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标准试验方法
拉伸试验检测标准和检测内容

拉伸试验的部分标准:
ASTM D3039/D3039M-2014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ASTM D3552-1996(2007)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ASTM D7565/D7565M-2010测定民用建筑加固用纤维强化聚合基质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试验方法;
ASTM E646-2007e1金属薄板材料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的测试方法;
ASTM F2516-2014银钛超弹性材料拉伸测试试验方法;
BS EN 10002-5-1992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5部分:高温试验方法;
FZTT 60041-2014树脂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 228.2-2015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2部分:高温试验方法;
GB/T 1040.1-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通过对金属材料在拉伸加载下的变形和破坏过程进行观测和分析,可以得到材料的拉伸性能参数,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等,对于材料的设计、选材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时,首先需要准备好试样。
通常情况下,金属材料试样的标准尺寸为长度为5倍直径,宽度为直径的2倍。
试样的两端需要加工成圆形,以减小应力集中的影响。
在试验前,需要对试样进行表面处理,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试验过程中,需要使用拉伸试验机。
首先,将试样安装在拉伸试验机上,然后施加加载,使试样受到拉伸力。
在加载过程中,通过传感器采集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试样的变形情况。
根据试验数据,可以得到试样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参数。
在进行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试样的制备需要符合标准要求,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试验过程中需要控制加载速度,以避免试样因过快加载而发生动态效应。
最后,需要对试验数据进行准确的处理和分析,以得到可靠的试验结果。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是评价材料拉伸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材料在拉伸加载下的行为进行观测和分析,可以揭示材料的内在性能和力学行为规律。
因此,对于材料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通过对金属材料在拉伸加载下的行为进行观测和分析,可以得到材料的拉伸性能参数,对于材料的设计、选材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试验时,需要注意试样的制备、加载速度的控制以及试验数据的准确处理,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金属拉伸试验标准

金属拉伸试验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是用来评估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金属材料在拉伸加载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获得材料的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重要力学性能参数。
为了保证金属拉伸试验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制定了一系列的金属拉伸试验标准,以规范试验过程和结果的评定。
首先,金属拉伸试验标准要求在进行试验前对试样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试样的制备、尺寸的测量、表面的处理等。
试样的准备工作直接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其次,金属拉伸试验标准规定了试验过程中的加载速率、试验温度、环境条件等重要参数。
这些参数的选择对于不同金属材料是有一定差异的,但是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控制,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另外,金属拉伸试验标准还规定了试验结果的评定方法,包括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等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这些指标直接反映了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对于材料的设计和选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金属拉伸试验标准是非常严格和规范的,试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金属拉伸试验标准的制定也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更新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需要,金属拉伸试验标准也在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
