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调查报告4篇

合集下载

传统节日调研报告(共5篇)

传统节日调研报告(共5篇)

传统节日调研报告(共5篇)篇:传统节日调查报告传统节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调查报告中国入世以后,方方面面都需要与国际接轨。

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节奏大大加快,传统节日方面也越来越多的受国际社会的影响。

而国外的商家也看好中国这片广阔的市场,纷纷抢滩中国大陆,一领风骚,同时在国外,有唐人街等,中国文化的传播。

在这个浪潮中,国内各行业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和冲击。

传统节日丰富了节日的食品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加大的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

(一)传统节日对销售品的报告传统节日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销售品。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多数消费者由于工作压力大,节奏加快,对于食品的需求倾向于安全、快捷、便利、健康,即时快餐店、24小时餐厅大有用武之地。

企业应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并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1.3对于传统食品,要求文化味浓厚中国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明留下了浓厚的文化韵味,而这些传统食品如饺子、元宵、粽子、月饼等中国特色的产品也不能脱离历史,还要深入挖掘文化底蕴。

目前人们在节日消费传统食品时更多的是消费一种文化,企业需要从文化的角度入手,赢得消费者的共鸣,强调自己的竞争优势。

1.4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的品牌观念增强,追求名牌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更新换代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由质量、技术竞争转化为企业形象的竞争。

技术、信息的垄断已不复存在,各企业之间拼的是服务,是品牌,是形象。

传统的食品既不能忘掉历史,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才不至于在新的世纪落伍。

同样像中国的春节,新衣服,炮竹,对联的大量销售对商家来说是一笔不可计量的利润,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国的情人节,情侣之间礼品的送出等等,都表现了传统节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吸引力,推动着经济不断向前的发展。

(二)传统节日对旅游业经济发展调查报告传统节日对旅游业经济的发展更是潜在的。

清明节调查报告

清明节调查报告

清明节调查报告清明节调查报告在现在社会,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节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节调查报告1作为传统节日,清明节扫墓,不但是生者对逝者寄托哀思,表达敬重的一种方式,更是中国数千年来将就“死者为大”的观念体现。

但最近在网络兴起的“代理扫墓”业务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有网友认为: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又想祭拜亲人,这种做法应该支持。

也有部分网友对提出了异议:清明祭祀本来是悼念亡故亲人,寄托哀思的,网络“代理扫墓”却让祭祀变了味儿?四成受访者清明节会回家祭祖,时间成祭祖最大阻碍。

数据显示,仅有四成受访者清明节会回家祭祖,45.93%受访者明确表示没有时间,不会回家祭祖,剩余的二成受访者则暂时还没有决定清明节是否回家。

三成受访者会选择代理扫墓服务,超五成称“请人代扫”不靠谱。

且不说,请人代理扫墓是否让祭祀变味,或者是否是对死者的尊重,且就网络上给出的较高的代理扫墓基础服务价格而言,超五成受访者认为价格太贵,业务不靠谱,不会尝试“请人代扫”,当然也有31.48%受访者称实在忙不过来的情况下,会尝试选择“代理扫墓”服务。

代理扫墓让祭祀变味?五成网民称是对血缘和情感的漠视调查数据显示,五成受访者认为代理扫墓毫无意义,是对血缘和情感的一种漠视,另外有43.8%受访者认为代理扫墓是一种道德的异化,不值得提倡。

27.5%称请人代扫太过于形式,可委托家乡的亲戚代为扫墓。

当然,也有赞同的声音,24%的受访者称实在忙不过来,代理扫墓也是一个办法,亦可以表达孝心。

受访者声音:1.代理扫墓毫无意义,是对血缘和情感的漠视:50.74%2.代理扫墓是一种道德的异化,不值提倡:43.80%3.请人代扫太过形式,可委托亲戚代扫:27.50%4.实在太忙,找人代扫也是一个办法:24.12%专家声音:代理扫墓不能一票否定相关专家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扫墓的民俗形式也在发展,独生子女也多了起来,如果实在来不及,找人代理扫墓也是一个办法,不能一票否定。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3篇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3篇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3篇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统节日调查报告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1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这些有关春节的古诗词无一不是古代人过春节最有力的历史印证。

自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有人说道,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了。

