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上册 7_1 家的意味教案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合集下载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设计:7.1家的意味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设计:7.1家的意味

课题:第七课第一课时家的意味状态。

二、自主学习,交流探究第一篇章:生命的居所(板书)活动一:家是什么多媒体展示:【教师引导】从“家”的演变中,你对“家”有何新的认识?【学生活动】结合课前查阅的情况,组内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班内交流。

【教师归纳】从对“家”的理解,可以看出家的意义之广泛,但都离不开人在其中,家道的承传,是华夏文化绵延数千年来,熠熠不息的薪火。

从对祖先的缅怀及祭祀中,就说明家有着对生命延续的忠诚与敬畏外,更具有慎终追远的浓厚伦理思想。

多媒体展示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家意味着什么,然后由感性到理性,概括归纳出“家”的概念。

通过家庭关系的确立的四种情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家的内涵,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活动二:我爱我家多媒体展示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家庭功能的认识。

【学生活动】学生探究后先组内交流,然后全班进行分享。

【教师总结】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

如生育功能、心理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抚养功能、赡养功能……家庭功能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决定家庭功能的社会需求和家庭本身的特性这两个因素都在历史地变化着,家庭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总是与社会变化和家庭本身功能的变化发展密切相关。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抚育和支持,家是我们每个人身心的寄居之所。

【情境感悟】阅读教材73页两则故事,谈谈自己对“家”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教师归纳】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家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港湾。

设计意图: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

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形成对家庭功能的初步认识,知道“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案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案设计

设计意图
激发思考
1/6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案设计
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家的意味》。(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阅读 P71—P75 页,思考下列问题,6
分钟后检测,看谁回答的准确。
1.什么是家庭?家庭关系的确立有
几种情形? 2.家庭的功能有哪些?
看书预习
3.家是什么?(家的意义)
3/6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案设计
给你制定了哪些家规?
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良
好家风有什么好处?
3.在中华家庭文化中,孝是最重要的
精神内涵。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1)出示弟子规,让学生懂得为人
处世,最首要的世界是孝敬父母
(2)请你谈谈古代孝亲敬长的故事。
师:百善孝为先,因此孝亲敬长是中 思考并回答
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4) 请总结:家的意义是什么?
1.请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对“春运”的
印象。你从图片中春运的人们拥挤的
身影和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
中国人的 “家”
情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
那么,中华文化中家的意味到底是什 么呢? 2.什么是家规?什么是家训?什么
思考并回答 问题。
是家风?
你家的家风是什么?从小到大长辈
不懂得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
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家庭的温暖和爱,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认同家庭的 优良传统、家人的优秀品质,争做孝亲敬长的好学生。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中国家庭文化;能够懂得尽孝在当下,用实际 行动尽孝。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家的意味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家的意味 教案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课时家的意味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家的内涵;认识家庭在我们成长中的作用;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功能以及懂得“孝”是中国家庭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讨论学习,增强对家的理解能力;通过自主参与,提高孝亲敬长的行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热爱家庭、热爱亲人的道德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家的含义;家庭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明确中国家庭文化中“孝”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它,这真情就是家人之间的情感:有温暖的牵挂、真切的关怀和守护,也有甜蜜的碰撞和不愉快的冲突……我们逐渐长大成熟,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更多的空间,渴望更广阔的世界。

当我们羽翼丰满之时,我们更应该牢记,亲情是我们永远的依恋。

家是什么?家有哪些作用?本课我们将学习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课时家的意味(二)、讲授新课:一、生命的居所:1.家的含义: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小两口结婚成了家。

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养子女与养父母成为一家人。

随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继子女、继父母2、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从和支持。

3、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家,需要房子,但是只有房子,家里没有亲人,没有亲情,不叫家或者不完全的家。

二、中国人的“家”1、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中国人特别重视家和家庭关系。

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家的意味》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家的重要性,感受家的温暖,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学会与家人相处,尊重家人,为家庭做出贡献。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懂事,对家庭有更深入的认识。

他们可能对家庭有各种各样的感受,有的学生可能对家庭充满感激之情,有的学生可能对家庭有一些不满或困惑。

学生可能对家庭的理解较为片面,需要通过课堂引导他们全面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家的温暖。

2.培养学生尊重家人、与家人和谐相处的良好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和家庭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家的温暖。

2.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和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感受家的温暖。

2.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实践教学法:通过家庭作业,让学生实际行动起来,为家庭做出贡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资源:相关案例、图片、问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家庭的温馨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的感受,为课堂营造一个轻松、温馨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家庭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家庭的重要性。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尊重家人,与家人和谐相处。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引导他们实际行动起来,为家庭做出贡献。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上册》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上册》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案

