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与计划免疫学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免疫与计划免疫学案(3篇)

2024年免疫与计划免疫学案(3篇)

2024年免疫与计划免疫学案教学案序号:14课题:免疫与计划免疫课型:新授课课时:2主备人:初审人:终审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 描述人体免疫功能以及三道防线的内容。

2. 区分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不同。

3. 阐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人经常出现过敏反应,而在器官移植过程中必须确保供受体的免疫兼容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一、预习先行自主学习请学生自学课本第75至80页的内容,并完成以下问题:1. 尽管生活环境中存在大量病原体,为何有些人不会生病?请说明人体相应的功能。

2. 请列举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分别的作用。

3. 说明抗体、抗原的定义,并阐述它们与吞噬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免疫是如何作用于进入人体的物质,或由人体本身产生的细胞和细胞组分,以维护人体的健康?5. 计划免疫是基于什么样的免疫程序?请描述其对儿童接种的规划和目的。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一)小组讨论1. 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是什么?2.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有什么区别?(二)结合生活实际问题1. 为什么人们常说保持个人卫生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2. 为什么出过水痘的人不会再感染水痘病毒?3. 为什么有些人在出过鱼虾后会出现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否意味着免疫能力下降?三、系统总结学生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1. 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及其相互关系;2.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3. 免疫的多项功能;4. 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四、强化训练当堂达标15.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包括:a. 溶菌酶和肝脏b. 血液和消化液c. 淋巴细胞和淋巴器官d. 皮肤、黏膜16. 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a. 接触过麻疹病人的人不会再患麻疹b. 接种过卡介苗的人不得肺结核c. 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患天花d. 眼泪中的溶菌酶能杀死细菌17. 能产生淋巴细胞的器官是:a. 脾b. 肺c. 肾d. 心2024年免疫与计划免疫学案(二)教学案序号:14课题:免疫与计划免疫课型:新授课课时:2主备教师:初审教师:终审教师: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 描述人体免疫功能,以及三道防线的构成。

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范文

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免疫的概念,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2. 使学生了解计划免疫的原理和作用,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2. 计划免疫的原理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免疫调节机制的理解。

2. 计划免疫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使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地展示免疫过程和计划免疫的实施。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免疫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引起学生对免疫的兴趣。

2. 讲解免疫的概念:讲解免疫的定义,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 讲解计划免疫:介绍计划免疫的原理、作用和实施方法。

4. 免疫调节机制:讲解免疫调节的过程和机制,让学生理解免疫如何保护人体健康。

5. 计划免疫的实际应用:讲解计划免疫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展示计划免疫的实例。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计划免疫的理解和看法。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免疫概念和计划免疫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免疫调节机制和计划免疫实际应用的理解,发现并纠正错误。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免疫疾病:讲解免疫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 计划免疫的相关案例:分享计划免疫成功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八、教学反思:1. 课堂表现: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听取学生的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免疫与计划免疫学案

免疫与计划免疫学案

免疫与计划免疫学案篇一:免疫和计划免疫_(学案含答案)免疫和计划免疫导学案序号:14课题:免疫和计划免疫课型:新授课时:2主备:初审:终审人:备课时间:6、13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及三道防线。

(重难点)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重难点)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学习过程】: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出现过敏现象,器官移植时为什么要“匹配”器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你能找到答案。

一、预习先行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75-80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1、人们的生活环境中虽然有大量的病原体,但有的人却没有生病,原因是人体有____功能。

2、人体的三道防线分别是什么:①;②;③。

3、了解抗体、抗原的概念然后指出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促进了噬作用,将抗原清除。

4、免疫是人体的一种成分,从而和进入体内的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细胞和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5、计划免疫是根据某些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已达到、和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6、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破伤风这三种传染病。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一)小组讨论,找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7、第一道防线由___和___组成,它们具有___和___作用,此外还有用。

8、第二道防线是由_____和____组成,它们分别有和_______作用。

9、第三道防线主要由___和____组成,其作用分别是和。

10、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因为对都有防御作用,所以叫做(又称为)。

而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出生以后才产生的,通常只对或有免疫作用,因此叫(又称为)。

11、大家来谈一谈免疫都有哪些功能?(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下面这些问题,结合本节知识想想是为什么?12、人们成常说保持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勤洗澡等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这是为什么?13、为什么出过水痘的人不会再受水痘病毒的侵袭呢?14、为什么有些人在出过鱼虾后会出现过敏,过敏反应的出现是表示你的免疫能力下降了吗?三、系统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了解了免疫的有关知识。