总的来说,金属拉伸试验标准对于评估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指导材料的生产和加工过程,还可以为材料的选用和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对于金属拉伸试验标准的理解和遵守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才能够获得准确可靠的试验结果,为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金属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标准试验方法

2 引用文件
2.1 ASTM标准 D 3039/D 3039M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2 Test Method for Tensile Properties of Polymer Materials
1 本试验方法由ASTM D 30复合材料委员会审定,并由单层和层压试验方法分委员会D30.04直接负责。 当前版本于1996年10月6日批准,1996年12月出版,最初版本为 D3352-77,上一版本为D 3352-96(02)。
2 ASTM标准年鉴, E4 E8 E 83 E 177
E 220
E 251
E 456 E 1012
与复合材料有关的术语2
Terminology for Composite Materials 试验机力标定操作规程3
Practices for Force Verification of Testing Machines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方法3
5 意义与用途
5.1 制定本试验方法是为了得到用于材料标准,研究与开发,质量保证以及结构设计和分 析的拉伸性能数据。影响拉伸响应并应在报告中给出的因素包括:材料、材料制备和铺贴 方法、试件铺层顺序、试件制备、试件状态调节、试验环境、试件对中和夹持、试验速度、 在某一温度下的时间和增强体体积百分数。从本试验方法可获得试验方向的性能包括: 5.1.1 极限拉伸强度; 5.1.2 极限拉伸应变; 5.1.3 拉伸弹性模量; 5.1.4 泊松比。
Practices for Use of the terms Precision and Bias in ASTM Test Methods 用比较技术标定热电偶的试验方法5
Test Method for calibration of Thermocouples by Comparison Techniques 金属胶接电阻应变计工作特性试验方法3
拉伸实验

拉伸试件要求 拉伸试件要求
S0=πd2/4
S0=ab
比例试件要求(国家标准规定使用短比例试件)
圆试样
矩形试样
短比例试件: L0=5d 短比例试件: L0=5.65√S0 长比例试件: L0=10d 长比例试件: L0=11.3√S0
σ
力学性能指标 ReH
Rm
强度指标:
上屈服强度
E
R eH
下屈服强度
某种金属拉伸曲线
高分子材料拉伸曲线和力学特性
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特性 高分子材料也叫高聚物,具有大分子链结构和特有的热运动。这决定了它的力学特
性——低强度(几十MPa)、高弹性低刚度(1~5GPa),粘弹性(变形与时间有关)、重 量轻、绝缘、耐腐蚀。有热塑性材料(受热软化冷却变硬再受热又软化,成型方便)和 热固性材料(一次成形,不再软化)两种。
实验设备
1、材料试验机
3104教室:WDW-100电子万能试验机 3106教室:CSS2210电子万能试验机
2、标距50mm引伸计 3、 0.02mm游标卡尺
试件:
低碳钢φ10圆试件,铝合金φ10圆试件 ,铸铁 φ12圆试件
实验要求及安排
一.每组完成一根金属塑性材料拉伸实验
1、按要求在试件上画标距线,测量试件原始数据 2、完成拉伸实验。实验分两步进行:
=
F eH S0
抗拉强度
R eL
=
F eL S0
塑性指标:
Rm
=
Fm S0
断后伸长率 A = Lu − L0 ×100%
L0
ReL
P
ε
σ
断面收缩率 Z = S0 − Su ×100%
σ
S0
GB-T-3354-2025-定向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3354-2025 定向纤维增加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
法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Test method for tensile properties of orientati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 materials
【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1982/12/25
【实施日期】2024/1/1
【修订日期】2024/7/24
【中国标准分类号】Q23
【国际标准分类号】83.120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GB/T 3354-1999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GB/T 1446,GB/T 3961
适用范围&文摘
本标准规定了定向纤维增加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层合板拉伸性能试验方法的试验设备、试样、试验条件、试验步骤、计算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连续纤维(包括织物)增加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对称均衡层合板面内拉伸性能的测定。
复合材料拉伸试验标准