7.1家的意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

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家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教学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目标导学一:生命的居所(一)家庭的含义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二)我们与家庭的关系活动一:交流与分享今年暑假,小明过得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按时完成了,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妈妈的帮助下,也顺利地解决了。

在家里,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中国象棋。

小明的爸爸是个会计师,收入很高,长大了小明也想当一名会计师。

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普陀岛玩了两天。

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于是欢天喜地地喝了喜酒。

暑假快结束了,小明打算和同学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说一说:材料中体现了哪些家庭的关系?你们家庭的关系有哪些呢?活动二:阅读感悟(教材P73)请大家阅读P73两则材料,阅读完后告知老师你的阅读感悟。

生1:有房子不等于有家;生2:醉汉虽然有豪宅,但是没有亲人,感受不到亲人的温暖,所以他说没有家;生3:亲人在家就在……教师总结:家是我们生命的居所,更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亲人、亲情的代名词,这是家最大的特点,一个没有亲情、没有爱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目标导学二:中国人的“家”(一)在中华文化中,家的内涵活动三:探究与分享(教材P73)师:中国的春运,可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

而这景观的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

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

生:体现了中国人的乡愁和对家人的思念;体现了中国人团圆的观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体现了孝亲敬长之情……师: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的意味》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自我。

他们对家庭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缺乏深入理解和全面认识。

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经历各异,对家庭的态度和感受也各有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家庭,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使他们对家庭有更深刻的感悟。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2.家庭的重要性3.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家庭,认识到家庭的意义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情感体验法: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感受家庭的温暖,提高情感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准备好教学道具。

3.安排好课堂座位,确保学生可以方便地进行讨论和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播放一段关于家庭的温馨视频,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家庭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从不同角度看待家庭。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案第一篇: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 家的意味教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之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授课班级:七(2)班授课教师:吉菊慧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自己对家人、家庭的热爱之情,继承与弘扬孝亲敬长的情感。

2、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功能;通过探讨,知道家的含义以及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

3、能力目标:通过情景讨论学习,增强对家的理解能力;通过自主参与,提高孝亲敬长的行动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家理解难点:孝在当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听音乐《回家》要求: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思念家乡)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想父母的时候?那种感觉是怎样的呢?那么,家是什么呢?你想有个什么样的家?你能为家做点什么?这正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内容。

《家的意味》二、讲授新课(一)生命的居所探究一:“家”是我们很熟悉的字眼。

那么,什么是家?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71页“运用你的经验”中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理解,用一句话来描述你心目中的家是什么?教师归纳:家,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我们常把一个单位比作是自己的家,比如:学校是我家,工厂是我家,七年级(1)班是我家。

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狭义的家,狭义的家和家庭有关。

知识点:1.家庭的含义阅读课本71页最后一段。

说一说:什么是家庭?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有哪几种?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

过度: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

探究与分享:思考:家庭的功能有哪些?说说你的认识。

家庭的功能: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消费功能;情感交流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

过度:家庭是法律意义上的家。

我们心灵深处对家又是什么理解呢?知识点:2.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阅读正文)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七年级政治上册7_1家的意味教案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政治上册7_1家的意味教案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家庭的含义,了解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家庭承载的多种功能;知道孝亲敬长既是传统美德也是应尽的法律义务,明确家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提高辨别家庭传统优劣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初步形成继承家庭的优良传统、学习家人的优良品质、为家庭作贡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的实质,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

2.教学难点:家的实质。

[教学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思考:听了这首歌,此时此刻你有何感想?教师: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家。

那么,什么是家庭?家的实质是什么?家庭的功能有哪些?中国的家文化中又有哪些特点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家的意味》。

