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学习大全

第一章摄影技术概述

一、摄影术的诞生和形成

摄影术是于1839年3月18日诞生的,发明者是法国的达盖尔。

早在1826年,由法国尼埃普斯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鸽子窝》

1839年:曝光30分钟

1851年:曝光2分钟

1855年:曝光10至15秒

1871年:曝光1/25秒

1879年:曝光1/100至1/200秒

1925年:小型莱卡照相机问世

1928年:120双镜头反光式照相机录莱福莱问世

1947年:一次成像照相机问世

1948年:日本135尼康照相机问世

1957年:广角、长焦距镜头问世

摄影感光材料,是由银版法——湿片——干片——胶片等发展过程,这一过程经历了半个世纪。现数码相机为储存卡。

1888年:黑白胶卷问世

1936年:彩色反转片问世

1954年:ASA400度黑白片问世

70年代:彩色胶卷为成熟阶段

二、摄影的基本特征

(一)纪实性特征(二)瞬间性特征

(三)图象性特征(四)物质性特征

三、摄影的原则

真实、客观

四、摄影的创作源泉

(一)生活摄影的艺术土壤

(二)创新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美学摄影者的必修课

(四)摄影者必须具有艺术修养

(五)真实摄影者的艺术生命

(六)跟随时代摄影者的职责

五、摄影艺术的基本法则

(一)摄影艺术造型的基本法则

1、艺术省略

2、艺术变形

3、艺术夸张

4、艺术规整

5、艺术添加

(二)摄影艺术构图的基本法则

1、构图形式

2、黑白灰布局

(三)摄影艺术的色彩造型法则

1、色彩的对比

2、色彩的协调

—完—

第二章照相机与拍摄技巧前言

照相机的发展史

第一时期:光学年代第二年代:光机年代

第三时期:光机电年代第四时期:光机电一体化年代

第一节照相机的种类

一、按照相机的成像画幅分类

(一)大型照相机(二)中型照相机

(三)小型照相机(四)超小型照相机

二、数码照相机分类

(一)专业数码单镜头反光式相机

在35mm单反相机的机体上加上CCD等相关部件组成一个整体构成,可更换传统相机的专业镜头有中、高档专业数码相机。

(二)民用型数码相机

1、低档民用数码相机

结构紧凑,像素不高,成本低,从功能来讲,属于“傻瓜机”系列,适于家庭。

2、中档民用数码相机

相机采用较高相素的数码变焦,有的具有一些传统相机功能,如光圈/快门优先等,可以适合一些要求不高的商业用途。

3、高档民用数码相机

像素高,功能接近于传统相机,如光圈/快门优先、感光度调节、手动聚焦,快速连续拍摄、可外接同步闪光灯等。有的还加上了录音、动态图像等功能。(三)数码机背

用于中幅相机和大型相机上,可方便地将现有中幅相机数字化,可随时进行数码照相与传统照相方式的转换。数码机背主要用在要求苛刻的商业摄影、广告摄影方面,因为可获得极高的分辨率。玛米亚、哈苏等120相机。

四、传统相机与数码相机的区分

(一)传统摄影,银盐类感光材料,通过光化学反应记录图像的过程。

主要优点是:图像质量高、成本低、摄影附件群大、通用性强。

(二)数码摄影,用先进的CCD或CMOS感光芯片取代胶片,从成像到处理、存储、传输和展演,由物理的数字处理技术完成。

(三)胶片/数码混合摄影方式

获得数字图像还可以通过扫描仪进行,借助于扫描仪完成照片图像的数字化过程了,称为胶片/数码混合摄影方式。

第二节照相机的光学部分

一、照相机镜头

(一)光圈

光圈用: F / 制表示

(二)镜头的性能指标

1、镜头焦距

焦距用 f 表示单位毫米(mm)

(1)标准镜头焦距范围 50 mm f = 50 或 f = 58

(2)广角镜头焦距范围小于40 mm f = 28 或 f = 35

40 --- 25 mm 小广角 17 --- 24 mm 大广角

17 mm 以下为鱼眼镜头

(3)望远镜头焦距范围大于70mm f = 100 或 f = 200

300mm 以下为中焦 300mm 以上为长焦

2、镜头的视角

视点 --- 视场 --- 视角

视角的大小与距离有关:

视角 50 度左右时,为标准镜头。

视角大于 50 度,为广角镜头。

视角小于 50 度,为长焦镜头。

二、镜头的质量特性

色彩还原能力,镜头对成像光线色彩再现的能力。

三、取景器

选择景物和确定拍摄范围,并将其合理地安排在画面中。

第三节照相机的机械部分

一、快门机构

(一)快门主要用途

同光圈配合,按使用时的需要,控制胶片的曝光时间。

(二)常见快门

B 或 T 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1/2000、1/4000秒。

二、快门延迟释放装置

第四节照相机的电子部分

一、曝光

二、自动曝光方式

(一)光圈优先(二)快门优先(三)程序式

第五节

照相机的使用选择与维护

一、照相机的使用选择

(一)仔细阅读说明书

(二)拨动操作用力要均匀适中

(三)手持照相机要平

二、照相机的维护

维护镜头、防潮、摔、震、碰、撞、防高温和严寒、防腐蚀、不可乱折相机、防水、防漏电、不应长期不用。

第三章摄影构图

艺术家把绘画称之为加法艺术,把摄影称之为减法艺术。

一、构图的概念

(一)构图是一门布局和定位艺术,它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安排形象的位置、大小和排列形式。

(二)摄影构图

为了揭示主题,达到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所进行的造型处理,它应包括构成画面全部因素如:位置、大小、线条、影调、色彩等的处理。

二、摄影构图的目的

(一)生命力作品具有活力,有审美价值。

(二)表现力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三)感染力打动观众,产生共鸣。

三、构图的特点

(一)受到空间的制约

它只能反映正在发生的事件。

(二)受时间的制约

只能反映进入相机镜头内的景物或事件。照相机镜头与景物或事件的空间角度决定了构图的基本效果。

(三)构图的两次性

1、通过拍照时的取景获得构图的基本形式。

2、利用制作时的取舍精练造型表现。

第一节景深超焦距

一、景深

是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的最近至最远点的距离。

二、影响景深的因素

(一)光圈大小对景深的影响

(二)焦距长短对景深的影响

(三)物距的远近对景深的影响

三、超焦距

(一)超焦距的概念

是指:当镜头调焦在无限远时,从镜头至前景深的距离,就为超焦距。(二)超焦距的运用

超焦距主要用于扩大景深

(三)影响超焦距变化的二个因素

1、光圈大小对超焦距的影响

2、镜头焦距对超焦距的影响

四、景深的运用

(一)用大景深表现景物(二)用小景深突出主体

第二节如何评价一张的照片

一、突出主题二、要有一个趣味性的中心三、画面要简结

第三节主体与陪体

一、主体必须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陪体必须要为主体起到很好的说明、引荐、美化作用。

二、主体在画面上必须显著突出,一般可以通过大与小、全部与局部、近与远、深与浅之间的对比方式来相互交替配合。

三、主体在画面上的安置有

1、对称式结构

2、不对称式结构对

四、主体在画面上的位置应遵守“ 黄金分割”。

第四节前景与背景

一、前景

美化画面,增强空间感;交代环境,烘托气氛;产生透视,增强纵深感;产生对比和夸张效果。

二、背景

用背景烘托气氛;

用背景产生对比作用;

用简结的背景突出主体。

第五节影调结构

一、黑白照片的影调结构

1、以白色或浅灰色为主要基调的为高调。

2、在画面上以黑色或深灰色为主要基调的为低调。

3、凡是在画面上介于两者之间以灰色为主要基调的为中间调。

4、硬调

层次较少,变化显着的影调结构。特点:反差大、对比强。

5、柔调

层次丰富,变化缓和的影调结构。特点:反差小、柔润、细腻。

二、彩色照片的影调结构

1、以青、蓝、紫为主要基调的为冷色调。

2、以红、橙、黄为主要基调的为暖色调。

3、以绿色为主要基调的为中间调。

三、各种基调形成的原因

1、穿着打扮和环境色素的配置。

2、运用各种色彩光源来控制照相色素。

3、运用后期加工来控制色素。

第六节线条结构

一、线条结构的概念

(一)线条是物体形象在一定视角位置时,所形成的一种表象。

(二)线条是整个画面造型的“ 骨架”。

(三)线条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

二、几种线条结构

(一)直线结构

给人一种庄重、严肃、宁静、呆板、有力、坚实、高耸等感觉。

(二)曲线结构

给人一种动荡、轻快、活跃、生动的感觉。

(三)横线结构

给人一种宽阔、舒展、平稳、宁静的感觉。

(四)斜线结构

给人一种危险、紧张的感觉。

第七节均衡

均衡

均衡是摄影构图中各种造型因素(如形体、影调、线条等)配合构成的一种视觉效果。

1、物体结构式均衡

2、阴影结构式均衡

第八节透视

透视

在照相机视野里,一切物体都形成近大远小的规律,另外,从不同的角度又产生不同的高度、厚度、深度等变化,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变形现象,就为透视。