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范文

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免疫的概念、特点和功能,理解免疫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2. 让学生掌握计划免疫的原理、方法和意义,知道计划免疫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免疫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2. 计划免疫的原理、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免疫调节机制的理解。

2. 计划免疫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材、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免疫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免疫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免疫的调节机制,引导学生理解免疫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计划免疫的实际案例,学生分析计划免疫的原理和方法。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计划免疫的意义,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免疫和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9. 课后拓展: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计划免疫的政策和实施情况。

10. 课程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和进步学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免疫与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计划免疫的原理和意义。

3. 采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免疫与计划免疫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4. 课程报告:检查学生对计划免疫实际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免疫与计划免疫学案

免疫与计划免疫学案

免疫与计划免疫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2、理解免疫的概念和类型。

3、认识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常见的疫苗。

二、知识要点(一)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

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吞噬细胞可以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

3、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组成。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二)免疫的概念和类型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2、免疫的类型(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如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如第三道防线。

(三)计划免疫1、概念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2、常见的疫苗(1)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2)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3)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4)麻疹疫苗:预防麻疹。

三、重点难点解析(一)人体三道防线的比较|防线|组成|作用|特点|||||||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分泌物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破坏病菌细胞壁,吞噬细胞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出生后逐渐建立,只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特异性免疫)|(二)抗原与抗体1、抗原能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异物等)。

免疫和计划免疫教案

免疫和计划免疫教案

免疫和计划免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免疫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计划免疫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疫苗。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健康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免疫的概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可以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 免疫的特点:天然免疫和后天免疫。

天然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后天免疫是人体在感染病原体后产生的,对特定病原体有针对性。

3. 免疫的作用:保护人体免受病原体侵害,维护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4. 计划免疫:有计划地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5. 常用疫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日咳疫苗、麻疹疫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免疫的概念、特点、作用和计划免疫的基本原则。

2. 教学难点:免疫的作用和计划免疫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免疫的概念、特点、作用和计划免疫的基本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免疫在实际中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免疫与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免疫的概念。

2. 讲解免疫的概念、特点、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免疫的重要性。

3. 讲解计划免疫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疫苗,让学生了解预防接种的意义。

4. 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免疫在实际中的应用。

5. 组织学生讨论免疫与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计划免疫的政策和实施情况。

3.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提高自身免疫力,维护健康。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免疫和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免疫概念、特点、作用和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

8.1.2 免疫与计划免疫 教案2

8.1.2  免疫与计划免疫  教案2
D.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弱的表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答案】D
【分析】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三)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师:当侵入人体的病菌数量非常多,毒性又非常大时,前两道防线已无能为力,第三道防线就该闪亮登场了。
免疫器官有哪些?
(课件展示各器官形状和位置)
免疫细胞指的是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抗体、抗原的概念
得过麻疹的人一般不会再得麻疹,而患过感冒的人还会再患感冒,为什么?
师: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被谁消灭了?
生:皮肤分泌物和呼吸道黏膜。
师:P80图8-6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将病菌扫地出门,以什么形式排出体外?
生:痰液。
师:为什么不可以随地吐痰?
生:真正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天花病毒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能产生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吗?
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完成表格。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知识。
阅读课本上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共同学习新知。
新课
教学
二、免疫的功能
为什么患过天花的人以后就不会再得天花了?
1.总结: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2.总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
年级

第二节免疫和计划免疫教案

第二节免疫和计划免疫教案

第二节免疫和计划免疫教案篇 1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清晰地阐述免疫的概念和类型。

2.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流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免疫的概念和类型。

(2)计划免疫的流程和重要意义。

2. 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免疫系统的复杂工作机制。

(2)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计划免疫对个体和社会的长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免疫和计划免疫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生过病吧?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生病,而有时候又能很快恢复健康吗?这其实都和我们身体里的一个神秘“卫士”有关,它就是免疫系统。

今天咱们就来一起探索免疫的奥秘,特别是计划免疫这个重要的话题。

(二)背景介绍在正式学习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免疫的发展历史。

免疫系统的研究可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科学家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验,才逐渐揭开了免疫的神秘面纱。

(三)作者介绍这部分知识没有特定的作者,而是众多科学家们共同努力的成果。

(四)课文朗读(这里假设存在相关的课文内容)(五)知识讲解1. 免疫的概念同学们,免疫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身体对抗病原体的一种能力。