于是,我对我国的春节传统文化进行了调查。

正所谓百里同风不同俗各处乡村各处例,根据我的调查,在中国各个地方的人都有不同的文化习俗。

北方人爱吃腊八粥,粉条,冻梨,粘豆包,而南方人多吃汤圆,年糕,红烧鱼,扣肉。

不同的食物就连吃的不同的日子也有不同。

通过我的调查得到,中国人普遍会过小年。

在这一天,各个家庭的妇女都会带着孩子们一起拜神这预兆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人们都会过上更美好幸福的生活。

年二十五,就是家家大扫除的日子。

再往后,到了除夕,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必须有鱼,象征年年有余,再者,要有鸡,象征着吉祥如意。

大年初一,第一件事是要开门炮仗,接着要拜年、占岁、吃斋等。

而大年初二是回门的日子,各个家庭里又添了几分喜庆。

在以往中国的春节里,大家都要贴春联,放鞭炮。

大年除夕的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看春晚。

大街上还有各种舞龙,舞狮,人们都喜欢去逛庙会,猜灯谜,年味儿十足,城市里,农村里,所有人激情四射,一片热闹声,一片欢笑声,一片红。

而在这几年里,老一辈的人们评价道:现在的年过得不像年,春晚依然那么精彩,可是有一些祖上传下来的风俗,早已被工作和忙碌冲刷的一干二净。

大街上的吆喝声,欢闹声都也慢慢褪去了,一家人坐在自己的房子里玩手机,看电视,还是一样的贴春联,放鞭炮,但是已经没有往年的味道了。

过年呢还是要回到农村里,即使大家蹲在地里,拔拔萝卜,耕耕田,种种地,大家一起流汗,也挺幸福,这年过的就舒心!是啊,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是,我们炎黄子孙,却没有将那些传承下来的习俗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4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1一、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0日二、调查地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一食堂三、调查对象:在校学生四、调查方法:随机调查五、调查人:张佐张宝丰赵炜楠张宇航王昊前言在这个炎热的漫长暑假中,我在学校的倡议下,进行了一次暑假社会实践,我相信作为一个大学生,不能一直所谓的闭门造车,而应该积极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以后步入社会做一些准备和铺垫,有个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熟能生巧”,现在做的这些事很小,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我相信以后总会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帮助和成长。

主体1、正月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

《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

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

但一些具体活动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

”《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

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

2、立春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在晋时,再改到立春。

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

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始。

2024年学校清明节活动工作总结范文5篇

2024年学校清明节活动工作总结范文5篇

2024年学校清明节活动工作总结范文5篇篇1一、引言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重要的春耕春种时节。

2024年清明节期间,我校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爱国情感为目的。

本次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二、活动主题与宗旨本次清明节活动以“传承文化、缅怀先烈、珍惜时光、共创未来”为主题,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内涵,感受先烈的英勇事迹,珍惜当下时光,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本次活动时间为2024年4月5日至4月7日,地点包括学校操场、教室、图书馆等。

四、活动内容与形式1. 清明节主题班会:各班级组织召开以清明节为主题的班会,通过讲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和传统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清明节的内涵和意义。

2. 清明节手抄报比赛:学生自行设计手抄报,内容涉及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先烈的英勇事迹等,旨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增强学生对清明节的认识和了解。

3. 清明节朗诵比赛:学生朗诵关于清明节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表达对先烈的敬仰和珍惜时光的情怀。

4. 清明节文化展览:学校组织清明节文化展览,展出学生制作的手抄报、绘画作品等,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清明节的传统文化魅力。

5. 清明节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前往革命烈士陵园、历史博物馆等地参观学习,亲身感受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本次清明节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积极评价。

通过主题班会、手抄报比赛、朗诵比赛、文化展览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内涵,还感受到了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珍惜当下时光,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同时,这些活动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清明研究报告五年级带表格

清明研究报告五年级带表格

清明研究报告五年级1. 引言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一个代表着中国人民传统文化的节日。

五年级同学在清明节这天进行了一次清明研究,目的是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和意义。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2. 研究方法2.1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包含了关于清明节的问题,例如清明节的日期、主要习俗、与清明节相关的食物等。

