气和氮气以外的杂质,主要包括变换过程、脱 硫脱碳过程以及气体精制过程。
合成氨
一种基本无机化工流程
01 发现过程
03 工艺流程Leabharlann 目录02 催化机理 04 原料组成
05 固氮研究
07 我国现状
目录
06 主要用途
合成氨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为一种基本无机化工流程。现代化学工业中, 氨是化肥工业和基本有机化工的主要原料。
合成氨工业在20世纪初期形成,开始用氨作火炸药工业的原料,为战争服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转向 为农业、工业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氨的需要量日益增长。
合成氨反应式如下:(该反应为可逆反应,等号上反应条件为:“高温高压”,下为:“催化剂”)
催化机理
热力学计算表明,低温、高压对合成氨反应是有利的,但无催化剂时,反应的活化能很高,反应几乎不发生。 当采用铁催化剂时,由于改变了反应历程,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以显著的速率进行。合成氨反应的机理, 首先是氮分子在铁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化学吸附,使氮原子间的化学键减弱。接着是化学吸附的氢原子不断地跟表 面上的氮分子作用,在催化剂表面上逐步生成—NH、—NH2和NH3,最后氨分子在表面上脱吸而生成气态的氨。上 述反应途径可简单地表示为:
②脱硫脱碳过程各种原料制取的粗原料气,都含有一些硫和碳的氧化物,为了防止合成氨生产过程催化剂的 中毒,必须在氨合成工序前加以脱除,以天然气为原料的蒸汽转化法,第一道工序是脱硫,用以保护转化催化剂, 以重油和煤为原料的部分氧化法,根据一氧化碳变换是否采用耐硫的催化剂而确定脱硫的位置。工业脱硫方法种 类很多,通常是采用物理或化学吸收的方法,常用的有低温甲醇洗法(Rectisol)、聚乙二醇二甲醚法(Selexol) 等。
高二化学合成氨知识点归纳

高二化学合成氨知识点归纳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和医药等领域。
在高二化学学习中,合成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二化学合成氨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合成氨的概述合成氨是指人工合成的氨气体,它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原料。
合成氨通常以硫酸铵为原料,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
合成氨反应一般采用哈伯-博士过程,该过程以高温、高压环境下,通过气相中的氢气和氮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生成氨气。
二、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合成氨反应合成氨反应中的高温高压条件是保证反应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
一般反应温度在400-500摄氏度之间,压力约为150-250atm。
在这种条件下,氮气和氢气经过催化剂的作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氨气。
三、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在合成氨反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催化剂是铁-铝催化剂,通过它能够加快反应速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催化剂能够提供活性位点,使得氮气和氢气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并发生反应。
四、反应机理合成氨反应具有复杂的反应机理,其中最重要的是氮气和氢气的活化。
氮气的活化主要通过氮气在催化剂表面分子键的断裂实现,而氢气的活化则是通过氢气和催化剂表面的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
五、反应平衡与原理合成氨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因此反应达到平衡后会停止。
提高产氨率的关键是要改变平衡的位置。
增加反应压力可以提高产氨率,因为通过勃氏定律可以得知,在高压下氨的产量会增加。
同时,降低反应温度也可以提高产氨率。
六、合成氨的应用合成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在农业、工业和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合成氨可以用于制备尿素、硝酸铵等农业肥料,用于合成塑料、炸药等工业产品,还可以用于药物合成和医学治疗。