复合材料拉伸试验标准复合材料是一种由两种或以上不同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通常由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组成。
目前,复合材料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建筑、体育器材等。
为了保证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可靠性,需要对其进行拉伸试验。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复合材料拉伸试验的相关标准。
1.试验标准名称复合材料的拉伸试验2.试验目的确定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包括极限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等。
3.试验方法3.1 试样的准备建议使用标准试样,试样尺寸应符合标准要求。
试样应在室温下进行制备,使用切割机、rcok-roc、钢丝锯等工具进行切割。
试样应存放在干燥环境下,避免受潮或暴露在阳光下。
3.2 试验设备拉伸试验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相应的夹具。
建议使用万能试验机进行试验,试验机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3.3 试验步骤在进行试验前,应将试验机进行校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试样应夹于试验夹具上,外力应沿着试样的中心线方向施加。
拉伸速度应根据试验要求进行调节。
试验过程中,应记录试验数据,包括试样的拉伸力和伸长量。
在达到极限拉伸强度后,应停止试验。
试验结束后,应记录试验时间和运动速度。
3.4 解析数据试验结束后,应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解析。
使用适当的软件或计算公式计算试样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参数。
4.试验结果的验证与报告试验结果应根据标准进行验证,并对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
试验报告应包括试验的目的、试验方法、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评价等内容。
以上就是复合材料拉伸试验标准的简单介绍。
在进行复合材料拉伸试验时,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注意事项在进行复合材料拉伸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5.1 试样选取试样的形状和尺寸应符合标准要求。
应避免对试样进行切割等处理,以免影响试样的拉伸性能。
5.2 环境控制试验环境应控制在恒定的温度和湿度下。
温度变化会影响试样的拉伸性能,而湿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试样的质量和稳定性。
金属拉伸试验标准

金属拉伸试验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拉伸试验,可以获取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等重要力学性能参数,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为了确保金属拉伸试验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制定了一系列的金属拉伸试验标准,以规范试验过程和结果评定。
首先,金属拉伸试验标准对试验样品的制备提出了具体要求。
试验样品通常采用标准试样条,其尺寸和形状需要符合相关标准规定,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比性。
同时,试验样品的表面质量和加工工艺也需要符合标准规定,以避免外部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其次,金属拉伸试验标准对试验设备和环境条件也有详细规定。
试验设备需要具备足够的精度和稳定性,以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试验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也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控制,以排除外部环境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另外,金属拉伸试验标准还规定了试验过程中的操作要求。
包括试验速度、加载方式、试验过程中的数据采集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以确保试验过程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此外,金属拉伸试验标准还对试验结果的评定和报告提出了要求。
试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需要符合统计学原理,以得出准确的试验数据。
同时,试验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也需要符合标准规定,以便于他人对试验结果进行复核和比对。
总之,金属拉伸试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试验,才能获得可靠的试验数据,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金属拉伸试验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也将推动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技术的进步,为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actices for Ver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Extensometers 试验方法中各项精度和偏差使用的操作规程4