我们在班级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收集了同学们的回答。

2.2 图书馆查阅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意义,我们前往学校图书馆,查阅了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通过阅读图书和研究报告,我们收集了更多的信息。

3. 研究结果3.1 清明节的由来根据我们的研究,清明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故事。

相传在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在被贵族排挤后,投江自尽。

为了纪念他的贡献和哀悼他的离世,人们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举行活动,这就是后来的清明节。

3.2 主要习俗清明节有许多特色的习俗,以下是我们调查的结果:•扫墓:清明节是祭扫祖先的日子,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扫除墓前的杂草,烧香祭奠。

•祭祀:人们会在家中设立神台,摆放供品,祭祀祖先和神灵。

•踏青:清明时节,天气变暖,人们会外出郊游,欣赏春天的美景。

•悬挂柳条:在清明节,人们喜欢在家门口悬挂柳条,有人说这样可以辟邪,还可以祈福。

•哭墓游行:一些地方会举行哭墓游行活动,代表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哀悼之情。

3.3 与清明节相关的食物清明节有一些特色的食物,我们调查了一些受欢迎的清明节食物,包括:•青团:这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米团,外观青翠,口感软糯。

•菜尽:这是一道以嫩黄豆芽为主材的清明节食物,寓意希望一年的收成都丰盛。

•清明果:这是一种清明节特有的食物,以糯米为主要成分,味道香甜。

4. 结论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对清明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了解到清明节是一个寄托着人们对先祖敬仰之情的节日,也是一个展望未来的节日。

通过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和食物,我们更加珍惜这一传统节日,并学到了许多有关中国文化的知识。

安徽民俗调查报告

安徽民俗调查报告

安徽民俗调查报告引言安徽是中国的一省,位于华东地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安徽民俗的调查,探索安徽的独特风情,了解安徽民众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1. 社会背景安徽地处河南、江苏、浙江和湖北四个省份之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这给了安徽独特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使得安徽民俗独具特色。

安徽的民众主要以农业为生,农耕文化深深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2. 主要民俗节庆活动2.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安徽也有着丰富多样的春节民俗活动。

在安徽,人们会贴春联、张灯结彩,舞龙舞狮等等。

此外,安徽还有独特的“舞蹈花脸”表演,以及走街串巷的庙会活动。

2.2 清明节清明节是安徽民众祭祀祖先的节日。

在清明节,人们会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此外,还有许多地方会举行祭灶、插柳等习俗,以示对祖先的敬意。

2.3 端午节端午节是安徽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以及进行踏青等活动。

尤其是安徽的芜湖市,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吸引了许多游客。

2.4 中秋节中秋节是安徽人们欢聚一堂,赏月的重要节日。

这一天,人们会吃月饼,赏月,并举办各种文艺演出。

安徽的池州市以其独特的中秋花灯表演而闻名,吸引了许多游客。

3. 传统民俗活动3.1 皖北舞龙皖北舞龙是安徽民间传统的舞龙表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舞龙以其形象逼真、灵活多变的特点,吸引了许多观众。

表演者手持长龙,舞蹈般的动作使得龙蛇游走变幻,给人以很大的视觉冲击力。

3.2 车顶戏车顶戏是安徽传统的戏曲形式,以其独特的演出场景和表演方式而闻名。

演员们在房顶搭建舞台,表演者需要站在特制的梯子底下进行演出。

这种独特的表演方式赋予了车顶戏独特的魅力。

3.3 门神在安徽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农历新年期间,人们会在家门口贴上门神图画,以驱邪辟邪、祈求平安。

门神图画通常以战国时期的名将为原型,画面鲜艳且富有力量感,给人以庄重神秘的感觉。

调查报告500最新9篇

调查报告500最新9篇

调查报告500最新9篇关于调查报告的1000字篇一问题的提出: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尽可能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样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

在生活中,我们只要拧紧水龙头,熄灯一小时从点滴做起。

是否人们都在进行低碳生活?他们又是如何进行低碳生活的?我们应该怎么做?为此,我利用暑期开展低碳生活,绿色地球的调查活动。

调查时间:XX年8月2日调查对象:马军巷北区8幢1单元的居民调查方法:1.制作一份调查问卷,从问卷上了解人们平时是怎样进行低碳生活的。

人们进行低碳生活的情况调查,涉及居民共30名。

项目已做到人数未做到人数用节能灯26随手关灯关闭电器后拔掉插头8衣服选棉质亚麻丝绸随时携带环保购物袋6懂得废物利用调查结论:从调查中发现,低碳生活已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但对其认识却明显缺乏。

