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k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PPT课件

药 宋朝:火药武器广泛运用 拉伯传入西欧 益衰落,为资产阶级战
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
指 南 针
战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南
12至13世纪
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 传入阿拉伯
和欧洲各国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 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3
二、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明代以前)的原因
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的重视(良好的社会环境) 经济:农耕经济繁荣(物质保障) 政策:国内民族间交流和对外交往的发展(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
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科举 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 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重商主义,对外扩5 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现在许多思想史家和文化史家仍然多少认为,亚洲文明“没有产生 过任何我们可以称之为科学的东西。如果他们知道一些皮毛,大概 又会说,中国有过人文科学;但没有自然科学;或者说有过工艺学, 但没有理论科学;也许还会不无正确地断言,中国没有产生过近代 科学(与古代和中古科学相对而言)”。
项目
发明过程
促进外近传代欧洲社会进步影和响社会转型
造 西汉:植物纤维纸 8世纪阿拉伯人 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
纸 术
东汉:“蔡侯纸” 开始造纸后传到代中世纪使用的羊皮纸, 魏晋南北朝:成为主 非洲和欧洲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要书写材料
印 刷 术 火
隋北升 东 唐发晋末唐宋明“:::发彩活火应色明字药用套印”于雕印刷军版技术事印术刷;毕术;1阿由西欧2拉、波方洲伯13斯,,1世后5传纪传经到传入阿入推宗思推发动教想动展了改解了,文革放欧促艺,和洲使复促社火骑兴进会药士运人的武阶动们进器层和的步的日
5、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PPTppt(共30张PPT)

2、应用 北宋《萍洲可谈》见
闻:“舟师识地理,夜则 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 指南针。”这是航海用指 南针最早记录。
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
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 重大。
3、传播及影响:
A、在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 传入欧洲。在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扩张中起了重要作用
历法
《夏小正》、“殷历”。《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早300 年,对指导农业生产帮助很大
农学
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医学
西汉编订《黄帝内经》——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万世宝典”;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
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复 5、清初发明家戴梓发明连珠炮,很像现在的机关枪,在抗击沙俄侵略中发挥重大作用。
进步性: 《九章算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算筹和算盘推动古代计算和发展
古代思想讲究天人合一,尊 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
哪些材料可以取代它们?
2、蔡伦和造纸术
❖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 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 颜,匡弼得失。……伦乃造意 ,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 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 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 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古代造纸生产流程图
收集主要原料
※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闻:“舟师识地理,夜则 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 指南针。”这是航海用指 南针最早记录。
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
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 重大。
3、传播及影响:
A、在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 传入欧洲。在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扩张中起了重要作用
历法
《夏小正》、“殷历”。《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早300 年,对指导农业生产帮助很大
农学
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医学
西汉编订《黄帝内经》——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万世宝典”;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
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复 5、清初发明家戴梓发明连珠炮,很像现在的机关枪,在抗击沙俄侵略中发挥重大作用。
进步性: 《九章算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算筹和算盘推动古代计算和发展
古代思想讲究天人合一,尊 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
哪些材料可以取代它们?