综上所述,高二化学的合成氨知识点归纳了合成氨的概述、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合成氨反应、催化剂的作用、反应机理、反应平衡与原理以及合成氨的应用。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合成氨的合成原理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合成氨 示范-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合成氨示范-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编写本文之前,先要对合成氨进行一定的概述。
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也是工业生产中的关键物质之一。
它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化肥、医药、化工等领域,并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成氨的化学式为NH3,它是由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催化反应生成的。
合成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和碱性,能与酸发生反应,形成盐和水。
由于其与氮肥和农作物的关系密切,合成氨被广泛用于制造各类化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合成氨的制备方法方面,目前主要有哈柏-博斯特法、威斯卡法、龙宁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范围,能够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合成氨制备方法也在不断涌现,为合成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总的来说,合成氨在农业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会从合成氨的历史背景和制备方法入手,探讨其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的展望。
通过该文章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合成氨这一化学品的特性和用途,并为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引言:引言部分将对本文要讨论的主题——合成氨进行概述,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首先,简要介绍合成氨的背景和意义,包括其在农业、化肥生产和工业领域的重要作用。
接着,给出本文的目的和结构,引导读者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脉络。
2. 正文:正文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合成氨的历史背景和合成氨的制备方法。
在合成氨的历史背景部分,将回顾合成氨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了早期科学家的贡献以及相关的重要里程碑。
同时,还可以提及合成氨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对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在合成氨的制备方法部分,将详细介绍目前常用的几种制备方法,如哈柏二氮烷法、费伦斯法和奥斯特瓦尔德法等。
合成氨工艺简介课件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合成氨生产过程 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 和智能化决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合成氨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合成氨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 新推动了合成氨工业的发展。
详细描述
合成氨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 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将氮气和氢气合成为氨气的方法。经 过多次试验和改进,1909年德国化学家哈伯(Fritz Haber)开发出了采用铁催化剂的高压合成氨工艺,并 在随后的几年中不断完善。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合成氨的产量和效率逐渐提高,推动了合成氨工业的 发展。如今,合成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 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化工原料。
少对环境的污染。
废水处理
建立废水处理设施,对工艺过程中 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 准后再排放。
废弃物回收利用
对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 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04