多媒体显示:家的意味。

情景感悟:六点十分的爱几年前,一位刚毕业的女孩打电话给父亲,说她要去深圳一家外企应聘,并无意提起中途会经过父母所在城市的一个小站。

列车停靠那个小站时是早晨六点十分,停靠时间约十分钟。

车刚停稳,女孩倚着窗口,隐约听见有人呼唤她的名字,她探身窗外——在朦朦的曙色中是父母的身影。

母亲急忙把毛巾包着的一个瓷缸递给她,那是一罐热气腾腾的肉汤。

短暂的十分钟,父母不容她说什么,只是催促她一口口喝汤。

天凉,汤冷得快。

列车开动时,女孩父母握着一个空瓷缸站在月台上向女孩挥手。

女孩的喉头堵着,父母身影渐远时,她的泪水流了一脸。

她不知道父母是几点起身的,或许他们根本一晚没睡。

煲汤,赶早班车——母亲有关节炎,在整个城市还睡着时,他们却在黑而冷的夜色里为了一瓷缸热汤上路了。

思考:女孩为什么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探究与分享:(多媒体显示)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是一束温暖的阳光,可以融化掉心上的冰雪寒霜;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夜行人晚归的路程;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可以遮挡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风风雨雨;是一潭清澈的溪水,能够洗涤掉繁杂的世事回归安静的心灵;是一阵清风,可以拂去烦恼和忧伤;更是那一缕情丝,穿透着人生的每一个角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家庭的含义,了解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家庭承载的多种功能;
知道孝亲敬长既是传统美德也是应尽的法律义务,明确家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
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提高辨别家庭传统优劣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初步形成继承家庭的优良传统、学习家人的优良品质、为家庭作贡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家的实质,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

2.教学难点:家的实质。

[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思考:听了这首歌,此时此刻你有何感想?
教师: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家。

那么,什么是家庭?家的实质是什么?家庭的功能有哪些?中国的家文化中又有哪些特点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家的意味》。

多媒体显示:家的意味。

情景感悟:
六点十分的爱
几年前,一位刚毕业的女孩打电话给父亲,说她要去深圳一家外企应聘,并无意提起中途会经过父母所在城市的一个小站。

列车停靠那个小站时是早晨六点十分,停靠时间约十分钟。

车刚停稳,女孩倚着窗口,隐约听见有人呼唤她的名字,她探身窗外——在朦朦的曙色中是父母的身影。

母亲急忙把毛巾包着的一个瓷缸递给她,那是一罐热气腾腾的肉汤。

短暂的十分钟,父母不容她说什么,只是催促她一口口喝汤。

天凉,汤冷得快。

列车开动时,女孩父母握着一个空瓷缸站在月台上向女孩挥手。

女孩的喉头堵着,父母身影渐远时,她的泪水流了一脸。

她不知道父母是几点起身的,或许他们根本一晚没睡。

煲汤,赶早班车——母亲有关节炎,在整个城市还睡着时,他们却在黑而冷的夜色里为了一瓷缸热汤上路了。

思考:女孩为什么会感动得热泪盈眶?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探究与分享:(多媒体显示)
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是一束温暖的阳光,可以融化掉心上的冰雪寒霜;
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夜行人晚归的路程;
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可以遮挡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风风雨雨;
是一潭清澈的溪水,能够洗涤掉繁杂的世事回归安静的心灵;
是一阵清风,可以拂去烦恼和忧伤;
更是那一缕情丝,穿透着人生的每一个角落。

家是一个疗伤的地方,在家里,你可以不用掩饰,不用伪装,不用担心。

说一说:什么是家庭?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有哪几种?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

多媒体显示:1 、家庭的含义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庭关系确立的形式: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真情倾诉:
小组交流:说说你和爸爸妈妈之间那些温暖而感动的事情。

①学生先小组交流后推选代表全班分享
②教师小结
多媒体显示:2 、我们与家庭的关系
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探究与分享:(多媒体显示)
思考:家庭的功能有哪些?说说你的认识。

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谈认识。

(多媒体显示)家庭的功能: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消费功能;情感交流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

阅读感悟:教材P73“醉汉和中年男子的故事”
思考:家是什么?
探究与分享:(多媒体显示)
3 、家的实质
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探究与分享:多媒体显示图片
你从图片中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
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谈看法,教师小结。

(多媒体显示)中国人的“家”
1 、在中华文化中,家的内涵
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额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图片展示:(多媒体显示)
看看这些家规,说说哪一些应该继承和流传?
各抒己见
教师:下面请同学再思考并回答几个问题。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你的家庭有什么好的传统?你的家人有什么优秀品质?你打算怎样为家庭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爱家庭的每个成员,那么,我们的家庭就会充满温暖,更加和谐,更加兴旺。

(多媒体显示)2、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论语·学而》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我思我行:
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去孝敬父母?
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后回答,教师引导点拨。

(多媒体显示)3 、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尽孝在当下。

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课堂小结:家是我们人生的驿站,是我们生活的乐园,也是我们避风的港湾。

我们既要爱自己的小家,也要爱自己的国家,立志为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多媒体播放歌曲《国家》。

拓展空间:(多媒体显示)
1、查一查:“家”在中国古代文字中有哪些写法,探讨文字背后的意义。

2 、选择自己熟悉的一门外语,从中找出与汉语的“家”相对应的一些词语,通过分析比较这些词语,探讨中华文化中的“家”有哪些意义。

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引导点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