第四章摄影构图的三要素

第一节拍摄距离

“远取其势”、“近取其神”

一、远景

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以自然的气势取胜。

二、全景

以表现某一个被拍对象的全貌所处的环境。

三、中景

以表现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以情节取胜。

四、近景

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主要面貌,以突出人物的神情或物体的质感。

五、特写

特写比近景的刻划更细腻,从细微处来显示对象内部特征。

第二节拍摄方向

一、正面方向

有利于表现主体正面形象,能表现对称美,产生庄重、威严、亲切等感觉。

二、斜侧方向

斜侧方向能在画面上产生强烈的透视效果。因而能表现出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画面显得生动,也能突出主体。

三、正侧方向

常用于人物拍摄,其特点,能生动地表现人物脸部,尤其是鼻子的轮廓线,不宜拍摄建筑物,因它会削弱建筑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四、背面方向

采用背面方向拍摄人物时,要多注意人物的姿态,使人物背影能产生一种含蓄美,让观赏者引起更多的联想。

第三节拍摄高度

“高度”指照相机高于、低于或是相同于主体的水平高度。

一、平角拍摄

照相机同于主体的水平高度。

平角拍摄人物或建筑不易变形,使景物或人物在画面上显得亲切、自然。应注意前景遮住背景。

平角的特征:

比较适用于人们通常的视角习惯,因而有助于观众对画面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仰角拍摄

照相机低于主体的水平高度。

要注意拍摄仰角的程度,否则有明显的变形程度。

仰角的特征:

有助于强调和夸张被摄对象的高度;

有助于夸张跳跃动体向上腾跃;

有助于表现人物高昂向上的精神面貌。及表现摄影者对人物的仰慕之情。

三、俯角拍摄

照相机高于主体的水平高度。

特征:“登高才能望远”。它能使前景、后景在画面上得到充分的展现。

俯角的特征:

有助于强调被摄对象众多的数量、盛大的场面;

有助于显示景物、人物之间的地理位置;

有助于在画面产生丰富的风景层次和深远的空间感;

有利于展现大地千姿百态的线条美。

综上所述,在决定拍摄点时,应进行认真的考虑;“远近怎样、方向怎样、高度怎样”。尤其应在一个“稍”字上多注意。

第五章摄影用光

第一节光的概述

一、光的造型作用

(一)表现物体的外形特征(二)表现物体的神情气韵

(三)渲染场景的现场气氛(四)表现景物的空间层次

(五)表现物体的质感(六)确定画面的基本色调

二、摄影用光的造型目的

(一)真实感

1、现场光线气氛的真实感

2、三度空间的真实感

3、质地的真实感

(二)美感

美感包括:影调的赏心悦目,明暗的协调配合,投影的巧妙利用,光线产生的各种线条效果等。

第二节光源的摄影造型美

一、自然光

(一)自然光的种类

自然光主要指太阳光,也包括月光和星光。自然光分直射光和散射光两种。

(二)自然光的光位与摄影造型

1、正面光(顺光)

顺光易拍摄高调物体或少女儿童影像。拍摄风景照片可获得明快简洁的画

面。拍摄彩色照片其色彩朴实、饱和。曝光比较好掌握。明暗反差小,影调层次不丰富。

2、前侧光

能比较好地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质感。若同其它辅助光配合,可获得轮廓清晰、层次丰富的画面。是人像摄影中运用较为普遍的一种光线。

3、侧光

景物的明暗影调各占一半,能较好的表现主体形态,突出其轮廓线条,立体感强。拍摄粗糙的表面结构,能获得鲜明的质感。在人像摄影中,往往用侧光来表现人物特定的性格。

4、侧逆光

侧逆光照明的景物,大部分处于阴影中,被照明的一侧有一条光带,能勾画景物的轮廓线条,将景物同背景分开。在人像摄影中,用侧逆光照明,可适当拉大光比,造成轮廓鲜明、线条强劲的造型效果,有利于表现人物的特定情绪。