2、蔡伦和造纸术
❖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 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 颜,匡弼得失。……伦乃造意 ,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 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 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 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古代造纸生产流程图
收集主要原料
※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中国古代科技PPT教学课件

4、800年,罗马教皇为___查__理____
举行了加冕仪式,标志着 ___查__理_曼______帝国的诞生
问题研讨:
怎样正确看待宗教的作用?怎 样正确区分“宗教信仰自由” 的法律规定与“崇尚科学,反对 邪教”之间的界限。
对比
1、在内容上:西方侧重对事物及其规律探索的理论科学,建立了学科 体系,如近代数学、物理学的建立;中国则侧重于应用科学,如
《本草纲目》等’
2、在研究方法上:西方科学家注重观察和实验,如电磁学的成就;中 国则采取传统的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如《天工开物》等。
领先原因 落后原因
1、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动力
ABC D
1、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签 定条约,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其中最 西面的一个封建国家后来发展为( D )
A、英吉利 B、德意志 C、意大利 D、法兰西
2、基督教的经典是( B ) A、《古兰经》 B、《圣经》 C、《佛经》 D、《道德经》
3、基督教产生于( C ) A、公元前1世纪 B、公元前2世纪 C、公元1世纪 D、公元2世纪
和著《缀术》等书。
农学
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 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 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1、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
地理 学 2、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
值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沈括著《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的科技成就, 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 英国学者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课件

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古埃及象形文字
• 公元前3000 年左右古埃及人 创造了象形文字, 是字母文字产生 重要影响。
罗塞塔石碑
• 象形文字
• (1)创造者:埃及人。 • (2)特点:用图形表示事物。 • (3)影响:对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的
影响。
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 (1)创造者:两 河流域苏美尔人。
• (2)特点:每一 笔开始部分都较粗, 而末尾部分都较细, 就像木楔一样。
• (3)影响:被西亚 古代各民族采用。
中国汉字
汉字是 世界上唯 一的古代 一直演变 过来没有 间断过的 文字形式界三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的情况表
教派
起源地
创立时间 主要教义
佛教
印度
基督教 巴勒斯坦地 区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麦加
公元前6世纪 倡导众生平 等、因果报 应、忍耐服 从
公元1世纪上 上帝面前人
半叶
人平等
公元7世纪 信仰真主安 拉
• 宗教的本质:主要是从意识形态和社 会力量两方面来理解。从社会意识形 态来说,宗教是唯心主义世界观,但 宗教不同于一般社会意识形态,它还 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
古埃及象形文字
• 公元前3000 年左右古埃及人 创造了象形文字, 是字母文字产生 重要影响。
罗塞塔石碑
• 象形文字
• (1)创造者:埃及人。 • (2)特点:用图形表示事物。 • (3)影响:对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的
影响。
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 (1)创造者:两 河流域苏美尔人。
• (2)特点:每一 笔开始部分都较粗, 而末尾部分都较细, 就像木楔一样。
• (3)影响:被西亚 古代各民族采用。
中国汉字
汉字是 世界上唯 一的古代 一直演变 过来没有 间断过的 文字形式界三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的情况表
教派
起源地
创立时间 主要教义
佛教
印度
基督教 巴勒斯坦地 区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麦加
公元前6世纪 倡导众生平 等、因果报 应、忍耐服 从
公元1世纪上 上帝面前人
半叶
人平等
公元7世纪 信仰真主安 拉
• 宗教的本质:主要是从意识形态和社 会力量两方面来理解。从社会意识形 态来说,宗教是唯心主义世界观,但 宗教不同于一般社会意识形态,它还 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课件

医学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 络、病因病机等学说,为诊断和治疗 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养生保健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提倡饮食调理、 运动锻炼、情志调摄等养生方法,以 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CHAPTER 05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与 影响
实用性与经验性
实用技术为主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以实用技术为主, 如农业、医学、天文学、算术等领域 ,这些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贡献
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 药)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人类 文明的进步。
对世界科技的贡献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贡献不仅限于四 大发明,还表现在农业、医学、天文学等领域,如中 医的针灸、推拿等技术对世界医学的影响。
THANKS FOR WATCHING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大发明
要点一
总结词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要代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四项发 明不仅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明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 济实用的书写材料,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 展,指南针的发明在航海和地理探索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而火药的发明则开启了军事技术的新篇章。
指南针在宋代开始应用于航海,而火 药则在唐末开始用于军事用途,这些 发明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战争和交通 的方式。
造纸术与印刷术
汉代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而 唐代的毕昇则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 些技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知识 的传播和发展。
宋元明清的科技进步
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复习课件(岳麓版必修三)

5.老子 老子——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代表(楚国人)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代表( 老子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代表 楚国人) 简介——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 简介 春秋时期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德经 (1)《道德经》——战国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 )《道德经》 战国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 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 哲学思想 (2)思想体系核心 )思想体系核心——“道”——凌驾于天之上的万物本源 “ 凌驾于天之上的万物本源 天法道,天法自然”剔除“天命” “天法道,天法自然”剔除“天命”绝对权 威 万物运动、 (3)辩证法思想 )辩证法思想——万物运动、变化(精华) 万物运动 变化(精华) 政治思想 以无事取天下” (4)“天道自然无为”——“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 天道自然无为” “无为而治” 没落奴隶主贵族要求——保守消极 (5)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没落奴隶主贵族要求 没落奴隶主贵族要求 保守消极 思想地位: 思想地位: 课本P4最后一段 课本 最后一段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观点比较: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观点比较: 孔子 性相近 孟子 人性本善 荀子 性恶论 主张治国以 主张治国以 礼教为主, 礼教为主, 强调礼法并 强调礼法并 用,有利于 巩固新兴地 主阶级统治 君舟民水 仁义
伦理 观
为政以德, 仁政, 治国 为政以德,对于缓和矛 仁政,要求统 理念 盾、调整人际关系、稳 治者给人民最 调整人际关系、 定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 定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 基本的生产生 活条件, 改良政治的主张体现与 活条件,有利 时代同步的精神 于缓和矛盾促 进社会发展 民本 思想 “仁” 历史 观 仁;为政以德 爱人 民贵君轻 仁政