就好像我们身体里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时刻准备着抵御敌人的入侵。

那什么是病原体呢?像细菌、病毒、寄生虫这些能让我们生病的家伙就是病原体啦!2. 免疫的类型(1)非特异性免疫这是我们生来就有的防御能力,比如皮肤能阻挡病原体进入我们的身体,还有白细胞能直接吞噬病原体。

同学们想想,我们的皮肤是不是经常帮我们挡住了很多脏东西呀?(2)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当我们的身体第一次接触到某种病原体后,就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下次再碰到这种病原体,就能快速做出反应,把它们消灭掉。

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我们的身体记住了敌人的样子,下次就能更快地应对啦!3. 计划免疫(1)概念计划免疫就是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疫苗,从而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与计划免疫学案
一、设计人:王波
二、课题:免疫与计划免疫
三、教学目标: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人体免疫的功能
4、计划免疫的概念和意义
四、教学重点:1、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同人类是可以征服传染病的,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学法指导:
通过资料分析并结合教材的卡通插图,了解人体有不同的防病防线。

再通过阅读教科书,总结概括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然后通过讨论理解第一和第二道防线的作用不同于第三道防线的作用。

进而明确先天性免疫和后天性免疫的区别。

并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的一般措施(三分钟)
2、导入:“你知道器官移植吗?”“当一个人肾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
个健康人捐献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呢?”“如果不能这样做,原因是什么呢?”“人体这种能识别自己和非己的功能是好还是坏呢?”
3、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4、问题探析
(1)人们的生活环境中虽然有大量的病原体,但有的人却没有生病,原因是人体有___________功能。

(2)根据课本55页资料分析,讨论56页1、2、3题
(3)人体的三道防线:(课本56---57页)
①第一道防线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它们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作用,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作用。

②第二道防线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它们分别有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作用。

③第三道防线主要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④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因为对都有防御作用,所以叫
做()。

而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出生以后才产生的,通常只对或有免疫作用,因此叫()(4)读课本57页理解抗体、抗原的概念并回答:
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促进了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

刺激产生
即:抗原----------淋巴细胞-------------抗体
∣∣
∣∣
结合,促进吞噬作用
(5)免疫的功能:课本58页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疫苗防病原理:减毒病原体或毒素(抗原)→抗体
(6)计划免疫的概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完成连线
疫苗预防的疾病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
百白破肺结核
糖丸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自我测评
必做题:
1、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是()
A、溶菌酶和肝脏
B、血液和消化液
C、淋巴细胞和淋巴器官
D、皮肤、黏膜
2、下列免疫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接触过麻疹病人的人不会再患麻疹
B、接种过卡介苗的人不得肺结核
C、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患天花
D、眼泪中的溶菌酶能杀死细菌
3、能产生淋巴细胞的器官是()
A、脾
B、肺
C、肾
D、心脏
4、人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的作用是()
A、杀菌作用
B、吞噬作用
C、清扫作用
D、保护作用
5、下列哪一项不能称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A、皮肤角质层防止细菌入侵
B、呼吸道黏膜能黏附细菌,形成痰排除体外
C、消化道中部分病菌被杀死
D、血液中的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
6、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体是一种蛋白质
C、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D、抗体是在抗原物质入侵人体后产生的
7、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是()
A、抗原→淋巴细胞→抗体
B、抗原→胸腺→抗体
C、抗原→脾脏→抗体
D、抗原→淋巴结→抗体
8、皮肤的保护作用,泪液的杀菌作用都属于人体的()
A、非特异性免疫
B、特异性免疫
C、第二道防线
D、第三道防线
选做题:
9、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人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因为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人类又多了一类看不见的敌人。

战争一开始,现代科技就显示出了强大威力。

现代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使人类在短短时间内就找到了隐匿的“元凶”——新型冠状病毒(SARS 病毒)。

仅在数日之后,SARS病毒的完整基因序列也被解开,快速而准确的诊断试剂已经相继推出。

切断传播途径的战术和现代医学的支持使人类有效地遏制了SARS的传播。

人类正在全力争取战争的胜利:研制出SARS疫苗和特异性药物。

请回答:
(1)在免疫学上,侵入人体的新型冠状病毒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会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的作用来消灭已侵入人体内的病毒。

(3)在疫区,SARS患者痊愈后,再患次病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