5、逆光

用逆光拍摄外景的全景或远景,可使画面晶莹透亮,层次丰富,色彩清晰,富有生气。用逆光拍摄人物照时,要注意明暗影调的浓淡,一般应加辅助光,但不宜太亮,否则失去了逆光的效果。

6、顶光

顶光不宜单独使用,因为这种光线会给被摄物体造成浓重的阴影,特别是拍摄人像时,光线从人的头顶照射下来,阴影使眼睛形成两个黑洞,鼻子下方有一个大黑影。顶光可作辅助光使用,适用表现刚毅的性格和坚硬的物体。

7、脚光

脚光一般不单独使用,因它使物体下亮上暗,给人的感觉奇特而且古怪,所以这种光线多用于反面人物。在室内舞台摄影中可作为一种辅助光,一般不宜作主光。

二、人工光源

人工光源的种类很多,有碘钨光、聚光灯、手电简、蜡烛、闪光灯等。

(一)顺光

光源直接位于被摄者正前方与眼部同高,产生出相当“平”,均匀和无阴影的照明效果。

(二)45度斜侧光

把光源向左或向右移动45度。在半边脸上投下阴影,增加了立体感,这是一种标准的人像用光法。

(三)正顶光

这种光线能产生戏剧性的舞台效果,它照亮了被摄者的头发,而在大部分的脸上投下了深黑色的阴影。

(四)高顺光

光线从被摄者前面的天花板上反射下来,使眉毛、鼻子和下巴下面都产生了阴影。

(五) 低顺光

与高顺光相反,它在鼻梁与面颊处投下阴影,使人感到有点象妒火或营火产生的光线效果。

(六) 90度侧光

把灯光置于与被摄者成90度角的位置,使面部分为明与暗两半,并强调其质感。

(七)脚光

与高顺光完全相反,这种光线产生离奇怪易的效果,是一种典型的“恐怖”光。

(八)逆光

光源正位于被摄者的背后,在头发上勾划出明亮的轮廓光,面部处于均匀的阴影中,在这种情况下拍摄,常需要加一点补助光。

第三节光源的运用

一、自然光的运用

(一)室外自然光的运用

1、直射光

直射光的特点是:光有明显的方向性,亮度有较强的明暗反差,并且有明显的投影。这种光能较好地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画面影调明快。但不利于表现物体的质感。

2、散射光

散射光的特点是:无强烈的方向性。在散射光照射下,景物的层次主要靠物体本身色彩的变化而获得。这种光线容易给人一种平淡阴沉的感觉,在照片上形成灰色影调。

散射光主要有以下四种:

晨昏散射光白云遮日淡烟疏雨晴天阴处(二)室内自然光

室内自然光受房间的高低、门窗的方向和面积、墙壁颜色的深浅、地面的质地、窗外树木或高大建筑的摭挡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它比室外自然光情况复杂得多。

室内自然的特点:

光线柔和但不均匀;明暗反差强烈;亮度变化显著。

二、人造光源的运用

(一)灯光摄影的光比

光比是指:照射在主体物上光线强弱的比例。

光比分为大、中、小三类。

(二)灯光摄影的布光

三、现有光的运用

现有光是指:拍摄现场现成的光源。它包括现场的自然光和原有的而非拍摄者另加上去的各种灯光,如室内的吊灯、台灯、蜡烛、炉火以及夜晚室外的路灯、节日的焰火等。

现有光的优点有:

表现具有真实感,能表现出不同的情调,用光比较自由。不因摄影用光而影响被摄者的情绪。

第四节 : 电子闪光灯摄影

一、电子闪光灯的种类

(一)独立式

指闪光灯是独立的单体。使用时,既可置于照相机位置,也可与照相机分离。

(二)内装试

指闪光灯内装于照相机,与照相机合为一体,使用时不能与照相机分离。

二、电子闪光灯的运用技巧

(一)作用于主要光源的运用

1、单灯闪光照明

2、多灯照明

(二)用作辅助光

(三)慢门光法

第六章彩色摄影

第一节

彩色摄影的成色原理

一、三原色与三补色

红、绿、蓝为三原色黄、品、青为三补色

二、色彩的三要素(三个属性)