7.兵家 兵家——孙膑 地主阶级代表 孙膑—地主阶级代表 兵家 孙膑 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后学整理 后学整理 (1)主张 )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 重视战争规律;利用、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重视战争规律;利用、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 (2)历史地位 ) 不主张穷兵黩武, 不主张穷兵黩武,对后世影响深远 8.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最后一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一单元【优质PPT】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 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 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 的影响。(4分)
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 传统文化的主流。
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
不合时宜„„他们把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
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D
C.墨家
D.法家
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 白相用,干湿 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矣。 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
下列 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C
继承——仁政、民本 发展——大一统、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根本目的——神化皇权,维护专制集权
(2014江苏)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
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
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形成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儒家——推崇“人治”“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 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 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意志强加 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2012山东)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
——林存光《孔子新论》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 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 负。(6分)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7页 0130页 0188页 0269页 0320页 0403页 0471页 0548页 0606页 0675页 0753页 0842页 0857页 0884页 0938页 0983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4课 宋明理学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4课 理性之光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 技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4课 宋明理学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7页 0130页 0188页 0269页 0320页 0403页 0471页 0548页 0606页 0675页 0753页 0842页 0857页 0884页 0938页 0983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4课 宋明理学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4课 理性之光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 技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4课 宋明理学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仁者爱人
仁政
仁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政治思想 以德治民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13
儒学的改造与独尊---西汉
1.背景:
a.经济发展,国家统一,中央集权需要巩固; b.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c.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忠恕”之道 改良政治
心
“礼”:周礼 实施方法
“克已复礼” “正名”
礼的实质: 礼是指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克己复礼实际上是维护西 周奴隶制统治秩序,代表奴隶主利益。
6
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A.孔子(圣人)---春秋时期儒家学说创始人
2.哲学思想: a.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 b.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人本 主义思想)
11
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B.荀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集大成者
主张: ①政治思想——治国要以礼教为主,礼法并用和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②伦理观——“人性本恶” ③哲学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 天)
12
对孟子和荀子的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儒学的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
1.背景:
①政治原因: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社会动荡,政治分裂, 统治者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原因:唐宋以来,封建经济发展繁荣,人身依附关系相 对减弱,为确保对广大人民的有效控制,迫切要求建立一套对 广大人民剥削和统治进行辩护的理论。 ③思想文化方面:儒、佛、道三教并立,“三教合一”潮流出 现,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体系逐步更新。 ④宋代环境:宋代重文轻武,科举发达,这些为文化的发展提 供了人才和良好的学术文化环境。
17
3.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影响
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稳定 了社会秩序,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②从此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成为历 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流,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和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18
4
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A.孔子(圣人)---春秋时期儒家学说创始人
1.政治思想:
核 心
“仁”: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 实施方法
“忠恕”之道 改良政治
仁的实质: a.民本思想(抑制暴政,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奴隶主贵族)
5
核
“仁”: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
实施方法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隋唐 新发展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
思想体系
2
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地主阶级: 继续把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
农民阶级:
洪秀全对儒家思想的利用,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 教义以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 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 3.列举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 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5、掌握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基本史实。
1
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初步发展
秦朝 遭到打击
7
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A.孔子(圣人)---春秋时期儒家学说创始人
3.教育思想: ①教育原则:有教无类; ②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③学习态度:实事求是; ④学习方法:反复温习; 学思结合; 坚持真理;
8
A.孔子(圣人)---春秋时期儒家学说创始人
4.地位及影响
地位: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孔子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政治建设影响深远; 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华民族的 民族性格影响深远; 对于世界,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人类 重要的文化遗产;
程朱理学(宋:客观唯心论)
14
2.新儒学思想体系 a.内容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
15
。
仁政:限民名田、薄赋敛、省徭役--缓和阶级矛盾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 治秩序
16
2.新儒学思想体系
b.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具有神学色彩。 c.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以加强君权、维护专 制统治。
帝教;建立政权后又将儒家经典贬斥为“妖”。
资产阶级 康有为赋予儒家思想新的内容 ,著《新学伪经考》、