合成氨工艺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新型催化剂
研发高效、低成本的新型催化剂 是合成氨工艺未来的重要方向, 以提高合成氨的效率和选择性。
二氧化碳脱除
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脱除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以防止其在 后续的合成过程中形成氨的碳化物。
氨的合成
01
02
03
合成塔
原料气在高温、高压条件 下进入合成塔,与催化剂 接触,发生反应生成氨。
氨的分离
从合成塔出来的气体中, 氨被冷凝分离出来,未反 应的氢气和氮气循环回到 合成塔继续反应。
氨的储存与运输
研究新型高效催化剂,降 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原料 的转化率。
降低能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生产中,循环气中惰性气体含量 一般控制在12%~15%。
4、空间速度 空间速度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催化剂处 理的气量,简称空速。空速提高,使气体与催 化剂接触时间缩短,混合气体中氨含量降低, 与催化剂床层对应于一定位置的平衡氨含量的 差值增大,即推动力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因 此氨净值下降的幅度小,生产强度增加的幅度 大。
标准状态下是无色气体,具有特殊的刺激性臭味。 20℃下将氨气加压0.8MPa时,液化为无色的液体。 液氨或干燥的氨对大部分物质不腐蚀,在有水 存在时,对铜、银、锌等金属有腐蚀。 氨与空气或氧的混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能发生 爆炸,有饱和水蒸气存在时,氨-空气混合物的 爆炸界限较窄。
三、氨的化学性质 1、与酸成盐 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产碳酸氢铵 3、与氧反应,成一氧化氮。
3、入塔气体的组成 氨合成塔入塔气体的组成包括氢氮比、 惰性气体含量及氨含量。
(1)氢氮比 生产实际表明,控制进塔气体的氢氮 比略低于3,如2.8~2.9比较合适,而新 鲜气中的氢氮比应控制在3,否则循环系 统中多余的H2或N2会积累起来,造成氢 氮比失调,使操作条件恶化。
(2)惰性气体含量 惰性气体(CH4、Ar)的存在对化学 平衡和反应速度都不利,惰性气体来源 于新鲜气。保持循环气中一定的惰性气 体含量,主要靠“放空气”量控制。惰 性气体含量控制过低,需大量排放循环 气,而损失氢氮气,导致原料气消耗量 增加。
压缩
脱硫 蒸汽
一 段 转 化
空气
压缩 二氧化碳
二段转化 高温变换
甲烷化 压缩
脱碳 合成
低温变换
氨
图3 以重油为原料的流程
空气 氧气 分离 部分氧化 炭黑清除 变换 甲醇洗 氮气 氮洗 压缩 H2S,COS CO2 蒸汽 炭黑 重油
合成
氨
小结
• 主要学习了氨的物理性质;氨的化学性质;氨的 用途;合成氨的原料;合成氨发展的三个典型特 点;中国合成氨简介;我国合成氨生产工艺技术 现状 ;目前的主要生产过程;生产工艺流程方块 图。
二、合成氨工艺条件的选择 1、压力 提高操作压力有利于提高平衡氨含量和氨合 成速率,增加装置的生产能力,并有利于简化 氨分离流程。但压力过高时对设备材质及加工 制造的技术要求均高,同时高压下反应温度一 般较高,催化剂使用寿命缩短。
从能量消耗及综合费用分析,合成氨 的操作压力为30MPa左右比较适宜。我 国中小型合成氨厂大多采用20~32MPa。
课堂练习:已知氨合成的条件为:P= 30.40MPa,t=450℃,r=3,Yi*=0, 求平衡氨含量。若其它条件不变, Yi* = 10%呢? 结论:在合成氨反应中,惰性气体含 量增加,平衡氨含量降低。
2、合成氨反应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方程式 氨合成反应是气—固相催化反应,反应过 程由外扩散、内扩散和化学反应等一系列连续 步骤组成。 N2和H2在铁系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N2在 催化剂上被活性吸附,离解为氮原子,然后逐 步加氢,连续生成NH、NH2、NH3。即: +H2 +H2 +H2 N2——→2N——→2NH——→2NH2—— →2NH3
3、氨合成催化剂 (1)催化剂的组成和作用 目前国内大多数合成氨厂使用的催化剂为铁 系催化剂,由经过精选的天然磁铁矿通过熔融 法制备。 铁系催化剂的活性祖份为金属铁(α-Fe), 还原前为FeO和Fe2O3。作为促进剂的成份有 K2O、CaO、MgO、Al2O3、SiO2等,能改善 催化剂的性能。
平衡常数: KP= pNH3* /〔(PN2*)0.5×(PH2* )1.5〕 由以上四式,有: YNH3* / (1― YNH3* ―yi*)2= KP ×P×r1.5/ (1+r)2 由上式可看出,平衡氨含量是温度、压力、 氢氮比和惰性气体含量的函数。
氢氮比r对平衡氨含量有显著的影响。 如不考虑组成对KP的影响,r=3时平衡 氨含量具有最大值;考虑到组成对KP的 影响,具有最大YNH3*的氢氮比略小于3, 其值随压力而异,约在2.68~2.90之间。
六、中国合成氨简介
50年代,在恢复与扩建老厂的同时,从苏联引进
了三套年产50kt的装置;
60年代,又从英国引进了一套年产100kt的装置,
且又在全国建设了一大批小型氨厂;
70年代,我国又从西方国家引进多套大型装置
(年产300 kt 以上)。