(一)色别

指色与色之间的主要区别。如红绿蓝等都属于不同的色别。人眼能辨别的色别可达180种左右。

(二)明度

指颜色的明暗、深浅,常用反光率表示明度的大小。在纯度一样的情况下,有明暗的差异。

(三)饱和度

指颜色的纯度,也称颜色的鲜艳程度。是表示色觉强弱的概念,即同一种颜色的差异。

三、白平衡

照片中就能正确地以“白”为基色来还原其他颜色。CCD不像人眼一样自动修正光线的改变。

为了贴近人的视觉,摄像头必须根据光线来调整色彩,以便呈现出肉眼所看到的白色。

(一)色温、色光、偏色三者的因果关系

光线越红,色温越低;光线越蓝,色温越高。

1、高色温蓝色光具有潜隐性

2、彩色感光材料对低色温的红色光具有一定的压夸张性

3、色温变化幅度的复杂性

(二)彩色胶卷的色温平衡性与校正色温滤光镜

1、日光型彩色胶卷的色温平衡性为5500K

2、灯光型彩色胶卷的色温平衡性为3200K

3、有意产生偏色

4、校正色温滤光镜

第二节彩色摄影的拍摄技巧

一、色彩的基调

(一)暖调

以红、橙、黄为主要基调的为暖色调。暖色调有助于强化热烈、兴奋、欢快、活泼等效果。

(二)冷调

以青、蓝、紫为主要基调的为冷色调。冷色调有助于强化寒冷、恬静、安

宁、深沉等效果。

(三)中间调

以绿色为画面主要基调的中间调。中间调是以大自然的色调为准。

二、色彩的和谐

(一)对比色和谐(二)邻近色和谐

(三)同种色和谐(四)消色、光泽色与其它色彩的和谐

三、色彩的感觉

(一)远近的感觉

不同色别中,暖色使人感到距离近,冷色使人感到距离远,同一色别中,明度高的显得近,明度低的显得远。

(二)大小感觉

不同色别中,如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中,面积相同时,黄色显得最大,紫色显得最小,红与青近似。

(三)冷热的感觉

红色、橙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青色给人以强硬的感觉。

(四)动静地感觉

红色、橙色能促使人的生活加快,给人以动感;蓝色、青色能给人以静的感觉。

(五)联想的感觉

红色:给人以热烈、喜庆、胜利、革命、紧张等感觉

黄色:给人以高贵、光明、富有、明朗、轻快等感觉

绿色:给人以生命、青春、希望、生机、和平等感觉

蓝色:给人以崇高、永恒、宁静、深沉、诚实等感觉

紫色:给人以哀伤、威严、邪恶、神秘、高贵等感觉

白色:给人以明净、纯洁、朴素、坦率、悲伤等感觉

黑色:给人以庄重、肃穆、恐怖、神秘、哀伤等感觉。

四、色彩的点缀

第七章滤色镜照相

滤色镜照相,是在可见光范围内,利用分光装置有目的地选择成像光波的专门照相。

第一节滤色镜的基本概述

一、特点

同色光通过;异色光吸收。

二、作用

1、吸收

2、限制

3、通过

第二节:滤色镜的应用

一、黑白滤色镜的应用

(一)压暗蓝天影调

(二)调节空气透视效果

(三)渲染气氛

(四)表现质感

二、彩色滤色镜的种类及用途

(一)种类

1、校正色温滤色镜

橙色等系列用于降低色温;

蓝色系列用于提高色温。

2、创造色彩效果滤光镜

①彩虹滤色镜片②双色滤色镜

③可变色彩滤色镜④彩色中空滤色镜

(二)用途

1、能改变画面局部色彩或总体色彩,以创造成某种摄影气氛。

2、校正彩色图片的色彩偏差。

第三节特殊效果滤光镜

一、中灰性密度镜

二、雾镜

三、漫射镜(柔焦镜)

四、多棱镜

五、星光镜

六、动感镜

七、中心清晰滤光镜(中心焦点镜)

第四节偏光镜

只具有某一个单方向振动的光,就为偏振光。

偏振光照相是根据被拍客体对光线的偏振作用,记录其偏振光成像的专门照相。

一、能降低蓝天的亮度

二、能控制非金属表面的反光

三、能增强色彩的饱和度

四、能消除镜面倒影和重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