(维新派): 《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
儒家思想相结合。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后----继续受冲击,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
(革命派): 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
资产阶级 新文化运动前期---全盘否定儒家思想,陈独秀等人掀
(激进派): 起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
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时期---儒学统治地位彻底
中国共产党: 动摇;
改革开放后---儒学焕发新春。
3
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 溃;封建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百家争鸣,科技文化事业有一定发展。 军事上:战争频繁,诸侯争霸。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出现两个发展趋势:一是政治上 从分裂走向统一;一是社会形态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
9
客观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 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 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 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10
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B.孟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主张: ①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 稷次之,君为轻”) ②伦理观——“人性本善” ③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 取义 1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仁者爱人
仁政
仁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政治思想 以德治民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13
儒学的改造与独尊---西汉
1.背景:
a.经济发展,国家统一,中央集权需要巩固; b.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c.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忠恕”之道 改良政治
心
“礼”:周礼 实施方法
“克已复礼” “正名”
礼的实质: 礼是指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克己复礼实际上是维护西 周奴隶制统治秩序,代表奴隶主利益。
6
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A.孔子(圣人)---春秋时期儒家学说创始人
2.哲学思想: a.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 b.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人本 主义思想)
11
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B.荀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集大成者
主张: ①政治思想——治国要以礼教为主,礼法并用和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②伦理观——“人性本恶” ③哲学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 天)
12
对孟子和荀子的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儒学的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
1.背景:
①政治原因: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社会动荡,政治分裂, 统治者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原因:唐宋以来,封建经济发展繁荣,人身依附关系相 对减弱,为确保对广大人民的有效控制,迫切要求建立一套对 广大人民剥削和统治进行辩护的理论。 ③思想文化方面:儒、佛、道三教并立,“三教合一”潮流出 现,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体系逐步更新。 ④宋代环境:宋代重文轻武,科举发达,这些为文化的发展提 供了人才和良好的学术文化环境。
17
3.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影响
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稳定 了社会秩序,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②从此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成为历 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流,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和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18
4
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A.孔子(圣人)---春秋时期儒家学说创始人
1.政治思想:
核 心
“仁”: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 实施方法
“忠恕”之道 改良政治
仁的实质: a.民本思想(抑制暴政,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奴隶主贵族)
5
核
“仁”: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
实施方法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隋唐 新发展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
思想体系
2
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地主阶级: 继续把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
农民阶级:
洪秀全对儒家思想的利用,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 教义以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 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 3.列举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 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5、掌握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基本史实。
1
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初步发展
秦朝 遭到打击
7
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A.孔子(圣人)---春秋时期儒家学说创始人
3.教育思想: ①教育原则:有教无类; ②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③学习态度:实事求是; ④学习方法:反复温习; 学思结合; 坚持真理;
8
A.孔子(圣人)---春秋时期儒家学说创始人
4.地位及影响
地位: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孔子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政治建设影响深远; 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华民族的 民族性格影响深远; 对于世界,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人类 重要的文化遗产;
程朱理学(宋:客观唯心论)
14
2.新儒学思想体系 a.内容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
15
。
仁政:限民名田、薄赋敛、省徭役--缓和阶级矛盾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 治秩序
16
2.新儒学思想体系
b.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具有神学色彩。 c.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以加强君权、维护专 制统治。
帝教;建立政权后又将儒家经典贬斥为“妖”。
资产阶级 康有为赋予儒家思想新的内容 ,著《新学伪经考》、
(维新派): 《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
儒家思想相结合。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后----继续受冲击,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
(革命派): 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
资产阶级 新文化运动前期---全盘否定儒家思想,陈独秀等人掀
(激进派): 起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
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时期---儒学统治地位彻底
中国共产党: 动摇;
改革开放后---儒学焕发新春。
3
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 溃;封建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百家争鸣,科技文化事业有一定发展。 军事上:战争频繁,诸侯争霸。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出现两个发展趋势:一是政治上 从分裂走向统一;一是社会形态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
9
客观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 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 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 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10
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B.孟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主张: ①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 稷次之,君为轻”) ②伦理观——“人性本善” ③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 取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