Test Method for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Metallic Bonded Resistance Strain Gages 与质量和统计有关的术语4
Terminology for Relating to Quality and Statistics 拉伸载荷下试样对中标定的操作规程3
8 试验件
8.1 概述 8.1.1 试验件尺寸——在材料可获得性和经济性限制范围内,试件尺寸应足够大以在统计 上能代表材料来提供有意义的数据,只要可能,应大到足以能粘贴应变计或装引伸计。包 括变形测量装置的工作段长度应至少13 mm[1/2 in.]。
注1——由于材料尺寸限制无法提供工作段长度大于13 mm[1/2in.]的试件时,没有提供标准的更小尺 寸试件,这些小尺寸对材料研制是有用的,但不认为是标准的。应按其尺寸限制分别评估和报告由这些非 标准试件得到的试验数据。
6 影响因素
6.1 拉伸试验数据是用于真实结构工程设计的主要判据,因此定义实现真实拉伸性能包括 统计变量的试验状态十分重要。这样的数据将允许设计工程师来确定最合适和最有意义的 安全裕度。以下一些试验方法细节将引起明显的数据偏差: 6.1.1 材料和试样制备——粗糙的材料加工方法,缺乏控制的纤维定位以及不适当的试样 加工引起的损伤,是引起疲劳数据高度分散的已知因素。 6.1.2 夹持——由于夹持而引起的破坏有很高的百分比,尤其是材料数据分散度很大时, 说明试件的夹持出现问题。 6.1.3 系统对中度——过度弯曲引起试样提前破坏,同时也使弹性模量出现较大偏差。应 尽量消除由试验系统引起的过度弯曲。夹头对中度不好、试件不合适地安装于夹头中或粗 糙的试样制备引起的试件尺寸超出公差范围,均可能导致试样弯曲。若怀疑试验机的对中,, 应检查其对中度.
AS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标准试验方法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ension Properties of Fiber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 Materials
1 范围
1.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连续或不连续高模量纤维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本 试验方法也适用于1.1.6中叙述的非商业金属基复合材料。本试验方法用于在实验室环境中 对试件施加单轴载荷,室温或高温均可。金属基复合材料类型包括: 1.1 单向——所有纤维在单一方向排列的任何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连续或不连续纤维,纵 向和横向性能。 1.1.2 0°/90°均衡正交——仅由0°和90°层组成的层压板,不需对称,连续或不连续增强纤 维。 1.1.3 角铺设层压板——任何由±θ角层组成的均衡层压板,这里θ角表示相对于参考方向的 锐角,无0°增强纤维的连续增强纤维(如(±45)ns,(±30)ns等)。 1.1.4 准各向同性层压板——一种均衡对称的层压板,对这种层压板,给定点所关心的本 构性能在层压板平面内呈现各向同性,带有0°增强纤维的连续增强纤维(如(0/±45/90)s, (0±30)s等)。 1.1.5 无序和随机非连续纤维。 1.1.6 定向固态共晶体复合材料。 1.2 以国际单位(SI)或英制单位(inch-pound)给出的数值可单独作为标准。正文中,英制单 位在括号内给出,每一种单位制之间的数值并不严格等值,因此每一种单位制必须单独使 用,由两种单位制组合的数据可能导致与本标准的不相符。 1.3 本标准并未打算提及,若存在的话,与使用有关的所有安全性问题。在使用本标准之 前,用户有责任建立合适的安全与健康的操作方法,以及确定规章制度的适用性
3 ASTM标准年鉴, Vol 03.01。 4 ASTM标准年鉴, Vol 14.02。 5 ASTM标准年鉴, Vol 14.03
72
4 试验方法概述
4.1 将拉伸试件安装到试验机夹头中,以恒定的加载速率施加单调拉伸载荷,直至试件出 现破坏,能由破坏前承受的最大载荷确定材料的极限强度。若用应变或位移传感器监测试 样应变,则能确定材料的应力-应变响应,由此能得到极限拉伸应变、比例极限和拉伸弹性 模量。
7 设备
7.1 千分尺——仪器精度应满足其最小读数在试件宽度和厚度尺寸的1%以内。对于通常的 试 件 儿 何 尺 寸 , 精 度 为 ±2.5μm[±0.0001in.] 的 仪 器 便 能 满 足 对 试 件 厚 度 的 测 量 , 精 度 为 ±25μm[±0.0001in.]的仪器便能满足对试件宽度的测量。 7.2 试验机——包括以下部分: 7.2.1 固定端头——具有带夹头的固定端头。
Practices for Verification of Specimen Alignment Under Tensile Loading
3 术语
3.1 定义——术语D 3878定义了与高模量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有关的术语,术语D 883定义 了与塑料有关的术语,术语E 6定义了与力学试验有关的术语,术语E 456和操作规程E 177 定义了与统计有关的术语。当各个标准定义的术语之间发生矛盾时,术语D 3878优先于其 他标准。 3.2 本标准专用术语定义: 3.2.1 连续纤维(continuous fiber)——在试样或元件内多晶或非晶纤维是连续的,或纤维两 端位于所考虑的应力场以外。 3.2.2 不连续纤维(discontinuous fiber)——在试样或元件内多晶或非晶纤维是不连续的,或 纤维两端位于所考虑的应力场以内。
Practices for Use of the terms Precision and Bias in ASTM Test Methods 用比较技术标定热电偶的试验方法5
Test Method for calibration of Thermocouples by Comparison Techniques 金属胶接电阻应变计工作特性试验方法3
5 意义与用途