在调查中,有些人认为低碳生活离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太过遥远,觉得这是一种理论上的美好设想,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也有市民觉得,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依靠市民自身力量难以实现;还有市民认为这样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觉得不可行;只有不到半数的人真正认识低碳生活对人类生活的重大意义,并在生活中处处思考并努力做到节能减碳。

调查建议:其实低碳生活很简单,它就是一种态度,只要你愿意每天少看几小时电视,多看一些书;洗好手后,拧紧水龙头;还有每天熄灯一小时这就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为了养成低碳这个好习惯,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下面是我搜集的我们日常生活中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一些低碳的金点子: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浇花等,干净卫生,自然滋润;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5.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清明节调查报告4篇
关于清明节调查报告1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

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扫墓。

我立即拿来自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

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

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这时我想起了后备箱中的佳肴非常担心,心急如焚。

我叫爸爸开慢些特别是有坑的地方。

我们就慢慢悠悠的坐车,就像老牛拖慢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奶奶的坟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

给奶奶请了安,向他问好。

对他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

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

把弟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

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全家
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上坟的经过不具体) 不愧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寻常。

又有活动,又有学问,还有佳肴。

是一个与其他节日不同的节日。

比西方节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义。

关于清明节调查报告2
清明节日期间,我跟家里人去扫墓的时候,看到山上人头攒动,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的先人的墓碑前都有大堆大堆纸钱(冥币)燃烧过后的灰烬。

我想,这么多的纸张被烧掉了,多浪费啊!如果变成作业本都够我用好多年了!于是,我对今年清明节人们烧纸钱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
我调查了外公所住的村子里10户人家今年用于扫墓的花费,其中单单用于买纸钱的花费是这样的:20元以下的有3家,40元的有5家,50元以上的有2家。

平均每家人要花费大概36元买纸钱。

分析
清明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我们有用放鞭炮、烧纸钱、焚香烛的习俗来祭拜祖先,所以,许多人在扫墓、追思先人的时候也花费了一笔钱。

外公住的村子里有住户35户,那么,今年全村人用于清明节燃烧纸钱的费用就是1260元。

全县如果按50000户人标准算,今年烧纸钱要花费180万元。

这足以建设好多所希望小学了!
结论
我不赞成清明节祭拜祖先时燃放鞭炮、烧纸钱。

原因有:
1、燃放鞭炮、烧纸钱时会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还会白白浪费许多的金钱。

2、大多数人在燃放鞭炮、烧纸钱时不会注意脚下的花草,直接在草地上烧,会把花草和小树烧死。

3、有时忽然一阵大风就把燃烧的纸钱吹到干燥的草丛中,引发森林大火。

总之,我发现清明节燃放鞭炮、烧纸钱的习俗有很多不好之处,而且会浪费掉宝贵的金钱。

建议
我建议大家清明节文明祭祖,自觉行事,花费尽量不要超过10元以上。

有关部门也要鼓励人们节俭祭拜,绿色扫墓,比如可以用种树栽花的形式来表达对祖先的思念
关于清明节调查报告3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而且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
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

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

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

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

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是多种多样的,是说不完的,今天就讲到这里吧!从去年开始,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便于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祭奠亲人。

清明节真是来之不易啊!
关于清明节调查报告4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清明节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
2、通过多种渠道,知道清明节是否是固定日期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
上网节气清明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籍、报刊清明节是哪天? 20xx年清明节是4月4号。

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气,是根据每年的春分点来计算的,春分点每过15天会有一个节气,所以清明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5日居多。

不是固定在阳历4月5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的。

上网清明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四、研究结论
(一)清明节不是固定在哪一天,根据春分点的变化而变化。

(二)节气清明与清明节不同。

(三)原来清明节起源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为忠臣和孝子介子推。

(四)在清明节人们纪念先人,同时也要多多植树。

现在的中国科技日新月异,我们不能再迷信了。

不能在清明节用火,要多多植树,在文明社会里,我们要迈向小康社会,让文明、卫生、科技伴我们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