80年代后,我国设计的装置开始用于生产。
七、我国合成氨生产工艺技术现状
四、合成氨的原料 1、氢气和氮气的原料气 2、氮气来源于空气 3、氢气来源水
工业合成氨原料: 1、固体原料:焦炭和煤 2、气体原料:天然气、油田气、焦炉气等 3、液体原料:石脑油、重油、原油等。
五、合成氨发展的三个典型特点: 1.原料构成: 基本完成了从煤、焦炭到油(石脑油、 重油)、天然气的转变。 2.生产规模单系列大型化。 1000~1500T/日 3.能量的合理利用。 用过程余热自产蒸汽推动 蒸汽机供动 力,基本不用电能。 4.高度自动化。自动操作、自动控制的典型现 代化工厂。
九、生产工艺流程方块图
空气、煤(或天然气)、 蒸汽
造气 脱CO2
除尘 压缩
脱硫
脱除少量 CO和CO2
CO变换
合成
• 图1.1 合成氨的基本过程 见下页图
氨
图1 以焦炭为原料的流程
蒸汽 焦炭(无烟煤) 造气 空气
除尘
脱硫 变换 脱二氧化碳 压缩 氨合成 氨 脱一氧化碳
图2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流程 天燃气
12 MPa
气氨至冷冻工段 液氨至冷冻工段 再生气去回收
压 缩 机 来 氢 氨 混 合 气
冷却水
去废铜液地下槽
12 MPa
空气来自空压机
气氨来自液氨计量瓶
铜氨液吸收和再生流程
1-铜液泵;2-铜洗塔;3-铜液分离器;4-再生塔;5-化铜桶; 6-水冷却器;7-过滤器;8-氨冷却器
冷箱废气去 一段转化炉
一般操作压力为30MPa的中压法合成氨厂, 空速控制20000~40000 h-1 ,氨净值10%~ 15%。
三、氨合成的工艺流程 1、氨合成的基本工艺步骤 (1)气体的压缩 将经过净化的氢氮气进行压缩以达到氨合成反应 的压力要求。当采用往复式压缩机时,部分润 滑油在气缸内的高温条件下气化并被气体带出, 因此,在往复式压缩机每段出口都设有水冷却 器和油分离器,以将气体中的油分除净。
第一节 概述
一、氨的用途
• 85%的氨用来制化学肥料,其余作为生产其 他化工产品的原料。 • 氨除了主要用作化学肥料的原料外,还是生 产染料、炸药、医药、有机合成、塑料、合 成纤维、石油化工等的重要原料。
氨的其他工业用途也十分广泛,例如:在制
冰、空调、冷藏等系统的致冷剂。
二、氨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
氨的合成
一、氨合成基本原理 1、氨合成热力学 氨合成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可逆反应。反 应式: (1/2)N2﹢(3/2)H2 ≒ NH3 △H﹤0 氨合成反应的热效应与化学平衡常数,取决 于温度、压力和气体的组成。 反应条件:高温、高压、催化剂。
提高平衡氨含量的措施:降低温度、提高压 力,保持氢氮比为3左右并减少惰性气体含量。 对于氨合成反应,设氨、惰性气体的平衡含 量分别为 YNH3*和 Yi*,原始氢氮比为r,总压为 P,则NH3、N2、H2等组份的平衡分压为: pNH3*=PYNH3* PN2*=〔P/(r﹢1)〕(1﹣YNH3*﹣Yi*) PH2* =〔Pr/(r﹢1)〕 (1﹣YNH3*﹣Yi*)
2、温度 合成氨反应存在最适宜温度。在最适 宜温度下,氨合成反应速率最快,氨合 成率最高。 氨合成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400~ 500℃,工业生产中,应严格控制两点温 度,即催化剂床层入口温度及热点温度。
催化剂床层入口温度应等于或略高于催 化剂活性温度的下限,热点温度应小于 或等于催化剂活性温度的上限。到生产 后期,由于催化剂活性下降,应适当提 高操作温度。
2004年我国合成氨装置是大、中、小 规模并存的格局,总生产能力为4260万 t/a。 大型合成氨装置有30套,设计能力为 900万t/a,实际生产能力为1000万t/a; 中型合成氨装置有55套,生产能力为 460万t/a;
小型合成氨装置有700多套,生产能力为
2800万t/a。
2004年我国产量为4222万吨,居世界第一。
(5)惰性气体的排放 惰性气体为甲烷和氩气。小部分惰性 气体溶解于液氨中被带出,大部分在循 环气中积累下来。惰性气体进行放空处 理,排放位置应选择在惰性气体含量最 大而氨含量最小的地方。放空气中的氨 可用水吸收或冷凝回收。
2、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讲解。 看课本讲解
2.4
蒸汽 精炼气至压缩工段
作燃料
去 烟 囱
2℃
过剩氢去燃料系统
气体来自甲 烷化系统
净化气去氨合成
2
6 4
净化气,CH4<0.02 <0.3%,H2/N2=3
1
除CO2、 H2O 硅胶、分子 筛、活性炭
1
水 蒸 汽
-129℃ 4 3
58
-175℃
5
6 7
塔底
7 3
8
日产1000t氨的Braun深冷净化工艺流程
⑶工艺流程
ADA法可用于常压与加压条件下煤气、焦炉气、天然气等原 料气的脱硫。
b、水吸收法 水吸收法是利用气态氨在水中的溶解 度很大,与溶液呈平衡的气相中氨分压 很低的特点进行的,可使气相中氨含量 降至0.5%以下。但气相被水蒸汽饱和, 为防止催化剂中毒,循环气需严格脱水 后才能进氨合成塔。
水吸收法得到的产品是浓氨水。由浓 氨水制取液氨须经氨水蒸馏和气氨冷凝 等步骤。
(4)未反应氢氮气的处理 未反应氢氮气经循环压缩机加压,与 新鲜氢氮原料气混合,重新进入氨合成 塔进行反应。
(3)氨的分离 a、冷凝法 冷却含氨混合气,气氨冷凝为液氨,经气液分离 设备将液氨从混合气中分离。 理论依据——拉尔逊公式:具体见教材。由拉尔 逊公式可看出,提高压力、降低温度有利于氨 的冷凝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