5.1 制定本试验方法是为了得到用于材料标准,研究与开发,质量保证以及结构设计和分 析的拉伸性能数据。影响拉伸响应并应在报告中给出的因素包括:材料、材料制备和铺贴 方法、试件铺层顺序、试件制备、试件状态调节、试验环境、试件对中和夹持、试验速度、 在某一温度下的时间和增强体体积百分数。从本试验方法可获得试验方向的性能包括: 5.1.1 极限拉伸强度; 5.1.2 极限拉伸应变; 5.1.3 拉伸弹性模量; 5.1.4 泊松比。
73
7.2.2 运动端头——具有带夹头的可动端头。 7.2.3 加载机构——具有使运动端头相对于固定端头一可控速度的加载机构,其速度要求 在第10章中予以规定。 7.2.4 载荷指示器——能显示试验件承受总载荷的适当的载荷指示机构。该装置应在规定 的试验速率下无惯性滞后,且给出的载荷精度应在显示值的±1%以内。试验机精度应按操 作规程E 4验证。因此应选择用于每个特定试验时标定的载荷范围,来保证预期的最大载荷 在标定载荷范围的20~80%,这是为确保线性标定载荷相应和防止载荷指示器不会超载。 7.2.5 夹头: 7.2.5.1 概述——夹头设计应适合被试试件,试验方法E 8中描述的夹头设计应是适用的, 但其尺寸应与试件匹配。 7.2.5.2 用于圆试件的夹头——适合圆柱形试件的夹头应是标准带螺纹夹头或分离带凸台 的夹头,凸台表面要与相应于第8章中所述试件紧密配合。夹头应自身对中。 7.2.5.3 用于平板试件的夹头——这种夹头应为为楔型夹头和侧向加压夹头,带有锯齿或 滚花表面与试件接触。夹头应自身对中,即它们应分别连接到固定端头和运动端头上,从 而在加载时夹头能使试件轴与载荷方向一致,致使试件截面无论是厚度方向还是宽度方向 都无明显的力矩。由楔型夹头或侧压夹头施加的侧向压力应足以防止夹头表面与试件加强 片表面间的滑移,且不会对试件的产生过度侧压损伤。若锯齿太粗糙,可垫以金刚砂布或 类似材料使试件加强片更大面积承受夹持力,分布更均匀。锯齿应保持清洁并小心操作, 保证试件在安装时对中。 7.2.5.4 夹头对中——为确保试件试验段处于均匀的轴向应力状态,应坚持以下对中措施。 试验系统应按试验方法E 1012对中,应对用于对中的试件对中,使得在施加了500 με平均应 变时测得的试验段最大弯曲百分数应不超过10%,且在零载时由夹头应力在对中试件上每 一个应变片产生的最大应变读数不超过50 με。 7.2.6 应变——应由应变计或引伸计测量得到的应变。 7.2.6.1 应变计——应变计纵向长度不小于3 mm,横向长度不小于1.5mm。应变片、表面 处理和胶黏剂的选择应对受体材料提供合适的性能,并应使用适合的应变记录装置。 7.2.6.2 引伸计——用于复合材料的引伸计应满足操作规程E 83,对工作段长度为25 mm的 试件,B-1级要求可用来代替应变计,它也用在超过应变计使用温度的高温试验中。引伸计 应按E 83定期标定。
2 ASTM标准年鉴, Vol 15.03。
71
D 3878 E4 E8 E 83 E 177
E 220
E 251
E 456 E 1012
与复合材料有关的术语2
Terminology for Composite Materials 试验机力标定操作规程3
Practices for Force Verification of Testing Machines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方法3
74
8.1.2 试件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量对粗糙的试件加工方法特别敏感,必 须给予极大的关注,特别在机加工和去毛刺时。应使用金刚砂磨削、高压水切割或电火花 加工(EDM),用水润滑金刚砂磨削获得最终尺寸。应通过对加工表面仔细检验来确定要 求的金刚砂磨削深度。试件边缘应平整和相互平行且在规定容差内。研磨操作需特别小心 来尽量降低引起损伤的振动。EDM方法中,安装试件必须有良好的电接触以避免发生无关 的放电和损伤试件。可通过轻度基体刻蚀、手工打磨或锉磨来完成表面抛光。 8.1.3 试件横截面——在工作段内试件横截面必须是均匀的,允许两端稍稍有一点锥度, 只要最小截面在工作段中间且对称于中心线。对圆柱形试件,工作段端部与中间直径之差 限制在0.5%以内;对平板试件,试验段宽度的锥度不应超过1%,厚度不应有斜削。为在统 计上能代表材料,建议在加载方向至少铺设有200根连续长丝或碎纤维,或两者都有。 8.2 平板试件——平板试件标准尺寸见图1,在后面几节中通过增强物的体积含量和铺放 形式进行了讨论。 8.2.1 单向和正交铺设层压复合材料 8.2.1.1 纵向试件——轴向试验的单向和正交层压复合材料试件见图1的设计A,B,C,D 或E。若需传递载荷到试件或为防止夹持引起表面附近区域纤维损伤,可在试件夹持面粘贴 加强片,加强片应足够长在试件两端提供剪切面积,2WTLT,它足够大以能传递加于试件 的最大载荷。除最短试件外,其余所有试件肩部的曲率半径应至少为25 mm[1 in.],实际上 肩部边缘应是连接弧形和加强片界面拐角的直线。对轴向试验推荐的单向和正交层压复合 材料试件的标准设计为设计A和B,设计C、D和E被认为是复合材料尺寸受限时的标准设计。 如注1所述,对在材料研发中受到板件尺寸或毛坯限制时,可使用非标准小试件(设计F)。 更进一步的尺寸限制(如晶须增强复合材料毛坯)会要求更小的试件,本标准未提供标准 设计。任何与所列标准试件尺寸的偏离或用设计F(以及其他非标准小试件设计)均应在数 据汇总内注明。 8.2.1.2 横向试件——单向复合材料横向强度是低的,需要较大宽度的试件以获得有代表 性和可重复的数据,获得这种数据的试件应采用设计A或F,但设计A是横向试件的首选尺 寸。若可用复合材料方向上的长度达不到76 mm[3 in.](设计G),工作段长度可降至 13 mm[0.5 in.],这时应变片的工作区必须精确位于工作段内。任何与所列标准试件尺寸的 偏离或用设计G(以及其他非标准小试件设计)均应在数据汇总内注明。 8.2.2 角铺设和准各向同性层压复合材料: 8.2.2.1 用于轴向试验的角铺设和准各向同性层压复合材料试验件见图1设计H,I,J和K, 若需要,可在试件夹持面粘贴加强片,来把载荷传递到试件,或防止夹持引起表面附近区 域纤维损伤。加强片应足够长以在试件两端提供剪切面积,2WTLT,它足够大以能传递加 于试件的最大载荷。对轴向试验的角铺设和准各向同性层压复合材料推荐的设计,对含有 45°和30°层的复合材料分别是设计H和设计I。若试验其他铺设方向的层板,工作段最大宽 度由WGmax=tanθ(LG)计算。任何与所列标准试件尺寸的偏离或用其他非标准试件设计均应在 数据汇总内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